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疼痛专家共识
成人手术后疼痛管理专家共识(最新)

成人手术后疼痛管理专家共识(最新)麻醉MedicalGroup前天来源:中华麻醉在线成人手术后疼痛管理专家共识(2017)王月兰,邓小明,田玉科,冯艺,米卫东,杨建军,吴新民,闵苏,岳云,徐建国(执笔人/负责人),郭曲练,董海龙,蒋宗滨,薛张纲一、手术后疼痛及对机体的不良影响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或是具有感觉、情绪、认知和社会层面的痛苦体验。
根据损伤组织的愈合时间以及疼痛的持续时间,疼痛可划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急性疼痛持续时间通常短于1个月,常与手术创伤、组织损伤或某些疾病状态有关;慢性疼痛为持续3个月以上的疼痛,可在原发疾病或组织损伤愈合后持续存在。
(一)手术后疼痛是急性伤害性疼痛手术后疼痛(postoperative pain)简称术后痛,是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疼痛,通常持续不超过3d-7d。
术后痛常见于创伤大的胸科手术和需较长时间功能锻炼的关节置换等手术,有时镇痛需持续数周。
术后痛是伤害性疼痛,术后痛如果不能在初始状态下被充分控制,则可能发展为慢性术后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CPSP),其性质也可能转变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或混合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感觉神经受损,导致外周与中枢神经敏化所引起的疼痛,常以疼痛高敏或感觉异常为突出表现并多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和情绪改变。
研究表明,从腹股沟疝修补术,到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等大小不同的手术都可发生CPSP。
CPSP多为中度疼痛,亦可为轻或重度疼痛,持续达半年甚至数十年。
CPSP形成的易发因素包括术前有中到重度疼痛、精神易激、抑郁、多次手术史;术中或术后损伤神经;采用放疗、化疗。
其中最突出的因素是术后疼痛控制不佳和精神抑郁。
(二)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响术后疼痛是机体受到手术(组织损伤)后的一种反应,包括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系列反应。
术后疼痛虽有警示、制动、有利于创伤愈合的“好”作用,但不利影响更值得关注。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2014)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丁正年王祥瑞邓小明冯艺米卫东江伟李天佐杨建军吴新民闵苏岳云祝胜美郭曲练徐建国(执笔人/负责人)董海龙蒋宗滨薛张纲目录一、手术后疼痛及对机体的影响二、疼痛的评估三、手术后疼痛的管理和监测四、常用镇痛药物五、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法一、手术后疼痛及对机体的影响(一)手术后疼痛是急性伤害性疼痛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
根据疼痛的持续时间以及损伤组织的愈合时间,将疼痛划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急性疼痛持续时间通常短于1个月,常于手术创伤、组织损伤或某些疾病状态有关;慢性疼痛为持续3个月以上的疼痛,可在原发疾病或组织损伤愈合后持续存在。
手术后疼痛(Postoperative Pain简称术后痛)是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疼痛,通常持续不超过7天。
在创伤大的胸科手术和需较长时间功能锻炼的关节置换等手术,有时镇痛需持续数周。
术后痛是由于术后化学、机械或温度改变刺激伤害感受器导致的炎性疼痛,属伤害性疼痛。
术后痛如果不能在早期被充分控制,则可能发展为慢性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CPSP),其性质也可能转变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或混合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感觉神经受损,导致外周与中柩神经敏化所引起的疼痛。
研究表明小至腹股沟疝修补术,大到体外循环等大手术,都可发生CPSP,多为中度疼痛,亦可为轻或重度疼痛,持续痛达半年甚至数十年。
CPSP形成的易发因素包括:术前有长于1个月的中到重度疼痛、精神易激、抑郁、多次手术;术中或术后损伤神经;采用放疗、化疗。
其中最突出的因素是术后疼痛控制不佳和精神抑郁。
(二)术后疼痛和病理生理术后疼痛是机体受到手术(组织损伤)后的一种反应,包括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系列反应。
虽有警示和制动,有利于创伤愈合的“好”作用,但不利影响更值得关注。
