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器PPT课件

合集下载

心脏起搏器的护理PPT课件

心脏起搏器的护理PPT课件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起搏器可以 调整脉冲频率,以维持正常的心率。
发放脉冲电信号
当心脏节律异常时,起搏器会发放脉 冲电信号,刺激心脏跳动。
起搏器的心率调节
01
02
03
基础心率
起搏器设置的基础心率是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 设定的。
活动应答
起搏器能够感知患者的活 动量,根据活动量自动调 整心率。
睡眠模式
注意事项
避免擅自调整起搏器 设置或拆卸起搏器。
在紧急情况下,应拨 打急救电话并告知自 己植入有心脏起搏器。
在进行其他医疗操作 时,应告知医生自己 植入有心脏起搏器。
04
起搏器故障处理
起搏器故障识别
01
02
03
04
感知问题
起搏器无法感知心脏的自然电 信号,导致不适当的起搏或不
起搏。
刺激问题
起搏器发出的电脉冲信号不足 以刺激心脏跳动,导致心动过
智能化监测
通过传感器和算法,实时 监测心脏状况,调整起搏 器工作模式。
起搏器与物联网的结合
数据远程传输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起搏器数 据实时远程传输,方便医生远程
监控患者状况。
个性化治疗
根据患者数据,制定个性化治疗方 案,提高治疗效果。
智能决策支持
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医 生提供智能决策支持,提高诊疗水 平。
心脏起搏器的重要性
介绍心脏起搏器的功能和原理,阐述 其在治疗心律失常、心脏收缩障碍等 心脏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强调心脏起搏器对于患者生命健康和 生活质量的影响,说明护理在维护起 搏器正常工作中的作用。
02
心脏起搏器的工作原理
起搏器的工作机制
感知心脏自身电信号

起搏器课件.ppt

起搏器课件.ppt
② 房室传导功能正常的,表现为单纯的窦性心动过缓 者:AAI;变时性反应不良者:AAIR。
③ 表现在频发的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 速并发窦性停搏或明显窦缓者(慢-快综合征): VVI VVIR。
④ 双结病变者:DDD DDDR。 ⑤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DDD、DDDR;对伴有阵
三腔起搏器
左心房+右心房+右心室的三腔起搏 (治疗和预防心房颤动)
右心房+右心室+左心室的三腔起搏 (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
四腔起搏器
双心房+双心室(治疗心力衰竭伴阵 发性心房颤动)
在确定适应证之后,为获得良好的血液动力
学效果及疗效,选择最佳的起搏方式至关重要, 在选择最佳起搏方式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1.心房功能状态
起搏器的组成部分与电路
脉冲发生器: – 电路/电池
电极导线 – 阴极/人体组 织 – 阳极
其它 – 传感器
脉冲发生器
电极导线 阳极
起搏器的特征
• 大小:如男式手表
• 重量:20-80克 • 外壳:钛金属 • 寿命:10年左右 • 控制:程控仪遥控
脉冲发生器
•电池: 为给心脏发送电
脉冲提供能源
4 左心功能状态 房室同步功能对左心的收缩及舒张功能至
关重要,当心功能不会,心肌病、老龄患者 尽量选用生理性心脏起搏方式,以便保持心 房的作用及房室顺序的功能,并可预防起搏 器综合征的发生。
根据上述原则对不同类型的症状性心动过 缓建议选用如下的最佳起搏方式:
① 窦房功能正常的完全性或高度房室阻滞者:VDD DDD;变时性反应不良者:DDDR VDDR。
灵敏度、方式
D: 双腔 (A+V) D: 双腔(A+V) D: 双重 (T+I) C: 通等讯多遥项程测控

