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工技术第十章基本放大电路

合集下载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62040使用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类别:基础学习领域课程修课方式:必修课教学时数:180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作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高职高专机电、数控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包括电工技术、电机与控制以及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部分内容。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研究电路的基本定律、基本分析方法及基本知识和应用;变压器、电动机以及常用控制电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常用电子元件及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的原理及应用。

《电工电子技术》是机电、数控等专业前导课程,后续课程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城轨交通供电》、《城轨电气控制及PLC技术》等。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又是学生考取中级和高级电工职业资格证书的核心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基于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的结构模式。

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以“精选内容、降低理论、加强基础、突出应用”为主线,坚持基本知识点的学习,在相关知识的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现场参观、实践环节和课程设计等技能训练,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在以有的物理知识基础上,掌握有关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方面必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为学好专业知识、从事生产第一线的专业技术工作以及进一步提高科学技术知识水平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能用电路的基本定律对直流、交流电路进行分析计算。

2、掌握变压器、电动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常用控制电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安全用电知识和安全用电措施。

3、掌握半导体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伏安特性,掌握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原理和分析方法,整流、滤波、稳压、调压电路的原理和应用。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三版差异之处及第三版修改意见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三版差异之处及第三版修改意见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三版)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各种电路元器件都在不断更新,功能越来越强大,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三版相比第二版删去了一些与当前实际应用不相符的内容,增加了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具体应用电路,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特别是在各章的课后拓宽题部分,基本都增加了一些针对本章知识点的实用电路,通过对这些实际电路的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学以致用。

第一章(电路及其分析方法)1、本章主要对课后习题做了相关修改,增加了基尔霍夫定律、电阻串并联这两部分的习题,这两部分是后续直流电路分析方法的基础,但将原习题1.8.1关于叠加原理的选择题删掉了,整个第一章中只有一道关于叠加原理的大题,建议适当增加几道叠加原理的选择题。

2、1.9小节“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原来的题目为“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这一小节开头的地方,定义的电压源模型与电流源模型比上一版更清晰,但是把上一版中的理想电压源外特性曲线这个图删掉了,建议加上这个图,能使学生更加形象的认识理想电压源与实际电压源的不同之处。

同样电流源外特性曲线也是如此。

第二章(正弦交流电路)1、2.4小节中新增加了功率三角形的概念,指出了视在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建议加上功率三角形图,使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

2、P85页下面注释,“何如”错误,应改为“比如”或“例如”。

3、2.7小节功率因数的提高,增加了实用日光灯电路例子,进一步说明提高功率因数的优点。

4、2.8小节,新增三相对称正弦电压的瞬时值之和等于0以及相量之和等于0(p89),建议增加三相对称正弦电压有效值之和不等于0,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

.第三章(磁路和变压器)只是在课后习题有所变动第四章(电动机)1、4.5小节给出电机能否直接启动的经验公式,而不是泛泛的给一句二三十千瓦以下可直接启动,在降压启动中删除了应用不多的自耦降压起动,添加了应用日益广泛的软起动法,建议可添加介绍一些如ABB、西门子软起动器的具体产品介绍。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本放大电路电子教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本放大电路电子教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本放大电路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放大电路的原理和作用,掌握放大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

2. 使学生熟悉晶体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能够分析简单的放大电路。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放大电路概述介绍放大电路的定义、作用和基本组成部分。

2. 晶体管放大电路讲解晶体管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晶体管放大电路的组成和特点。

3. 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讲解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概念,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4.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讲解放大电路动态分析的方法,分析输入、输出信号和负载关系。

5. 放大电路的应用实例介绍放大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分析其工作原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

3. 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 安排课后实践,让学生动手搭建简单的放大电路,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包括放大电路的原理图、工作原理动画演示等。

2. 实验器材: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基本元件,放大电路实验板。

3. 参考资料:相关教材、学术论文、网络资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练习,评估其对放大电路知识的掌握。

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能力、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4.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放大电路的题目,检验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总体掌握。

六、教学内容6. 反馈电路介绍反馈电路的概念、类型和作用。

分析反馈电路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讲解负反馈和正反馈的区别。

7. 放大电路的设计与调试讲解如何根据需求设计放大电路,包括选择晶体管、确定静态工作点、选择电阻等。

介绍放大电路的调试方法,分析如何调整元件参数以优化电路性能。

8. 频率响应讲解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概念,分析放大电路的带宽、增益和失真。