有效的手术后疼痛治疗,不但减轻患者的痛苦,也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2017)

手术后疼痛的管理和监测
(一)目标 ▪ 急性疼痛管理的目标有: ① 在安全的前提下,持续、有效镇痛; ② 无或仅有易于忍受的轻度不良反应; ③ 最佳的躯体和心理、生理功能,最高的患者满意度; ④ 利于患者手术后康复。
手术后疼痛的管理和监测
(二)管理模式和运作 ▪ 有效的手术后镇痛需由团队完成,成立全院性或以麻醉科为主,包括
手术后镇痛原则和镇痛方法
▪ 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制止手术后过度应激反应更加完全,也有助于 预防心脏缺血(胸段脊神经阻滞)或有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 形成,硬膜外镇痛常采用局麻药复合高脂溶性阿片类药物(如芬太尼 或舒芬太尼)的方法,可达到相应平面的脊神经镇痛,且很少引起脑 神经的副作用。
手术后镇痛原则和镇痛方法
手术后镇痛原则和镇痛方法
▪ 作用机制不同药物的联合 应用 包括 阿 片类、曲 马多、NSAIDs 类等。术前使用普瑞巴林或加巴喷丁,特异性 COX-2 抑制剂以及 α 2 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氯胺酮等也可能减轻手术后疼痛并有 节阿片和抑制中枢或外周疼痛敏化作用。
手术后镇痛原则和镇痛方法
▪ 有研究证明手术前使用氟比洛芬酯也有抑制中枢敏化作用,是否其 他 NSAIDs 药物术前使用可以制止中枢敏化仍有待进一步证明。
2. 皮下注射给药、肌肉注射给药以及胸膜腔或腹膜腔给药。 ▪ 肌注给药起效快于口服给药。但注射痛、单次注射用药量大、副
作用明显,重复给药易出现镇痛盲区,不推荐用于手术后镇痛。 ▪ 皮下给药虽有注射痛的不便,但可通过植入导管较长时间给药。 ▪ 胸膜腔和腹膜腔给药镇痛作用不确实,又易发生局麻药中毒,不推荐
疼痛强度和治疗效果评估
疼痛强度和治疗效果评估
2023版胸外科围手术期疼痛管理上海专家共识(全文)

2023版胸外科围手术期疼痛管理上海专
家共识(全文)
背景
胸外科手术后的术后疼痛管理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工作。
为了提
高患者的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水平,上海专家组在2023年共同制定
了以下胸外科围手术期疼痛管理共识。
共识内容
1. 疼痛评估:术后疼痛评估应准确、及时进行,包括疼痛程度、性质、部位等。
2. 基础镇痛治疗:通过基础镇痛治疗,如局麻药物、非双重抗
生素等,减轻术后疼痛。
3. 定期复评:对术后疼痛的复评应及时进行,根据患者的疼痛
程度和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4. 多模式镇痛:结合多种治疗方法,如镇痛药物、物理疗法等,实施多模式镇痛,以提高疼痛控制效果。
5. 主动防治并发症:术后疼痛管理需要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如
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
6. 患教和患者满意度评估:通过患者教育和满意度评估,提升疼痛管理的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结论
该共识对于胸外科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提供了一系列指导,包括疼痛评估、基础镇痛治疗、复评、多模式镇痛、并发症防治以及患者教育与满意度评估。
它有助于提高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水平,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上海专家组. 2023版胸外科围手术期疼痛管理上海专家共识. 上海医学,2023,45(3): 108-112.。
成人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

成人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成人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成人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
然而,手术后患者常常会经历术后疼痛。
术后疼痛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并发症,并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
因此,如何有效地处理术后疼痛成为了临床医生关注的重要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世界各地的疼痛管理专家、麻醉学专家和外科医生积极开展了研究。
他们的目标是制定一套科学、安全和有效的术后疼痛处理策略。
最终,他们达成了成人术后疼痛处理的专家共识,以下是该共识的主要内容。
首先,专家共识强调了疼痛评估的重要性。
术后疼痛的性质和强度因手术类型、个体差异等因素而异。
