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溢流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起源
玄武岩地质描述

玄武岩地质描述玄武岩是一种火成岩,具有浓黑色或暗绿色的外观。
它是由于火山喷发或地壳熔融形成的岩浆在地壳表面迅速冷却而形成的。
玄武岩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矿物,包括斜长石和辉石。
它的质地通常细粒状,具有均匀致密的结构。
玄武岩的形成过程可以追溯到地球上最早的火山活动。
当地壳深处的岩浆上升到地壳表面时,由于压力减小,岩浆开始冷却和凝固。
由于玄武岩的冷却速度很快,岩浆中的矿物没有足够的时间形成大型晶体,而是以微小的颗粒形式存在。
玄武岩的地质特征是其颗粒细小且均匀分布,这使得它具有均匀的颜色。
它的颜色通常是黑色或暗绿色,但也可能带有灰色、蓝灰色或棕色的斑点。
这些颜色的变化是由于岩石中不同矿物的含量和氧化状态的不同。
玄武岩的质地坚硬,耐磨损。
它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抗风化性,因此在建筑和道路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许多古代文明都使用玄武岩作为建筑材料,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和中国的长城。
玄武岩还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使得它在火山喷发后形成了特殊的地质景观。
当火山岩浆冷却并凝固后,地壳会因温度的变化而收缩和膨胀。
这种收缩和膨胀会导致玄武岩形成特殊的岩石结构,如柱状节理和熔岩台地。
玄武岩的柱状节理是由于岩石在冷却过程中形成的裂缝和缝隙。
这些裂缝和缝隙沿着岩石的垂直方向排列,并形成六边形柱状结构。
这种结构不仅给人以美感,而且还具有很高的稳定性,使得玄武岩成为建筑和雕刻的理想材料。
熔岩台地是由于玄武岩在火山喷发后冷却形成的平坦地表。
当火山喷发时,岩浆流出地壳并迅速冷却,形成一层厚厚的玄武岩覆盖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地壳被侵蚀,玄武岩覆盖物暴露在地表上,形成平坦而广阔的熔岩台地。
玄武岩在地质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玄武岩的分析,地质学家可以了解到地球深处的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
此外,玄武岩也是火山喷发和地震活动的指示物,可以帮助科学家预测和研究地质灾害。
总结起来,玄武岩是一种形成于火山喷发或地壳熔融的火成岩,具有均匀致密的结构和细粒状的质地。
玄武岩特征描述

玄武岩特征描述玄武岩是一种火山岩,由于其在地球上的广泛分布和重要的岩浆活动性质,因此它具有丰富的特征和参考价值。
下面将介绍玄武岩的地质特征、矿物组成、岩石分类以及其应用领域等相关参考内容。
玄武岩的地质特征:玄武岩产于岩浆活动的火山喷发和玄武岩台地(如中国华北平原)的地域范围广泛,包括海底火山、火山岛、大陆火山等地质环境。
火山岩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岩石类型之一,具有一系列的特征。
首先,玄武岩的颗粒较细,偏向于粗粒度到细粒度,通常不超过2mm;其次,岩石表面通常呈现出暗色或潮湿的外观;此外,玄武岩的质地坚硬,斑面光滑;最后,岩石熔点较高,约为1200~1250℃。
玄武岩的矿物组成:玄武岩中的主要矿物组成有斜长石、黑云母和辉石。
斜长石是玄武岩的主要矿物,常常以白色或灰白色晶体的形式存在;黑云母是玄武岩中的次要矿物,常以暗色或黑色晶体的形式出现;辉石是玄武岩中最常见的铁镁矿物,其颗粒形状通常呈长条状。
此外,玄武岩中还可能包含少量的橄榄石、透辉石和石榴石等矿物。
玄武岩的岩石分类:根据玄武岩的颗粒大小和矿物组成,可以将其分为几个不同的类型。
最常见的类型是碱性玄武岩,其斜长石含量较高。
碱性玄武岩常以黑色或暗绿色为主要颜色。
另外,还有含有苏长石的玄武岩,它的颜色通常为灰色或淡绿色。
除此之外,还有高钙玄武岩、橄榄玄武岩、低钾玄武岩等等几个类别,它们都具有各自特定的矿物组合和颜色。
玄武岩的应用领域:玄武岩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坚固性,因此在建筑领域有广泛应用。
它可以用于建造石墙、石路、石桥等各种建筑。
此外,玄武岩还常被用作护坡材料和路面铺装材料,因为其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抗压强度。
另外,玄武岩也常用于雕刻和室内装饰,因为其颗粒细腻且容易加工。
在地质学研究中,玄武岩也被广泛用于测定地球年龄和研究地质构造等方面,对于认识地球的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玄武岩是一种常见的火山岩,具有独特的地质特征和矿物组成。
在建筑和地质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玄武岩地质描述

玄武岩地质描述
玄武岩是一种黑色或暗绿色的火成岩,由风化基性玄武质岩熔融后冷却结晶而成。
玄
武岩具有岩石结构完整、物理力学性质优良、抗压强度高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建筑、
道路、桥梁、港口等工程领域。
玄武岩的成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海岛火山喷发抬升形成的玄武岩,另一种是陆地火
山喷发后形成的玄武岩。
两种成因形成的玄武岩特点存在一定区别,海岛玄武岩熔岩流强
度大、斑晶化程度低、气孔较多,而陆地玄武岩熔岩流强度虽小但斑晶化程度较高同时可
能存在晶体空腔。
从地质结构角度看,玄武岩主要分布于大洋洲、北美、东南亚、非洲等地。
我们经常
可以看到由玄武岩构成的山峰或岩石隆起地形。
玄武岩岩石结构为粗晶、均质或者碎石质
等等,颜色主要为暗绿色或黑色,成分中除含有硅、铝、钠、钙、铁等元素外,还含有大
量的铁、镁等金属元素。
玄武岩有着较好的物理力学性质,使之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
该岩石不易磨损,不容
易被风化和腐蚀,不容易被迅速侵蚀,具有较强的韧性和抗风化能力。
它可以用于修建防
护墙、隧道、坝底等重要建筑物的基础工程。
玄武岩还可以用于修建桥梁、道路、广场等
建筑物的硬质材料,这种材料不容易龟裂变形,能够更好地保持整体形态和强度。
此外,
玄武岩还可以用于制造砂石、路基、铁路渣、矿渣等材料,作为建筑物的基础材料。
总体而言,玄武岩是一种优良的火成岩,因其物理力学性质优越,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桥梁建设等重要工程领域。
了解和掌握玄武岩的性质特点,对于开采和利用这种岩
石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于保护自然环境、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利用地球化学方法判别大陆玄武岩和岛弧玄武岩

