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职称考试药理学知识点总结药物制剂的生物等效性与生物利用度
药物制剂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评价-2汇总

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 :BCS
130 compounds categorized by BCS class
The BCS requires the test drug product to show in-vitro dissolution profile similarity versus the comparator in three dissolution media. For immediate-release Class I drug products, dissolution in HCl-solution or simulated gastric fluid (SGF), pH 4.5 buffer, and pH 6.8 buffer or simulated intestinal fluid (SIF) must be complete (>85%) within 30min.
试验目的 试验的过程 知 情 同 意 书 内 容 可能的收益和可能发生的风险 参加试验应是自愿的 个人资料/隐私的保密 损害的治疗和保险赔付等补偿
签署知情同意书须注意的原则 (1)知情同意书的语言和文字 原则上必须用受试者 的母语,并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文字书写,尽 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使受试者真正确实"知情 (2)知情同意书的签署 绝大多数情况下应由受试者 本人签字,或由其合法监护人签字 (3) 知情同意书的修改 研究者及申办者均无权修 改已经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的知情同意书,如必须 作修改,则应再次报请伦理委员会审批
3)文件 (1) 知情同意与知情同意书 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涉及到人体实验,所有受试者 必须对参与试验的内容、目的、可能存在的风险等 有知情,并在自愿的前提下签约知情同意书。 临 床试验中保证受试者权益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知情 同意。知情同意书(informed consent form)是 每位受试者表示自愿参加某一试验的文件证明。
药师职称考试药理学知识点总结药物制剂的生物等效性与生物利用度

药师职称考试药理学知识点总结药物制剂的生物等效性与生物利用度药师职称考试药理学知识点总结药物制剂的生物等效性与生物利用度一、基本概念(一)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是指活性物质从药物制剂中释放并被吸收后,在作用部位可利用的速度和程度,通常用血浆浓度-时间曲线来评估。
根据参比标准的不同,生物利用度可分为绝对生物利用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1)绝对生物利用度:以同一药物的静脉注射剂为参比制剂,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之比称为绝对生物利用度。
(2)相对生物利用度:以同一药物的非血管内给药制剂为参比制剂,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之比称为相对生物利用度。
(二)生物等效性如果含有相同活性物质的两种药品药剂学等效或药剂学可替代,并且它们在相同的摩尔剂量下给药后,生物利用度(速度和程度)落在预定的可接受限度内,则被认为生物等效。
设置这些限度以保证不同制剂中药物的体内行为相当,即两种制剂具有相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生物等效性试验中,一般通过比较受试药品和参比药品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根据选定的药动学参数和预设的接受限,对两者的生物等效性作出判定。
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反映暴露的程度,最大血浆浓度C max以及达到最大血浆浓度的时间t max是受到吸收速度影响的参数。
(三)药学等效性两制剂含等量的相同活性成分,具有相同的剂型,符合同样的或可比较的质量标准,则互为药学等效。
具有药学等效性的药物制剂间互称为药学等效剂。
(四)主要的生物用度参数1.t max即达峰时间,指血管外给药后达到最高血药浓度所对应的时间。
t max可以作为药物吸收速度的近似指标,当药物吸收速度增大时,t max值减小。
2.C max即达峰浓度,系指血管外给药后达到的最高血药浓度。
对于许多药物,其药理作用和血药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C max 是药物吸收能否产生疗效的指标,也是评判出现药物中毒的指标。
3.AUC即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是药物生物利用度高低的指标,反映活性药物进入体循环的总量。
药物制剂中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研究

药物制剂中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研究药物的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 BA)与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e, BE)是药物研究和评估中的重要概念。
