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期末综合复习题

合集下载

2012秋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期末资料2012-12-28-09-46-23

2012秋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期末资料2012-12-28-09-46-23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2012秋期末综合练习小学数学教学研2012秋究综合练习一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数学素养基本特征的是()。

A 精确性 B发展性 C 过程性 D 实践性2.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与()四因素之间的持续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有机的“生态系统”。

A目标 B 内容 C 学具 D 环境3.新世纪我国数学课程内容知识的领域切入可以分为四个领域,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统计与概率”以及()。

A 解决问题 B符号感 C 推理能力 D实践与综合应用4.从数学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分类角度出发,可以将数学能力分为“认知”、“操作”与()等三类。

A 逆运算 B数量关系 C解题思路 D 策略5.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

A 行为主义B 格式塔理论C 人本主义D “数学化”理论6.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个()的关系。

A传递与接受 B 控制与被控制 C交互主体 D 知与不知7.通过教师的口述和示范,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或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称之为()。

A 叙述式讲解法B 探索-发现法C 启发式谈话法D 演示法8.下列不属于按评价的取向角度而划分的学习评价的是()。

A 目标取向的评价B 质性取向的评价C主体取向的评价 D过程取向的评价9.运算法则的理论依据可以称之为()。

A 方法B 性质C 算理D 规则10.空间定位不包括()。

A 空间形式 B空间方位 C 空间大小 D 空间距离二、填空题1.影响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因素主要有、、等。

2.构建教学策略的主要依据有、以及等。

3.数学客观性知识主要包括、、等。

4.问题的主观方面主要由、以及等三个成分所组成。

三、判断题1.将学习的全部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的学习方式称为接受学习。

()2.所谓学业评价,就是指学生的学习成就的评价。

()3.“操作性策略”是建立概念阶段主要的教学组织策略。

()4.“概率与统计”学习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发展儿童合理解读数据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期末综合复习题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期末综合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数学性质特征的是(C )。

A抽象性 B严谨性 C客观性 D应用广泛性2.下列不属于生活数学特征的是(D ).A经验符号 B非形式化 C实践活动 D逻辑和推理3.“算法化”是以(A )为价值取向的。

A功利 B数学素养 C数学家 D逻辑思维4.以数学素养为数学教育价值取向的特征就是(A )A大众化 B公理化 C逻辑化 D算法化5.以功利为价值取向的数学教育价值追求可以称之为(C ).A大众化 B形式化 C算法化 D公理化6.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与(D )四因素之间的持续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有机的“生态系统”。

A目标 B内容 C学具 D环境7.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结构具有“学术中心的课程开发”、“学科取向的课程组织"、“螺旋式的课程结构”以及(A )等等的特征。

A记忆为主的课堂教学 B多元化的学习评价C多样化的课程内容 D发展性的课程目标。

8.下列不属于我国21世纪小学数学新课程突出体现的理念的是( C)。

A基础性 B普及性 C科学性 D发展性9.影响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因素有“社会的进步”、“数学的发展”以及(D )A学生的需要观 B国家的需要观 C生活的需要观 D儿童的发展观10.下列不属于当今国际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特征的是(C ).A注重问题解决 B注重数学应用 C注重逻辑推理 D注重数学交流11.新世纪我国数学课程内容从学习的目标切入可以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D )等四个纬度。

A数与代数 B统计与概率 C空间观念 D情感与态度12.下列不属于从数学活动的素养切入而概括出的新世纪我国数学课程内容的是(D )。

A 数感 B空间观念 C 应用意识 D数学思考13.新世纪我国数学课程内容从知识的领域切入可以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以及(D )等四个领域。

A解决问题 B符号感 C推理能力 D实践与综合应用14.下列不属于选择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的是(B )。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期末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期末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不属于数学素养内涵的是( B )。

A.数学思想 B.数学情景C.数学交流 D.数学价值2.下列不属于当今国际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特征的是( C )。

A.注重问题解决 B.注重数学应用C.注重数学形式化 D.注重数学交流3.下列不属于选择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的是( B )。

A.基础性原则 B.学术性原则C.可接受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原则 D.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4.小学数学学习中存在着的三类互相渗透与相互支持的不同的知识分别是“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以及( A )。

