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课古诗两首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原文+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原文+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原文+译文卖炭翁文|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注释卖炭翁①文|白居易卖炭翁,伐薪②烧炭南山③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④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⑤?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⑥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⑦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⑧。

手把文书⑨口称敕⑩,回⑪车叱⑫牛牵向北⑬。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⑭惜不得⑮。

半匹红纱一丈绫⑯,系⑰向牛头充炭直⑱。

①选自《白居易集》卷四。

这是诗人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

诗人有自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

”唐德宗贞元末,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名为“宫市”,实为掠夺。

②[薪]木柴。

③[南山]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长安城南。

④[苍苍]灰白。

⑤[何所营]做什么用。

营,谋求、需求。

⑥[市]城市中规定的集中进行交易的场所。

唐代长安有东、西两市,各有东、西、南、北四门。

⑦[翩翩]轻快的样子。

⑧[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太监。

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⑨[文书]公文,诏书。

⑩[敕(chì)]指皇帝的命令。

⑪[回]调转。

⑫[叱(chì)]吆喝。

⑬[牵向北]长安城宫廷在北面,集市在南面。

⑭[将]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⑮[惜不得]吝惜不得。

⑯[半匹红纱一丈绫]唐代商品交易,钱帛并用,但“半匹红纱一丈绫”远远低于一车炭的价值。

⑰[系]挂。

⑱[直]同“值”,价格。

【译】有个卖炭的老翁,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乌黑。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二首 》课件PPT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二首 》课件PPT

雅称
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诗圣”
杜甫
著作
“三吏” “三别” “诗史”
走近作者
名讳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雅称
晚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诗魔”
白居易
著作
《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
写作背景
背景介绍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史之乱造成时局动荡, 百姓颠沛流离。公元759年底,为了躲避“安史之 乱”,杜甫来到成都。第二年,杜甫在成都浣花溪 畔营建了一座草堂,后世称“杜甫草堂”。761年8 月,成都平原风雨成灾,草堂被吹破了,就在诗人 政治上受到冷遇,又加风雨成灾的情况下,杜甫写 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听读感知
2、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 盗贼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 欢颜 (3)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4)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走近作者
名讳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官至工部员 外郎,故后世又称他为“杜工部”
诗人用了“卷、飞、洒、挂、飘转、 沉“等词语,这些词语不仅有力度, 而且很形象,既写出了秋风的无情, 也描绘出了茅草飞扬的动感画面,并 且渲染了一种骇人的气势。
深层探究
5、读第二节诗,茅草被秋风吹走,诗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心 情?
面对肆虐的狂风以及无知小儿的欺 凌,“我”的内心着急、愤怒,但 又是那么的无奈。作者在这里没有 一个字写他的心理活动,却又让人 感受到诗人无处不在的心理活动。
词类活用
俄顷风定云墨色(名词活用作动词,变 成黑色) 风雨不动安如山(名词活用作状语,在 风雨中) 娇儿恶卧踏里裂(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裂开)
通假字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唐诗二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唐诗二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 24 课《唐诗二首》课文原文、学问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 24 课《唐诗二首》课文原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4 课《唐诗二首》学问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作者简介杜甫(712~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人。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等,唐代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作有“三吏”(《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二、故事背景此诗作于公元761年。

为避“安史之乱”,杜甫来到成都,公元 760 年,在亲友的帮助下,杜甫在成都西郊浣花溪边盖了一座茅屋,最终得到一个安家之处。

哪知次年的秋天,一阵狂风卷走了屋上的茅草,一夜苦雨,湿透了室内衣被,茫茫黑夜,诗人百感交集。

诗人由自己的患病,想到天下寒士的疾苦,不禁产生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和蔼宏愿,于是写下流传长远、脍炙人口的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三、课文翻译原文: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二首》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二首》精品课件

新乐府
• “新乐府”在古代文学史上,即“新题乐 府”,相对于古乐府而言。
• 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 入乐与否作标准。
• 新乐府诗始创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 又得到白居易、元稹大力提倡。中唐时期由 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 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
讽喻诗
• 讽喻诗,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 反映国事民生,政治上的美刺作用; 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 烈正义感和责任感。
骑 jì
敕 chì 叱 chì
将 jiāng
系 jì

