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列的概念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数列数列的概念ppt课件

当n=1时,a1=4符合上式,所以an=2n(n+1)(n∈N*). (3)由an+1=2an+1,得an+1+1=2(an+1). 令bn=an+1,所以{bn}是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所以bn=b1·2n-1=(a1+1)·2n-1=2n+1, 所以an=bn-1=2n+1-1(n∈N*).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3)∵an+1-an=3n+2,∴an-an-1=3n-1(n≥2), ∴an=(an-an-1)+(an-1-an-2)+…+(a2-a1)+a1 =n3n2+1(n≥2). 当n=1时,a1=12×(3×1+1)=2符合公式, ∴an=32n2+n2.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第1讲 数列的概念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探究二:由 Sn 求 an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3)∵an+1-an=3n+2,∴an-an-1=3n-1(n≥2), ∴an=(an-an-1)+(an-1-an-2)+…+(a2-a1)+a1 =n3n2+1(n≥2). 当n=1时,a1=12×(3×1+1)=2符合公式, ∴an=32n2+n2.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第1讲 数列的概念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探究二:由 Sn 求 an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4.1数列的概念(第二课时)课件(人教版)

初生兔子 成熟兔子 第1月 第2月 第3月
第4月 第5月
兔子总数(对)
1+0=1 0+1=1 1+1=2
1+2=3 2+3=5
斐波那契数列:
1,1,2,3,5,8,13,21,34,55,89,144,...
a1 a2 a3 a4 a5 a6 a7 a8 a9 a10 a11 a12
a3 a2 a1
a4 a3 a2 a5 a4 a3 ......
an an-1 an2
n N * 且n 3 此数列的递推公式
递推公式:如果数列{an}的第1项或前几项已知, 并且数列{an}的第n项an与它的前一 项an-1(或前几项)的关系可以用一 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式子就叫
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
an
an1
1
nn 1
n
2,求an
an
2-
1 n
已知数列{an}满足 a1=1,ln an-ln an-1=1(n≥2),求 an.
an en1
a2 a1 ( 5 ) a3 a2 ( 5 ) a4 a3 ( 5 )
......
an an-1 ( 5 )
n N * 且n 2 此数列的递推公式
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提出了一个关于兔子繁殖的问题:
假定在不死的情况下,一对兔子每月可以生下一对 兔子(一雌一雄),初生兔子在第三个月又能生一 对兔子。由一对初生兔子开始,50个月后会有多少 对兔子?
8
A 在数列{an}中,a1=2,an+1=an+ln
1+1 n
,则
an=(
)
A.2+ln n
B.2+(n-1)ln n
C.2+nln n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4.1.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课件】

(2) 之间的顺序能否交换?
答: (1) = , = ,… , =
(2) 中的 i 反映了身高按岁数从1到17的顺序排列时的确定位置,即 = 是
排在第1位的数, …… = 是排在第17位的数,它们之间不能交换位置.
所以,① 是具有确定顺序的一列数.
例如 :数列-1,1,-1,1,-1,1,…
⑤递推公式法(下一节学习)
合作探究
数列的分类
分类
标准
按项
名称
含数列
递增数列
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递减数列
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常数列
各项相等的数列
摆动数列
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是数字,也可以
是其他形式
数列中的数是有顺序的。如1,2,3
与2,3,1表示不同的数列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
如{1,2,3}={2,3,1}
同一个数在一个数列中可以重复出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互异性,
现,如1,1,1,…
如1,1,1,…组成的集合只能写为{1}
新知讲解
数列与函数
由于数列{ }中的每一项 和它的序号n有下面的对应关系:
数列{ }是从正整数集∗ (或它的有限子集{1,2,…,n })到实数集R的函数
其自变量是序号 n,对应的函数值是数列的第n项 ,记为 = ()
另一方面,对于函数 y=f(x) , 如果 f(n) ( ∈ ∗ ) 有意义,
那么
1 , 2 , … , , …
构成了一个数列 { f(n) }
(3)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常用符号 表示, 第2
答: (1) = , = ,… , =
(2) 中的 i 反映了身高按岁数从1到17的顺序排列时的确定位置,即 = 是
排在第1位的数, …… = 是排在第17位的数,它们之间不能交换位置.
