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控制与管理网络数据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合集下载

智能家居系统中的网络通信和控制技术研究

智能家居系统中的网络通信和控制技术研究

智能家居系统中的网络通信和控制技术研究智能家居系统是一种集成智能化电子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家居系统,可以实现对家庭环境、电器设备、安防设备等进行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其核心技术之一就是网络通信和控制技术。

本文将就智能家居系统中的网络通信和控制技术研究展开讨论。

一、智能家居系统的网络通信技术智能家居系统的实现需要具备稳定、快速、安全的网络通信技术。

在实际应用中,智能家居系统通常采用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其中较为重要的有以下几种:1. Wi-Fi网络通信技术Wi-Fi技术是一种基于无线局域网技术的传输协议,能够在短距离内进行数据传输。

智能家居系统常用的Wi-Fi技术有802.11b/g/n等。

Wi-Fi技术在智能家居系统中应用广泛,它具备高速传输、易扩展、易操作等优点。

但Wi-Fi信号的穿透力不强,传输距离受到限制,并且易受干扰影响。

2. ZigBee网络通信技术ZigBee技术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协议,具备最大200米的通信范围。

在智能家居系统中,ZigBee技术主要用于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通信,如智能门锁、智能灯泡、智能电源插座等。

ZigBee 技术具备低功耗、低成本、安全可靠、易扩展等优点。

3. Bluetooth网络通信技术Bluetooth技术是一种分组数据传输技术,主要应用于个人数字化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

在智能家居系统中,Bluetooth技术可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设备与智能家居系统之间的通信。

Bluetooth技术具备低功耗、成本低、易操作等优点,但通信距离受到限制。

二、智能家居系统的控制技术智能家居系统的核心在于智能化的控制技术,其主要任务就是实现对家庭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和远程控制。

以下是智能家居系统控制技术的几种类型:1. 语音控制技术语音控制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智能家居控制技术,采用语音识别技术,用户可以用口头语言指示设备工作,如指令灯打开、空调降温、播放音乐等。

语音控制技术不仅方便实用,还可以避免过多体力操作或按键操作,给人们带来更加舒适的体验。

工业数据通信和控制网络(现场总线)

工业数据通信和控制网络(现场总线)

工业数据通信和控制网络(现场总线)现场总线技术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简称FCS)其结构模式为“工作站――现场总线智能仪表”二层结构,成本低、可靠性高,可实现真正的开放式互连系统结构。

操作站LANH2H1服务器H1现场总线现场设备124H1网桥H1H132现场设备H1现场总线现场总线FCS控制层32现场设备原理图控制系统应用图示例使用控制系统分布确定现场总线的接线H1现场总线#3网段控制室PCGreenLiquorStorageLT111LT112H1现场总线#2网段LT101Re-BurnedPurchasedLimeLimeDT109FT11019SC11124IP102IP104AIP104BCoolerSC11225SC1102320FT102AT10321TT104HeaterCV-101A/OAT106AT107AAT107BLT108SC10822H1现场总线#1网段TT105现场总线定义现场总线是连接智能现场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数字式、双向传输、多分支结构的通信网络。

它的关键标志是能支持双向、多节点、总线式的全数字通讯。

网络节点网络体系包括IPC、PLC以及各种智能化的现场控制设备基于统一、规范的通信协议通过同一总线实现相互间的数据传输与信息共享位于生产控制的底层网络结构通信总线在现场设备中的延伸现场总线的发展1996年到1998年,国际性组织FF(现场总线基金会)和PNO(Profibus国际组织)先后发布了适于过程自动化的现场总线标准H1、H2(HSE)和Profibus-PA,H1和PA都在实际工程中开始应用。

1999年底,包含8种现场总线标准在内的国际标准IEC-61158开始生效,除H1、HSE和PA外,还有WorldFIP、Interbus、ControlNet、P-NET、SwiftNet等五种。

Profibus较适合于工厂自动化,CAN适用于汽车工业,FF总线(FoundationFieldbus)主要适用于过程控制现场总线的网络结构现场总线的星形网络结构现场总线的网络结构特点Ethernet/HighwayFiledbusIPC、PLC。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习题答案

第一章网络概述一、填空题:1.独立的计算机系统、通信介质、网络协议、交换数据2. ARPANET、分组交换网3.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1981年4.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5.TCP/IP6.万维网7.CHINAPAC、CHINAPAC、3、88.钱天白、cn、cn9.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10.星型、总线型、环型11.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均衡负载相互协作、分布处理、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12.地理范围有限、几百到十几千M、建筑物13.交换信息14.数字信道、模拟信道15.连续变化、连接变化的、不同、离散的脉冲16.分组交换、电路交换、报文交换17.单工通信、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18.短距离、长距离二、选择题1、B2、C3、D4、B5、B6、A7、D8、B9、B 10、B 11、B 12、B13、B 14、D 15、A 16、A 17、A 18、B 19、A 20、C三、简答题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将地理位置不同但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协议、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应用软件等)的协调下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2.ARPANET网的特点是什么?<1)实现了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称这样的系统为计算机互连网络。