因此,在制定术后疼痛处理方案之前,医生必须对患者的疼痛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评估。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视觉模拟评分、数字评分和语言描述等,以及患者的自述和观察。
其次,专家共识建议采用多学科协作的方式进行疼痛管理。
术后疼痛处理需要包括麻醉医生、外科医生、疼痛管理专家和护士等不同学科的合作。
他们应该共同制定并执行术后疼痛处理计划,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此外,这些专家还应该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控制效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第三,专家共识强调了多模式镇痛的重要性。
多种镇痛方法的联合应用可以提供更好的疼痛控制效果,减少药物副作用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常用的镇痛方法包括局部麻醉、静脉镇痛、神经阻滞和口服镇痛药物等。
具体采用哪种镇痛方法应根据手术类型、患者特点和医疗资源等因素综合考虑。
此外,专家共识还强调了围手术期的镇痛管理。
研究表明,围手术期镇痛管理可以减少术后疼痛的发生率和强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因此,在手术前、手术期间和手术后的不同时期,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镇痛管理。
最后,专家共识还强调了疼痛管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医生应按照规范的操作程序进行疼痛管理,确保病人的安全。
同时,他们还应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以最大限度地提供疼痛缓解效果。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近年来,随着科技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成人手术的数量也不断增加。
然而,与手术相伴随的潜在问题之一就是术后疼痛。
术后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康复时间,并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以专家为核心的团队共同研究并达成共识,旨在为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提供准确、科学的指导和建议。
一、术前评估手术前的疼痛评估对术后疼痛处理至关重要。
通过充分了解患者的疼痛史、敏感性和期望值等因素,可以制定个性化的镇痛计划。
对于有心理因素的患者,应进行精神状况评估,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
二、镇痛方案1. 多模式镇痛:在术后镇痛中,多种方法的联合使用被认为可以提供更好的效果。
药物镇痛、物理疗法以及心理支持等综合措施相结合,可以减少疼痛感知和炎症反应,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2. 药物治疗:短效镇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可用于急性疼痛的缓解,但其依赖性和不良反应容易导致药物滥用和疼痛加重。
对于轻度到中度疼痛,非甾体抗炎药(NSDs)和醋氨酚等也可作为替代选择。
此外,还可以选用外用贴剂和局部麻醉药物来减轻术后疼痛。
3.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如热敷、冷敷、按摩和运动疗法等在术后疼痛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
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紧张,减轻疼痛感;冷敷则可缓解术后局部炎症和肿胀。
4. 心理支持:心理因素对术后疼痛处理也有重要影响。
通过认知行为治疗、放松训练等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疼痛态度和应对策略,减少疼痛感知。
三、团队合作术后疼痛处理是一个跨学科的工作,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密切合作。
包括麻醉科医生、外科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等在内的多个专业应参与到术后疼痛管理中,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四、风险评估和并发症处理在术后疼痛处理中,需要对患者的风险进行评估,尤其是老年人和存在慢性疼痛的患者。
同时,还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及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减少术后疼痛的不良影响。
成人日间手术后镇痛专家共识(2017)

成人日间手术后镇痛专家共识(2017)成人日间手术后镇痛专家共识(2017)引言: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成人日间手术已经成为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式。
