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揭秘(平面镜运用)

合集下载

50个一学就会的物理小魔术

50个一学就会的物理小魔术

50个一学就会的物理小魔术1、鸡蛋透视魔术演示:魔术师拿出一支蜡烛,用打火机点燃。

接着,魔术师又拿出一个小碗,再将瓶中的清水倒入小碗备用。

魔术师拿出一枚鸡蛋,对观众说:“下面,我就要用一种神秘的方法,对这枚鸡蛋进行透视。

”魔术师将鸡蛋拿到烛火上方熏烤,鸡蛋逐渐变黑,很快,鸡蛋蛋壳全部变成黑色。

魔术师将这个被熏得乌黑的“黑蛋”轻轻放入水碗中,奇异的景象马上出现了:鸡蛋入水之后,乌黑的鸡蛋立刻变得透明,一层透明的物质,包裹着黑色的内核,仿佛是一颗硕大的水晶浸泡在水中,简直妙不可言!魔术揭秘:这个魔术是一种物理现象。

被蜡烛熏黑的鸡蛋放入水中,之所以会出现“透视”现象,是因为经过蜡烛熏烤,由于燃烧不充分,鸡蛋的表面出现了碳层,形成非亲水界面,于是中间形成一层空气层,在水中反射光线导致的光影,并非直的透视。

2、水油之恋魔术演示:魔术师将两个杯子放到桌子上,两个杯子分别盛装玫瑰色和金黄色的液体,魔术师又拿出一个小塑料片,盖在盛有玫瑰色液体的玻璃杯口上,然后,魔术师将这个玻璃杯翻转过来,倒扣在盛有金黄色液体的玻璃杯上。

稍稍停顿之后,魔术师轻轻地将塑料片向外移动一下,这时,奇妙的景象出现了:玫瑰色液体沿着杯壁静静地向下流淌,流到下面的玻璃杯中,下面杯子里的金黄色液体也在无声地上升。

金黄色液体越来越多,玫瑰色液体流到下面杯子里,出现圆润的葡萄状颗粒,几分钟之后,魔术师抽去小塑料片,金黄色液体全部上升到上面的杯子里。

这时候,魔术师用两手用力顶住两个杯子,将两个杯子平放,两个杯子里顿时呈现出不可思议的景象:两个杯子的液体中出现数个褐色的巨大而均匀的颗粒,在玫瑰色的背景衬托下给人如梦如幻的感觉。

魔术揭秘:魔术师事先向一个杯子里注入清水,然后加入少许高锰酸钾片剂,用玻璃棒搅拌,使之充分溶解,制成玫瑰色的高锰酸钾水溶液,然后再将食用油倒入另一个玻璃杯中,表演的时候,直接拿出这两杯液体就可以了。

因为食用油和水的密度不同,水的密度大于食用油的密度,因此将盛有高锰酸钾水溶液的杯子倒扣在盛有食用油的杯子上面,移动塑料片之后,高锰酸钾水溶液就会沿着杯壁流到下面的杯中,同时将密度较小的食用油排挤到上面的杯子里,从而发生两种液体的置换。

探究平面镜成像教案:从理论到实践

探究平面镜成像教案:从理论到实践

探究平面镜成像教案:从理论到实践一、引言平面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光学装置之一,我们使用它可以照看自己的外貌,调整睡前发型,甚至是魔术表演中的道具。

但是,你是否知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什么?在平面镜前一个人的形象是如何反射出来的?这些问题我们在教学中也经常会遇到。

在学习平面镜成像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加深对此的理解。

二、理论部分平面镜成像原理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基于光线传播的三个基本原理,即直线传播原理、光线的反射原理和像的构成原理。

据此,我们可以推导出在平面镜前物体的图像构成过程。

光线以一定的角度斜射入镜面后被反射,反射光经过一定距离后交汇在称为焦点的点上,这个点也是物体所在位置与镜面之间连线的垂足。

从图中可以看出,物体的图像在镜面后和物体间隔着相同的距离,且图像的大小、位置和物体的大小、位置完全相等。

二、实践部分实践活动的设计在理论学习中,学生往往难以直观地了解镜面反射的原理和图像构成的过程,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以下是一些实践活动的设计建议:1.观察图像的构成将一张白纸固定在平面镜前,再将一个小的物体(如一个钢球)放在其前方。

