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名单第一批

合集下载

广东省国家和省级开发区名单

广东省国家和省级开发区名单

广东省已通过国家审核公告的开发区名单
市小计 序号 84 清远1 潮州3 85 86 87 88 揭阳3 89 90 91 云浮1 92 公告开发区名称 广东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广东清远经济开发区 广东潮州经济开发区 广东潮安经济开发区 广东饶平潮州港经济开发区 广东揭东经济开发区 广东揭阳经济开发区 广东揭阳榕城工业园区 广东云浮工业园区 原开发区名称 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广东省清远市高新技术开发 区 潮州经济开发试验区 潮安庵埠经济开发试验区 三百门港经济开发试验区 揭东开发试验区 揭阳经济开发试验区 揭阳市仙梅民营科技园 云浮市初城民营科技园 批准机关 省政府 省政府 省政府 省政府 省政府 省政府 省政府 省政府 省政府 原批准时 间 2001.11 2003.05 1992.01 1992.01 1993.06 1992.01 1992.08 2006.05 2006.05
广东省已通过国家审核公告的开发区名单
市小计 序号 63 江门3 64 65 66 阳江3 67 68 69 湛江7 70 71 72 73 74 75 76 茂名6 77 78 79 80 81 82 肇庆2 83 公告开发区名称 广东中山工业园区 广东台山广海湾工业园区 广东江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广东江门新会经济开发区 广东阳江港经济开发区 广东阳江工业园区 广东阳东经济开发区 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广东湛江东海岛经济开发区 广东徐闻经济开发区 广东廉江经济开发区 广东吴川经济开发区 广东湛江麻章经济开发区 广东湛江临港工业园区 广东茂名茂港经济开发区 广东信宜经济开发区 广东茂名茂南经济开发区 广东化州鉴江经济开发区 广东高州金山经济开发区 广东茂名石化产业园区 广东肇庆工业园区 原开发区名称 中山民营科技园 广海湾华侨投资开发试验区 江门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江门市新会区今古洲经济开 发试验区 阳江港经济开发试验区 阳江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 阳东民营科技园 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湛江市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 区 徐闻县海安经济开发试验区 廉江市九洲江经济开发试验 区 吴川市经济开发试验区 麻章经济开发试验区 湛江市临港工业园 水东经济开发试验区 信宜扶贫经济开发试验区 茂南城郊经济开发试验区 广东(化州)鉴江经济开发 区 高州市金山经济开发试验区 广东省茂名石化工业区 西江走廊经济开发区 批准机关 省政府 省政府 省政府 省政府 省政府 省政府 省政府 国务院 省政府 省政府 省政府 省政府 省政府 省政府 省政府 省政府 省政府 省政府 省政府 省政府 省政府 原批准时 间 2006.05 1992.12 1993.02 1996.04 1993.08 2002.12 2006.08 1984.11 1992.07 1992.12 1996.01 1997.03 1997.04 2006.05 1992.06 1992.07 1992.12 1993.02 1993.06 2003.01 1993.02 4

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报告

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报告

~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鲜明提出“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工业互联网”一词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地方层面,福建、河北、内蒙古、长沙、深圳、广州、银川等地也相继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和指导意见,因地制宜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政策落地实施。

总体来看,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加快从概念普及转入实践深耕阶段,形成了政策支持到位、技术创新多样、产业推进迅速的良好局面。

一 2019年工业互联网发展总体情况2019年,供给侧与需求侧同步发力,助力工业互联网迈入创新发展的快车道,市场呈现协同联动、创新活跃的良好发展格局,充满活力的产业生态体系加速形成。

工信部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将达到4800亿元,为国民经济带来近2万亿元的增长。

[1](一)三大核心体系实现全方位突破在政策红利的支持下,我国工业互联网建设的三大核心体系——网络、平台、安全实现全方位突破。

网络层面,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初具规模,五大国家顶级节点功能不断完善,实现与主要标识解析体系国际根节点的对接。

