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照片
七月-九月中国传统节日

中秋节
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 五,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奔月。“中秋”一 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 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 仲月、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 秋,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 称“中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 定的节日。中秋节一般有吃月饼、赏月的习 俗。
节日起源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 “(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 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 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 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 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 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节日习俗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 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 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 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地藏节由来
释迦牟尼佛入灭之后,一直要经历五十六 亿七千六百万年,弥勒菩萨才出世,到我们这个 世界示现成佛。释迦牟尼佛的法运只有一万二千 年,这个世间有佛法的时间很短,没有佛的时间 很长,在这一段黑暗的时代,什么人代替佛教化 众生呢?是地藏菩萨(见地藏经嘱累人天品)。 所以,他是代理佛,在所有的菩萨里面,他的身 份不一样。阎浮提的众生,与地藏菩萨有很大很 深的因缘。佛陀世尊赞叹菩萨有大因缘的,只赞 叹两位,一位是地藏王菩萨,一位是观世音菩萨。 地藏王菩萨的大威德大神通力量,以及种种利益 众生的事情,百千万劫也说不能尽。“
节日习俗
由于过往女子的命运只能嫁作人妇、相夫教子, 因此不少女子都相信牛郎织女的传说,并希望以 织女为榜样。所以每逢七姐诞,她们都会向七姐 献祭,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获得美满姻缘的 节日。这也就是“乞巧”这名称的来源。妇女亦 会结彩楼,预备黄铜制成的细针(七孔针),以 五色细线对月迎风穿针,穿进了为之得久。久而 久之,七夕也成为了“女儿节”。不过,古人乞 巧不独七夕,正月及八九月都可以乞巧,只有宋 以后才有七夕乞巧。宋元时期,七夕乞巧节变得 很隆重,有专门卖乞巧饰品的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 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在农历 七月初七庆祝(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改为阳历7月7 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因为此日活动的 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 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 “女儿节”。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国国务院列 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14个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的12月8日为腊八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腊八节正值隆冬季节,天气寒冷,因此俗话说:“腊八腊八,冻死叫化。
”2010年1月22日,农历12月8日,星期日为2010年腊八节。
腊八节的来历把每年的最后一个月称为“腊”,有以下三点含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修行深山,静坐六年,饿得骨瘦如柴,曾欲弃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罢盘腿坐于菩提树下,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为了纪念而始兴“佛成道节”。
中国信徒出自虔诚,遂与“腊日”融合,方成“腊八节”,并同样举行隆重的仪礼活动。
腊八节的习俗腊八粥腊八节喝腊八粥,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最早开始于宋代。
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腊八蒜老北京人家,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
泡腊八蒜得用紫皮蒜和米醋,将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严,至除夕启封,那蒜瓣湛青翠绿,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扑鼻而来,是吃饺子的最佳佐料,拌凉菜也可以用,味道独特。
腊八面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
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腊八豆腐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中国风传统节日寒衣节介绍PPT模板 - 副本

国
传
统
民
俗
文
化
介
绍
中 国 传 统 民 俗 文 化 介 绍
寒衣节的来源
明代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有当时寒衣节的详细记载:“十月一日, 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 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新丧,白纸为之,曰新鬼不敢 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声十九,男声十一。”
古 籍 记 载
寒衣节的来源
寒衣节风俗
鲁
鲁中一带流行傍晚在野外路口烧寒衣,为无后人的死者或孤 魂野鬼祭祀的作法。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山东人为死 去的亲人上坟的日子,他们会将自己秋收的物品为死去的亲 人供上,向祖先报告一年的丰收成果。除了这些之外,他们 也会用彩纸剪成衣服,为祖先焚烧,表示“十月一,上坟烧 寒衣”的意思。 鲁西南一带,寒衣节上除了准备寒衣外,还以亡者生前喜爱 的戏曲或神话故事为题材制作纸扎供阴间娱乐。
寒衣节的来源
上时“《上至拜事物十南
坟令是析坟元墓》。月宋
: ·
,谓月津称代,“宋朔时
为之,志之,用十代日,
之送都辑为将棉月周扫民
扫寒城佚送十裘朔密墓间
黄衣自岁寒月褚,《,开
叶节一纪衣一衣都武并始
。。日》节日之人林焚兴
”祭之:。祭类出旧烧起
先后
先。郊
衣在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古 籍 记 载
寒衣节的来源
古 籍 记 载
中
国
传
统
民
俗
文
化
介
绍
叁 寒衣节风俗
寒衣节风俗
晋
晋南地区送寒衣时,讲究在五色纸里夹裹一些棉花, 说是为亡者做棉衣、棉被使用。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三月三上巳节介绍中国风PPT模版

