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三3.1.3《概率的基本性质》
必修3第三章-概率-知识点总结和强化练习:

高中数学必修3 第三章 概率 知识点总结及强化训练一、 知识点总结3.1.1 —3.1.2随机事件的概率及概率的意义 1、基本概念:(1)必然事件:在条件S 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 的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 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 的不可能事件; (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 的确定事件;(4)随机事件:在条件S 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 的随机事件;(5)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S 下重复n 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 是否出现,称n 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nA 为事件A 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 出现的比例fn(A)=n n A为事件A 出现的概率: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 ,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 发生的频率fn(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 (A ),称为事件A 的概率。
(6)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随机事件的频率,指此事件发生的次数nA 与试验总次数n 的比值n n A,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种摆动幅度越来越小。
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频率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3.1.3 概率的基本性质 1、基本概念:(1)事件的包含、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2)若A ∩B 为不可能事件,即A ∩B=ф,那么称事件A 与事件B 互斥;(3)若A ∩B 为不可能事件,A ∪B 为必然事件,那么称事件A 与事件B 互为对立事件;(4)当事件A 与B 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 ∪B)= P(A)+ P(B);若事件A 与B 为对立事件,则A ∪B 为必然事件,所以P(A ∪B)= P(A)+ P(B)=1,于是有P(A)=1—P(B)2、概率的基本性质:1)必然事件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因此0≤P(A)≤1; 2)当事件A 与B 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 ∪B)= P(A)+ P(B);3)若事件A 与B 为对立事件,则A ∪B 为必然事件,所以P(A ∪B)= P(A)+ P(B)=1,于是有P(A)=1—P(B);4)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互斥事件是指事件A 与事件B 在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其具体包括三种不同的情形:(1)事件A 发生且事件B 不发生;(2)事件A 不发生且事件B 发生;(3)事件A 与事件B 同时不发生,而对立事件是指事件A 与事件B 有且仅有一个发生,其包括两种情形;(1)事件A 发生B 不发生;(2)事件B 发生事件A 不发生,对立事件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形。
说课稿 人教版 高中数学必修三 第三章第一节《概率的基本性质》

概率的基本性质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概率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三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频率和概率的基础上,与集合类比研究事件的关系、运算和概率的性质。
它不仅使学生加深对频率和概率的理解,还能进一步认识集合,同时为后面“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的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在学习概率知识的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过渡作用。
2. 教学目标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并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首先,知识与技能目标是:了解随机事件间的基本关系与运算;掌握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并会用其解决简单的概率问题。
其次,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在借助掷骰子试验探究事件的关系和运算的过程中,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研究概率的基本性质,发展分析和推理能力。
最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世界的具体情境,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上述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制定的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事件的关系与运算;概率的加法公式及其应用。
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