截至2020年1月15日,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总量突破20亿,二级节点已上线运营45个,覆盖钢铁、电子、医药等19个行业,接入企业超过1000家。

[2]平台方面,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迈上新台阶,初步构建起涵盖研发创新、生产制造、运维管理、平台资源整合等的多层次平台发展体系。

截至2019年底,全国具有一定区域和行业影响力的平台超过70个,重点平台平均工业设备连接数已达到69万台、工业App数量突破2124个。

[2]安全方面,我国工业互联网安全能力不断提升,国家、省、企业三级联动安全监测预防体系进一步完善。

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平台已上线运行,可识别141类协议、4500余类联网设备和平台。

(二)产业承载基础持续夯实目前,特色鲜明的工业互联网体系逐渐形成,全国各类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总计已有上百家,具有一定区域、行业影响力的平台数量超过70家,重点平台平均设备连接数达到69万台,工业模型数突破830个,工业App数量突破2124个,平台注册用户数突破50万。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工业互联网发展途径及保障措施研究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工业互联网发展途径及保障措施研究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工业互联网发展途径及保障措施研究作者:吴画斌张静来源:《现代管理科学》2021年第01期[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有助于融入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推动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开辟新道路和拓展新领域,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需要多方参与,具体的发展途径主要包括建设无障感知互联的基础网络、搭建先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工业互联网产业、推进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应用和建立安全保障体系四个方面。

发展工业互联网的相关保障措施主要体现在健全组织实施机制、加大财税金融扶持、完善法规标准建设、强化人才体系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五个部分。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工业互联网;发展途径;保障措施一、引言工业互联网在新工业革命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支撑作用,它是制造业与新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发展的结果。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的精神,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着眼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新经济为引领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把发展工业互联网作为新时期深化两化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和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深化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工业互联网产业供给能力,推进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构筑活跃领先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充分释放“互联网+”红利,促进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打造加速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振兴实体经济的能力供给核。

中国经济正在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工业互联网发展有助于抢占新工业革命制高点(李勇坚等,2020)。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经济的鲜明特征,工业互联网建设有助于实现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钞小静,2020),其也是实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一种有效途径(郭晗,2020)。

工业互联网安全是工业互联网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工业互联网安全是工业互联网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工业互联网安全是工业互联网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8月1日,美的工业互联网一期工程在广州上线。

项目组通过精益化改善、智能装备升级、智能物流布局让企业实实在在获得了高质量发展——旗下的广州某空调产线工人从160人降到51人、换型时间从45分钟降到9分钟、品质控制点从6个增长到108个……同日,阿里云发布ET工业大脑开放平台,工业大脑已经成功服务于协鑫光伏、中策橡胶、正泰新能源、攀钢集团等数十家龙头企业,帮助他们轻松实现工业数据的采集、分析、挖掘、建模,并且快速构建智能分析应用。

2018年是全面实施工业互联网的开局之年,在一系列国家政策特别是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发展“323”行动推动下,工业互联网发展呈现供需两旺的势头,制造企业效率和品质双重提升,转型升级步伐大大加快。

政策保驾护航拉开工业互联网大幕去年11月,国务院有关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发布,拉开了中国工业互联网建设的大幕。

今年2月,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立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将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战略部署再加码。

半年来,有关部门频频出招,一些工业大省、大市也在区域层面发布了落地政策。

6月初,工信部发布了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初步建成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初步构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推动30万家以上工业企业上云,培育超过30万个工业APP,初步建立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等工作目标。

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工业互联网政策密集发布,支持力度空前。

2018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共支持91个项目,比市场预期涵盖范围更广。

《工业互联网APP培育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0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指南》《工业互联网平台评价方法》等指导性文件频频出台,足见国家对于工业互联网的重视程度及布局决心。

