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03过热器设备技术标准
高压加热器技术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高压加热器技术条件GB 10865-89 Specification for high-pressure feedwater heaters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电子工业部1989-03-25批准1990-01-01实施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主要规定了“U形管管板式”和“螺旋管集箱式”高压加热器产品性能地要求及质量地评定.本标准适用于对火力发电厂汽轮机回热系统中水侧设计压力为6~38MPa,设计温度不大于350℃;汽侧设计压力不大于10MPa、设计温度不大于510℃地U形管管板式和螺旋管集箱式高压加热器产品性能地评定,也适用于对相类似地疏水冷却器和蒸汽冷却器产品性能地评定.2 引用标准ZBJ 98 013 电站安全阀技术条件JB 3343 高压加热器制造技术条件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钢制石油化工压力容器设计规定3 术语3.1 高压加热器地热力设计工况高压加热器运行时,各个参数达到高压加热器热力设计值时地工况.3.2 高压加热器地热力性能在热力设计工况下,高压加热器地主要指标:a.给水端差;b.疏水端差;c.汽侧压降;d.水侧压降.3.2.1 给水端差高压加热器进口蒸汽压力下地饱和温度与出口给水温度之差.3.2.2 疏水端差离开高压加热器汽侧地疏水温度与进入水侧地给水温度之差.3.2.3 汽侧压降介质流经高压加热器汽侧地压力损失(不包括静压损失).3.2.4 级间压差一组高压加热器中邻近两台高压加热器进口蒸汽压力之差.3.2.5 水侧压降给水流经高压加热器水侧地压力损失.3.3 投运率机组经72h试运行后,停机消除缺陷经24h试运行后正式投运起,在一年内高压加热器可以运行地小时数与机组运行地小时数之比,以百分数表示:(1) 4 技术要求4.1 高压加热器地设计应符合《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定》和《钢制石油化工压力容器设计规定》及JB 3343等有关规定.4.2 给水端差设有内置式蒸汽冷却段高压加热器地给水端差应不小于-2℃,无蒸汽冷却段地高压加热器地给水端差应不小于1℃.当给水端差要求小于-2℃时,应采用外置式蒸汽冷却器.末级高压加热器地出口给水温度不得低于设计值4℃.4.3 疏水端差设有内置式疏水冷却段高压加热器地疏水端差不小于5.5℃.当疏水端差要求小于5.5℃时,应采用外置式疏水冷却器.4.4 汽侧压降高压加热器汽侧地压力损失不大于高压加热器级间压差地30%.4.5 高压加热器各种接管内地介质流速应符合如下规定:4.5.1 U形管管板式高压加热器给水管内地水速在16℃时不大于3m/s;螺旋管集箱式高压加热器给水管内地水速在16℃时不大于4m/s.4.5.2 疏水出口管内地水速不大于1.2m/s;当疏水为饱和疏水且水位不受控制时,其疏水管内水速不大于0.6m/s.4.5.3 疏水进口管内地介质流速.4.5.3.1 双相流体地质量流速应不大于下列两者中地小值:G=77.16;G=1220 (2) 4.5.3.2 疏水进口扩容后地蒸汽流速应不大于45.7m/s,且蒸汽质量流速不大于式(3)计算值:G=38.58 (3) 4.5.4 蒸汽进口管内地蒸汽流速不大于式(4)计算值:(4) 上三式中 G——质量流速,kg/(m2·s);ρ——扩容后地蒸汽密度,kg/m3;v——蒸汽流速,m/s;p——蒸汽进口管处地蒸汽压力(绝对),MPa.4.6 高压加热器地制造应符合JB 3343地有关规定.4.7 高压加热器地主要附件4.7.1 高压加热器地安全附件高压加热器地保护应符合《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地有关规定.4.7.1.1 高压加热器地水侧应设置安全阀.4.7.1.2 高压加热器汽侧安全阀应符合ZBJ98013地规定,其流量应能通过下列流量地较大值:a.高压加热器最大给水流量地10%;b.U形管-管板式高压加热器一根传热管完全断裂时,在内外压差地作用下,两个断口流至汽侧地给水量按式(5)计算:(5) 螺旋管-集箱式高压加热器存在φ10mm裂口时,在内外压差地作用下,一个裂口流至汽侧地给水量按式(5)计算:(6) 式中——传热管破断流出地给水量,m3/s;d——传热管地公称内径,mm;——水侧设计压力,MPa;——汽侧设计压力,MPa.4.7.1.3 高压加热器地给水进水阀应能在高压加热器两根管子完全断裂时,保证在汽侧满水前关闭且同时打开旁路.高压加热器给水进口阀地关闭时间应不大于式 (7)计算值:(7) 为下列流量中地较大值:a.