它们对于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不同制剂之间的相互替代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药物制剂中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相关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生物利用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在进入生物系统后被有效吸收的比例,即药物到达血液循环中的程度。
生物利用度通常以百分比表示,可以根据不同制剂的药物浓度进行比较评估。
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体外释放试验、离体小肠模型和生物样品分析等。
体外释放试验可以评估不同制剂在不同pH条件下的药物溶解度和释放速率;离体小肠模型可以模拟人体小肠环境,研究药物的吸收行为;生物样品分析则通过收集人体血液或尿液样本,检测药物浓度来评估生物利用度。
二、生物等效性的定义和评价方式生物等效性是指不同制剂中相同药物在生物体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可比性。
一般来说,如果两个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相似,且在治疗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我们可以认为它们具有生物等效性。
生物等效性的评价通常采用交叉设计、随机配对和计量/非计量类型的研究。
交叉设计可以减小个体差异对研究结果的影响;随机配对则可以保证研究组的可比性;计量/非计量研究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剂量制剂的疗效差异来评估生物等效性。
三、影响药物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的因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药物的化学性质、制剂类型、给药途径、药物代谢酶活性等。
化学性质方面,药物的溶解度、脂溶性和稳定性等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分布;制剂类型方面,如固体制剂、控释制剂、注射剂等也会对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产生影响;给药途径则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药物代谢酶活性可能导致个体差异性。
四、药物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在药物研发中的作用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是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的重要指标。
药物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

/.附录三药物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生物利用度是指剂型中的药物被吸进入血液的速率和程度。
生物等效性是指一种药物的不一样制剂在同样的试验条件下,给予同样的剂量,反应其汲取速率和程度的主要动力学参数没有显然的统计学差异。
口服或其余非脉管内给药的制剂,其活性成分的汲取受多种要素的影响,包含制剂工艺、药物粒径、晶型或多晶型,处方中的赋形剂、黏合剂、崩解剂、润滑剂、包衣资料、溶剂、助悬剂等。
生物利用度是保证药品内在质量的重要指标,而生物等效性则是保证含同一药物的不一样制剂质量一致性的主要依照。
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观点虽不完好同样,但试验方法基本一致。
为了控制药质量量,保证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特拟订本指导原则。
何种药物制剂需要进行生物等效性或生物利用度试验,可依占有关部门公布的法例要求进行。
进行药物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的临床实验室和剖析实验室,应供给机构名称以及医学、科学或剖析负责人的姓名、职称和简历。
一、生物样品剖析方法的基本要求生物样品中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定量剖析方法的专属性和敏捷度,是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成功的要点。
首选色谱法,如 HPLC 、GC 以及 GC-MS、LC-MS 、LC-MS-MS 联用技术,一般应采纳内标法定量。
必需时也可采纳生物学方法或生物化学方法。
因为生物样品取样量少、药物浓度低、内源性物质(如无机盐、脂质、蛋白质、代谢物)及个体差异等多种要素影响生物样品测定,因此一定依据待测物的构造、生物介质和预期的浓度范围,成立适合的生物样品剖析方法,并对方法进行考证。
1.专属性一定证明所测定的物质是原形药物或特定的活性代谢物,内源性物质和相应的代谢物不得扰乱样品的测定。
对于色谱法起码要供给空白生物样品色谱图、空白生物样品外加比较物质色谱图(注明浓度)及用药后的生物样品色谱图。