第26卷 第1期2007年1月 岩 石 矿 物 学 杂 志ACTA PETROLO GICA ET MIN ERALO GICAVol.26,No.1 Jan.,2007・问题讨论・利用地球化学方法判别大陆玄武岩和岛弧玄武岩夏林圻,夏祖春,徐学义,李向民,马中平(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陕西西安 710054)摘 要:大陆地壳或岩石圈的混染作用可以给出似消减带信号,并导致将受到混染的大陆玄武岩误判为岛弧玄武岩。
没有受到混染的软流圈(或地幔柱)源大陆玄武质岩石通常是以(Th/Nb)N<1、Nb/La≥1、低87Sr/86Sr(t)比值、高εNd(t)值及La/Nb和La/Ba比值与洋岛玄武岩相似并以具有缺乏Nb、Ta、Ti负异常的“隆起”状多元素地幔标准化分配型式为特征。
当在所研究的火山岩系中发现有未受到混染的软流圈(或地幔柱)源玄武质岩石存在,基本上就可以排除它们有属于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岩系的可能。
对于那些具有消减带信号的基性熔岩,可以根据Zr含量和Zr/Y比值,或利用Zr/Y-Zr图解,判断它们是否真正是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玄武岩。
关键词:大陆玄武岩;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玄武岩;地壳或岩石圈混染作用;软流圈或地幔柱中图分类号:P588.14+5;P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524(2007)01-0077-13The discrimination bet w een continental basalt and island arcbasalt based on geochemical methodXIA Lin-qi,XIA Zu-chun,XU Xue-yi,L I Xiang-min and MA Zhong-ping(Xi’an Institute of G 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China G eological Survey,Xi’an710054,China)Abstract:Contamination by continental crust or lithosphere can yield subduction-type signatures and lead to the misidentification of contaminated continental basalts as arc related ones.Uncontaminated asthenosphere(or plume)-generated continental basaltic rocks are normally characterized by(Th/Nb)N<1,Nb/La≥1,low 87Sr/86Sr(t)ratios,highεNd(t)values,similar La/Nb and La/Ba ratios to ocean island basalts(OIB)and “hump-shaped"mantle-normalized multi-element patterns without negative Nb,Ta and Ti anomalies.As the uncontaminated asthenosphere(or plume)-generated basaltic rocks have been found in the studied volcanic suc2 cessions,the possibility can be basically excluded that they belong to island-arc or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vol2 canic rocks.For the basic lavas with subduction-type signatures,we can judge whether they are really island-arc or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basalts by studying Zr contents and Zr/Y ratios or Zr/Y-Zr diagram.K ey w ords:continental basalt;island-arc or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basalt;crustal or lithospheric contamina2 tion;asthenosphere or plume 大陆火山岩是当代火山岩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
中国玄武岩时空分布规律研究(3)

Word文档格式样板胡经国㈡、山东地区玄武岩1、山东东部晚白垩世玄武岩40Ar-39Ar定年结果表明,胶莱盆地大西庄碱性玄武岩的形成年龄为73.5±0.3 Ma。
玄武岩的εNd (t)值为+7.5~+7.6,表明原始岩浆来源于亏损软流圈地幔,形成深度在65~95 km之间。
该玄武岩中含有尖晶石二辉橄榄岩捕虏体,橄榄石的Fo值为88~89,平衡温压估算为T=1010~1140℃,P=2.0 Gpa,稳定深度在65 km左右。
山东晚中生代(110~125 Ma)幔源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华北地块南缘富集岩石圈地幔普遍存在;而大西庄玄武岩的地球化学性质和幔源捕虏体的平衡温压显示,该地区73 Ma时期的岩石圈厚度和中国东部新生代的一致,捕虏体矿物化学成分显示岩石圈地幔具有新生的性质,说明中国中东部岩石圈的减薄发生在大约120 ~73 Ma之间。
2、鲁西费县中生代玄武岩鲁西费县中生代玄武岩形成于119 Ma,为碱性玄武岩。
在该玄武岩中含有丰富的幔源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捕掳晶。
其中,橄榄石捕掳晶体具有环状裂纹,其Mg#值介于90.0~93.0之间,平均为91.5;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捕掳晶具有特征的反应边,斜方辉石的Mg#值介于88.0~93.5之间,平均为90.4;单斜辉石的Mg#值介于86.0~91.7之间,平均为88.4。
捕掳晶的矿物成分特征类似于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中地幔橄榄岩的矿物成分特征。
这暗示捕掳晶应为寄主岩浆上升过程中捕获的地幔橄榄岩物质,并且反映了新增生的岩石圈地幔特征。
费县玄武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具有地幔原生岩浆的特征;其高I Sr、低εNd(t)和亏损高场强元素等特征,应与断离的俯冲板片(苏鲁造山带中的榴辉岩)与软流圈物质的混熔有关。
链接:I SrI Sr=87Sr/86Sr,即I Sr等于Sr的同位素87Sr与86Sr的比值。
