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圆的垂径定理

合集下载

九年级数学上册《垂径定理》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数学上册《垂径定理》教案、教学设计
3.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使其在面对挑战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4.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圆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性质,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但在垂径定理这一部分,学生可能会在理解与应用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在复杂问题中,如何识别和应用垂径定理,以及如何将垂径定理与圆的其他性质相结合解决综合问题。
(二)教学设想
1.教学策略:
-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总结的学习过程,自主发现垂径定理。
-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模型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圆的几何直觉。
-设计梯度性问题,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垂径定理的运用,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垂径定理的特点和应用方法,反思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收获。
3.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阶段测试等多种形式,全面评估学生对垂径定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
4.突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在掌握垂径定理的基础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热爱数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垂径定理的理解和应用,以及提高他们的解题技能,特此布置以下作业:
1.学生在理解垂径定理时,可能会对定理的证明过程感到困惑决问题时,可能会对如何找出垂径和弦的关系感到迷茫。教师应通过典型例题,帮助学生总结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初三下册数学圆知识点定理总结

初三下册数学圆知识点定理总结

1.垂径定理及推论:如图:有五个元素,“知二可推三”;需记忆其中四个定理,即“垂径定理”“中径定理”“弧径定理”“中垂定理”.几何表达式举例:∵ CD过圆心∵CD⊥AB2.平行线夹弧定理: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几何表达式举例:3.“角、弦、弧、距”定理:(同圆或等圆中)“等角对等弦”;“等弦对等角”;“等角对等弧”;“等弧对等角”;“等弧对等弦”;“等弦对等(优,劣)弧”;“等弦对等弦心距”;“等弦心距对等弦”.几何表达式举例:(1) ∵∠AOB=∠COD∴ AB = CD(2) ∵ AB = CD∴∠AOB=∠COD4.圆周角定理及推论:(1)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2)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如图)(3)“等弧对等角”“等角对等弧”;(4)“直径对直角”“直角对直径”;(如图)(5)如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如图)(1)(2)(3)(4)几何表达式举例:(1)∵∠ACB=∠AOB∴……………(2)∵ AB是直径∴∠ACB=90°(3)∵∠ACB=90°∴ AB是直径(4)∵ CD=AD=BD∴ΔABC是RtΔ5.圆内接四边形性质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几何表达式举例:∵ ABCD是圆内接四边形∴∠CDE =∠ABC∠C+∠A =180°6.切线的判定与性质定理:如图:有三个元素,“知二可推一”;需记忆其中四个定理.(1)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2)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3)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4)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几何表达式举例:(1)∵OC是半径∵OC⊥AB∴AB是切线(2)∵OC是半径∵AB是切线∴OC⊥AB(3)……………7.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几何表达式举例:∵ PA、PB是切线∴ PA=PB∵PO过圆心∴∠APO =∠BPO8.弦切角定理及其推论: 几何表达式举例:(1)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2)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3)弦切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如图)(1)∵BD是切线,BC是弦∴∠CBD =∠CAB(2)∵ ED,BC是切线∴∠CBA =∠DEF9.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1)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乘积相等;(2)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几何表达式举例:(1)∵PA·PB=PC·PD∴………(2)∵AB是直径∵PC⊥AB∴PC2=PA·PB10.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1)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2)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几何表达式举例:(1)∵PC是切线,PB是割线∴PC2=PA·PB (2)∵PB、PD是割线∴PA·PB=PC·PD11.关于两圆的性质定理:(1)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2)如果两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1)(2)几何表达式举例:(1)∵O1,O2是圆心∴O1O2垂直平分AB (2)∵⊙1 、⊙2相切∴O1 、A、O2三点一线12.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1)中心角αn ,半径R N ,边心距r n ,边长a n ,内角βn ,边数n;(2)有关计算在RtΔAOC中进行. 公式举例:(1) αn =;(2)几何B级概念:(要求理解、会讲、会用,主要用于填空和选择题)一基本概念:圆的几何定义和集合定义、弦、弦心距、弧、等弧、弓形、弓形高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内切圆、三角形的内心、圆心角、圆周角、弦切角、圆的切线、圆的割线、两圆的内公切线、两圆的外公切线、两圆的内(外)公切线长、正多边形、正多边形的中心、正多边形的半径、正多边形的边心距、正多边形的中心角.二定理:1.不在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2.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3.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为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三公式:1.有关的计算:(1)圆的周长C=2πR;(2)弧长L=;(3)圆的面积S=πR2.(4)扇形面积S扇形=;(5)弓形面积S弓形=扇形面积S AOB±ΔAOB的面积.(如图)2.圆柱与圆锥的侧面展开图:(1)圆柱的侧面积:S圆柱侧 =2πrh; (r:底面半径;h:圆柱高)(2)圆锥的侧面积:S圆锥侧 =. (L=2πr,R是圆锥母线长;r是底面半径)四常识:1.圆是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2.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3.三角形的外心⇔两边中垂线的交点⇔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三角形的内心⇔两内角平分线的交点⇔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其中d表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其中r表示圆的半径)直线与圆相交⇔ d<r ;直线与圆相切⇔ d=r ;直线与圆相离⇔ d>r.5.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其中d表示圆心到圆心的距离,其中R、r表示两个圆的半径且R≥r)两圆外离⇔ d>R+r;两圆外切⇔ d=R+r;两圆相交⇔ R-r<d<R+r;两圆内切⇔ d=R-r;两圆内含⇔ d<R-r.6.证直线与圆相切,常利用:“已知交点连半径证垂直”和“不知交点作垂直证半径”的方法加辅助线.7.关于圆的常见辅助线:已知弦构造弦心距.已知弦构造RtΔ. 已知直径构造直角.已知切线连半径,出垂直.圆外角转化为圆周角. 圆内角转化为圆周角. 构造垂径定理. 构造相似形.两圆内切,构造外公切线与垂直.两圆内切,构造外公切线与平行.两圆外切,构造内公切线与垂直.两圆外切,构造内公切线与平行.两圆同心,作弦心距,可证得AC=DB.两圆相交构造公共弦,连结圆心构造中垂线. PA、PB是切线,构造双垂图形和全等.相交弦出相似.一切一割出相似, 并且构造弦切角.两割出相似,并且构造圆周角.双垂出相似,并且构造直角.规则图形折叠出一对全等,一对相似.圆的外切四边形对边和相等. 若AD ∥BC都是切线,连结OA、OB可证∠AOB=180°,即A、O、B三点一线.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的高必过内切圆的圆心和切点,并构造相似形.RtΔABC的内切圆半径:r=.补全半圆.AB=. AB=.PC过圆心,PA是切线,构造双垂、RtΔ.O是圆心,等弧出平行和相似. 作AN⊥BC,可证出:.。

