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说题稿子子(实用模板+实例10篇)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说课稿 生物说课稿万能(精选9篇)

高中生物说课稿 生物说课稿万能(精选9篇)

高中生物说课稿生物说课稿万能(精选9篇)高中生物优秀说课稿篇一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DNA复制这部分内容,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这一节课。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DNA的复制》这一部分内容也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它既是对前面已学习的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知识进一步的深化理解,也是整个遗传的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DNA分子的复制;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理解能力(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求知欲3、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DNA复制的条件、过程及特点。

(2)教学难点:DNA复制的过程,特别是半保留复制。

4、教材处理及课时安排根据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内容只安排一个课时。

教学顺序是推测—实验证据—复制过程进行。

二、说学法:学生应通过观察、分析、讨论与教师讲授相结合来学习本课内容三、说教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能,把DNA复制过程编制成动态过程,使难点知识变静为动、变抽像为形象,转化为易于吸收的知识。

并指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通过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思维能力,且适当配合练习,将知识化难为易。

四、说具体的教学过程关于DNA分子的复制的教学,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课题下的,2008北京奥运会的会幑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导及问题探讨,激起学生和兴趣。

然后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有关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的时间。

接下来设置问题:DNA是如何复制的?让学生积极讨论。

然后才引出沃森和克里克对DNA复制过程的推测,从而得出DNA 的半保留复制过程。

其次,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充分利用课本的彩图来分析、学习科学家对DNA复制过程所做的经典实验,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思想,领悟科学探究的魅力,也掌握一种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分析用CsCL密度梯度离心后重带、中带、轻带表示的DNA分子的双链构成怎样的,在整个实验亲代、子一代、子二代细胞中提取出的DNA离心结果说明了什么。

高中生物大赛说课稿模板

高中生物大赛说课稿模板

高中生物大赛说课稿模板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为大家展示我的说课内容。

本次说课的主题是高中生物大赛的课程设计,我将从课程目标、内容安排、教学方法、评价方式以及课程反思五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课程目标本次高中生物大赛的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基础知识、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掌握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如细胞结构与功能、遗传与进化、生态与环境等。

2.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包括观察、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解释等。

3.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生物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的问题解决。

4.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对生物学现象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假设。

二、内容安排本课程的内容安排分为四个模块:1. 基础生物学知识:本模块将重点介绍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

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生物学基础。

2. 科学探究实践:在这一模块中,学生将参与到一系列的实验活动中,如显微镜下的细胞观察、DNA提取实验等。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 生物学应用:此模块旨在将生物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探讨生物学在农业、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创新思维培养:在课程的最后阶段,我们将通过辩论、研究项目、创新实验设计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对生物学现象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假设,并进行科学验证。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互动讲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实验操作:安排丰富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生物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团队协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高中生物精选说课稿示例

高中生物精选说课稿示例

高中生物精选说课稿示例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一节高中生物课,课题是“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这一课题选自高中生物教材的细胞生物学单元,是学生理解生物体生长发育和遗传的基础。

首先,我会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描述细胞分裂的过程及其意义。

2. 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及其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3. 掌握细胞分裂与分化在生物体生长发育中的关系。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我会通过展示一段细胞分裂的动画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个动画展示了什么过程吗?这个过程在生物体中有什么重要作用?”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分裂的基本概念和生物学意义。

二、新课讲解1. 细胞分裂的过程我将通过PPT展示细胞分裂的三个阶段:前期、中期和后期,并详细解释每个阶段细胞内发生的变化。

同时,我会引导学生观察细胞分裂的动态图,帮助他们形象地理解这一过程。

2. 细胞分裂的意义接下来,我会讲解细胞分裂对生物体的重要性,包括生长、发育、修复和繁殖等方面。

通过实例,如皮肤细胞的更新和伤口愈合,让学生感受到细胞分裂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3. 细胞分化的概念在这一部分,我会介绍细胞分化的基本概念,即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我会通过比较干细胞和普通细胞的例子,让学生理解细胞分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4. 细胞分化的过程和作用我会详细讲解细胞分化的过程,包括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和细胞环境的影响。