二、说学情奥苏伯尔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因而在教学之始,必须关注学生的基本情况。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以前,已经掌握了集合关系、运算,频率与概率的内在联系,对用频率估计概率研究问题的方法也有所掌握,特别是学生进入高二以后,数学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他们的观察探究能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时,一般会出现的问题或困难是:概率加法公式的发现以及将其公式化的过程。
三、说教法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
它在学生获取知识、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本课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是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讨论交流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山东省高中数学《3.1.3 概率的基本性质》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3

3.1.3 概率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事件的包含、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以及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念;通过事件的关系、运算与集合的关系、运算进行类比学习,培养学生的类比与归纳的数学思想.(2)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①必然事件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因此0≤P(A)≤1;②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P(A)+P(B);③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P(A)+P(B)=1,于是有P(A)=1-P(B).(3)正确理解和事件与积事件,以及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世界的具体情境,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情趣.教学重点:概率的加法公式及其应用.教学难点:事件的关系与运算.教学方法:讲授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全运会中某省派两名女乒乓球运动员参加单打比赛,她们夺取冠军的概率分别是2/7和1/5,则该省夺取该次冠军的概率是2/7+1/5,对吗?为什么?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学习概率的基本性质.二、新课讲解:Ⅰ、事件的关系与运算1、提出问题在掷骰子试验中,可以定义许多事件如:C1={出现1点},C2={出现2点},C3={出现3点},C4={出现4点},C5={出现5点},C6={出现6点},D1={出现的点数不大于1},D2={出现的点数大于3},D3={出现的点数小于5},E={出现的点数小于7},F={出现的点数大于6},G={出现的点数为偶数},H={出现的点数为奇数},……类比集合与集合的关系、运算说明这些事件的关系和运算,并定义一些新的事件.(1)如果事件C1发生,则一定发生的事件有哪些?反之,成立吗?(2)如果事件C2发生或C4发生或C6发生,就意味着哪个事件发生?(3)如果事件D2与事件H同时发生,就意味着哪个事件发生?(4)事件D3与事件F能同时发生吗?(5)事件G与事件H能同时发生吗?它们两个事件有什么关系?2、活动:学生思考或交流,教师提示点拨,事件与事件的关系要判断准确.3、讨论结果:(1)如果事件C1发生,则一定发生的事件有D1,E,D3,H,反之,如果事件D1,E,D3,H分别成立,能推出事件C1发生的只有D1.(2)如果事件C2发生或C4发生或C6发生,就意味着事件G发生.(3)如果事件D2与事件H同时发生,就意味着C5事件发生.(4)事件D3与事件F不能同时发生.(5)事件G与事件H不能同时发生,但必有一个发生.4、总结:由此我们得到事件A,B的关系和运算如下:①如果事件A发生,则事件B一定发生,这时我们说事件B包含事件A(或事件A包含于事件B),记为B⊇A(或A⊆B),不可能事件记为∅,任何事件都包含不可能事件.②如果事件A发生,则事件B一定发生,反之也成立,(若B⊇A同时A⊆B),我们说这两个事件相等,即A=B.如C1=D1.③如果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发生或事件B发生,则称此事件为事件A与B的并事件(或和事件),记为A∪B或A+B.④如果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发生且事件B发生,则称此事件为事件A与B的交事件(或积事件),记为A∩B或AB.⑤如果A∩B为不可能事件(A∩B=∅),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斥,即事件A与事件B在任何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⑥如果A∩B为不可能事件,A∪B为必然事件,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即事件A与事件B在一次试验中有且仅有一个发生.Ⅱ、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1、提出以下问题:(1)概率的取值范围是多少?(2)必然事件的概率是多少?(3)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是多少?(4)互斥事件的概率应怎样计算?(5)对立事件的概率应怎样计算?2、活动:学生根据试验的结果,结合自己对各种事件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概率的意义: (1)由于事件的频数总是小于或等于试验的次数,所以,频率在0—1之间,因而概率的取值范围也在0—1之间.(2)必然事件是在试验中一定要发生的事件,所以频率为1,因而概率是1.(3)不可能事件是在试验中一定不发生的事件,所以频率为0,因而概率是0.(4)当事件A与事件B互斥时,A∪B发生的频数等于事件A发生的频数与事件B发生的频数之和,互斥事件的概率等于互斥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之和.