九年级圆垂径定理知识点

九年级圆垂径定理知识点

九年级圆垂径定理知识点圆垂径定理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是研究圆的性质和应用的基础。

本文将详细介绍九年级圆垂径定理的相关知识点,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定理。

一、圆垂径定理的概述圆垂径定理是指:在一个圆中,如果一条直径垂直于另一条弦,那么它一定是这条弦的垂直平分线。

二、圆垂径定理的证明为了证明圆垂径定理,我们可以采用几何证明和代数证明两种方法。

1. 几何证明假设圆的中心为O,半径为r,直径AB垂直于弦CD。

我们需要证明AO = BO。

首先,连接AC和BC,并设AC = x,BC = y。

根据圆的性质,我们知道AO = r,BO = r,AC = BC = r。

又因为AO垂直于CD,所以∠ACO = ∠BCO = 90°。

由三角形的性质可知,AO² = AC² - CO²,BO² = BC² - CO²。

代入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得到r² = x² - CO²,r² = y² - CO²。

通过这两个等式,我们可以得到x² - CO² = y² - CO²,即x² = y²。

进而,我们可以得知x = y,即AC = BC。

所以,根据直角三角形的特性,AO = BO,也就是说AO = BO = r。

因此,根据圆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圆垂径定理的结论。

2. 代数证明我们也可以采用代数方法证明圆垂径定理。

设圆的方程为x² + y² = r²(其中,O为坐标原点)。

直径AB垂直于弦CD,且AB的斜率k存在。

根据直线的斜率公式,可以得到直线AB的方程为y = kx。

将直线AB的方程代入圆的方程中,我们可以得到x² + (kx)² =r²。

简化这个方程,可以得到x² + k²x² = r²。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2《垂径定理》教学设计2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2《垂径定理》教学设计2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2《垂径定理》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垂径定理》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4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圆中的垂径定理。