3、山东沂水、临沂玄武岩山东省沂水圈里乡玄武岩呈波浪状分布于全乡35平方公里范围内,其玄武岩储量达350亿吨左右。
玄武岩特征描述

玄武岩特征描述玄武岩是一种常见的火山喷发产物,属于一种基性的(也称为酸碱度低的)火山岩石。
其在地球上分布广泛,尤其在板块边界附近的火山地区非常常见。
下面将对玄武岩的特征进行描述。
1. 成分与结构:玄武岩主要由斜长石和辉石组成,少量的榴辉岩和磁铁质矿物也常见于玄武岩中。
斜长石和辉石的晶体在裂缝中形成交错排列,使得玄武岩呈现出斑晶质结构。
这种结构使得岩石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硬度。
2. 颜色和质地:玄武岩的颜色通常为深灰色到黑色,有时会带有绿色和褐色的斑点。
其颜色受岩浆中不同矿物的含量和气泡的存在程度影响。
玄武岩的质地可以分为玄武岩玻璃质和玄武岩晶质两种。
玻璃质玄武岩由于迅速冷却而形成,显示出光滑的表面和玻璃状的外观。
晶质玄武岩则具有晶体结构和更为粗糙的外观。
3. 火山岩喷发特征:玄武岩主要通过火山喷发喷出。
在喷发过程中,高温的玄武岩岩浆从地下岩浆室中升向地表,经由火山口释放到地面上。
由于玄武岩的低黏度,它能够迅速流动,形成较为广阔的岩浆流。
玄武岩喷发时会伴随气体的释放,形成冲出口在岩浆流面上的气泡和熔滴。
4. 玄武岩的形成环境:玄武岩在地表的形成环境通常与板块运动和火山活动有关。
位于板块边界附近的火山地区,如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地震带等,是玄武岩形成的常见区域。
板块潜没型火山、中洋脊火山和大陆裂谷火山都可能喷发玄武岩。
5. 经济意义和应用:玄武岩在建筑、道路建设和工艺制品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由于其坚固、耐久和美观的特点,玄武岩常被用作建筑和路面材料。
例如,在古代的埃及金字塔和中国的长城中就大量使用了玄武岩,从而展示了其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以上是对玄武岩特征的描述。
玄武岩作为一种常见的火山岩石,其成分、颜色、质地和形成环境等方面的特征使其具有独特的地质和应用价值。
通过了解玄武岩的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演化和火山活动的影响。
黑龙江省多宝山地区更新世大熊山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关键词: 玄武岩; 地球化 学; 多宝山
黑龙 江省新生代火 山岩分布 广泛 ,面积约 1 . 5万平方千米 , 占 i s f — l g 6 图上 可见 , 本期火 山岩为造山带火山岩( 消减带火 山岩 区 。岩 浆来 源应 当位 于活 动 的大 陆 边缘 全国新生代火 山岩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左右 。 本区更新世大熊 山玄武 即岛 弧与 活 动大 陆边 缘 ) 3 0 7 5 k m) , 靠近大洋一侧 。该期岩浆是以地壳部分熔融作用为主 , 岩主要分布在 大岔子东山南北测 , 分布面积较广 , 面积 约 2 3 0 平 分 ( 公里。多年来有关该区新生代火山岩研 究程 度较低 , 尤其是对该套 熔融后的岩浆仍存在分异结 晶作用 , 形成一套钙碱性岩石 系列火 山 根据测 区出露火山岩的岩石学 、 岩石化学 、 地球化学及火山喷发 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的研究相对薄弱 。 本文就通过近几年在 岩。 推断测区火山岩形成 的构造环境应 为活动 该区开展 的远景调查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就该套 火山岩的矿物学 、 作用特点与构造关系等 , 即大陆边缘靠岛弧一侧 。 岩石化学 、 地球化学 等特 征进行总结 , 并探讨 了该套火 山的成因及 大陆边缘与岛弧过渡区 , 岩浆来源。 4 结 论 4 . 1 该套火山岩主要是由于地 幔物 质上涌 , 底侵 于陆壳 的底部 , 1岩石及矿物学特 征 大熊山玄武岩 主要 以溢流相玄武岩为主 ,风化面呈灰褐色 , 新 造成下地壳少量物质与地幔 物质发生混熔作用 ,形 成大熊 山玄 武 鲜面灰黑色 , 间粒 一嵌 晶结构 , 气孔状构造或块状构造 。 斑晶主要有 岩。 斜长 石 : 长板状 , 聚片双 晶 、 环带 构造发 育 , 大小 0 . 1 ~ 0 . 5 m m, 含量 4 . 2分析表明大熊山玄武岩主要为一套亚碱性系列至钙碱性 系 并且有 向碱性系列演化的趋势。 6 9 %。 橄榄石 : 粒状 , 锥面粒状 , 大小 0 . 0 5 — 0 . 1 7 m m, 含量 1 %。 单斜长 列的普通 型火 山岩 , 石: 粒状 、 柱状 , 浅绿色 , 柱面一组解理 , 部分 与斜长石嵌 晶或 晶体 中 4 . 3本 区玄武岩主要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与岛弧过渡带 ,即大 包含几粒斜长石板 条微 晶, 大小 0 . 0 5 — 1 . 1 m m, 含量 1 5 %。磁铁矿 : 自 陆边缘靠 近岛弧一侧的构造环境 。 形 晶, 大小 0 . 0 3 ~ 0 . 0 5 m m, 含量 1 %。 玻璃纤维状雏晶 , 含量约为 6 %。 参 考 文献 1 1 1  ̄ . 洪洲, 徐 亚 勤. 黑 龙 江省 新 生代 火 山岩 构 造 环 境 与 地 震 "  ̄g J t J ] . 岩石 中有许多近圆形气孔 , 大小 0 . 2 5 ~ 2 . 4 am, r 含量 8 %。斜长石交错 [ 排列 , 其 间充填 橄榄 石 , 辉石 、 磁铁矿 和少量玻璃质雏 晶, 辉石普遍 东北地震研 究 , 1 9 9 5 。 I 1 ( 1 ) : 2 3 — 3 0 . 『 2 1 刘若新编. 火山作用与人 类环境【 M 1 . 北京: 地震 出版社, 1 9 9 5 : 7 1 — 8 0 . 与斜长石呈嵌晶。 2岩 石化学 、 地球化学特征 f 3 】 刘嘉麒著冲 国火山f M 1 . 北京: 科 学出版社, 1 9 9 9 : 1 3 — 7 7 . 本次工作共取该套火 山岩硅酸盐样品 5 个, 经分析 S i O 的含量 f 4 】 代 国良, 汉景泰. 逊克晚新 生代火 山岩岩石 学特征初 步研 究【 J ] . 第 为 5 3 . 2 2 ~5 6 . 6 2 % , A l 2 0 3含 量 为 1 4 . 3 9 —1 5 . 9 4 % ; T i O 2含 量 为  ̄ g , 2 0 0 5 , 2 5 ( 6 ) : 7 9 3 — 7 9 4 . 1 . 5 1 ~ 2 . 1 2 %; N a 2 0  ̄K 2 0, 为钾质 岩石 ; 分异 指数 D I 为4 9 . 8 O ~ 6 0 . 9 2 , f 5 】 梁科伟, 赵忠 海等. 诺敏 火山群钾质 火山岩特 征及成 因[ J ] . 黑龙 江 2 0 0 9 , 1 9 ( 3 ) : 1 8 5 — 1 8 9 . 表明岩浆有 了弱的分异 , 固结指数 s I 为1 8 . 0 4 — 2 7 . 5 4 , 表明岩浆发生 科技 学院学报 , 过结 晶分异 , 这些证据表 明岩石 以较原始和弱分异的化学组成的特 【 6 】 奎 元编. 火山岩相 构造 学【 M 】 . 南京 : 江 苏科 学技 术 出版社 , 1 9 9 2 : 省 多宝 山地 区更新世 大熊 山玄武岩地 球 化学特征与成因
