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极设置标准

合集下载

井下接地极敷设标准及要求

井下接地极敷设标准及要求

井下接地极敷设标准及要求一、36V以上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铅皮和橡套(塑料)电缆的接地芯线或屏蔽护套等均必须接地。

在矿井中禁止使用无接地芯线(或无其它可供接地的护套,如铅皮、铜皮套等)的橡套电缆或塑料电缆。

二、所有必须接地的设备和局部接地装置,都要和总接地网连接。

三、主接地极应浸入水仓中;主、副水仓必须各设一块。

2四、主、副水仓的主接地极和分区的主接地极,均应采用面积不小于0.75m、厚度不小于5mm的钢板。

如矿井水含酸性时,应视其腐蚀性情况适当加大其厚度或镀上耐酸金属,或采用其他耐腐蚀钢板。

五、安装主接地极时,应保证接地母线和主接地极连接处不承受较大拉力,并应设有便于取出主接地极进行检查的牵引装置。

其装设方法可参照图2所示进行。

六、在下列地点应装设局部接地极:1、每个采区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和变压器)。

2、每个装有电气设备的硐室和单独装设的高压电气设备。

3、每个低压配电点或装有3台以上电气设备的地点。

4、无低压配电点的采煤工作面的机巷、回风巷、集中运输巷(胶带运输巷)以及由变电所单独供电的掘进工作面,至少要分别装设一个局部接地极。

5、连接动力交联电缆的每个接线盒以及高压电缆连接装置。

七、局部接地极最好敷设于巷道水沟内,无水沟时应埋设在潮湿的地方。

2八、埋设在巷道水沟或潮湿地方的局部接地极,可采用面积不小于0.6m、厚度不小于3mm的钢板。

如矿井水含酸性时,应视其腐蚀性情况适当加大其厚度或镀上耐酸金属,或采用其他耐腐蚀钢板。

其装设方法可参照图3所示进行。

九、埋设在其它地点的局部接地极,可采用镀锌铁管。

铁管直径不得小于35mm,长度不得小于1.5m。

管子上至少要钻2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眼,铁管垂直于地面(偏差不大于15?),并必须埋设于潮湿的地方,如果埋设有困难时,可用两根长度不得小于0.75m、直径不得小于22mm的镀锌铁管。

每根管子上至少要钻1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眼,两根铁管均垂直于地面(偏差不大于15?),并必须埋设于潮湿的地方。

煤矿井下接地极装设的规定

煤矿井下接地极装设的规定

井下接地极装设的规定一、电压在36V以上和由于绝缘损坏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框架、铠装电缆的钢带(或铁丝),铅皮屏蔽护套等必须有保护接地。

二、具体规定:1、主接地极应在主、副水仓中各埋设1块,主接地极应用耐腐蚀的钢板制成,其面积不小于0.75m2,厚度不得小于5mm。

2、在钻孔中敷设的电缆不能与主接地极连接时,应单独形成一分区接地网,其接地电阻值不得超过2Ω。

3、下列地点应装设局部接地极:1)采区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和移动变压器)。

2)装有电气设备的硐室和单独装设的高压电气设备。

3)低压配电点或装有3台以上电气设备的地点。

4)无低压配电点的采煤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集中运输巷(胶带运输巷),以及由变电所单独供电的掘进工作面,至少应分别设置1个局部接地极。

5)连接高压动力电缆的金属连接装置。

4、安设标准:1)局部接地极可设置于巷道水沟内或其他就近的潮湿处,设备在水沟中的局部接地极应用面积0.6 m2,厚度不小于3mm的钢板或具有同等有效面积的钢管制成,并应平放于水沟深处。

2)设置在其它地点的局部接地极,可用直径不小于35mm,长度不小于1.5m的钢管制成,管上应至少钻20个直径小于5mm的透孔,并垂直全部埋入底板,也可用直径不小于22mm,长度为1m的两根钢管制成,每根管上钻1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孔,两根钢管相距不得小于5m,并联后垂直埋入底板,垂直埋深不得小于0.75m。

5、对接地线的要求:1)连接主接地极的接地母线应采用截面不小于50mm2的铜线,或截面不小于100 mm2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截面不小于100 mm2的扁钢。

2)电气设备的外壳与接地母线或局部接地极的连接,应采用截面不小于25 mm2的铜线,或截面不小于50mm2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截面不小于50mm2的扁钢。