同时,我会通过案例分析,如血细胞的形成,来说明细胞分化在生物体中的具体作用。

三、课堂实验为了加深学生对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理解,我会设计一个简单的显微镜观察实验。

学生将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切片,识别不同阶段的细胞分裂,并记录细胞分化的特征。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不仅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高中生物优秀说课稿(5篇)

高中生物优秀说课稿(5篇)

高中生物优秀说课稿(5篇)高中生物优秀说课稿(5篇)高中生物优秀说课稿1 1.说教材1. 1教材分析^p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这部分内容极其抽象,主要描绘的是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过程,与已经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生殖种类知识等亲密相关。

它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不仅是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关键,也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根底。

1.2教学目的(1) 知识目的:a、理解受精作用的本质,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b、理解减数分裂、同染色体、四分体等概念c、联络有丝分裂,掌握精子形成过程d、理解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异同点,进一步稳固对减数分裂的理解(2)才能目的:a、通过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精子与卵细胞形成的比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p 的才能b、通过观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识图、析图才能(3)情感目的:a、通过学生参与游戏表演,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学态度b、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加深学生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开展变化的观点1. 3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a、减数分裂的概念b、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2)教学难点:a、减数分裂、同染色体、四分体等概念的理解b、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变化规律c、精子形成过程2.说教法根据该节内容的教学目的,教材特点,联络学生实际,结合素质教学理念,我采用以下方法及教具进展教学:(1) 设置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激发学习动机。

(2) 运用游戏教学,化难为易,化抽象为详细,进步学习兴趣(3) 培养学生预习和讨论分析^p 才能,倡导合作共学的教学方法。

(4) 精心设计提问,培养学生分析^p 解决问题的才能(5) 教学用具:8根橡皮绳,多媒体,幻灯片注重于设计鼓励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学生渴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强烈学习愿望的教法,使学生真正愿学、乐学、会学。

高中生物考试说课稿范文

高中生物考试说课稿范文

高中生物考试说课稿范文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一节高中生物课程的内容,题目是“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这一课程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核心,也是理解后续生物学概念的关键。

一、教学目标在开始说课之前,我先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将了解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到细胞分裂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细胞分裂的过程和特点,特别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不同之处。

难点在于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的变化及其对遗传信息传递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讲授法、实验观察法和小组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直观的实验观察和生动的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形成深刻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我会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一个受精卵是如何发育成一个完整个体的吗?”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细胞分裂的主题。

2. 讲授新知接下来,我将系统地讲授细胞分裂的基本概念、类型和过程。

首先介绍细胞分裂的必要性和基本过程,然后详细讲解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接着,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有丝分裂的动态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这一过程。

在讲解减数分裂时,我会强调其与有丝分裂的不同之处,特别是在染色体数量的变化上。

通过对比两者的异同,让学生理解减数分裂在生殖过程中的作用。

3. 实验观察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细胞分裂,我会安排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活动。

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让学生亲自操作,记录不同阶段的细胞形态。

4. 小组讨论在实验观察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组讨论细胞分裂的意义以及在生物体发育中的作用。

高中生物优秀说课稿范文模板4篇 高中生物说课一等奖

高中生物优秀说课稿范文模板4篇 高中生物说课一等奖

高中生物优秀说课稿范文模板4篇高中生物说课一等奖下面是分享的高中生物优秀说课稿4篇高中生物说课一等奖,以供参阅。

高中生物优秀说课稿1一、设计理念以新课标“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来设计教与学的过程,变教材中经典实验的学习过程为探究过程,为学生创造“知识再发现”的探究情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的探究性和目标的完整性。

二、教材分析《光合作用的发现》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三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光合作用发现过程中的几个经典实验,在这其中蕴含这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的好材料。

