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潼南县双江镇总体规划(解说词)
重庆潼南复兴拆迁规划

重庆潼南复兴拆迁规划(一)初中学校招生1、学区划分根据我区各镇街实际情况,将全区初中录取范围分割为梓潼学区(梓潼街道)、桂林学区(桂林街道)、双江学区(包含双江镇、花岩镇)、柏梓学区(包含柏梓镇、崇龛镇)、古溪学区(包含和古溪镇、宝龙镇)、玉溪学区(包含玉溪镇、群力镇、米心镇)、上和学区(包含上和镇、龙形镇、别口镇)、塘坝学区(包含塘坝镇、太安镇、新胜镇)、小渡学区(包含小渡镇、寿桥镇)、卧佛学区(包含卧佛镇、五桂镇)、田家学区(田家镇)11个学区。
2、招录方法(1)对口免试:对学区内只有一所公办初中学校的地区,在学位满足用户的基础上,实行对口免试的方式就读于初中。
(2)九年一贯制学校: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的公办学校的小学毕业生原则上就读本校初中部;民办学校的小学毕业生回户籍所在地辖区初中学校就读或就读本校初中部。
(3)电脑派位:除对口免试和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小学毕业生外,其余的小学毕业生根据志愿投档情况和初中学校录取计划,使用电脑随机派位的方式确认就读于初中学校。
(4)多校划片:潼南中学采用多校划片的方式招生。
3、实施办法全区初中学校招生按11个学区,分类分片进行。
(1)梓潼学区和桂林学区录取。
梓潼和桂林学区初中学校录取计划根据学校办学规模,下达至各初中学校,各初中学校根据录取计划优先招生户籍在梓潼街道和桂林街道的小学毕业生,再招生享用国家现役军人、引进人才和烈士子女等优惠政策(以下缩写优惠政策)和合乎返乡务工人员及流动人口就近入学子女入学条件的小学毕业生。
①梓潼街道户籍的小学毕业生,根据自身情况可填报潼南一中、梓潼中学和大佛中学三个志愿。
招生学校根据学生志愿填报结果,在小于招生计划数时,采取直接录取;在超出招生计划数时采用电脑派位的方式确定就读学校。
②桂林街道户籍的小学毕业生,当辖区户籍毕业生总数大于或等同于实验中学初一新生录取计划时,轻易就读于实验中学初中部;当辖区户籍毕业生总数大于实验中学初一新生录取计划时,辖区小学毕业生根据自身情况可以投档实验中学、潼南一中、梓潼中学和大佛中学四个志愿。
重庆市潼南区城镇体系规划 ppt课件

1 .3城乡空间发展 1.3.1城镇化:人口大量外流,异地城镇化比重高
城乡空间架构:小城市带小乡镇。2个城市组团,19个乡镇。城市规模 不大,组团一大一小,乡镇规模偏小。
小城市:城区常住人口29.09万,分两个组团,其中梓潼桂林25.71万 人,双江3.38万人。
小乡镇:19个乡镇,总人口规模最高为3.97万人,最少0.65万人,城 镇规模最大为0.73万人,最少仅为0.11万人,平均场镇规模为0.28万人
07-10年常住人口
07-10年GDP增量
重庆市潼南区城镇体系规划
2 .1从大区关系看发展动力 2.1.2重庆的发展阶段
• 产业拓展趋势 • 高新产业:仍处于集聚阶段,围绕中心城市集中布局 • 现代制造:区域布局,围绕核心基地和传统基础形成轴带发展态势 • 资源加工:依托沿江产业带布局化工和材料基地,依托资源优势地区发展特色板块 • 产业布局规划:四条产业发展带
以电脑制造化学材料以及精 细化工为主
以笔记本电脑配件为主,电 镀加工为辅,加以适量机械 加工的特色工业园区
2 .3产业发展 2.3.3旅游业
部门
发展建议
发改委
提高旅游的参与性和纵深度,加强景区资源 整合,不局限于石刻,拓展休闲旅游
产业发展策略:丰富产品类型,拓展旅游内涵
博物馆
通过挖掘红色文化、宗教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
重庆市潼南区城镇体系规划
王婷、廖心治第三次报告 2016.9.21
重庆市潼南区城镇体系规划
认识潼南
重庆市潼南区城镇体系规划
1 .1资源条件:优势与制约 1.1.1交通区位 依托成渝环线高速,潼南南部与县城进入主城一 小时经济圈
重庆市潼南区城镇体系规划
双江镇中心小学远景发展规划剖析

双江镇中心小学远景发展规划一、基本情况(一)自然和人文情况我校位于长沙县双江镇双江村山上屋组,校园选址位置适中、地势较高、地质条件较好、远离污染源、环境适宜。
校园面积12640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2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572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7.95平方米。
体育场地面积2716平方米,生均场地面积4.7平方米,绿化面积172.5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0.3平方米。
校舍安全无低度级危房。
校园规划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整体协调。
同时也适应和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学习、工作、交往,最大限度地提供了较为宽裕的活动空间。
现有教职工25人,大专学历以上23人。
现有12个班级,在校生612名。
学校已配备有仪器室、实验室、微机室、电教室(远程教育卫星接收室)、光盘播放室、图书室阅览室、少先队室、体育器材室、音乐美术器材室、卫生室等;还有篮球场一个、运动场一个、礼堂等教学场所。
各场室和教学仪器及教学设备均达到小学三类学校要求的标准。
学校的各项工作也得到了家长的信任和社会的好评,社会声誉也在不断提高.(二)学校发展的优势1、学校精神基本凸显尽管学校较小,但办学质量在全县已有一定的知名度,特别是那坚不可摧的一小精神——“团结、拼搏、求实、争先”已在我校凝聚。