3月,广东省出台了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方案,出台11项政策扶持工业互联网发展,其中有3项与降低企业成本有关,比如采取按需付费、以租代买的模式降低企业信息化一次性投入成本,同时辅以公有云平台、网络使用不低于30%的降费优惠政策。

目前工业的网红词汇

目前工业的网红词汇

目前工业的网红词汇
1、工业互联网
指互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系统全方位深度融合所形成
的产业和应用生态,是工业智能化发展的关键综合信息基础设施。

其本质是以机器、原材料、控制系统、信息系统、产品以及人之间的网络互联为基础,通过工业数据的全面深度感知、实时传输交换、快速计算处理和高级建模分析,实现智能控制、运营优化和生产组织方式变革。

2、工业互联网平台
面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构建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的工业云平台。

其本质是在传统云平台的基础上叠加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通过构建精准、实时、高效的数据采集体系,建设包括存储、集成、访问、分析、管理功能的使能平台,实现工业技术、经验、知识的模型化、软件化、复用化,以工业APP 的形式为制造企业提供各类创新应用,最终形成资源富集、多方参与、合作共赢、协同演进的制造业生态。

3、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
为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转型提供硬件、软件及服务的各类工业互联网供应商有效聚集、高效协作形成的产业供给体系,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工业软件、行业解决方案、系统集成、工业网络、
工业自动化控制安全、工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供应商企业,以及专业服务机构等。

4、工业互联网服务商
为制造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转型提供数据采集、工业软件、行业解决方案、系统集成等各类解决方案服务,以及咨询、诊断、评估、培训、对接、金融等专业服务的企业或单位。

5、工业APP
面向特定工业应用场景,开发者通过调用工业互联网云平台的资源,推动工业技术、经验、知识和最佳实践模型化、软件化、再封装而形成的应用程序。

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若干政策措施

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若干政策措施

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若干政策措施为落实《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和《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3—2025年)》,聚焦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制定以下政策措施。

一、支持龙头骨干企业数字化转型。

聚焦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5G全连接工厂等方向,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建设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项目。

支持战略性产业集群“链主”企业以产业链在线高效协同为目标,建设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标杆示范项目。

按照省统一制定标杆示范项目遴选标准并组织实施,对获得认定的标杆示范项目予以事后补助。

对获得中央及省级财政资金支持的标杆示范项目,以及各类国家级示范项目,我市将结合实际情况加大支持力度。

二、支持中小型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

聚焦战略性产业集群,市、县区联动,共同推动重点行业中小型制造企业“上云上平台”数字化转型。

根据省统一制定战略性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工作指南,支持具备较强实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牵头,汇聚产业生态伙伴,聚焦特定试点起步区域,联合制定重点行业中小型制造企业“上云上平台”产品目录和推广工作方案,为产业集群企业提供数字化产品和服务。

积极争取省关于平台服务集群数字化转型相关事后奖补。

市、县区对试点起步区平台试点方案予以指导和推荐,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流程跟踪监管。

三、支持产业园数字化改造。

将网络部署、公共云平台建设、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部署等,纳入新建产业园区建设要求,鼓励县区按照数字化园区建设标准进行升级改造。

围绕一批产业园、产业集聚区数字化转型试点,引导行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第三方机构、行业协会等,会同园区骨干企业组建联合体,为园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大力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加强政策协调和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园区整体数字化转型。

市、县区将结合实际情况对产业园数字化转型试点加大支持力度。

四、支持工业软件研发及应用推广。

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工作指南

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工作指南

省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工作指南(暂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数字化发展战略部署,全面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按照《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2022—2025年)》等文件要求,加快推动数字技术创新赋能,统筹推进公共服务创新载体布局,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特制定本工作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所称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以下简称“促进中心”)的定位是:聚焦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需求,集聚基础平台、服务商、人才、金融等资源要素,打造区域数字化转型创新载体,形成从技术创新、产业孵化到应用推广的全方位数字化服务体系,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加速实现以用带产、以产促用的服务闭环。