(5)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A∩B为不可能事件,A∪B为必然事件,则A∪B的频率为1,因而概率是1,由(4)可知事件B的概率是1与事件A发生的概率的差.3、讨论结果:(1)概率的取值范围是0—1之间,即0≤P(A)≤1.(2)必然事件的概率是1.如在掷骰子试验中,E={出现的点数小于7},因此P(E)=1.(3)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是0,如在掷骰子试验中,F={出现的点数大于6},因此P(F)=0. (4)当事件A与事件B互斥时,A∪B发生的频数等于事件A发生的频数与事件B发生的频数之和,互斥事件的概率等于互斥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之和,即P(A∪B)=P(A)+P(B),这就是概率的加法公式.也称互斥事件的概率的加法公式.(5)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A∩B为不可能事件,A∪B为必然事件,P(A∪B)=1.所以1=P(A)+P(B),P(B)=1-P(A),P(A)=1-P(B).如在掷骰子试验中,事件G={出现的点数为偶数}与H={出现的点数为奇数}互为对立事件,因此P(G)=1-P(H).三、例题讲解:例:如果从不包括大小王的52张扑克牌中随机抽取一张,那么取到红心(事件A)的概率是41,取到方块(事件B )的概率是41,问:(1)取到红色牌(事件C )的概率是多少? (2)取到黑色牌(事件D )的概率是多少? 活动:学生先思考或交流,教师及时指导提示,事件C 是事件A 与事件B 的并,且A 与B 互斥,因此可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和公式求解,事件C 与事件D 是对立事件,因此P(D)=1-P(C). 解:(1)因为C=A∪B,且A 与B 不会同时发生,所以事件A 与事件B 互斥,根据概率的加法公式得P(C)=P(A)+P(B)=21.(2)事件C 与事件D 互斥,且C∪D 为必然事件,因此事件C 与事件D 是对立事件,P(D)=1-P(C)=21.四、课堂练习:教材第121页练习:1、2、3、4、5五、课堂小结:1.概率的基本性质是学习概率的基础.不可能事件一定不出现,因此其概率为0,必然事件一定发生,因此其概率为1.当事件A 与事件B 互斥时,A∪B 发生的概率等于A 发生的概率与B 发生的概率的和,从而有公式P (A∪B)=P (A )+P (B );对立事件是指事件A 与事件B 有且仅有一个发生.2.在利用概率的性质时,一定要注意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互斥事件是指事件A 与事件B 在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其具体包括三种不同的情形:(1)事件A 发生且事件B 不发生;(2)事件A 不发生且事件B 发生;(3)事件A 与事件B 同时不发生,而对立事件是指事件A 与事件B 有且仅有一个发生,其包括两种情形:①事件A 发生B 不发生;②事件B 发生事件A 不发生,对立事件是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形. 六、课后作业:习题3.1A 组5,B 组1、2. 预习教材3.2.1 板书设计。
广东省汕头市东厦中学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3.1.3 概率的基本性质 教案

3.1.3 概率的基本性质汕头市东厦中学任课教师:林煜山教学内容:1、事件间的关系及运算2、概率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事件的关系和运算,区分互斥和对立事件2.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概率的加法公式二、过程与方法1.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思考、交流、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好探究性实验3.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事件和集合对应起来,使学生又一次体会类比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大量实例,鼓励学生动手试验、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通过动手试验体会数学的奥秘与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事件间的关系和运算,概率的加法公式。
教学难点: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理解概率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利用课本探究以及掷骰子实际试验,使学生熟悉本节中所应用的各个事件,并引入集合论类比概率论的探究方法,利用熟悉的知识引入不熟悉的知识。
(事件的关系和运算)B A ⊆集合B 包含集合A 事件B 包含事件AB A =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事件A 与事件B 相等φ空集不可能事件—Ω全集 必然事件 —B A B A +⋃或集合A 与集合B 的并事件A 与事件B 的并(和)B A ⋂集合A 与集合B 的交事件A 与事件B 的交(积)特别的,“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这个性质如果翻译成概率论的说法,就应该是“任何事件都包含不可能事件”。
事件A 与事件B 的并和交称为事件的运算。
事件A 与事件B 的并掷骰子试验中: 51C C ⋃,G D ⋃2,31D D ⋃可以看到:上边几个例子中,虽然一样是并,构成的前提却各有不同,不过有一点是相同的,并事件总是由①属于事件A ,但不属于事件B 的一个部分,②属于事件B ,但不属于事件A 的一个部分,③同时属于事件A 和事件B 的部分,合并构成的,虽然有些题目中会缺失其中的若干部分,但是合并的规则却是绝对不变的。
【成才之路】2014-2015学年高中数学 3.1.3 概率的基本性质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3

(3)互斥事件. ∩ 不可能事件 若A______ B为______________( A∩B=Ø),那么称事件A与 事件 B 互斥 ,其 含 义是 , 事件 A 与事件 B 在任何一次试验中 不会同时 发生. __________
[破疑点]
①事件A、事件B互斥是指事件A与事件B在一次
3.概率的几个性质
(1)范围. [0,1] . 任何事件的概率P(A)∈________ (2)必然事件的概率. 1 必然事件的概率P(A)=_______.
(3)不可能事件的概率.