长期的负重拼搏,造就广大教职工自强、刚毅的品性。
通过广大教职工的努力和奋斗,学校的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形象和声誉蒸蒸日上。
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教师对学校未来充满信心,这种精神将会成为推进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强大动力。
2、教师素质不断提高由于体制上、政策上的优势,加上我们非常重视对教师素质的培养提高,学校制订并实施了一系列教师培养提高的办法和措施,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了不断提高。
3、学校特色基本形成学校坚持自己的办学特色,经过全校教职员工的努力和不断创新,“成功教育、和谐发展”特色已在我校基本形成。
科教兴校战略的确定,教科研意识的不断深入人心,教科研队伍的不断壮大,学校将自主性发展与教科研工作紧密结合,将又是学校工作的一个亮点。
潼南双江镇长滩子杨尚昆同志旧居风水营建思想探析

Ke wors:te g o n i me d oo y o ain; y d h e ma tc o n ie lg ;lc to ly utd c r t n a o ; e oai o
1I居 的选址 E l
宋朝 罗大经在其著作 《 鹤林 玉露》 中曾经指 出 :古人 建都 邑 , 家室 , “ 立
从风水 理论 的角度看 , 根据住 宅所处的环境 , 有所谓 山谷 之宅和井 邑
之 宅 , 于 场 镇 外 长 滩 子 的 杨 尚 昆 同志 旧居 即 为典 型 的 山谷 之 宅 。 以 下 从 位
b idn s frh rdic se hei l ain o e — ul ig ,u e su s dt mpi to ft g e t c he
所。
同样 , 门的设置对 于聚气极 为重要。旧居 的前厅大 门正对
图1旧居选址 图 其前 方案 山, 而宅院 的内门同样注重 了方位 , 而且还 考虑 了气 候 的影响 。比如在 旧居 内部 , 朝北开启 的门均为 实木 门 , 而朝 南开启 的为隔扇 门。
轴线。由于山地地形 的影响 , 每进~院落 , 便高一级 , 同时蕴 涵
ma t me d o o y i h o a i n l y u n e o ni o n ie lg telc t , a o t dd c — c n o a
潼南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潼南县工业“4+1”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通知

潼南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潼南县工业“4+1”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潼南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0.17•【字号】潼南府发〔2012〕25号•【施行日期】2012.10.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潼南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潼南县工业“4+1”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通知潼南府发〔2012〕25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县直事业单位,市管在潼单位,有关企业:《潼南县工业“4+1”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已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潼南县人民政府2012年10月17日潼南县工业“4+1”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为加快推进全县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强县”战略,根据市第四次党代会和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精神,结合我县工业现有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重点,强化招商引资,着力培育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精细化工、清洁能源四大产业和以轻纺造纸、现代灯饰、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消费品工业,形成潼南工业“4+1”产业集群,特编制本规划。
一、产业发展基础及趋势(一)基本成效“十一五”以来,通过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县基本形成了以精细化工、机械制造、轻纺造纸、农副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拉动,以民丰化工、万利来化工、新华化工、大佛机车、长青球墨、川艺机械、生民钢管、华祥特钢、炫吉中绸、盈裕丝绸、维尔美纸业、简氏纸业、潼古酒业、三鑫林业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为支撑的产业集群雏形,主导和带动了全县工业经济的发展。
----工业经济总量增长。
