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麻仁质量标准

合集下载

火麻仁、炒火麻仁生产工艺规程

火麻仁、炒火麻仁生产工艺规程

XXXXXX有限公司生产工艺规程1目的:建立火麻仁、炒火麻仁生产工艺规程,用于指导现场生产。

2 范围:火麻仁、炒火麻仁生产过程。

3 职责:生产部、生产车间、质保部。

4 制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修订版)《中国药典》2020年版。

5 产品概述5.1 产品基本信息5.1.1产品名称:火麻仁、炒火麻仁5.1.2规格:统5.1.3性状:火麻仁本品呈卵圆形,长4~5.5mm,直径2.5~4mm。

表面灰绿色或灰黄色,有微细的白色或棕色网纹,两边有棱,顶端略尖,基部有1圆形果梗痕。

果皮薄而脆,易破碎。

种皮绿色,子叶2,乳白色,富油性。

气微,味淡。

炒火麻仁本品呈卵圆形,长4~5.5mm,直径2.5~4mm。

表面微黄色,有微细的白色或棕色网纹,两边有棱,顶端略尖,基部有1圆形果梗痕。

果皮薄而脆,易破碎。

种皮微黄,子叶2,乳白色,富油性。

气微,有香气。

5.1.4企业内部代码:5.1.5性味与归经:甘,平。

归脾、胃、大肠经。

5.1.6功能与主治:润肠通便。

用于血虚津亏,肠燥便秘。

5.1.7用法与用量:10~15g。

5.1.8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热,防蛀。

5.1.9包装规格:3g/袋;5g/袋;10g/袋;60g/罐;80g/罐;100g/罐;0.5kg/袋;1kg/袋;10kg/袋;15kg/袋;18kg/袋;20kg/袋;25kg/袋;30kg/袋;50kg/袋。

5.1.10贮存期限:36个月5.2 生产批量:5~10000kg5.3 辅料:无5.4 生产环境:一般生产区6 工艺流程图:6.1 火麻仁生产工艺流程图:6.2 炒火麻仁生产工艺流程图:6.3 生产操作过程与工艺条件:6.3.1领料6.3.1.1饮片车间根据批准的批生产指令,按照“生产过程物料管理程序”,凭填写品名、编码、领料量、数量的指令单到原料库领取火麻仁原料。

6.3.1.2领料过程中必须核对原料品名、编码、件数、数量、合格标志等内容。

火麻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火麻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火麻仁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火麻仁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火麻籽为原料,经过除杂、脱壳、分离、包装工序加工而成的非直接食用的火麻仁。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4806.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5009.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5009.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GB5009.22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GB5009.22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酸价的测定GB/T6543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9683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1930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坚果与籽类食品GB/T22165坚果炒货食品通则GB280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102号令《食品标识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3要求3.1原辅料要求火麻籽:应新鲜、清洁、无污染、无霉变、无虫蛀,无杂质,其真菌毒素限量应符合GB2761的规定,污染物限量应符合GB2762的规定,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应符合GB2763的规定。

火麻仁药材鉴别要点

火麻仁药材鉴别要点

火麻仁药材鉴别要点一、引言火麻仁是常用的中药材之一,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然而,由于市场上存在着众多冒充品种,因此需要掌握火麻仁的鉴别要点,以确保购买到正宗的火麻仁。

本文将详细介绍火麻仁药材的鉴别要点,以帮助读者进行正确鉴别。

二、外观形态火麻仁的外观形态是鉴别的重要方面。

正宗的火麻仁具有以下特征:1.外观:火麻仁颗粒呈长圆形或近圆形,大小均匀。

2.颜色:火麻仁的颜色呈暗红或暗棕色,并且具有光泽。

3.气味:火麻仁具有独特的香气,有时带有淡淡的苦味。

三、质地硬度火麻仁的质地硬度也是鉴别的重要方面。

正宗的火麻仁应具有以下特征:1.质地:火麻仁应硬而结实,质地坚韧。

2.手感:用手指轻轻捏压火麻仁,应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

四、湿度检测湿度也是火麻仁鉴别的关键要点。

正宗的火麻仁湿度应在一定范围内:1.湿度检测:可以使用湿度计来检测火麻仁的湿度,正宗的火麻仁湿度通常控制在8%~10%之间。

五、化学检测化学检测是鉴别火麻仁的有效手段。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火麻仁化学检测方法:1.含水率检测:采用重量法或干燥法,测定火麻仁中的含水量。