赤峰地区新生代玄武岩的基本特征及成因

50. 49 2. 28
50. 59 2. 15
51. 31 47. 13
2. 10
2. 03
50. 60 2. 47
A l2O 3 13. 67 13. 97
13. 86 14. 13 12. 51
13. 62
13. 77
14. 16 13. 40
13. 95
Fe2O 3 7. 67
2. 97
92 北 京 大 学 学 报 ( 自 然 科 学 版 ) 第 34 卷
表3 赤峰地区新生代玄武岩主要造岩矿物的化学成分及端元组成 T able 3 M icro pr obe analyses of r ock-fo rming miner als in t he Cenozo ic basalts fr om Chifeng r eg ion %
砾岩层( 图版Ⅰ-1) 。玄武岩厚度变化较大, 从数十米到数百米不等, 中间夹有2~3层红色粘土 质沉积层, 总体上呈现从北西向南东减薄的趋势。玄武岩中的气孔构造往往在玄武岩层的上部 最密集, 有时存在平行层理的长条状气孔( 图版Ⅰ-2) , 柱状节理广泛发育( 图版Ⅰ-4和Ⅰ-5) 。 火山喷发旋回至少有几个甚至10多个, 每个喷发旋回结束的玄武岩层顶面因氧化作用而呈红 褐色或黄褐色, 并且存在规模不大、形态各异的绳状构造( 图版Ⅰ-3, Ⅰ-6和Ⅰ-7) 。由于受古地 形的影响, 岩浆流动方向杂乱, 无一定规律可循, 而且没有古火山口的遗迹。因此, 玄武岩应是 裂隙式火山喷发的产物。
6. 34
6. 91
7. 28
7. 76 10. 93
8. 34
7. 24
7. 87
9. 01
7. 97
Ca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0-12-12基金项目:国家攀登计划预选项目(95-预-39).大陆溢流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起源张鸿翔,徐志方,马英军,刘丛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101)摘要:快速上涌的大陆溢流玄武岩(CFB ),与大陆裂开存在密切的成因联系.CFB 总体岩石及地球化学成分均一,富集同位素及不相容元素,但一些样品含有明显的亏损成分,反映出普遍的地幔不均一性.来自上下地幔边界及软流圈的地幔柱提供了CFB 所需的主要物质和能量来源,地壳混染作用对CFB 的成分影响不大,而受俯冲带脱水流体以及热地幔柱自身与围岩发生的交代作用影响.交代岩石圈地幔对CF B 产生重要影响,很好地解释了CF B 所具备的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关键词:大陆溢流玄武岩(CFB );大陆裂开;大陆岩石圈地幔(CLM );地幔柱;交代作用.中图分类号:P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383(2001)03-0261-08作者简介:张鸿翔(1972),男,1996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现为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在职博士生,从事地幔地球化学研究. 极短时间大量喷溢的大陆溢流玄武岩(CFB )基本局限于显生宙,通常与大陆裂开和板块运动方向的改变有关,是新洋壳产生的前奏.对于研究与之关系密切的大陆岩石圈地幔(CLM )和起源于软流圈/下地幔的地幔柱,以及壳幔循环的动力学机制意义重大.1 CFB 与大陆裂开的关系岩石圈拉伸、大陆裂开、地幔柱与CFB 之间关系密切,但其因果关系存有争议.一些学者认为CFB 发生在岩石圈裂开之前,是岩石圈基底地幔柱抬升的产物,与大陆裂开无关[1].随着板块构造研究的深入,发现CFB 与代表区域不稳定性的大陆裂开存在着相当密切的关系.以下为具体实例(图1):30M a 年前爆发的Ethiopian /Aden CFB 与红海亚丁湾的裂开、60Ma 年前的Greenland CFB 与北大西洋张开、65M a 年前的Deccan CFB 与西北印度洋的裂开、美国西部CFB (124Ma )与Rio Grande 裂开均有因果关系;250M a 年前的Siberian CFB ,17M a 年前的Columbia River CFB ,258Ma 年前的峨眉山(E -meishan )CFB 虽未发育明显洋盆,但与夭折的大陆裂谷有关[2,3]①.关于大陆裂开存在活跃论与被动论两种假说:活跃论即地幔在大陆裂开过程中起主动作用,地幔柱上涌使岩石圈裂解;被动论即板块水平运动使岩石圈拉张,诱导大陆裂开及地幔柱上涌.根据地球物理资料,板块沿经度方向漂移,由于地球椭圆率而产生表面张力,可导致大陆裂开.而实际地质环境,地幔柱抬升与大陆裂开很难加以区分先后,如果缺乏应力薄弱面,上百km 的致密岩石圈将阻止地幔柱的上涌;而如果没有地幔柱底侵,使岩石圈减薄,大规模裂开也不可能形成.因此,地幔柱必然沿着先存应力薄弱通道上升,同时驱使裂谷进一步张开,这也符合自然界所遵循的正反馈原理.2 CFB 的地球化学特征文中统计了世界范围10个最主要的CFB 火山岩省,分别为新生代的Deccan (41),Ethiopian (9),Karoo (26),Antarctic (20),Australia (24),ColumbiaRiver (149),British Tertiary Igneous Province(BTIP )(17),Greenland (84)(包括东部和东北部)以①张鸿翔,徐志方,马英军,等.峨眉山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幔柱成因.2001.第26卷第3期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Vol .26 No .32001年5月Earth Science —Journal of China U niversity of GeosciencesM ay 2001图1 世界范围主要的CFB 分布Fig .1Distribution map of major continental flood basalts in world图2 CF B 的w (TiO 2)-w (Z r )图解Fig .2w (TiO 2)-w (Zr )diagram of continental flood basalts及晚古生代的Siberian (83),Emeishan (24)等,除E -meishan 为自测数据①,其他样品均为近年发表的数据,括弧内为统计数据数目.2.1 常量元素特征及分类低Ti 和高Ti 是CFB 最基本的分类,常用参数为:w (TiO 2)=2.5%,w (Zr )=250×10-6.低Ti 玄武岩以南半球的Ferrar 火山岩省最为典型(包括Antarctic ,Australia ,Karoo ,Parana ),而北半球的Greenland ,Ethiopian ,Deccan 的大部分样品为高Ti ,反映了地幔源区的不均一性(图2).Emeishan(w (TiO 2)<2.5%,w (Zr )<250×10-6(150×10-6215×10-6))为低Ti 玄武岩.