最新-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研究 精品
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新时代价值

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新时代价值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新时代价值1. 引言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一直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医药的传统文化价值在当今社会变得更加重要。
本文将就中医药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价值进行探讨。
2.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千余年的发展。
它不仅包含了丰富的理论体系,还积累了众多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方法。
在当今社会,随着中医药学科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中医药的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这为其在新时代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压力的增大,现代医学在某些疾病治疗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比之下,中医药在慢性病、亚健康状态和传统中药材的研究上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
在癌症治疗领域,中医药的辅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医药传统文化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4. 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医药文化也随之走向世界。
国际社会开始对中医药的独特魅力和疗效产生浓厚兴趣。
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不仅为中医药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让更多的国际人士了解和体验到中医药的独特魅力,这对于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5. 个人观点与总结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新时代价值不仅体现在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更体现在其文化价值的传承和发展上。
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中医药在新时代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和深远的意义。
我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新时代价值充满信心,并期待着中医药在未来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结:本文从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和在国际传播上进行了阐述。
中医药文化在新时代的价值不断凸显,其在国际上的传播以及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药文化的新时代价值对于促进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本篇文章的阐述,相信您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新时代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医理论的核心价值

中医理论的核心价值【关键词】中医理论;价值中国医药学具有数千年的历史,独特而完整的理论体系,是中华民族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医疗实践总结,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独创性、实践性、科学性。
本文作者长期从事于中医内科工作三十余年,曾逾数十次反复研习中医理论,从中受益匪浅,感悟中医的博大精深,中医理论的核心价值所在,现阐述如下。
1四大经典著作1.1《黄帝内经》中医起源于先秦,理论体系形成于战国,《黄帝内经》一书问世,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
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
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每部各八十一篇,共计一百六十二篇,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法、治疗、预防等。
全书从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养生、运气等十一大类,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是中医的开山之祖[1]。
1.2《难经》原书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共三卷,系东汉以前秦越人所撰。
《难经》以假设问答,解释疑难方式编纂。
其中1〜22难论脉、23〜29难论经络、30〜47难论脏腑、48〜61难论病、62〜68难论穴道、69〜81难论针法。
《难经》的贡献补充了《黄帝内经》中之不足,丰富和完善了中医理论基础[2]。
1.3《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张仲景在《内经》、《难经》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就,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而成书。
经晋•王叔和整理,编次而形成于后世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辨证理论的第一部专著,它的问世,确立了中医辨证理论体系的形成[3]。
1.4《神农本草经》成书于公元三世纪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医中药的第一部专著,全书共记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按药效和使用的不同而分为上、中、下三品。
概括地讲述了中药的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等,并注意到药物的采集时间、炮制、贮藏方式,以及丸、散、膏、酒等剂型。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三重意蕴

职 业OCCUPATION 理论研究34OCCUPATION2021 06文/周庆强 王 秀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三重意蕴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是中医药文化的内核与灵魂。
明确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核心要义、实践路径三重意蕴,对于推动中医药文化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一、理论基础:中医药文化概念的内涵阐释所谓中医药文化,是指包含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之中,反映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认识的理论体系、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判断、价值追求和行为习惯等的总和。
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朴素主义辩证唯物思想是中医药文化理论的哲学思想基础,以“仁学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医药文化的医学伦理基础,以“崇尚天道、自然无为”为核心的道家思想形成中医药文化顺天时、求平衡的养生观念,以易学为代表的天文学、地理学成为中医药文化特有的求索基因。
从熨法与灸法开始萌芽到“伏羲制九针”“神农尝百草”,从《黄帝内经》呈现整体观的中医理论体系到《神农百草经》《伤寒杂病论》《千金要方》《本草纲目》等中医经典著作的问世,从神医华佗制成麻沸散用于外科手术、人痘接种术的使用到青蒿素的研制应用、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治方面的良好效果等等,都足以说明中医药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中华文明的精华,具有极强的人文价值和实用价值。
中医药文化是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水乳交融的知识体系,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宇宙观、自然观、生命观、生活观的构成部分。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道德规范、行为伦理、求索精神是中医药文化的理论基础,中医药文化广泛应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医学实践上的生动体现。
摘 要:中医药文化具有中国原创性特征,明确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核心要义、实践路径三重意蕴,对于推动中医药文化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来源于中医药文化基本概念,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特征体现其核心要义,要从思想、情感、行动三个维度认知和把握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中医药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中医药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中医药企业作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保护和传承中医药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同时也在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方面进行了深刻地探索和实践。
下面就围绕中医药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步骤解析。
一、倡导中医药文化中医药企业文化鲜明、独特的是倡导中医药文化。
在中医药企业内部,充分发挥中医的学问和方法,让员工学习、了解中医的理论和实践应用。
通过内外培训,让员工更好的理解企业文化,更好的践行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以医德培育北刘老到底有多少首波号”精神,并且在行动上付诸实践,在为广大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实现企业经济价值。
二、强化团队协作在中医药企业文化中,强化团队协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中医药企业注重整个团队的协作和配合,在企业中体现出"大家庭"式的企业文化,每个员工都互相配合,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和谐相处。
并以“精益求精”为指导原则,相信在团队协作的前提下,只有大家的努力和越来越完善的管理体制才能带领企业不断发展。
三、重视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必须要坚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人文关怀标准。
在中医药企业的文化中,重视企业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中医药企业以文化为核心,将企业服务、企业文化、技术研发和证照等方面做到了无缝对接。
企业把重视社会责任、关心客户健康放在首位,维护顾客利益同时,提高服务品质,进而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四、重视员工培训中医药企业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注重促进员工的学习与成长。
中医药企业有很多培训机制,主要是将一些先进的经验和规范化的操作方式通过培训让员工一步步地培养出相应的能力。
这种培训落到具体的操作上,能够增加员工的技能技术素养,进而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医药企业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在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方面不断探索和实践,使得这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不断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效益。
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及其核心价值