<2)将网络系统分为通信子网与资源于网两部分,网络以通信子网为中心。

通信子网处在网络内层,子网中的计算机只负责全网的通信控制,称为通信控制处理机。

资源子网处在网络外围,由主计算机、终端组成,负责信息处理,向网络提供可以共享的资源。

<3)使用主机的用户,通过通信子网共享资源子网的资源。

<4)采用了分组交换技术。

<5)使用了分层的网络协议。

3.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阶段第二阶段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第三阶段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阶段第四阶段网络互连阶段4. 简述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均衡负载相互协作、分布处理、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5.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拓扑结构有哪些?星型拓扑、环型拓扑、总线型拓扑6. 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的区别是什么?并行<Parallel)通信:数据以成组的方式在多个并行信道上同时传输。

《基于Agent架构的FMS管理与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Agent架构的FMS管理与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Agent架构的FMS管理与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引言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柔性制造系统(FMS)已经成为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实现FMS的高效管理和控制,基于Agent架构的FMS管理与控制系统应运而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二、系统设计1. 总体架构设计基于Agent架构的FMS管理与控制系统采用分布式、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将系统划分为多个Agent模块。

这些Agent模块包括生产管理Agent、设备控制Agent、物料管理Agent等,每个Agent模块都具有独立的功能和任务。

整个系统采用Client/Server架构,实现系统的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2. Agent模块设计(1)生产管理Agent:负责生产计划的制定、生产进度的监控和生产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通过与其他Agent模块的交互,实现生产过程的协调与控制。

(2)设备控制Agent:负责设备的开关机、参数设置、故障诊断与排除等操作。

通过与生产管理Agent的协同,实现设备的智能调度和优化运行。

(3)物料管理Agent:负责物料的采购、库存管理、配送等操作。

通过与其他Agent模块的信息共享,实现物料需求的精准预测和供应保障。

3. 通信与交互设计系统采用消息传递机制实现Agent模块之间的通信与交互。

每个Agent模块都具备消息处理能力,能够接收和发送消息,与其他Agent模块进行协同工作。

通信协议采用标准化的接口规范,确保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

三、系统实现1. 开发环境与工具系统采用C++语言进行开发,使用Visual Studio作为开发工具。

数据库采用MySQL,用于存储系统数据和运行日志。

同时,利用MFC(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es)框架实现用户界面的开发。

2. 关键技术实现(1)多Agent协同技术:通过消息传递机制实现多个Agent 模块之间的协同工作,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分析与应用

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分析与应用

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分析与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已成为企业、组织和社会的重要支柱。

这种技术把各种计算机网络设备、网络协议、应用软件和数据库等集成在一起,提供高效、安全、可靠的数据交流和信息共享服务。

本文将深入分析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以及其对企业、组织和社会的影响。

一、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概述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是指将各种计算机网络设备、网络协议、应用软件和数据库等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协调的系统。

这种集成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组织或企业的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信息安全水平,同时还能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

二、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1、企业内部网络集成企业内部网络集成是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步骤。

通过集成各种计算机设备、网络协议、应用软件和数据库,企业可以建立一个统一的内部网络,实现信息的快速流通和共享,提高决策效率和响应速度。

2、电子商务集成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企业需要将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进行集成,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交易。

通过集成技术,企业可以建立安全的网络连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机密性,同时提供高效的客户服务。

3、智慧城市集成智慧城市是利用信息技术为城市管理和服务提供支持的一种理念。

通过集成各种传感器、网络设备、应用软件和数据库,智慧城市可以实现对城市运营的全面感知和实时监控,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响应速度。

三、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的价值1、提高效率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可以将各种设备和系统连接在一起,实现信息的快速流通和共享,从而提高企业和组织的效率。

例如,通过集成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企业可以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服务质量。

2、降低成本通过减少重复设备和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和组织降低运营成本。

同时,通过自动化处理和智能化决策,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

3、提高信息安全水平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可以提供强大的信息安全保障。

基于ZigBee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

基于ZigBee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

基于ZigBee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智能家居系统已经成为现代家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ZigBee技术作为一种低功耗、低成本、低数据速率的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家居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ZigBee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包括其基本原理、系统架构、功能模块、硬件选择以及软件设计等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将提供一种高效、稳定、可靠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方案,以满足用户对智能家居的需求,提升生活品质。