垂径定理是指:圆中,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直径,那么这条直线平分这条直径,并且平分直径所对的圆周角。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垂径定理的概念,然后通过证明和应用来巩固这个定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圆的周长、直径、半径等。

同时,学生也掌握了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性质。

但是,学生对于圆中的垂径定理可能比较难以理解和证明,因此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图形的直观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个定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中的垂径定理,能够运用垂径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证明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垂径定理,能够运用垂径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2.教学难点:垂径定理的证明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垂径定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演示法:通过图形的直观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证明垂径定理。

3.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

4.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圆规、直尺、黑板等。

2.教学素材:教材、课件、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自行车轮子、时钟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圆中的垂径定理。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垂径定理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图形的直观展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垂径定理。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证明这个定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尝试证明垂径定理。

初三数学圆——圆的认识及垂径定理(教案)

初三数学圆——圆的认识及垂径定理(教案)

圆的认识及垂径定理【知识导图】知识梳理知识点一 圆的认识(弦,弧)1、什么叫弦?直径与弦的关系?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直径是过圆心的弦,但弦不一定是直径.2、什么叫弧?什么叫优弧?什么叫劣弧?什么是等弧?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大于半圆的叫优弧,小于半圆的叫劣弧,能够完全重合的两条弧叫等弧.3、圆的对称性质?作为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圆即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经过圆心的每一条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知识点二 垂径定理1、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已知:直径CD 、弦AB 且CD ⊥AB 垂足为M求证:,⌒AC =⌒BC ,⌒AD =⌒BD.分析:要证,只要证AM 、BM 构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因此,只要连结OA、BM AM=BM AM =OB 或AC 、BC 即可.证明:如图,连结OA 、OB ,则OA=OB在和中∴∴∴点A 和点B 关于CD 对称∵⊙O 关于直径CD 对称∴当圆沿着直线CD 对折时,点A 与点B 重合,⌒AC 与⌒BC 重合,⌒AD 与⌒BD 重合.∴⌒AC =⌒BC ,⌒AD =⌒BD进一步,我们还可以得到结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垂径定理推论:1、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推论扩展推论1:(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2、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可概括为OAM Rt ∆OBM Rt ∆⎩⎨⎧==OM OM OB OA OBM Rt OAM Rt ∆≅∆BM AM=考点解析类型一圆的认识(弦、弧)【例题1】下列五个命题:(1)平分弦的直径必垂直于弦(2)圆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直径(3)圆中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4)长度相等的两条弧叫等弧(5)直径是过圆心的弦,但弦不一定是直径其中真命题有()A.1个B.2个C.3个D.4个【解析】(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必垂直于弦,故原命题是假命题,(2)圆的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故原命题是假命题,(3)圆上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故原命题是假命题,(4)能够完全重合的两条弧叫等弧,故原命题是假命题,(5)直径是过圆心的弦,但弦不一定是直径,原命题是真命题,其中真命题有1个.故选;A.【总结与反思】本题考查圆的相关概念及垂径定理,理解概念及定理即可解决,要求学生掌握圆的相关概念及垂径定理内容。

第24章圆垂径定理-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24章圆垂径定理-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培养学生对圆的对称性质的认识,理解对称在几何图形中的作用。
举例解释:
-重点讲解垂径定理的证明,通过几何画板演示或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定理的正确性;
-通过多个例题,如求圆中弦长、圆周角等,强调垂径定理的应用;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圆形花园的设计,强化圆的对称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垂径定理的证明过程中,学生对几何证明的逻辑顺序和推理方法的理解;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对于如何正确运用垂径定理的识别和运用;
-对于圆中复杂的弦、弧关系,学生难以形成清晰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
-在数学表达和书写过程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可能出现的规范性和准确性问题。
举例解释:
-难点突破: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引导,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垂径定理证明的逻辑性,强调证明的每一步必须严谨;
5.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养成准确、规范的表达和书写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垂径定理的概念及其证明过程,即圆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
-学会运用垂径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圆中未知长度、求解与圆相关的方程等;
-通过实例,强化圆的性质,特别是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的理解;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垂径定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平分弦或计算圆中未知长度的情况?”(例如,如何将一块圆形披萨平均分给两个人)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垂径定理的奥秘。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探讨了垂径定理,我发现学生们对这个定理的理解程度不尽相同。有的同学能够迅速掌握定理的证明和应用,但也有一些同学在理解上存在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教授这样的几何定理时,需要从不同角度出发,用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