所以,① 是具有确定顺序的一列数.
例如 :数列-1,1,-1,1,-1,1,…
⑤递推公式法(下一节学习)
合作探究
数列的分类
分类
标准
按项
名称
含数列
递增数列
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递减数列
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常数列
各项相等的数列
摆动数列
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是数字,也可以
是其他形式
数列中的数是有顺序的。如1,2,3
与2,3,1表示不同的数列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
如{1,2,3}={2,3,1}
同一个数在一个数列中可以重复出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互异性,
现,如1,1,1,…
如1,1,1,…组成的集合只能写为{1}
新知讲解
数列与函数
由于数列{ }中的每一项 和它的序号n有下面的对应关系:
数列{ }是从正整数集∗ (或它的有限子集{1,2,…,n })到实数集R的函数
其自变量是序号 n,对应的函数值是数列的第n项 ,记为 = ()
另一方面,对于函数 y=f(x) , 如果 f(n) ( ∈ ∗ ) 有意义,
那么
1 , 2 , … , , …
构成了一个数列 { f(n) }
(3)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常用符号 表示, 第2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4.1数列的概念(第1课时)【教学课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2,3,4,…,n 是无穷数列 B.数列 3,5,7 与数列 7,5,3 是相同数列 C.同一个数在数列中不能重复出现 D.数列{2n+1}的第 6 项是 13
D 解析:A 错误,数列 1,2,…,n,共 n 项,是有穷数列. B 错误,数列是有次序的. C 错误,数列中的数可以重复出现. D 正确,当 n=6 时,2×6+1=13.
表示 a1,a2,a3,…,an,…,简记为 {an}
(2)分类 ①项数 有限 的数列叫做有穷数列,项数 无限 的数列叫做无穷 数列. ②从第 2 项起,每一项都 大于 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叫做递增数列; 从第 2 项起,每一项都 小于 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叫做递减数列.特 别地,各项 都相等 的数列叫做常数列.
________.
3-4n
1 5
解析:∵an=3-2n,∴a2n=3-22n=3-4n,aa23=33- -2223
=15.
数列的概念
【例 1】下列各式哪些是数列?若是数列,哪些是有穷数列?哪 些是无穷数列? (1){1,3,5,7,9} ; (2)4,3,2,1,0 ; (3) 所 有 无 理 数 ; (4)1,2,3,4 , … ; (5)2,2,2,2,2.
(3)各项加 1 后,分别变为 10,100,1 000,10 000,…,此数列的通 项公式为 An=10n,可得原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n=10n-1. (4)数列中每一项均由三部分组成,分母是从 1 开始的奇数列,其 通项公式为 An=2n-1;分子的前一部分是从 2 开始的自然数的 平方,其通项公式为 Bn=(n+1)2,分子的后一部分是减去一个自 然数,其通项公式为 Cn=n,综合得原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为 an =n+2n1-2-1 n.
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4.1.1数列的概念(共18张ppt)

4.1.1数列的概念
环节一:概念形成
1.王芳从1岁到17岁每年的身高依次排成一列数: 75,87,96, 103,110,116,120,128,138,145,153,158,160, 162,163,165,168. 它们之间能否交换位置?具有确定的顺序吗?
不能交换位置 具有确定的顺序
2.在两河流域发掘的一块泥版上,有一列依次表示15天中从第一 天到第15天每天月亮可见部分的数:5,10,20,80,96,112, 128,144,160,176,192,208,224,240.
它们之间能否交换位置?具有确定的顺序吗?
不能交换位置 具有确定的顺序
3.
-1 的
2
n 次幂按
1
次幂、2
次幂、3
次幂、4 次幂……
依次排成一列数: 1 ,1 , 1,1 , . 2 4 8 16
它们之间能否交换位置?具有确定的顺序吗?
不能交换位置 具有确定的顺序
①75, 87, 96, 103, 110, 116, 120, 128, 138, 145
序号
项
追问1:数列是函数吗?