伐卖 薪炭 烧翁 炭, 南 山 中 。
两满 鬓 bìn 面
苍尘 苍灰 十烟 指火 黑色 。,










中 食
所 经营 营


心可 忧怜 炭身 贱上 愿衣 天正 寒单 。,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niǎn冰辙zhé。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 这首诗想要讽刺谁?
解题:
• 乐府诗 • 叙事诗 • 讽喻诗
原作题下有小序——
“苦宫市也”
➢什么是“宫市”呢?
• 所谓“宫市”,就是指唐代皇宫里需要 的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 名为“宫市”,实际上是一种公开的掠 夺,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剥削方式。
鬓 bìn
读准字音 辗 niǎn 辙 zhé
烧炭艰辛、生活困苦 年岁已老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肖像描写 心理描写
矛盾的心理 生活困苦、艰辛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 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二首》教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二首》教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二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唐诗二首》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李商隐的《无题》和杜牧的《秋夕》。

这两首诗都是唐代优秀的诗歌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丰富的艺术魅力。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学生可以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欣赏古典诗词的美,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鉴赏能力,但对唐代诗歌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唐诗二首》时,学生需要理解诗句的意义,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他们的诗词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无题》和《秋夕》的诗意,掌握诗句的字词含义,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自然、人生的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无题》和《秋夕》的诗意,掌握诗句的字词含义,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

2.难点: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情感教学:教师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无题》和《秋夕》的原文、译文、赏析等内容。

2.参考资料:准备相关的唐诗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唐代诗歌的特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无题》和《秋夕》的原文,学生自读,理解诗句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针对诗句的字词含义和诗意进行讲解。

4.巩固(5分钟)学生朗读课文,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诗经两首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诗经两首课件

第二三章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思考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1、概括内容 男子对女子执着追求和极度思念 2、为什么要写采摘荇菜的情景?
寤寐思服。 借此来隐喻君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
悠哉悠哉, 追求。
辗转反侧。 3、君子的痴情是如何表现?
“辗转反侧”(无法入眠)
第四五章
参差荇菜,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流:顺水流采摘
悠哉悠哉,辗(zhǎn)转反侧。
寤寐:醒和睡, 服:思念、牵挂。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悠:忧思的样子。
窈窕淑女,琴瑟[sè]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lè)之。
友:亲近 芼:选择,采摘。 乐之:使淑女快乐。
翻译:
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中小岛上。 文静秀丽好姑娘,真是我的好对象。 长短不齐荇菜鲜,顺着水流左右采。 文静秀丽好姑娘,白天想她梦里爱。 追求姑娘未如愿,醒来梦里意常牵。 相思悠悠情无限,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短不齐荇菜鲜,采了左边采右边。 文静秀丽好姑娘,弹琴奏瑟亲无间。 长短不齐荇菜鲜,拣了左边拣右边。 文静秀丽好姑娘,敲钟打鼓使她欢。
这是一首爱情恋歌。 描写一位痴情小伙子对心上人朝思 暮想的执着追求。雎鸠的阵阵鸣叫诱动 了小伙子的痴情,使他独自陶醉在对姑 娘的一往深情之中。种种复杂的情感油 然而生,期望与失望交错,幸福与煎熬 并存。一位纯情少年热恋中的心态在这 里表露得淋漓尽致。
背诵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其它理解

2024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唐诗二首卖炭翁》

2024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唐诗二首卖炭翁》
2024/1/30
0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 准字音,读出语气。
03
04
指名学生朗读,师生评 议。
教师提示一些字词的读 音。
8
逐句翻译及注释
伐薪烧炭南山中
砍来木材烧成炭,送到京城卖掉 换铜钱。
2024/1/30
满面尘灰烟火色
满面灰尘,呈现出烟熏火燎的颜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两鬓斑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 黑。
写作特点
这首诗运用对比手法,通过描写卖炭翁的艰辛生活和不幸遭遇,与宫市使者的蛮横无理进行对比,突出了社会现 实的残酷和黑暗。同时,作者还运用了生动的细节描写和形象的人物刻画,使卖炭翁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增强 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2024/1/30
11
03 人物形象塑造及 其意义
2024/1/30
揭露社会黑暗
同情劳动人民
通过卖炭老人的悲惨遭遇和官吏们的丑恶行 径,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诗人对卖炭老人等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表示 了深切的同情和关注。
批判社会制度
传承优秀文化
通过对官吏们的批判,诗人表达了对当时社 会制度的不满和反思,呼吁社会变革和进步。
作为一首经典的唐诗作品,《卖炭翁》不仅 具有文学价值,还承载着传承优秀文化和弘 扬人文精神的重要使命。
25
角色扮演:模拟卖炭老人和官吏对话场景
角色扮演目标
通过模拟对话场景,深入理解卖 炭老人和官吏的心理活动和人物
形象。
对话内容
根据文本内容,设计合理的对话 情节和语言,展现卖炭老人和官 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角色分配
学生自愿分组并分配角色,准备 相应的道具和服装。
2024/1/30
教师点评

