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树1

合集下载

课文《给予树》教案设计

课文《给予树》教案设计

课文《给予树》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2)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主题,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3)学会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3)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文章写作特点。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刻含义。

(2)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主题,培养写作技巧。

(3)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简介课文作者及背景。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分组讨论,深入剖析课文内容。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课文结构:(1)学生总结课文结构,阐述自己的观点。

(2)教师点评,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写作特点。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强调课文中的优美语句,鼓励学生多加欣赏和品味。

3. 提醒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类似的小故事,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 从课文中选取一句你喜欢的语句,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的感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给予树》

《给予树》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长春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给予树》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语文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自学生字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课文所表达的思想。

三、准备自己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课题教养方面: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人世界爱的美好。

2、会读会写课后生字词。

3、初步学习理解古诗的方法。

教育方面:1、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2、激发学生仁爱、善良的情感。

发展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材分析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

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这是一个爱意流动的日子。

在这样的一个特殊节日里,一个小女孩渴望拥有一个洋娃娃的愿望,另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金吉娅帮她实现了,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故事。

金吉娅小小的年纪,却能够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从中可以看到她金子般的心灵。

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

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二是继续学习体会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训练要点,积累语言。

在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了《给予树》这篇课文的相关教学资料,下载了很多教案作参考,对诗中的“给”进行了正音,并知道了课文的内容是这样的富有深意。

四、教学方法本文向我们介绍了在圣诞节前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里发生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故事看上去非常的简单非常的容易理解,可是寓意深刻。

因此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唯有多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中我准备采用齐读,师生合作读,赛读、默读等,让学生经历一个从不懂到懂,再到提高的认知过程。

《给予树》教学设计

《给予树》教学设计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语第七册《给予树》教学设计指导思想及理论分析:《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山东省潍坊市以韩兴娥老师为主的教师团队提出的主题学习也强调了学生课内阅读量的拓展。

因此,本节课以设计大容量的课堂教学内容为主要目标。

《课标》中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而,在教学中,我以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途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

在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具体词语、语句的“画外之音、言外之意”。

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给予树》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的感人故事。

课文叙述角度独特,从妈妈“我”角度来叙述这个美丽的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整篇课文处处洋溢着爱的思想、美的情感,时时闪烁着人文的光彩。

学生情况:1.本文表现的是外国儿童的生活,文本中的援助中心、圣诞树及给予树等内容,学生不太熟悉。

教师采用重点语句的理解、补充资料,充分让学生感受。

2.对文本中金吉娅的爱心和善良品质,学生基本能理解。

而难点在于让学生通过文本的阅读,理解金吉娅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中,充分感受到了母爱和手足之情。

教师采用鼓励学生在文本中发现“爱”,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找到金吉娅所受到的爱。

3.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他们一直在享受着被爱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爱别人。

本文的主人公金吉娅是他们的同龄人,她的行为最容易被同龄人接受,被模仿,因而要通过反复品味文章的语言来唤醒沉睡于他们心中的爱。

《给予树》教案素材

《给予树》教案素材

《给予树》教案素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给予树》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给予树》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学会关爱他人,培养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引导学生体验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给予树》全文。

2. 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

3. 学生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相关的语文知识。

b. 展示图片或视频素材,引导学生关注给予树的形象。

2. 朗读课文a.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

b.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注意语音、语调、表情等。

3. 理解课文a. 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b.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

4. 体验主人公情感a.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主人公在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b.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学习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a.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b. 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并讲解。

6. 课堂小结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b.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7. 布置作业a. 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完成作业本上的练习。

b. 教师检查作业,及时给予反馈。

六、教学延伸1.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思考在生活中如何关爱他人、乐于助人,并分享自己的经历。

2. 作文练习:以“我身边的给予树”为主题,让学生写一篇作文,表达对身边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人的感激之情。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关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3. 作文评价:评价学生在作文中的表达能力和情感传递,以及对主题的理解。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4. 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九、教学拓展1. 阅读推荐:向学生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关的书籍,引导他们进行课外阅读。

语文第五册-给予树一等奖说课稿

语文第五册-给予树一等奖说课稿

语文第五册:给予树一等奖说课稿1、语文第五册:给予树一等奖说课稿《给予树》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爱的教育,本文主要写圣诞节前夕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二是继续学习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的训练要点积累语言,因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积累语言,课文是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

因此我把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作为教学的重点,把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作为教学的难点。

本课教学我安排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初读感知,学习生字词。

第二课时主要是细读感悟,体会思想感情。

在第二课时教学中,以爱为主线,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第一课时同学们已简单交流搜集的圣诞资料的基础上,我又把精心制作的课件在第二课时一开始播放,使学生立刻感受到圣诞节在西方国家的孩子们心中的位置,这不仅使学生很快进入了文中主人公的生活,还为后面的金吉娅用给家人买礼物的钱给一个盼望圣诞老人送给自己洋娃娃的陌生女孩买洋娃娃这一举动的体会做了铺垫。

二、细读感悟,体会感情。

在这一环节,我首先抓住重点句子如金吉娅和哥哥、姐姐回家途中的不同表现休会金吉娅当时的心理感受,接着又让学生想像金吉娅在看到“给予树”上一个小女孩写的卡片时她想到了什么,然后又从金吉娅的语言“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步步深入体会金吉娅的高贵品质,最后又通过妈妈的心理变化以及后一段话的朗读体会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把握了文章的思想感情。