数列是一个特殊的函数 an f (n)
序号 项
数列 an 是从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到实数集的函数。 追问2:数列an 的自变量是?对应的函数值是?
自变量是序号n,对应的函数值是数列的第n项 an
问题4:自变量n如何取值,对应的函数值可以组成一个数列?
序号n
1 2 3 4…n…
②39.5, 41.2, 36, 37, 36, 38, 40, 39, 42, 37
③ 1 ,1 , 1,1 , . 2 4 8 16
问题1:上述三个例子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环节一:概念形成
1.王芳从1岁到17岁每年的身高依次排成一列数: 75,87,96, 103,110,116,120,128,138,145,153,158,160, 162,163,165,168. 它们之间能否交换位置?具有确定的顺序吗?
不能交换位置 具有确定的顺序
2.在两河流域发掘的一块泥版上,有一列依次表示15天中从第一 天到第15天每天月亮可见部分的数:5,10,20,80,96,112, 128,144,160,176,192,208,224,240.
它们之间能否交换位置?具有确定的顺序吗?
不能交换位置 具有确定的顺序
3.
-1 的
2
n 次幂按
1
次幂、2
次幂、3
次幂、4 次幂……
依次排成一列数: 1 ,1 , 1,1 , . 2 4 8 16
它们之间能否交换位置?具有确定的顺序吗?
不能交换位置 具有确定的顺序
①75, 87, 96, 103, 110, 116, 120, 128, 138, 145
序号
项
追问1:数列是函数吗?
数列是一个特殊的函数 an f (n)
序号 项
数列 an 是从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到实数集的函数。 追问2:数列an 的自变量是?对应的函数值是?
自变量是序号n,对应的函数值是数列的第n项 an
问题4:自变量n如何取值,对应的函数值可以组成一个数列?
序号n
1 2 3 4…n…
②39.5, 41.2, 36, 37, 36, 38, 40, 39, 42, 37
③ 1 ,1 , 1,1 , . 2 4 8 16
问题1:上述三个例子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人教版数学第二章《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教学(共21张PPT)教育课件

( 5 ) 1 , 1 , 5 , 13 , 29 ; 2 4 8 16 32
( 6 ) 1 ,0 , 1 ,0 ,1 ;
注意:①一些数列的通项公式不是唯一的
②不是每一个数列都能写出它的通项公式
③ {an}表示以 an为通项的数列{, an}即 表示 数列a1,a2,a3, ,an;而an表示这个 数列{an}中的第 n项,其n中表示项的位置 序号。
❖-1的1次幂,2次幂,3次幂,……排列成一列数:
1 , 1 , 1 , 1
❖无穷多个1排列成的一列数:
1 , 1 , 1 , 1 ,
1,3,6,10,···
1,4,9,16,···
1 , 2 , 2 2, 2 3 , 2 63 1
1, 12,31,14,
2
1 , 2 , 3 , 4 , 35
那么
a22a11,
a32a21,
象 这 样 给 出 数 列 叫的 做方 递法 推 法 , 其 中
an 2an1 ( 1 n1) 称为递推公式。
如果已知 {an}的 数1第 列 项(或 n项前 ),且an任 与一 它 的前一 an ( 1 项或n项 前)间的关系 个可 公以 式用 来一 表 那么这个公式 个就 数叫 列做 的这 递推公式。
例2 :图2.1-5中的三角形称为希尔宾斯基 (Sierpinski)三角形。在下图4个三角形中, 着色三角形的个数依次构成一个数列的前4项, 请写出这个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并在直角坐 标系中画出它的图象。
如果一{个 an}的 数首 列 a1 项 1,从 2项 第起每一项
的前一 2倍 项再 的1加 ,上 即 an2an1( 1n1)
an 通项 n
公式
序号(正整数 或它的有限 子集)
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二(人教版)《4.1 数列的概念 第一课时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课件

()
(2)数列1,0,-1,-2与数列-2,-1,0,1是相同的数列.
()
(3)数列的项可以相等.
()
(4)数列a,b,c和数列c,b,a一定不是同一数列.