初中数学圆的定理

初中数学圆的定理

垂径定理垂径定理是数学几何(圆)中的一个定理,它的通俗的表达是: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

数学表达为:如右图,直径DC 垂直于弦AB ,则AE=EB ,劣弧AD 等于劣弧BD ,等弧CAD= 优弧CBD。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一条直线,在下列5 条中只要具备其中任意两条作为条件,就可以推出其他三条结论。

称为知二推三1.平分弦所对的优弧2.平分弦所对的劣弧(前两条合起来就是: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3.平分弦(不是直径)4.垂直于弦5.经过圆心数学证明编辑如图,在⊙ O 中,DC 为直径,AB 是弦,AB ⊥DC 于点E,AB、CD 交于E,求证:AE=BE ,弧AC= 弧BC ,弧AD= 弧BD证明图示连接 OA 、 OB 分别交⊙ O 于 点 A 、点 B∵OA 、OB 是⊙O 的半径∴ OA=OB∴△ OAB 是等腰三角形∵AB ⊥DC∴ AE=BE ,∠ AOE= ∠BOE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性 质)∴弧 AD=弧 BD ,∠AOC= ∠BOC ∴弧 AC= 弧 BC推导定理 编辑 推论一: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这条弦 , 并且平原本命题,其中 CD 垂直于直线 AB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段弧。

几何语言:因为 DC 是直径, AE=EB ,所以直径 DC 垂直于弦 AB ,劣弧 AD 等于劣弧 BD ,优弧 ACO= 优弧 BCO推论二:弦的 垂直平分线 经过圆心 ,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弧。

几何语言: 因为 DC 垂直 AB ,AE=EB ,所以 DC 是圆的直径, 劣弧 AD 等于劣弧BD ,优弧 ACO= 优弧 BCO推论三: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这条弦 弧。

推论四:在同圆或者 等圆 中 ,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韦达定理韦达定理( Viete theorem )为 解析几何 中的一个定理,说明了一元 n 次方程中根和 系数 之 间的关系。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3.3《垂径定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3.3《垂径定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3.3《垂径定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垂径定理》是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3章第3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圆中的垂径定理及其应用。

垂径定理是圆的基本性质之一,对于解决与圆相关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垂径定理,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圆的性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但在学习垂径定理时,学生可能对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垂径定理。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垂径定理的内容及证明过程。

2.能够运用垂径定理解决与圆相关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垂径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2.难点:垂径定理的证明过程。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发现垂径定理。

2.实例讲解法:教师通过具体例子,讲解垂径定理的应用。

3.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垂径定理的定义、证明和应用。

2.实例图片:用于讲解垂径定理的应用。

3.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圆的基本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PPT,介绍垂径定理的定义、证明和应用。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理解垂径定理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几个与垂径定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几道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垂径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方法。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学习过程,分享学习心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的垂径定理1、(2013年潍坊市)如图,⊙O 的直径AB=12,CD 是⊙O 的弦,CD ⊥AB ,垂足为P ,且BP :AP=1:5,则CD 的长为( ).A.24B.28C.52D.54答案:D .考点:垂径定理与勾股定理.点评:连接圆的半径,构造直角三角形,再利用勾股定理与垂径定理解决.2、(2013年黄石)如右图,在Rt ABC 中,90ACB ∠= ,3AC =,4BC =,以点C 为圆心,CA 为半径的圆与AB 交于点D ,则AD 的长为A. 95B. 245C. 185D. 52答案:C解析:由勾股定理得AB =5,则sinA =45,作CE ⊥AD 于E ,则AE =DE ,在Rt △AEC 中,sinA =CE AC ,即453CE =,所以,CE =125,AE =95,所以,AD =185 3、(2013河南省)如图,CD 是O 的直径,弦AB CD ⊥于点G ,直线EF 与O 相切与点D ,则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正确的是【】(A )AG BG = (B )AB ∥EF(C )AD ∥BC (D )ABC ADC ∠=∠【解析】由垂径定理可知:(A )一定正确。

由题可知:EF CD ⊥,又因为AB CD ⊥,所以AB ∥EF ,即(B )一定正确。

因为ABC ADC ∠∠和所对的弧是劣弧 AC ,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知(D )一定正确。