A.策略性知识 B.过程性知识C.技能性知识 D.概念性知识5.现代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 A)的过程。

A.建构的过程 B.吸纳的过程C.传递的过程D.训练的过程6.要通过教师在课堂学习中的各种提示性活动,来帮助学生接受并内化既定的数学知识,形成既定的数学技能的属于( A )。

A.接受型的教学组织类型 B。

问题解决型教学组织类型C.探索一发现型教学组织类型 n自主型的教学组织类型7.下列不属于按评价的取向角度而划分的学习评价的是( B )。

A.目标取向的评价 B.量化的评价C.主体取向的评价 D.过程取向的评价8.空间定位不包括( A )。

A.空间形式 B.空间方位C.空间大小 D.空间距离9.问题的条件信息包括“数据”、“关系”和( A )等。

A.状态 B.运算C.问题 D.方法10.不属于小学概率与统计学习的课程意义的是( C )。

A.形成合理解读数据的能力B.提高科学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C.获得绘制图表的能力D.发展在现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24分)11.我国2l世纪小学数学新的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完整版)3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完整版)3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以及答案一、选择题1、数学的属性表现在:数学是一门既研究空间形式,又研究空间关系的科学。

既研究数量关系又研究数量形式的科学。

2、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结构的呈现方式:1、螺旋递进式的体系组织 2、逻辑推理式的知识呈现 3、模仿例题式的练习配套3、按照我国比较传统的认识,将数学能力结构分为:(1)运算能力。

(2)空间想象能力。

(3)数学观察能力。

(4)数学记忆能力。

(5)数学思维能力。

4、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分解为:环境、情绪、社会、生理和心理五大类。

有简单地分解为:生理、心理和社会三大类。

5、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任务呈现方式:1、情景呈现2、复习导入 3、直接呈现6、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1)、环套式的组织形式 2)、回旋式的组织形式3)多项式的组织形式 4)、反推式的组织形式7、弗莱登塔尔认为,丰富的教学情景包括:(1)场所;(2)故事;(3)设计;(4)主题;(5)剪辑。

8、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1、提示型的教学方法2、问题解决型的教学方法 3、自主型的教学方法9、教学设计的学习需要分析包括学习的:1、学生分析的内容 2、学生分析的任务10、我国《数学课程标准》由下列哪几部分组成: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等四大领域。

11、设计教学方案的基本内容包括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

一般是从设计教学目标开始。

12、学习评价的价值:(1)导向价值;(2)反馈价值;(3)诊断价值;(4)激励价值;(5)研究价值。

13、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1)、前期组织准备(2)、任务提出(3)、理解数学(4)、学习评价。

14、课堂活动的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四个要素所构成,四要素的构成方式具有动态性和生成性的特点。

15、数学概念引入的基本策略:1、生活化策略 2、操作性策略3、情境激疑策略4、知识迁移策略16、影响儿童概念学习的因素主要有:儿童的经验,儿童的语言发展,儿童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儿童的思维水平等等。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期末复习题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期末复习题

小学数学教案研究期末复习题复习题一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例-规教案模式:就是指先向学生呈现某一规则的若干例证,通过引导学生的观察、尝试或讨论等获得,来发现并概括出一般性的规则的教案模式,这种模式通常较为适用于规则的上位学习。

(p304) 2.程序教案模式:程序教案是把学习材料编排成符合自已的学习速度,通过教案机器较容易地达到学习目的的一种教案方法,是一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矫正行为应用上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p124) 3.迁移:学习迁移(也称认知迁移)通常是指一种学习(或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p99) 4.Hands on活动策略:“Hands on”意思是动手活动或动手做。

是一种学习活动的组织策略。

这种策略注重对儿童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等素养的培养。

强调从儿童的现实生活中取材,注重儿童主体性地探索与发现过程的经历,使儿童在动手做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懂得交流,获得情感体验。

(p199)5.数学概念:它是揭示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形式)和空间形成(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p260)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具有“螺旋递进式的体系组织”、“逻辑推理式的知识呈现”和( C )等这样三个特征。