第24课《诗经》两首ppt课件3

第24课《诗经》两首ppt课件3
•采采:茂盛,众多 •未 已:还没有完 已:停止 •涘:水边 •右:弯曲 •沚:水中沙滩
《蒹葭》译文:
浩荡的芦苇莽莽苍苍,晶莹的露珠啊,化做白霜。 我所心爱的人啊,在河水的那一方。 若要逆流而上去寻找她,道路艰险而且漫长。 若要顺流而下去寻找她,飘然好象在水中央。
摇曳起伏的芦苇凄清一片,芦苇上的露珠啊,闪着银光。 我心爱的人啊,在水那边高高的山崖上。 若要逆流而上去寻找她,道路又险又高。 若要顺流而下去寻找她,飘然若在水中高地上。
给人萧瑟冷落之感,既有 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又有 主人公凄婉感情的流露。
每章三四句,写心上人可望 而不可即,表现主人公的惆
写人 怅之情。
每章五到八句,写道路的险 阻,表现主人公对爱情的执 着追求和怅惘情怀。
对《蒹葭》主题的理解
这首诗歌抒写了对意中人的倾慕 之情,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 情。歌者思念的对象可能在遥远的 地方,只能怀想而无法见面,因而 心情惆怅,无法抑制。时间越久, 阻隔越远,感情越深。
蒹 葭 采 采 , 白 露 未 已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涘 。 溯 洄 从 之 , 道阻 且 右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望对这 而意首 不中诗 可人描 即的写 的急了 惆切一 怅追个 失求热 望和恋 的可者 心 情
主要内容
Jiān Jiā
蒹 葭 苍 苍 , •蒹葭:芦苇 白 露 为 霜 。 •苍苍:茂盛的样子 所 谓 伊 人 ,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在 水 一 方 。 •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水,逆流 Sùhuí 溯 洄 从 之 , •从:追寻 道阻 且 长 。 •阻:艰险 溯 游 从 之 , •溯 游:顺流而下 宛 在 水 中 央 。 •宛:好像、仿佛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ext in here
Company Logo
③入诗境,悟诗情。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③入诗境,悟诗情。
背景资料:
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和林子方是无话不谈的好 朋友。一年的六月,林子方要离开京城去福建当官, 杨万里即为好友高升感到高兴,又为即将与林子方分 别而不舍,于是,他在西湖边的净慈寺为好友林子方 送别。
给我温暖和希望 有你的地方是天堂

