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分析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分析目的:探讨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率以及危险因素,为骨科手术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资料。
方法:将收治的2100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部位感染的患者比例进行统计,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共有35例患者出现手术部位感染,所占比例为1.67%。
造成感染的原因主要有术前准备工作不充分、手术区皮肤清洁不到位、未进行引流操作和切口暴露时间较长。
结论要想降低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几率,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手术,加强医疗人员的消毒意识,在手术后还应当规范使用抗生素,通过一系列术前、术中、术后的综合措施,来提高医疗质量。
标签: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应对措施骨科手术是常见的一类外科手术,其手术的目的是对受到损伤的骨骼进行修复或重建,以恢复原来的功能。
由于在进行骨科手术时往往要对手术部位的组织进行切开分离并在骨骼受损部位植入内固定物如髓内针、钢钉、钢板等,因此手术往往比较复杂、手术时间较长,因此容易出现术后切口感染。
一旦出现术后切口感染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将会使手术效果受到严重影响,轻则延长疗程,重则造成肢体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而引起骨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多、种类复杂,为了帮助广大医护人员了解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以采取相应对策来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机率,特对山东省某医院实施骨科手术时出现切口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2100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1378例,女性722例。
患者的年龄为19~59岁,平均年龄为43.67岁。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排除妊娠或者哺乳期,均无抗菌素过敏史,无肾脏和肝脏功能异常。
1.2调查方法对2100例患者的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由其对已经设计好的问卷进行填写。
问卷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时间、基础疾病等。
对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归纳,医院应当以感染部位的症状和分泌物为依据,判断感染的程度。
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探究

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探究作者:张东风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11期【摘要】目的分析引发骨科手术术后感染的主要因素,从而更好的减少骨科手术切口的感染概率,提升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了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骨科术后感染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造成骨科手术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研究引发术后感染的一些主要因素。
结果骨科手术的类型、手术的时间以及手术的部位等因素都和患者术后的切口感染密切相关,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结论临床上引发骨科术后感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所以在工作中要特别的重视,最大限度的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概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分析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19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54-02骨科手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手术,通过进行手术主要是对患者的骨骼进行修复或者重建,以达到恢复原来的生理功能的目的。
骨科手术在进行的过程中一般都需要对手术部位的组织进行切开,同时在受损的骨骼位置植入一些固定的物质,比如钢板等,因此骨科手术较为复杂,同时所需要的时间往往也比较长,因而患者很容易引发切口感染的现象,且患者一旦发生感染很容易引发其他的一些并发症,最终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感染较轻的患者可能只是延长治疗的时间,而感染比较严重的患者则很有可能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
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骨科感染的主要因素,进而采取必要的因对措施减少感染,本组研究了选取了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骨科术后感染患者的资料并开展了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造成骨科手术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所收治的患者中有50例患者发生了手术术后感染的情况,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年龄在25-59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为36.5岁,发生手术术后感染的严重程度不同。
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分析

症( 如: 失血性 休克 、 颅脑 损伤 、 血管 神经损 伤等 ) , 未 及时 做好血 、 尿、 大便 、 心电 图、 x线 等一系列 常规检 查 , 对 于患 者是 否合并其 它疾 病以及局部 性感染 了解不够 。此外 , 术 前患处皮肤 清洁工 作 不到位 、 手术人 员洗 手流 程不严 谨 、
系疾病 、 肿瘤 ) 等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系列 因素均有 密切 关 系。每个人 生理 代谢 功能不 同 , 身体抵抗力也 差异很大 , 一般认 为小孩 、 老
年人 、 女性患者 的身体 机能 相对青 壮年 人群 而 言较弱 , 体
质较差 , 抵御疾病 的能 力也 相对 较差 , 单 位时 间 内体 内产
生的白细胞数量有 限 , 不足 以拮抗 外来 细菌对手术切 口的 侵袭 , 容易 造成 切 口感染 。此外 , 患者 术 前 、 术 后 营 养不