临时起搏器解读ppt课件

临时起搏器解读ppt课件
人工心脏起搏是用人工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以启动心搏,从而代替心脏自身起搏点,主要用于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也用于抑制快速性心律失常。 若心肌已丧失兴奋-收缩特性,则起搏无效。
起搏器的组成
脉搏发生器 及电源
导线
电极
脉冲发生器
脉冲发生器
电极的固定方法
主动固定 螺旋式电极头
被动固定 齿状电极头
被动固定 鳍状电极头
*《心脏外科监护》:起搏阈值3~5mA或1.5~3V,设定电压3~6V
起搏器参数调节
感知灵敏度:感知过高会将T波误感为P波或R波,导致起搏脉冲受抑制而不起搏;感知过低则不能识别P波或R波,发生竞争心律。 一般设定值:心房0.5~1.0mV 心室1.5~2.5mV
起搏治疗适应征 (永久起搏器)
伴有症状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阿-斯综合征 双束支或三束支传导阻滞,症状明显者 手术损伤传导系统引起不可逆性房室传导阻滞 药物治疗无效、反复发作的快速性心律失常,顽固性快速心律失常 三腔起搏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充血性心衰
起搏器植入方法
经静脉心内膜起搏 静脉外起搏法 体表胸壁起搏 经胸壁穿刺心内膜起搏 食管心脏起搏 心外膜起搏
The 1987 NASPE/BPEG Generic (NBG) Pacemaker Code
Position
I
II
III
IV
V
Category:
Chamber(s) paced
Chamber(s) sensed
Response(s) to sensing
Program- mability, rate modulation
P波同步
R波同步
顺序起搏器
程控型起搏器

起搏器的护理- PPT课件

起搏器的护理- PPT课件
起 搏 器 的 护 理
原理
• 人工心脏起搏器由起搏器(脉冲发生器) 发放一定的脉冲电流,通过起搏电极传到 心肌,局部心肌被兴奋并向周围传导,最 终使整个心室与心脏兴奋收缩,从而代替 心脏自起搏点维持有效心搏,由起搏器、 导管电极为电池组成。
起搏器的工作原理
起搏器在需要的时候 通过起搏电极导线向心 脏发出微小的电脉冲, 刺激心脏跳动,帮助改 善心动过缓的症状,以 满足身体对氧的需求。
-6 -
2 0 1 2-7 -1 7
解 解 放 放 军 军总 总 医 医 院 院 心 心血 血管 管外 外科 科
P PLA LA G Gee n nee rra all H Hospital ospital Cardiovascular CardiovascularSurgery Surgery
适应症
临时
• 右腹股沟静脉或大隐静脉切开→下腔静脉 →右心房→右心室。
临时起搏器的 护理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 术前准备
(1)注意给患者保暖,防止受凉,协助患者取去枕平卧位, 头偏向右侧,暴露颈部、左上肢、左上胸部; (2)连接好心电监护仪,调好方向,便于手术时观看,排 除对监护仪的各种干扰因素。 (3)备齐手术用药、穿刺导管、临时起搏器等用物,同时 准备好抢救所需的仪器和药品。 (4)给患者持续吸氧,改善心脏缺血、缺氧。起搏器工 Nhomakorabea状况的观察:
• ①有起搏信号但其后无心电信号,提示心术后患 者返回病房后,仔细观察心脏起搏器的各种参数, 继续观察心电图变化,床旁备电复律器。术后应 进行心电监护24~72h,结合患者的自觉症状, 观察起搏器安置后的工作状况。 • 内膜水肿,有导致起搏阈值升高的可能。 • ②起搏信号时有时无或完全消失,提示电极固定 不良、移位。 • ③若出现固定频率起搏,而未按所需设定,考虑 为起搏器感知不良

心脏起搏器ppt课件

心脏起搏器ppt课件
《2》
制作起搏器囊袋
起搏器
皮下植入起搏器
将电极接上起搏器
心室电极
缝合
整个手术约需要1---2小时
护 理
术前护理
术中护理 术后护理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解除病人思想顾虑和 精神紧张
(2)辅助检查:指导病人完成必要的 检查,如血、尿 常规,血型,心电图, 和胸片等 (3)皮肤准备:要嘱咐病人清洁局部 皮肤
(4)青霉素实验 (5)行为练习:训练病人床上大小便, 以免术后病人 卧位出现排便困难
术中护理
(1)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呼吸及血压 的变化,出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2)关注病人的感受,倾听病人的主诉, 并做好安慰工作
术后护理
(1)休息:术后72小时内绝对卧床,取
平卧位或侧卧位,术侧肢体避免屈曲或
活动过度。 (2)活动:避免患侧卧位或健侧肩关节 大幅度运动,以防电极脱位或切口出血, 单纯更换起搏器患者术后即可下床活动, 但动作应缓慢并且注意保护切口
适 应 症
在我国植入心脏永久性起搏器的 主要适应症是心律失常
1、伴有临床症状的完全或高 度房室传导阻滞
2、伴有症状的束支-分支水平 阻滞,间歇性第二度Ⅱ型房室 传导阻滞
适 应 症
3、病态房室结综合症,有明显的 临床症状或无症状,但逸搏心律 ﹤40次/分或心脏停搏时间﹥3s 4、反复发生的颈动脉窦性晕厥和 血管迷走性晕厥,以心脏反应为 主者 5、药物治疗不佳的顽固性心力衰 竭
1.各导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相等的F波。
2、心房颤动
心电图特征: (1)各导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 距不等的f波,以V1导联为最明显 (2)平均房率为350~600次/分,QRS呈室上 性,RR间期绝对不等