用一个铅笔或者其它类似的小东西描出物体与镜面的连线和物体本身的轮廓。

观察钢球在镜面前的图像。

可以发现图像比物体本身的大小和位置完全相等,且与物体间隔相同的距离,而且方向相反。

2.用平面镜构建幻影将一个物体放在镜半面的位置,观察它的图像。

我们也可以将物体移动到非对称的位置上。

因为光线是直线传播的,它们将在对称位置上交汇。

这时借助这个位置,就可以构建一个感觉很神奇的幻象,将物体和它的图像似乎融为一体。

3.制作凸面镜制作一个凸面镜并检验图像的构成。

凸面镜是一个球体的截面,其曲率是相对于它的轴向是对称的。

凸面镜的图像与平面镜的图像有所不同,在镜面的后方,观察者将看到一个放大后的虚像。

可以选择不同的物体来观察它的图像随着物体的位置改变而发生的变化。

平面镜折射规律

平面镜折射规律

平面镜折射规律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平面镜折射规律这神奇的玩意儿。

你看啊,那平面镜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镜子。

你站在它前面,它就会原原本本地把你的模样给映出来,一点儿都不带变的。

这就好像你跟镜子之间有个特别的约定似的。

想象一下,你早上起来,迷迷糊糊地走到镜子前,哇,一下子就看到了一个清醒的自己。

那感觉,是不是很奇妙?平面镜可不挑人哦,不管你是高是矮,是胖是瘦,它都一视同仁,给你一个最真实的反馈。

说起来,这平面镜折射规律可简单啦!就是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这就好比你去扔球,你用多大的力气扔出去,它就会以差不多同样的角度弹回来。

神奇吧?那光线照到平面镜上也是这样,乖乖地按照这个规律来行动。

咱平时照镜子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有时候你动一下,镜子里的你也跟着动一下,就好像在跟你玩游戏似的。

这就是平面镜折射规律在起作用呀!你往左,它也往左;你往右,它也往右。

这不是挺好玩的嘛!
还有啊,你知道为什么有时候我们能在镜子里看到很清晰的自己,有时候却有点模糊吗?嘿嘿,这也跟平面镜折射规律有关呢!如果镜子表面很光滑,那光线折射得就好,我们看到的自己就清楚;要是镜子表面有点粗糙,那光线就没那么听话啦,我们看到的影像可能就不那么清晰咯。

你说这平面镜折射规律是不是到处都在呀?从我们每天照镜子整理仪表,到那些高级的光学仪器,都离不开它呢。

它就像一个默默工作的小助手,虽然不起眼,但是却非常重要。

反正啊,我觉得平面镜折射规律真的是太有意思啦!它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自己,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所以啊,我们可得好好感谢这个神奇的规律,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奇妙有趣呀!。

第4.3课时平面镜成像(原卷版)

第4.3课时平面镜成像(原卷版)

20202021年八年级上册新课预习讲练一体化资源第4.3课时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特点特点:(1)像与物体大小;(2)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4)平面镜成的像是像.对称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注意:像的大小只与物体的大小有关,而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原理:.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考点一平面镜成像特点1.实验原理:光的反射;2.主要实验器材:玻璃板、刻度尺、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白纸等;3. 等效替代法的应用: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为了便于找到像的位置;让相同的蜡烛(未点燃)与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找到像的位置、比较物和像大小关系;4.为了让实验现象更明显,本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5.实验中尽量选择较薄的玻璃板,实验时,通过玻璃板能看见同一支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个的原因是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通过玻璃板的前后两个面各形成一个像,产生重影;6.实验中像的大小始终等于物体大小,通过肉眼看见“近大远小”,这与视角有关;7.实验中无论平面镜多小,都能使物体形成一个完整的与物体等大的像(物体上反射的光线总有射向平面镜的);8.玻璃板的放置要求:玻璃板要与水平桌面垂直,确保物像重合,若玻璃板向点燃蜡烛方向倾斜,则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上方偏高处;若玻璃板向未点燃蜡烛的方向倾斜,则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下方偏低处;9.刻度尺的作用: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10.观察像时眼睛的位置:与物同侧;11. 验证平面镜成虚像:用光屏代替未点燃的蜡烛,看在光屏上是否能承接蜡烛成的像;12.多次测量的目的:多次改变蜡烛和玻璃板之间的间距,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13.物体移动时,像移动方向、距离、速度的判断;【交流与反思】14.得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不等的原因:①蜡烛没有垂直放置;②后支蜡烛与前支蜡烛在玻璃板中的像没有完全重合;③玻璃板太厚;15.用灯泡代替蜡烛好处的评估:不会由于蜡烛的燃烧而导致另一支蜡烛和像之间的高度不等、灯泡比蜡烛亮,实验效果更明显、灯泡可反复使用;实验结论: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正立的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11平面镜成像(原卷版)

