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物理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发光二极管特性测试实验报告

发光二极管特性测试实验报告

发光二极管特性测试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发光二极管特性测试一、实验目的1.学习了解发光二极管的基本原理及特性。

2.熟悉使用示波器、数字万用表等实验设备进行实际测试。

3.通过实验数据的测量、处理和分析,验证发光二极管的特性。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1.示波器2.数字万用表3.直流电源4.发光二极管5.电阻6.连线电缆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骤与结果1.实验电路接法:将发光二极管连接在直流电源的正极,通过一个限流电阻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接,示波器的地线接到直流电源的负极,示波器的正极接到二极管的正极。

2.正向电压测试:设置直流电源输出电压为1V,并逐渐增加,观察示波器上的电压波形以及发光二极管的亮度变化情况。

记录不同电压下的电流值和电压值。

3.正向电流测试:将直流电压设定为一个确定值,通过调节限流电阻的电阻值,改变电流的大小。

观察发光二极管的亮度变化情况。

记录不同电流下的电压值和电流值。

4.实验数据处理:统计并整理实验数据,计算得出不同电压下的电流值与电流值之间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中记录了发光二极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流值和电压值的数据,并进行了统计和整理。

根据数据绘制出电流-电压曲线,通过拟合曲线可以得到发光二极管的工作特性参数,如电流-电压关系、亮度-电流关系等。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发光二极管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际测试验证了其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发光二极管在正向电压下,电流与电压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

同时,通过改变电流大小可以调节发光二极管的亮度。

这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发光二极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LED照明实验报告

LED照明实验报告

内容一 LED正向特性测试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LED正向伏安特性;2、掌握LED基本特性的测试方法。

二、LED发光原理发光二极管是由Ⅲ-Ⅳ族化合物,如GaAs(砷化镓)、GaP(磷化镓)、GaAsP(磷砷化镓)等半导体制成,其核心是PN结。

因此它具有一般P-N结的I-N特性,即正向导通,反向截止、击穿特性。

此外,在一定条件下,它还具有发光特性。

在正向电压下,电子由N 区注入P区,空穴由P区注入N区。

进入对方区域的少数载流子(少子)一部分和多数载流子(多子)复合而发光。

假设发光是在P区中发生的,那么注入的电子和价带空穴直接复合而发光,或者先被发光中心捕获后,再和空穴复合发光。

发光的复合量相对于非发光复合量的比例越大,光量子效率越高。

由于复合是在少子扩散区内发光的,所以光仅在靠近PN结面数μm以内产生。

理论和实践证明,光的峰值波长λ和发光区域的半导体材料禁带宽度Eg有关,即λ≈1240/Eg(nm)(1-1)式中Eg的单位为电子伏特(eV)。

若能产生可见光(波长在380nm紫光~780nm红光),半导体材料的Eg应在3.26~1.63eV之间。

下图为发光二级管结构图。

图1-1-1发光二级管结构图图1-1-2发光二级管I-V曲线LED的I-V特性具有非线性、整流性质:单向导电性,即外加正偏压表现低接触电阻,反之为高接触电阻。

LED的I-V曲线如图1-1-2所示,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不同材料的LED 的I-V特征。

(1)正向死区:(图oa或oa′段)a点对于Va为开启电压,当V<Va,外加电场尚克服不少因载流子扩散而形成势垒电场,此时R很大;开启电压对于不同LED其值不同,GaAs 为1V,红色GaAsP为1.2V,GaP为1.8V,GaN为2.5V。

(2)正向工作区:电流IF和外加电压呈指数关系:IF=IS(eqVF/KT–1)IS为反向饱和电流。

V>0时,V>VF的正向工作区IF随VF指数上升:IF=ISeqVF/KT (3)反向死区:V<0时pn结加反偏压V=-VR时,反向漏电流IR(V=-5V)时,GaP 为0V,GaN为10uA。