依据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知识、能力和情感的三维目标,注重知识发现的同时,更强调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基于此,我将“光合作用的概念、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实验设计中的两个基本原则”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单一变量原则中实验变量与无关变量的辨析”是难点所在。

三、学情分析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自主探究,“了解学生,分析学情”非常重要。

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光合作用所需原料、条件等知识基础,对于光合作用发现史也有所了解,但对于“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了解不多且不成系统。

能力与思维方面,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形成,但还很不完善,对新事物好奇,却又缺乏理性思考。

四、教学方法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我选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依据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知识的发现过程,促成知识的意义建构,能力的逐步形成。

互动讨论法:通过创设民主、平等、融洽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两方面的优势。

直观教学法:利用语言、实物、多媒体等多种直观形式,激发学习兴趣,让兴趣引领学生学习。

五、教学过程为很好地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我设置了“课题引入、课题展开、课堂小结、巩固练习、课后延伸”五个紧密联系的环节。

高中生物说课稿(18篇)

高中生物说课稿(18篇)

高中生物说课稿(18篇)高中生物优秀说课稿篇1各位教师,上午好。

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本节课是新课程教材第四章内容,学问虽然抽象但是并不难把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更进一步的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和解读图表数据的力量。

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反应练习、总结反思”这样六个方面进展剖析。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模块第3章已经介绍了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细胞膜构造以及大致的功能,本节着重介绍细胞膜掌握物质进出这一重要功能,包括小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和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通过对几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探究,并运用数学坐标图来表达三种方式的规律和特征,可以培育学生对图表数据的解读力量,即信息解读和学问迁移转化的力量。

这局部内容和前面所学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有关联的地方,同时又是对生物膜具有流淌性的一个很好的佐证。

对学生理解细胞是根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详细内容,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构造、心理特征和现有的学问水平,拟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目标a.能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b.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特点不太明显,主要强调积极思索,主动自觉。

3.教学重点、难点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根底上,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教学难点:主动运输4. 课时安排:1课时二、学情分析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学生对物质交换有了很浅薄的了解,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的构造,水分子跨膜运输实例的根底,把握了蛋白质多样性的学问,为新学问的学习奠定了认知根底。

并且还具备了肯定的认知力量,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规律性也已初步建立,能独立思索,对生活现象提出疑问,并通过多种途径找出解决的方法。

关于高中生物说课稿模板7篇

关于高中生物说课稿模板7篇

高中生物说课稿关于高中生物说课稿模板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生物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生物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第二章第二节,表面上看本节要说明的是“基因在哪里?”的问题,其根本是要解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减数分裂与孟德尔遗传规律紧密相连,而减数分裂又是高中生物学的重点和难点,可以说解决了本节的问题是去掉了高中生物学学习道路上的一只“拦路虎”。

2.教材的处理和课时安排本节内容量大,主要讲两个问题,一是通过萨顿假说和摩尔根的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一是对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现代解释(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如果一节课讲完,时间肯定很紧,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也得不到锻炼,因此我计划安排两课时,第一节课完成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证明,并配以少量的练习,第二节课完成对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的理解,辅以较多的练习。

3.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本节课的特点,结合学生对前面内容(孟德尔的两个实验和减数分裂)的熟练程度,本节课主要达到以下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认同基因在染色体上(这是理解孟德尔两大定律实质的前提)⑵能力目标:体会科学研究中的“类比推理”的重要性。

⑶情感目标:学习科学家敢于怀疑的科学精神(当时就是因为摩尔根对孟德尔遗传理论的不相信和对萨顿的怀疑才使他找到了科学的真理)。

4.重难点的确定如果要记住“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个结论是非常容易的,这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关键是要求学生理解体会这个结论的来历,学会这种科学研究的思路。