对于复方制剂应特别增强专属性研究,以清除可能的扰乱。
对于LC-MS 和 LC-MS-MS 方法,应着重观察基质效应。
药师考试试题与解析-生药与药动学-药物制剂的生物等效性与生物利用度

生药与药动学-药物制剂的生物等效性与生物利用度一、A11、关于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设计的错误表述是A、受试者不应<18岁,体重指数一般在19~26kg/m2B、受试者只能是男性C、受试者最好为非吸烟者,无酗酒和药物滥用史D、试验通常应在健康志愿者中进行E、除另有说明受试者在给药前应禁食至少8小时2、生物等效性试验中受试者例数为A、不少于3名B、不少于8名C、不少于10名D、不少于18名E、不少于20名3、关于生物等效性试验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为达到标准设计要求至少需要7个消除半衰期B、半衰期非常长的药物采用平行试验C、可以在健康受试者中进行单剂量试验D、试验用的受试药品应具有对将上市药品的代表性E、生物等效性试验一般应在空腹条件下进行二、BA.药物在进入体循环前部分被肝代谢B.一种药物的不同制剂在相同试验条件下,给以同剂量,其吸收速度和程度无明显差异C.非静脉注射的制剂为参比制剂所得的生物利用度D.以静脉注射剂为参比制剂所得的生物利用度E.药物随胆汁进入小肠后被小肠重吸收的现象<1>、绝对生物利用度是指<2>、相对生物利用度是指<3>、生物等效性是指<4>、肠肝循环是指<5>、首过效应是指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受试者可以是任何性别,但应该考虑可能怀孕的妇女的风险【该题针对“药物制剂的生物等效性与生物利用度”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806262,点击提问】2、【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在一项生物等效性试验中,可评价的受试者数目不应少于18名。
【该题针对“药物制剂的生物等效性与生物利用度”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806263,点击提问】3、【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当由于耐受性原因不能在健康受试者中进行单剂量试验,并且对患者不适于进行单剂量试验时,可以接受对患者进行多剂量试验。
【该题针对“药物制剂的生物等效性与生物利用度”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806264,点击提问】二、B1、【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用静脉注射剂为参比制剂,所求得的是绝对生物利用度。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研究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研究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是药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关于药物对人体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的研究,对于药物疗效的评价和合理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的概念和意义、研究方法以及影响因素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1.1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指的是在给药后经过一定的吸收途径进入血液循环中的药物所占总剂量的比例。
它是描述药物从给药部位到达靶位进行疗效的指标,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生物利用度的计算公式为:生物利用度 = (AUC口服 / AUC静脉注射) × 100%。
1.2 药物的生物等效性生物等效性是指在相同的剂量情况下,通过不同途径给药的药物在生物学上达到相同程度的药效或药物水平。
研究药物的生物等效性有助于确定合适的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
二、研究方法2.1 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方法。
通过对药物在体内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进行测定和分析,可以获得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的相关参数。
2.2 体外药物释放与溶解度测试体外药物释放与溶解度测试是通过模拟体外环境,测定药物在体外释放和溶解的速率。
这种方法可以用来预测药物在体内的溶解度和吸收性能,从而评估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
2.3 动物实验动物实验是研究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给动物不同途径的药物剂量,并测定药物在体内的药物浓度,可以评估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和去除情况,从而获得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的信息。