电工电子技术-放大电路基础知识

电工电子技术-放大电路基础知识
础知识
10.1.1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
如右图所示为典型的共射 极放大电路。电路中各元件的 作用如下。
三 极 管 VT : 它 是 放 大 电 路的核心,是能量转换控制器 件,起电流放大作用,即
ΔiC=βΔiB 集电极电源电压UCC:除为输出信号提供能量外,它还保 证集电结处于反向偏置,以使三极管起到放大作用。UCC一般 为几伏到几十伏。
基极偏置电阻RB:它和电源UCC一起给基极提供一个合适 的基极电流IB,并保证发射结处于正向偏置,使三极管工作在 放大区。
集电极负载电阻RC:它一方面提供直流通路,使UCC对三 极管的集电极反向偏置;另一方面将集电极电流的变化变换为 电压的变化,以实现电压放大。
耦合电容C1和C2:它们的作用是“隔直流、通交流”,即 把信号源与放大电路之间、放大电路与负载之间的直流隔开, 而保证交流信号畅通无阻。耦合电容一般采用电解电容。使用 时,应注意它的极性与加在它两端的工作电压极性相一致。
uCE等表示。
负载电阻RL:是放大电路的负载。
10.1.2 放大电路中电压、电流符号的规定
(1)直流分量用IB、IC、UBE、UCE等表示; (2)交流分量的瞬时值用ib、ic、ube、uce等表示; (3)交流分量的有效值用Ib、Ic、Ube、Uce等表示; (4)总量(即直流分量和交流分量的叠加)用iB、iC、uBE、

电工电子-基本放大电路

电工电子-基本放大电路

RL uo

RE2
+ CE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解: (1)由直流通路求静态工作点。
VB
RB2 RB1 RB2
U CC
20 12V 60 20
3V
IC
IE
VB
UBE RE
3 0.6 mA 3
0.8 mA
RB1 VB
IB
IC β
0.8 μ A 50
16 μ A
RB2
UCE UCC IC RC IE ( RE1 RE1 )
U+BE–TU–CE
IE
IB
UCC UBE RB (1 β )RE
IC β IB
由KVL可得:UCE UCC IC RC IE RE
由例1、例2可知,当电路不同步,计算静态 值旳公式也不同。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例1: 在图示放大电路中,已知UCC=12V, RC= 6kΩ,
ui –
RB
+ RC RL uO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例1:用估算法计算静态工作点。
已知:UCC=12V,RC=4k,RB=300k, =37.5。
+UCC
解:I B
U CC RB
12 mA 300
RB
0.04 mA
IC IB 37.5 0.04mA 1.5 mA
RC
IB IC + U+B–ETU–CE
U CE U CC IC RC 12 1.5 4 6V
注意:电路中IB 和 IC 旳数量级不同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例2:用估算法计算图示电路旳静态工作点。

《电工学-电子技术-下册》试题及解答

《电工学-电子技术-下册》试题及解答

第九章: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第十章:基本放大电路一、单项选择题*1.若用万用表测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的方法来判断二极管的好坏,好的管子应为( C )A 、正、反向电阻相等B 、正向电阻大,反向电阻小C 、反向电阻比正向电阻大很多倍D 、正、反向电阻都等于无穷大 *2.电路如题2图所示,设二极管为理想元件,其正向导通压降为0V ,当U i =3V 时,则U 0的值( D )。

A 、不能确定B 、等于0C 、等于5VD 、等于3V**3.半导体三极管是具有( B )PN 结的器件。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5.晶体管的主要特性是具有( D )。

A 、单向导电性B 、滤波作用C 、稳压作用D 、电流放大作用 *6.稳压管的稳压性能是利用PN 结的( D )。

A 、单向导电特性 B 、正向导电特性 C 、反向截止特性 D 、反向击穿特性8.对放大电路进行动态分析的主要任务是( C ) A 、确定静态工作点QB 、确定集电结和发射结的偏置电压C 、确定电压放大倍数A u 和输入、输出电阻r i ,r 0D 、确定静态工作点Q 、放大倍数A u 和输入、输出电阻r i ,r o *9.射极输出器电路如题9图所示,C 1、C 2足够大,对输入的交流信号u 可视作短路。

则输出电压u 0与输入电压u i 之间的关系是( B )。

A 、两者反相,输出电压大于输入电压B 、两者同相,输出电压小于且近似等于输入电压C 、两者相位差90°,且大小相等D 、两者同相,输出电压大于输入电压 *11.在共射极放大电路中,当其他参数不变只有负载电阻R L 增大时,电压放大倍数将( B )A 、减少B 、增大C 、保持不变D 、大小不变,符号改变 13.在画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时常将耦合电容视作短路,直流电源也视为短路,题2图题9图这种处理方法是( A )。