实验报告-发光二极管伏安曲线测量

实验报告-发光二极管伏安曲线测量

【实验题目】发光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实验记录】
1.实验仪器
2.红色发光二极管正向伏安特性测量数据记录表
3.绿色发光二极管正向伏安特性测量数据记录表
4.蓝色发光二极管正向伏安特性测量数据记录表
5. 电表内阻测量: A R = 4.94Ω (30mA) V R =
6.006kΩ (6V )
【数据处理】
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红、绿、蓝发光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对比红、绿、蓝三种发光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定性判断其导通电压的大小。

由图像及表格分析可知,导通电压:红色>绿色>蓝色;
大致数据为 红色: 蓝色: 绿色:
【总结与讨论】
(1)二极管阻值与电流表内阻相近,与电压表内阻相差很多,因此采取电流表外接法。

(2)在图像弯曲部分应多测几组数据,使图像更加准确。

(电流不超过20mA)
(3)发光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在0到导通电压之间曲线与X轴接近,达到导通电压后快速上升,最终
应接近直线。

【复习思考题】
发光二极管有哪些应用?试举一两例并介绍其工作原理。

(1)交流开关指示灯
用发光二极管作白炽灯开关的指示灯,当开关断开时,电流经R、LED和灯泡形成回路,LED亮,方便在黑暗中找到开关,此时回路中电流很小,灯泡不会亮;当接通开关时,灯泡被点亮,LED熄灭。

(2)指示灯
当装置通电后,经过限流电阻产生mA级别的电流,流经LED的时候发光,用以指示电源接通。

报告成绩(满分30分):⎽⎽⎽⎽⎽⎽⎽⎽⎽⎽⎽⎽⎽⎽⎽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有机发光二极管实验报告

有机发光二极管实验报告

有机发光二极管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有机发光二极管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研究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特性和性能,了解其在光电器件领域中的应用潜力。

实验中我们搭建了一个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路,并对其进行了电流-电压特性的测试和发光效果的观察。

实验结果表明,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低电压驱动、高亮度和寿命长的特点,具备较大的应用前景。

1.引言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是一种可以通过在有机材料中施加电场而发光的器件。

它由一层或多层的有机材料薄膜组成,两端设置正负极,并在电场刺激下,能够发出可见光。

OLED具有许多优势,如低电压驱动、高亮度、高对比度和寿命长等,因此在显示屏、照明和光伏电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实验目的1)了解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掌握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流-电压特性;3)观察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果。

3.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有机发光二极管、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电源等。

实验步骤:1)将有机发光二极管与电源、电流表和电压表连接成电路;2)依次调整电源电压,记录下电流和电压的数值;3)观察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果。

4.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中我们记录下了不同电流下的电压值,并通过绘制电流-电压曲线进行分析。

同时,我们观察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果,并比较了其亮度和颜色与电流的关系。

电流-电压特性曲线显示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

在较低的电流下,电压-电流曲线近似呈线性关系,但在较高电流下,电压随电流增大呈现更为陡峭的增长趋势。

这表明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阻不是固定的,随着电压的增加而变化。

观察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果,我们发现其亮度和颜色与电流的变化呈正相关关系。

随着电流的增加,亮度逐渐增大,并且颜色由较暗的蓝色转变为明亮的蓝色。

这表明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果可以通过控制电流大小来调节。

5.结论本实验通过研究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特性和性能,掌握了其电流-电压特性和发光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低电压驱动、高亮度和寿命长的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显示屏、照明和光伏电池等领域。

发光二极管实验报告

发光二极管实验报告

发光二极管实验报告
《发光二极管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发光二极管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实验材料:发光二极管、电源、导线、电阻、万用表等。

实验步骤:
1. 连接电路:将发光二极管、电源、导线和电阻连接成一个简单的电路。

2. 测量电压: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发光二极管的正向电压。

3. 观察发光:将电路接通,观察发光二极管是否发出光芒。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发光二极管在正向电压下能够发出明亮的光芒。

