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 教学大纲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 教学大纲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教学大纲1.课程的基本描述2.教学定位2.1 课程教学目标《广播电视编导》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主干课程之一,本课程将系统地介绍从事广播电视编导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初步技能,讲授广播电视中各种节目形态的基本特征和创作规律,力求理论性与应用性并重,素质教育和能力训练兼顾,努力培养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的能力,形成较先进的广播电视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当代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动态,使学生全方位、多视角地了解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的职能、作用,树立正确的编导理念。

2.2 课程的主要特点广播电视编导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重要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各类广播、影视作品的创作理论,同时还需要学生对媒体环境的变化、广播电视技术设备的更新与换代、传播途径与营销方式的转变等时代信息有所了解和掌握,所以要在课程中不断更新知识信息和系统,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同时,还要求学生必须进行大量的课后实践,以实践促理论,以实践作品参与赛事竞争,帮助学生了解目前广电行业发展特点和自身的优势与不足。

总体来说就是用理论指导艺术实践,以实践促理论学习,在尊重艺术一般规律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

2.3教学方法本课程授课主要采取课堂多媒体讲授、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教学、示范性教学法等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做到图文并茂,易于视听传达,便于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穿插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课外作业的训练以及优秀作品的讲评,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创意能力,形成良好的教与学氛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要求学生保证出勤,加强课堂交流和课外作业训练,注重优秀广播、电视、网络作品的搜集整理和观摩,及时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和研讨,能够完成多部多类型广播、电视作品。

3.知识点与学时分配3.1 课程覆盖的知识领域和知识单元汇总涵盖的知识体系4.案例设计本课程的案例设计原则体现为应用性、典型性、时代性、时效性等特点,最终培养学生实现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这一目标,并具备整体统筹以及独立完成广播电视艺术作品编导及创作的基本能力,并主要以权威媒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星频道、省级广播媒体等节目为主要案例,并结合部分网络流传度较高、质量上乘的作品作为典型案例;同时也会选择部分反面内容进行对比研究讲授。

电视节目制作专业核心课程简介及课程教学大纲

电视节目制作专业核心课程简介及课程教学大纲

电视节目制作专业核心课程简介及课程教学大纲一、导言电视节目制作是电视广播行业中的一种专业,培养学生掌握电视节目制作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在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打下基础。

本文将对电视节目制作专业核心课程的简介及课程教学大纲进行详细阐述。

二、课程简介1. 媒体基础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媒体产业的整体认知和理解,涵盖了媒体史、媒体法律与伦理、媒介经济学、媒体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了解媒体行业的历史发展、法律法规、经济模式及相关技术,为电视节目制作提供综合的理论基础。

2. 电视节目策划与创意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电视节目策划与创意的能力。

内容包括市场调研、受众分析、节目构思和创意灵感的引导等。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不同类型电视节目的策划与制作方法,并能在实际操作中提升创意能力。

3. 电视记者与采访技巧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成为优秀的电视记者,掌握专业的采访技巧。

学生将学习采访的基本流程、采访中的应对技巧,以及新闻报道的伦理规范。

通过实践演练,学生将培养自己的采访能力及敏锐的新闻嗅觉。

4. 电视编导与导演技巧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出色的电视编导和导演人才。

内容包括编导与导演的角色定位、导演组织工作、影视剧拍摄流程等方面。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将掌握电视编导和导演的各项技巧,包括调度摄影师、演员等资源,完善节目制作过程。

5. 电视摄影与剪辑技术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电视摄影和剪辑的基本技术。

学生将学习摄影器材的使用方法、拍摄与剪辑的基本原理等。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将熟练掌握各类摄影器材和剪辑软件的使用,提高电视节目制作的质量。