2.油脂含量检测:采用溶剂提取法,提取火麻仁中的油脂,然后通过干燥和称量来测定油脂的含量。

3.水溶性物质检测:采用水提取法,提取火麻仁中的水溶性物质,然后通过干燥和称量来测定水溶性物质的含量。

六、微观结构火麻仁的微观结构也是鉴别的重要依据。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火麻仁微观结构鉴别方法:1.显微镜观察: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火麻仁的形态、大小、结构等。

2.显微照相:使用显微照相技术对火麻仁进行拍摄,并通过放大、对比等方式进行分析鉴别。

七、其他鉴别方法除了以上几种主要的鉴别方法外,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鉴别:1.比色法:使用比色法鉴别火麻仁的颜色和色泽。

2.气味检测:用鼻子闻火麻仁的气味,正宗的火麻仁应具有独特的香气。

3.灼烧法:对火麻仁进行火焰灼烧,正宗的火麻仁应产生特定的气味和灰烬。

八、总结通过对火麻仁外观形态、质地硬度、湿度、化学检测、微观结构等多个方面的鉴别,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火麻仁的正宗性。

火麻仁炮制标准

火麻仁炮制标准

火麻仁炮制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关于火麻仁的采集。

火麻仁的采集一般在秋季进行,此时火麻仁的成熟度较高,药效也相对较好。

采集时需要选择整株无病虫害的火麻植株,将成熟的火麻果及花摘下,并晒干备用。

然后,进行火麻仁的炮制处理。

炮制火麻仁的主要目的是去除火麻仁的毒性,并增加其药效。

具体的炮制方法如下:1. 洗净火麻仁:将采集来的火麻仁放入清水中,反复洗涤,去除杂质和泥土。

2. 煨火麻仁:将洗净的火麻仁放入锅中煨炒,煨至火麻仁的外皮稍微变黄即可,注意煨时火候不可过度,避免破坏火麻仁的有效成分。

3. 烘干火麻仁:煨炒后的火麻仁需要晾晒或用文火烘干,使其完全干燥,以便保存和使用。

4. 储存火麻仁:炮制完成的火麻仁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受潮和虫蛀,以保持其药效和品质。

在炮制火麻仁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火候的掌握和细心的操作,以确保火麻仁经过炮制后能够保持其最佳的药效和品质。

炮制后的火麻仁可以用于煎煮、磨粉或药膳中,起到调理身体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第二篇示例:火麻仁,又称火麻仁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温肺化痰、润肠通便的功效。

火麻仁在中药方剂和药膳中应用广泛,被认为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药材。

为了更好地发挥其药效和功效,火麻仁需要经过一定的炮制工艺。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火麻仁的炮制标准。