因素 , 并采取相应措施 , 将 感染率降至最低 , 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及功能。 关键词 : 骨外科手术 ; 切l : r 感染; 多因素 ; 控制措施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1 1 0 8 . 2 0 1 3 . 0 4 . 0 0 4 5
中图分 类号 : R 6 8 1 . 2 文献标识 码 : B 文 章编 号 : 1 0 0 2—1 1 0 8 ( 2 0 1 3 ) 4 — 0 0 0 9 3—0 2
近年来 , 我 国经济社 会 高速发 展 , 发生 各种 人 身意外 伤害的人愈来 愈多 , 其 中 以骨折为 最 常见 , 且伴 随着 西 医 治疗方 法的流行 , 采 取 骨外科 手术 方案 也深 受 医生 、 患者 欢迎。骨外科手术患者大多 以急诊选 送为 主, 一般 损伤严 重, 且 开放 性损 伤多 , 手术耗 时较 长 , 操 作 复杂 , 有一 定失 血量。术后患者卧床休息 时间相对较 长 , 且 由 于骨 组织 的 特殊解剖结构特点 , 患处 血运较 差 , 容 易发生感 染 , 据临床
骨科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论 著·骨科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沈兰娟(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浙江杭州310016)摘要:目的 研究骨科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护理对策,以降低或避免骨科手术后切口的感染。
方法 选择医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640例骨科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切口感染组和无切口感染组各方面特征,分析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
结果 640例骨科手术患者中有68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0.6%;其中营养不良、开放性骨折、侵入性操作感染率感染组分别为29.4%、44.1%、32.3%,非感染组分别为9.9%、42.3%、15.0%,感染组年龄、卧床时间、手术时间分别为(51.1±14.8)岁、(15.1±2.7)d、(3.42±0.61)d,非感染组分别为(38.6±13.1)岁、(10.2±1.9)d、(2.20±0.59)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骨科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应高度重视相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或避免切口感染。
关键词: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分析;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6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529(2013)02-0342-03Related factors an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for incisioninfections after orthopaedic surgerySHEN Lan-juan(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Hangzhou,Hangzhou,Zhejiang310016,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lated risk factors for the incision infections after orthopaedic surgery anddiscuss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so as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the postoperative incision infections.METHODSA total of 640patients who underwent the orthopaedic surgery from Feb,2010to Feb,2012were selected and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fection group and the non-infection group were compared toanalyze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incision infections.RESULTS The incision infections occurred in 68of 640patients undergoing the orthopaedic surgery with the infection rate of 10.6%.In the infection group,the patientswith malnutritionaccounted for 29.4%,the patients with open fracture 44.4%,and the patients with invasiveoperation 32.3%,and which were respectively 9.9%,42.3%,and 15.0%in the non-infection group.In theinfection group the age of the patients was(51.1±14.8)years,the bedridden time(15.1±2.7)d,and operationduration(3.42±0.61)d,which were respectively(38.6±13.1)years,(10.2±1.9)d,and(2.20±0.59)d,the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cant(P<0.05)。
手术室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

手术室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手术切口感染是指手术后创面发生细菌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医疗并发症,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手术室切口感染的发生是由于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这些危险因素有充分的了解,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来预防切口感染的发生。
危险因素:1. 患者个人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患病情况、病史等。
老年患者由于免疫功能减退,创伤愈合能力差,因此更容易发生切口感染;女性患者由于生理特点,如生理期等,也增加了切口感染的风险;患者的基础疾病、合并症、感染史等都会增加切口感染的风险。
2. 术前因素:包括手术部位、手术类型、手术持续时间等。
手术部位不同、手术类型不同可能会导致切口感染的风险不同,如腹部手术、骨科手术等创面较大、易受污染,切口感染的风险较大;而手术持续时间过长,患者暴露在手术环境中的时间过长也可能导致切口感染的发生。
3. 医疗机构因素:包括手术室环境、手术室操作规范、医护人员的手术操作技术等。
手术室环境的清洁程度、消毒灭菌质量等会直接影响手术切口的感染风险;医护人员的操作规范、操作技术是否规范也会直接影响切口感染的发生。
