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品社

合集下载

辽师大版思品与社会五下3.4《环球采风》说课稿2

辽师大版思品与社会五下3.4《环球采风》说课稿2

辽师大版思品与社会五下3.4《环球采风》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环球采风》是辽师大版思品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向学生介绍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拓宽视野,了解世界各国的发展状况,增强对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以生动的叙述和丰富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世界各地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世界各国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

但他们在对具体国家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对图片和多媒体资源的兴趣较高,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各国的基本情况,掌握相关地理、历史、文化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世界各国风土人情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多元文化的态度,增强国际视野。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各国的基本情况、风土人情、历史文化。

2.难点: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社会制度等方面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图片展示、地图查阅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张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各国基本情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世界各国的基本情况,标记出感兴趣的国家。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深入了解每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

4.分享交流:各小组代表分享本组讨论的成果,其他学生补充、提问。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强调尊重、理解多元文化的重要性。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任务,让学生课后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风土人情,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尊重、理解多元文化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提问等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分析辽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分析辽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 教材分析
平顶中心小学 杨 微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分析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是辽 师大版本的,本册教材是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规 定,结合五年级儿童年龄特点、已有知识经验与生活实际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而编写的,比较全面完整地体现出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要求,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促进 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课程目标。



框题二:感受大自然的另一面


主要教学活动
1、调查活动:课前组织学生进行自然灾害的调查活动。 2、交流模拟:交流灾害的现象与破坏性、原因、避险方法,对有些灾 害的避险,有条件的进行一次模拟活动。(灾害包括:地震、泥石流、 雪暴、台风、洪涝等。) 3、讨论交流:在近几年我国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中,(2008年四川汶 川“5.12”,地震,1998年洪涝,2007年雪暴。)是怎样战胜这些灾害, 把损失减少到最小限度?(自然灾害是自然界运动界结果,目前我们还 不能左右某些灾害的发生,但可以依据科学的方法和团结互助的精神把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三、教学策略

1、教法要与时俱进,符合学生的实际,适合学生的需要以 及新课改的需要。 2、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将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 3、充分挖掘、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4、开展与课堂、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符合实际的、丰富 多彩的教学活动,让活动充分为课堂服务、为学生服务。 5、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单元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初步了解世界海陆分布及主要地形等基本知识 3.了解大自然的力量给人类带来的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认识大自然有 为人类造福的一面,也有给人类带来灾害不可抗拒的一面。(地震、海啸、台 风、火山、雷暴、泥石流等等。) 4.了解各类自然灾害形成危害的特点,学习灾害中自救、互助的方法, 提高自救自护能力。(教师用书中的目标没有提到各类自然灾害形成危害的特 点,我认为了解灾害特点,是成功预防和避险的前提。)

辽师大版思品与社会五下3.4《环球采风》说课稿6

辽师大版思品与社会五下3.4《环球采风》说课稿6

辽师大版思品与社会五下3.4《环球采风》说课稿6一. 教材分析《环球采风》是辽师大版思品与社会五年级下的一个教学模块,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重差异、增进合作的价值观。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丰富的文字,带领学生走进不同国家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认知能力,对世界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为主,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外国文化有限,对教材中的内容充满好奇,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文化偏见。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各地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差异,学会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规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重差异、增进合作的价值观,拓宽国际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世界各地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差异。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文字等资源,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各地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世界各地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方面的资料,课堂上进行分享。

3.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谈谈对各国文化差异的认识,以及如何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总结讲解,强调尊重差异、增进合作的重要性。

辽师大版思品与社会五下3.4《环球采风》说课稿10

辽师大版思品与社会五下3.4《环球采风》说课稿10

辽师大版思品与社会五下3.4《环球采风》说课稿10一. 教材分析《环球采风》是辽师大版思品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介绍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特色,培养他们的全球观念。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使得课文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通过图片、文字等途径自主获取信息。

但同时,五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外国文化有限,对于全球各地的风土人情了解不多,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拓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世界各地的特色,拓宽视野,增强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增强全球观念,提高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特色,培养他们的全球观念。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了解世界各地特色的同时,增强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图片、实例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段精彩的世界各地风景的视频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环球采风》。

2.自主学习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任务,通过查阅资料、相互交流等方式,了解世界各地的特色,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3.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世界各地特色,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4.案例分析教师展示教材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关爱他人、热爱生活,从而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热爱生活的情感。