对于移动式电气设备,应用橡套电缆的接地线芯进行连接,并要求每一移动式电气设备与总接地网或局部接地极之间的接地电阻,不得超过1欧。

关于规范井下接地保护装置的安装设置标准

关于规范井下接地保护装置的安装设置标准

关于规范井下接地保护装置的安装设置标准:一、主接地极:1、设置地点:井下中央水泵房主、副水仓中各一块,以便于检查时,另一块能够起到保护作用。

2、设置标准:主接地极应用耐腐蚀的钢板制成,其面积不得小于0.75m2,厚度不得小于5mm。

3、接地母线:连接主接地极的接地母线,应采用截面不小于50mm2铜线,或截面不小于100mm2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截面不小于100mm2的扁钢;二、局部接地极:1、以下地点应装设局部接地极:(1)采区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和移动变压器)。

(2)装有电气设备的硐室和单独装设的高压电气设备。

(3)低压配电点或装有3台以上电气设备的地点。

(4)无低压配电点的采煤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集中运输巷(胶带运输巷),以及由变电所单独供电的掘进工作面,至少应分别设置1个局部接地极。

(5)连接高压动力电缆的金属连接装置。

2、设置标准:我矿局部接地极均采用直径不小于22mm、长度为1m的2根钢管制成,每根管上应钻1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孔,2根钢管相距不得小于5m,并联后垂直埋入底板,垂直埋深不得小于0.75m 。

3、接地母线:电气设备的外壳与接地母线或局部接地极的连接导线应采用截面不小于25mm2的裸铜线、截面不小于50 mm2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截面不小于50 mm2的镀锌扁钢。

三、辅助接地极:1、设置地点:移动变电站高压或低压装设(检漏)综保检漏保护装置,必须敷设局部接地极和辅助接地极。

2、设置标准:检漏保护装置的辅助接地极规格要求与局部接地极相同;也可采用直径不小于22mm,长度部小于500mm的钢管垂直埋设且局部接地极和辅助接地极的直线距离不小于5m。

3、接地母线:辅助接地线应用芯线总断面不小于10mm2的橡套电缆。

四、接地极埋深检验及管理:按照接地极制作使用标准,要求井下各队组在机分厂进行加工1m长的探针,探针上面固定帽盖,可盖在接地极上,并在盖上对接地极进行编号管理,辅助接地接地极为(如:FD-01、FD-02…..)局部接地极为(如:JD-01、JD-02、….)由工作面从里往外依次进行编号,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台帐,定期进行检查维护;接地极埋入深度检验标准如下图所示:五、接地保护装置的检查:1、每季度至少要对主接地极和局部接地极详细检查一次。

井下接地极安装标准

井下接地极安装标准

一、下列地点应装设局部接地极:1、采区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和移动变压器)。

2、装有电气设备的硐室和单独装设的高压电气设备。

3、低压配电点或装有3台以上电气设备的地点。

4、无低压配电点的采煤机工作面的运输巷、回风巷、集中运输巷(胶带运输巷)以及由变电所单独供电的掘进工作面,至少应分别装设1个局部接地极。

5、照明综保和煤电钻综保必须同时装设局部接地极和辅助接地极,且两者之间的距离不得低于5m。

6、具有漏电保护的电气开关(有试验功能),必须按要求敷设局部接地极和辅助接地极。

二、主接地极应用耐腐蚀钢板制成,其面积不得小于、厚度不得小于5mm。

三、局部接地极可设置于巷道水沟内或其它就近的潮湿处。

设置在水沟中的局部接地极应用面积不小于、厚度不小于3mm的钢板或有同等有效面积的钢管制成,并应平放于水沟深处。

四、设置在其它地点的局部接地极,可用直径不小于35mm、长度不小于的钢管制成,管上应至少钻2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孔,并垂直(偏差不大于15°)全部埋入底板,并必须埋设于潮湿的地方。

如果埋设有困难时,可用两根长度不得小于1m、直径不小于22 mm的镀锌铁管。

每根管子上至少要钻1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孔,两根铁管均垂直于地面(偏差不大于15°),并必须埋设于潮湿的地方。

两管之间相距5m以上,垂直埋深不得小于。

五、如接地极周围比较干燥,应用砂子、木炭和食盐混合物或长效降阻剂填满;砂子和食盐的比例,按体积比约6:1。

六、接地网上任一保护接地点的接地电阻值不得超过2Ω,每一移动式和手持式电气设备至局部接地极之间的保护用的接地芯线和接地连接导线的电阻值,不得超过1Ω。

七、连接主接地极的接地母线,应采用截面不小于50mm2铜线,或截面不小于100mm2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截面不小于1 00mm2的扁钢。