在w (Alk )-w (SiO 2)图解(图3)及w (Nb )/w (Y )-w (Zr )/w (TiO 2)图解[4](图4)中,绝大多数样品碱元素w (Alk )<4%(Antarctic 和Ethiopian 较高),多数样品为拉斑玄武岩,少量样品落在碱玄岩范围,而Deccan 的部分样品落在碧玄岩区域.2.2 稀土元素(1)所有CFB 的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图解表现相当一致,均为LREE 弱富集平缓右倾模式,以Emeishan 为例(图5).除Antarctic 碱性玄武岩有明显Ce 负异常(海水蚀变作用影响),均无明显的Ce 和Eu 异常.(2)w (La )N /w (Nd )N 非常低,最高的Karoo 为262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第26卷图3 CF B的w(Alk)-w(SiO2)图解Fig.3w(Alk)-w(SiO2)diagram o f continental flood basalts17.5,它表明所有CFB均未经历明显分异过程,这与CFB快速喷发而无分异时间有关.(3)LREEs平均富集程度小于150(最高的Ka-roo为145),H REEs的富集程度等于或略高于原始地幔.由于HREEs在岩浆作用过程中分配系数接近于1,浓度接近源区,因此,CFB源区成分以原始地幔为主,与N-MORB不同.然而像Columbia River CFB,它的w(Lu)N高达60.31,表明来自富集源区.2.3 不相容元素(1)不相容元素(IEs)原始地幔标准化曲线分布相似(图6),因此,每个岩体的平均值可代替总体微量元素分配特征.IE富集,LREEs与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正异常,高场强元素(a,Hf)负异常.但Nb-Ta异常程度有所差异,最明显的位于Karoo的Nuanetsi picrites[5],而在Deccan,Nb-Ta异常很小甚至不存在[6].(2)一些CFB在某些元素位置显示出特性,E-meishan有Ba的负异常,可能与岩浆过程中一些特殊矿物结晶有关.(3)Pb富集特征差异最大.Emeishan和Columbia River有明显Pb正异常,可能反映板块俯冲作用卷入了陆源物质,而且Pb异常还表明富集地幔的不同,即混染物的差异[7].(4)强弱不同的Ti负异常,即使高Ti玄武岩(Karoo)也表现出弱负Ti异常.2.4 同位素(1)CFB拥有较洋岛玄武岩(OIB)更宽的变化范围(图7),但也清晰地表现出由OIB所定义的几个富集地幔端员:Antarctic CFB几乎与代表H IM U (高U/Pb比值地幔)的OIB分布完全吻合(以中大西洋的S t.Helena和南太平洋Cook-Austarl群岛中Mangaia,Rurutu,Tubuaii和Rimatara为代表)[8]; BTIP与Greenland CFB位于地幔系列的N-MORB 与富集地幔(EM)之间;Karoo接近于EM I(以Walvis Ridge为代表[1]);Siberian和Emeishan有明显的EM II成分(以Samoa,Society,Marquesas和Kerguelen岛为代表[9]).(2)CFB有较宽的ε(Nd)与ε(Sr),表明具有不图4 CFB的w(Nb)/w(Y)-w(Z r)/w(TiO2)图解Fig.4w(Nb)/w(Y)-w(Z r)/w(TiO2)diag ram of continental flood basalts 263 第3期 张鸿翔等:大陆溢流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起源图5 峨眉山玄武岩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解Fig .5Chondrite -no rmalized pattern of REE of Emeishanbasalt同的w (Sm )/w (Nd ),w (Rb )/w (Sr )比值长期存在的独立源区.2.5 控制CFB 成分的因素控制CFB 成分有3个因素:岩石圈厚度、围岩混染和地球化学不均一性.2.5.1 岩石圈厚度 岩石圈厚度影响地幔源区部分熔融发生的深度及程度,因此影响岩浆成分.岩石圈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形成的熔体均是高M gO (25%20%),但微量元素不同.当岩石圈厚的时候,源区为高压,部分熔融程度较低,石榴石为主要残留矿物相,引起Y 和HREEs 在熔浆中亏损,强不相容元素浓度较高,富Ti ,MgO ,这种类型岩浆演化成高Ti 玄武岩;当岩浆上升到较浅部位,压力减低,部分熔融程度增加,岩浆仍为高MgO (部分熔融程度的增高补偿了压力降低的影响),石榴石耗尽,IEs 富集程度降低[10],岩浆形成低Ti 玄武岩.2.5.2 围岩混染 岩浆在岩浆房及上升过程中,可能与围岩(地壳或上地幔)连续发生同化混染作用使得CFB 成分具有一定的围岩特征.2.5.3 地球化学不均一性 这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大多数CFB 源区相对于M ORB 源区富集IEs 和同位素,然而,许多CFB 同位素特征表明它们源区至少包含着部分长时间亏损成分,其亏损程度近似于N -MORB 的源区.Siberian 火山岩系列下部苦橄岩有明显亏损特征(ε(Nd )=47.3,w (La )N /w (Sm )N <l .3[11]);Nuanetsi 富集苦橄玄武岩是来自岩石圈地幔小部分富集熔体与具有类似MORB 成分地幔柱(ε(Nd )=+10)的混合产物[5].以上事例证明地幔柱源区的强烈不均一性.地幔柱获得亏损成分的机理存有争议:(1)从上地幔MORB 的源区获得;(2)由下地幔亏损物质获得,下地幔有可能是亏损物质的潜在储库,这一点已为金刚石包裹体中发现的亏损物质所证实[12,13];(3)来自俯冲板块亏损物质,俯冲洋壳携带大量的深海及陆源沉积物,这是形成EM I 和EM II 的最根本原因.而洋壳主成分MORB 为亏损玄武岩,同时随洋壳一起进入俯冲带的还有下伏大洋地幔,由堆积岩和部分熔融残留体组成.它们相对于洋壳更亏损[14],而且由于它们更难熔,也就较洋壳更容易进入到下地幔中,因此,这种物质加入到地幔柱源区,会使地幔柱包含亏损成分.3 CFB 的起源CFB 的起源存在激烈争议,已有大量模图6 主要CF B 的不相容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Fig .6Primitive mantle -no rmalized pattern of incompatible elements of majo r continental flood basaltsCFB (average )为所有参与统计的CFB 样品的平均值,由于分配样式的相似性,其平均值可在总体上代表CFB 的元素特征图7 CFB 的同位素相关图解Fig .7Iso tope relation diagram of continental flood basalts型[11,1522],但关键问题在于地幔柱、地壳混染和C LM 在CFB 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众多的争议总体可划分为两种观点:与地幔柱是否相关.3.1 非地幔柱观点一些学者认为部分熔融作用发生在无水的C LM 橄榄岩固相线条件下,显然,干CLM 不可能是CFB 的源区.Gallagher 等[18]认为CLM 如果含有足量的水就能够解释这个问题,他们假定岩石圈地幔含有0.3%H 2O (+0.7%CO 2),橄榄岩固相线可降低500℃,在这种条件下,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可作为CFB 主源区.