《给予树》

《给予树》

提示二 很激动。 很激动。 在
到来之前, 到来之前,小女孩 买了 。
没给
买到
像样的礼物,而给 像样的礼物,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给每个孩子 到来之前, 在 圣诞节 到来之前,“我”
时间 起因
20美元让他们购买圣诞节礼物 ,回家途中 美元让他们购买圣诞节礼物 金吉娅只买了20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 金吉娅只买了 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 “我”发现
作业: 作业: 读了这两篇文章, 读了这两篇文章,你有什么感 受?选择其中一篇写一写自己的感 受。
圣诞节快到了, 圣诞节快到了,该选购圣诞礼 物了。孩子们热烈地讨论这个话题, 物了。孩子们热烈地讨论这个话题, 互相试探对方的心意, 互相试探对方的心意,希望送出最 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 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 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 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 只攒了100美元,却要由 个孩子分 美元, 只攒了 美元 却要由5个孩子分 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 礼物呢? 礼物呢?
时间
谁 干了什么
文中妈妈的心情发生了怎 样的变化?圈出重点词语。 样的变化?圈出重点词语。
金吉娅是个怎样的小女孩? 金吉娅是个怎样的小女孩? 请你有理有据地谈一谈。 请你有理有据地谈一谈。
读《语文读本》中55课《愿望》 语文读本》 课 愿望》
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要求:
1.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向小组成 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 读正确, 员请教,努力把课文读正确 读流利。 员请教,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 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圣诞节 圣诞节 诚挚 宽裕
试探 担心

《给予树》教学设计15篇

《给予树》教学设计15篇

《给予树》教学设计15篇《给予树》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①认识“予、圣、诞”等10个生字。

会写“予、担、宽”等12个字。

能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等20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特点,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和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和快乐。

【教学难点】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特点一.课题导入: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齐读:给予树)2.大家都很聪明,知道这个字读“给(ji)”,是一个(多音字),那它还有个读音:(gei)。

再看“予”,可是一个似曾相识的绳子,我们一起来写写(书空),和那个字特别像:(矛),但我相信,细心的同学们一定能区分它们,试一试(指读)。

二.大胆质疑,教师引导:1.当老师在备课时,一读到这个题目,就觉得奇怪,不但是读音、字形,还在于它的意思。

你们觉得奇怪吗?你看这个题目,心中有没有疑问。

(学生关于课题提问)2.是啊,看到这个课题,我们心中会产生很多疑问。

好问,说明我们都在思考,说明我们都很聪明。

孩子们,刚才老师听出来了,大家的问题主要包含两方面的:1)“给予”是什么意思?2)“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3.有了问题就应该想办法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才能进步,你们说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解决?三.初读课文,读通课文:1.我们就用嘴清晰的声音,读准课文中的每个字,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

遇到难读的生字,用笔和赤字清楚地标示出来。

不动笔墨不读书,看看我们班的哪些同学在认真读书。

2.考考大家【出示词语:分享(xiǎng)、仁(rén)爱、宽(kuān)裕、援(yuán)助)】1)先有拼音2)去拼音。

(注意生字的前后鼻音)3、词语读得这么准确。

现在你最希望能读课文那段话?四.释疑感悟,如愿以偿:(过渡:了不得,不但读得准确,而且还读得流利。

《给予树》教学设计(优秀9篇)

《给予树》教学设计(优秀9篇)

《给予树》教学设计(优秀9篇)《给予树》教学设计篇一《给予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个主题单元“献出我们的爱”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是在积累语言的同时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理念】本课的设计重在凸现语文课的“文”味。

“语文教学的目标,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习得语文。

让学生在“听说”实践中锻炼听说能力,在默读、朗读中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具体词语的“画外之音、言外之意”。

【设计特色】1、抓住“词串”导读:在整堂课的构思中,三个词串将课堂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情”因品词析句读文而起,情境与文境有机相生。

2、创设多个情境场:创设了一个写的情境和多个口语交际的情境,为学生创造了听、说、写的实践机会,从而感受语言学习的魅力和由此带来的快乐。

【教学目的】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读中悟情,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2、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词语与色彩、情感的关系,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洞察力。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品词入境,对比激疑1、揭题导入:(课件出示圣诞节的画面)我们都知道,圣诞节是西方国家最隆重的节日。

每当圣诞节即将来临,人们都以兴奋的心情期待她。

《给予树》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圣诞节前夕。

2、品读第一个词串:(课件出示词串,红色显示)热烈地讨论诚挚的祝福甜蜜的笑容兴高采烈请学生用声音和表情读出对词语的理解。

设计意图:圣诞节是快乐的,红色是令人振奋的,在这样的背景下读上述词串,不仅有助于理解词语本身,还烘托了圣诞节的热闹氛围。

3、品读第二个词串:(课件出示词串,灰色显示)担心沉默不语生气4、质疑:第二个词串与圣诞节的气氛是不是不相吻合?设计意图:两组词串感情色彩对立,红、灰色对比鲜明,促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予 试探 心意
担心 前夕 猜测 宽裕 立即 卡片 拥抱 仁爱 同情
祝福
提醒 盼望 体贴
沉默不语
兴高采烈 如愿以偿 棒棒糖
显然 圣诞 裕 买 猜 糖 卡 盼 仁 贴 即(jí )
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圣诞节到来之前,金吉 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 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 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 助的女孩。


给予树
•我知道:
每年的12月25日是圣诞节。 这是西方国家最重要的节日,相 当于中国的春节。圣诞节的庆 祝活动从12月24日晚上的圣诞 夜开始,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1 月6日。在圣诞夜,人们围着圣 诞树唱歌跳舞,还有人穿上红衣 服,戴上白胡子,扮成圣诞老人, 给孩子们分发礼物。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文 章大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