农历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 壮族为典型,在古代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 聚江边饮宴。在壮族传说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 陀诞辰日。汉族为上巳节,有三月三拜祖先、三月三 拜轩辕说法。
农历三月三,不仅仅是单纯的壮族传统踏青歌节, 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猎网了发婚。载中陵陵陵”后氏 的,“明,相的华区庙古,代, 方用结创生传最民,会庙在,伏
,,
伍 传说2---纪念黄帝诞辰
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 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传说, 黄帝一生下来就显得异常的神灵,生下没多久便能说话,到了 15岁已经无所不通了。公元前2697年,20岁的黄帝继承了有熊 国君的王位。在黄帝成为氏族首领之后,有熊氏的势力得到迅 速发展,并形成一个独立的黄帝部落。黄帝部落在从姬水向东 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了神农以来的农业生产经验,将原始农业 发展到高度繁荣阶段,使本部落迅速发展壮大。
民间传说
相传,远古的壮乡有个名叫丽妹的女子。 她聪明过人,能诗能歌,心地善良,经常背着 家人乐善好施。无奈父母不讨厌她与阿强哥的 爱情,最后在农历三月三双双殉情。为了纪念 他俩,每年人们便在三月三这一天,蒸着糯米 饭,带上鸡鸭鱼肉,上山为他们扫墓,同时联 欢唱歌,歌圩就这样形成了。
第
叁上 巳
章节 诗 词 鉴 赏
节 ”
月
儿 节
着装更的日也
互扮侧叫是在
相家重法桃三
串中未,花月
除游礼古三 邪玩。代月 气采女少三 。兰儿女又 而,们的叫 且穿“成女 女上上人儿 子漂巳礼节 春亮春,, 天的嬉一也 最衣”般叫 爱服,在“ 在,临这桃 水踏水个花 边歌而日节 游起行子” 玩舞,举,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英文版 PPT

Brief introduction
Customs
Customs
Qing Ming Festival is a time of many different activities, among which the main ones are tomb sweeping, taking a spring outing, flying kites. Some other lost customs like wearing willow branches on the head and riding on swings have added infinite joy in past days. The festival is a combination of sadness and happiness, perhaps bittersweet.
Origin
•Hanging calamus(菖蒲), wormwood(艾草): Every family in the house hanging calamus and the wormwood in order to ward off evil. •Drink wine, medicine bath: People drinking soaked with realgar or calamus tincture, the bluegrass torment water juice bath illnesses in addition to the epidemic. •The Dragon Boat accessories: People with all kinds of trinkets as symbol of exorcism Nourishing. For example, evil for good money.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春节】时间:农历正月初一习俗:熬年守岁【元宵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习俗: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寒食节】时间:清明节前一天习俗:起火烧饭、吃冷食。
【清明节】时间:农历三月初八(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公历4月5日左右)习俗:扫墓、踏青。
【端午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七夕节】时间:农历七月初七习俗:穿针乞巧。
【重阳节】时间:九月初九习俗:登高、插茱萸。
【中秋节】时间:农历八月十五习俗:赏月。
【腊八节】时间:农历腊月初八习俗:喝腊八粥。
中国节日和纪念日大全1月1日---元旦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国际麻风节2月2日---世界湿地日2月4日---世界抗癌日2月10日---国际气象节2月14日---情人节3月3日---全国爱耳日3月5日---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3月8日---国际妇女节3月9日---保护母亲河日3月12日---中国植树节3月14日---国际警察日3月15日---世界消费者权益日3月21日---世界森林日3月21日---世界睡眠日 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23日---世界气象日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月第二个周四---世界肾脏日3月最后一个完整周的星期一---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4月1日---愚人节4月4日---清明节4月7日---世界卫生日4月11日---世界帕金森病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4月23日---世界读书日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4月最后完整周周三---国际秘书节5月1日---国际劳动节5月3日---世界哮喘日5月4日---中国青年节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5月12日---国际护士节5月15日---国际家庭日5月17日---世界电信日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5月20日---全国学生营养日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5月31日---世界无烟日5月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5月第三个星期日---全国助残日6月1日---国际儿童节•国际牛奶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6月6日---全国爱眼日6月14日---世界无偿献血日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日6月24日---世界卒中日6月25日---全国土地日6月26日---国际禁毒日6月29日---全国科普行动日6月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6月第二个周六---中国文化遗产日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日•国际建筑日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7月11日---世界人口日•中国航海日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8月12日---国际青年节9月4日---世界法律日9月8日---国际扫盲日•中国酒吧节9月10日---中国教师节•世界预防自杀日9月12日---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9月16日---中国脑健康日•国际臭氧层保护日9月20日---全国爱牙日•世界老年痴呆日9月21日---世界停火日9月22日---世界无车日9月27日---世界旅游日9月第三个星期二---国际和平日9月第三个星期六---全国国防教育日9月第三个周日---世界清洁日9月第四个星期日---国际聋人节9月最后一个周日---世界心脏日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国际音乐日•国际老年人日10月4日---世界动物日10月5日---世界教师日10月8日---全国高血压日•世界视觉日10月9日---世界邮政日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10月11日---世界镇痛日10月14日---世界标准日10月15日---国际盲人节10月15日---世界农村妇女日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10月17日---国际消除贫困日10月20日---世界骨质疏松日10月22日---国际口吃日10月24日---联合国日10月24日---世界发展新闻日10月28日---中国男性健康日10月31日---万圣节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世界住房日10月的第二个星斯一---加拿大感恩节10月第二个星期三---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10月第二个星期四---世界爱眼日11月8日---中国记者节11月9日---中国消防宣传日11月11日---民间光棍节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11月17日---国际大学生节11月19日---世界厕所日11月25日---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11月最后一个星期四---美国感恩节12月1日---世界爱滋病日12月3日---世界残疾人日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12月5日---国际自愿者日12月7日---国际民航日12月9日---世界足球日12月10日---世界人权日12月21日---国际篮球日12月25日---圣诞节。
中国十大传统节日