()
答案:(1)× (2)× (3)√ (4)×
2.所有正奇数的立方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组成数列,其前3项为______.
答案:1,27,125
知识点二 数列的分类与通项公式
[对点练清]
[多选]下面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
()
A.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定义在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
{1,2,3,…,n})上的函数
B.数列若用图象表示,从图象上看都是一群孤立的点
C.数列的项数是无限的
D.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唯一的 解析:数列的项数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的,C错;数列的通
项公式可能不唯一,比如数列1,0,-1,0,1,0,-1,0,…的通项公
(1)从图(2)开始观察每个图案从上往下的小正方形个数有什么规律? 提示:按照1,3,5,7,…,1的顺序分布. (2)按照此图规律,f(6)为多少? 提示:f(1)=1=2×1×0+1, f(2)=1+3+1=2×2×1+1, f(3)=1+3+5+3+1=2×3×2+1, f(4)=1+3+5+7+5+3+1=2×4×3+1, 故f(n)=2n(n-1)+1. 当n=6时,f(6)=2×6×5+1=61.
题型一 数列的概念及分类 [学透用活]
(1) 数 列 的定 义 中 要 把 握 两 个 关 键 词 : “ 一 定 顺 序 ” 与 “ 一 列 数”.也就是说,构成数列的元素是数,并且这些数是按照“一定顺序” 排列着的,即确定的数在确定的位置上.
(2)数列的项与它的项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项是指出现在这个数列 中的某一个确定的数,它是一个函数值,即 an=f(n);而项数是指这个 数列共有多少项.
4.2.1等差数列的概念(第一课时)课件(人教版)

∴该数列不是等差数列. (2)∵7-7=7-7=7-7=7-7=0, ∴该数列是等差数列.
新知探究
(3)∵a-(a-d)=a+d-a=d, ∴该数列是等差数列. (4)∵(m+n)-m=(m+2n)-(m+n)=n, 2m+n-(m+2n)=m-n, ∴当 m=2n 时,是等差数列; 当 m≠2n 时,不是等差数列.
2.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 a1=4,公差 d=-2,则通项公式 an=( C ) A.4-2n B.2n-4 C.6-2n D.2n-6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例 3. 在-1 与 7 之间顺次插入三个数 a,b,c,使这五个数成等差数列,求此 数列. 解:∵-1,a,b,c,7 成等差数列,
如果用{an}表示数列① ,那么有a2-a1=9,a3- a2 =9,...a9-a8=9. 这表明,数列①有这样的取值规律: 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数列②—④ 也有这样的取值规律。
新知探究
练一练:判断下列各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1)1,2,4,6,8; (2)7,7,7,7,7; (3)a-d,a,a+d(其中,a,d 均代表数字); (4)m,m+n,m+2n,2m+n.(其中,m,n 均代表数字) 解:(1)∵2-1=1,4-2=6-4=8-6=2,1≠2,
人教A版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四章 数列
4.2.1 等差数列的概念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等差数列、公差、等差中项的概念,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2.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方法,并能够灵活地进行运算. 3.掌握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能运用定义法证明等差数列.
01
复习导入
02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3)∵a-(a-d)=a+d-a=d, ∴该数列是等差数列. (4)∵(m+n)-m=(m+2n)-(m+n)=n, 2m+n-(m+2n)=m-n, ∴当 m=2n 时,是等差数列; 当 m≠2n 时,不是等差数列.
2.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 a1=4,公差 d=-2,则通项公式 an=( C ) A.4-2n B.2n-4 C.6-2n D.2n-6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例 3. 在-1 与 7 之间顺次插入三个数 a,b,c,使这五个数成等差数列,求此 数列. 解:∵-1,a,b,c,7 成等差数列,
如果用{an}表示数列① ,那么有a2-a1=9,a3- a2 =9,...a9-a8=9. 这表明,数列①有这样的取值规律: 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数列②—④ 也有这样的取值规律。
新知探究
练一练:判断下列各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1)1,2,4,6,8; (2)7,7,7,7,7; (3)a-d,a,a+d(其中,a,d 均代表数字); (4)m,m+n,m+2n,2m+n.(其中,m,n 均代表数字) 解:(1)∵2-1=1,4-2=6-4=8-6=2,1≠2,
人教A版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四章 数列
4.2.1 等差数列的概念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等差数列、公差、等差中项的概念,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2.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方法,并能够灵活地进行运算. 3.掌握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能运用定义法证明等差数列.