这是因为在正向偏置下,发光二极管的P-N结会发生复合辐射,从而产生光电效应,使得发光二极管能够发光。

实验结论:
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器件,它在电子产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指示灯、显示屏等。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发光二极管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今后的电子学习打下了基础。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发光二极管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希望通过今后的实验和学习,能够更好地掌握电子器件的原理和应用,为未来的科研和工程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报告-发光二极管伏安曲线测量(完成版)

实验报告-发光二极管伏安曲线测量(完成版)

实验报告-发光二极管伏安曲线测量(完成版)姓名学号院系时间地点陈灿贻 2 数学科学学院2015.11 物理楼306 黄小君 2 数学科学学院2015.11 物理楼30 【实验题目】发光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实验记录】1.实验仪器仪器名称直流稳定电源伏特表安培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发光二极管导线开关型号HV1791-35 BX70-7112型ZX21型2.红色发光二极管正向伏安特性测量数据记录表电流(mA)电压(V)修正后电压或电流= 电流(mA)电压(V)修正后电压或电流=0.00 0.06 0.00 8.30 1.91 7.980.00 0.30 0.00 10.22 1.94 9.900.00 0.40 0.00 11.42 1.95 11.100.04 0.75 0.00 12.82 1.95 12.490.12 1.10 0.00 14.60 1.97 14.270.18 1.45 0.00 16.60 1.98 16.270.70 1.75 0.41 14.58 1.96 14.251.80 1.80 1.50 16.90 1.99 16.572.90 1.85 2.59 17.60 1.99 17.273.84 1.85 3.53 18.40 2.00 18.074.86 1.86 4.55 19.30 2.00 18.976.70 1.90 6.38 14.50 1.96 14.17 3.绿色发光二极管正向伏安特性测量数据记录表电流(mA)电压(V)修正后电压或电流= 电流(mA)电压(V)修正后电压或电流=0.10 0.60 0.00 2.40 2.88 1.920.12 1.02 0.00 3.10 2.90 2.620.16 1.15 0.00 4.00 2.93 3.510.16 1.33 0.00 0.80 2.75 0.340.18 1.50 0.00 4.60 2.95 4.110.20 1.70 0.00 8.00 3.03 7.490.22 2.08 0.00 9.80 3.05 9.290.30 2.21 0.00 12.80 3.10 12.280.40 2.55 0.00 16.20 3.15 15.670.52 2.69 0.07 17.70 3.16 17.172.00 2.85 1.52 19.103.18 18.57 4.蓝色发光二极管正向伏安特性测量数据记录表电流(mA)电压(V)修正后电压或电流= 电流(mA)电压(V)修正后电压或电流=0.00 0.35 0.00 7.20 2.95 4.41 0.00 0.60 0.00 8.60 2.96 6.71 0.181.10 0.00 11.00 3.00 8.11 0.22 1.60 0.00 14.00 3.03 10.50 0.302.100.00 16.00 3.05 13.49 0.44 2.58 0.01 19.00 3.05 15.490.32 2.20 0.00 11.84 3.01 18.491.002.80 0.533.30 2.89 11.342.40 2.88 1.92 1.60 2.83 2.82 1.90 2.85 1.42 6.00 2.95 1.133.602.903.12 18.40 3.05 5.515.电表内阻测量:AR 5.0Ω(30mA )VR 5.985Ω(6V )【数据处理】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红、绿、蓝发光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双色点阵发光二极管实验报告

双色点阵发光二极管实验报告

双色点阵发光二极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发光二极管(LED)及其原理;2.学习使用双色点阵发光二极管进行实验,并掌握其原理和基本操控方法;3.实验中通过编程控制点阵显示出各种文字、图案等。