近年来,通过依托资源,抢抓机遇,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主攻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等关键环节,以机械制造、精细化工、轻纺造纸、农副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为主的工业经济总量显著增长。
到2011年底,规上企业中机械制造企业9户,完成产值13.66亿元;精细化工企业5户,实现产值15.16亿元;电子信息企业1户,实现产值1.12亿元;清洁能源企业3户,实现产值3.05亿元;以轻纺造纸、现代灯饰、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消费品工业企业24户,实现产值31.1亿元。
技术设计书

潼南县双江镇新店村土地整理项目1:2000土地利用现状及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XXXXXX测绘公司二00八年十一月一、设计目的国土局为实施潼南县双江镇新店村土地整理项目,于2008年8月与XXXXXX测绘公司签订测量合同,测绘潼南县双江镇新店村土地整理项目1:2000土地利用现状及地形图,现根据现行有关规程、规范要求,结合本项目测区情况,编写本技术设计书以指导作业。
二、测区概况测区位于潼南县双江镇。
测绘面积约4.12平方公里,具体范围由国土局,在双江镇新店村所在1:10000地形图上划定,由双江镇国土所带队和村干部现场指定。
最终结算面积以双方确认的实际测绘面积为准。
测区交通基本方便,属丘陵地区。
三、工作任务本工程开工时间:2008年9月15日,竣工时间:2008年10月15日。
本工程工作任务:测区范围1﹕2000比例尺土地利用现状及地形图测绘、地形图数字化、土地权属调查、土地坡度调查。
四、技术依据1、建设部1999年颁布的《城市测量规范》GJJ 8-99,下称《规范》。
2、GB/T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3、《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下称《图式》;4、《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171012-2000;5、《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6、《全国土地分类》(试行);7、重庆市国土房管局《规范土地整理测绘工作的通知》(渝国土房管发…2005‟458号);8、《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9、《检查规定及质量评定标准》(A版)Q/GCWDQA8-02-2002.10、《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95。
五、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测区有甲方提供的1:10000地形图,其平面系统为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为年1956黄海高程系。
可作为本次测图的工作图。
本次以1:10000的地形图图解平面高程点,实地检查后为起算点。
六、采用的平面和高程系统1、坐标系统:近似1954年北京坐标系。
重庆潼南工业园区(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重庆潼南工业园区(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土地使用和建筑规划管理通则 (2)第三章土地使用控制 (3)第四章“四线”规划控制 (5)第五章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控制 (6)第六章道路交通规划控制 (6)第七章绿化景观控制 (7)第八章公用工程管线规划控制 (8)第九章防灾规划 (9)第十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0)第十一章城市设计导则 (11)第十二章奖励与惩罚 (11)第十三章附则 (12)附表一土地利用汇总表 (13)附表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规划一览表 (13)附表三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 (14)附表四配建停车场(库)标准表 (14)附表五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 (14)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拓展深化潼南工业园区建设,打造高起点、高标准的产业园区,合理引导园区的开发与建设,使本规划区内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有序进行,特制定本规划文本。
第二条适用范围:规划一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修改。
在规划区内从事一切规划管理和建设活动,均应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本规划编制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重庆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重庆市城乡规划工业用地规划导则》、《潼南县县城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潼南县县城城市总体规划局部修编》(2005年);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调查评价;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
