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故事优秀12篇

伊索寓言故事优秀12篇伊索寓言故事篇一狮子睡着,有只老鼠跳到他身上。
狮子猛然站起来,把他抓住,准备吃掉。
老鼠请求饶命,并说如果保住性命,必将报恩,狮子轻蔑地笑笑,便把他放走。
不久,狮子真的`被老鼠救性命。
原来狮子被一个猎人抓获,并用绳索把他捆在一棵树上。
老鼠听到他的哀嚎,走过去咬断绳索,放走狮子,并说:“你当时嘲笑我,不相信能得到我的报答,现在可清楚,老鼠也能报恩。
” 这故事说明,时运交替变更,强者也会有需要弱者的时候。
伊索寓言故事大全篇二两只狗在路上捡到一大块肉,争得不可开交,差点就要打起来。
一只狐狸看见了那块鲜肉,就开始转动脑筋,想把肉弄到手。
“你们不要为了一块肉而伤了和气嘛!”狐狸和善地劝解说,“要不我帮你们分肉吧,保证你们两个人得到的肉大小相同。
”狐狸说。
两只狗觉得狐狸的话很有道理,也很公平,于是就答应了。
一次分出来的肉大小不一,狐狸连忙说:“对不起,年纪大了,手容易抖,这样吧……”说着它就在那大块上咬下一大块。
一只狗,说:“不行,这块又比那块小了!”狐狸看了看说:“这好办!”然后又在多的那块上啃下一大块。
狐狸就这样在两只狗的,下,左咬一块右咬一块,等它吃饱了肚皮,抹抹嘴巴,把剩下的两块肉递给两只狗。
它说:“现在是一样大了,你们应该满意了,举手之劳,你们就不用多谢了,再见!”那两块肉的确大小相等,但是只有拇指般大小了。
读后感今天我读了《狐狸分肉》这个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两只熊抢一块肉,刚好被一只狐狸看见了,狐狸眼珠一转,想出了一个坏主意,对熊说:“我来帮你们分肉。
“于是狐狸就把他们的肉拿过来,这块肉咬一下,那块肉也咬一下,一直咬到两块肉一样小,停下来说:”好了,肉分好了,一样大了,下次如果还要分肉,再来找我。
”两只熊在地上“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我想,这两只熊真笨,脑子都不动一下,我们小朋友一定不要向友念学习,要多多动脑子,这样才不会上坏人的当。
伊索寓言故事篇三一匹马在路上炫耀他的精美的马饰,忽然遇到了一头满驮着货物的驴子。
12、伊索寓言

“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 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
无望
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 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 你 能想象出来吗?
狐狸后退又试。一次,两次,三次
狐狸试了一次又一次
狐狸感到无望了,只好转身离开。 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这些葡萄肯 定是酸的,不好吃。”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 “白费劲”、“无望”的情况 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
学了这个故事,你知道 它的寓意吗?
在经历了许多尝试而不能获 得成功的时候,有些人往往 故意轻视成功,以此来寻求 心理安慰。
牧 童 和 狼
读《牧童和狼》,了解内容。
1.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想 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一个牧童总爱 说谎骗人,后来他 说了真话,却没有 人相信他。
读《牧童和狼》,了解内容。
2. 说说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一贯说谎的人即使 说了真话,也没有人 会相信。
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 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 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表现?
牧童 狼没来 几次大叫 (说谎) 村民 闻声赶来 (上当)
不禁哈哈大笑(捉弄村民)
狼来了 吓坏大叫 (真话)
惊慌失措
(气愤)
寓意:
做人要讲诚信,不能说 谎骗人。否则会无人相 信,害了自己。
讲故事
狐狸和乌鸦
12、伊索寓言
蝉 和 狐 狸
认真读课文,想想这则寓言 讲了一件什么事? 狐狸用骗乌 鸦的方法骗蝉, 但是蝉没有上当。
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 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和不同之处?