二、实验器材和仪器:1.双色点阵发光二极管;2. Arduino开发板;3.连接线;4.电阻。

三、实验原理:发光二极管(LED)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器件。

通过不同的材料和添加不同的杂质,可获得不同颜色的发光效果。

双色点阵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具有两种颜色(通常为红色和绿色)的发光二极管。

其内部有两个独立的发光单元,能够独立控制红色和绿色的亮灭。

四、实验步骤:1. 连接电路:将双色点阵发光二极管连接到Arduino开发板上。

将其中一个发光单元的正极连接到数字引脚A0上,另一个发光单元的正极连接到数字引脚A1上,两个发光单元的负极连接到地(GND)上,并在电路中添加适当的电阻以限制电流。

2. 编写程序:使用Arduino开发板上的编程软件,编写控制双色点阵发光二极管的程序。

3.程序调试:通过调试程序,控制点阵发光二极管显示不同的文字、图案等。

4.实验记录:记录测试过程中发光二极管的亮灭情况,以及显示的文字、图案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编程控制,成功实现了双色点阵发光二极管的各种亮灭模式。

通过调节程序中控制亮灭的时间和频率,能够显示不同的图案和文字。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编写了一个简单的程序,实现了点阵显示"HELLO"字样,并不断闪烁。

通过改变程序中的代码,还可以实现点阵发光二极管的其他模式,如呼吸灯、跑马灯等。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控制双色点阵发光二极管的亮灭,成功实现了点阵显示不同的文字、图案等。

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发光二极管的原理和基本操控方法,了解了如何通过编程控制点阵发光二极管显示出各种模式。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对发光二极管及其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培养了动手实验、编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一 发光二极管特性测试实验

实验一 发光二极管特性测试实验

发光二极管特性测试实验一、实验背景介绍(一)发光二极管的工作原理发光二极管是半导体二极管的一种,可以把电能转化成光能;常简写为LED (light-emitting diode)。

由镓(Ga)与砷(AS)、磷(P)的化合物制成的二极管,当电子与空穴复合时能辐射出可见光,因而可以用来制成发光二极管。

在电路及仪器中作为指示灯,或者组成文字或数字显示。

它是半导体二极管的一种,可以把电能转化成光能;发光二极管与普通二极管一样是由一个PN结组成,也具有单向导电性。

当给发光二极管加上正向电压后,从P区注入到N区的空穴和由N区注入到P区的电子,在PN结附近数微米内分别与N区的电子和P区的空穴复合,产生自发辐射的荧光。

不同的半导体材料中电子和空穴所处的能量状态不同。

当电子和空穴复合时释放出的能量多少不同,释放出的能量越多,则发出的光的波长越短。

常用的是发红光、绿光或黄光的二极管。

磷砷化镓二极管发红光,磷化镓二极管发绿光,碳化硅二极管发黄光。

其工作原理图如下:(二)发光二极管的特性参数IF 值通常为20mA被设为一个测试条件和常亮时的一个标准电流,设定不同的值用以测试二极管的各项性能参数,具体见特性曲线图。

IF 特性:1. 以正常的寿命讨论,通常标准IF 值设为20 -30mA,瞬间(20ms )可增至100mA。

2. IF 增大时LAMP 的颜色、亮度、VF 特性及工作温度均会受到影响,它是正常工作时的一个先决条件,IF 值增大:寿命缩短、VF 值增大、波长偏低、温度上升、亮度增大、角度不变,与相关参数间的关系见曲线图;1.VR (LAMP 的反向崩溃电压)由于LAMP 是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特性,反向通电时反向电流为0 ,而反向电压高到一定程度时会把二极管击穿,刚好能把二极管击穿的电压称为反向崩溃电压,可以用“VR ”来表示。