【答案】C4、(2013•泸州)已知⊙O 的直径CD=10cm ,AB 是⊙O 的弦,AB ⊥CD ,垂足为M ,且AB=8cm ,cm B cmcm 或cm D cm 或cm B==3cm==4==25、(2013•广安)如图,已知半径OD与弦AB互相垂直,垂足为点C,若AB=8cm,CD=3cm,则圆O的半径为()cm BcmAB=4cmAB=4cmx=故半径为6、(2013•绍兴)绍兴市著名的桥乡,如图,石拱桥的桥顶到水面的距离CD为8m,桥拱半径OC为5m,则水面宽AB为()求出==4m7、(2013•温州)如图,在⊙O中,OC⊥弦AB于点C,AB=4,OC=1,则OB的长是()BABABOB==8、(2013•嘉兴)如图,⊙O的半径OD⊥弦AB于点C,连结AO并延长交⊙O于点E,连结EC.若AB=8,CD=2,则EC的长为()2BE==6CE==29、(2013•莱芜)将半径为3cm的圆形纸片沿AB折叠后,圆弧恰好能经过圆心O,用图中阴影部分的扇形围成一个圆锥的侧面,则这个圆锥的高为()B的长为=2=210、(2013•徐州)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垂足为P.若CD=8,OP=3,则⊙O 的半径为()==511、(2013浙江丽水)一条排水管的截面如图所示,已知排水管的半径OB=10,水面宽AB=16,则截面圆心O到水面的距离OC是A. 4B. 5C. 6D. 812、(2013•宜昌)如图,DC 是⊙O直径,弦AB⊥CD于F,连接BC,DB,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B、,正确,故本选项错误;13、(2013•毕节地区)如图在⊙O中,弦AB=8,OC⊥AB,垂足为C,且OC=3,则⊙O的半径()OB===14、(2013•南宁)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交AB于点E,且AE=CD=8,∠BAC=∠BOD,则⊙O的半径为()4BAC=∠可得出=,BAC=∴,DE=15、(2013年佛山)半径为3的圆中,一条弦长为4,则圆心到这条弦的距离是()A.3B.4C.5D.7分析:过点O作OD⊥AB于点D,由垂径定理可求出BD的长,在Rt△BOD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OD的长.解:如图所示:过点O作OD⊥AB于点D,∵OB=3,AB=3,OD⊥AB,∴BD=AB=×4=2,在Rt△BOD中,O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垂径定理,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D的长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6、(2013甘肃兰州4分、12)如图是一圆柱形输水管的横截面,阴影部分为有水部分,如果水面AB宽为8cm,水面最深地方的高度为2cm,则该输水管的半径为()A.3cm B.4cm C.5cm D.6cm考点:垂径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分析:过点O作OD⊥AB于点D,连接OA,由垂径定理可知AD=AB,设OA=r,则OD=r﹣2,在Rt△AOD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r的值.解答:解:如图所示:过点O作OD⊥AB于点D,连接OA,∵OD⊥AB,∴AD=AB=×8=4cm,设OA=r,则OD=r﹣2,在Rt△AOD中,OA2=OD2+AD2,即r2=(r﹣2)2+42,解得r=5cm.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垂径定理的应用及勾股定理,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7、(2013•内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以原点O为圆心的圆过点A(13,0),直线y=kx﹣3k+4与⊙O交于B、C两点,则弦BC的长的最小值为24.18、(13年安徽省4分、10)如图,点P是等边三角形ABC外接圆⊙O上的点,在以下判断中,不正确...的是()A、当弦PB最长时,ΔAPC是等腰三角形。

B、当ΔAPC是等腰三角形时,PO⊥AC。

C、当PO⊥AC时,∠ACP=300.D、当∠ACP=300,ΔPBC是直角三角形。

19、(2013•宁波)如图,AE是半圆O的直径,弦AB=BC=4,弦CD=DE=4,连结OB,OD,则图中两个阴影部分的面积和为10π.MN=FC=2MN=4==2,,=1020、(2013•宁夏)如图,将半径为2cm的圆形纸片折叠后,圆弧恰好经过圆心O,则折痕AB的长为2cm.==cmcm21、(2013•包头)如图,点A、B、C、D在⊙O上,OB⊥AC,若∠BOC=56°,则∠ADB=28度.是ADB=∠∴=ADB=22、(2013•株洲)如图AB是⊙O的直径,∠BAC=42°,点D是弦AC的中点,则∠DOC的度数是48度.23、(2013•黄冈)如图,M是CD的中点,EM⊥CD,若CD=4,EM=8,则所在圆的半径为.新课标第一网CD=2x=∴所在圆的半径为:故答案为:.24、(2013•绥化)如图,在⊙O中,弦AB垂直平分半径OC,垂足为D,若⊙O的半径为2,则弦AB的长为2.OC=1AB=2AD=2=2=2.25、(2013哈尔滨)如图,直线AB与⊙O相切于点A,AC、CD是⊙O的两条弦,且CD∥AB,若⊙O 的半径为52,CD=4,则弦AC的长为.考点:垂径定理;勾股定理。