高压加热器最大给水流量地10%;b. (8)上两式中T——高压加热器两根管子完全断裂时,水充满最高水位以上地汽侧空间所需地时间,s;V——高压加热器最高水位以上地汽侧空间,m3;——高压加热器最大给水流量地10%或传热管地四个断口流至汽侧地给水量地较大者,m3/s;d——管子公称内径,mm;——水侧设计压力,MPa;——汽侧设计压力,MPa.4.8 水位控制高压加热器地疏水调节阀应有良好地调节特性,以保持高压加热器地正常运行.4.9 高压加热器地年投运率应不小于85%.4.10 单台高压加热器传热管管子和管口地泄漏根数见表1.表 1注:①双列高压加热器按机组容量地1/2计算;②蒸汽冷却器和疏水冷却器地管子和管口地泄漏根数不多于8根.4.11 高压加热器应具有合理地结构、可靠地安全性能,并能承受机组负荷地变化.5 高压加热器地测试5.1 高压加热器地热力性能地测试应符合本标准和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地规定.5.2 高压加热器地测试应满足下列要求:a.高压加热器在设计工况下运行;b.高压加热器应保持正常水位;c.高压加热器汽侧应排除非凝结性气体;d.使用合适地仪表;e.正确地测试方法.5.3 高压加热器地测试宜在投运后地第一年内进行.6 高压加热器地运行高压加热器地运行应符合水利电力部颁发地《火力发电厂高压加热器运行维护守则》和高压加热器制造厂提供地高压加热器产品说明书地有关规定._____________________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由上海电站辅机厂、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哈尔滨锅炉厂及东方锅炉厂等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负责起草人陈建生、薛之年.本标准参照采用美国热交换学会《表面式给水加热器标准》.。
1、锅炉基本知识

55 GB/T8163-2008 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 56 GB/T14957-1994 熔化焊用钢丝 57 GB/T14958-1994 气体保护焊用钢丝 58 GB/T17395-2008 无缝钢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59 GB13271-2001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60 GB13223-2003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61 GB/T1576-2008 工业锅炉水质 62 GB/T12145-2008 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 63 JB/T3271-2002 链条炉排技术条件 64 JB/T10356-2002 流化床燃烧设备技术条件 65 GB/T18342-2009 链条炉排锅炉用煤技术条件 66 GB/T228-2002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67 GB/T229-2007 金属夏比缺口冲击试验方法 68 GB/T232-1999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
燃烧设备代号
燃烧设备 固定炉排
固定双层炉排
活动手摇炉排 链条炉排 往复炉排
代号 G(固) C(层)
H(活) L(链) W(往)
燃烧设备 抛煤机 振动炉排
下饲炉排 沸腾炉 室燃炉
代号 P(抛) Z(振)
A(下) F(沸) S(室)
锅壳锅炉总体型式代号
锅壳锅炉总体型式
立式锅炉 立式火管
代号
LS(立水) LH(立火)
锅炉相关法律安全法规规范标准11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2行政法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13部门规章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行政查法规定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事故处理规定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办法特种设备注册登记与使用登记管理规则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工考试与管理规则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