因此如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法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提倡探究性学习”,我对此的理解是,并非所有的探究活动都需要去做实验探究,也并非普通的课就不需要探究,这个理念是希望让我们和学生都形成一种习惯,即对我们发现的问题首先可以提出假设,然后实验证明,最后得出结论,也即探究的一般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命题立意和考查容本题是20 年高考卷第题,命题立意为“考查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能力要求(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4)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5)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6)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7)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8)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9)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2、知识要求(1)(2)(3)上述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为:要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4)(5)(6)上述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为:要理解它们与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7)(8)(9)上述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为:能独立完成这些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二、讲解方法和学生指导1、讲解流程2、学生疑难点本题中的疑难点为:对于上述疑难点,我会通过课堂反馈来判断他们的掌握情况,并依据学生的能力层次,引领他们进行不同程度的复习,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并提高应用能力。

3、学生易错点本题中的易错点为:对于上述易错点,我会在习题讲解结束后,特别指出并更正,避免学生再次出错。

三、变式训练和扩展延伸我认为,习题的变式训练和扩展延伸,要针对学生疑难点和易错点进行设计,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疑难点和易错点的理解,提高他们对同类型题的解题效率,降低出错几率。

对于本题,我针对学生疑难点和易错点,设计了下列题目。

习题1:这是一道关于的习题。

习题2:这是一道关于的习题。

通过对这两道题的练习,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本题疑难点和易错点的理解,提高他们对同类型题的解题效率,降低出错几率。

1.(2010年高考卷第26题)100年来,果蝇作为经典模式生物在遗传学研究中备受重视。

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黑体残翅果蝇与灰体长翅果蝇杂交,F1全为灰体长翅。

用F1雄果蝇进行测交,测交后代只出现灰体长翅200只、黑体残翅198只。

如果用横线(_____)表示相关染色体,用A、a和B、bA B a b蝇的基因型可分别图示为和。

F1雄果蝇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图示为、。

(2)卷刚毛弯翅雄果蝇与直刚毛直翅雌果蝇杂交,在F1中所有雄果蝇都是直刚毛直翅,所有雌果蝇都是卷刚毛直翅。

控制刚毛和翅型的基因分别位于X和常染色体上(如果在性染色体上,请确定出X或Y),判断前者的理由是刚毛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且每种刚毛性状在雌雄果蝇中都存在。

控制刚毛和翅型的基因分别用D、d和E、e 表示,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X D X d Ee和X d YEe。

F1雌雄果蝇互交,F2中直刚毛弯翅果蝇占的比例是1/8。

(3)假设某隐性致死突变基因有纯合致死效应(胚胎致死),无其他性状效应。

根据隐性纯合体的死亡率,隐性致死突变分为完全致死突变和不完全致死突变。

有一只雄果蝇偶然受到了X射线辐射,为了探究这只果蝇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上述隐性致死突变,请设计杂交实验并预测最终实验结果。

实验步骤:①用这只雄果蝇与正常雌果蝇杂交,获得F1;②用F1中的雄果蝇和雌果蝇杂交,获得F2;③统计F2中雄果蝇和雌果蝇所占比例。

结果预测:如果F2中雄果蝇占比例为1/3,则X染色体上发生了完全致死突变;如果F2中雄果蝇所占比例为1/3至1/2之间,则X染色体上发生了不完全致死突变;如果F2中雄果蝇所占比例为1/2,则X染色体上没有发生隐性致死突变。

一、命题立意和考查容本题是2010年高考卷第26题,命题立意为“考查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能力要求(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4)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5)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6)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知识要求(1)基因的概念(基因与基因的关系、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3)伴性遗传上述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为:要理解它们与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二、讲解方法和学生指导我认为,教师讲题应站在学生做题的角度,要从“审、解、答”三个方面进行指导。

讲题的目的不是要让学生会做“一道题”,而是要让学生会做“一类题”。

相对讲课而言,讲题较为枯燥,所以我会时刻注意两点:一是激发学生兴趣,促使他们进行主动性学习;二是多元化讲解,避免因方式单一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精神疲劳。