VR 特性:1. VR 是衡量P/N 结反向耐压特性,当然VR 赿高赿好;2. VR 值较低在电路中使用时经常会有反向脉冲电流经过,容易击穿变坏;3. VR 又通常被设定一定的安全值来测试反向电流(IF 值),一般设为5V ;4. 红、黄、黄绿等四元晶片反向电压可做到20 -40V ,蓝、纯绿、紫色等晶片反向电压只能做到5V 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说明书张益鑫39032517 赵正39032510 王冬39032526第一部分:发光二极管特性的研究摘要: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到各种各样的发光二极管,包括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简称LED)、数码管、符号管、米字管及点阵式显示屏(简称矩阵管)等。

事实上,数码管、符号管、米字管及矩阵管中的每个发光单元都是一个发光二极管,在众多类型的发光二极管中,我们选择了使用较为普遍的红色LED(图1)做为重点,研究了它的内部结构,电学特性,发光特性。

图 1 我们重点研究的二极管实验原理一、发光二极管结构以红色发光二极管为例,我们将其切开,可以清楚的看到其内部结构,它的核心是PN 结,正是由于PN结的单向导电性,所以发光二极管只有通以正向电压时才可以发光,当PN 结承受反向电压时,电阻趋于无穷大,二极管截止,不会发光。

图 2 剖开的红色LED二、 LED发光原理-Ⅳ族化合物,如砷化镓、磷化镓、磷砷化镓等半导体制成的,其核心是PN结。

因此它具有一般P-N结的I-N在一定条件下,它还具有发光特性。

在正向电压下,电子由N区注入P区,空穴由P区注入N区。

进入对方区域的少数载流子(少子)一部分与多数载流(多子)复合而发光,如下图所示:图 3 LED发光原理图三、 LED的电学特性1.LED的常见电学参数通过查找资料,我们找到了LED的一些常用参数:1.1允许功耗Pm:允许加于LED两端正向直流电压与流过它的电流之积的最大值。

超过此值,LED发热、损坏。

1.2最大正向直流电流IFm:允许加的最大的正向直流电流。

超过此值可损坏二极管。

1.3最大反向电压VRm:所允许加的最大反向电压。

超过此值,发光二极管可能被击穿损坏。

1.4正向工作电流If:它是指发光二极管正常发光时的正向电流值。

在实际使用中应根据需要选择IF在0.6·IFm以下。

1.5正向工作电压VF:参数表中给出的工作电压是在给定的正向电流下得到的。

一般是在 IF=20mA时测得的。

发光二极管正向工作电压VF在1.4~3V。

在外界温度升高时,VF 将下降。

2.LED的伏安特性在LED两端加上不同的电压,测得多组(U—I)值,可以得到LED的伏安特性曲线,从实验得出的伏安特性曲经可以看出,在正向电压正小于某一值(叫阈值)时,电流极小,不发光,而当电压超过某一值后,正向电流随电压迅速增加,二极管发光。

由V-I曲线可以得出发光管的正向电压,反向电流及反向电压等参数。

正向的发光管反向漏电流IR<10μA以下。

图 3 伏安特性曲线四、发光二极管的光强分布规律下图给出的发光二极管发光强度角分布的情况。

中垂线(法线)AO的坐标为相对发光强度(即发光强度与最大发光强度的之比)。

显然,法线方向上的相对发光强度为1,离开法线方向的角度越大,相对发光强度越小。

由此图可以得到半值角或视角值。

图 4 理论光强分布图实验仪器发光二极管、直流稳压源、万用表、电阻箱、导线、开关、光功率计。

本板,面包板,导线图4 伏安特性测试装置图5 光强测试装置实验步骤测量发光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按照下图连接实验电路,其中滑动变阻器用变阻箱代替。

由于电流的测试不方便,如前所述,PN 结正向导通时电阻很小,如果我们串接万用表在电路里,万用表的内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并且万用表进行电流、电压测量需要改换插头,对于测量会造成一定的不便,因此我们选择采用间接测量的方法,在此法中总电压保持5E V =不变,测量变阻箱电压0U ,由于电阻箱阻值和其两端的压降测量都是相对精确的,我们进而测得二极管电压U E U =-,电路中电流由0/I U R =变求得,即可得到二极管的电流—电压关系,画出相应的伏安特性曲线,为保证二极管在串接较低电阻时也不会烧坏,我们加入了470欧姆的限流保护电阻。