三、课程教学大纲1. 课程名称:媒体基础授课学时:36学时课程教学内容:- 媒体史概述- 媒体法律与伦理- 媒介经济学- 媒体技术2. 课程名称:电视节目策划与创意授课学时:48学时课程教学内容:- 市场调研与受众分析- 节目构思与创意引导- 节目类型及制作方法3. 课程名称:电视记者与采访技巧授课学时:48学时课程教学内容:- 采访流程与能力培养- 新闻报道的伦理规范- 采访技巧的实践演练4. 课程名称:电视编导与导演技巧授课学时:48学时课程教学内容:- 编导与导演角色定位- 影视拍摄与导演组织工作- 节目制作流程与调度管理5. 课程名称:电视摄影与剪辑技术授课学时:48学时课程教学内容:- 摄影器材的使用方法- 拍摄与剪辑的基本原理- 剪辑软件的操作与实践四、总结通过以上核心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电视节目制作领域中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教学大纲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教学大纲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教学大纲《广电节目制作》教学大纲(华文新魏二号)课程名称:广电节目制作学分:3学时:60 讲课学时:28 ;实验(实践)学时:32 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电视摄像》、《新闻采访与写作》、《电视技术基础》适用专业:四年制新闻学专业开课学科部:文管学科部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楷体小三号)课程类型:专业方向课课程性质:选修课课程目的:使学生能够了解摄录设备的基本原理,运用理论讲授和实践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彩色电视摄像机、录像机及其附件等前期设备的操作和使用。

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熟练操作、配接电视系统中的各种音视频设备。

(2)能搭建基本电视制作系统。

(2)熟悉电视节目制作流程,对每个环节都有准确的把握,包括节目制作前期准备,设备的维护,制作过程中应急情况的处理等。

(3)能独立完成电视短片的制作。

二、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序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内容节目制作基础理论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与特素材的采集与管理素材的剪辑与技巧转场与过渡数字特技制作音频混合字幕与图表理论 2 2 3 3 3 3 3 3九后期数字合成十视频输出十一集中实训合计第一部分节目制作基础理论一、节目制作基础理论 1.教学目的3 3 28 回顾《电视编辑》、《电视摄像》等前续课程中的节目制作基础理论,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2.教学内容:(1)景别(2)镜头(3)光线(4)构图(5)镜头组接(蒙太奇)(6)声画结合 3.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要求:(1)了解: 景别、镜头、光线、构图;(2)熟悉: 声画结合;(3)掌握:镜头组接(蒙太奇);作业与实践:(1)总结景别的类型(2)总结蒙太奇的概念与表现形式 4.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为主,辅以案例分析和讨论第二部分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与特点二、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与特点 1.教学目的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熟悉非线性编辑这种数字化节目制作方式的工作环境与硬件平台,了解各种常见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与特点,了解非线性编辑的基本工作流程以及与线性编辑的区别。

《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教学大纲.doc

《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教学大纲.doc

《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课程性质:专业基础(E2)。

课程是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必修课。

“电视节目制作”是电视创作的重耍环节。

该课程集电视制作采编播流程以及标准演播室制作(ESP)现场制作(EFP)技术于一体,要求学员熟练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完成作品,特别是了解专业电视节目制作的流程和节目成功的经验。

其主要0的和任务是让同学明白如何最有效地运用设备,以应对各种播出目的的现场情况,从而制作出较高质量的电视节目。

二、面向专业广播电视新闻专业。

三、实验基本要求1•学员观摩现场了解电视节目制作的每个环节。

2.学员参与实况直录的部分内容。

3•学员“以练代教”完成学员口己的电视栏目。

(另安排展示)4•学员进入电视台实习(小学期)四、实验或上机基本内容电视节目制作流程中的标准工作环节:ENG --------- 电子新闻采集技术EFP --------- 电子现场制作技术ESP --------- 电子演播室制作技术分组完成标准节目构思以及流程工具多机现场录制——内容:大型颁奖晚会。

数字剪辑---------- 移动创意黄河文化游主题成片。

电视栏口:多种ENG手段结合(外景为主)字幕、模板运用合理。

五、实验内容和主要仪器设备与器材配置六、实验预习和实验报告的要求、考核方式实验预习《电视制作手册》实验报告的要求:文学脚本、分镜头稿本、工作台本、设备表、导演阐述(公开)考核方式:电视台公开展映,分组评分七、前修课程要求《电视摄像》、《新闻与釆访写作一》、《新闻与采访写作二》、《视听语言》、《非线性编辑》、《新闻传播理论基础》、《屮外新闻事业史》等。