起搏器个案查房PPT课件【40页】

起搏器个案查房PPT课件【40页】

四、 永久起搏器的手术大致过程
1.平卧,心电监护, 开放静脉通道,给氧

穿刺左锁骨下静脉,将起搏 电极引进至位置右心室心尖 部调整,获得满意参数,测 定起搏阈值阻抗感知参数。
3.局麻,在胸大肌和 胸小肌之间分离出可 容纳起搏器的囊袋。
4.将起搏器与电极相连,最 后,分层缝合切口,结束手术
五、术后注意事项
个案查房 心脏起搏器的围术期护理
学习内容:
1.永久起搏器的概念
2.永久起搏器置入术的适应证 3. 永久起搏器置入术术前指导 4.手术大致过程 5.术后注意事项 6.术后并发症的观察 7.出院自我保健
病例
姓 名 : 张 祝 梅 , 性 别 : 女 , 年 龄 : 74 岁 , 住 院 号 : 15040834
ž病态窦房结综 ž慢快综合征, 合征无伴阿斯 颈动脉窦过敏 综合征发作或 综合征,有晕 类似晕厥发作, 厥发作,心脏 但有明显症状 停搏大于3秒 者
ž有 症 状 的 任 何水平的永 久性或间歇 性高度和三 度房室传导 阻滞
三、术前指导
术前准备
A.
心理护理
B. 皮肤准备 C.
药物过敏试验 D 术前训练患者床上排尿、排便
术后给予抗生素的应用,预防感染。
六、术后并发症的观察
与置入术有关
气胸或 血气胸
心肌穿 孔
静脉血 栓栓塞 和闭塞
出血或血 肿
六、术后并发症的观察
与炎症反 应有关的 并发症:
囊袋伤口 和感染
主要见于两种情况:
囊袋血肿或炎症反 应造伤口缝合处过 大;
见于糖尿病患者
六、术后并发症的观察
与起搏系统有关
患者因“反复头晕,黑朦五年,再发一月”收住入院。 查体:T:36.5℃ P:48次/分 BP:120/70mmHg 神志清,心界不大,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辅助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伴律不齐,窦性停搏,

心脏起搏器ppt课件

心脏起搏器ppt课件
发展
现代起搏器已经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和多功能化,能够更 好地适应患者的需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未来,随着新 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心脏起搏器将会有更多 的创新和发展。
02
心脏起搏器的适应症与植入过程
适应症
心动过缓
对于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患者,如出现 乏力、黑矇、晕厥等,药物治疗无效 时,植入心脏起搏器是有效的治疗手 段。
预防猝死
对于有猝死风险的患者, 心脏起搏器可以监测心律 失常,并在必要时给予电 击除颤,防止猝死。
治疗效果
缓解症状
通过改善心脏功能,心脏 起搏器可以缓解患者心悸、 乏力、气短等症状。
提高运动耐量
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后, 心功能的改善可以提高运 动耐量,使患者能够进行 更剧烈或长时间的活动。
降低并发症
心脏传导阻滞
心脏停搏
心脏停搏时间较长,威胁生命安全时, 需植入心脏起搏器以维持正常的心脏 功能。
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传导阻滞,如窦 房结变性与纤维化,使得心脏电信号 无法正常传导,需植入心脏起搏器。
植入前的评估
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的症状、体征、家族史、 用药情况等,判断是否符合植入 心脏起搏器的适应症。
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 动和休息,保持良好的 生活习惯和心态,以促
进康复。
03
心脏起搏器的功能与效果
基本功能
01
02
03
维持正常心跳节律
心脏起搏器能够通过发放 电脉冲刺激心脏,使其按 照正常节律收缩和舒张。
改善心脏泵血功能
通过调整起搏器的参数, 可以改善心脏的泵血功能, 提高心输出量,满足身体 对血液和氧气的需求。
负担。
04
心脏起搏器的并发症与处理