然而,通过对金伯利岩和玄武岩所含捕虏体的研究,表明岩石圈的橄榄岩主要由橄榄石、辉石和石榴石组成[23].地幔交代作用虽可提高岩石圈的水含量,但还没有证据表明,对于CFB 这种大规模喷发的玄武岩存在一个足够大连续的含水富集源区,含水熔体也不可能产生像苦橄岩这种CFB 中常见的高镁成分.同时,含水地幔由于水的应力弱化,不可能和上覆地壳长期相连,而对于建立一个同位素异常储库需要相当长的稳定时间.而且,大多数玄武岩是陆下喷发,如果富挥发份,火成碎屑岩应为主要类型,但除了Siberian ,这种类型岩石很少在CFB 中发现.尽管熔岩在侵位时会发生脱水作用,那么它同样适用于同岩浆源的深成岩墙,如果母岩浆富水,应有含水矿物结晶,但这种矿物在深成侵位岩墙中并无发现.另外CFB 成分与CLM 部分熔融的产物也不同,CLM 没有CFB 所具有的Nb -Ta 负异常,而表现出明显的正异常(图8).以上分析表明,CLM 不可能构成CFB 的独立源区,因此,更深源地幔有可能为其喷发提供物质和动力条件,而这种来源毫无疑问应该是地幔柱.3.2 地幔柱观点30年前,Morgan [24]指出链状分布的OIB(Hawaii 或Cape Verdes 岛)与地幔柱之间的关系,近些年,地幔柱论点已得到长足发展[2528].地幔柱在现代和古地壳的形成中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CFB 中大约96%的熔体被认为是地幔柱来源[29].地幔柱由两部分组成,大的球状头部和一个相当狭窄的尾部.其起源于核幔或上、下地幔之间的热力学边界[20]以及软流圈[3].来自地核的热流使地幔柱密度下降,导致它可以上升.然而,具有相当均一成分(低w (87Sr )/w (86Sr ),高ε(Nd ))的软流圈不可能演绎出如此复杂CFB 特征,因此,单一软流圈不能解释CFB 的不均一性,依赖于构造条件的地幔柱必然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3.3 地壳混染CFB 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在很多方面类似花岗岩类和沉积岩[29],因此CFB 是否受到上陆壳(富IEs ,高w (87Sr )/w (86Sr ),低w (143Nd )/w (144Nd ))的混染.但这种观点在解释CFB 成因时遇到以下一些问题:(1)CFB 与上、下地壳的微量元素分配样式类似(图8),但下地壳的微量元素丰度太低,显然不能提供CFB 所需的物质来源.(2)由于Nd 同位素受地壳混染影响很大,如果发生混染,它应与地壳高丰度元素(Ba ,Th ,U ,SiO 2)成正相关,但这种现象在CFB 中很少发现.(3)如果地壳混染的原因造成CFB 富集(IEs 和同位素),那么CFB 的成分演化将265 第3期 张鸿翔等:大陆溢流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起源图8 主要地质单元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Fig .8Primitive mantle -normalized pattern of incompatible elements of major geological unitsCLM (average ).大陆岩石圈地幔的平均值[30];N -M ORB .正常大洋中脊玄武岩;CC .大陆地壳不会局限在玄武岩如此均一的范围内,它应该表现出更为广泛的成分范围.因此,同位素与微量元素的相关关系以及主元素的成分分析基本排除了地壳混染的可能,至少大规模快速喷发的CFB 主体上并没有受到地壳物质的强烈混染.3.4 交代大陆岩石圈地幔的作用前文已论述CLM 不具备单独构成CFB 源区的条件,但CLM 对CFB 的影响不能忽视,尤其是交代C LM 的混染[31].在俯冲带,根据IEs 的迁移量计算,俯冲蚀变洋壳及携带沉积物部分熔融产生的岛弧火山岩所抽提的IEs 不到俯冲板块的一半,可能仅仅是洋壳最上端<1km 的部分卷入了岛弧火山岩,而其他俯冲部分脱离了部分熔融过程而继续俯冲到更深地幔[32],并在地幔条件下脱水释放流体,对CLM 产生交代作用,使CLM 富集IEs 和同位素.Nb -Ta 负异常是困扰CFB 来源的关键问题,因为LI LEs 和HFSEs 在岩浆作用过程中分配系数相差无几,它们并不强烈分异.但在CFB 的形成过程中,可能有其他机制影响了Nb ,Ta 与LILEs 的分异:(1)交代地幔橄榄岩,IEs 主要存在于角闪石、云母、磷灰石和氧化物等矿物相及矿物颗粒的边界空隙中.当地幔柱上升经过交代CLM 时,矿物在熔体中溶解率受阳离子从晶体中扩散速率的影响,像金红石、钛铁矿等富Ti 氧化物,具有高电荷阳离子,结构与硅酸盐不同,溶解速率低于硅酸盐矿物(尤其是含水硅酸盐,如角闪石和金云母).高度交代的地幔岩石含有倾向于富集HFSEs 的钛铁矿和金红石,它们与含水硅酸盐的溶解速率差将导致LREEs ,LILEs 优于HFSEs 而进入熔体中,这一过程已得到实验证实[33].(2)除了矿物相影响,HFSEs 和LILEs ,LREEs 在熔体中溶解度本身存在差异,其溶解度主要受元素离子半径与电离势控制,具有大离子半径和电离势(312)的离子在流体中容易迁移,而小离子半径和中等电离势的离子不易活动[33].LILEs 有大离子半径和小于1.7的电离势,因此在熔体中高度溶解,而HFSEs 不易溶解,因此交代地幔部分熔融产物具有高LI LEs /HFSEs 比.当地幔柱混染了交代C LM 成分时,亏损地幔柱将富集同位素和IEs ,并具有明显的Nb -Ta 负异常.上述讨论表明,CFB 往往来自一个混合源,地幔柱提供主要物质和热来源,当地幔柱上升通过岩石圈地幔时,交代CLM 将对其成分产生影响.地幔交代事件也不完全受俯冲带所控制,热地幔柱本身就可以产生交代作用.尽管地壳的混染作用对大多数CFB 并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受局部构造条件的控制,一些CFB 的早期样品表现出壳源特征.参考文献:[1]Richardson S G ,Erlank A J ,Duncan A R ,et al .Co rrelat -ed Nd ,Sr and Pb isotope variation in Walvis Ridg e basalts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ev olutio n o f their mantle source [J ].Ear th Planet Sci Lett ,1982,59:327-342.