八、学时分配九、教材、实验指导书与主要参考书教材:1 •《演播室与外景制作》,[美]彼德•沃徳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 年10月第1版实验指导书:2.《电视制作手册》,[美]赫伯特•泽特尔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主要参考书:1.《图像、声音、运动》,[美]赫伯特•泽特尔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2•《电影剪辑技巧》,[英]卡雷尔•赖兹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年9 月第2版3•《电影语言语法》,[乌]丹尼艾尔•阿里洪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 年9月第3版。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英文名称:TV Program Production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64学分:4适用对象: 广播电视艺术本科专业、新闻学本科专业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视听语言》、《摄影基础》、《电视摄像》、《电视节目策划》二、课程简介电视节目制作课程系统讲授电视节目制作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以及多种电视制作设备操作技巧。

以原理性、实用性为主,重点介绍了电视节目制作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方法及专业电视制作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着眼于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并将电视节目制作理论知识与新技术发展(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相融合为一体,从而系统介绍了电视节目制作整个流程,让学生从基本原理到设备操作及技术应用系统掌握。

TV Program Production is a course which systematically explains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methods of TV program production, as well as the various operating techniques, use and maintenance of TV production equipment. Grounded on the principles and practicability, it focuses on training and improving students’ operational ability. Integrating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TV program produc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y (digital technology, network technology, ***、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播音与主持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

(精品)《广播电视节目创作》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doc

(精品)《广播电视节目创作》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doc

《广播电视节目创作》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广播电视节目创作》课程简介《广播电视节日创作》课是传媒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必选课,课程编号:120111,学时为32个学时。

《广播电视节日创作》的内容主要有电视文艺概念、分类和特性,电视文艺节日的审美特征、创作规律、创作原则,转播节冃的发展、转播对传统艺术的影响,转播方式及转播特点,分门別类地介绍综艺节日、竞赛游戏节咅乐电视、文艺专题节日等,以及电视文艺栏H的定位、运作和栏目包装、节目策划依据、策划内容及方法等。

通过学习,从电视文艺节H的现实发展状况出发,使学生初步掌握了解电视文艺节H的理论知识,注重对鲜活生动的电视节FI中各种类别文艺节F1个案的分析,把讲授知识、分析典型作品和学生专业结合起来,学以致用、触类旁通、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广播电视节目创作》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120111二、课程类型、学时.适用专业.先修课程限选课。

学时:32 (一学期)适用专业:广播电视编导。

先修课程:无。

三、课程性质与任务木课通过对电视文艺节H的审美特征、创作规律、创作原则的学习和探讨,以及对相关个案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电视文艺的理论基础、审美特性、为大众文化的关系,以及电视文艺节FI 的策划原则和创作方法,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及创作能力,为今麻从事相关专业的T作做好理论上和知识上的准备。

