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历史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内容要结合课本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作业形式多样化,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提高学习兴趣。
3.作业难度适中,既要巩固基础知识,又要适度拓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结合实例,讲解我国地域地质变迁及其对地质资源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解读能力。
2.针对教学难点,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创设情境,如模拟地质变迁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降低知识点的抽象性;
(2)采用图示法,绘制地质年代表,帮助学生梳理不同地质时期的特点,提高记忆效果;
(3)开展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地球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地球历史的基本概念,掌握地球历史的发展阶段,包括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不同地质时期的特点及主要生物群落。
2.学会运用地质年代表,解释地球历史上重大地质事件、生物演化过程,分析地球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3.掌握地球历史中我国地域地质变迁的基本情况,了解我国地质资源的分布特点,提高地理信息解读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地球历史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地质现象,提高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展示地球历史上的典型地质事件,引导学生探究地质变迁与生物演化的关系。
2.利用地质年代表,指导学生整理、归纳地球历史的发展脉络,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
3.教学过程注重以下方面: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3节《地球的历史》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3节《地
球的历史》优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3节《地球的历史》。
第一章讲述宇宙中的地球。
人类的家园——地球,在茫茫宇宙中只是沧海一粟;太阳的惠泽使它生机盎然。
在漫长的演化历程中,地球上诞生了生物,生物不断进化,并出现了人类;地球具有类似同心圈层的结构,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在本章,我们重点探讨以下问题:地球处在什么样的宇宙环境中?太阳对地球有哪些影响?地球经历了怎样的演化历程?地球具有怎样的结构?本章内容包括四节:第1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2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3节《地球的历史》和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本节课主要阐述地球的历史,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科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1.3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
二、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的第三节。
本节教材以图片创设情景,引起学生思考导入。
接着教材以图表和案例分析阐述了地层、化石和地质年代表的概念及重要地理意义。
最后教材以图片和探究活。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历史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8318

第三节地球的历史【课程标准原文】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核心素养定位1.通过阅读教材知道地层和化石在确定地质年代和恢复古地理环境中的意义。
(综合思维)2.结合“地质年代表”示意图认识地球历史阶段性时间单位划分。
(区域认知)3.运用地质年代等资料掌握不同地质时期重要的地壳运动、生物演化以及矿产形成。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知识体系导引知识点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1.地层与化石(1)地层: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
(2)化石: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所以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
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2.地质年代划分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据此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了系统性的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
从宙看主要有冥石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其中显生宙又划分三个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1.地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一般而言,各个地质时代所形成的沉积岩层,如同历史的“书页”一样,记录着岩层下老、上新顺序排列的地球发展历史。
沉积岩中的化石保存着沉积岩形成的年代和当时的地理环境信息,就好像是写在岩层里的“文字”一样,记录着地球发展的历史。
思考1为什么把寒武纪作为显生宙的开始?提示:(见教材P16)知识点二地球的演化历程1.前寒武纪(1)地球状况前寒武纪是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的这段时间,包括了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约占地球历史的90%。
在此期间,地球的大气层、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
(2)生命出现生命的出现和演化与大气层中氧气的增多密不可分。
地球形成之初,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历史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地球的历史课标解读课标要求素养达标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1. 掌握确定地层时间顺序的方法和地质年代的划分。
(区域认知)2. 能够说出(写出)地球在不同地质年代的基本面貌,地壳运动情况及古生物特征。
(地理实践力)自主学习·必备知识基础预习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1. 研究地层是了解地球历史的最主要途径(1)地层:具有① 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2)沉积地层特点Ⅰ.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② 层理构造 ,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
Ⅱ.沉积岩地层中往往存在③ 化石。
A. 化石是指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保存下来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B.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
C.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④ 简单生物的化石。
Ⅲ.地层和化石能反映地球的⑤ 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2. 地质年代表(1)划分基础: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⑥ 阶段性。
(2)划分方法: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⑦ 岩石年龄等,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地编年。
(3)地质年代二、地球的演化历程1. 前寒武纪(1)时间: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包含⑧ 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约占地球历史的90%。
(2)演化特点Ⅰ.海陆演化: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
Ⅱ.大气演化:由原始大气的无氧环境演变为有氧环境。
A.原始大气主要成分是⑨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B.太古宙时期,蓝细菌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Ⅲ.生物演化:由原核生物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A.冥古宙:只有一些⑩ 有机质 ,没有生命的迹象。