护理措施:1. 术前护理:在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全面评估患者个人因素和患者术前情况,如患者有无潜在感染病史、合并症、基础疾病等,对于高危患者应加强术前护理,如合理处理患者的基础疾病,提高免疫力等。
2. 手术室环境护理:手术室环境的清洁与消毒是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关键。
护理人员应确保手术室环境的清洁程度,减少环境中细菌的数量,规范消毒灭菌工作,确保消毒灭菌的质量。
3. 手术操作规范:护理人员在手术操作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如洗手消毒、佩戴无菌手术衣、戴口罩、佩戴手术帽、手套等,避免在手术中交叉感染。
4. 术后创面护理:手术后,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手术切口的情况,定期更换敷料,定期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创面感染。
5. 术后感染处置:对于已经发生的切口感染,护理人员应及时处理,如局部伤口护理、使用抗感染药物等,及时控制感染的扩散。
手术后感染常见的原因

手术后感染常见的原因手术后感染是指手术切口或者手术中引入的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手术后感染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问题,它不仅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和住院时间,还给患者造成了额外的痛苦和费用负担。
手术后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患者的整体情况、手术操作、周围环境和医疗措施等。
以下是手术后感染常见的原因:1. 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免疫功能降低是手术后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患者的免疫系统在手术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抑制,特别是在大手术和重症患者中更为明显。
如果患者的免疫功能本来就较低,或者患有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那么手术后感染的风险将进一步增加。
2. 切口感染:手术中切口可能会被细菌污染,引起切口感染。
切口感染是手术后感染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特别是在开放性手术中。
切口感染可以通过患者自身皮肤上的细菌、手术室内的细菌、手术器械和医护人员的操作等途径引起。
此外,手术切口的深度和长度也会影响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3. 呼吸道感染:手术中使用麻醉和气管插管等操作会增加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术中患者通常需要插管进行机械通气,这可能导致呼吸道黏膜受损、分泌物滞留和细菌进入呼吸道,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此外,手术后患者在卧床休息、镇痛等方面的护理不当也可能导致呼吸道感染。
4. 尿路感染:尿路感染在手术后感染中也较为常见。
手术中使用尿管和膀胱镜检查等操作会增加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风险。
尿路感染主要是由于细菌通过尿道进入膀胱引起的,尤其是在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中更为常见。
5. 深部组织感染:手术中引入的细菌侵入深部组织,可能引发深部组织感染。
例如,骨科手术中的人工关节置换术,由于手术操作刺激和手术器械的感染,可能导致人工关节附近的深部组织感染。
6. 医疗机构环境卫生不佳:医疗机构的环境卫生是影响手术后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医院内部空气流通不畅、手术室难以彻底清洁和消毒、医护人员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等都会增加细菌的传播和感染的风险。
骨折手术部位感染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

骨折手术部位感染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随着交通的日益发达和便利,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外伤骨折,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骨科疾病,最为常见的是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也是导致骨折愈合延迟的重要因素,也是主要的合并症之一。
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骨折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骨折手术部位感染因素1.1手术室存在的因素1.1.1洗手及戴手套不规范存在手术人员对外科洗手不重视,刷手时间不够,杀手步骤不彻底,无法达到外科手消毒的情况,同时存在戴手套不规范或手术台上手套破损未发现,造成骨折手术部位感染。
1.1.2手术操作技术不规范过多使用电刀,使术区失活组织增多,术中未按规范保护皮肤切口,手术台上的无菌布类敷料因冲洗伤口的生理盐水而打湿,使细菌污染手术器械及切口周缘的布类敷料或在术前未发现无菌敷料或器械包布损伤,而导致手术人员外露的皮肤接触到无菌手术台或手术部位,导致骨折手术部位的发生,手术时间的长短与手术部位感染率相关,手术时间越长,手术部位的感染率越高。
同时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操作者的无菌技术操作监督不严格,也是造成骨折手术部位感染的原因之一。
1.1.3手术操作空间存在的危险因素手术室空气中的含菌量与手术切口感染呈正相关。
手术室内的尘粒会因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走动在空气中飞扬或者接台手术层流净化的间隔时间不够,污染手术室空气,而导致骨折手术部位的感染。
1.2手术患者存在的因素1.2.1术中患者低体温手术室内温度设置过低,手术部位大面积的皮肤暴露,消毒液的冷刺激,输入未加温的库血、液体等,均可降低手术患者的体温。
1.2.2手术患者手术区域的皮肤准备手术区的皮肤准备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环节,用刀片剃毛、电剪剪毛易引起皮肤损伤,同时皮肤准备的时间越接近手术开始的时间越好。
1.3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先期使用对降低术后的感染发生率有明显的效果,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与SSI的关系,多数认为术前30min~2h开始围手术期中合理地、预防性地使用抗菌药物,能有效地降低SSI的发生率[1]。
骨科手术后易感细菌的分析

骨科手术后易感细菌的分析骨科患者术后感染是最常见的院内感染,8%~40%手术感染。
在一个开放的伤口感染的治疗骨科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更简单的创伤伤口的外观效果的细菌侵入地层,与细菌感染及骨折患者抗生素的使用,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手术伤口愈合问题的最重要的问题。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11年1月~2012年1月骨科医院感染60例,男41例,女19例;26例交通事故中,下降14例,女性9例,坠落伤6例,其他5例,年龄9~46岁,平均31岁。