卩冬教学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讲电视文艺概念、分类和特性木讲重点:电视文艺概念、分类和特性电视文艺节H就是以电视手段制作和播出的、能使人娱乐和带来审美愉悦的节日o电视文艺通常分为六类:实况转播节综艺节竞赛游戏节H、音乐电视.文艺专题节日、电视剧电视文艺的四种特性:综合性、现场性、参与性、连续性第二讲电视文艺的审美特点和其与人众文化的关系本讲重点:电视文艺的审美特点和其•大众文化的关系电视文艺的审美特点:审美的口常化.审美的随意性电视文艺与人众文化的关系:复制能力、标准化生产、群体消费、通俗化与娱乐性第三讲转播节日的发展和转播对传统艺术的影响木讲重点:转播节H的发展和转播对传统艺术的影响新屮国电视转播节U的诞生及发展历史转播对传统艺术的影响内容包括:对传播方式的影响、对创作的影响、对保存手段的影响第四讲转播方式及转播特点木讲重点:转播方式(尤其是现场转播)及转播特点两种转播方式:直播、录播电视转播节日的四个特点:传真性、同步性、视点的多样性、视觉的强制性第五讲综艺节日及其节日类型木讲重点:综艺节H的节日类型综艺节H的形成发展历史屮国的春节联欢晚会的三大规律:民族化、综合化.喜剧化中国的春节联欢晚会的八个走向:走向庆典、走向时代、走向生活、走向民间、走向纵深、走向纪实、走向世界、走向高科技综艺节H的三种节H类型:庆典晚会、LI常性的晚会、专题晚会笫六讲综艺节目创作木讲重点:综艺节日的创作综艺节H主题的确立与表现:情感化.具体化.综合化晚会的结构:线状结构、篇章结构、多元结构串联词的写作方法:抒情式、议论式、闲话式、提问式、介绍式、强调式第七讲竞赛游戏节H木讲重点:竞赛游戏节日类型及构成元素节冃样式的形成、魅力和价值竞赛游戏节日的五种类型:知识型、才艺型、技能型、陳彩型、综合型竞赛游戏节日的五个构成元素:胜负、金钱、两性关系、明星、喜剧性第八讲:竞赛游戏节H创作本讲重点:竞赛游戏节冃创作节日的整体设计:竞赛内容.竞赛模式、竞赛形式节日的脚本创作:智力竞赛题日、竞技游戏设计要求、节日的场外运作:参赛者的遴选.竞赛者类型.选拔的公平原则节口的现场组织:坚持节口的现场性、强化现场观众的参为性、善丁制造调动现场气氛第九讲:音乐电视木讲重点:屮国音乐电视的特点音兀电视的五种类型:故事类、片断类、演唱会类、歌舞类、动画类屮国咅乐电视的特点:咅乐电视的商业木质、咅乐电视的艺术特征、音乐电视的文化特性第十讲:音乐电视的创意、视觉设计和后期制作木讲重点:咅乐电视的创意.视觉设计和麻期制作音兀电视的创意基础、特点及产生音乐电视的人物形象设计、环境及场景设计、光色设计、细节设计和运动设计音乐电视的后期制作:画面剪辑的语言特点、镜头的长度、按照音乐节奏切换画面、特级的运用第十一讲文艺专题节目木讲重点:文艺专题节日的特点和节日类型文艺专题节日的三个特点:知识性、欣赏性、纪实性文艺专题节口的四种类型:人物类、作品类、活动(现彖)类、作品串编类第十二讲:文艺专题节日的创作手法和创作要求木讲重点:文艺专题节日的创作手法和创作要求文艺专题节日的五种创作手法:纪实拍摄、采访、解说词.资料、其他非纪实手段文艺专题节日创作的三点要求:明确主题、合理安排结构.写好解说词第十三讲电视文艺样y木讲董点:电视文艺桓目的定位、运作和栏目包装电视文艺栏日定位的具体事项:定位与栏日设置、定位与观众分类、栏日定位的策略、内容与形式的确立电视文艺栏F1运作的五个耍人・保持连续性、变化主题与内容、板块经营、坚持栏FI的定位M 特色、栏目的创新与改版电视文艺栏日包装的作用.要素和形式:形象、声音、色彩、标识、广告语、宣传片、片头、片尾、片花第十四讲电视文艺节日策划木讲重点:电视文艺节日策划依据、策划内容及方法电视文艺节日策划的四条依据:感知社会心理.捕捉流行情感、掌握宣传口径、研究其他节日从创意到方案的形成过程屮应注意的环节和事项:寻找卖点、强化和包装卖点、从创意到文案电视文艺节日策划的四种创作方法:水平思考法、侧面思考法、头脑风暴法、借助外脑法五、教学基本要求木课程的教学从电视文艺节目的现实发展状况出发,深入了解电视文艺节目的理论知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对鲜活生动的电视节目屮各种类别文艺节目个案的分析,把讲授知识、分析典型作品和学生专业结合起来,学以致用、触类旁通、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14《广播电视音乐节目制作》教学大纲