(p69) A.论述体系的归纳式 B.以计算为主线 C.模仿例题式的练习配套 D.训练体系的网络式2.( A )以后,我国整个教育体制照搬前苏联,小学数学教育也不例外。

(P74) A.1951年 B.1949年 C.1960年 D.1970年3.我国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排列采用( A )。

(P66) A.螺旋 B.直线 C.综合 D.单一4.在小学学习数学时,大量是通过( B )进行迁移。

A.类比B.化归C.渗透D.数形结合5.( D )是创造力的核心。

A.再造性思维B.逻辑思维C.形象思维D.创造性思维6.技能是( D )基本活动方式。

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复习题答案版

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复习题答案版

一、单项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共颁布了多少部小学数学教学大纲?(C )A.7 B. 8 C. 9 D. 102、下列哪个是具体运演思维的特征( C )A.原则性 B.形象性 C.守恒性 D.不可逆性3、适用于将分散的相关知识系统化、提纲挈领地反映板书里的板书形式是(D )A.计算式B.分析式C.表格式D.纲要式4、下列选项不属于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中的基本教学方法的是(C)A.讲解法B.谈话法C.研究法D.练习法5、“学始于思,思源于疑”导入新课原则中的哪一个原则(B )A.激发兴趣 B.启迪思维 C.触发情感 D.灵活多变6、整数的认识在小学分成四个阶段进行教学,下列哪一项不是四大阶段之一( A )A.10以内的认识 B.20以内的认识C.100以内数的认识D.1000以内数的认识7、下列选项不属于数学新课程中有关几何的内容分类的是( D )A.图形的认识B.测量C.图形的运动D.计算8、下列不属于小学阶段学习“统计与概率”的意义的一项的是( A )A. 统计与概率有助于学生的数学成绩的得以提高B. 统计与概率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C. 统计与概率有助于从小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D. 统计与概率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贴近生活9、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的一个核心概念是( C )A.收集数据观念B.整理数据观念C.数据分析观念D.解决数据观念10、下列哪项是说课的中心内容( C)A 说教材 B说教学C说教学过程 D说学法11、“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构想中的主要环节不包括( D )A问题引领 B探求解法 C实际操作 D记录数据12、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C )A 布鲁纳B 加涅C 斯金纳D 华生13、下列不属于小学数学学业成绩评定的主要方法的是( A )A 他人评价B 日常观察 C书面测验 D表现性评价14、皮亚杰认为,学习是一个( A )的过程。

A.建构的过程B.吸纳的过程 C.传递的过程 D.训练的过程15、目前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 )A.班级授课制 B.分组教学 C.导生制 D.现场教学16、新世纪我国数学课程内容,从学习的目标切入所分为的四个纬度分别是“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 D )A.数与代数B.统计与概率 C. 空间观念 D. 情感与态度17、从小学新授课的课堂教学结构来看,一般第一步是( C )A.导入新课B.揭示课题C.检查复习D.讲授新课18、下列哪项不属于《标准2011版》“数与代数”第二学段的内容( B )A.数的认识B常见的量 C正比例、反比例 D式与方程19不属于第一学段统计的教学环节的是( B )A.数据的采集B.数据的统计 C数据的记录 D数据的初步整理2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 D )A.评价表方式 B交流访谈法 C 问卷调查法D课后反馈法21、在加法意义的教学中,要渗透的集合思想是(A)A、交集思想B、并集思想C、差集思想D、补集思想22、下列不属于选择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的是( B )。

国开期末考试1825《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机考试题及答案(李老师第77套)

国开期末考试1825《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机考试题及答案(李老师第77套)

国开期末考试《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机考试题及答案(第77套) (试卷号:1825,整套相同,祝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一、单选题(共10题,共30分)1、不属于儿童形成统计思想过程特征的是()。

【A】:基本概念是帮助理解的基础【B】:观念是伴随着操作活动逐步形成的【C】:对数据理解是逐步发展的【D】:数据的分析与利用能力的形成是渐进的-------------------------答案附试卷后---------------------------2、问题的条件信息包括“数据”、“关系”和()等。

【A】:状态【B】:运算【C】:问题【D】:方法-------------------------答案附试卷后---------------------------3、下列不属于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编排原则的是()。