1、讲解流程略。

2、学生疑难点本题中的疑难点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存在情况。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存在情况主要有三种:①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②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③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本题考查点)。

对于上述疑难点,我会通过课堂反馈来判断他们的掌握情况,并依据学生的能力层次,引领他们进行不同程度的复习,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并提高应用能力。

3、学生易错点本题中的易错点为:混淆隐性纯合胚胎致死与隐性雄配子致死。

①隐性纯合胚胎致死:AA和Aa可存在,aa不存在(本题考查点)。

②隐性雄配子致死:X A X A、X A X a、X A Y、X a Y可存在,X a X a不存在。

对于上述易错点,我会在习题讲解结束后,特别指出并更正,避免学生再次出错。

三、变式训练和扩展延伸我认为,习题的变式训练和扩展延伸,要针对学生疑难点和易错点进行设计,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疑难点和易错点的理解,提高解题效率,降低出错几率。

对于本题,我针对学生疑难点和易错点,设计了下列题目。

习题1:现有一对视觉正常的夫妻,生下一个患有家族性遗传性视神经萎缩的儿子,经过检查后发现,丈夫并没有致病基因。

如果用横线(_____)表示相关染色体,用A、a 表示相关基因,用点(.)表示基因位置,请画出这对夫妻的基因型的图示。

这是一道关于X染色体特有基因的习题。

习题2:某种雌雄异株的植物女娄菜有宽叶和窄叶两种类型,宽叶由显性基因B控制,窄叶由隐性基因b控制,B和b均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

请回答:(1)若后代全为宽叶雄株个体,则其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

(2)若后代全为宽叶,雌、雄植株各半时,则其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

(3)若后代全为雄株,宽叶和窄叶个体各半时,则其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

(4)若后代性别比为1:1,宽叶个体占3/4,则其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

(5)能否出现后代全为窄叶,且雌雄各半的情况,若能写出亲本的基因型,若不能说明理由_________。

这是一道关于隐性雄配子致死的习题。

通过对这两道题的练习,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本题疑难点和易错点的理解,提高他们对同类型题的解题效率,降低出错几率。

2.(2011年高考卷第27题)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

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图)。

(1)图中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

根据F2表现型比例判断,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三角形:卵圆形=3:1。

另选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F1和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与图中结果相同,推断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

(2)图中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的比例为7/15;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

(3)荠菜果实形成的相关基因a、b分别由基因A、B突变形成,基因A、B也可以突变成其他多种形式的等位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

自然选择可积累适应环境的突变,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进化。

(4)现有3包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和aaBB的荠菜种子,由于标签丢失而无法区分。

根据以上遗传规律,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每包种子的基因型。

有已知性状(三角形果和卵圆形果实)的荠菜种子可供选用。

实验步骤:①用三包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1种子;②用F1种子长成的植株自交,得F2种子;③F2种子长成植株后,按果实的表现型统计植株的比例。

结果预测:Ⅰ如果F2中三角形和卵圆形果实的植株比例为15:1,则包种子基因型为AABB;Ⅱ如果F2中三角形和卵圆形果实的植株比例为27:5,则包种子基因型为AaBB;Ⅲ如果F2中三角形和卵圆形果实的植株比例为3:1,则包种子基因型为aaBB或者:实验步骤:①用三包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1种子;②用F1种子长成的植株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2种子;③F2种子长成植株后,按果实的表现型统计植株的比例。

结果预测:Ⅰ如果F2中三角形和卵圆形果实的植株比例为3:1,则包种子基因型为AABB;Ⅱ如果F2中三角形和卵圆形果实的植株比例为5:3,则包种子基因型为AaBB;Ⅲ如果F2中三角形和卵圆形果实的植株比例为1:1,则包种子基因型为aaBB。

一、命题立意和考查容本题2011年高考卷第27题,命题立意为“考查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能力要求(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