相似的是狐狸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 的目的,都在说奉承话。“故意”点 出狐狸的假心假意,“赞叹”是为吃 蝉而设下的“圈套”。 不同之处是乌鸦上当了,而蝉没有上 当。
伊索寓言15个经典故事全文

伊索寓言15个经典故事全文伊索寓言是世界著名的寓言作家伊索所创作的一系列寓言故事,这些故事通过动物的形象和生活经历,以简洁明了的文字,寓教于乐地传递了许多人生哲理和道德教育。
以下是伊索寓言中的15个经典故事的全文:1. 乌鸦和狐狸乌鸦高高地站在树枝上,嘴里叼着一块肉,引来了一只狐狸的注意。
狐狸想方设法地夸奖乌鸦,希望乌鸦能够张开嘴巴,结果乌鸦一张嘴,肉掉了下来,狐狸顺势夺走了肉。
2. 狼和小羊狼在河边发现了一只小羊,心生食欲,便借故斥责小羊。
小羊反驳说,自己喝水时并不会影响狼的饮水,但狼却坚持找借口把小羊吃掉。
3. 鹬鸟和蚌壳一只鹬鸟在海滩上捡到了一颗贝壳,它想把贝壳打开,但一直无法做到。
最后,鹬鸟用嘴叼起贝壳,从高空中投掷到地上,贝壳破碎了,但里面的肉早就被其他动物吃光了。
4. 狐狸和葡萄狐狸看到一串葡萄挂在高处的藤蔓上,它想尝尝葡萄的味道。
但它无论如何也够不到葡萄,于是它生气地说:“葡萄肯定是酸的!”然后它转身离去。
5. 蚂蚁和蚱蜢蚂蚁夏天努力工作,为了过冬存储食物。
而蚱蜢则只知道唱歌跳舞,不用劳动。
当冬天来临时,蚱蜢饿得无法自理,来找蚂蚁借吃的,但蚂蚁拒绝了蚱蜢。
6. 塞蒂和狼塞蒂养了一只狼,狼终日以伪装自己的友善来骗取主人的信任,最终攻击了主人。
7. 狼和狮子狼向狮子吹嘘自己的勇猛,狮子问他是否敢去河边和鳄鱼搏斗,狼不敢,狮子笑了。
8. 狐狸和乌鸦狐狸看到乌鸦在树上叼着一块奶酪,用奉承的话说服乌鸦唱歌,乌鸦得意地张开嘴巴唱歌,奶酪从嘴里掉了下来。
9. 狗和影子狗咬着一块肉,途中经过河边,看到水中的倒影,以为是另一只狗,便狠狠地咬了水,结果把肉丢了。
10. 狼和小狗狼看到一只小狗饱餐一顿,便向小狗请教找到食物的方法,小狗说:“只要你愿意,可以来和我一起当人家的宠物。
”狼听后摇了摇头,然后离开了。
11. 狼和小狼狼问小狼,为什么你的父亲都不管你,小狼回答:“因为我不听他的话,他只好让我受罚。
12.伊索寓言

(二)深入体悟,教给方法。
过渡:这些语句都表达了几则寓言的寓意,请同学们把这几句话放回文中,用心默读思考:寓意是怎么从故事中得出来的?试着找找故事与寓意的联系。
1.精读第一则《狐狸和葡萄》,理解故事与寓意之间的联系。
(1)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馋得直流口水 想尽各种办法自己先找出来读一读。师生交流。
(3)指名读《蝉和狐狸》,学生概括故事内容,交流读后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预习,解决了字词等基本知识点,让学生故事内容有了初步感知,为下面深入理解寓意打好了基础。】
三、精读感悟,理解寓意
过渡语:看来大家已经基本了解了故事内容,但这还不够,学习寓言,不仅要读懂内容,还要理解寓意。
(一)找准寓意,初步理解
即墨市第三实验小学语文学科备课表
语文学科五年级第12课
课题
《伊索寓言》
课时数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在题号前用,教学难点用 标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4.通过故事与寓意之间的比较回读、仔细品味,体味寓言中蕴含的寓意,尝试为《蚂蚁和屎壳郎》编写寓意。
(2)小组合作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
(3)“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
(4)自读第二段。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
(5)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6)从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你怎么理解这段话?