【A】:统一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简明性原则【D】:渗透性原则-------------------------答案附试卷后---------------------------4、下列不属于传统的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特点的是()。

【A】:客体性【C】:单一性【D】:接受性-------------------------答案附试卷后---------------------------5、儿童几何学习的起点主要是()。

【A】:已有概念【B】:生活经验【C】:公理体系【D】:几何命题-------------------------答案附试卷后---------------------------6、不属于运算心理活动过程特征的是()。

【A】: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协作【B】:运算方法和运算技巧结合【C】:外部操作和内部思维同步【D】:形象感知和抽象思维统和-------------------------答案附试卷后---------------------------7、概念的抽象过程中大致要经历“分离”、“提纯”和()等三个环节。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综合复习题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综合复习题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综合复习题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综合练习一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数学性质特征的是( C )。

A 抽象性B 严谨性C 客观性D 应用广泛性2.下列不属于“客观性知识”的是( C )。

A 运算规则B 数的概念C 图形分解的思路D 不同量之间的关系3.下列不属于传统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有( B )。

A 代数初步知识B 概率知识C 几何初步知识D 量与计量知识4.从方法论层面予以区别,认知学习可以分为“接受学习”和( A )两类。

A 发现学习B 知识学习C 技能学习D 问题解决学习5.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儿童的参与主要是指“行为参与”、“情感参与”以及( C )。

A 探究参与B 问题参与C 认知参与D 评价参与6.下列不属于构建教学策略的主要原则的是( D )。

A 准备原则B 活动原则C 个别适应的原则D 需要原则7.以下不属于学习评价的目的地是( C )。

A 师生活动质量的判断B 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C 依据学业对学生排序D 为师生活动提供反馈8.小学数学运算规则的学习是以( B )学习为起点的。

A 方法B 认数C 概念D 性质9.在儿童的几何思维水平的发展阶段中,处于描述(分析)阶段被认为是( C )。

A 水平0B 水平1C 水平2D 水平10.问题的条件信息包括“数据”、“关系”和( A )等。

A 状态B 运算C 问题D 方法二、填空题1.对小学数学学科性质的再认识包含着儿童数学观、生活数学观、现实数学观等这样三个数学观。

2.影响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因素主要有社会的进步、数学自身的发展、儿童的发展观等。

3.空间定位包括对物体的方位、距离以及大小等的识别。

4.常见的数学问题解决的方法主要有试误法、逆推法以及逼近法等三种。

三、判断题1.儿童的数学认知思维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2.教学方法是一个稳定不变的程序结构(×)3.所谓学业评价,就是指学生的学习成就的评价(√)4.儿童的统计观念是伴随着操作活动逐步形成的(√)四、简答题1.简述我国21世纪小学数学课程变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数学性质特征的是(C )。

A抽象性 B严谨性 C客观性 D应用广泛性2.下列不属于生活数学特征的是(D )。

A经验符号 B非形式化 C实践活动 D逻辑和推理3.“算法化”是以(A )为价值取向的。

A功利 B数学素养 C数学家 D逻辑思维4.以数学素养为数学教育价值取向的特征就是(A )A大众化 B公理化 C逻辑化 D算法化5.以功利为价值取向的数学教育价值追求可以称之为(C )。

A大众化 B形式化 C算法化 D公理化6.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与(D )四因素之间的持续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有机的“生态系统”。

A目标 B内容 C学具 D环境7.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结构具有“学术中心的课程开发”、“学科取向的课程组织”、“螺旋式的课程结构”以及(A )等等的特征。

A记忆为主的课堂教学 B多元化的学习评价C多样化的课程内容 D发展性的课程目标。

8.下列不属于我国21世纪小学数学新课程突出体现的理念的是( C)。

A基础性 B普及性 C科学性 D发展性9.影响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因素有“社会的进步”、“数学的发展”以及(D )A学生的需要观 B国家的需要观 C生活的需要观 D儿童的发展观10.下列不属于当今国际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特征的是(C )。

A注重问题解决 B注重数学应用 C注重逻辑推理 D注重数学交流11.新世纪我国数学课程内容从学习的目标切入可以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D )等四个纬度。