然而,手术后的疼痛管理一直是一个挑战,因为它既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和康复,又可能导致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群专家在2017年共同制定了《成人日间手术后镇痛专家共识》,旨在提供针对成人日间手术后镇痛的指导和建议,以优化患者的治疗效果。
1. 疼痛评估和监测专家共识认为,疼痛评估和监测是成人日间手术后镇痛的基础。
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各个阶段,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细致的疼痛评估,并采取合适的疼痛监测手段,如面部表情、生命体征和疼痛评分工具等。
2. 多模式镇痛策略专家共识指出,成人日间手术后镇痛需要采用综合性的多模式镇痛策略,以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
这些策略包括药物治疗、神经阻滞、物理疗法和心理行为支持等。
在制定个体化的镇痛方案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疼痛特点、手术类型以及患者对药物的反应等因素。
3. 安全管理专家共识强调了成人日间手术后镇痛的安全管理。
在药物治疗中,医务人员需要充分了解镇痛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和相互作用,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同时,定期监测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患者教育和自我管理专家认为患者教育和自我管理对于成人日间手术后镇痛至关重要。
患者需要了解手术后可能出现的疼痛情况,以及采取的镇痛措施。
同时,患者也应该掌握自我管理的技巧,如按时服药、注意休息和饮食调整等,以促进康复和减轻疼痛。
5. 镇痛质量评估专家共识提出镇痛质量评估的重要性。
医疗机构应该建立与质量评估相关的指标和标准,定期对成人日间手术后镇痛的效果进行评估,以改进现有的镇痛策略并提升患者的治疗体验。
结论:成人日间手术后疼痛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任务。
《成人日间手术后镇痛专家共识(2017)》为医务人员提供了针对成人日间手术后镇痛的指导和建议,旨在改善患者的疼痛控制和治疗效果。
成人手术后疼痛管理专家共识

成人手术后疼痛管理专家共识王月兰,邓小明,田玉科,冯艺,米卫东,杨建军,吴新民,闵苏,岳云,徐建国(执笔人/负责人),郭曲练,董海龙,蒋宗滨,薛张纲一、手术后疼痛及对机体的不良影响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或是具有感觉、情绪、认知和社会层面的痛苦体验。
根据损伤组织的愈合时间以及疼痛的持续时间,疼痛可划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急性疼痛持续时间通常短于1个月,常与手术创伤、组织损伤或某些疾病状态有关;慢性疼痛为持续3个月以上的疼痛,可在原发疾病或组织损伤愈合后持续存在。
(一)手术后疼痛是急性伤害性疼痛手术后疼痛(postoperative pain)简称术后痛,是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疼痛,通常持续不超过3d~7d。
术后痛常见于创伤大的胸科手术和需较长时间功能锻炼的关节置换等手术,有时镇痛需持续数周。
术后痛是伤害性疼痛,术后痛如果不能在初始状态下被充分控制,则可能发展为慢性术后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CPSP),其性质也可能转变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或混合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感觉神经受损,导致外周与中枢神经敏化所引起的疼痛,常以疼痛高敏或感觉异常为突出表现并多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和情绪改变。
研究表明,从腹股沟疝修补术,到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等大小不同的手术都可发生CPSP。
CPSP多为中度疼痛,亦可为轻或重度疼痛,持续达半年甚至数十年。
CPSP形成的易发因素包括术前有中到重度疼痛、精神易激、抑郁、多次手术史;术中或术后损伤神经;采用放疗、化疗。
其中最突出的因素是术后疼痛控制不佳和精神抑郁。
(二)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响术后疼痛是机体受到手术(组织损伤)后的一种反应,包括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系列反应。
术后疼痛虽有警示、制动、有利于创伤愈合的“好”作用,但不利影响更值得关注。
有效的手术后镇痛,不但减轻患者的痛苦,有利于疾病的康复,还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疼痛