伊索寓言经典故事20个

伊索寓言经典故事20个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文学中的一种文学体裁,以动物和其他自然现象为主角,通过这些形象来讽刺人类的弱点和社会现象。
这些故事不仅寓意深刻,而且语言简练,深受人们喜爱。
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些经典的伊索寓言故事吧。
1. 乌鸦和狐狸。
一只乌鸦拿到了一块奶酪,狐狸看见后便开始奉承乌鸦,称赞它的美丽和歌喉,乌鸦得意忘形,张开嘴巴唱歌,奶酪掉在了地上,狐狸趁机把奶酪抢走了。
2. 狼和羊。
狼借口说自己肚子疼,想要喝水,羊怜悯它,结果被狼吃掉了。
故事寓意人们要警惕那些借口和谎言。
3. 蚂蚁和蚱蜢。
蚂蚁为了未来的生活,辛勤地储存食物,而蚱蜢却只知道享乐,结果在冬天没有食物吃。
故事告诉我们要珍惜现在,为未来做打算。
4. 狐狸和乌鸦。
狐狸假装受伤,乌鸦被它的假象所迷惑,结果被狐狸吃掉了。
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蒙蔽,要看清事物的本质。
5. 狐狸和乌鸦比赛。
乌鸦和狐狸比赛谁会飞得更高,狐狸装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结果乌鸦飞得更高,狐狸气得不行。
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傲慢自大,要脚踏实地。
6. 狼和小羊。
们要警惕那些虚假的借口和谎言。
7. 老鼠和青蛙。
老鼠和青蛙争论谁的声音更响亮,结果被老鹰听见了,老鹰把它们都吃掉了。
故事告诉我们要避免无谓的争吵,不要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8. 蚂蚁和蚱蜢。
蚂蚁为了未来的生活,辛勤地储存食物,而蚱蜢却只知道享乐,结果在冬天没有食物吃。
故事告诉我们要珍惜现在,为未来做打算。
9. 狼和羊。
狼借口说自己肚子疼,想要喝水,羊怜悯它,结果被狼吃掉了。
故事寓意人们要警惕那些借口和谎言。
10. 乌鸦和狐狸。
一只乌鸦拿到了一块奶酪,狐狸看见后便开始奉承乌鸦,称赞它的美丽和歌喉,乌鸦得意忘形,张开嘴巴唱歌,奶酪掉在了地上,狐狸趁机把奶酪抢走了。
11. 狐狸和乌鸦比赛。
乌鸦和狐狸比赛谁会飞得更高,狐狸装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结果乌鸦飞得更高,狐狸气得不行。
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傲慢自大,要脚踏实地。
12. 狐狸和乌鸦。
12伊索寓言第二课时

课题:12伊索寓言第二课时上课时间2012年10月25日总第31 课时教学目标:知道这三则寓言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赏析理解“蝉和狐狸”中蝉为何能识破狐狸的骗局,避免上当?教学过程:一、复习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其中一两则故事的主要内容?二、精读课文(一)《狐狸和葡萄》1、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抓住文中关键词语来体味葡萄的诱人。
2、一只狐狸看到了,谗得直流口水,他是怎样做的?能通过想象说具体吗?(主人公狐狸很喜欢吃葡萄,“谗得直流口水”;“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3、结果怎样?他应该怎样想,怎样做?4、可狐狸是怎样说的呢?为什么这样说(“这些葡萄是酸的,不好吃。
” 虚荣心强、爱面子、生怕别人笑话;自己无能为力,却又不敢承认,表里不一。
)——即狐狸的形象(二)《牧童和狼》1、集体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主人公是牧童,任务是在村边放羊。
闲得无聊,大喊“狼来了”,拿村民们的“惊慌失措”取乐。
)2、到底有没有狼?(哪里有什么狼?)3、牧童“好几次”大叫“狼来了”,是什么行为?(欺骗、撒谎、不诚实、不老实。
)4、引读第二自然段,村民们好几次上当受骗后,会怎么想?怎样说?(村民们以为牧童在撒谎,不愿意再上当。
)5、以后村民们再听到“慌忙大叫”后,会怎样想?怎样做呢?牧童的结果会是什么?6、小组之间讨论:牧童是一个怎样的人?(三)《蝉和狐狸》1、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圈套”本来指什么?在本则寓言中指什么?(使人上当受骗的、坏的、害人的计谋、计策,阴谋诡计。
把蝉从树上骗下来,吃掉他。
)2、怎样骗的?(细读第二自然段。
并画出突出表现狐狸会骗的词语。
)3、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蝉?从哪里看出来的?他是怎样想?(细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用不同的线画出最能说明上述问题的内容。