A数与代数 B统计与概率 C空间观念 D情感与态度12.下列不属于从数学活动的素养切入而概括出的新世纪我国数学课程内容的是(D )。

A 数感 B空间观念 C 应用意识 D数学思考13.新世纪我国数学课程内容从知识的领域切入可以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以及(D )等四个领域。

A解决问题 B符号感 C推理能力 D实践与综合应用14.下列不属于选择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的是(B )。

A基础性原则 B学术性原则C可接受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原则 D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15.下列不属于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编排原则的是(A )。

A统一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简明性原则 D渗透性原则16.从方法论层面予以区别,认知学习可以分为“接受学习”和(A )两类。

A发现学习 B知识学习 C技能学习 D问题解决学习17.下列不属于知识学习某一阶段的是(C )。

A选择阶段 B领会阶段 C问题阶段 D习得阶段18.小学数学学习中存在着“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以及(A )等三类互相渗透与相互支持的不同的知识。

A策略性知识 B过程性知识 C技能性知识 D概念性知识19.从数学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分类角度出发,可以将数学能力分为“认知”、“操作”与( D)等三类。

A逆运算 B数量关系 C解题思路 D策略20.下列不属于儿童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发展阶段的是(C )。

A语言表述阶段 B理解结构阶段 C学会解题阶段 D符号运算阶段21.发现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主要有:创设情境、(B )、检验假设和总结运用等四个阶段。

A独立探究 B提出假设 C理解发现 D动手操作22.“再创造”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是(A )。

A数学化 B认知 C参与 D学习准备23.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B )的过程。

A接受知识 B数学活动 C传递数学 D解题训练24.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个(C )的关系。

A传递与接受 B控制与被控制 C交互主体 D知与不知25.现代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 A)的过程。

A 建构B 吸纳C 传递D 训练26.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的认知建构的活动过程,是一种由“定向环节”、“行动环节”以及( D)三个基本环节组成的环状结构。

A感受环节 B执行环节 C运动环节 D反馈环节27.下列不属于传统的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特点的是(B )。

A客体性 B思考性 C单一性 D接受性28.下列不属于构建教学策略的主要原则的是(D )。

A准备原则 B活动原则 C个别适应的原则 D需要原则29.“以事实为基础的问答策略”称之为( B)。

A照本宣科型策略 B简单对话型策略 C任务驱动策略 D思维交互型策略30.由教师先创设一个能刺激学生探究的具有现实性的情境,学生则是通过自己(小组合作的或独立的)探究,发现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教学策略称之为(B )。

A 交互式问题解决策略B 探索-发现式策略C Hands on活动策略D 照本宣科策略31.通过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成员(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话语或行为的对话,使不同的思考和活动发生互动,从而促进学生思考的教学策略称之为(A )。

A交互式问题解决策略 B探索-发现式策略C Hands on活动策略 D照本宣科策略32.主要通过教师在课堂学习中的各种提示性活动,来帮助学生接受并内化既定的数学知识,形成既定的数学技能的属于( A)的教学组织类型。

A接受型的教学组织 B问题解决型教学组织C探索-发现型教学组织 D自主型的教学组织33.下列不属于小学数学学习评价价值的是(B )。

A导向价值 B甄别价值 C反馈价值 D诊断价值34.以下不属于学习评价目的的是(C )。

A师生活动质量的判断 B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C依据学业对学生排序 D为师生活动提供反馈35.下列不属于按评价的取向角度而划分的学习评价的是(B )。

A目标取向的评价 B量化的评价 C主体取向的评价 D过程取向的评价36.以科学实证主义为哲学基础的评价是(B )。

A形成性评价 B量化的评价 C表现性评价 D质性的评价37.以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为哲学基础的评价是(D )。

A形成性评价 B量化的评价表现性评价 D质性的评价38.概念与词汇的关系是(B )关系。

A一一对应 B内容与形式 C内涵与外延 D抽象与概括39.概念的结构包括概念的“内涵”和概念的(D )。

A定义 B抽象 C符号 D外延40.概念的抽象过程中大致要经历“分离”、“提纯”和(B )等三个环节。

A表征 B简化 C描述 D思考41.“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这两个概念是属于(A )关系。