三、影响因素3.1 药物本身的性质药物本身的性质对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有重要影响。
药物的溶解度、脂溶性、分子量等性质都与药物的吸收性能密切相关。
3.2 给药途径不同的给药途径对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有显著影响。
例如,口服给药常用于调节药物释放速率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而静脉注射给药可以绕过肠道吸收,直接将药物输送到全身循环。
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

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评价是药物研发和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它们帮助评估不同药物制剂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以及对疾病的疗效,为合理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的概念入手,介绍常用的评价方法,并探讨其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一、生物利用度的概念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是指药物经给药途径进入体内后在体内有效可用部分的比例。
它直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疗效和安全性。
由于不同的给药途径和药物制剂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和分布过程,因此生物利用度的评价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常见的生物利用度评价方法包括药物浓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等。
二、生物等效性的概念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e)是指不同药物制剂在体内释放相同药物活性成分的速率和程度相似,从而具有相似的生物学效应和疗效。
换句话说,它评估了不同药物制剂的药效学差异。
生物等效性试验通常通过比较药物的药动学参数,如Cmax(最高血药浓度)、Tmax (最高血药浓度出现的时间)和AUC(药物在体内曲线下面积)等指标来进行。
三、评价方法1. 药物浓度法药物浓度法是一种直接测量血浆或尿液中药物浓度的方法。
通过采集给药后一定时间内的血样或尿样,并测定药物的浓度变化,可以获得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信息。
通常采用药物浓度-时间曲线来描述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消除过程,并计算相应的药物动力学参数。
2.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是评价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的方法。
它通过检测药物在血液、尿液、粪便等样本中的代谢产物,了解药物的代谢途径、代谢产物的生成速率和排泄速率等信息。
这有助于评估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代谢特征。
四、应用与展望1. 临床应用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在临床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佳的给药途径和药物制剂,提高药物疗效和治疗效果。
此外,对于新药的研发与监管,生物等效性试验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药物制剂的生物等效性与生物利用度

药物制剂的生物等效性与生物利用度单次口服给药后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评价指标——达峰时间:t max峰浓度:C maxC-t曲线下面积:AUCC max1.生物利用度(BA)生物利用程度(EBA)吸收的多少——C-t曲线下面积(AUC)T:试验制剂 R:参比制剂 iv:静脉注射剂生物利用速度(RBA)吸收的快慢——达峰时间(t max)2.生物等效性(BE)(1)如果含有相同活性物质的两种药品药剂学等效或药剂学可替代,并且它们在相同的摩尔剂量下给药后,生物利用度(速度和程度)落在预定的可接受限度内,则被认为生物等效。
设置这些限度以保证不同制剂中药物的体内行为相当,即两种制剂具有相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评价参数:AUC、t max、C max等效标准AUC:80.00%~125.00%3.药学等效性两制剂含等量的相同活性成分,具有相同的剂型,符合同样的或可比较的质量标准,则互为药学等效。
具有药学等效性的药物制剂间互称为药学等效剂。
4.普通剂型生物等效性试验的设计、实施和评价①建立生物等效性的目的生物等效性是仿制药品申请的基础。
建立生物等效性的目的是证明仿制药品和一个参比药品生物等效,以桥接与参比药品相关的临床前实验和临床试验。
仿制药品应当与参比药品的活性物质组成和含量相同,以及药剂学形式相同,并且其与参比药品的生物等效性被适当的生物利用度试验所证明。
一个活性物质不同的盐、异构体混合物或络合物被认为是相同的活性物质,除非安全性或有效性差异显著。
此外,各种普通口服药物剂型也被认为药剂学形式相同。
②适用范围仅限于化学药物,不适用于活性组分没有被明确定义的中药。