中国十大传统节日中国十大传统节日一、春节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二、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这便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
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也是过去姑娘小伙最喜欢的日子之一。
三、清明节清明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公历4月5日左右。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相传在春秋时期,有“割股啖君”之功的介之推辅佐晋文公重耳回国后,功不言禄,与母隐迹绵山。
晋文公求之不出,抱树而死。
后来晋文公为悼他,禁止国人在之推死日生火煮食,只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这一天定为“寒食禁火节”。
寒食节最初确定在寒冷的冬季,后来“随时之宜,唯变所适”,逐渐演变确定在了清明节令期间。
鉴于寒食节活动内容长期在清明节日期间进行,久而久之,寒食节名称渐渐被“清明”所替代。
一般风俗是在清明前一天或两禁火禁烟,吃冷食。
四、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传统节日

七夕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是流行于 中国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相传农历 七月七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 故称为“乞巧”。 七夕乞巧,最早起源于中国汉代,其起源于对自然 的崇拜及妇女穿 针乞巧,后被赋 予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极具浪漫色彩的节日之 一。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 陈列花果、女红等习俗。远传日本、朝鲜半岛、越 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
• 八月十五为什么是中秋节更 多传说嫦娥本是后羿之妻, 后羿射下9个太阳后西王母赐 其不老仙药,但后羿不舍得 吃下,就交于嫦娥保管。后 羿门徒蓬蒙觊觎仙药,逼迫 嫦娥交出仙药,嫦娥无奈情 急之下吞下仙药,便向天上 飞去。当日正是八月十五, 月亮又大又亮,因不舍后羿, 嫦娥就停在了离地球最近的 月亮,从此长居广寒宫。后 羿回家后心痛不止,于是每 年八月十五便摆下宴席对着 月亮与嫦娥团聚。
七夕的诗句
古诗十九首之一(汉) 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 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 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 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 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 得语。
行香子(七夕)(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 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 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元宵
The Lantern Festival
• 元宵是一种汉族传统食品, 元宵的做法是以馅为基础, 先拌馅料,和匀后摊成大 圆薄片,晾凉后再切成比 乒乓球小的立方块。然后 把馅块放入像大筛子似的 机器里,倒上江米粉, “筛”起来,随着馅料在 互相撞击中江米沾到馅料 表面变成球状,就成了元 宵。北方“滚”元宵,南 方“包”汤圆,这是两种 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