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8.4.2控制的类型和程度
8.4.2.1控制的类型和程度----补充 IATF16949解读

8 运行8.4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8.4.2.1控制的类型和程度---补充组织应有一个形成文件的过程,以识别外包过程并选择控制的类型和程度,用于验证外部提供的产品、过程和服务对内部(组织的)要求和外部顾客要求的符合性。
该过程应包括根据供应商绩效和产品、材料和服务风险评估,增加或减少控制类型和程度以及开发活动的准则和措施。
如果特性或组件在没有确认或控制的情况下“通过了”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组织应确保在制造地点实施适当的控制。
8 Operation8. 4 Control over externally provided processes, productsand services8. 4.2.1 Type and extent of control – supplemental 【SI-07:2017-10】The organization shall have a documented process to identify outsourced processes and to select the types and extent of controls used to verify conformity of externally provided products,processes,and services to internal(organizational)and external customer requirements.The process shall include the criteria and actions to escalate or reduce the types and extent of controls and development activities based on supplier performance and assessment of product,material,or service risks.Where characteristics or components “pass through” the organization’s qu ality management system without validation or controls, the organization shall ensure that the appropriate controls are in place at the point of manufacture.针对材料对产品影响的程度,不同供应商管控的程度应不一样,要制订一个供应商分类管理的标准。
控制_精品文档

对管理者的意义
有效的控制系统的特征
准确性。有效的控制系统是可靠的并产生有效的数据。 及时性。能提供及时的信息。 经济性。在操作上必须是经济的。 灵活性。它足以根据变化和机会进行调整。 可理解性。能够被使用者所理解。 合理的标准。控制标准必须合理和可行。 战略地位。由于管理者不能控制所有事情,他们必须选择那些对
.
1.预算控制
预算的编制
全面预算(统一的货币单位衡量)、分预算
预算的种类
收入预算:主要为销售预算 支出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附加费用
预算 现金预算 资金支出预算 资产负债预算
预算的作用及其缺点
作用:比较绩效、便于控制和纠偏 缺点:计量性、项目历史、环境适应性、预算限度、
控制人与工作的方法在不同的国家差别非常大。 技术对控制的影响 一些国家的法律规定 收集数据的可比性
.
制定标准的方法
统计性方法 根据评估建立标准 工程标准
.
衡量绩效(比较的过程)
通过衡量绩效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 建立管理信息系统
衡量常用的四种信息:个人的观察/统计报 告/口头汇报和书面报告
特 征值
允许上限 标准
允许下限
O
UCL CL LCL
差异的 允许范围
.
三种控制系统
市场控制:一种强调使用外在市场机制,如价格竞争和相 对市场份额,在系统中建立使用标准,适用于产品或服务 非常明确或确定,及市场竞争激烈的公司
官僚控制(bureaucratic control)强调组织的权威,依靠 等级森严的制度,如管理规章、制度、过程、政策和预算 来保证员工举止适当并且符合行为标准
经营比率:库存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 与销售费用的比率
控制的概念、类型与工作步骤

控制的概念、类型与工作步骤简介控制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某个事物或过程进行引导、调整和管理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中,控制是实现预期目标并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控制的概念、类型以及相关的工作步骤,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控制的基本知识。
控制的概念控制是对一定对象的引导、调整和管理过程,旨在使该对象达到预定的目标。
控制包括监测目标对象的状态、比较目标状态与预设标准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控制的概念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工业生产、管理、交通等。
控制的类型1. 自动控制自动控制是指通过各种控制装置,依据一定的逻辑、算法或规则,自动控制系统的状态、参数或输出。
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根据输入信号的变化,对系统输出进行调整,从而实现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的提高。
自动控制系统在现代化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工厂的自动化生产线。
2. 人工控制人工控制是指人通过观察和判断目标对象的状态,采取相应的行动进行调整和管理。
人工控制需要根据目标对象的实时状态进行决策,并进行相应的操作。
人工控制常见于一些人力操作较多的领域,如交通指挥、船舶操纵等。
3. 混合控制混合控制是指自动控制和人工控制相结合的一种控制方式。
混合控制系统既能够通过自动控制器进行自动调整,又可以由人工干预进行一定的调整和决策。
混合控制系统在一些特定条件下能够充分发挥自动控制和人工控制的优势,提高控制效果和生产效率。
控制的工作步骤控制的工作步骤是指在进行控制过程中所需要进行的一系列操作和决策。
下面将介绍一般控制过程中的主要工作步骤。
1. 目标设定控制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和设定控制的目标。
目标可以是物体的某种状态、参数的范围或某种行为的要求。
目标的设定需要基于实际需求和实际情况,明确控制的目的和预期结果。
2. 监测与测量监测与测量是控制过程中的关键步骤,用于获取目标对象的实际状态和参数。
监测与测量可以通过各种传感器、仪器和设备来实现,例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控 制