辽师大版思品与社会五下3.4《环球采风》说课稿11

辽师大版思品与社会五下3.4《环球采风》说课稿11

辽师大版思品与社会五下3.4《环球采风》说课稿11一. 教材分析《环球采风》是辽师大版思品与社会五下3.4的一节课程,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的国际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丰富的文字,向学生展示了不同国家的文化、民俗、经济等方面的情况。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在了解世界各地文化的同时,认识到世界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文化,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对世界各地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一些较为主观的概念,如“文化多样性”、“尊重文化”等,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主观情感的影响,可能对某些国家或文化产生偏见。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了解世界各地文化。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认识到世界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尊重不同文化,培养全球视野,提高国家认同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认识到世界的多样性。

2.难点:学生能够尊重不同文化,培养全球视野。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文字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材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世界各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各地的差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教师巡回指导。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国家文化,互相交流,拓宽视野。

4.讨论交流:教师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文化。

5.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辽师大版思品与社会五下3.4《环球采风》说课稿1

辽师大版思品与社会五下3.4《环球采风》说课稿1

辽师大版思品与社会五下3.4《环球采风》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环球采风》是辽师大版思品与社会五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文化特色以及社会发展状况。

课文内容丰富,插图精美,旨在让学生感受世界的多样性,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和思考。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基本的解读。

但同时,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在理解一些较为复杂的文化现象和社会问题时,可能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世界各地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来进行补充和拓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文化特色以及社会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自己的国际理解意识,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尊重和欣赏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树立平等、包容、开放的全球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文化特色以及社会发展状况。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文化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理解,以及如何培养自己的国际理解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世界各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不同国家的文化特色和社会状况。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文化特色以及社会发展状况。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案例,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思考,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课堂学习收获,反思自己的国际理解意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5年下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5年下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5年下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辽师版下册杨美玲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一、单元提要在三四年级了解祖国和家乡的基础上,本单元将带领学生了解世界。

作为有关地理知识的起始单元,在本单元中,《揭开地球神秘的面纱》一课将世界地理环境作为学生了解世界的一个侧面,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知道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组成,作为人类生息繁衍和发展的家园,它为人类提供了多样的生存环境与广阔的发展空间;并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无尽的,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本着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精神,《大自然的力量》一课从正反两方面揭示了大自然的力量,设计了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与了解,引导学生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使学生懂得要遵循自然规律、爱护大自然的道理;同时,通过实例,懂得危难之中人们的互助是一种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并从大自然灾害的危险性和破坏性出发,学习自救和互救逃生的方法,形成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态度。

二、单元目标1、初步了解世界海陆分布及主要地形等基本常识,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了解各种各样自然灾害的危险性与破坏性,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体会危难之中人们团结互助的重要性,学习灾害中自救、互助的方法,提高自救自护能力。

三、课时安排课题主题活动内容宇宙中的小行星第一课揭开地球神秘的面纱蔚蓝色的星球地球上的大洋与大3课时洲第二课大自然的力量课时安排1课时2课时利用大自然的力量感受自然的另一面1课时3课时教案教案课第1课揭开地球神秘的面纱—蔚第2课2题蓝色的星球(1)教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学过程方法:初步知道世界的海陆分布及主要地形,知道世界分为目七大洲和四大洋。

标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师活动:一、古诗导入:学生活动:猜谜语,引起兴趣反馈:时知识技能: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师: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地球是宇宙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但它的表面是什么样呢?我想起来一首诗:了解银河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辽师大版思品与社会五下3.4《环球采风》说课稿14

辽师大版思品与社会五下3.4《环球采风》说课稿14

辽师大版思品与社会五下3.4《环球采风》说课稿14一. 教材分析《环球采风》是辽师大版思品与社会五下第三单元第四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通过介绍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全球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历史知识,对世界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文化特色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拓展和加深。

此外,学生对于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仍需要具体的实例和图片来帮助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理解不同价值观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

2.教学难点:对于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的理解,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世界各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国家的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材内容,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补充,共同提高。