第四条本规划涉及的指标依据国家和重庆市有关法规、规范和规定、结合园区的实际情况制定。
凡本规划未涉及的指标均应符合国家、重庆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规定。
第五条规划区位于潼南江北新城东北部,东至规划北区工业大道以西自然山体,西北接火车站片区,西南区部分位于现状万利来化工厂区域,南临涪江。
规划区面积836.86公顷。
第六条规划区性质为:规划区是以一般化工为主的生产建筑用地,辅以公共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绿化、公用工程设施用地等。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潼南区城乡总体规划(2014年编制)的批复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潼南区城乡总体规划(2014年编制)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6.16•【字号】渝府〔2015〕30号•【施行日期】2015.06.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潼南区城乡总体规划(2014年编制)的批复渝府〔2015〕30号潼南区人民政府:你区《关于报批潼南县城乡总体规划(2014―2020)的请示》(潼南府文〔2015〕16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重庆市潼南区城乡总体规划(2014年编制)》(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潼南区是成渝新型工业基地、渝西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中国西部绿色菜都。
实施《总体规划》,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
要优化城镇布局,提高城镇建设水平,把潼南城区作为城镇化主要载体,促进功能组团、镇的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
要强化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好各类生态资源,不断改善环境质量,把潼南区建成具有较强辐射力和吸引力,经济繁荣、功能完善、城乡和谐、生态宜居的综合型城市。
三、科学引导城乡空间布局。
按照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要求,立足潼南区功能定位,在全域范围内合理分布产业要素和人口。
至2020年,全区常住人口75万,其中城镇人口45万,城镇化率60%;全域城镇建设用地50.5平方公里,形成潼南城区,双江镇、古溪镇、塘坝镇、柏梓镇、崇龛镇、上和镇、田家镇7个中心镇,龙形镇、宝龙镇、玉溪镇等13个一般镇的“城区―镇”城镇体系等级结构。
四、合理控制城市规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至2020年,潼南城区城市人口35万,城市建设用地40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15平方公里,分为江北综合产业服务组团、凉风垭综合产业服务组团和旧城人文生活组团三片,形成“一江两岸,一带两翼,两心三片”城市空间结构。
要积极引导产业与城市人口合理分布,促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防止城市人口规模盲目扩大与过度集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幕:
重庆市潼南县双江镇总体规划
(PPT解说词)
字幕、录音、电视片:
一、基本概况:
1、区位:双江镇位于潼南县城西北部,涪江上游,距潼南县城10公里,距重庆市区184公里,水陆交通方便。
2、地形地貌:双江镇属四川盆地浅丘地区。
地貌主要由馒头状浅丘及冲沟组成,境内沟谷纵横,群丘密布。
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300米,最高处位于镇域西部赵家垭口,海拔390.5米,最低处位于双江河口,海拔241米。
3、山水环境、古镇特点:双江镇依山傍水,景色秀丽。
一江两溪(即涪江、浮溪、猴溪)环绕镇区,卫星坡、金龙山、三星堡、天主堂、文家坝等山体分布于镇区及四周,为双江镇提供了亮丽的景观带。
双江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清代民居建筑群、杨闇公故居等名胜古迹;双江是闻名的文化艺术之乡,川戏,佛哥、书法、剪纸等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流传深远。
是著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
字幕、录音、电视片:
二、规划要点:
1、村镇体系:规划建立中心镇、中心村、基层村三级村镇体系。
中心镇为双江镇,中心村包括大埝、智慧、城西三个村,基层村为农村基层单位所在地和居民点。
2、城镇性质:双江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和重点镇,以发展旅游休闲及相关服务业为主,具山水园林特色的生态型小城镇。