3.纠正偏差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
(1)不要轻易地更改计划尤其是降低标准 ; (2)对事不对人 ; (3)要有针对性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工作继 续进行
(2)
对照标准 衡量实际 工作成效
无 是否有偏差
有有
分析差
异原因
(1) 建立控 制标准
计划和目标
修改 标准
不可控
(3) 因素是否可控
其他纠正措施
可控
什么是PDCA循环?
三、 控制的基本类型 (重点)
根据控制信息获取的方式和时点不同而将管理控 制划分为前馈控制(预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 控制(事后控制)。
输入
预先控制 预计问题 提前防范
过程
输出
现场控制
当问题发生时对其进 行纠正
事后控制
当问题发生后再加以纠 正
(一)预先控制
1、定义:也叫前馈控制或事前控制或事先控制,它是在某
❖ 为了保证员工能适应新的环境,对新进组织的员工进行岗 前培训;
❖ 入库前的原材料的验收和出厂前的产品质量检查; ❖ 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 ❖ 教学日志表;
❖ 教师在课堂上的点名与提问和期末考试。
第二节 控制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步骤
一、 控制的基本要求 (一)控制要有重点
在控制过程中要抓住重点环节进行控制,而不是“眉毛 胡子一把抓”。 (二)控制要及时准确
2.有针对性地采取纠偏措施 :
需要予以矫正的可能不仅是企业的实际活动,也包 括指导这些活动的计划或事先确定的衡量标准。
导致计划目标或标准调整的原因可以归结为:
一是原先的计划或标准制定的不科学,在执行中发 现问题;
二是由于客观环境发生了预料不到的变化,原来被 认为是正确的计划不再适应新的形势的需要。
8.4.2控制的类型和程度-IATF16949条款解读

8 运行8.4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8.4.2控制的类型和程度(ISO 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组织应确保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不会对组织稳定地向顾客交付合格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组织应:a)确保外部提供的过程保持在其质量管理体系的控制之中;b)确定对外部供方的控制及其输出结果的控制;c)考虑:1)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对组织稳定地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能力的潜在影响;2)外部供方实施控制的有效性。
d)确定必要的验证或其他活动,以确保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满足要求。
8 Operation8. 4 Control over externally provided processes, productsand services8. 4.2 Type and extent of control(ISO 9001:2015requirements)The organization shall ensure that externally provided processes, products and services do not adversely affect the organization’s ability to consistently deliver conforming products and services to its customers.The organization shall:a)ensure that externally provided processes remainwithin the control of its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b)define both the controls that it intends to apply to anexternal provider and those it intends to apply to theresulting output;c)take into consideration:1)the potential impact of the externally providedprocesses, products and services on theorganization’s ability to consistently meet customerand applicable statutory and regulatoryrequirements;2)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ntrols applied by theexternal provider;d)Determine the verification, or other activities, necessary to ensure that the externally provided processes,products and services meet requirements.。
大纲要求掌握控制的类型.