4.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6.课后作业: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突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以及相关的概念和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 题
1.《揭开地球神秘的面纱》
主备人
晓艳
总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奥秘的志趣。
2.初步知道世界的海陆分布及主要地形,知道世界分为七和四大洋。
教学重点
1.了解海陆的变迁,初步体会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四.课外延伸:
1.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一”。
2.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钱学森。
课堂反馈:科学探索的历程不可能是一番风顺的,这些辉煌成就的背后一定蕴涵着无数科学工作者的努力与付出,因此我们应该现在好好学习,将来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贡献。
板书设计
蔚蓝色的星球
地球七分海洋 三分陆地
地球是蔚蓝色的星球
教学反思
学生——收集相关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
第 2课时 月 日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安全教育:
1、下课排队上厕所,活动不打闹
2、不做危险游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播放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发射升空相关视频,宇航员利伟进入太空后看到我们居住的地球,学生看完后谈感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蔚蓝色的星球》
2.初步知道世界的海陆分布及主要地形,知道世界分为七和四大洋。
教学重点
1.了解海陆的变迁,初步体会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知道地球是目前所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初步了解地球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
3.初步体会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2.地球表面被一层大气包围着,保护地球生命的正是大气层。
三.小实验《植物生长与环境条件》
把几盆同样的花分别放在不同的地方,每天观察他们的变化,记录这五种情况,填写表格
板书设计
宇宙中的小行星
地球绕太阳转 唯一有生命的地球
月球绕地球转
教学反思
课 题
1.《揭开地球神秘的面纱》
主备人
晓艳
总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奥秘的志趣。
2.知道地球是目前所ຫໍສະໝຸດ 一有生命的星球,初步了解地球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
3.初步体会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
第 3课时 月 日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安全教育:
1.下课排队上厕所,活动不打闹
2.不做危险游戏
2.初步知道世界的海陆分布及主要地形,知道世界分为七和四大洋。
教学重点
1.了解海陆的变迁,初步体会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知道地球是目前所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初步了解地球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
3.初步体会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
第 1课时 月 日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安全教育:
1、上课不做小动作
2、下课不追逐打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示地球谜面:
2.揭题并板书:在浩瀚的宇宙中,在数以亿计的星系中,有一个普通的漩涡星系,我们称之为银河系。银河系约有3000亿颗恒星,其中有一颗普通的、有行星黄饶的恒星,我们称之为太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宇宙中的小行星>>。
2
我们的家园
7
4.11-----4.15
2
共同的责任
8
4.18-----4.22
2
共同的责任
9
4.25-----4.29
2
地球上的国家与民族
10
5.2------5.6
2
地球上的国家与民族
11
5.9------5.13
2
地球上的国家与民族
12
5.16----5.20
2
环球采风
13
5.23----5.27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
伟大的文学家雨果曾经是这样描述地球的:“蔚蓝色的海包围着翠绿的田”,,广阔的海洋围绕着大陆和岛屿,蓝色的海水与广袤的大陆交相辉映,你们想更深入的了解我们所居住的这个美丽的星球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球上的大洋与》
二.探索新知:(课堂展示)
1.认识地球仪
对人类来说,地球的体积是在是太大了,我们很难看到地球的全貌,科学家为了帮助人们认识地球,按比例缩小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并把它们用不同颜色和符号表示出来,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根据我们课前预习的容,你们都知道地球仪的哪些知识呢?
三.强化新知:(课堂展示)
1. 讨论:除了看图片我们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你还知道哪些方法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呢?
学生讨论:(1)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发生月偏食,地球挡住了一部分的日光,是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球表面,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到地球的形状等等。
2
环球采风
14
5.30----6.3
1
环球采风
15
6.6------6.10
1
复习
16
6.13----6.17
2
复习
17
6.20----6.24
2
复习
18
6.27----7.1
2
复习
19
7.4------7.8
2
复习
20
课 题
1.《揭开地球神秘的面纱》
主备人
晓艳
总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奥秘的志趣。
二.探索新知:(根据课前预习进行课堂展示)
1.课前让大家查找了有关于宇宙小行星的资料,讨论:地球是怎样运转的?太阳系有几大行星?究竟那一颗是地球呢?
学生回答。
2.讨论: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它怎样转?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只有地球存在生命呢?
学生回答。
(课堂反馈)
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体,它在不停的绕地球运转。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学进度安排
周 次
起止日期
周节数
容安排
1
2.29-----3.4
2
揭开地球神秘的面纱
2
3.7-------3.11
2
揭开地球神秘的面纱
3
3.14-----3.18
2
大自然的力量
4
3.21-----3.25
2
大自然的力量
5
3.28-----4.1
2
我们的家园
6
4.4-------4.8
二.探索新知(课堂展示)
1. 在新课之前,我们已经知道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谁能说一说,为什么地球呈蓝色的?
学生根据课前预习进行回答。
2. 地球是一个球体,这个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那么以前的人们是这样认为的么?
学生根据课前查找相关资料进行汇报。
3. 介绍真实故事《麦哲伦环球航行》
课堂反馈: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通过人造卫星拍摄到地球的全貌,看图片我们就会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