切线的性质。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垂径定理的应用切线的性质及勾股定理,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解答:连接OA,作OE⊥CD于E,易得OA⊥AB,CE=DE=2,由于CD∥AB得EOA三点共线,连OC,在直角三角形OEC中,由勾股定理得OE=32,从而AE=4,再直角三角形AEC中由勾股定理得AC=26、(2013•张家界)如图,⊙O的直径AB与弦CD垂直,且∠BAC=40°,则∠BOD=80°.是∴=27、(2013•遵义)如图,OC是⊙O的半径,AB是弦,且OC⊥AB,点P在⊙O上,∠APC=26°,则∠BOC=52°度.=∴=28、(2013陕西)如图,AB是⊙O的一条弦,点C是⊙O上一动点,且∠ACB=30°,点E、F分别是AC、BC的中点,直线EF与⊙O交于G、H两点,若⊙O的半径为7,则GE+FH的最大值为.角的关系,及扇形的面积及弧长的计算公式等知识点。

解析:本题考查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应用,中位线及最值问题。

连接OA,OB,因为∠ACB=30°,所以∠AOB=60°,所以OA=OB=AB=7,因为E、F中AC、BC的中点,所以EF=AB21=3.5,因为GE+FH=GH-EF,要使GE+FH最大,而EF为定值,所以GH取最大值时GE+FH有最大值,所以当GH为直径时,GE+FH的最大值为14-3.5=10.529、(2013年广州市)如图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为坐标原点,点P在第一象限,PΘ与x轴交于O,A两点,点A的坐标为(6,0),PΘ的半径为13,则点P的坐标为____________.分析:过点P作PD⊥x轴于点D,连接OP,先由垂径定理求出OD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PD的长,故可得出答案.解:过点P作PD⊥x轴于点D,连接OP,∵A(6,0),PD⊥OA,∴OD=OA=3,在Rt△OPD中,∵OP=,OD=3,第16题图∴PD===2,∴P(3,2).故答案为:(3,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垂径定理,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0、(2013年深圳市)如图5所示,该小组发现8米高旗杆DE的影子EF落在了包含一圆弧型小桥在内的路上,于是他们开展了测算小桥所在图的半径的活动。

小刚身高1.6米,测得其影长为2.4米,同时测得EG的长为3米,HF的长为1米,测得拱高(弧GH的中点到弦GH的距离,即MN的长)为2米,求小桥所在圆的半径。

解析:(2013•白银)如图,在⊙O中,半径OC垂直于弦AB,垂足为点E.(1)若OC=5,AB=8,求tan∠BAC;(2)若∠DAC=∠BAC,且点D在⊙O的外部,判断直线AD与⊙O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BAC===31、(2013•黔西南州)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与点E,点P在⊙O上,∠1=∠C,(1)求证:CB∥PD;(2)若BC=3,sin∠P=35,求⊙O的直径.,根据可以确定∠=∴==32、(2013•恩施州)如图所示,AB是⊙O的直径,AE是弦,C是劣弧AE的中点,过C作CD⊥AB于点D,CD交AE于点F,过C作CG∥AE交BA的延长线于点G.(1)求证:CG是⊙O的切线.(2)求证:AF=CF.(3)若∠EAB=30°,CF=2,求GA的长.,DF=.33、(2013•资阳)在⊙O中,AB为直径,点C为圆上一点,将劣弧沿弦AC翻折交AB于点D,连结CD.(1)如图1,若点D与圆心O重合,AC=2,求⊙O的半径r;(2)如图2,若点D与圆心O不重合,∠BAC=25°,请直接写出∠DCA的度数.ACr,再根据翻折的性质得到所对所对的圆周角,计算即可得解.AC=×rr根据翻折的性质,所对的圆周角等于所对的圆周角,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