控制
大纲要求:掌握控制的类型、控制的基本过
程、有效控制系统的特征,了解控制的前提、
控制的重要性、计划与控制的协调、控制标
准、控制系统的构成、控制系统设计。
本章重点:控制的类型;控制的基本过程
本章难点:控制标准
15:16:43 1
第五章 §1 §2
控制 控制 系统
15:16:43
2
§2
系统
一、控制系统的构成 (1)控制的目标体 (2)控制的主体。 (3)控制的对象。 (4)控制的机构、方法和手段。
15:16:43
14
二、控制系统设计
(1)目标变量。 (2)确定目标变量的测定方法。 (3)确定事前标准。 (4)确定结果的沟通方式。
(5)事后评价标准的确定。
三、有效控制系统的特征:
(三)控制标准 业绩=环境×事前计划×控制的努力和技巧
1、事后标准与事前标准
事后标准=现实环境×事前计划 ×应有的控制努力和技巧 事前标准=理想环境×事前计划 ×应有的控制努力和技巧
2、事前标准的意义:是信息反馈的源泉;有利于
作业人员与上级管理者达成一致。
3、建立事后标准的难度:对现实环境、应 有的控制努力的程度及其相应的业绩难以 准确把握与衡量。 4、控制标准的要求:标准必须从计划中产 生,计划必须先于控制。标准应尽量具体, 便于衡量,最好用数量来表示。 (四)计划和控制的反面 过严、过细会导致脱离实际,影响主观能 动性发挥。
差异的允许范围
上图为某地区同一产品不同品牌的销售额统计图,你 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四、 计划与控制的协调
(一)计划与控制的关系
控制是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完成 情况并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 计划目标的实现。因而,计划先于控制, 计划是控制的前提,控制是计划的保障, 计划与控制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
控制的概念与类型

控制的概念与类型控制是管理的最后一个职能,是管理循环过程的最后一环。
通常认为,管理工作始于计划的制定,然后是组织和领导计划的实施,但是,计划实施的结果如何?计划确定的目标是否顺利得以实现?甚至计划本身是否科学合理?要了解和处理这些问题,就需要开展有效的控制工作。
一、控制的含义控制工作是管理人员检查组织实际运作是否按照预定的计划、标准和方法进行,发现偏差,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确保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
计划和控制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二者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方面,计划是控制的指导,指出了期望的结果。
没有计划和目标,就不知道控制什么,也不会知道怎么控制。
另一方面,控制是组织活动与计划一致的保证,是计划信息的来源。
有计划而没有控制,人们可能知道自己干了什么,但无法知道自己干得怎样,存在哪些问题,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事实上,计划越明确、全面和完整,控制的效果也就越好;控制越是科学、有效,计划也就越容易得到实施。
控制好比是汔车驾驶员的方向盘,它把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指挥职能与计划工作中的目标连在一起,在必要时,它能随时启动新的计划与目标,使组织运行的目标更加符合自身的资源条件,适应环境的变化。
从传统意义上讲,控制工作就是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的实成情况,针对出现的偏差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它还包括在必要时修改计划,使计划更加适合于实际情况。
在现实中,组织的运行一般是"非零"起步,因而,上一阶段控制的结果往往成为下一阶段计划制定的基础。
从这一点看,实际的管理工作是一个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连续过程,很难分出谁是开始、谁是结束。
因此,控制工作贯穿着管理过程的始终。
二、管理控制的目标和特点由管理人员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职能开展的控制工作,通常称为"管理控制",以与物理、机械、生物及其他领域的控制相区别。
在现代管理活动中,管理控制的目标主要有两个:1.限制偏差的累积一般来说,工作中出现偏差是不可避免的。
控制的基本类型和概念