B.太古宙:出现蓝细菌等原核生物。
C.元古宙:蓝细菌大爆发,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Ⅳ.地质矿产:是重要的成矿时期,大量的铁、金、镍、铬等矿藏出现在这一时期的地层中。
2. 古生代——“远古的生物时代”(1)时间:距今5.41亿年—2.52亿年,可分为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
(2)演化特点Ⅰ. 海陆演化{地壳运动剧烈海陆格局发生多次大的变迁后期各块大陆汇聚成一个整体,称为联合古陆Ⅱ. 生物演化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动物海洋⑪无脊椎动物 ,如三叶虫、笔石、鹦鹉螺等脊椎动物,随着海洋面积缩小和气候变干旱,由鱼类向两栖类再向爬行类进化植物陆上低等植物⑫祼子植物开始出现,蕨类植物繁盛,形成茂密的森林Ⅲ. 矿产:晚古生代是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历史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地质年代表的基本知识和地球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2.培养学生对地球历史演变过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使其能够运用地质年代表解释实际问题。
在讲授完地质年代表和地球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后,我会让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地球的演变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让学生们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学生们进行完小组讨论后,我会邀请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讨论成果。我会根据学生的分享,进行总结和归纳,使他们对地质年代和地球历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3.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倾听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效果。
4.教师对小组合作进行指导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四)反思与评价
1.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和收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能力。
2.学生之间进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反思能力。
在讲解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如恐龙灭绝、大陆漂移、冰河时期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演变过程。同时,我将学生分成小组,发放地质年代表资料卡片,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排序并分析不同地质年代的重要事件。
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我设计了一个“时空穿越”游戏。学生扮演不同地质年代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体验那个时代的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最后,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自己扮演角色的感悟和体验的文章,以此加深对地质年代的理解。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三)地球的历史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上学期大单元教学系列(人教必修第一册)

一、案例背景
地球的历史是地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掌握地球的历史对于理解地球的演变过程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本节课中,我将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地球的历史,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设计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通过共同研究和实践,共同完成地理探究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反思和评价,鼓励学生相互借鉴和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4.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起到引导和辅导的作用,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展,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5.教学内容与过程系统完整: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系统完整,从导入新课到讲授新知,从学生小组讨论到总结归纳,再到作业小结,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结合,逻辑清晰。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地球历史的相关知识,提高地理学科的学习能力。例如,教师通过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环节,系统地介绍了地球历史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梳理地球历史的发展脉络,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首先,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的历史发展脉络,让学生对地球的历史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然后,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接下来,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于地球历史的理解和思考。最后,我会进行课堂小结,强调地球历史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研究相关话题。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地球历史时间轴,列出地球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历史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课程标准原文】 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核心素养定位1. 通过阅读教材知道地层和化石在确定地质年代和恢复古地理环境中的意义。
维)2. 结合“地质年代表”示意图认识地球历史阶段性时间单位划分。
( 区域认知 )3. 运用地质年代等资料掌握不同地质时期重要的地壳运动、生物演化以及矿产形成。
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知识体系导引知识点一 化石和地质年代表1.地层与化石(1) 地层: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 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
(2) 化石: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 化石,所以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
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 向复杂进化的,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 综合思(人2.地质年代划分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据此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了系统性的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
从宙看主要有冥石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其中显生宙又划分三个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1.地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一般而言,各个地质时代所形成的沉积岩层,如同历史的“书页”一样,记录着岩层下老、上新顺序排列的地球发展历史。
沉积岩中的化石保存着沉积岩形成的年代和当时的地理环境信息,就好像是写在岩层里的“文字”一样,记录着地球发展的历史。
思考1为什么把寒武纪作为显生宙的开始?提示:( 见教材P16)知识点二地球的演化历程1.前寒武纪(1)地球状况前寒武纪是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 亿年的这段时间,包括了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约占地球历史的90%。