在不能用药物浓度证明生物有效性的情况下,少数例外可能需要药效动力学或临床终点试验。
③试验设计标准设计:随机、双周期、双顺序的单剂量交叉试验备选设计:平行试验、多次给药试验、多剂量试验④参比药品与受试药品的要求参比药品:已经在中国获得上市授权或特别批准进口,且有全面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师职称考试药理学知识点总结药物制剂的生物等效性与生物利用度一、基本概念(一)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是指活性物质从药物制剂中释放并被吸收后,在作用部位可利用的速度和程度,通常用血浆浓度-时间曲线来评估。
根据参比标准的不同,生物利用度可分为绝对生物利用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1)绝对生物利用度:以同一药物的静脉注射剂为参比制剂,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之比称为绝对生物利用度。
(2)相对生物利用度:以同一药物的非血管内给药制剂为参比制剂,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之比称为相对生物利用度。
(二)生物等效性如果含有相同活性物质的两种药品药剂学等效或药剂学可替代,并且它们在相同的摩尔剂量下给药后,生物利用度(速度和程度)落在预定的可接受限度内,则被认为生物等效。
设置这些限度以保证不同制剂中药物的体内行为相当,即两种制剂具有相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生物等效性试验中,一般通过比较受试药品和参比药品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根据选定的药动学参数和预设的接受限,对两者的生物等效性作出判定。
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反映暴露的程度,最大血浆浓度C max以及达到最大血浆浓度的时间t max是受到吸收速度影响的参数。
(三)药学等效性两制剂含等量的相同活性成分,具有相同的剂型,符合同样的或可比较的质量标准,则互为药学等效。
具有药学等效性的药物制剂间互称为药学等效剂。
(四)主要的生物用度参数1.t max即达峰时间,指血管外给药后达到最高血药浓度所对应的时间。
t max可以作为药物吸收速度的近似指标,当药物吸收速度增大时,t max值减小。
2.C max即达峰浓度,系指血管外给药后达到的最高血药浓度。
对于许多药物,其药理作用和血药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C max是药物吸收能否产生疗效的指标,也是评判出现药物中毒的指标。
3.AUC即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是药物生物利用度高低的指标,反映活性药物进入体循环的总量。
二、普通剂型生物等效性试验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一)范围规定了对全身作用的普通剂型生物等效性试验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要求。
1.建立生物等效性的目的生物等效性是仿制药品申请的基础。
建立生物等效性的目的是证明仿制药品和一个参比药品生物等效,以桥接与参比药品相关的临床前实验和临床试验。
2.适用范围本法的应用范围仅限于化学药物,不适用于活性组分没有被明确定义的中药。
对于比较生物药物和参比药品的推荐方法参见《中国药典》2015年版生物药品的指导原则。
在不能用药物浓度证明生物等效性的情况下,少数例外可能需要药效动力学或临床终点试验,这种情况可参照治疗领域的专门指南。
(二)试验设计试验的数目和试验设计依赖于药物的物理化学特性、药动学性质和组成的比例,因此必须说明相应的理由。
特别是可能需要说明线性药动学、需要进行餐后和空腹状态试验、需要进行对映体选择性分析以及对额外剂量的生物豁免。
设计试验的方式应该能够从其他影响因素中区分出制剂的影响。
1.标准设计如果比较两种制剂,则推荐随机、双周期、双顺序的单剂量交叉试验。
应通过洗净期来分开给药周期,洗净期应足以确保在所有受试者第二周期开始时药物浓度低于生物分析定量的下限。
通常为达到这一要求至少需要7个消除半衰期。
2.备选设计在某些情况下,只要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足够完善,可以考虑备选的良好试验设计,例如对于半衰期非常长的药物采用平行试验,以及对药动学性质高度变异的药物采用多次给药试验。
当由于耐受性原因不能在健康受试者中进行单剂量试验,并且对患者不适于进行单剂量试验时,可以接受对患者进行多剂量试验。
(三)参比药品与受试药品的要求1.参比药品必须引用参比药品的资料,该药品已经在中国获得上市授权或特别批准进口,具有全面的资料。
申请者应该对参比药品的选择说明理由。
对于仿制药品申请,受试药品通常与可从市场上获得的参比药品相应的剂型比较。
该药品已有多个上市剂型时,如果能在市场上获得,推荐使用该药品最初批准的剂型(它被用于临床药效学和安全性试验)作为参比药品。
选择用于生物等效性试验的参比药品应该基于含量分析和溶出度数据,这是申请者的责任。
除非另外说明理由,用于受试药品的批号的测得含量不应与使用的参比药品相差5%以上。
2.受试药品(1)试验用的受试药品应具有对将上市药品的代表性。
例如对于全身作用的口服固体制剂应具备以下条件:①受试药品应来自于一个不少于生产规模1/10的批次,或100 000单位,两者中选更多的,除非另外说明理由。
②使用的生产批次应该确实保证产品和过程在工业规模可行。
在生产的批次规模<100 000单位时,需要整个生产批次的样品供抽样用。
③对于受试批号药品,应该建立其关键性质量属性的特点和说明,如溶出度。