0 不可能事件的概率P(A)=______. (4)概率加法公式. P(A)+P(B) . 如果事件A与事件B互斥,则有P(A∪B)=____________
[破疑点]
①事件A与事件B互斥,如果没有这一条件,加
法公式将不能应用. ②如果事件 A1,A2 ,„ ,An 彼此互斥,那么P(A1+A2 +„ +An)=P(A1)+P(A2)+„+P(An),即彼此互斥事件和的概率等
于其概率的和.
③在求某些稍复杂的事件的概率时,可将其分解成一些概 率较易求的彼此互斥的事件,化整为零,化难为易.
生会导致事件E一定不发生,且事件E发生会导致事件B一定不
发生,故B与E还是对立事件. (3)事件B“至少订一种报纸”中包括“只订乙报”,即有 可能“不订甲报”,也就是说事件B和事件D有可能同时发生, 故B与D不是互斥事件.
(4)事件B“至少订一种报纸”中包括“只订甲报”、“只 订乙报”、“订甲、乙两种报”.事件C“至多订一种报纸 ” 中包括“一种报纸也不订”、“只订甲报”、“只订乙 报”.也就是说事件 B与事件C可能同时发生,故 B与 C不是互
(1)利用基本概念:判断两个事件是否为互斥事件,注意看 它们能否同时发生,若不同时发生,则这两个事件是互斥事 件,若能同时发生,则这两个事件不是互斥事件. 判断两个事件是否为对立事件,主要看是否同时满足两个
高中数学必修3课件:3.1.3 概率的基本性质

事件为事件A与事件B的交事件(或积事件),记作C=__A_∩__B__
(或C=AB).
类比集合,事件A与事件B的交事件用图
表示.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概率
(3)互斥事件、对立事件 若事件A与事件B为__A_∩__B_=__∅__,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斥, 其含义是:事件A与事件B在任何一次试验中_不__会__同__时__发生. 若A∩B为__不__可__能__事件,A∪B为必__然___事件,那么称事件A与 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其含义是:事件A与事件B在任何一次 试验中_有__且__仅__有___一个发生.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概率
互动探究 2.在本例中,设事件E={3个红球},事件F={3个球中至少 有一个白球},那么事件C与A、B、E是什么运算关系?C与F 的交事件是什么? 解:由本例的解答可知, C=A∪B∪E,C∩F=A∪B.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概率
题型三 用互斥事件、对立事件求概率
例3 (2012·高考湖南卷)某超市为了解顾客的购物量及结算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概率
(2)记 A 为事件“一位顾客一次购物的结算时间不超过 2 分 钟”,将频率视为概率,由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得 P(A)=11050+13000+12050=170. 故一位顾客一次购物的结算时间不超过 2 分钟的概率为170.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概率
【名师点评】 (1)应用概率加法公式时要保证事件互斥,复 杂事件要拆分成若干个互斥事件,以化繁为简:注意不重不 漏. (2)当事件本身包含的情况较多,而其对立事件包含的结果较 少时,就应该利用对立事件间的关系求解,即贯彻“正难则 反”的思想.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概率
3.1 3.1.3 概率的基本性质

[0,1] . 任何事件的概率 P(A)∈_________
(2)必然事件的概率
1. 必然事件的概率 P(A)=__
(3)不可能事件的概率
0. 不可能事件的概率 P(A)=__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概
率
(4)概率加法公式
P(A)+P(B) 如果事件 A 与事件 B 互斥, 则有 P(A∪B)=_______________ .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概
率
口袋内装有一些大小相同的红球、白球和黑球,从中摸出 1 个球,摸出红球的概率是 0.42,摸出白球的概率是 0.28,那 么摸出黑球的概率是( A.0.42 C.0.3 ) B.0.28 D.0.7
解析:选 C.摸出红球、白球、黑球是互斥事件,所以摸出黑 球的概率是 1-0.42-0.28=0.3.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概
率
3.对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的三点认识 (1)前提条件:当事件 A 与 B 是互斥事件,如果没有这一条件, 加法公式将不成立. (2)特殊情况:当事件 A 与 B 是对立事件时,P(B)=1-P(A). (3)应用方法: 在求某些较复杂的事件的概率时, 可将其分解成 一些概率较容易求的彼此互斥的事件,或与其对立的事件,化 整为零,化难为易.