一、原料选择:选择具有一定年限、无霉变现象的火麻仁作为原料,不宜使用变质或品质不佳的火麻仁。

二、材料准备:将选择好的火麻仁清洗干净,晒至半干状态,去除杂质和杂味。

三、炮制方法:1. 火麻仁炮制的主要方法是炒制,可以用砂锅或平底锅进行炒制。

砂锅炒制时,要先将火麻仁加入砂锅中,用文火炒制,持续翻炒,避免过火或炒焦。

平底锅炒制时,要掌握好火候,炒至火麻仁表面呈现金黄色即可。

2. 炒制的时间一般为5-10分钟,根据火力大小和炒制量可适当调整。

3. 炮制时要不断翻炒,防止烧焦或表面不均匀。

4. 炮制后的火麻仁应晒干、冷却后存放于密封罐中,避免潮湿或受潮。

火麻仁工艺规程

火麻仁工艺规程

目录2、生产工艺流程4、质量监控:见“SCGL516001 火麻仁生产关键工序质量监控要点”。

5、原辅料、中间产品、成品质量标准5.1 火麻仁原料质量标准:见“ZLJS100101 原药材质量标准”。

5.2 火麻仁中间产品质量标准:见“ZLJS400101 饮片中间产品质量标准”。

5.3 火麻仁成品质量标准:见“ZLJS500101 饮片成品质量标准”。

6、包材质量标准和文字说明6.1 包材质量标准:见“ZLJS300101~ZLJS300601包装材料质量标准”6.2 包装说明文字:品名:火麻仁规格:产地:重量:产品批号:生产日期:贮藏:置干燥处生产企业:7、生产区的工艺卫生要求7.1 生产区卫生要求:执行“CSGL001401一般生产区环境卫生管理规程”, 7.2 生产区清洁工作要求:执行“CSSOP000301一般生产区厂房清洁规程”, 7.3 生产区人员卫生要求:执行“SCGL000101一般生产区个人卫生规程”, 7.4 生产区工作服管理要求:执行“SCGL005701一般生产区工作服管理规程”9、技术经济指标核算9.2包装材料物料平衡使用量+残损量+剩余量塑料袋物料平衡= ×100%(99.0-101.0%) 本批领用量使用数+残损数+剩余数标签物料平衡= ×100%(99.0-101.0%) 本批领用数10、技术安全及劳动保护10.1 员工转岗或新工上岗前均要进行安全操作培训,熟悉本岗位的操作要点、质控要点及注意事项。

10.2 严格按工艺规程和岗位标准操作程序操作,切忌擅改工艺和岗位操作方法,工作应严肃认真。

10.3 电机设备严禁用水直接冲洗,清洁时亦不可用湿布擦拭。

在确保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方可开机,以防轧手等事故发生。

10.4 设备定期保养,严格按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操作使用。

10.5 拣选、切药、干燥、筛分等产尘、产湿岗位应有除尘排湿装置。

11、劳动组织和岗位定员11.1 劳动组织11.1.1 由生产制造部下达生产指令,车间依此组织生产。

不同产地火麻仁品质评价

不同产地火麻仁品质评价

不同产地火麻仁品质评价摘要:对不同产地的25份火麻仁从性状、千粒重、薄层色谱、浸出物、脂肪油含量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火麻仁质量评价体系。

结果表明,火麻仁药材均呈卵圆形或近圆形,但不同产地药材在大小、颜色、表面纹理方面有一定差异。

火麻仁药材大小差异较大,平均长为0.42~0.63cm,平均宽为0.30~0.49cm;不同产地火麻仁千粒重有较大的差异,为13.61~49.90 g。

薄层色谱鉴别结果表明,供试品色谱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颜色的深浅有一定差异;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在27.00%~39.89%;脂肪油含量在27.04%~37.87%。

不同产地火麻仁质量有一定差异,各产地火麻仁是否都适合药用,由于目前火麻仁质量标准尚不完善,无法判定。

火麻仁质量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火麻仁;品质;评价Abstract:Inordertoexplorethehempseedqualityevaluationsystem,25hempseedsofdifferentoriginweretestedintermsoftraits,grainweight,thinlayerchromatography,extraction,thecontentoffattyoilandotheraspects.Theresultsshowedthatthehempseedspresentedovalornearlyround;butthereweresomedifferencesintermsofsize,weight,colorandsurfacetextureofhempseedsfromdifferenthabitats.Hempseedsaveragelengthwas0.42~0.63cm,averagewidthwas0.30~0.49cm,andtheseedweightwere13.61~49.90 g.TLC(thinlayerchromatography)identificationresultsshowedthattherewassamecolorspotsonthecorrespondingpositionbetweenthesamplesandthecontrolmedicinalmaterials.However,thereweresomedifferencesinthedepthofcolor.Extractcontentvaluewas 27.00%~39.89%;fattyoilcontentwas 27.04%~37.87%.Differentoriginhempseedshad differentquality.Itisstillunknowniftheywere all suitableformedicinalpurposes.Hempseedqualitystandardsshouldbefurtherimproved.Keywords:hempseed;quality;evaluation火麻仁为桑科植物大麻(CannabissativaL.)的干燥成熟种子[1],其味甘,性平,归脾、胃、大肠经,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