[2]Coffin M F ,Eldholm O .V olcanism and continental break -up :a g lobal complication of ig neous provinces [A ].In :Sto rey B C ,Alabaster T ,Pankhurst R J ,eds .M agmatism and the causes of continental break -up [C ].London :G eo -logical Society ,1992.17-30.266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第26卷[3]Gibson S A,T hompson R N,Leat P T,et al.Astheno-sphere-derived magmatism in the Rio G rande rift,w ester n U SA:implications for continental break-up[A].In: Sto rey B C,Alabaster T,Pankhurst R J,eds.M agmatismand the causes of continental break-up[C].London:G eo-logical So ciety,1992.61-89.[4]M eschede M.A me thod of discrimination be tw een differ-ent types of mid-ocean ridge basalts and continental tholei-ites with the N b-Zr-Y diag ram[J].Chem Geol,1986,56:207-218.[5]Ellam R M,Cox K G.A n interpreta tio n of Karoo picritebasalts in term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asthenospheric mag-mas and mantle lithosphere[J].Earth Planet Sci Lett,1991,105:330-342.[6]Lightfoo t P C,Hawkeswor th C J,Devey C W,et al.Source and differentiation of Deccan trap lavas:implica-tions of geochemical and mineral chemical variatio n[J].J Petrol,1990,31(5):1165-1200.[7]Weaver B L.T he orig in of ocean island basalt end-membercompositions:trace element and isotopic constraints[J].Earth Planet Sci Lett,1991,104:381-397.[8]Palacz Z A,Saunders A D.Coupled trace element andiso tope enrichment in the Cook-Austral-Samaa islands,southwest Pacific[J].Earth Planet Sci L ett,1986,79: 270-280.[9]Wright E,White W M.T he origin o f Samo a:new evi-dence from Sr,N d and Pb isotopes[J].Ear th Planet Sci Lett,1987,81:151-162.[10]A rndt N T,Czamanske G K,Wooden J L,et al.M antleand crustal contributions to continental flood vo lcanism[J].Tectonophysics,1993,223:39-52.[11]Lightfoot P C,Hawkeswor th C J,Herg t J.Ro mobilisa-tion of the co ntinental lithosphere by a mantle plume:ma-jor-,trace-element,and Sr-,N d-,and Pb-iso tope evi-dence from picritic and tholeiitic lavas of the N oril'sk dis-trict,Siberian T rap,Russia[J].Contrib M ineral Petrol,1993,114:171-188.[12]G riffiths R W,Campbell I H.Stirring and structure inmantle starting plumes[J].Earth Planet Sci Lett,1990,99:66-78.[13]Hauri E H,Whitehead J A,Hart S R.Fluid dynamicand geochemical aspects of entrainment in mantle plumes[J].J Geophys Res,1994,99:24275-24300. [14]Saunders A D,Sto rey M,Kent R W,et al.Co nsequenceof plume-lithosphere interactions[A].I n:Sto rey B C,Alabaster T,Pankhurst R J,eds.M agmatism and thecauses of continental break-up[C].Geological societyspecial publicatio n No68.London:G eolo gical Society,1992.41-60.[15]M cKenzie D.Some remar ks on the movement o f smallmelt fractions in the mantle[J].Ear th Planet Sci Lett,1989,95:53-72.[16]F itton J G,James D,Leeman W P.Basic magmatism as-sociated with the Late Cenozoic extension in the w esternUnited States:co mpositio nal v ariations in space and time[J].J Geophys Res,1991,96:13963-13711. [17]M enzies M A.Pe tro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the conti-nental mantle:an histo rical perspectiv e[A].I n:M enziesM A,ed.Continental mantle[C].Oxford:O xford Sci-ence Publications,1990.31-54[18]G allagher K,Hawkesworth C.Dehy dration melting andthe generation of continental flood basalts[J].N ature,1992,358:57-59.[19]Hill R I.Starting plumes and continental break-up[J].Earth Planet Sci Lett,1991,104:398-416.[20]Campbell I H.T he mantle's chemical structure:insightsfrom the melting products of mantle plumes[A].In: Jackson I N S,ed.T he earth's mantle:composition,structure and evolution[C].Cambridge:Cambridge U ni-versity Press,1998.259-310.