拓展思维:想象蝉的思考过程。
)4、对待狐狸这样的*诈小人,我们应该怎样做?三、理解寓意(一)1、齐读第一则寓言的第三自然段。
伊索寓言名篇原文及寓意

伊索寓言名篇原文及寓意1、狐狸和葡萄在一个炎热的夏日,一只狐狸走过一个果园,它停在了一大串熟透而多汁的葡萄前。
它从早上到现在一点儿东西也没吃呢!狐狸想:“我正口渴呢。
”于是他后退了几步,向前一冲,跳起来,却无法够到葡萄。
狐狸后退了几步继续试着够葡萄。
一次,两次,三次,但是都没有得到葡萄。
狐狸试了又试,都没有成功。
最后,它决定放弃,它昂起头,边走边说:“我敢肯定它是酸的。
”正要摘葡萄的孔雀说:“既然是酸的那就不吃了。
”孔雀又告诉了准备摘葡萄的长颈鹿,长颈鹿没有摘,长颈鹿告诉了树上的猴子,猴子说:“我才不信呢,我种的葡萄我不知道吗?肯定是甜的。
”猴子说着便摘了一串吃了起来。
这就是说,有些人能力小,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未成熟。
2、狼与鹭鸶狼误吞下了一块骨头,十分难受,四处奔走,寻访医生。
他遇见了鹭鸶,谈定酬金请他取出骨头,鹭鸶把自己的头伸进狼的喉咙里,叼出了骨头,便向狼要定好的酬金。
狼回答说:“喂,朋友,你能从狼嘴里平安无事地收回头来,难道还不满足,怎么还要讲报酬?”寓意这寓言说明,帮助坏人,并向坏人索取应得的报酬,就是没有认识到坏人不讲信用的本质。
这故事说明,对坏人行善的报酬,就是认识坏人不讲信用的本质。
3、小男孩与蝎子有个小孩在城墙前捉蚱蜢,一会儿就捉了许多。
忽然看见一只蝎子,他以为也是蚱蜢,便着两手去捕捉他。
蝎子举起他的毒刺,说道:“来吧,如果你真敢这样做,就连你捉的蚱蜢也会统统失掉。
”小孩听罢就跑了,蝎子很得意。
过了一会儿小孩又回来了,拿出一个长长的夹子,轻佻的夹住蝎子的尾巴,小孩蹦蹦跳跳的跑回家给妈妈看他今天的收获,妈妈很高兴,中午弄了一盘油炸蝎子给孩子吃。
寓意:这故事本来是告诫人们,要分辨清好人和坏人,区别对待他们。
可也要看谁势力大,小蝎子跟人较劲这不是找死呢吗。
4、掉在井里的狐狸和公山羊一只狐狸失足掉到了井里,他如何挣扎仍没法爬上去,只好呆在那里。
公山羊觉得口渴极了,来到这井边,看见狐狸在井下,便问他井水好不好喝,狐狸觉得机会来了,心中暗喜,马上镇静下来,极力赞美井水好喝,说这水是天下第一泉,清甜爽口,并劝山羊赶快下来,与他痛饮。
伊索寓言经典故事20个

伊索寓言经典故事20个伊索寓言是古希腊的一种寓言文学,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而闻名于世。
在这20个经典故事中,我们将领略到伊索寓言的魅力,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
1.乌鸦和狐狸。
故事讲述了一只乌鸦因为虚荣心被狐狸欺骗的故事,寓意着虚荣心会让人失去理智。
2.蝙蝠和鸽子。
蝙蝠在鸽子面前自称是鸟类,却在其他鸟类面前自称是哺乳动物,最终被鸽子拒绝。
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自欺欺人。
3.狼和羊。
狼以各种借口欺骗羊,最终被羊们识破。
故事告诉我们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别人。
4.狐狸和乌鸦。
狐狸以奉承的话语哄骗乌鸦,最终得到了乌鸦的美味。
故事告诉我们要警惕奉承之词,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恭维。
5.狗和影子。
狗看到水中的自己,误以为是别的狗,于是张牙舞爪,结果掉进了水里。
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相信表面的东西,要擦亮眼睛看清真相。
6.狮子和老鼠。
宽容是值得提倡的品质。
7.乌鸦和狗。
乌鸦因为贪心,想要太多的食物,结果失去了所有的食物。
故事告诉我们要知足常乐,不要贪心。
8.狼和羊。
狼以各种借口欺骗羊,最终被羊们识破。
故事告诉我们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别人。
9.蝙蝠和鸽子。
蝙蝠在鸽子面前自称是鸟类,却在其他鸟类面前自称是哺乳动物,最终被鸽子拒绝。
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自欺欺人。
10.乌鸦和狐狸。
故事讲述了一只乌鸦因为虚荣心被狐狸欺骗的故事,寓意着虚荣心会让人失去理智。
11.狐狸和乌鸦。
狐狸以奉承的话语哄骗乌鸦,最终得到了乌鸦的美味。
故事告诉我们要警惕奉承之词,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恭维。
12.狗和影子。
狗看到水中的自己,误以为是别的狗,于是张牙舞爪,结果掉进了水里。
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相信表面的东西,要擦亮眼睛看清真相。