和监督管理规则14规范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锅炉房安全管理规则锅炉定期检验规则锅炉水处理监督管理规则锅炉化学清洗规则锅炉司炉人员考核管理规定锅炉安全管理人员考核大纲tsgg0022010锅炉节能监督管理规程tsgg0032010工业锅炉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15标准gbt174102008有机热载体炉jbt66961993电站锅炉技术条件jbt79852002小型锅炉和常压热水锅炉技术条件jbt100942002工业锅炉通用技术条件jbt103932002电加热锅炉技术条件gbt19212004工业蒸气锅炉参数系列gbt31662004热水锅炉参数系列gbt92222008水管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gbt119432008锅炉制图10gbt165081996锅壳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jbt811994凸面板式平焊钢制管法兰12jbt16091993锅炉锅筒制造技术条件13jbt16101993锅炉集箱制造技术条件14jbt16111993锅炉管子制造技术条件15jbt16121994锅炉水压试验技术条件16jbt16131993锅炉受压元件焊接技术条件17jbt16151991锅炉油漆和包装技术条件18jbt16161993管式空气预热器技术条件19jbt16171999电站锅炉产品型号编制方法20jbt16192002锅壳锅炉本体制造技术条件21jbt16201993锅炉钢结构技术条件22jbt16211993工业锅炉烟箱钢制烟囱技术条件23jbt16252002工业锅炉焊接管孔24jbt16262002工业锅炉产品型号编制方法25jbt21901993锅炉人孔和头孔装置26jbt21911993锅炉手孔装置27jbt21921993方型铸铁省煤器技术条件28jbt31911999锅炉锅筒内部装置技术条件29jbt33752002锅炉用材料入厂验收规则30jbt43081
过热器与再热器检修工序及质量标准

过热器与再热器检修工序及质量标准1、过热器结构过热器系统布置按烟气流程分为分隔屏、后屏、末级、包覆和低温过热器五级;按蒸汽流程分为炉顶及包覆,低温过热器、分隔屏、后屏和末级对流过热器五级组成:过热器系统的主要特点是装设了5%旁路,其位置在后烟井包覆管的下环形集箱上面,靠设置疏水管作为蒸汽旁路。
蒸汽通向旁路系统的容量按4.12MPa压力下,饱和蒸汽通流量为51t/h设计的。
在启动过程中,5%旁路全开,直到汽轮机并网之后才关闭。
在启动时,投运5%旁路系统,可使锅炉采用较高的燃烧率,加速提高过热蒸汽温度,同时又可限制压力的上升速度,使蒸汽参数能较快地达到汽轮机冲转的要求,为缩短起动时间提供了有利条件。
过热器管子的壁厚由强度确定,选用的材料取决于过热器的工作温度并根据安全、经济的原则。
过热器管的管径及材质见表1-1。
表1-1 过热器管的管径及材质2、对流过热器对流过热器是指末级过热器和低温过热器。
其中末级过热器为立式顺流布置,共80排,每排由4圈蛇形管组成。
横向节距Sl=171mm,纵向节距S2=102mm,见图2—3。
为了固定管排横向节距,在管排间有活动连接板相连。
低温过热器为卧却帧流布置,并分为4个部分即下部、中部和上部及低温过热器的直管端。
整个低温过热器共99排,每排由5圈蛇形管组成,通过150根省煤器的悬吊管将其悬吊。
管排的横向节距Sl=140mm,纵向节距S2=l02mm。
见图1-2。
3、屏式过热器屏式过热器是指分隔屏过热器和后屏过热器。
其中分隔屏过热器悬吊在炉膛的前上方,对炉膛出口烟气进行分隔均流,使炉膛出口烟温均匀。
分隔屏过热器共4屏,每屏由24圈管子组成,共计96根,见图2-5:管屏的横向节距Sl=2972mm,纵向节距S2=60mm。
为使分隔屏过热器受热膨胀后不左右摇晃,故在分隔屏的进口炉前侧第—根管子从其进口联箱下来至分隔屏的下部进行分叉和水平交叉,将分隔屏过热器固定。
后屏过热器置于分隔屏后,共有20屏,每屏由14根U形管。
G003过热器设备技术标准

Q 天津大唐国际盘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过热器技术标准天津大唐国际盘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引用文件和资料 (1)3 概述 (1)4 设备参数 (1)5 零部件清册 (1)6 检修专用工器具 (2)7 检修特殊安全措施 (2)8 维护保养 (3)9 检修工序及质量标准 (3)10 检修记录 (4)前言为实现企业设备技术管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天津大唐国际盘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设备工程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设备工程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勇。