11平面镜成像(原卷版)

十一、平面镜成像知识导航1.平面镜成像实验(1)实验目的:探究物与像到镜面的距离,物、像的大小关系。

(2)实验器材:两支大小形状相同的的蜡烛、一块玻璃板、玻璃板支架、一个光屏、一把直尺、一张纸和火柴。

(3)实验步骤:参照如图所示的步骤完成实验:(4)实验结论:①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②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镑的距离相等;③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一句话概括: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成虚像.(5)实验分析:①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玻璃既能反光又能透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准确的找到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及测定物与像到镜面的距离。

②实验时选用的玻璃板要薄些:如果用厚玻璃做这个实验,玻璃的两个表面都会发生反射,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不利于实验,③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让没有点燃的蜡烛与像重合,这只蜡烛的位置也就是像的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④无论怎样移动物像都无法重合:实验中使玻璃板与白纸垂直,否则,会出现玻璃板后的蜡烛无论怎样移动.都不能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的现象(玻璃板倾斜时,像成在玻璃板的斜上方。

2、虚像和实像虚像:非实际光线而是光线的反向沿长线会聚而成的像。

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叫实像。

能呈现在光屏上。

3、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图:注:画图中的实线和虚线:(1)实际光线用实线画,加箭头表示光线的行进方向;(2)反向延长线不是实际光线,所以用虚线画,不加箭头;(3)实像用实线画,虚像用虚线画,都要加箭头表示像的正倒;(4)法线等辅助线要用虚线画。

4、球面镜:平面镜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潜望镜)凹面镜:(1)作用:会聚光线;(2)应用:太阳灶、汽车头灯凸面镜:(1)作用:发散光线;(2)应用:汽车后视镜注:凸面镜和凹面镜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凸面镜成缩小的像,能扩大视野范围。

实像与虚像一.选择题(共9小题)1.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也能用光屏承接B.实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C.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D.实像是实际存在的像,虚像是实际不存在的像,是人的幻觉形成的2.平静的池面上映出了空中飞翔的小鸟,小明说:“快来看,鸟和鱼在水中比赛呢!”他看到的“鸟”和“鱼”实际上是()A.“鸟”是实像,“鱼”是虚像B.“鸟”是虚像,“鱼”是实像C.“鸟”和“鱼”都是实像D.“鸟”和“鱼”都是虚像3.平静的湖面上映出天上的白云,一个同学说:“快看,鱼在云里游呢。

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讲课文档

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讲课文档
C.光在潜望镜内传播时发生了光的漫反射
D.用潜望镜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
(来自《点拨》)
第7页,共24页。
知1-讲
【解析】
用潜望镜在水中看到水面上的景物,利用了光的反射改变了 光的传播方向,通过平面镜成像从潜望镜中看到的是物体的 虚像,潜望镜中使用的是平面镜,光在传播过程中发生的是 镜面反射。
第8页,共24页。
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
第1页,共24页。
1 课堂讲解
•平面镜的应用 •球面镜及其应用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课后作 业
第2页,共24页。
知识点 1 平面镜的应用
知1-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都具有平面镜的作用。我国是世
界上最早使用平面镜的国家之一。远古时期,人们就会利用平
静的水面作镜子来梳妆打扮。我国大约在四千年前的夏朝,就
有了铜镜。在战国时代,铜镜盛行,制作精美,但是,都是贵
族妇女才能使用。近代发展了利用玻璃制成的平面镜,才能在
民间普遍使用了。
第3页,共24页。
知1-讲
人们还利用水镜来美化环境。建于宋代的桂林花桥就是利 用平静的水面造成的“倒像”,使花桥显得更加美丽,使 之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称。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 见过或知道哪些地方有平面镜?平面镜的作用都有哪些?
灯罩等)
知2-讲
(来自《点拨》)
第18页,共24页。
【解析】
从图示的光路可看出,平行光射到凹面镜上被反
射后,能够会聚在一点F上,说明凹面镜对光有 会聚作用。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若
将点光源放置在F处,则射向凹面镜的光线会平
行射出,手电筒的灯罩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应用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步骤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步骤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步骤嘿,咱今儿个就来好好唠唠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步骤哈!
首先呢,咱得把实验器材给准备好呀,那平面镜肯定不能少哇,还
有啥?对咯,蜡烛也得有,最好是两根一模一样的蜡烛。