八、电气设备的外壳与接地母线或局部接地极的连接,电缆连接装置两头的铠装、铅皮的连接,应采用截面不小于25mm2的铜线,或截面不小于50mm2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截面不小于50mm2的扁钢。

主接地极的要求标准

主接地极的要求标准

主接地极的要求标准
主接地极的要求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接地电阻要求:主接地极的接地电阻应符合相关的电气安全标准。

具体要求可以参考国家或行业标准,一般要求接地电阻不超过一定的限值,例如地网接地电阻不应大于5欧姆。

2. 构造材料要求:主接地极应选用耐腐蚀、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常见的有镀铜、镀铜镍、铜化铁等。

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到使用环境的特点,确保主接地极能够长期稳定地进行接地。

3. 地下埋设要求:主接地极应埋设在有效的接地层或接地体中,避免土壤电阻率过大,增加接地电阻。

埋设时要保证接地极与周围土壤紧密接触,防止地下水侵蚀或土壤松动导致接地效果不良。

4. 安全距离要求:主接地极应与其他设备、结构物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避免电气冲击或火灾等安全隐患。

具体的安全距离可参考相关的电气安全标准或规范。

5. 耐久性要求:主接地极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能够长期保持良好的接地效果。

耐久性方面可以考虑主接地极的结构设计、材料选用等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主接地极的要求标准可能因不同的国家、地区甚至不同的行业而有所差异,具体的要求应根据当地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进行确定。

变电站接地极标准

变电站接地极标准

变电站接地极标准
在变电站中,接地极是保障设备安全和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设施。

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变电站接地极的标准应满足以下要求:
1.接地极的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通常为
2.5米以上,具体长度应根据土壤电
阻率和接地电阻等因素进行计算。

2.接地极的埋设深度应不小于0.6米,以保证接地极与周围物体的距离足够
远,避免干扰和影响。

3.接地极的材料应具有耐腐蚀、耐磨损、导电性能好等特性,通常采用镀锌钢
管、角钢、圆钢等金属材料。

4.接地极的连接部分应牢固可靠,接触电阻小,能承受大电流的冲击而不受
损。

一般采用螺栓连接或焊接方式进行固定。

5.接地极周围应铺设降阻剂或采用其他降阻措施,以降低接地电阻,提高接地
效果。

6.变电站内不同的设备应连接至不同的接地极上,以避免相互干扰和影响。


时,设备的接地线应连接牢固,避免松动和接触不良等情况。

7.接地极的电阻值应满足设计要求,通常为0.5欧姆以下,以保证良好的接地
效果。

如果接地电阻值过大,应采取措施进行降阻处理。

8.接地极的施工和维护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保证安全可靠。

同时,应定期
检查和维护接地极,确保其正常运转。

总之,变电站接地极的标准应满足相关要求和规范,以保证设备的安全和人员的生命安全。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设计,综合考虑土壤电阻率、设备要求、施工条件等因素,以达到良好的接地效果和保障效果。

接地极设置标准

接地极设置标准

接地极设置标准1、电压在36V以上和由于绝缘损坏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铠装电缆的钢带(或钢丝)、铅皮或屏蔽护套等必须有保护接地。

2、2、接地网上任一保护接地点的接地电阻值不超过2Ω。

每一移动式和手持式电气设备至局部接地极之间的保护用的电缆芯线和接地连接导线的电阻值不得超过1Ω。

3、所有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装置和局部接地装置,应与主接地极连接成一个总接地网。

主接地极应用耐腐蚀的钢板制成,其面积不得小于0.7M2、厚度不得小于5MM。

4、4、《煤矿安全规程》中规定应装设局部接地极的地点均要装设接地极。

5、局部接地极可设置于巷道水沟内或其他就近的潮湿处。

设置在水沟中的局部接地极应用面积不小于0.6M2、厚度不得小于3MM的钢板或具有同等有效面积的钢管制成,并应平放于水沟深处。

设置在其他地点的局部接地极,可用直径不小于35MM、长度不小于1.5M的钢管制成,管上应至少钻2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孔,并垂直全部埋入底板;也可用直径不小于22MM、长度为1M的两根钢管组成,每根管上应钻1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孔,两根钢管相距不得小于5M,并联后垂直埋入底板,垂直埋深不得小于0.75M。