在此期间,地球的大气层、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
(2)生命出现生命的出现和演化与大气层中氧气的增多密不可分。
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历史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课标要求学习目标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1.了解地层和化石的概念,掌握其规律。
2.了解地球地质历史的年代划分。
3.理解地层与化石研究对地球历史认识的主要作用。
4.能结合地质年代表,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新知全解一遍过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1.地球的历史:约有________年。
2.认识途径:研究________是最主要的途径。
3.地层(1)含义:具有________的层状岩石。
(2)沉积岩地层特点(3)分布规律: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________、越________生物的化石。
(4)研究意义: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4.地质年代表[特别提醒] 硬体生物的大量出现是寒武纪的开始,代表地球上有大量生物开始出现的新时期,因此寒武纪为显生宙的开始。
【判断】(1)地层中的化石是指沉积物中的生物遗体。
( )(2)各类地层中都含有化石。
( )【学法指导1】(1)地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一般而言,各个地质时代所形成的沉积岩层,如同历史的“书页”一样,记录着岩层下老上新顺序排列的地球发展历史。
沉积岩中的化石保存着沉积岩形成的年代和当时的地理环境信息,就好像是写在岩层里的“文字”一样,记录着地球发展的历史。
(2)口诀法记忆地质年代表新生早晚古新四,中生白垩侏叠三;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纪;以上同属显生宙,还有元太冥古宙。
【易错辨析】 沉积地层中一定含有化石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化石是生物遗体或遗迹沉积在地层中保存形成的。
只有在沉积地层中才能找到化石,但是并非所有沉积地层中都含有化石。
二、地球的演化历程1.前寒武纪(1)时间:自地球诞生到距今________亿年,包括了冥古宙、________宙、________宙,约占地球历史的90%。
(2)演化特点①大气演化:由原始大气的无氧环境演变为有氧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历史教
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地球的历史
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1.地球的年龄:约□0146亿年。
2.沉积岩
(1)具有明显的□02层理构造。
03化石。
(2)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
04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05复杂。
3.生物演化规律:从□
06地层和它们包含的□07化石,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4.地球历史研究的依据:通过研究□
08古地理环境。
□
1.判断正误。
(1)地球的历史为4.6亿年。
(×)
(2)研究地层的岩石类型为沉积岩。
(√)
2.显生宙不包括( )
A.古生代 B.中生代
C.新生代 D.元古代
答案 D
解析显生宙包括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5.地质年代表
(1)时间单位:宙、代、纪等。
(2)地质年代表
3.为什么说地层和化石是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提示地层呈层状分布,每一层都记录着地球发展的一段历史,地层类似于书本的“书页”;化石是呈块状存在于地层中,每一块就像一个字,记录着地球的历史。
二、地球的演化历程
1.判断正误。
(1)鸟类诞生于古生代。
(×)
(2)人类诞生于新生代。
(√)
2.中生代结束的标志是( )
A.物种大灭绝 B.始祖鸟出现
C.生物的起源 D.联合古陆解体
答案 A
解析中生代末期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事件,成为中生代结束的标志。
3.说明动物的演化特征。
提示古生代开始出现动物,动物首先出现在海洋中,为无脊椎动物,后来出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中生代出现了鸟类和哺乳动物;新生代出现了人类。
任务探究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材料一科学家往往从连续性好的深海沉积岩芯、冰芯、黄土、树木年轮以及考古遗迹、文献资料等信息源中获取反映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环境特征的信息,依此推测过去的全球气候变化。
材料二长江上游涪陵段河道中白鹤梁上的石鱼题刻(见下图)记载了公元764年以来72个枯水年份的水位。
材料三地质学家认为,在距今约2.8亿年的二叠纪,南极洲作为古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位于南半球的中纬度地带,当时气候温暖潮湿,植物繁盛。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如何确定地层的相对年代?
(2)推测长江上游地区气候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3)如何确定地质历史时期南极洲的气候变化?
[成果展示] (1)地层层序律是确定地层相对年代的基本方法。
未经过构造运动改造的层状岩层大多为水平岩层,下老上新。
(2)由材料可知,该图记载了公元764年以来长江上游涪陵段河道72个枯水年份的水位变化,据此可推测上游地区的降水变化状况。
(3)大量煤田在南极洲被发现,说明地质历史时期南极洲分布有大量繁茂的植物,之后被
掩埋,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形成煤田。
1.化石和地层的研究
01沉积岩。
(1)研究地层的岩石类型为□
(2)沉积岩的两大特征:□02层理构造,□03含有化石。
04古生代地层,
(3)典型化石反映不同时代的地层,如含三叶虫、大羽羊齿化石的地层为□
含恐龙化石的地层为□05中生代地层。
06化石特征,可以推知沉积时的环境特征。
珊瑚礁组成的
(4)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性质和□
07温暖湿润的浅海环境,含有植物化石的含煤地层反映了□08湿热的森林环境。
石灰岩反映了□
2.巧记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表,宙代纪三级;隐生有三宙,冥太元三古;
显生分三代,古中新生代;古生分六纪,早晚各有三;
早古始寒武,奥陶志留随;晚古泥盆起,石炭二叠续;
中生含三纪,三叠侏白垩;新生看得见,古新近第四。
地层是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的总称。
读图,回答(1)~(2)题。
(1)研究古地理环境的主要依据是( )
A.文字记载B.考古资料
C.标本与化石D.地层和化石
(2)与①对应的地层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科学思维
古地理环境研究的方法
研究古地理环境的主要依据是地层和化石。
不同的地层含有的化石不同,根据化石的差
异可以判断古地理环境特征。
相同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的化石。
[答案] (1)D (2)C
提升运用能力
云贵高原地区石灰岩广布,该地区也是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
据此回答1~2题。
1.石灰岩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 )
A.浩瀚沙漠 B.冷湿沼泽
C.温暖浅海 D.长寒苔原
答案 C
解析石灰岩属于海相沉积,是在温暖的浅海环境下形成的。
2.该煤层形成的古地理环境是( )
A.湿热的草原地区 B.温暖广阔的浅海
C.湿热的森林地区 D.干旱的陆地环境
答案 C
解析煤炭是由森林演变而成的,森林生长于湿热的地区。
任务探究地球的演化历程
古生代(Paleozoic,符号PZ)是地质时代中的一个时代,开始于同位素年龄542±0.3百万年(Ma),结束于251±0.4Ma。
古生代属于显生宙,上一个代是元古代,下一个代是中生代。
古生代包括了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泥盆纪、石炭纪、二叠
纪又合称晚古生代。
动物群以海生无脊椎动物中的三叶虫、软体动物和棘皮动物最繁盛。
在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相继出现低等鱼类、古两栖类和古爬行类动物。
鱼类在泥盆纪达于全盛。
石炭纪和二叠纪,昆虫和两栖类繁盛。
古植物以海生藻类为主。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是哪一时期?
(2)哪一时期是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期?
(3)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发生在哪一时期?
[成果展示] (1)早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
(2)晚古生代是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期。
(3)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发生在古生代末期。
地球演化史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