本文将首先介绍ZigBee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阐述其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应用优势。

接着,我们将详细介绍基于ZigBee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各个功能模块的作用和相互之间的通信机制。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重点讨论系统的硬件选择和软件设计,包括传感器节点的设计、网络通信协议的实现以及用户界面的开发等。

我们将对系统进行测试和评估,以验证其性能和稳定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讨论,我们期望能够为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推动智能家居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我们也希望能够激发更多人对智能家居领域的兴趣和热情,共同推动智能家居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二、ZigBee技术原理及其应用ZigBee技术是一种基于IEEE 4无线标准的低功耗局域网协议,专为低数据速率、低功耗和低成本的应用场景设计。

它采用星型、树型或网状拓扑结构,具有自组织、自愈合的特点,能够在设备之间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

ZigBee技术的主要特点包括低功耗、低成本、低数据速率、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和良好的网络扩展性。

在智能家居系统中,ZigBee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智能设备之间的通信和控制。

例如,通过ZigBee技术,智能照明系统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定时开关、场景设置等功能;智能安防系统可以实现门窗传感器的实时监控、报警推送等功能;智能环境监测系统可以实现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环境参数的实时采集和传输。

基于ZigBee与WiFi融合的智能家居系统研究与设计

基于ZigBee与WiFi融合的智能家居系统研究与设计

基于ZigBee与WiFi融合的智能家居系统研究与设计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智能家居系统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能家居系统利用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将家庭中的各种设备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控制和管理,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舒适和节能的居住环境。

本文将重点研究与设计一种基于ZigBee与WiFi融合的智能家居系统,旨在提升家居环境的智能化水平,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本文将首先介绍智能家居系统的发展背景和意义,阐述ZigBee 和WiFi两种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优势和局限性。

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ZigBee与WiFi融合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结合了ZigBee的低功耗、低成本和自组织网络特点以及WiFi的高速传输和广泛覆盖范围优势,以实现智能家居系统的高效、稳定和可扩展性。

文章将详细介绍该融合系统的架构设计、硬件选型、软件编程以及系统测试等方面内容。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通信协议的性能特点,选择合适的ZigBee和WiFi模块,并设计相应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

文章还将探讨如何优化系统性能,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稳定性,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本文将总结研究成果,并对未来智能家居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与设计,旨在为智能家居领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智能家居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

二、ZigBee与WiFi技术概述在智能家居系统中,无线通信技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中ZigBee和WiFi是两种被广泛采用的技术。

这两种技术各有优势,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将它们融合在一起,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更为高效、稳定的智能家居系统。

ZigBee是一种低功耗、低成本的无线通信协议,专为物联网应用而设计。

它具有自组织、自修复的特性,能够在设备之间形成稳定的网络结构,特别适用于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各种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的连接和控制。

基于CC2530的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CC2530的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CC2530的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的设计与实现1. 引言1.1 基于CC2530的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的设计与实现概述Zigbee无线传感网络是一种低成本、低功耗、短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适用于物联网领域。

本文基于CC2530芯片,对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在传感网络中,节点之间通过无线通信实现信息传输和数据交换,构建起一个相互协作的网络体系。

CC2530芯片作为一种低功耗、高集成度的无线通信芯片,具有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非常适合用于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的设计。

本文将通过介绍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的原理与技术、CC2530芯片的特点,以及网络拓扑结构设计、节点通信协议设计和能量管理设计等方面的内容,来探讨基于CC2530的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通过对设计与实现结果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该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同时,也会探讨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基于CC2530的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系统,提高其在物联网应用中的实际效果和应用前景。

2. 正文2.1 Zigbee无线传感网络原理与技术Zigbee无线传感网络是一种基于IEEE 802.15.4标准的低成本、低功耗、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它主要用于构建小型自组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适用于各种物联网应用场景。

Zigbee网络采用星型、树状和网状等不同的拓扑结构,其中最常见的是网状结构,可以实现节点之间的多跳通信,提高网络覆盖范围和可靠性。

节点之间可以通过广播、单播和多播等方式进行通信,实现数据的传输和控制。

在Zigbee协议栈中,包括物理层、MAC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其中物理层负责传输数据,MAC层处理数据的接入控制,网络层负责路由和组网,应用层实现具体的应用功能。