第三条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以下简称“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促进中心的指南发布、宣贯培育、组织申报、遴选认定、动态管理等工作。

各市、县(市、区)工业和信息化局(以下简称“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本地促进中心的初审和推荐,并协助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开展促进中心的发展指导和建设管理工作。

第四条促进中心的认定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资源原则,对认定的促进中心实行动态管理。

第五条促进中心建设应当遵循以下原则:系统谋划,聚焦产业。

立足省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新基础、新形势、新要求,聚焦电子信息、石化、装备等重点行业,以公共服务为引领,强化数字技术赋能应用,结合各市产业特色统筹推进促进中心建设,分级分类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普惠公共服务载体。

需求牵引,突出成效。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先进技术应用成效为目标,引导建设主体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架构、技术、设施、方法,提升促进中心建设的科学性、先进性与可操作性,增强数字化转型创新载体效能,保障促进中心可持续运营。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建立市场化合作运营机制,强化行业数字化转型服务能力,注重产业生态构建和创新技术输出,确保促进中心服务的实际成效与可推广性。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公布广东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名单的通告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公布广东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名单的通告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公布广东省中小企业数字
化转型城市试点名单的通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公布日期】2023.11.10
•【字号】
•【施行日期】2023.11.1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其他规定
正文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公布广东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城市试点名单的通告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部署要求,按照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广东省财政厅关于开展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的工作安排,经地市申报、专家评审、网上公示等程序,确定了广州、珠海、汕头、佛山、韶关、梅州、惠州、东莞、中山、江门、湛江、茂名、肇庆、揭阳等14个地市为广东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排名不分先后),现予以发布。

各试点城市要将数字化转型与新一轮技术改造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协同发力,聚焦优势传统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组织遴选供应链龙头企业、产业链牵引企业等数字化牵引单位,组建数字化软硬件企业等产业生态联合体,推动中小企业的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管理、安全等各个环节数字化升级,实现降本提质增效、增加商业订单、持续创造价值、向专精特新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促进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3年11月10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莞
中山
52
工业互联网咨询服务商类(9家)
广东制造业大数据创新研究中心
广州
53
广东省智能制造研究所
广州
54
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
广州
55
广东省物联网协会
广州
56
东莞市首席信息官协会
东莞
57
广东省企业自主创新促进会
广州
58
广州云衢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
59
广东华商智造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东莞
60
广东瑞恩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
43
广东亚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珠海
44
中山市鑫光智能系统有限公 司
中山
45
广州赛意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
46
广州鲁邦通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
47
广东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
48
广州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
49
广州接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
50
东莞固高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东莞
51
广东硕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15
广东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
广州
16
深圳美云智数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
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珠海
18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深圳
19
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
20
数途信息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广州
21
深圳软通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
22
广东盘古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东莞
23
广东浪潮软件有限公司
广州
24
深圳工作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
25
广州阳普智能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
26
广州广州
28
广州智造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
29
广东亿迅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
30
广州速威智能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
31
京信软件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广州
32
深圳市智物联网络有限公司
深圳
33
深圳华制智能制造技术有限公司
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名单(第一批)
(排名不分先后)
序号
类别
企业名称
地市
1
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类(12家)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
2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深圳
3
中国电信广东省分公司
广州
4
联通(广东)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
广州
5
广州阿里云计算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广州
6
广州树根互联技术有限公司
广州
深圳
34
广东思谷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东莞
35
广州博依特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
36
中海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
37
广州盛原成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
38
中山英达思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中山
39
惠州市天泽盈丰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惠州
40
广州凡象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
41
广州中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广州
42
广州市天剑计算机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7
深圳华龙讯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
8
广东中设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
9
广州机智云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
10
深圳大数点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
11
思科(中国)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
12
广州裕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
13
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商类(39家)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
广州
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