一定发生 ,称事件 关系 B_________
B 包含事件 A(或事件 A 包含于事件 B)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概
率
定义 事 件 的 关 系 互 斥 事 件 若
表示法
图示
若 A∩B 为
不可能事件 ___________,则称事
件 A 与事件 B 互斥
A∩B=∅ , _________
高中数学_概率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3.1.3概率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多媒体出示研究背景题目:在掷骰子的试验中,可以定义许多事件.例如,事件C1={出现1点},事件C2={出现2点},事件C3={出现3点},事件C4={出现4点},事件C5={出现5点},事件C6={出现6点},事件D1={出现的点数不大于1},事件D2={出现的点数大于3},事件D3={出现的点数小于5},事件D4={出现的点数不小于4},事件E={出现的点数小于7},事件F={出现的点数为偶数},事件G={出现的点数为奇数}并提出问题:(1)事件D1本质是哪个事件?(2)事件D2本质是哪些事件?它与事件C4 、事件C5 、事件C6 之间什么关系呢?(3)事件D3 与事件D4若同时发生呢?它与哪个事件是同一事件?引导学生回忆交流,教师归类,从而自然引入本节内容:事件之间的基本关系。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予以辅助解释说明,并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适时予以发问,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概念关系。
)知识点一事件的关系与运算1.事件的包含关系发生,则事件B 一定发生,这时称事件B包含事件A(或称事件A包含于事件B) 符号B⊇A(或A⊆B)图示注意事项①不可能事件记作∅,显然C⊇∅(C为任一事件);②事件A也包含于事件A,即A⊆A;③事件B包含事件A,其含义就是事件A 发生,事件B一定发生,而事件B发生,事件A不一定发生关系我们定义为事件的相等关系。
学生予以加深理解。
2.事件的相等关系定义一般地,若B⊇A,且A⊇B,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相等符号A=B 图示注意事项①两个相等事件总是同时发生或同时不发生;②所谓A=B,就是A,B是同一事件;③在验证两个事件是否相等时,常用到事件相等的定义3.定义若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发生或事件B发生,则称此事件为事件A与事件B的并事件(或和事件)符号A∪B(或A+B)图示注意事项①A∪B=B∪A;②例如,在掷骰子试验中,事件C2,C4分别表示出现2点,4点这两个事件,则C2∪C4={出现2点或4点}这一块类比集合的关系,我们又该如何定义呢?学生踊跃发言,生生之间互相补充完善,最后多媒体展示准确定义事件的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如,上述试验中的事件 C1 与事件 C2 互斥,事件 G 与事件 H 互斥。
( 6)若 A∩ B 为不可能事件, A∪ B 为必然事件,则称事件 A 与事件 B 互为对立事件,其含义是:
事件 A 与事件 B 有且只有一个发生 .
思考 :事件 A 与事件 B 的和事件、积事件,分别对应两个集合的并、交,那么事件
( A∪ B)= P( A)+ P ( B),这就是概率的加法公式 .
思考 3:如果事件 A 与事件 B 互为对立事件,则 P(A∪ B)的值为多少? P(A∪B) 与 P(A) 、 P(B) 有什么
关系?由此可得什么结论?
若事件 A 与事件 B互为对立事件,则 P( A)+ P( B)= 1.
思考 4:如果事件 A 与事件 B 互斥,那么 P( A)+ P( B)与 1 的大小关系如何?
A 与事件 B 互
为对立事件,对应的集合 A 、B 是什么关系?
集合 A 与集合 B 互为补集 .
思考 :若事件 A 与事件 B 相互对立,那么事件 A 与事件 B 互斥吗?反之,若事件 A 与
事件 B 互斥,那么事件 A 与事件 B 相互对立吗?
2. 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
思考 1:概率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率分别是多少?
得
P( C)=P( A∪ B) = P ( A)+ P( B) =0.5 ,
( 2)C 与 D 也是互斥事件,又由于 C∪ D为必然事件,所以 C 与 D 互为对立事件,所以
P( D)=1- P ( C) =0.5.