起搏器ppt课件

起搏器ppt课件

定义
心脏起搏器是由电池和电路组成的脉冲发生
器,能定时发放一定频率的脉冲电流,通过 起搏电极导线传输到心房或心室肌,使局部 的心肌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兴奋通过细胞 间的传导扩散传布,导致整个心房和(或) 心室的收缩。心脏的电信号使它跳动。当运 行时,心脏跳动加速;当睡眠时,心脏跳动 减慢。如果心电系统异常,心脏跳得很慢, 甚至可能完全停止。人工心脏起膊器发出有 规律的电脉冲,能使心脏保持跳动。
病史
患者40余年开始出现反复胸闷不适,不规则服
药治疗,10天前开始出现胸闷加重,活动休息 时均可出现,呈阵发性,每次发作十余分钟至 数小时就诊市一院心脏彩超示升主动脉瘤、左 房时轻度扩大,给予地高辛、速尿、 安体舒通 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并伴有纳差,就诊急 诊科测量血压180/80mmHg,今为进一步诊治收 住。既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于2010于 发生左下肢动脉血栓、今年5月份发生右下肢动 脉栓塞,10余天前发生胆囊炎给予治疗后好转。
○感知,★起搏,感知+起搏。
起搏心律心电示意图
起搏信号
起搏心律
永久起搏器适应症
(1)传导阻滞
①高度及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伴阿-斯发作者 ②室内三分支传导阻滞或有症状的室内二支传导阻滞者
永久起搏器适应症
(2)SSS
①严重窦缓、窦房传导阻滞、窦性静止等伴阿-斯反复发作 ②双结病变 ③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
治疗
1、给予心电监护、口服降压药物、监测血压、
心率等对症处理,与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嘱其 留陪护。 2、治疗上给与抗血小板聚集、调脂、利尿等对 症处理。
起搏器组成
(1)脉冲发生器:由安装在金属盒中的电路和电 池组成。起搏器在需要的时候向心脏发出微小的电 脉冲 (2)起搏电极导线:由绝缘导线组成,负责向心 脏传送微小电脉冲,刺激心脏跳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起搏治疗历史
永久植入型起搏试验及应用阶段
- 1958 年 全球第一例永久植入型心脏起搏器植入手 术在瑞典完成
- 1967 年 按须型起搏器问世 VVI / VVT - 1977 年 双腔技术标志着进入生理性起搏时代 - 1978 年 开发并应用可程控技术 - 1982 年 频率适应性技术应用于临床 - 1997 年 自动化技术应用于临床 - 1998 年 三腔技术应用于临床 - 2003 年 起搏器全数字化技术开发成功
25
三腔起搏器 左心房+右心房+右心室的三腔起
搏(治疗和预防心房颤动) 右心房+右心室+左心室的三腔起
搏(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 四腔起搏器 双心房+双心室(治疗心力衰竭伴阵
发性心房颤动)
26
在确定适应证之后,为获得良好的血液动力 学效果及疗效,选择最佳的起搏方式至关重要, 在选择最佳起搏方式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1.心房功能状态
心内膜,其尾部与脉冲发生器的连孔相连。
起搏电极有单极与双极之分。单极电极导
线的顶部电极(—)与脉冲发生器金属壳
(+)构成单极起搏和感知,双极电极导
线的顶部电极(—)与体部的环状电极
(+)构成双极起搏和感知。
7
起搏器的组成部分与电路
脉冲发生器: – 电路/电池
电极导线 – 阴极/人体组 织 – 阳极
V: 心室
V: 心室
T: 触发
P: 频率和/或 输出程控
A: 心房
A:心房
I: 抑制
M: 频率、输出 、
灵敏度、方式
D: 双腔 (A+V) D: 双腔(A+V) D: 双重 (T+I) C: 通等讯多遥项程测控
P: 起搏
S: 电击 (转复/除颤)
D: 双 (P+S)
O:无
S: 单腔 (A 或 V)
O: 无
作用:
–探测(感知) 心腔内电信 号
–将电刺激传 到心肌层
组成: – 导体 • 连接器 杆 • 绝缘体 • 电极
12
(三)手术过程
13
心脏解剖
14
心脏的传导系统
15
16
手术过程
•局部麻醉
• 静脉入路置放电极导线