3、人口和用地规模:双江镇现状镇域人口4.7万人,镇区人口1万人。
规划2020年镇域人口5.1万人;镇区人口2.5万人,用地2.5平方公里。
4、镇区用地布局:用地布局分为历史文化保护区、五福寺组团、金龙寺组团和银龙寺组团。
组团间由山体、水体、冲沟等相隔,形成典型的组团式布局结构。
拍摄:全镇概貌、205省道、水运交通
图片:区域位置图
拍摄:镇域及镇区的地形地貌
图片:坡度、破向、三维地形分析图
拍摄:一江两溪、主要山丘、民居、故居。
图片:镇区现状分析图、
图片:村镇体系规划图
拍摄:古镇区、五福寺组团、金龙寺组团和银龙寺区域
图片:用地布局规划图、功能结构分析图
字幕、录音、电视片:
二、规划特点与创新:
1、古镇与新区协调发展:合理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严格保护古镇,发展新区,促进双江经济的发展。
规划在古镇外围建设新区,
新区发展有利于古镇的保护,两者是相辅相承的关系。
1)双江古镇传统街区保护划分为三个层次,即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和风貌协调区。
核心保护区采取绝对保护的方式,保护和延续传统街巷空间与格局,不允许随意变更街道红线和走向。
临街新建和改建建筑体量、高度和出檐形式与传统建筑保持一致。
建设控制区采取相对保护方式,结合猴溪、浮溪、卫星坡绿化种植,形成对核心区的保护绿环,建设控制区内不得新建建筑,对现有建筑进行改造,达到与核心区的协调和统一。
风貌协调区为猴溪、浮溪所围合的区域以及外围山体环境,重点控制周边自然环境,保护四周山丘和山脉,进行山体重点绿化。
协调区内的建筑形式应与核心保护区和控制区相协调。
2)古镇区内禁止车辆通行,车行交通沿古镇核心保护区外围通过,形成具有双江镇自身特色的内部公共空间,有利于古镇自身的维护和管理,也贯彻了五线规划里的“紫线”,既历史街区或历史建筑控制线。
3)双江镇新区是以居住、商业、休憩及生产为主的综合区。
规划在严格保护古镇的同时,采取积极措施加快新区的发展。
结合小城镇开发、周期长、业务多样化的特点,确保小城镇建设的顺利实施,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增长,规划对地块控制采取灵活手法,使地块能方便合并与拆分,并确定了每个地块的兼容性,确保了新区建设的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
2、交通为导向的规划理念:小城镇建设受到交通的影响很大,道路为小城镇建设提供潜在的动力。
本次规划镇区道路的建设充分考虑了五线规划中的“红线”,即道路红线,对小城镇潜在因素的影响,并提高建设用地的经济效益。
1)规划遂渝高速公路从镇区西侧通过,给双江镇的发展带来了拍摄:古镇区景观及建筑风貌
图片: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图
拍摄:古镇去外环交通
图片:中心区规划分析图
拍摄:全镇风貌
图片:用地性质与地块编码图、规划指标一览表
拍摄:遂渝高速公路穿越位置
图片:镇域规划图(显示高速路)、镇区规划图(显示立交)
重要机遇,并提供了外部动力。
在规划区南端布置一道路与高速路的立交,作为镇区与外部联系的黄金通道,立交的建设将引导和促进南
部五福寺组团快速发展。
2)现状205省道从镇区内穿过,对镇区造成干扰。
规划205省道改走镇区外围,平行于遂渝高速公路右侧通过。
原通过镇区段作为连接古镇与新区的交通干道。
3)规划镇区主干道形成“一纵二横”倒“土”字形骨架,次干道和支路结合地形布置,为自由式路网。
路网布置注重于新区发展的要求,引导带动新区的发展。
3、自然山水保护和利用:双江镇青山绿水,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者相互渗透形成了双江镇得天独厚的景观环境系统。
规划力求山水与城镇相结合,,建设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的生态型绿色小城镇,突出城镇的山水空间环境特色。
规划布局强调对山水环境的组织,营造开敞绿色空间,建设“点、线、面”结合的绿地系统,使五线规划中的“绿线”和“蓝线”及绿地控制线和水体保护区控制线,穿插于整个生态中。
1)镇区的组团式布局结构,将山体、水体和各种景观溶入城镇之中,成为城镇有机组成部分,并创造出丰富的生态廊道,视线通廊、水体渗透、景观节点等等,对自然山水环境达到既有效保护,又充分利用的目的。
2)绿地景观系统布局概括为“一江、二溪、三绿廊和公园棋布”。
一江:即涪江,位于规划区北部,沿涪江形成滨江绿化长廊。
二溪:即沿浮溪和猴溪形成滨河绿带。
结合地形形成收放有序的绿色空间,既将城镇外部的绿色引入城镇,又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亲水空间。
三绿廊:即高速公路防护绿廊、旧城组团与五福寺组团之间的山体绿廊、金龙寺-银龙寺组团与旧城组团、五福寺组团之间的山溪相间绿廊。
将周边的山林、河湖景观引进城镇,充分体现山水园林城镇
拍摄:205省道
图片:镇域规划图(显示205省道)、用地布局规划图(显示改道后的过境道路)
拍摄:镇区概貌
图片:镇区交通组织规划图
拍摄:镇区山体、水体景观
图片:镇区景观风貌和园林绿地规划图、山体、水体照片。
拍摄:镇去概貌、镇区山体、水体景观
的特色。
公园棋布:以公园为主要形式大量拓展城镇公共绿地。
3)保护现有景观,开辟新景观。
现有的“榕桥银帘”、“黄桷拱翠”、“涪江清流”、“长滩幽簧”、“猴溪皓月”、“橙荫晚香”六处景点分布于古镇区内,为古镇增色。
规划新开辟“桃花落坡”、“晓塘新荷”两处景点,形成“双江八景”,以丰富古镇的景观内容。
拍摄:景点拍摄
图片:八大景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