国外悄然兴起的“中医热”已使中医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初见端倪,许多人并不再因为 中医不符合他们一贯信奉的“科学标准”而拒绝中医治疗,因为无可辩驳的疗效证明了科学 不是惟一的,而是多样性的。治疗形式也不再是单一平板的,而是丰富多样的。据不完全统 计,到目前为止,已与我国在中医学方面建立正式官方联系的国家有74个,如果再加上与 我国建立民间及学术交流的国家则高达176个。 未来的世界应该是一个多样性的世界,而不是一个单一的平板的世界。文化是多元的, 科学也应该是多元的。传统文化的发展应该与时俱进,与当代文化并行不悖,中医与西医应 该和而不同,殊途同归,共同为人类的健康事业服务。
二、中医为人类提供另一种科学范式
‘本文曾刊登于2006年lO月27日《中国中医药报》. ‘张其成系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北京中易国学院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主任委
员.
刘理想.
13
在中国古代传统科学技术中,最能充分体现传统系统思维特色的就是中医学。中医一开 始就将人视为天地人大环境中的一个子系统,将人体本身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看成是与天 地自然相感应的小环境、小宇宙,这是符合人体生命实质的。西方将人看成是机器,18世 纪法国唯物主义的开创者J.0.拉美特里即明确提出“人是机器”。西医学以原子论、还原论 为思维方法,中医学以元气论、整体论为思维方法。在谈到中医的思维方式时,美国当代著 名的物理学家卡普拉也认为:“中医把身体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的系统 的概念,显然比古典的笛卡尔模式更加接近现代系统方法。” 从科学角度看,中医虽然不是现代科学,但却是一种传统科学。科学的形态应是多样的, 有传统科学形态,也有现代科学形态。中医学不是那种建立在结构论、形态学基础之上的科 学,却是一种建立在生成论、功能学基础之上的科学;中医不是公理论、原型论科学,而是 模型论科学。应该注意的是科学的形态不等于科学性,中医学不是现代科学,但不等于中医 学不科学。 中医药能够发展延续至今,正是把握住了人与外在环境密切相联系的规律,从生理、心 理、社会、环境等多因素出发,整体、全面地把握人与自然的联系,揭示人的生命价值和意 义,保护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提高生存质量。中医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尊重人、 保护人,以德为先,治病的同时将人作为活生生的个体来看待,注重人文因素在发病过程中 的影响,将治病与医人融洽地结合起来,德术并重,体现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巧妙结合。 在西方工具理性的科学之外,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具有东方特色的科学范式的典型:“气——
中医药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研究