13.狮子和老鼠。
宽容是值得提倡的品质。
14.乌鸦和狗。
乌鸦因为贪心,想要太多的食物,结果失去了所有的食物。
故事告诉我们要知足常乐,不要贪心。
15.乌鸦和狐狸。
故事讲述了一只乌鸦因为虚荣心被狐狸欺骗的故事,寓意着虚荣心会让人失去理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伊索寓言(预习单)姓名:
1.抄写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一遍。
2.抄写二类字并注上拼音。
3.给下面画线的字注音。
狐狸()葡萄()喉咙()聪明()灾难()教训()4.组词
馋()慌()惯()
搀()谎()贯()
5.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解释词语。
惊慌失措:
一贯:
戒心:
6.我已大声朗读课文( )遍,是否达到正确、流利()。
7.《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经后人加工,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
寓言》。
从作品来看,时间跨度大,据推测,它不是一人一时之作,可以看作是古希腊人在
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的集体创作。
《伊索寓言》意为“伊索的寓言集”,伊索,可能是其中
的一位重要作者,一小部分是后人创作,寄在伊索这位大师名下。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
《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往往在文中直接点明寓意,你能找到三则寓言的寓意吗?
《狐狸和葡萄》
《牧童和狼》
《蝉和狐狸》
伊索寓言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掌握“抓住寓意与故事之间联系”的方法学好三则寓言的寓意。
2.通过人物语言仔细品味和比较,体悟三个人物说谎的不同心里。
3..抓住具体语言,感悟寓言语言简洁凝练上口的
教学重难点:
明白谎言背后的出于不同的目的,体会人物的心理支配行动、语言,能正确看待生活中的谎言。
通过故事与寓意之间的比较回读、仔细品味,体味寓言中蕴含的寓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1.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伊索寓言》中三个故事。
2.整体感体课文。
这三个寓言故事,你最喜欢那个故事,能讲给我们听听吗?
二、体味寓言中蕴含的寓意
过渡语:读了这三则寓言,大家已经基本记住了故事的内容(板书:记住故事),但这还不够,学寓言,不仅要读懂内容,还要理解寓意。
(板书理解寓意)
(一)找准寓意,初步理解
1.快速默读寓言故事,把寓言中表明寓意的相关语句划出来。
2.交流汇总投影出示三句寓意:都在文末,点睛之笔(精练、概括)。
3.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寓意、提提问题。
(提醒:抓关键词)
过渡:这些语句都表达了几则寓言的寓意,请同学们把这几句话放回文中,用心默读思考:寓意是怎么从故事中得出来的?试着找找故事与寓意的联系。
(二)抓住联系,深入体悟
1.默读第三则《蝉和狐狸》,自主找故事与寓意之间的联系。
2.指名读故事,齐读寓意,反馈交流。
3.教师点拨:(1)一个聪明的人指谁,别人的灾难是什么?(2)他的聪明你是从哪
里看出来的?(3)联系故事说说你对寓意的理解。
4.小结方法:寓意中总结出来的道理都要能从故事中找出依据。
5.齐读寓意,强化感知。
6.自主尝试,运用方法学《牧童与狼》、《狐狸和葡萄》。
7.反馈交流,随机点拔,发现、梳理后两则寓言的故事和寓意的有机联系。
8.再次小结方法,读寓意。
(寓意是紧密联系故事,从故事中精心提炼出来的,与故事密不可分、水乳交融)
9..《蝉和狐狸》的寓意作者是站蝉的角度概括出来的。
我们还可以从狐狸的角度来提炼的《蝉和狐狸》的寓意。
生交流
出示:“一个居心不良的人,不管用多少花言巧语来掩饰自己的阴谋,总有一天会被人识破的。
”
请学生运用方法评议。
过渡:《伊索寓言》就是通过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故事得出道理的,在语言的最后用一句精练的话点名寓意。
这是伊索寓言的特点。
二、感悟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心理。
1.出示人物的语言
这三个故事有趣好玩,你们看,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出来说话了。
“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
“狼来了,狼来了!”