6、连接主接地极的接地母线,应采用截面不小于50MM2的铜线,或截面不小于100MM2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截面不小于100MM2的扁钢。

电气设备的外壳与接地母线或局部接地极的连接,电缆连接装置两头的铠装、铅皮的连接,应采用截面不小于25MM2的铜线,或截面不小于50MM2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截面不小于50MM2的扁钢。

7、橡套电缆的接地芯线,除用作监测接地回路外,不得兼做他用。

井下设备接地极敷设标准

井下设备接地极敷设标准

井下设备接地极敷设安装标准为规范井下电气设备接地极敷设标准,完善井下接地系统,确保矿井电气设备的完好及安全运行,机电专业制订接地极敷设安装规范。

一、主接地极的规格标准及安装要求井下主接地极应在主、副水仓中各埋设一块。

主接地极应用耐锈蚀的钢板制成,其面积不得小于0.75m²、厚度不得小于5mm。

连接主接地极的接地母线,采用截面不小于50mm²的铜线或截面不小于100mm²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截面不小于100mm²的扁铁。

二、下列地点应装设局部接地极。

1、采区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和移动变压器)2、装有电气设备的硐室和单独装设的高压电气设备。

3、无低压配电点的采煤机工作面的运输巷、回风巷、集中运输巷以及由变电所单独供电的掘进迎头,至少须装设一个局部接地极。

4。

低压配电点或装有2台以上电气设备的地点。

5、具有漏电保护的电气开关(有试验功能,如照明综保和馈电开关),必须按要求装设局部接地极和辅助接地极。

6、连接高压动力电缆的金属连接装置。

三、接地极规格标准及安装要求1、局部接地极规格要求(1)局部接地极板应用面积不小于0.6m²,厚度不小于3mm的钢板。

修理厂加工尺寸(长*宽*高)=0.4×1.5×0.003。

局部接地极板可设置于巷道水沟内或者其他就近的潮湿处。

(2)局部接地极棒可用直径35mm、长度1.5m的钢管制成,管上钻20个直径为5mm的透孔,垂直全部埋于底板。

并必须敷设于潮湿的地方。

(3)局部接地极棒也可用两个长度为1m、直径为22mm 的镀锌铁管。

每根管子上要钻10个直径为5mm的透孔。

两根铁管相距不得小于5m,埋设深度不得小于0.75m。

并必须敷设于潮湿的地方。

2、电气设备的外壳与接地母线或局部接地极连接,电缆连接装置两头的铠装、铅皮的连接,应采用截面积为25mm²的铜线,或截面积为50mm²的镀锌铁线,或厚度4mm,截面积为50mm²的扁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地极设置标准
1、电压在36V以上和由于绝缘损坏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电气设备
的金属外壳、构架,铠装电缆的钢带(或钢丝)、铅皮或屏蔽护
套等必须有保护接地。

2、2、接地网上任一保护接地点的接地电阻值不超过2Ω。

每一移
动式和手持式电气设备至局部接地极之间的保护用的电缆芯线
和接地连接导线的电阻值不得超过1Ω。

3、所有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装置和局部接地装置,应与主接地极
连接成一个总接地网。

主接地极应用耐腐蚀的钢板制成,其面
积不得小于0.7M2、厚度不得小于5MM。

4、4、《煤矿安全规程》中规定应装设局部接地极的地点均要装设
接地极。

5、局部接地极可设置于巷道水沟内或其他就近的潮湿处。

设置在
水沟中的局部接地极应用面积不小于0.6M2、厚度不得小于
3MM的钢板或具有同等有效面积的钢管制成,并应平放于水沟
深处。

设置在其他地点的局部接地极,可用直径不小于35MM、长度不小于1.5M的钢管制成,管上应至少钻20个直径不小于
5MM的透孔,并垂直全部埋入底板;也可用直径不小于22MM、长度为1M的两根钢管组成,每根管上应钻10个直径不小于
5MM的透孔,两根钢管相距不得小于5M,并联后垂直埋入底
板,垂直埋深不得小于0.75M。

6、连接主接地极的接地母线,应采用截面不小于50MM2的铜线,
或截面不小于100MM2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截面不小于100MM2的扁钢。

电气设备的外壳与接地母线或局部接地极的连接,电缆连接装置两头的铠装、铅皮的连接,应采用截面不小于25MM2的铜线,或截面不小于50MM2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截面不小于50MM2的扁钢。

7、橡套电缆的接地芯线,除用作监测接地回路外,不得兼做他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