图6 伏安特性测试电路1.改变变阻箱的阻值,记下多组(R,U)的值,此过程中保持电源总电压不变。

2.由记录的数据算出二极管两端的电压和电流并列表。

3.对数据进行处理,画出伏安特性曲线并进行分析。

测试二极管的光强分布1.测量发光二极管法线方向光强与距离的关系。

如图8所示,在本次测量实验中,我们通过电学特性测量与查找资料,在保持电源电压5V的情况下,串入150欧姆电阻,使得二极管的工作电流为20mA,这样的工作电流是二极管的正常工作电流,连好线路后,我们保持单一变量是发光二极管中心到光功率计接收孔的距离,使发光二极管正对光功率计,改变接收器的位置,记录光源到接收器原位置和光功率计的读数,在这里为了使实验现象更为明显,我们选择了光功率计的200uw量程,与直径为6mm的接收孔,从较近位置到较远位置合理选择了一系列的测试点,得到光强与距离的关系。

图 7 发光二极管法线方向光强与距离的关系测试仪器2.同图8装置,固定光源到接收器的距离,这里我们选择在测量光强与距离关系实验中的一个适中位置(65mm),在这个位置处,光强实数较大,距离适中,符合一般二极管的使用情况,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旋转发光源,改变发光中心与导轨的夹角,观察光功率计的读数变化,在此过程中保持LED电压各距离不变。

3.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并注意发光二极管中心与滑块中心的偏差,测量修正值,在数据处理中使用修正值使得结果更为精确。

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一、发光二极管的伏安特性1.伏安特性数据记录(变阻箱电压和电阻)2.数据处理和图表分析根据0U E U =-和0/I U R =变将上面图表中对应的值算出,然后得到如下的伏安特性曲线:图 8 实验测得的LED 伏安特性曲线从图中看出,在发光二极管电压小于2V 时,LED 的电流接近零,发光二极管基本不亮,而在电压大于2V 时,电流随电压迅速增加。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2V 是二极管的阈值电压,当电压大于2V 时,二极管正向导通电流迅速增加,发光亮度迅速变亮,当亮度变化到很大的时候,继续加大电压,人眼无法明显分辨出光强变化,继续增大电压,亮度变弱,直至发光二极管熄灭,检测发现此时的二极管已经被击穿损坏。

电流上升阶段是非线性的,这是由PN结的电学特性决定,也受到环境(如温度)的一定影响,但是从曲线整体的趋势看,所测得理论值已经与一般发光二极管的情况完全相符了:在上升阶段的中间部分,出现了一段近似的线性上升,我们一般让二极管工作在这个区域。

在电压小于2V的时候,虽然给二极管是施加的是正向电压,但是从实验和图中可以看出,此时流过二极管的电流非常的小,不足以驱动二极管发光,因此我们认为这个区域是二极管工作的死区,只有当电压大于阈值电压,二极管才能产生一定的正向导通电流,驱动二极管发光。

实验中,我们也对二极管的反向特性进行了测试,在反向电压小于33V时,二极管不发光,电流为零,由于直流稳压源提供的最高电压为33V,并且安全电压是36V,因此我们无法测出反向击穿电压。

我们从参考资料得击穿电压为30V到60V。

二、发光二极管光强分布测试1.测量发光二极管法线方向光强与距离的关系实验记录如下其中:以P为纵坐标,L为横坐标作图如下:图 9发光二极管法线方向光强与距离的关系曲线从图中看出,在法线方向上(导轨方向),光强与距离呈非线性关线,在L较小时,P 下降迅速,在L较大时,P下降缓慢。