点评:利用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率性质求概率
[ 来源:]
={出现 6 点}, D1={出现的点数不大于 1},D2={出现的点数大于 4}, D3={出现的点数小于
6}, E={出现的点数小于 7}, F={出现的点数大于 6}, G={出现的点数为偶数} , H={出现的
点数为奇数} ,等等 .
你能写出这个试验中出现其它一些事件吗?类比集合与集合的关系,运算,你能发现
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运算吗?
上述事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
?
(1) 显然, 如果事件 C1 发生, 则事件 H 一定发生, 这时我们说事件 H 包含事件 C1,记作 H C1。
一般地,对于事件 A 与事件 B,如何理解事件 B 包含事件 A(或事件 A 包含 于事件 B)?特别地,
思考 2:如果事件 A 与事件 B 互斥,则事件 A∪ B 发生的频数与事件 A、 B 发生的频数有什么关系?
fn(A ∪B) 与 fn(A) 、 fn(B) 有什么关系?进一步得到 P(A∪ B)与 P(A) 、P( B) 有什么关系?
若事件 A 与事件 B 互斥, 则 A∪ B 发生的频数等于事件 A 发生的频数与事件 B发生的频数之和, 且 P
不可能事件用 Ф表示,它与任何事件的关系怎样约定?
如果当事件 A 发生时, 事件 B 一定发生, 则 B A ( 或 A B );任何事件都包含不可能事件
.
[来源 :]
( 2)分析事件 C1 与事件 D1 之间的包含关系,按集合观点这两个事件之间的关
系应怎样描述?
一般地,当两个事件 A 、 B 满足什么条件时,称事件 A 与事件 B 相等?
若 B A,且 A B,则称事件 A 与事件 B 相等,记作 A=B.
( 3)如果事件 C5 发生或 C6 发生,就意味着哪个事件发生?反之成立吗?
[ 来源:]
事件 D2 称为事件 C5 与事件 C6 的并事件(或和事件) ,一般地,事件 A 与
的交事件(或积事件) ,记作 C=A ∩B (或 AB ),在上述事件中能找出这样的例子吗?
例如,在掷骰子的试验中 D2∩ D3=C4
( 5)两个集合的交可能为空集,两个事件的交事件也可能为不可能事件,即
A ∩ B= Ф ,此时,称
事件 A 与事件 B 互斥,其含义是:事件 A 与事件 B 在任何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
集,随机事件对应子集,不可能事件对应空集,从而可以类比集合的关系与运算,分析事件之间的
关系与运算,使我们对概率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育网
【学习过程】
1. 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思考:在掷骰子试验中,我们用集合形式定义如下事件:
C1={出现 1 点},C2={出现 2 点},C3={出现 3 点},C4={出现 4 点},C5={出现 5 点},C6
3.1.3 《概率的基本性质》
【学习目标】
1.说出事件的包含,并,交, 相等事件, 以及互斥事件, 对立事件的概念; 2..能叙述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率性质求概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概率的加法公式及其应用,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P( A)+ P( B)≤ 1.
典型例题
例 1 如果从不包括大小王的 52 张扑克牌中随机抽取一张, 那么取到红心 (事件 A)的概率是 0.25 ,
取到方片(事件 B)的概率是 0.25 ,问: ( l )取到红色牌(事件 C)的概率是多少?
( 2)取到黑色牌(事件 D)的概率是多少?
解:( 1)因为 C= A∪ B,且 A 与 B 不会同时发生,所以 A 与 B 是互斥事件,根据概率的加法公式,
教学难点:概率的加法公式 及其应用,事件的关系与运算,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
【知识链接】 1. 两个集合之间存在着包含与相等的关系,集合可以进行交、并、补运算,你还 记得子集、等集、交集、并集和补集的含义及其符号表示吗?
2 我们可以把一次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看成一个集合 (如连续抛掷两枚硬币) ,那么必然事件对应全
事件 B 的 并事件(或和事件)是什么含义?
当且仅当事件 A 发生或事件 B 发生时,事件 C 发生,则称事件 C 为事件 A 与事件 B 的并事件 (或 和事件 ),记作 C=A ∪ B(或 A+B ). ( 4)类似地,当且仅当事件 A 发生且事件 B 发生时,事件 C 发生,则称事件 C 为事件 A 与事件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