• 4以下为轻度痛,4~7为中度痛,7以上为重度痛
语言等级评定量表
无痛
轻度痛
中度痛
重度痛
剧痛
将描绘疼痛强度的词汇通过口述表达
Wong-Baker面部 表情量表
0 2 4 6 8 10
无痛
有点痛
轻微疼痛
疼痛明显
疼痛严重
剧烈痛
• 由六张从微笑或幸福直至流泪的不同表情的面部像形图 组成。这种方法适用于交流困难,如儿童(3-6岁)、老 年人、意识不清或不能用言语表达的患者。
• 尤其对COX-3选择性 • 与阿片类或曲马 多或NSAIDs药物 抑制 联合应用,可发 • 调节抑制下行的5挥镇痛相加或协 HT能通路 同效应 • 抑制中枢NO合成的 作用
非甾体抗炎药
非选择性NSAIDs
口服 注射用 布洛芬、双氯芬酸、美洛昔康、 氯诺昔康 氯诺昔康、酮洛酸、氟比洛芬酯
选择性COX-2抑制剂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 专家共识
2009年3月 北京
背景
• 近年来,随着医疗行业的飞速发展和众多新型药物的不断 上市,术后镇痛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仍有相当多的患者术后疼痛未得到充 分地控制。
• 造成众多患者术后镇痛不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目前欠 缺有效的术后镇痛规范化管理无疑是主要原因之一。
治疗效果的评估
• 疗效评估原则:
– – 评估静息和运动时的疼痛强度,只有运动时疼痛减轻才能保证患者术后 躯体功能的最大恢复 在疼痛未稳定控制时,应反复评估每次药物治疗/方法干预后的效果。原 则上静脉给药后5-15min、口服用药后1h应评估治疗效果;对于PCA患 者应该了解无效按压次数、是否寻求其他镇痛药物 疼痛和对治疗的反应包括副作用均应清楚地记录在表上 对突如其来的剧烈疼痛,尤其是生命体征改变(如低血压、心动过速或发 热)应立即评估,同时对可能的切口裂开、感染、深静脉血栓等情况作出 新的诊断和治疗 疼痛治疗结束时应由患者对医护人员处理疼痛的满意度,及对整体疼痛 处理的满意度分别做出评估。可采用VAS评分,“0”为不满意,“10” 为十分满意
对乙酰氨基酚
机制
• 解热镇痛药 • 抑制中枢的COX-2
应用
• 单独应用对轻至 中度疼痛有效
剂量
• 常用剂量每4-6h口服10-15 mg/kg • 最大剂量不超过100mg/kg.d • 日口服剂量超过4000mg,可引 起严重肝脏损伤和急性肾小管坏 死 • 联合给药时日剂量不超过 2000mg
副作用
• 恶心、呕吐、 眩晕、嗜睡、 出汗和口干
• 便秘和躯体依 • 冲击剂量不低于20-30mg, 赖的发生率远 低于阿片类药 锁定时间5-6min 物
阿片类药物
阿片类药物概述
阿片类药物的应用
阿片类药物常见副作用及处理
阿片类镇痛药概述
机制
• 是治疗中重度急、慢性疼 痛的最常用药物 • 通过结合于外周及中枢神 经系统(脊髓及脑)的阿片 受体而发挥镇痛作用 • 目前已发现的阿片类受体 强阿片类 包括μ、κ、δ、ζ和ε五型, 其中μ和κ受体是镇痛相关 的主要受体 弱阿片类
• 急性疼痛管理组 (Acute Pain Service, • 推广术后镇痛必要性的 APS) 是指对手术病人、 教育和疼痛评估方法 分娩产妇或其他急性 • 提高手术病人的舒适度 疼痛患者进行治疗和 和满意度 管理的组织或团队 • 降低术后并发症
急性疼痛管理组织的 运作方式
镇痛策略的制订 麻醉科医师术毕前通知APS, 选择镇痛方法,开出相应医嘱
目录
1 2 3 4 5
手术后疼痛及对机体的影响 疼痛评估 急性疼痛管理组织 常用镇痛药物 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案
手术后疼痛是急性 伤害性疼痛
疼痛
急性疼痛
• 持续时间短于1 个月,常与手术 创伤、组织损伤 或某些疾病状态 疼痛 有关
慢性疼痛
• 持续3个月以上, 可在原发疾病或 组织损伤愈合后 手术后疼痛是 持续存在 急性伤害性疼痛
– 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
• 治疗效果的评估
视觉模拟评分法
无痛
剧痛
• 一条长100mm的标尺,一端标示“无痛”,另一 端标示“最剧烈的疼痛”,患者根据疼痛的强度 标定相应的位置。
数字等级评定量表
0
无痛
1
2
3
4
5
6
7
8
9
10
轻度疼痛
中度痛
重度疼痛
• 用0-10数字的刻度标示出不同程度的疼痛强度等级
循环
恶心、呕吐 瘙痒 运动障碍 感觉异常 尿潴留
目录
1 2 3 4 5
手术后疼痛及对机体的影响 疼痛评估 急性疼痛管理组织 常用镇痛药物 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案
常用镇痛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曲马多
阿片类镇痛药
局部麻醉药
对乙酰氨基酚和 NSAIDs概述
• 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 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环氧合酶(COX)和前列腺素 (PGs)的合成 • 对COX-1和COX-2作用的选择性是其发挥不同药理 作用和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
选择性COX-2抑制剂
不影响 低于非选择性NSAIDs √ √
是否选择性COX-2抑制药的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非选择性 NSAIDs仍未确定,目前认为心血管风险是NSAIDs类药物的类反应