爱国歌曲:国 家
• 一玉口中国 一瓦顶成家 • 一心装满国 一手撑起家 • 在世界的国 在天地的家 • 国是我的国 家是我的家 • 我 爱 我 国 家!
都说国很大 其实一个家 家是最小国 国是千万家 有了强的国 才有富的家 我爱我的国 我爱我的家
• 一玉口中国 一瓦顶成家 • 一心装满国 一手撑起家 • 在世界的国 在天地的家 • 国是我的国 家是我的家 • 我 爱 我 国 家! • 有了强的国 才有富的家 • 我爱我的国 我爱我的家 • 啦啦啦~~~~
不同的送别
在“深情款款、充满离愁”之别时: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在“缠绵离愁”之别时: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在“表达豁达祝福”之别时: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在“想挽留却又很委婉”之别时: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A检测单:填一填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 送别 诗,作者抓住了 那满湖的 荷花荷叶 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 议论 ,后两句
读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读顺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学习导航
• 1、请你把自己预习知道的词或者诗句的意 思讲给你小组的同学听,再拿出笔来,在 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也可以向小组的 同学请教。
有你的地方是天堂
母亲呦 你像月亮 依偎在 你的身旁 为我们 轻轻地唱 那么温柔又慈祥 你的爱 像月光
散发出 温柔的光 我们像 迷途的羊 母亲呦 你的手掌 拍拍着 我们悲伤 让我们 幸福成长 你的爱 像月光 在你的 怀抱中 是最幸福的时光 给我温暖和希望 有你的地方是天堂
母亲呦 你的手掌 拍拍着 我们悲伤 为我们 轻轻的唱
• 2、经过讨论还不明白的字词说出来与全班 同学交流讨论。
①知诗人,解诗题。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时间
地点 事件 人物
晓出: 晓:清晨。出:走出。清晨走出。 送: 送别。
林子方: 杨万里的好朋友。 题意:清晨走出净慈寺,送别朋友林子方。
净慈寺
净慈寺
到底 与蓝天相接
毕竟西湖六月中,
四季,这里指除六
风光不与四时同。月外的其它时节
接天莲叶无穷碧,
与太阳相映。
一片碧绿,无边无际
映日荷花 别样红。
特别红艳
②抓字眼,晓诗意。
①知诗人,解诗题。 ②抓字眼,晓诗意。 ③入诗境,悟诗情。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清晨走出净慈寺,送别朋友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 到底是六月中旬西湖的景色。
风光不与四时同。 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让我们 幸福成长 你的爱 像月光 那么温柔又慈祥
在你的 怀抱中 是最幸福的时光 你的爱 像月光
给我温暖和希望 有你的地方是天堂 你的爱 像月光
那么温柔又慈祥 在你的 怀抱中 是最幸福的时光
你的爱 像月光 给我温暖和希望 有你的地方是天堂
有你的地方是天堂 你的爱 像月光
那么温柔又慈祥
在你的 怀抱中 是最幸福的时光 你的爱 像月光
接天莲叶无穷碧, 莲叶与蓝天相接,一望无际,碧绿碧绿。
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花与太阳相映,显得特别红艳。
③入诗境, 悟诗情。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接天莲叶无穷碧,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壮观的美)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精致的美)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雷峰夕照
曲苑风荷
平湖秋月
三潭印月
断桥残雪
绿最
杨爱
( 唐
阴湖
里 东 )
白 居
易 《
白行
沙 不 钱
塘 湖
堤 足 春
行 》
淡欲
妆把
浓 西 (
宋 )
抹 苏


总 比 《
饮 湖
相 西 上
初 晴
宜 后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学疑聚焦
读了诗题,你想知道什么?
请同学们组内交流预习情况, 然后在小组里筛选最有价值的问题 推举中心发言人向老师汇报。
都说国很大 其实一个家 家是最小国 国是千万家 有了强的国 才有富的家 我爱我的国 我爱我的家 在世界的国 在天地的家 国是我的国 家是我的家 我 爱 我 国 家! 我 爱 我 国~~~~ 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五年级(下)
24.古诗两首
屯昌县向阳中心小学 周法义
西湖
苏堤春晓
花港观鱼
பைடு நூலகம்
③入诗境, 悟诗情。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③入诗境,悟诗情。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③入诗境,悟诗情。
议论 写景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Text in here
先声夺人,让人惊叹。 突出景美, 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 景的赞叹、热爱之情。
映日荷花别样红。
立志歌曲: 立志学圣贤
草青青,天蓝蓝,花儿开满园。 老师教我 学圣贤,心里真喜欢。 弟子规,释圣言,熟记 在心间。 句句落实天天做,习惯成自然。 讲 道德,孝为先,立身是圆满。 五伦大道幸福路, 越走心越宽。 孔夫子,大圣贤,举世齐称赞。 孔孟学说救人类,我们去承传。 人生路,存高 远,立志学圣贤。 移孝治国平天下,英雄出少 年。
说说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学习诗词的方法
• ①知诗人,解诗题。 • ②抓字眼,晓诗意。 • ③入诗境,悟诗情。
• 五个步骤:
• 读对—读顺—读懂—读透—读熟
①知诗人,解诗题。
杨万里(1127—1206)南宋 诗人,字廷秀,号诚斋,江西 吉水人。他的诗语言清新活泼, 想象丰富,具有明快自然、诙 谐风趣、生动逼真、富于形象 性的特点,被人称之为“诚斋 体”,世称诚斋先生。他的诗 在当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 齐名,并称“南宋四家”。他 一生写了两万多首诗,今存 4200多首。 我们曾学过的— —《小池》就是他写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