A 、正确的B 、不正确的C 、耦合电容视为短路是正确的,直流电源视为短路则不正确。

电工电子技术_基本放大电路

电工电子技术_基本放大电路

8.1
7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图8.3
放大电路动态工作电流、电压的变化情况
8.2
8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直流通路及静态工作点
8.2.1
放大电路不加输入信号(ui=0)时的 状态称为静态。静态时放大电路中只有 直流电源作用,由此产生的所有电流、 电压都为直流量,所以静态又称为直流 状态。静态时三极管各极电流和极间电 压分别用IB、UBE、IC、UCE表示。这些量 在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上各确 定了一点,该点称为静态工作点,简称 Q点。 静态时直流电流通过的路径称为直 流通路。由于C1、C2的隔直流作用,放 大电路的直流通路如图8.4所示。
这里直流分量是正常放大的基础,交流分量是放大的对象,交流量搭 载在直流上进行传输和放大。如果三极管工作总是处于放大状态,它们的 变化规律是一样的。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关注的就是交流信号的传输和放 大情况,动态分析的电路指标主要包括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 阻等。
8.3
12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图8.1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8.1
5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2.各元器件的作用 (1)晶体管VT (2)集电极电源EC (3)集电极电阻RC (4)基极电源EB和基极偏置电阻RB (5)电容C1和C2 由于该电路使用两组电源,很不经 济。若只使用电源EC,将RB连到EC上, 只要适当调整RB阻值,保证发射结正偏 ,产生合适的基极偏流IB,就可省掉电 源EB。另外,为了使作图简洁,常不画 出电源回路,只标出EC正极对地的电位 值UCC和极性(“+”或“-”),如图8.2 所示。
图8.8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
8.3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第十章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第十章

第二节 晶体三极管
不同的晶体管, 值不同,即电流的放大能力不同,一般为 20 ~ 200。 ② 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I C IB 通常 晶体管的放大作用的意义: 基极电流的微小变化引起集电极电流的较大变化,当基极 电路中输入一个小的信号电流 ib ,就可以在集电极电路中得到 一个与输入信号规律相同的放大的电流信号ic。 可见,晶体管是一个电流控制元件。
操作:调节(或改变 E1 )以改变基极电流 IB 的大小,记录 每一次测得的数据。
次数
电流
IB/mA IC/mA
1
0 0.01
2
0.01 0.56
3
0.02 1.14
4
0.03 1.74
5
0.04 2.33
IE/mA
0.01
0.57
1.16
1.77
2.37
(1)直流电流分配关系:
IE IC IB
晶体三极管
一、晶体管的结构 二、晶体管的放大作用
三、晶体管的三种工作状态
四、晶体管的主要参数 五、晶体管的管型和管脚判断
第二节 晶体三极管
一、晶体管的结构
1.结构和符号
、发射区 三个区:集电区、基区 (1)结构: 两个PN 结:集电结、发射结 发射极:e 三个区对应引出三个极: 基极:b 集电极:c
第二节 晶体三极管
(2)放大状态 UBE 大于死区电压,IB > 0,集电极电流 IC 受 IB 控制,即
I C I B 或 ΔI C Δ I B
晶体管处于放大状态的条件是: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即VC > VB > VE (NPN管,PNP管正好相反) 。
第二节 晶体三极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基本放大电路第一节基本交流放大电路的组成第二节放大电路的图解法第三节静态工作点的稳定第四节微变等效电路法第五节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射极输出器)第六节阻容耦合多级放大电路与功率放大电路授课老师陈鸣12放大是最基本的模拟信号处理功能。

一、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这里的“放大”是指把微小的、微弱的电信号的幅度不失真的进行放大。

所谓“不失真”:就是一个微弱的电信号通过放大器后,输出电压或电流的幅度得到了放大,但它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不能变。

具有放大特性的电子设备:收音机、电视机、手机、扩音器等等。

第一节基本交流放大电路的组成3二、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各元件作用图10.1基本共射放大电路T需放大的信号c i T :NPN 型三极管,为放大电路核心元件输入回路:V BB :基极直流电源,保证J e 正向偏置V BE >V on为发射结提供正向偏置电压,提供静态基极电流(静态基流)。