[21]Cour tillot V,Jaupart C,M anighe tti I,et al.O n causallinks betw een flood basalts and continental breakup[J].Earth Planet Sci Lett,1999,166(3-4):177-195.[22]A nderso n D L.Isoto pic ev olutio n of the mantle:a model[J].Earth Planet Sci Lett,1982,57:13-24. [23]Boyd F positional distinction betw een oceanic andcratonic lithosphere[J].Ear th P lanet Sci Lett,1989,96:15-26.[24]M o rgan W J.Convection plumes in the lower mantle[J].N ature,1971,230:42-43.[25]K err A C,Saunders A D,T arney J,et al.Depleted man-tle-plume g eochemical signatures:no paradox for plumetheories[J].Geology,1995,23:843-846.[26]A rndt N T,Ker r A C,T arney J.Dynamic melting inplume heads:the fo rmation of Go rgona koma tiites andbasalts[J].Ear th Planet Sci Lett,1997,146:289-301.[27]Class C,Goldstein S L.P lume-lithospheric interaction inthe ocean basin:constraints from the source mineralo gy[J].Earth Planet Sci Lett,1997,150:245-260. [28]Jackson I N S.T he earth's mantle:composition,struc-ture and evolution[M].Cambridge:Cambridg e U niv er-sity Press,1998.1-309.[29]A rndt N T,Christensen U.T he role of lithospheric man-267 第3期 张鸿翔等:大陆溢流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起源tle in continental flood v olcanism:thermal and g eochemi-cal constraints[J].J Geophys Res,1992,97:10967-10981.[30]M cDonough W F.Constraints on the compo sition of thecontinental lithospheric mantle[J].Ear th Planet SciLett,1990,101:1-18.[31]F urman T.M elting of metasomatized subco ntinentallithosphere:undersaturated mafic lavas from Rungw e,Tanzania[J].Contrib M ineral Petrol,1995,122:97-115.[32]Ring wood A E.Slab-mantle interactions3,petrogenis ofintraplate magmas and structure of the upper mantle[J].Chem Geol,1990,82:187-207.[33]M unker C.N b/T a fractionatio n in a Cambrian arc/backarc system,New Zealand:source constraints and applica-tion of refined ICPM S techniques[J].Chem G eo l,1998,144(1-2):23-45.G EOCHEMICAL FEATURES AND ORIGIN OFC ONTINENTAL FLOOD BASALTSZhang Hongxiang,Xu Zhifang,Ma Yingjun,Liu Congqiang(Institute of Ge ology and Geo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101,China)A bstract:A close genetic relationship is present between the rapidly-upwelling continental flood basalts (CFB)and the continent rift.On the w hole,the petrologic and geochemical compositions are homogeneous and enriched w ith isotopes and incompatible trace elements.How ever,some samples contain conspicuous de-pleted compositions,reflecting a general m antle heterogeneity.The mantle plume originating from upper/low-er mantle boundary or asthenosphere might have served as the major materials and energies required fo r CFB that has not been fully assimilated by the crust.The metasomatism between the dehy drated fluid in the sub-duction zone o r the therm al mantle plume itself and its w all rocks determines that the metasomatic lithosphere mantle with a great effect on the fo rmation of CFB,is a major cause of the trace elements and isotope charac-teristics of CFB.Key words:continental flood basalt(CFB);continent rift;continent lithosphere mantle(CLM);m antle plume;metasomatism.268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第2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