中医药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研究教学的形式,包括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名人讲座、新媒体教育等方式的其他教育形式的利用率较低。
相比较而言,学生则更期待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
三、中医药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是要做到落细、落小、落实,这就要求必须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对医科院系而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就是围绕“培养什么样的医药人才,怎样培养好医药人才”这一办学主题,引导师生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的基础上理性分析社会转型期医药改革发展、伦理道德和医患关系中出现的各种倾向、各类问题等,使师生在多元价值取向中明辨正确方向和行为准则,坚定献身医学的信念。
(一)将中医药文化贯穿教学全过程,筑牢价值观培育基石课堂教学上。
要注重发挥课堂的主渠支撑;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圣典《伤寒论》《本草纲目》等讲好、传承好,引导学生领会“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的生态文明观,帮助学生增强对中医药价值观的认同与自信。
实践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到中药材种植基地进行现场教学。
例如:药学院每年暑期组织学生到太行山进行野外实习,实地体验中药材的发现、种植和采摘的全过程,让学生面对面学习中药材的性状、药理、地理分布等,理解“天人合一”的生命平衡理念。
带领学生深入中医药企业,学习炮制中药材,引导学生学习中医药产业一线老药师的工匠精神,激发学生学习中医药技能、传承中医药文化的热情。
(二)强化中医药文化环境熏陶,激发价值观自信自觉高校要建设具有中医药文化特征的美丽校园生态环境。
比如,打造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人文景观,以中医中药名家的名字来命名校园建筑和道路,在学院教学区等场所悬挂中医名家格言,采用药用植物进行校园绿化,为校园里的植物悬挂名牌等。
同时,推动新媒体信息技术同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创办中医药特色网站,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等,时时处处为学生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这不仅能陶冶性情,而且能唤起学生的职业意识。
中医药文化宣传知识

中医药文化宣传知识一、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它强调“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以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为人类的健康和疾病防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尊重自然:中医药文化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人类应当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保持身心健康。
2. 整体观念:中医药文化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内部各脏腑之间、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3. 辨证论治:中医药文化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4. 预防为主:中医药文化注重预防为主,强调通过调理身体、增强体质来预防疾病。
5. 仁爱慈善:中医药文化强调医者仁心,以慈悲之心治疗患者,关注民生疾苦。
三、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了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中医药教育:建立完善的中医药教育体系,培养更多的中医药人才,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2. 保护和传承名老中医的经验:名老中医是中医药文化的瑰宝,我们应该积极保护和传承他们的经验,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3. 推广中医药文化: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中医药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中医药文化,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
4. 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提高中医药在治疗现代疾病中的疗效和竞争力。
5.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结语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我们应该积极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医药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机理与实践进路