R b :限流电阻4输出回路:V CC :为输出信号提供能量;R C :当i C 通过R c ,将电流的变化转化为集电极电压的变化,传送到电路的输出端;Cc CC o R i V v -=由于发射极是输出、输入回路的公共端,所以称这种电路为共射极电路。

当提供基极直流的电源由为输出信号提供能量的电源通过电阻降压来代替,则电路变成如下共射极放大电路。

共射极交流放大电路在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基础上增加两个电容。

电容起到耦合作用,称耦合电容5共射极交流放大电路直流通路:是在直流电流作用下直流电流流经的通路。

1、电容开路2、电感短路(电阻忽略)3、交流信号源短路(保留其内阻)交流通路:是在输入信号作用下交流信号(电流)流经的通路1、耦合电容对交流相当于短路2、无内阻的直流电源为短路6结束第二节放大电路的图解法为解决放大器件的非线性问题,常用的方法有两个:第一:图解法。

把放大器件特性曲线的非线性作为前提,在其上作图求解。

在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上直接用作图的方法求解放大电路的工作情况。

78第二:小信号模型分析法(也叫做微变等效电路法)。

把放大器件的特性曲线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近似线性化,然后求解。

b CC R V BQ I BEQ U Q CCV BE u Bi b CC R V CQ I CEQ U QCC V CEu Ci 负载线一、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所谓“静态”是指:当放大电路没有输入信号(v i=0)时,电路中各处的电压、电流都是不变的直流。

如图910电路处于静态时,三极管个电极的电压、电流在特性曲线上确定为一点,称为静态工作点,常称为Q 点。

一般用I B 、I C 、和V CE (或I BQ 、I CQ 、和V CEQ )表示。

1. 用近似估算法求静态工作点采用该方法,必须已知三极管的β值。

直流通路+-根据直流通路可知:c C CC CE BC b BE CC B R I V V I βI R V V I -==-=用图解法确定Q点2. 用图解分析法确定静态工作点采用该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必须已知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

1、列输入回路方程:V BE =VCC-IBRb2、列输出回路方程(直流负载线):V CE =VCC-ICRc3、在输入特性曲线上,作出直线VBE =VCC-IB Rb,两线的交点即是Q点,得到IBQ。

11124、在输出特性曲线上,作出直流负载线V CE =V CC -I C R c ,与I BQ 曲线的交点即为Q 点,从而得到V CEQ 和I CQ 。

i c =0时,v CE =V CC ——M 点v CE =0时,CCCc R V i 且斜率为-1/R C——N 点斜率 -1R cQI CQI BQR cV CC V CCv CEi C NM13【例1】图示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及特性曲线中,已知R b =280k Ω,R c =3k Ω,集电极直流电源V CC =12V ,试用图解法确定静态工作点。

解:首先估算I BQμA40mA )2807.012(b B EQCC B Q =-=-=R U V I 做直流负载线,确定Q 点根据U CEQ = V CC –I CQ R ci C = 0,u CE = 12 V ;u CE = 0,i C = 4 mA .T14i B = 0 µA 20 µA40 µA 60 µA80 µA 134212MQ静态工作点I BQ = 40 µA ,I CQ = 2 mA ,U CEQ = 6 V .u CE /V由Q 点确定静态值为:i C /mA例1 图二、用图解法分析放大电路动态工作情况动态:输入信号不为零时,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也称交流工作状态。

此时电路中有直流分量,也有交流分量,形成了交、直流同时在一个电路中工作的情况。

一般用交流通路来分析。

1、交流通路及交流负载线交流通路如下15共射极放大电路在没有输入信号时,三极管各电极是恒定的电流和电压(IBQ ,ICQ ,VCEQ)这时的电压和电流是在静态直流量上叠加了交流成分即vCE =VCEQ+vcei C =ICQ+ ici B =IBQ+ ib在有输入信号时,三极管各电极会产生由输入电压引起的交流成分(ib ,ic ,vce)1617由交流通路得纯交流负载线:交流通路i c v ce +-v ce = -i c ⋅(R c //R L )R 'L = R c //R L ,是交流负载电阻。

因为交流负载线必过Q 点,即v ce =v CE -V CEQi c = i C -I CQ同时,令R 'L = R c //R L 则交流负载线为v CE -V CEQ = -(i C -I CQ )⋅R 'L18即i C =(-1/R 'L )⋅v CE +(1/R 'L )V CEQ +I CQ斜率 -1R c 斜率1R c // R LQV CE Q I CQ I BQR cV CC V CCv CEi C过输出特性曲线上的Q 点做一条斜率为-1/R 'L 直线,该直线即为交流负载线。