14《广播电视音乐节目制作》教学大纲

《广播电视音乐节目制作》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Radio music production
授课对象:录音艺术专业本科学生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学分/学时:2/32,
教学方式:课堂教授、实践制作
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南广学院音乐学与录音专业方向学生的专业必选课程,主要为广电媒体复合型专业化的制作人才而打的基础,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媒体与节目的认知度与制作完整节目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1.对广播音乐类节目有正确全面的认知
2.能够完成节目的制作,并在未来去到广播电台媒体的实习与工作中能尽快上手,胜任职业角色。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授时间为1学期,每学期为32节,每周二节,其中教师讲授16节,学生实践调查与报告完成4节,12节为软件操作和实践练习课程。

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四、作业、实践环节
除每周课后节目听评与思考题作业外,要做一次收听率调查的大型课外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最后对获得的数值进行分析,完成调查报告。

操作练习
音频工作站软件和Samplitude的操作使用
考核要求:
期末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一档半小时的广播音乐节目,要求节目完整,思路清晰,技术与内容完美结合,无常识性,概念性错误。

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

五、建议教材
《电子媒介节目设计与运营战略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
[1] 《广播节目编辑与制作技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 《类型化电台》台湾大学博士论文
执笔人:吴丹
教研室主任签字:肖俊珍
二级学院院长签字:。

《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与编导》课程教学大纲

《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与编导》课程教学大纲

《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与编导》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5602024 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 64学时 3 学分实验学时: 32 学时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与编导》课程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它是培养学生在电视、构图、摄影、策划、编排等方面创作艺术的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电视节目策划的基本原理,掌握各类电视节目策划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电视节目策划的专业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影视策划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综合性较强,教学内容主要涉及策划概述、电视节目策划原则、电视节目策划流程、电视新闻节目策划、电视谈话节目策划、电视娱乐节目策划等内容。

本课程具备较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通过理论学习培养学生创作、创新的能力,使之做到活学活用。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用生动、直观的影象资料来辅助理论教学,并展示大量节目案例供学生学习。

辅以适当的课堂讨论,针对一些写作问题进行观点的阐述。

实验教学:针对每一种节目类型进行策划文案写作,对于重点的节目类型进行制作。

运用综合演播厅、虚拟演播室、非线性编辑机房等多媒体手段进行综合训练。

掌握和熟悉节目制作的各个阶段。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第一章认识策划及流程(8学时)1.教学内容(1)电视策划的基本涵义;(2)电视策划的原则;(3)电视策划的流程;2.重、难点提示(1)重点:电视策划的原则、电视策划的三个流程;(2)难点:电视策划原则的时代性、电视策划的基本方法;第二章电视策划的层次(一)(4学时)1.教学内容(1)电视台和频道策划;(2)电视栏目策划;2.重、难点提示(1)重点:电视策划不同层次的划分、栏目策划的重点内容;(2)难点:栏目策划的核心要点第三章电视策划的层次(二)(16学时)1.教学内容(1)谈话节目策划;(2)新闻节目策划;(3)综艺娱乐节目策划;2.重、难点提示(1)重点:每种电视节目策划的核心要点、重点节目类型和经典节目分析;(2)难点:每种电视节目策划的核心要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电节目制作》教学大纲(华文新魏二号)课程名称:广电节目制作学分:3学时:60讲课学时:28;实验(实践)学时:32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电视摄像》、《新闻采访与写作》、《电视技术基础》适用专业:四年制新闻学专业开课学科部:文管学科部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楷体小三号)课程类型:专业方向课课程性质:选修课课程目的:使学生能够了解摄录设备的基本原理,运用理论讲授和实践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彩色电视摄像机、录像机及其附件等前期设备的操作和使用。

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熟练操作、配接电视系统中的各种音视频设备。

(2)能搭建基本电视制作系统。

(2)熟悉电视节目制作流程,对每个环节都有准确的把握,包括节目制作前期准备,设备的维护,制作过程中应急情况的处理等。

(3)能独立完成电视短片的制作。

二、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第一部分节目制作基础理论一、节目制作基础理论1.教学目的回顾《电视编辑》、《电视摄像》等前续课程中的节目制作基础理论,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2.教学内容:(1)景别(2)镜头(3)光线(4)构图(5)镜头组接(蒙太奇)(6)声画结合3.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要求:(1)了解: 景别、镜头、光线、构图;(2)熟悉: 声画结合;(3)掌握:镜头组接(蒙太奇);作业与实践:(1)总结景别的类型(2)总结蒙太奇的概念与表现形式4.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为主,辅以案例分析和讨论第二部分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与特点二、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与特点1.教学目的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熟悉非线性编辑这种数字化节目制作方式的工作环境与硬件平台,了解各种常见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与特点,了解非线性编辑的基本工作流程以及与线性编辑的区别。