各种细菌培养样本180份提交后,其中60尿液,60血,60份分泌。
1.2 办法严格按照无菌要求采集感染患者的各类标本,及时交货。
根据《全国临床检验程序的常规细菌培养;用ATB表达系统的运行规则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的结果(NCCLS)判别。
2结果经过对细菌的培育,不一样标本的培育阳性数,见表1,各种标本中居前三位的别离菌分居及株数,见表2。
3讨论2011年1月~2012年1月从骨科感染患者临床标本分离的60株,阳性率为57%。
调查发现,大肠杆菌是最简单的感染住院感染在骨科,也是最重要的致病菌,分离率远高于其他病原体[1]。
第二位是CN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这组数据表明,在表1中的所有阳性菌首先出现,阳性菌产生分泌物标本为71%,表2显示,查尿后,在前三的细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血中排名前三的细菌包括大肠杆菌,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假丝酵母;分泌的细菌在三的中枢神经系统,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包含的原因,手术切口感染:医院骨科患者骨折行动力比穷人,因为长期卧床的原因,所以住院时间延长,并与患者自身有一个贫穷的免疫功能,营养跟不上,这创造了条件,病原体入侵的骨科患者手术;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医疗设备,植入物和其他物品,因为其清洁的状态也会引起感染,能对骨折患者造成伤害[2]。
手术切口如果与空气直接接触,也会引起伤口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
发表时间:2015-11-20T16:14:50.27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6期供稿作者:吴金沙
[导读] 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人民医院外二科导致患者切口感染的因素众多,因此我们在手术的过程当中要引起特别的重视,并且采取适当的干预手段来进行预防,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杜绝感染的发生几率。
吴金沙
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人民医院外二科 557100
摘要:目的对于因骨科手术引起的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
方法将2011年9月~2014年12月间在我院骨科进行骨科手术的26例切口感染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和分析,对于其中导致感染的主要因素进行总结。
结果骨科手术的切口感染与骨科手术的手术部位、手术用时、手术地点、手术类型、手术无菌操作技术以及手术时有无人参观和手术是不是接台手术都有一定的关系。
结论导致患者切口感染的因素众多,因此我们在手术的过程当中要引起特别的重视,并且采取适当的干预手段来进行预防,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杜绝感染的发生几率。
关键词: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
骨科手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外科手术,通过骨科手术可以到对患者损伤的骨骼进行修复或者是重建的目的,并最终使得手术部位的功能得到回复。
由于在骨科手术的进行当中通常会对手术的部位进行组织的分离、骨膜的剥离然后在骨骼受损的部位进行固定物(钢钉、钢板、髓内、异体骨等)的植入,使得手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而且手术后容易出现机体的排斥反应及切口的感染。
一旦切口发生感染,就会引发比较严重的后果,比如引起内固定物外露、手术部位皮肤缺损、骨髓炎、骨不连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治疗,对患者康复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会导致患者的肢体残疾,更严重的将会危机患者的生命。
由于引起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众多,而且种类也比较的复杂,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让广大的医务工作者了解感染的相关因素,从而积极的采取措施来进行预防,特进行本次的临床回顾,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相关的资料与方法
1.1相关资料:
此次临床回顾选取的患者为2011年9月~2014年12月间在我院骨科进行骨科手术的26例切口感染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在12—81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6.8±2.9)岁,患者发生感染的严重程度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1.2统计方法:
将26例患者手术切口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对每位患者手术的整个过程进行回顾研究。
记录当中有可能发生感染的因素,最终将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汇总。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临床回顾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并用P<0.05来表示具有统计学的差异。
2.结果
通过进行临床的回顾和总结发现,骨科手术患者切口的感染与骨科手术的手术部位、手术用时、手术地点、手术类型、手术无菌操作技术以及手术时有无人参观和手术是不是接台手术都有一定的关系。
具体的因素与骨科手术的切口感染之间的几率关系明细见下表(表1)。
本院在近3年实施的687例骨科手术当中有26位患者出现了切口感染的情况,感染的发生率为3.78%,通过下表我们还可以发现切口感染与骨科手术的手术部位、手术用时、手术地点、手术类型、手术无菌操作技术以及手术时有无人参观和手术是不是接台手术都有一定的关联(P<0.05)。
3.讨论
根据本次统计结果表明,手术的类型、手术的部位、手术的时间、手术的地点、是否是接台手术、手术时有没有参观人员都是造成骨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所以,在进行骨科手术时,应该先对可能增加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危险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尽可能的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叶竹梅.外科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山东医药,2010,16(34):67-68.
[2]魏全珍.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调查与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2(4):145-146. [3]魏凌云.围术期氧对剖宫产肥胖产妇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广东医学,2010,12(7):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