④为支持申请,应该从额外的预备性试验或整个生产批次的产品中取样,与生物等效性试验的受试批次的样品比较,并在采用合适的溶出度检验条件时应显示相似的体外溶出曲线。
(2)对其他全身作用的普通药物剂型,应该类似地论证受试药品批次的代表性。
(3)试验药品的包装:应该对每位受试者和每个周期分别包装参比药品和受试药品,在它们被运往试验地点之前或在试验地点进行包装。
包装(包括标签)应按照GMP规定进行。
应当能够清楚地鉴别对每位受试者在每个试验周期给予的药品。
(四)受试者1.受试者数目应该根据适当的样本量计算法,确定包括在试验中的受试者数目。
在一项生物等效性试验中,可评价的受试者数目不应少于18名。
2.受试者选择应该根据能够检测药品间差异的目标,选择用于生物等效性试验的受试者群体。
为了减少与药品间差异无关的变异,试验通常应在健康志愿者中进行,除非药物对健康人有安全性担忧,使试验存在伦理学问题。
健康志愿者体内模型在大多数情况下足以检测制剂的差别,并允许将结果外推到参比药品被批准治疗的群体(老年人、儿童、肾或肝功能受损患者等)。
(1)应在试验计划中清楚地列出入选和排除标准。
受试者不应<18岁,体重指数一般在19~26kg/m2。
(2)应该通过临床实验室检查、病史和体检筛查受试者。
根据药物的治疗类别和安全模式,可能在试验开始之前、过程中和完成后进行特殊的医学检查和预防。
受试者可以是任何性别,但应该考虑可能怀孕的妇女的风险。
受试者最好为非吸烟者,无酗酒和药物滥用史。
出于安全性和药动学理由,可以考虑受试者的酶表型或基因型。
(3)在平行试验设计中,用药组之间在所有已知可能影响活性物质药动学的因素方面都应该具有可比性(如年龄、体重、性别、种族、吸烟、快/慢代谢类型)。
这是此类试验给出有效结果的基本前提。
(4)如果考察的活性物质已知有副作用,且认为药理学效应或风险对健康志愿者不可接受,则须用患者取代,并在适当的预防和监护下进行。
(五)试验的实施1.标准化应该将检查条件标准化,除受试药品外涉及的其他因素的变异最小。
因此,推荐标准化的餐食、液体摄入和运动。
2.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应该规定试验日的给药时间。
受试者在给药前应禁食至少8小时。
(2)由于摄入液体可能影响口服剂型的胃排空,所以受试和参比药品应该用标准体积(一般为200ml)的液体服用。
(3)推荐除给药前1小时至给药后1小时外,任意饮水,并且给药后至少4小时不进食。
给药后用餐在组成和时间上应该标准化,并且持续足够长的时间(如12小时)。
(4)在餐后条件下进行试验时,应根据药品说明书的规定进餐。
推荐受试者在给药前30分钟开始进餐,在30分钟内进餐完毕。
(5)受试者在试验开始前的一段适当时间以及试验期间,应该远离可能与血液循环、胃肠道、肝肾功能相互作用的饮食。
(6)受试者在试验开始前的一段适当时间以及试验期间不应服用其他药物,包括中草药。
(7)在内源性物质的生物等效性试验中,应尽可能控制可能影响内源性基线水平的因素,如严格控制摄入的饮食。
3.釆样时间应该采集数目足够多的样品,以充分描述血浆浓度-时间曲线。
采样方案应该在预计的t max 附近包括密集的采样点,以可靠地估计暴露峰值。
采样方案应该特别计划,避免C max成为浓度-时间曲线上的第1个点。
采样方案也应覆盖血浆浓度-时间曲线足够长的时间,以可靠地估计暴露程度,为达此目的,需要AUC0→t至少覆盖AUC0→∞的80%。
但对于任何普通剂型的生物等效性试验,无论药物的半衰期多长,采样周期都不必长于72小时。
在多剂量试验中,零时样品应该在给药前即刻采样(5分钟之内),整个周期的最后一个采样点推荐在标示时间的10分钟之内,以保证准确测得AUC0→t。
如果尿样被用作生物采样液体,则正常的采尿时间应覆盖不少于3倍的消除半衰期。
与血浆采样的情况相似,尿样采集不必超过72小时。
如果要测定排泄速率,则在吸收相的采样间隔需要尽可能短。
对于内源性物质,采样方案应该能够对每个受试者在每个周期表征内源性基线。
通常从2~3个给药前的样品中测得基线。
在其他情况下,可能需要给药前的1~2天周期性采样,以获得时辰节律造成的内源性基线波动。
4.空腹或餐后条件生物等效性试验一般应在空腹条件下进行,这是检测制剂间潜在差别的最敏感的条件。
如果药品说明书中推荐参比药品空腹服用或者不考虑饮食服用,那么生物等效性试验应在禁食条件下进行。
对于参比药品说明书中推荐仅在餐后服用的药品,生物等效性试验一般应在餐后条件下进行。
但是对于特殊剂型特征的药品(如微乳、固体分散体),生物等效性试验需要既在禁食也在餐后条件下进行,除非药品规定仅在禁食或仅在餐后服用。
在需要空腹和餐后两种条件的信息时,可以接受进行两项单独的双交叉试验,或者一项四交叉试验。
在餐后给药试验中,推荐根据原药品的产品特征概述来确定食谱。
如果其中没有特别推荐,则应采用高脂餐和高热量餐。
(六)考察指标1.药动学参数应该使用采样的实际时间来估计药动学参数。
在测定单剂量给药后的生物等效性试验中,应当测定AUC0→t、AUC0→∞、剩余面积、C max和t max。
在采样周期72小时的试验中,并且在72小时浓度仍可被定量时,不必报告AUC0→∞和剩余面积。
可以额外报告的参数包括终端消除速率常数λz和t1/2。
在稳态下测定普通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的试验中,应该测定AUC0→t、C max.ss和t max.ss。
当使用尿药数据时,应该测定A e(0→t),如果适用时测定R max。
在生物等效性试验中采用非房室方法估计参数。
2.母体药物或代谢物(1)一般性原则:母体化合物的Cmax通常对检测剂型间吸收速率的差异比代谢物的Cmax更敏感,因此,评价生物等效性应该基于母体化合物的浓度。
而对于生物利用度试验,如果分析方法可行,则推荐既测定母体药物,也测定其主要活性代谢物。
(2)非活性前药:即使是非活性前药,也推荐证明母体化合物的生物等效性,不必测量活性代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