说明光强的衰减在距离较小时是非常迅速的,当衰减到一定程度时,这种衰减变得不再明显,最后平缓的趋于0。

2.发光二极管光强与光源角度的关系。

实验记录如下:其中:(注:当光源正对接收器时,此时自制的指针指向刻度盘102度)图 10 发光二极管光强与光源角度的关系曲线由图11可知,发光功率与角度关系是一个单峰曲线,在发光二级管正对接收器时,光功率计的读数最大。

当光源向两边旋转时,光功率计读数减小。

这种减小理论上应该是左右对称的,但是由于制造工艺、二极管左右对称性,两边的衰减并不是标准对称的,但是都可以看出,与距离相似,这种衰减也是非线性的,并且在较小的角度内衰减很迅速,之后衰减减缓并平稳趋于0。

三实验总结如摘要所述,二极管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无处不在,发光二极管(LED)是我们最常见的二极管,二极管原理简单,应用广泛,但是由于生产厂家不同,价格不同,很多的参数与标准理论值相比有一定的出入,但是通过测量,我们发现这种出入是很小的,是我们可以接受的。

通过电学特性的测量,我们实际绘制了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与标准PN结的曲线相比,实验结果是相似的,验证了二极管的正向导通阈值电压,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即使二极管承受正向电压,如果这个电压小于二极管的阈值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几乎为0,可以认为二极管没有导通,当电压超过阈值电压之后,电流随电压上升而上升,光强变大,但是如果电压过大,二极管会被损坏。

我们测得阈值电压为2V,与理论值2V-2.2V是相符的。

通过伏安特性曲线,加深了对PN结导通原理的理解。

在光学特性测量中,我们以单一变量为原则,研究了光强与距离,角度的关系,并绘制了相应的曲线,通过实验测量与数据分析、曲线绘制,我们得出了光强与距离、角度的非线性关系,发现在较近的距离和角度内,光强下降迅速明显,之后趋势变缓。

通过电、光特性实验的设计与测量,我们对生活中常用器件发光二极管的特性有了更好的认识,对PN结特性有了更深的印象,较为全面的掌握了发光二极管的主要物理特性,因此,我们的实验是成功的。

第二部分:应用装置一、整体布局综合电路连接和美观两个角度考虑,我们在20*30cm单孔线路板上进行布局,经过一些天的制作,成品如下如所示:图 11 电子时钟成品二、系组组成1.控制核心为了减小体积,节约成本,我们选用一块STC89C52单片机做为控制核心,对各显示模块进行相应的控制,单片机控制系统电路图如下:图 12 STC89C52最小系统2.数码管部分我们采用了2个两位共阳数码管对时间进行显示,第一个显示小时,第二个显示分钟,中间的“:”是两个闪烁的LED灯,用单片机定时器控制时间做到精确显示,数码管电路如图14所示:图 13数码管电路3.流水灯设计为了多采用LED小灯,和题目要求相吻合,我们决定用60个小灯流水点亮,一方面使系统美观,另一方面每秒移动一个小灯,作为时间显示的一部分。

在流水灯的控制上,由于单片机没有足够多的引脚,于是我们选用移位寄存器74HC595进行控制,以两片示例,连接如图15所示:图表 14 74HC595串行连接4.按键控制部分为了达到修改时间和设定闹钟的部分,在电路中设置了数个按键,控制时间的设定和闹钟的设定。

图 15 按键设计5.声音部分这一部分的元件我们还没有加上,我们计划是这样的,有线路板上方位置加两人蜂鸣器,一方面做为闹钟发声元件,另一方面,想设定音乐播放的功能。

图 16 蜂鸣器设计三、软件编程采用keil4作为编译环境,如图18所示图 17 keil4四、部分硬件设计为了达到实用效果,我们用木板制作了电路外壳和支架,如图19所示:图 18 装饰和支撑五、作品照片展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