01
复习导入
02
新知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当q=1时,an=a1,S3=3a3,则q=1符合题意.
当q≠1时, 所以q=- 1
a
1
(1 1
q q
3
)=3a1q2,解得q=-
或1.
1 或1(舍去).
2
2
【人教版 】数列 的概念 优秀课 件
【人教版 】数列 的概念 优秀课 件
5.200源的过度使用,
【人教版 】数列 的概念 优秀课 件
【人教版 】数列 的概念 优秀课 件
等比数列 (1) 等 比 数 列 定 义 ① a n 1 =q(非零常数) .(n∈N*),这是证明一 个 数 a列n 是 等 比 数 列 的 依 据 , 也 可 由 an·an+2=an+12来判断.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② an=a1·qn-1 . (3) 对 于 G 是 a 、 b 的 等 比 中 项 , 则 G2 = ab,G=③ ± a b .
A.是等比数列 B.当a≠1时是等比数列 C.从第2项起是等比数列 D.从第2项起是等比数列或等差数列
由Sn=an-3,可得 an=a-3 (n=1) (a-1)an-1 (n≥2).
当a=1时,数列-3,0,0,…0,为从2项起的 等差数列;
当a≠1时,为从第2项起的等比数列.
2.已知等比数列{an}满足a1+a2=3,a2+a3=6, 则a2011=( A)
a1,q,先求公比,后求其他量,这是解等差 数列、等比数列的常用方法,其优点是思
路简单、实用,缺点是有时计算较繁杂.
【人教版 】数列 的概念 优秀课 件
【人教版 】数列 的概念 优秀课 件
题型二 等比数列的判定及证明
例2 (2010·都昌模拟)已知数列{an}满
足:a1=1, an+1 =
1 2
an+n
q
q
,得q=2,
由an=a1·qn-1,得n=6.
【人教版 】数列 的概念 优秀课 件
【人教版 】数列 的概念 优秀课 件
点评 (1)对于“知三求二”问题,通常是
利用通项公式与前n项公式列方程组求解, 但有时计算过程较繁杂.若注意运用等比数 列的性质解题,就可化繁为简.
(2)当已知a1、q(q≠1)、n时,用公式
A.22010
B.22011
C.32010
D.32011
令{an}的公比为q, 则a1(1+q)=3,a1q(1+q)=6, 则a1=1,q=2,所以a2011=a1·q2010=22010.
【人教版 】数列 的概念 优秀课 件
3.若数列{an}成等比数列,则“a2010·a2012=16” 是“a2011=4”的(B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典例精讲
题型一 等比数列的基本运算
例1 在 等 比 数 列 {an} 中 , 已 知
a1+an=66,a2an-1=128,Sn=126,求n和q.
分析 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将a2an-1
转换成a1an,从而求出a1和an,再根据等 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列方 程组求解.
【人教版 】数列 的概念 优秀课 件
【人教版 】数列 的概念 优秀课 件
【人教版 】数列 的概念 优秀课 件
设所求的等比数列为a,aq,aq2,
则2(aq+4)=a+aq2,且(aq+4)2=a(aq2+32),
解得a=2,q=3或a=
2 9
,q=-5.
故所求的等比数列为2,6,18或
2
,- 1 0
,50
.
9 99
点评这 种 解 法 利 用 等 比 数 列 的 基 本 量
新课标高中一轮总复习
理数
等比数列的概念及基本运算
1.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
2.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 和公式.
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 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 问题.
4.了解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1.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an-3(a为不等 于零的实数),那么数列{an}( D)
【人教版 】数列 的概念 优秀课 件
【人教版 】数列 的概念 优秀课 件
(4)特别要注意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应
分为q=1与q≠1两类.当q=1时,Sn=④ na1;
当q≠1时,Sn=⑤
a1 (1 q n ) 或
1 q
Sn
a1 an q 1 q
.