通过这些协议层的配合,可以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和快速响应。

Zigbee网络还支持多种不同的信道选择和能量管理机制,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来选择最适合的工作模式,以实现最佳的性能和功耗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e w e n ont o t t e c r lne wor d m a g m e t ne w o k.The s udy o h s p e s be n us d i nd t y a k an na e n t r t f t i ap r ha e e n an i us r ppl a i n f h veo i to or t e de l pm e f c nt o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 T 330 P 9.2
低成 本控 制 与管理 网络数据 通信 系统 的设 计 与应 用
蔡 宁 ,张息 科学 与工程 学 院 ,南京 2l0 9 南 00 ) 摘 要 :探 讨 了实现 Roe u t l V DC 与 P AN间数据 传输 的原 理 和方 法 ,重 点讨 论 了通 信 系统 的构 成 、软 件 的设计 思路 和通 信系 统 smo n t S De a CL 的应 用。提 出的解 决方 案具有 系统 结 构简 单、 可靠性 高 、实 施成 本低 的特点 ,设 计思 路适 合于 其它 控 制 网络与 管理 网络 问的数 据通信 。此研 究 结 果 已 应 用 于 一 大 型 石 化 装 置 的 生 产 调 优 系 统 开 发 中 ,取 得 了 较 为 理 想 的 效 果 。 关 健词 : Roe u t l V DC smo n t S;数 据通信 ;OL r rcs o t lOP ;动态 数 据交 换 Dea E f o es nr ( C) op c o
pr du to tm i a i ys e , nd t e r ul i a i f c or . o c i n op i z ton s t m a h e s t s s ts a t y
【 ywo d l Ro e u t l V Ke r s s mo n t DCS Da ac mmu i ai n OLE f rp o e sc n r l 0PC ; n mi a x h n e DDE) De a : t o nc t ; o r c o to ( o s ) Dy a cd t e c a g ( a
ar hie t e a o t c t c ur nd s f war s gn pr c dur s o omm uni a i n be we n t e de i o e e f c c to t e he DCS a nd PC LAN uta s n he a b l o o t ppl a i ft e c m m un c ton i ton o h o c ia i
C n ,Z NG S i I Jn u , AI Ni g HA h ,L N i g o DA n c e g I Qi g h n
( l g f n o mainS in ea dE gn e ig Na jn iest f c n lg , nig2 0 0 ) Col eo fr t ce c n n iern , n igUnv ri o h oo y Na jn 1 0 9 e I o y Te
近 年来 ,推 广先 进控 制技 术 已成 为企 业计 算机应 用 的一
个 热点 。 由于 受 控制 算法 的复 杂性 和 计算机 硬件 等 方面 的影 响 ,复杂 系统 的 先进 控 制算 法程 序 通常 是 在 ̄ D 或F S H CS C 控 制 基础 上另 外增 加的 先进 控制 站 上运 行 。这 样 ,先进 控制 软 件 包 的应用 和这 些系 统之 间就存在 双 向数据 交换 问题 。霍 尼 威 尔 、横河 、 罗斯蒙 特 等公 司 生产 的计算 机 生产过 程控 制系 统 均能 通过 其各 自的通信 模块 ( 件 )与小 型 机、微 机 局域 组 网 ( C L N) 实 现 双 向数 据 传输 ,并 开 发和 规 范 了DDE P A ( y a cD t xh n e 、 OP OL o rc s Co t 1等 D n mi aaE c ag ) C( E frP o es nr ) o 数 据存 取协 议和 通信 规程 。此外 ,企 业实 施管 控一 体化也 需 要控 制计算 机 系统和 管理 计 算机 系统 实现 双 向数据 交换 。 然 而 ,由于种 种原 因 ,主 要是 受 资金 限制 ,一些 企业 在 引进DC 时并 没有 选择 通 信模 块 。 因此 ,研 究解决 这些企 业 S DCS P AN之 间的数 据 传 输 问题 ,对 低 成 本构 造计 算机 与 CL
s s e .Th aie ol i n po s s s sm p e s r c ur ,h gh r la l y a o ytm e r s d s uto s e e i s l t u t e i e i bi t nd l w o t i c s ,whi h c n be app i d n o he c m m un c i y t m c a l i t r o e i at on s s e
【 sr c 】A t o f a a t a se ewe n Ro e u t l V Ab t a t me h d o t r n f rb t e s mo n t DCS a d P AN i ic s e T esu y f c s sn to l o e s se d De a n C L d s u s d. h t d o u e o n y n t y tm s h
U s and ^ 1e i ‘  ̄n l A ool ‘ lcat ot a i ・ i on n T 0W 0SJ 0m m Unl aU0n , t m L t ● 』 ● C  ̄ys・ 1 e
Be we n Co t o t r n a a e e tNe wo k t e nr l Ne wo k a d M n g m n t r
维普资讯
第2 卷 8
vo l 28

第9 期
№ 9





2 0 年9 0 2 月
Sep e be 00 tm r2 2
Com put rEngi ee ng e n ri
工程 应用技术 与实现 ・
文章编号:1o一32( 0) —01_0 oo 48 02 9 26_3 2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