A属种 B交叉 C对立 D同一42.从正方形中抽象出长方形的过程称之为(C )。

A强抽象 B概括 C弱抽象 D分离43.不属于运算心理活动过程特征的是(B )。

A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协作 B运算方法和运算技巧结合C外部操作和内部思维同步 D形象感知和抽象思维统和44.从逻辑层面看,在小学数学运算规则学习中,主要包含“运算法则”、“运算性质”和(B )等一些内容。

A数的认识 B运算方法 C简便运算 D理解算理45.运算法则的理论依据可以称之为(C )。

A方法 B性质 C算理 D规则46.小学数学运算规则的学习是以(B )学习为起点的。

A方法 B认数 C概念 D性质47.不属于小学数学运算规则学习特点的是(D )。

A淡化证明 B逐步深化 C合情推理 D注重命题48.不属于小学空间几何特征的是(B )。

A 直观几何 B证明几何 C经验几何 D实验几何49.空间观念是空间知觉经过加工后所形成的(D )。

A概念 B图像 C性质 D表象50.不属于描述空间对象量的方面概念的是(B )。

A长度 B测量 C面积 D体积、51.空间定位不包括(A )。

A空间形式 B空间方位 C空间大小 D空间距离52.儿童几何学习的起点主要是(B )。

A已有概念 B生活经验 C公理体系 D几何命题53.问题的主观方面就是指(B )。

A 问题的起始状态 B问题空间 C 问题的目标状态D问题的中间状态54.问题的客观方面就是指(A )。

A课题范围 B问题空间 C目标状态 D起始状态55.问题的条件信息包括“数据”、“关系”和(A )等。

A 状态B 运算C 问题D 方法56.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心理模式是“理解问题”、“设计方案”、( B )和“评价结果”。

A 填补认知空隙 B执行方案 C 反思修正 D调查资料57.从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看,背景命题的检索阶段就是(B )阶段。

A 理解问题 B设计方案 C 执行方案 D评价结果58.不属于小学概率与统计学习的课程意义的是(C )。

A形成合理解读数据的能力 B提高科学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C获得绘制图表的能力 D发展在现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9.不属于儿童形成统计思想过程特征的是(A )。

A 基本概念是帮助理解的基础B 观念是伴随着操作活动逐步形成的C 对数据理解是逐步发展的D 数据的分析与利用能力的形成是渐进的60.不属于儿童概率思想发展的过程特征的是(C )。

A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认识是逐步发展的B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认识受到经验的制约C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认识是建立在计算之上的D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认识需要通过直观操作来支持二、判断题:1.数学是一门直接处理现实对象的科学。

(×)2.作为教育的数学是一门经过专门加工的数学。

(√)3.当今人们对课程内涵的界定已呈多元化的格局。

(√)4.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开发具有“学术中心”的特征。

(√)5.初步了解“不确定现象”或“事件的可能性”是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

(×)6.小学数学中的“量与计量”知识属于“常规法则”中的重要内容。

(√)7.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要考虑儿童的可接受能力。

(√)8.将学习的全部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的学习方式称为接受学习。

(√)9.儿童的数学概念获得方式是逐渐由“概念同化”为主发展到“概念形成”为主的。

(×)10.范例教学强调利用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来组织教学。

(√)11.探究教学是一种在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最高的教学方式。

(×)12.课堂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通过控制予以体现的。

(×)13.“教学活动的过程特征”是课堂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

(√)14.教学方法是一个稳定不变的程序结构。

(×)15.启发式谈话法中的师生的对话是以理解为核心的。

(√)16.好的教学方法应当能刺激学生的参与。

(√)17.以共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的多种表现为参照的一种评价是表现性评价。

(√)18.常模参照评价是一种相对评价。

(√)19.课堂教学评价的价值在于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某种鉴定。

(×)20.指学习者个人的数学活动经验的知识称之为客观性知识。

(×)21.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两个基本形式。

(√)22.概念是分析与综合的结果。

(×)23.运算法则是关于运算方法和程序的规定。

(√)24.关于运算方法和程序的规定称之为运算方法。

(×)25.空间几何主要就是研究事物的空间形式或关系的一门学科。

(√)26.小学的几何属于一种论证几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