【人教版 】数列 的概念 优秀课 件
【人教版 】数列 的概念 优秀课 件
Sn=
a1 (1 q n ) 1 q
求和较为方便;当已知a1、q
(q≠1)、an时,则用公式Sn=
a1 an q 1 q
求
和较为方便.
【人教版 】数列 的概念 优秀课 件
【人教版 】数列 的概念 优秀课 件
变式 一个等比数列有三项,如果把
第二项加上4,那么所得的三项就成等 差数列,如果再把这个等差数列的第 三项加上32,那么所得的三项又成等 比数列,求原来的等比数列.
【人教版 】数列 的概念 优秀课 件
因为a2an-1=a1an,所以a1an=128.
解方程组 a1an=128 a1+an=66,
解得 a1=64 ①或 a1=2 ②,
an=2
an=64
将①代入Sn=
a
1
1
a
n
q
q
,得q=
1 2
,
由an=a1·qn-1,得n=6.
将②代入Sn=
a
1
1
a
n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由a2010·a2012=16,则a2011=±4,充分性 不满足;
由a2011=4,则a2010·a2012=a20112=16.
【人教版 】数列 的概念 优秀课 件
【人教版 】数列 的概念 优秀课 件
4.(2010·江苏溧水模拟)等比数列{an}中, S式n是q=数列{a-n1 }.的或前1 n项和,S3=3a3,则公
促使河水断流,从2010年起,该内河每
年船只可行驶的河段长度仅为上一年的 ,
则到22 018年,该内河可行驶的河段长度
3
为
10k0m0×. ( 2 ) 9
3
【人教版 】数列 的概念 优秀课 件
【人教版 】数列 的概念 优秀课 件
设an表示第n年船只可行驶 河段长度(2009为第一年), 则 所aa以1n0=a=n1=23 010a00n0×-01(,×(23 a)1923=.)1n-010,0,
an-2n
(n为奇数) (n为偶数).
(1)求a2,a3,a4,a5;
(2)设bn=a2n-2,求证:数列{bn}是等比数列;
(3)在(2)的条件下,求数列{an}的前100项中 所有偶数项的和.
当q=1时,an=a1,S3=3a3,则q=1符合题意.
当q≠1时, 所以q=- 1
a
1
(1 1
q q
3
)=3a1q2,解得q=-
或1.
1 或1(舍去).
2
2
【人教版 】数列 的概念 优秀课 件
【人教版 】数列 的概念 优秀课 件
5.200源的过度使用,
【人教版 】数列 的概念 优秀课 件
【人教版 】数列 的概念 优秀课 件
等比数列 (1) 等 比 数 列 定 义 ① a n 1 =q(非零常数) .(n∈N*),这是证明一 个 数 a列n 是 等 比 数 列 的 依 据 , 也 可 由 an·an+2=an+12来判断.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② an=a1·qn-1 . (3) 对 于 G 是 a 、 b 的 等 比 中 项 , 则 G2 = ab,G=③ ± a b .
A.是等比数列 B.当a≠1时是等比数列 C.从第2项起是等比数列 D.从第2项起是等比数列或等差数列
由Sn=an-3,可得 an=a-3 (n=1) (a-1)an-1 (n≥2).
当a=1时,数列-3,0,0,…0,为从2项起的 等差数列;
当a≠1时,为从第2项起的等比数列.
2.已知等比数列{an}满足a1+a2=3,a2+a3=6, 则a2011=( A)
a1,q,先求公比,后求其他量,这是解等差 数列、等比数列的常用方法,其优点是思
路简单、实用,缺点是有时计算较繁杂.
【人教版 】数列 的概念 优秀课 件
【人教版 】数列 的概念 优秀课 件
题型二 等比数列的判定及证明
例2 (2010·都昌模拟)已知数列{an}满
足:a1=1, an+1 =
1 2
an+n
q
q
,得q=2,
由an=a1·qn-1,得n=6.