接下来,把平面镜竖着放在桌子上,就像立了个小卫士一样。

然后嘞,点燃其中一根蜡烛,把它放在平面镜前面,让它的光啊,能照在
镜子上。

这时候,你就会看到镜子里出现了一个和蜡烛一模一样的像,嘿,神奇吧!
这时候你就得好好观察啦,你看看那像和蜡烛,是不是大小一样啊?这就是一个特点哦。

然后呢,你再拿另一根没点燃的蜡烛,在镜子后面慢慢移动,移着
移着,你就会发现,哇,在某个位置,它和镜子里的像完全重合了!
这可太有意思了,这说明啥?说明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呀!
咱可不能光看看就算了呀,还得做好记录呢。

把看到的现象,测量
的数据都认认真真地写下来。

再想想,要是你把平面镜挪个位置,或者换个角度,那成像会有变
化吗?当然会咯!所以啊,多试试不同的情况,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平
面镜成像的特点呀。

你说这平面镜成像是不是很有趣呀?就像变魔术一样,但这可不是魔术哦,这是科学!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就能更清楚地知道平面镜是怎么成像的啦。

咱做实验可不能马马虎虎的,每一步都得仔细着来。

就像走在小路上,得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走得稳当。

要是随随便便,那可不行,最后得出的结果肯定不准确呀。

所以啊,大家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对待,仔细观察,好好记录。

这样才能真正探究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才能真正学到知识呀!
总之呢,这个实验虽然简单,但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大家可别小瞧了它,好好去探索一番吧!。

消失的人体魔术平面镜原理

消失的人体魔术平面镜原理

人体魔术平面镜原理是一种近乎神奇的五维立体魔术。

它的主要原理利用四面八方的镜子的反射原理和双眼立体视觉,将镜子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立体空间,能够将人物的投影及内容投影在其中,使得观众身临其境感受,而从投影室出来的一众观众会以为看到自己身上的内容一下子消失了。

人体魔术平面镜利用反射、折射以及立体视觉原理,将一种物体、装置或者模式通过多面反射,把一个物体拆分成两个或原型,其中一个原型使用镜子的折射的特性交替显示,来实现不同的视觉效果。

在这个原理的运用下,仿佛观众的身上消失了一半以上的内容,真实立体的效果使观众有不可思议的感受,这是一个神奇的幻象,并且非常惊人。

人体魔术平面镜可以说是一个精巧的具有可视化和审美功能的装置,这一装置是通过精巧的结构单元和立体视觉原理来实现让人从不同角度外观总体内容消失掉的现象,使数字内容更加真实,让观众瞬间开怀大笑,这足以证明这一装置的神奇之处,也给观众带来强烈的冲击和表演感觉,使观众印象深刻。

人体魔术平面镜原理具有五维平面视觉skill,可以让观众笑到紧,创造一个真实、壮观、独特的空间,将观众带入到一个无限空间之中。

这种把人物表演分隔在不同的角度进行投影的新技术,让观众的眼睛一直离不开支撑它的视觉,获得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让数字世界变得更加真实,将虚拟的内容投射到实际现实空间,展现出一个完美的魔幻镜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镜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物件,它所成的像与原物体关于镜面对称,与原物大小相等、左右相反,镀银很好的光洁平面镜几乎能将入射光全部反射,用眼睛是看不见这样的平面镜的,看见的只是镜框或镜子的边缘,以及一切映在镜子里的像──但镜子本身是看不见的。