2.教学内容:(1)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2)数字化节目制作概述(3)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4)非线性编辑的特点(5)非线性编辑的基本流程3.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要求:(1)了解: 数字化节目制作;(2)熟悉: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特点;(3)掌握:非线性编辑的基本流程;作业与实践:(1)总结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基本硬件组成(2)上机熟悉非线性编辑的工作环境、熟悉非线性编辑的基本流程4.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与上机操作演示结合第三部分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基本操作与技巧三、素材的采集与管理1.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使用相应非线性编辑系统采集高质量的音视频素材的各种基本方法,并能对所用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用户环境进行自由的定制,能对素材进行灵活、高效的管理。

2.教学内容:(1)项目设置、采集参数设置(2)非线性编辑对前期拍摄的要求(3)视频采集(4)音频采集(5)批量采集(6)其他类型素材的使用(7)管理素材3.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要求:(1)了解: 非线性编辑对前期拍摄的要求;(2)熟悉: 项目设置、采集参数设置;(3)掌握:各种素材的使用与管理;作业与实践:(1)上机实践项目设置、采集参数设置并进行音视频素材采集;(2)上机练习图形、图像、动画等其他类型素材的使用4.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与上机操作演示结合四、素材的剪辑与技巧1.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预览素材、剪辑素材、调整素材的基本方法,为高效的进行节目制作奠定基础。

2.教学内容:(1)预览素材的方法与途径(2)素材剪辑的常用操作(3)将素材添加到音、视频轨道(4)素材剪辑的常用技巧3.教学要求(1)了解: 高效的素材剪辑对节目制作的意义;(2)熟悉: 素材剪辑的工作环境与设置;(3)掌握:预览素材、剪辑素材的常用操作与技巧、将剪辑好的素材添加到相应轨道;作业与实践:(1)上机实践预览素材、剪辑素材的常用操作;(2)拍摄一组分镜素材,采集到非线性编辑系统中,并利用本部分所学知识对素材进行剪辑,并安分镜脚本对各镜头进行组接。

4.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与上机操作演示结合五、转场与过渡1.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镜头切换特效的基本方法,能根据节目需要对镜头切换特效进行自由调整与控制,掌握镜头切换特效使用的基本原则。

2.教学内容:(1)转场与过渡意义与使用原则(2)转场与过渡的基本使用方法(3)调节转场与过渡的参数(4)自定义与第三方转场过渡的使用3.教学要求(1)了解: 转场与过渡意义与使用原则;(2)熟悉: 自定义与第三方转场过渡的使用;(3)掌握:转场与过渡基本使用方法、参数调节;作业与实践:(1)上机实践转场与过渡的基本使用方法、参数调节技巧;(2)在上一部分内容拍摄分镜素材的基础上,在各分镜之间练习加入适当的转场与过渡特效,并对各切换特效进行参数调节,进一步理解切换特效的使用原则。

4.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与上机操作演示结合5.教学学时:10学时,其中6学时理论讲授,4学时上机实践六、数字特技制作1.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后期数字特技制作在节目制作中的意义,掌握对添加到音、视频轨道上的分镜素材进行数字特技制作的基本方法与常用技巧。

2.教学内容:(1)后期数字特技的意义(2)数字视频特技制作的用户环境与基本使用方法(3)数字视频特技的参数调整与动画制作(4)素材色彩校正(5)系统内置数字特技的使用(6)第三方数字视频特技的使用(7)常见数字视频特技的制作技巧3.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要求:(1)了解: 后期数字特技的意义;(2)熟悉: 第三方数字特技的使用;(3)掌握:数字特技制作的用户环境、数字特技的参数调整与动画制作、素材的色彩校正、系统内置数字特技的使用、常见数字特技的制作技巧。