【人教版 】数列 的概念 优秀课 件
【人教版 】数列 的概念 优秀课 件
点评 (1)对于“知三求二”问题,通常是
利用通项公式与前n项公式列方程组求解, 但有时计算过程较繁杂.若注意运用等比数 列的性质解题,就可化繁为简.
(2)当已知a1、q(q≠1)、n时,用公式
A.22010
B.22011
C.32010
D.32011
令{an}的公比为q, 则a1(1+q)=3,a1q(1+q)=6, 则a1=1,q=2,所以a2011=a1·q2010=22010.
【人教版 】数列 的概念 优秀课 件
3.若数列{an}成等比数列,则“a2010·a2012=16” 是“a2011=4”的(B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典例精讲
题型一 等比数列的基本运算
例1 在 等 比 数 列 {an} 中 , 已 知
a1+an=66,a2an-1=128,Sn=126,求n和q.
分析 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将a2an-1
转换成a1an,从而求出a1和an,再根据等 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列方 程组求解.
【人教版 】数列 的概念 优秀课 件
【人教版 】数列 的概念 优秀课 件
【人教版 】数列 的概念 优秀课 件
设所求的等比数列为a,aq,aq2,
则2(aq+4)=a+aq2,且(aq+4)2=a(aq2+32),
解得a=2,q=3或a=
2 9
,q=-5.
故所求的等比数列为2,6,18或
2
,- 1 0
,50
.
9 99
点评这 种 解 法 利 用 等 比 数 列 的 基 本 量
新课标高中一轮总复习
理数
等比数列的概念及基本运算
1.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
2.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 和公式.
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 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 问题.
4.了解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1.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an-3(a为不等 于零的实数),那么数列{an}( D)
【人教版 】数列 的概念 优秀课 件
【人教版 】数列 的概念 优秀课 件
(4)特别要注意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应
分为q=1与q≠1两类.当q=1时,Sn=④ na1;
当q≠1时,Sn=⑤
a1 (1 q n ) 或
1 q
Sn
a1 an q 1 q
.
【人教版 】数列 的概念 优秀课 件
【人教版 】数列 的概念 优秀课 件
Sn=
a1 (1 q n ) 1 q
求和较为方便;当已知a1、q
(q≠1)、an时,则用公式Sn=
a1 an q 1 q
求
和较为方便.
【人教版 】数列 的概念 优秀课 件
【人教版 】数列 的概念 优秀课 件
变式 一个等比数列有三项,如果把
第二项加上4,那么所得的三项就成等 差数列,如果再把这个等差数列的第 三项加上32,那么所得的三项又成等 比数列,求原来的等比数列.
【人教版 】数列 的概念 优秀课 件
因为a2an-1=a1an,所以a1an=128.
解方程组 a1an=128 a1+an=66,
解得 a1=64 ①或 a1=2 ②,
an=2
an=64
将①代入Sn=
a
1
1
a
n
q
q
,得q=
1 2
,
由an=a1·qn-1,得n=6.
将②代入Sn=
a
1
1
a
n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由a2010·a2012=16,则a2011=±4,充分性 不满足;
由a2011=4,则a2010·a2012=a20112=16.
【人教版 】数列 的概念 优秀课 件
【人教版 】数列 的概念 优秀课 件
4.(2010·江苏溧水模拟)等比数列{an}中, S式n是q=数列{a-n1 }.的或前1 n项和,S3=3a3,则公
促使河水断流,从2010年起,该内河每
年船只可行驶的河段长度仅为上一年的 ,
则到22 018年,该内河可行驶的河段长度
3
为
10k0m0×. ( 2 ) 9
3
【人教版 】数列 的概念 优秀课 件
【人教版 】数列 的概念 优秀课 件
设an表示第n年船只可行驶 河段长度(2009为第一年), 则 所aa以1n0=a=n1=23 010a00n0×-01(,×(23 a)1923=.)1n-010,0,
an-2n
(n为奇数) (n为偶数).
(1)求a2,a3,a4,a5;
(2)设bn=a2n-2,求证:数列{bn}是等比数列;
(3)在(2)的条件下,求数列{an}的前100项中 所有偶数项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