炒火麻仁工艺规程

炒火麻仁工艺规程

目录2、生产工艺流程4、质量监控:见“SCGL503801 炒火麻仁生产关键工序质量监控要点”。

5、原辅料、半成品、成品质量标准5.1 火麻仁原料质量标准:见“ZLJS100101 原药材质量标准”。

5.2 炒火麻仁中间产品质量标准:见“ZLJS400101 饮片中间产品质量标准”。

5.3 炒火麻仁成品质量标准:见“ZLJS500101 饮片成品质量标准”。

6、包材质量标准和文字说明6.1 包材质量标准:见“ZLJS300101~ZLJS300601包装材料质量标准”6.2 包装说明文字:品名:炒火麻仁规格:产地:重量:产品批号:生产日期: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热,防蛀生产企业:7、生产区的工艺卫生要求7.1 生产区卫生要求:执行“CSGL001401一般生产区环境卫生管理规程”,7.2 生产区清洁工作要求:执行“CSSOP000301一般生产区厂房清洁规程”, 7.3 生产区人员卫生要求:执行“SCGL000101一般生产区个人卫生规程”,7.4 生产区工作服管理要求:执行“SCGL005701一般生产区工作服管理规程”9、技术经济指标核算9.2包装材料物料平衡使用量+残损量+剩余量塑料袋物料平衡= ×100%(99.0-101.0%) 本批领用量使用数+残损数+剩余数标签物料平衡= ×100%(99.0-101.0%) 本批领用数10、技术安全及劳动保护10.1 员工转岗或新工上岗前均要进行安全操作培训,熟悉本岗位的操作要点、质控要点及注意事项。

10.2 严格按工艺规程和岗位标准操作程序操作,切忌擅改工艺和岗位操作方法,工作应严肃认真。

10.3 电机设备严禁用水直接冲洗,清洁时亦不可用湿布擦拭。

在确保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方可开机,以防轧手等事故发生。

10.4 设备定期保养,严格按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操作使用。

10.5 拣选、切药、干燥、筛分等产尘、产湿岗位应有除尘排湿装置。

中药饮片质量检查标准

中药饮片质量检查标准
中药饮片质量检查标准
医院中药房规范化建设标准
中医和中药是一个统一整体的两个互为依存的组成部 分。二者互为依存、互为条件、互为补充、互为制约、 互为促进。中药是中医治疗的中药“武器”,中药的质 量是否过关关系着医院中医的发展,因此医院中药房的 规范建设十分重要。
医院中药房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中药饮片调 剂、中成药调剂和中药饮片煎煮等服务 。
1.购进记录的关键是“真实”。
医疗机构购进记录是《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的要 求,在买卖药品时所作的能便于查阅的记录。
目的:①促使医疗机构严格执行法律;②是便于药 监部门的监督检查。因此,要求购进记录“真实” 是基本的要求,也是记录的关键。“真实”是指必 须客观反映药品购进的实际情况,不能做虚假记录。
疗疾病的过程。 • 医师和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在药物临床应用时必
须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 医师应尊重患者对应用药物进行预防、诊断和
治疗的知情权。
(五)临床药师制的规定
2、规定了临床药学工作的主要任务。 • 临床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
设计; • 对重点患者实施治疗药物监测,指导合理用药; • 收集药物安全性和疗效等信息,建立药学信息系
统,提供用药咨询服务。
(五)临床药师制的规定
3、建立临床药师制度。 临床药师主要职责是:①深入临床了解药物应用情况, 对药物临床应用提出改进意见;②参与查房和会诊,参 加危重患者的救治和病案讨论,对药物治疗提出建议; ③进行治疗药物监测,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④指导护 士做好药品请领、保管和正确使用工作;⑤协调临床医 师做好新药上市后临床观察,收集、整理、分析、反馈 药物安全信息;⑥提供有关药物咨询服务,宣传合理用 药知识;⑦结合临床用药,开展药物评价和药物利用研 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标准:《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P54
5.质量标准
5.1 通用名称:火麻仁
5.2 来源:本品为桑科植物大麻Cannabis sativa L. 的干燥成熟果实。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5.3 性状:本品呈卵圆形,长4~5.5mm,直径2.5~4mm。

表面灰绿色或灰黄色,有微细的白色或棕色网纹,两边有棱,顶端略尖,基部有1圆形果梗痕。

果皮薄而脆,易破碎。

种皮绿色,子叶2,乳白色,富油性。

气微,味淡。

5.4鉴别: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醚5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药渣再加乙醚20ml 洗涤,弃去乙醚液,药渣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火麻仁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2005药典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15:1:0.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乙醇溶液—硫酸(1:1)混合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5.5炮制:火麻仁除去杂质及果皮。

炒火麻仁取净火麻仁,照清炒法(2005版药典附录II D)炒至微黄色,有香气。

5.6.贮藏:置阴凉干燥处(温度0~20℃、相对温度75%以下),防热,防蛀。

第 1 页共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