R 'L =R L ∥R c ,是交流负载电阻。

交流负载线是有交流输入信号时Q 点的运动轨迹。

172. 输入交流信号时的图解分析共射极放大电路1920QQ`Q``I BQV BE Qv BE /Vi B /uAttv BE /V i B /uA204060QQ`Q``I CQ V CEQv CE /Vi C /mAv CE /V i C /mAtt交流负载线20uA40uA60uA 通过图解分析,可得如下结论:1. v i ↑→v BE ↑→i B ↑→i C ↑→v CE ↓→|-v o |↑2. v o 与v i 相位相反;3. 可以测量出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4. 可以确定最大不失真输出幅度。

21I BQ u iO i B O u CEOu oOi CO tI CQU CEQ-++V T 123U R B I RBBBE C CC Cb(+12V )I U V CE BE+△U IU B+△I I C +△U +△CEU OcCQ C bBQ B be BEQ BE u U u i I i i I i u U u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作用是利用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并依靠R C 将电流的变化转化成电压的变化来实现的。

各电压、电流的波形电路波形22当v i =V i sin ωt 时tv i ot oi B I Bi bti C oI C i ctv CE oV CE v ce tv oV CE v o233、电压放大倍数的分析CEO ΔΔu u A ==bBB R V BQI BEQU QBBV BEu Bi ()bI BB R u V /∆+Iu ∆BEu ∆cCC R V CQI CEQU QCCV CEu Ci CEu ∆Ci ∆0>∆I u Bi ∆123424bBB R V BQI BEQU QBBV BEu B i ()bI BB R u V /∆+Iu ∆BEu ∆cCC R V CQI CEQU QCC V CEu Ci CEu ∆Ci ∆CEO ΔΔu u A ==0<∆I u Bi ∆12343、电压放大倍数的分析25BJT 的三个工作区QQ 1Q 2v /Vi /mA 放大区i B =40uA 80uA120uA 160uA200uA 饱和区截止区正偏反偏反偏集电结正偏正偏反偏发射结饱和放大截止饱和区特点:i C 不再随i B 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即B C i i ⋅≠β此时CBii >⋅β放大区特点:B C i i ⋅=β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v CE = VCES,典型值为0.3V 。

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

截止区特点:iB =0,i C= I CEO发射结反偏,集电结反偏。

当工作点进入饱和区或截止区时,将产生非线性失真。

26三、非线性失真(1)定义静态工作点Q设置得不合适,会对放大电路的性能造成影响。

导致输出信号的波形不能完全重现输入信号的波形。

(2)饱和失真若Q点偏高,当ib按正弦规律变化时,Q’进入饱和区,造成ic 和uce的波形与ib(或u i)的波形不一致,对NPN管输出电压uo (即uce)的负半周出现平顶畸变。

2728(a) 饱和失真0u CE i C QI CQi CttQ 'Q "u CEU CEQ饱和失真也称为底部失真(3) 截止失真若Q 点偏低,则Q 〞进入截止区,对NPN 管而言,输出电压u o 的正半周出现平顶畸变,称为截止失真。

(b) 截止失真u CEi CQI CQi Ctt Q'Q"U CEQ0uCE截止失真也称为顶部失真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统称为非线性失真。

29放大电路要想获得大的不失真输出幅度,要求:1、工作点Q要设置在输出特性曲线放大区的中间部位;2、要有合适的交流负载线。

30第三节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静态工作点稳定的必要性三极管是一种对温度十分敏感的元件。

温度变化对管子参数的影响主要表现有:1.UBE 改变。

UBE的温度系数约–2mV/︒C,即温度每升高1︒C,UBE约下降2mV。

2.β改变。

温度每升高1︒C,β值约增加0.5% ~1%,β温度系数分散性较大。

3. ICBO 改变。

温度每升高10︒C,ICBQ大致将增加一倍,说明ICBQ 将随温度按指数规律上升。

3132温度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三极管是一种对温度十分敏感的元件。

温度变化对三极管参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温度对V BE 的影响i Bv BE25 ºC 50ºC 工作点上移TV BE I BI CbBEQCC BQ R V V I -=332、温度对β的影响Tβ曲线族的间隔变宽易发生饱和失真故:βQ 点上移I CβQ 点下移I C易发生截止失真3、温度对I CBO的影响是由少子漂移运动∵反向饱和电流ICBO形成,因此受温度影响比较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