中医药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机理与实践进路作者:孟健男车志远于钦明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24年第06期摘要: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根源,经过进一步地创新和发展形成当今的价值理念。
中医药文化中所体现的仁爱观、和谐观、精诚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和内容有异曲同工之处,两者具有内在统一性。
中医药院校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正确认识教育现状,融入中医药文化指导,加强校园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校园文化氛围,构建多元化教育模式,从中医药文化资源中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医药院校;内在机理;实践进路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4)06-0035-04中医药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蕴含丰富的中医药文化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实践。
国家层面的实践是实现中国梦的目标追求,是每一代中国人都向往的理想国家。
社会层面的实践是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和谐社会的生动描述。
个人层面的实践是对每一位公民的道德约束,是立身处世的價值准则。
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中医药文化是其重要内容。
因此,精准把握中医药文化核心内涵,正确认识中医药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对发扬中医药文化,秉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重要作用。
一、中医药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机理中医药文化经过五千年中华文明沉淀与塑造,形成了尊重生命、防治疾病、追求健康、修生养性的理念体系,是中国传统哲学指导下重要的科学技术组成部分,拥有具有特色和可实践的方法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诞生于华夏民族传统哲学的土壤,是对其创新的产物,具有丰富的人文主义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研究
摘要中医医院是我国提供健康服务的重要载体和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
当前我国一些中医医院存在医疗服务理念落后、科学管理水平不高、文化建设重视不够等问题。
发挥中医药文化引领作用,加强中医医院管理,对于凝聚医院发展合力,转变医院发展理念,推动医院科学发展,提升人民群众就医体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医院管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党的十九大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中医医院作为我国提供健康服务的重要载体和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中医药服务需求,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1]。
近代以来,随着医患关系的不断物化、医学分科体系的高度细化及科层化[2],对中医医院学科建设和医院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可以用精诚仁和四个字来概括[3]。
落实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理念,对于推动中医医院科学发展,提升人民群众就医体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管理难点11医疗服务理念落后。
医疗服务理念是医院全体员工在为患者提供服务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服务思想和服务意识。
当前一些医院医疗服务理念陈旧,创新不够,与坚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与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医疗服务主动性缺乏。
有的医护人员文明礼仪知识缺乏,对待患者的询问、咨询缺乏沟通技巧和耐心,态度生硬、冷漠;有的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在工作中消极应付,敷衍了事,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缺乏团队协作精神;有的医护人员集体荣誉感缺失。
二是医疗服务流程欠科学。
有的医院硬件建设非常漂亮,相关设施也非常完善,但病人到医院看病,就是觉得非常不方便,不是到处找地方,就是到处排队,就诊体验非常差。
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有的医院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没有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医疗服务流程设计欠科学,在医院实际运行中,没有根据医院布局、科室安排进行及时的流程改造。
12科学管理水平不高。
一些医院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粗放,不适应现代医院管理要求。
有的医院内部各职能科室之间横向沟通欠缺,相互掣肘、推诿扯皮现象严重,工作效率低下;有的医院在服务流程各环节的成本核算与控制,提高服务效率、降低资源消耗等方面,与科学化、精细化的现代医院管理要求,还有不少差距;有的岗位要求与人员素质现状不适应。
有的医院人员结构复杂,学历水平参差不齐,怕慢假庸散现象明显,影响管理效率和效能的提高;有的医院在用人机制和岗位设计方面没有做到责、权、利的统一;有的医院管理制度陈旧或不切合医院工作实际,执行不了,形同虚设;有的医院执行政策制度、规定以及指令等不严,随意性很大,存在走过场、搞形式情况;有的医院管理工作抓得不细,不重视纠正偏差,不注重细节,考核工作缺失等,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的管理机制难以落实到位。
13文化建设重视不够。
医院文化主要是指医院主体和客体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社会活动、医学研究和医学实践中创造特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概括。
医院文化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
但在我国医院管理实践中,不同医院对医院文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一。
一方面对医院文化建设存在认识上误区。
例如,一些医院管理者认为医院文化就是要多组织一些职工乐于参与文体活动;有的则认为医院文化是指统一的医院标识和医院视觉形象系统,等等,这些对医院文化局限、狭隘的认识和理解,阻碍了医院文化的发展。
另一方面是对医院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够,忽视了医院文化在凝练医院发展理念、凝聚医院发展合力、培育医院核心价值观和医院精神、打造医院核心竞
争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对策建议21树立以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中的仁,是要求医护人员在医疗服务中,做到仁者爱人,生命至上,积极为患者提供情感的、精神的和文化的服务,使尊重、方便、服务和关爱患者的人文精神在医院医疗服务的全过程中得到体现。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当人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得到满足后,将会极大激发人的工作潜力[4]。
医院树立以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首先要关心医护人员尊重需求和自我发展需求。
通过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大力开展医院文化建设等措施,培育医院精神和核心价值体系,增强医护人员的工作满足感和对医院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要切实转变服务理念,把病人及其相关人员需求作为服务的切入点,通过优化服务流程和科室分布,构建快捷、舒适、和谐的就诊环境;建立病人回访制度,引入第三方医疗服务满意度评估等措施,提高医疗服务满意率。
22发挥中医药文化引领作用。
一是要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形成的中医药文化底蕴,加强中医药文化内涵的挖掘、继承、整合和研究工作。
探索构建具有本地区本单位特色、中医特点、行业特征,并体现时代精神的中医药核心价值体系。
二是要加强中医药文化与规范医院管理的融通。
例如,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融入到医院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发展愿景、发展战略等医院日常管理中,并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强化考核监督等一系列措施,把医院制度的执行落实到员工的言行中、渗透到员工服务中,烙刻到员工头脑中,使之成为全体员工自觉行为。
三是要加强中医药文化和医疗质量的结合。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中的精,体现了中医的医道精微,要求我们每一位医务人员都要博及医源,精勤不倦,崇尚精研医道、精勤治学精神,以精湛的医术造福广大患者。
23凝聚医院科学发展合力。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中的诚,体现了中医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要求我们在医院管理或诊治过程中,心怀至诚,慎言笃行。
通过医院文化建设,把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融入到医院的方方面面,培育形成先进的医院理念、医院价值观和医院精神,并转化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
一是要建立学习型医院,形成医院发展共同愿景。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博士认为,加强组织的学习和培训,让组织成员充分了解组织的发展方向,并引导组织成员朝组织的共同愿景方向调整自己的发展目标,是提升组织管理效率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二是要加强创新,保持医院发展活力。
医院是一个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组织,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入推进,医疗资源同质化以及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基于自身文化积淀和单位实际,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理念创新等,积极构建医院核心竞争力,是推进医院科学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内在要求。
3结语中医医院管理既有一般医院管理的共性,也有其特殊性。
中医药文化不仅是中医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财富,也是提升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凝聚医院发展合力、构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面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面对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的更高要求,作为中医医院的管理者,我们更要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在中医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广泛传播中医药文化理念和价值观,挖掘中医药文化资源潜力,提升中医药文化影响力,提高中医医院竞争力和医疗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1]刘光西中医药文化建设与医院管理的联系和渗透[]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4111-112.[2]邹诗鹏,邹诗鹏中医学的文化自觉[]中国中医药报,2009-11-133.[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国中医药报,2011-12-293.[4]隋鑫,邵彤组织战略管理的契约理论分析及实施对策[]管理科学,2006,30129-33作者徐道富钟永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