作业与实践:(1)上机实践数字特技的用户环境、基本使用方法、参数调节技巧、特技动画制作;(2)在上一部分内容拍摄分镜素材的基础上,根据节目需要对某个分镜素材添加相应数字特技,并对特技参数进行调节、动画制作等相应操作,进一步理解后期数字特技制作在节目制作中的意义。

4.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与上机操作演示结合七、音频混合1.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非线性编辑中音频素材的采集与使用方法,能熟练对节目中使用的音频素材进行剪辑、调整,初步掌握数字音频特技的使用与调节。

2.教学内容:(1)音频素材的类型与获取方法(2)音频素材剪辑(3)系统内置数字调音台的使用(4)多声道音频的创建与使用(5)系统内置数字音频特技的使用(6)第三方数字音频特技的使用(7)常见数字音频特技的制作技巧3.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要求:(1)了解: 音频素材的类型、数字混音的意义、后期数字音频特技的意义;(2)熟悉: 第三方数字音频特技的使用;(3)掌握:各类型数字音频素材的获取、音频素材的剪辑、系统内置数字调音台的使用、系统内置数字音频特技的使用、常见数字音频特技的制作技巧。

作业与实践:(1)上机实践各类型数字音频素材的获取方法;(2)上机实践系统内置数字音频特技的使用、内置数字调音台的使用、第三方数字音频特技的使用;(3)上机实践常见数字音频特技的制作技巧。

4.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与上机操作演示结合八、字幕与图表1.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字幕与图表在影视节目中的意义、作用与分类,能熟练的利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的字幕与图表创建工具编辑制作节目中所需的各类字幕与图表。

2.教学内容:(1)字幕与图表的意义、作用与分类(2)系统内置字幕图表创建工具的使用方法(3)第三方字幕图表创建工具的使用(4)常见字幕与图表的创建与技巧3.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要求:(1)了解: 字幕与图表的意义、作用与分类;(2)熟悉: 第三方字幕图表创建工具的使用;(3)掌握:系统内置字幕图表创建工具的使用方法、常见字幕与图表的创建与技巧。

作业与实践:(1)上机实践系统内置字幕图表创建工具的使用方法;(2)上机实践第三方字幕与图表创建工具的使用方法;(3)上机实践常见字幕图表的创建与技巧。

4.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与上机操作演示结合九、后期数字合成使学生了解后期数字合成的概念以及在现代影视制作中的重要意义,熟练掌握素材合成的各种方式。

能熟练完成常见合成的制作。

2.教学内容:(1)后期数字合成的概念、意义(2)素材合成方式概述(3)利用透明度合成(4)利用Alpha通道合成(5)利用键控合成(6)利用蒙板(Matte)合成(7)其他合成方式的使用3.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要求:(1)了解: 后期数字合成的概念、意义;(2)熟悉: 后期数字合成的常用合成方式;(3)掌握:利用透明度、Alpha通道、键控、蒙板等方式对素材进行叠加合成。

作业与实践:(1)分析总结后期数字中素材间的合成方式;(2)上机实践透明度、Alpha通道合成方式;(3)上机实践键控抠像;(4)上机实践蒙板合成方式(5)根据某个视频作品的需要,对部分镜头素材进行叠加合成编辑操作。

理论讲授与上机操作演示结合十、视频输出1.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如何将编辑好的影视作品输出到文件、磁带、DVD、网络等媒体上,并能根据需要合理的设置输出参数。

2.教学内容:(1)视频输出概述(2)视频压缩与音频压缩(编码)(3)输出到文件(4)输出到DVD(5)输出到流媒体(6)输出到磁带(7)输出成序列帧(8)输出成其他媒体形式3.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要求:(1)了解: 影视作品的形式;(2)熟悉: 常见视频编码器、音频编码器的使用;(3)掌握:将影视作品输出到DVD、文件、序列帧、磁带。

作业与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