使用环氧化酶抑制剂的 高危因素
•
•
年龄>65 岁(男性易发)
原有易损脏器的基础疾病:上消化道溃疡、出血史;缺血性心脏病或 脑血管病史(冠状动脉搭桥围术期禁用,脑卒中或脑缺血发作史慎用); 肾功能障碍;出、凝血机制障碍(包括使用抗凝药) 同时服用皮质激素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利尿剂 长时间、大剂量服用 高血压、高血糖、吸烟、酗酒
术后疼痛对机体的 不利影响
增加氧耗量 心血管功能 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增加全身氧耗,对缺血脏器有不良影响 心率增快、血管收缩、心脏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增加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肌 梗塞的危险性 手术损伤后伤害性感受器的激活能触发多条有害脊髓反射弧,使膈神经兴奋的脊髓反射性 抑制,引起术后肺功能降低,特别是上腹部和胸部手术后;疼痛导致呼吸浅快、呼吸辅助 肌僵硬致通气量减少、无法有力地咳嗽,无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导致术后肺部并发症 导致胃肠蠕动的减少和胃肠功能恢复的延迟 尿道及膀胱肌运动力减弱,引起尿潴留 肌肉张力增加,肌肉痉挛,限制机体活动并促进深静脉血栓形成 神经内分泌应激反应增强,引发术后高凝状态和免疫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儿茶酚胺和 分解代谢性激素的分泌增加,合成代谢性激素分泌降低 可导致焦虑、恐惧、无助、忧郁、怒气、过度敏感、挫折、沮丧;也可造成家属恐慌、手 足无措的感觉、引发家庭危机 睡眠障碍会产生心情和行为上的不利影响 术后疼痛控制不佳是发展为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 术后长期疼痛(持续1年以上)是行为改变的风险因素
• • •
术后应用环氧化酶 抑制剂的主要指征与注意事项
主要 指征
• 中小手术后镇痛 • 大手术与阿片药物或曲马多联合或多模式镇痛,有显著 的阿片节俭作用 • 大手术后PCA停用后,残留痛的镇痛 • 术前给药,发挥术前抗炎和抑制超敏作用
注意 事项
• NSAIDs药物均有“封顶”效应,故不应超量给药 • 缓慢静脉滴注不易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应给予负荷量 • 此类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高,故不同时使用两种药物, 但同类药物中,一种药物效果不佳,可能另外一种药物仍 有较好作用
塞来昔布 帕瑞昔布
备注
• 原则上所有NSAIDs药物均可用于可口服患者的术后轻-中度疼 痛的镇痛
• 或在术前、手术结束后即刻服用作为多模式镇痛的组成部分
NSAIDs常见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血小板功能 消化道损伤 肾脏损伤 心血管副作用 备注
阿司匹林
不可逆性改变 √ √ √
非选择性NSAIDs
可逆性改变 √ √ √
术后镇痛药物配方 及给药记录表
药物配方 给药记录
术前
镇痛药物
药物名称
剂量 给药方法
治疗药物
镇痛配方的冲击 给药 其他镇 痛药 合用其 他药物 副作用 及其治 疗的药 物
给药时间 / 给药途径
术后镇 痛配方
镇痛药 镇痛药 其他
药物名称 浓度和剂量 药物名称 浓度和剂量 药物名称 浓度和剂量
术后镇 痛模式
呼吸功能 胃肠
短期不 利影响
泌尿系统 骨骼肌肉系统 神经内分泌系统 心理情绪 睡眠障碍
长期不 利影响
慢性疼痛 行为改变
目录
1 2 3 4 5
手术后疼痛及对机体的影响 疼痛评估 急性疼痛管理组织 常用镇痛药物 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案
疼痛评估
• 疼痛强度评分法
– 视觉模拟评分法 – 数字等级评定量表
– 语言等级评定量表
初始状态下未 充分控制
临床最常见和最需紧 急处理的急性疼痛
术后慢性痛
手术后疼痛
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疼痛(可持续7天) 性质为急性伤害性疼痛
术后慢性痛形成的 易发因素
• 术前长于1个月的中到重度疼痛、精神易激、多 次手术 • 术中或术后损伤神经 • 采用放疗、化疗 • 最突出因素是术后疼痛控制不佳和精神抑郁
应用
• 曲马多有片剂、胶囊和 缓释剂等口服剂型 • 还有供肌肉、静脉或皮 下注射剂型 • 用于术后镇痛,等剂量 曲马多和哌替啶作用几 乎相当 • 与对乙酰氨基酚、环氧 化酶抑制剂合用效应相 加或协同
剂量
• 推荐剂量是手术结束前30 分钟静脉注射2-3mg/kg • 术后患者自控镇痛每24小 时剂量300-400mg,
曲马多
机制
• 曲马多为中枢镇痛药 • 两种异构体:(+)-曲马多和(-)-曲马多 • 前者及其代谢产物(+)-O-去甲基曲马多(M1) 是μ阿片受体的激动剂 • 两者分别抑制中枢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 素的再摄取 • 提高对脊髓疼痛传导的抑制作用 • 两种异构体的协同作用增强了镇痛作用并 提高了耐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