–从头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插 入导管
–将电极送入心腔
–被动或主动固定电极
–测试电极性能
27
2 房室结状态 房室结的功能是决定选用起搏方式的重要
因素,如对窦房结功能障碍者,若在植入起搏 器时不存在房室结的病变,可应用心房起搏, 而日后发生完全性房室阻滞者为数极少。
3 运动时心率反应 窦房结对运动的反应称为变时性反应
(chronotropic response),也是选择起搏方 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变时性反应不良者可选用 具有频率适应性起搏(rate-adaptive pacing),如VVIR AAIR DDDR等。
接受永久性心脏起搏的患者可能伴有持续性 心房颤动,心房高度扩大或心房静止,这组患者 不能应用以心房为基础的起搏方式(AAI、VDD、 DDD等)。对发作较少的心房颤动及心房扑动根 据具体情况(如心房颤动发作的病史长短,发作 的频度,持续时间长短等)在考虑全面情况的基 础上,不排除应用以心房为基础的起搏方式,起 搏器最好具有工作方式自动转换功能(autom atic mode swich)。
其它 – 传感器
脉冲发生器
电极导线 阳极
8
起搏器的特征
• 大小:如男式手表
• 重量:20-80克 • 外壳:钛金属 • 寿命:10年左右 • 控制:程控仪遥控
9
脉冲发生器
•电池: 为给心脏发送电
脉冲提供能源
•电路: 控制起搏器工作
(微处理器)
10
电极导线
心室电极导线
心房电极导线
11
电极导线
5
(二)起搏器的组成
6
1.起搏器系统
起搏器系统由脉冲发生器及电极组成。
脉冲发生器埋植在胸大肌上方的皮下组织
中。脉冲发生器体积小,但其中有电池,
还有几万个元件组成的多种高集成电路,
分别负责起搏器的各项功能。电极导线的
顶部及体部有起搏和感知的金属电极,负
责起搏器的起搏和感知功能。电极导线经
周围静脉植入,放置在相应的心腔,紧贴
由于二次大战,未用于临床 1952年 Zoll 将经胸壁起搏应用于临床
3
永久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可植入 体内的电子治疗仪,通过发放电脉 冲,刺激心脏激动和收缩达到治疗 目的。自1958年第一台心脏起搏 器植入人体以来,40多年间,起搏 器制造技术和工艺快速发展,其功 能日趋完善。目前永久心脏起搏器 植入已成为一种常规治疗技术,为 临床广泛应用。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临 床应用的基础知识
1
内容
起搏器发展史 起搏器组成 起搏器手术过程 起搏器工作模式 起搏心电图分析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起搏治疗的历史
体外试验及应用阶段
1819年 Aldini (Italy) 电刺激死者停跳的心脏,引起跳动 1929年 Conld 电脉冲刺激心脏,可使心脏随频率跳动 1932年 Hyman / Hyman Machine Artificial pacemaker, 7.2 Kg;
S: 单腔 (A 或 V)
O: 无
R: 频率调整 O: 无
O: 无
24
普通起搏器分类
可根据电极导线植入部位进行分类:
单腔起搏器。分为VVI起搏器(电极导线放置 在右室心尖部)和AAI起搏器(电极导线放置在 右心耳)。
双腔起搏器。植入两支电极导线,常分别放在 右心耳(心房)和右室心尖部(心室),进行 房室顺序起搏。其中自身心房P波被感知,经 DDD起搏器传导后引起心室起搏。VAT则是 其常见的一种工作模式,即佩带DDD起搏器 的患者自身心房率(窦性心律)正常,而房室 结传导功能较差时的工作模式。临床目前应用 的起搏器99%以上都是单腔或双腔起搏器。
28
4 左心功能状态 房室同步功能对左心的收缩及舒张功能
至关重要,当心功能不会,心肌病、老龄患 者尽量选用生理性心脏起搏方式,以便保持 心房的作用及房室顺序的功能,并可预防起 搏器综合征的发生。
29
根据上述原则对不同类型的症状性心动过 缓建议选用如下的最佳起搏方式:
• 皮下植入起搏器
–制作起搏器囊袋
–接上起搏器
–缝合
17
单腔起搏系统-心房
18
2019/9/19
19
单腔起搏系统-心室
20
双腔起搏系统
21
三腔起搏系统
22
(四)起搏器工作模式
23
起搏器代码序号和字母含义
I
II
起搏的心腔 感知心腔
III 对感知 的反应
IV 程控功能 频率适应
V 抗快速心律 失常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