所谓控制,就是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的完成情况和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或适当修改计划,使计划更加适合于实际情况。
控制理论系统图一、基本概念控制是监视各项活动,保证组织计划与实际运行状况动态适应的管理职能。
控制工作就是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的完成情况和纠正计划执行的偏差,以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或适当修改计划,使计划更加适合于实际情况。
在现代管理活动中,管理控制工作的目标主要有两个:(1)限制偏差的累积。
一般来说,工作中出现偏差是不可避免的。
但小的偏差失误在较长时间里会积累放大并最终对计划的正常实施造成威胁。
因此管理控制应当能够及时地获取偏差信息。
(2)适应环境的变化制定出目标到目标实现前,总是需要相当一段时间。
在这段时间,组织内部的条件和外部环境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
需要构建有效的控制系统帮助管理人员预测和把握这些变化,并对由此带来的机会和威胁作出反应。
例1:管理控制的特点都有哪些?答:(1)管理控制具有整体性。
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管理控制是组织全体成员的职责,二是控制的对象是组织的各方面;(2)管理控制具有动态性;标准、方法不能固定不变,应动态,提高适应性及有效性;(3)管理控制是作为人的控制并有人来控制:首先是对人的控制,要靠人来完成执行;(4)管理控制是提高职工能力的重要手段:不仅是监督,更重要的是指导和帮助。
例2:除了目的性这一突出的特点外,管理控制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管理控制具有整体性(2)管理控制具有动态性(3)管理控制是对人的控制并由人执行控制(4)管理控制是提高职工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计划、标准、控制及目标的关系二、控制的类型控制类型根据控制获取的方式和时点的不同而将管理控制划分为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三类。
1、前馈控制是在工作正式开始前对工作中可能产生的偏差进行预测和估计并采取防范措施,将可能的偏差消除于产生之前。
例:简述前馈控制的优点及其困难答:优点:(1)可防患于未然;(2)适用于一切领域所有工作;(3)针对条件的控制,不对人,易于被接受并实施;缺点:(1)大量准确信息;(2)对过程了解;(3)及时了解新情况及问题;2、在工作正在进行中所施与的控制,叫现场控制,也称为同步控制或同期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大国际认证对新版ISO9001:2015的8.4.2控制的类型和程度的认证要求中大国际认证是首批按照ISO9001:2015新版认证的认证机构,针对在认证审核过程中,从四个基本层面(标准条款到底有什么要求?新旧标准到底有什么变化?认证审核到底检查/审核什么?可能会出现那些不符合?)阐述了对标准条款的理解,以下就是对新版ISO9001:2015的8.4.2控制的类型和程度的认证要求
一、新版ISO 9001:2015里8.4.2控制的类型和程度到底有什么要求?
中大国际认证就新版ISO 9001:2015里8.4.2控制的类型和程度的要求理解如下:
1、组织应确保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对组织稳定地向顾客交付符合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没有负面影响。
组织应:
a) 确保将外部提供的过程保持在其质量管理体系控制范围内;这是新的表述。
b) 确定拟对外部供方及其形成的输出实施的控制;这是新增加的内容。
c) 考虑:
1) 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对组织持续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能力的潜在影响;这
是新增加的内容。
2) 外部供方实施的控制的有效性。
这是新增加的内容。
d) 确定验证或其他必要活动,以确定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满足要求。
2、组织应针对不同的外部供方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确定不同的控制类型、程度和要求;可考虑
的控制活动包括:验收检验、分析报告、第二方审核、试验、统计数据和绩效指标评价等。
3、原料和零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是县而易见的,但是某些外包过程也会对产品有重要影响。
对此,
一些组织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将会对组织的产品信誉带来不利影响。
二、新版ISO 9001:2015里8.4.2控制的类型和程度到底有什么变化?
中大国际认证就新版ISO 9001:2015里8.4.2控制的类型和程度的变化理解如下:
1、新版标准对控制的类型和程度有新的表述:组织应确保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对组织稳定
地向顾客交付符合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没有负面影响。
2、新版标准还强调:组织应:
a) 确保将外部提供的过程保持在其质量管理体系控制范围内;
b) 确定拟对外部供方及其形成的输出实施的控制;
c) 考虑:
1) 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对组织持续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能力的潜在影响;
2) 外部供方实施的控制的有效性。
三、新版ISO 9001:2015的8.4.2控制的类型和程度到底要检查什么?
中大国际认证就新版ISO 9001:2015的8.4.2控制的类型和程度要检查的内容汇总如下:
1、检查组织是否确保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不会对组织稳定地向顾客交付合格产品和服务的
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检查组织是否:
a)确保外部提供的过程保持在其质量管理体系的控制之中;
b)规定对外部供方的控制及其输出结果的控制;
c)考虑:
1)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对组织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能力的潜在影响;
2)外部供方自身控制的有效性;
d)确定必要的验证或其他活动,以确保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满足要求。
四、新版ISO 9001:2015的8.4.2控制的类型和程度可能发生什么不符合事项?
中大国际认证就新版ISO 9001:2015的8.4.2控制的类型和程度不符合事项归纳如下:
1、没有确保外部提供的过程保持在其质量管理体系控制的范围之中
2、没有规定对外部供方的控制和输出结果的控制
3、没有考虑外部供方自身控制的有效性
4、没有确定验证和其他必要的活动,以确保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满足要求
以上就是中大国际认证从标准条款到底有什么要求、新旧标准到底有什么变化、认证审核到底检查/审核什么、可能会出现那些不符合四个层面阐述了对标准条款8.4.2控制的类型和程度的理解和审核要求,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标准条款的理解,请百度搜索“中大国际认证”获取或搜索“中大认证杨吉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