“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
”
指名读这三句话,评价。
2.比较一下,三句话的意思不一样,但是有相同的地方。
板书:说谎。
3.那两只狐狸和那个放羊的孩子,为什么要撒谎呢?
自由朗读课文,找到具体的词句,选择《狐狸和葡萄》来交流。
(强调要求,一定要找到具体的词句,一定要说出自己的感受。
)
(1)自由读课文。
(2)狐狸为什么要撒谎?(非常想吃葡萄,可是有吃不到,就安慰自己)
板书:求安慰。
(3)同学们想一想,这个是酸的不是葡萄的味道,是什么?
(心里发酸。
吃不到葡萄,心里酸溜溜的。
)
(4)把这课文的一二自然段读一读。
(5)小结:吃不到葡萄,就说是酸的。
狐狸先生的这句话,已经是世界性的俗语了。
4.仿照第一个故事的方式交流其他两个人物的说谎的原因,说说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1)交流牧童说的原因。
狼来了,是为了骗村民,寻开心的。
因为一个人,太无聊了,是为了引起家长的注意。
也有点恶作剧,无伤大雅的寻开心和恶作剧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采取这样极端的手段是不对的。
板书:恶作剧
朗读牧童两次大叫的话语。
(2)第三则故事中狐狸说谎的原因及依据。
狐狸拍马屁是为了骗肉吃。
谎言的背后是一个美丽的陷阱,有一个可怕的阴谋。
(板书:设陷阱)
(3)小结:同学们,我们了解了谎言背后的心里,有的谎言是为了安慰自己,有的谎
言是因为无聊,是为了恶作剧,有的谎言背后隐藏着阴谋和圈套。
我们从这些人物语言背后的心理,可以更好地认识人物的形象。
三、品味文中语言,加强积累内化
昨晚我读寓言的时候,第一次发现寓言语言的美。
自由读《狐狸和葡萄》感受语言的美。
1.教师出示下列词句:
架上——垂下几串葡萄——一只狐狸
馋得直流口水——想尽各种办法
够葡萄——白费劲感到无望——转身离开
2.师你发现它的美丽吗?
(语言简洁、对比鲜明,给人对偶的感觉读起来顺口)
3.在其他的两则寓言找到类似的语言读一读。
四、课文总结
伊索寓言产生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经受了时间的检验,以它明晰的寓意、鲜明的
人物形象、简洁凝练顺口的语言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他有300多个故事,我们应该怎样去读这一本书。
(1)记住这些故事;(2)记住并理解故事所阐明的道理,浓情故事与道理之
间的关系。
(3)注意积累故事中富有特点的语言。
课后希望同学们自己去读一读《伊索寓
言》中的其他故事。
板书伊索寓言
《狐狸和葡萄》求安慰记住故事
《牧童和狼》恶作剧理解寓意
《狐狸和蝉》设陷阱感悟人物
积累语言
教学后记:
12、《伊索寓言》
1.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三篇《伊索寓言》
2.《狐狸和乌鸦》告诉我们:
3.《牧童和羊》告诉我们:
4.《蝉和狐狸》告诉我们:
5.读读课文,体会牧童两次“大叫”的不同情感。
(1)好几次他大叫:“狼来了!狼来了!”
(2)牧童吓坏了,他慌忙大叫:“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1);(2)6.为什么《狐狸和乌鸦》里的乌鸦会受骗,而《蝉和狐狸》里的蝉却没有受骗?答:
7.你还知道有哪些伊索寓言:
8.读下面的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1)一贯说谎的人即使
..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