我们看见的物体是因为物体表面的漫反射。

看室内平面镜中的场景就像透过窗户看隔壁的房间一样,只是所看到的是本室的情景。

魔术表演中的道具里常隐藏着镜子,正是利用镜子本身看不见,看得见的只是镜子里反映的物体这个特性。

在许多魔术表演中常巧妙地利用平面镜来产生令观众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

表演者手持空杯将三个钥匙圈──放入,摇晃几下,再从玻璃环中拿出,奇怪的是拿出的钥匙圈已经是连成一串了(见图1)。

秘密是在空杯中央垂直插入一块双面镜,把杯子隔成两半,杯口边沿涂上装饰彩边掩盖镜子的顶边。

由于镜子的反射成像,从任一面看去都是一个完整杯子,且挡住了镜子后面的东西。

三个连好的钥匙圈是事先放在杯中的,表演时注意用持杯手指遮住镜子的两边,放入三个单环后借晃动之机将杯换了一个方向,拿出的自然是连好的环了。

魔术表演中常利用箱子,将物体或人放入变没又变回,箱子自然不是普通的箱子,许多情况下是在箱子中装了一个双面镜,如图2所示。

镜子按对角线安装,将箱子分成两个对称的空间,箱子的顶和底都设制了可以打开的盖。

由于镜子所成像与原物的对称性,箱内部的棱角在镜中的像与镜子另一边的棱角完全吻合,放在镜子背面的东西是看不到的,从镜子的另一面看好像是空箱。

镜子也可以只安装箱子的一半,柔巧的助手进入后钻入镜后便不见了,再从镜后钻出便会重视。

天幕上,一个姑娘四面虚悬,在空中旋转、舞蹈,还一边唱着歌,形象优美而神秘,如图3。

其实装置并不复杂,在台下装一个大转盘,那姑娘躺在转盘上,舞台上前上方斜安一块大镜子,与转盘成45°。

随着转盘转动,观众平视,就能从镜子中看到一个空中旋转的飞天女子,如图4。

高高架起的展台上,小心地用四根红绸扎固一只小巧的圆花瓶,瓶口长着的不是鲜花,却是一个活泼的小女孩的头,如图5所示。

主持人绘声绘色地描述小女孩从小就被放在花瓶中培养及生活情况,观众则满脸疑惑却猜不出其中奥妙。

若观众能从上面看,便一下子就明白了。

展台里藏着两面镜子,健康正常的女孩坐在镜子后面,身子是被挡在镜后了。

两面镜子的夹角略大于90°,竖直放置的,如图6所示。

镜子与花瓶的接触边被精心修切,与花瓶恰好完全吻合。

展台上部为圆形,开,口部分为圆形挡板的四分之一,两面镜子就对着这个让观众观看的窗口。

花瓶放在展台的正中心,镜子的边缘被两条从瓶口到挡板沿镜子边缘的红丝绸遮住,在两面镜子所夹的部分再撒上些碎彩纸,小女孩跪坐在镜后的展台上,只把头略往前伸,下颌放到瓶口上,身子却被镜子挡住而看不见了。

由于展台和花瓶都是中心轴对称的,展台边缘在镜中所成的像恰好重合于被镜子挡住部分,看起来好像是完整的空展台了。

两条红丝绸成像后则变成对称的四条,镜前的碎纸成像后布满了整个台面。

观众所在的角度却无法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两镜反射后成在接缝处的像恰好被花瓶挡住(或者说由于花瓶的遮挡,两镜无法二次成像)。

这样观众看到的就是一个撒满彩纸的空展台上,小花瓶中长着一个小女孩的头了。

在卓别林的电影《大马戏团》中,卓别林逃到一个许多镜子的大厅里,几面镜子按一定角度安置,折射出无数个卓别林来。

大家简单地用两面互成锐角的镜子就可发现这个道理。

镜中的像可再次成像,两镜交角处的3600空间好像被分隔成对称的小空间,每一空间里都有一个物体的像,所以在两镜间可成像360/a-1个像,a为两镜的夹角度数,这些像和原物都分布在一个圆周上,如图7所示,如果你置身于用六面镜子组成一个封闭的六边形内,镜子经多次反射便幻化出无数个相同的六角形空间,每一个空间里都有一个与你同步活动的你。

玩具“万花筒”是利用三面镜子构成等边三角形,在筒内放些碎彩色玻璃,从一端望去,就能看到许多对称的图案,稍一转动,便可得到不同的图案,“万花筒”的名称绝不是虚夸。

平面镜在魔术中的应用实例很多,魔术大师们还在不断地利用平面镜做着魔术创新。

大家也可动动手,运用自己的智慧,利用身边的平常的镜子,做出令人惊奇的魔术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