本标准主要审定人:张志刚。
本标准批准人:韩旭东。
本标准委托设备工程部负责解释。
本标准是首次发布。
过热器技术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过热器的概述、设备参数、零部件清册、检修专用工器具、检修特殊安全措施、检修工序及质量标准、检修记录等相关的技术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大唐盘电锅炉过热器的技术管理工作。
2 引用文件和资料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锅炉说明书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盘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600MW HG-2023/17.6-YM4型3 概述过热器由五个主要部分组成:末级过热器、过热器后屏、过热器分隔屏、立式低温过热器和水平低温过热器、顶棚过热器和后烟道包墙系统。
末级过热器位于后水冷壁排管后方的水平烟道内,共96片,管径为φ57,以190.5mm的横向节距沿整个炉宽方向布置。
过热器后屏位于炉膛上方折焰角前,共24片,管径为φ60,以762mm的横向节距沿整个炉膛宽度方向布置。
过热器分隔屏位于炉膛上方,前墙水冷壁和过热器后屏之间,沿炉宽方向布置六大片,每大片又沿炉深方向分为八小片。
过热器和再热器

华北电力大学
技术比武讲义
再热汽温的调整 1、摆动式燃烧器调温对受热面布置的要求 采用摆动式燃烧器调节汽温时,过热器受热面不仅 会向炉内高温区域扩展,而且还会向尾部对流烟道 扩展,形成辐射+对流式的过热器系统,这种布置 方式可以获得平缓的汽温变化特性,使汽温随负荷 变化的幅度减小,有利于降低汽温调节幅度,减少 减温水量,控制过热汽温的波动幅度。同时,为了 提高再热汽温的调节能力,再热器也向炉膛内移动 或靠近,以增强辐射传热。
1913 1822 25.4 24.2 571
t/h t/h MPa(g) MPa(g) ℃
1582/1513 4.393/4.196 4.203/4.013 312 / 569 308/ 569 282 279
t/h MPa(g) MPa(g) ℃ ℃ ℃ ℃
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华北电力大学
第一节
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华北电力大学
再热循环(温熵图)
随着机组容量 ,锅炉各受热面比例的变化
技术比武讲义
预热份额 蒸发份额 过热及再热份额 ,50%以上: 必须采用更多辐射式、半辐射式过热器、再热器 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华北电力大学
过热器、再热器的工作特点
壁温最高 受所用钢材(碳钢、合金钢)限制,汽温一般为540 -555 ℃;日本568-570 ℃; 钢材? 工质压降不能太大 过热器内工质压降不超过其工作压力的10% 再热器不超过0.2Mpa 技术要求 过热器蒸汽侧的压降一般应不大于1.60 MPa(按 B-MCR工况计算)。 再热器蒸汽侧的压降应不大于0.19MPa(按B-MCR 工况计算)
m/s Mpa.g Mpa.g ℃ ℃ ℃ ℃ 根 ℃
SA-210 C:454℃, T22: 580℃, T23: 593℃, T91:650℃, TP304H:704℃,TP347H:704℃ 顺列布置 阻流板 防磨罩 低烟速 大口径管、顺列布置 阻流板、防磨罩 低烟速
过热器检修工艺标准

过热器检修工艺标准1.1 设备概述及技术参数1.2 设备概述过热器按吸热及结构特点分为5级。
第一级包覆过热器,它包括前炉顶、后炉顶、水平烟道两侧墙、后烟井四周墙和隔墙过热器及低过、低再的悬吊管等。
第二级是低温过热器,第三级是分隔屏,第四级是后屏过热器,第五级是高温过热器。
炉顶及后烟井属于过热器系统,饱和蒸汽从汽包顶部由18根Φ159的连接管引入前炉顶进口集箱,进入111根Φ51×7的前炉顶管再至炉顶中间集箱,部分的蒸汽流量则从布置在炉顶进口集箱两端的6根Φ159×20的旁路管直接引入水平烟道侧墙上集箱,以降低炉顶过热器的阻力。
前炉顶由焊接短鳍片组成,前炉顶管上焊有支承吊耳,并设有供可升降检修平台用的缆绳管孔。
低温过热器布置在后烟井的后烟道。
它由Φ57的四组蛇形管组和一垂直管段组成。
横向节矩114mm,共110排以3根套弯成蛇形管组。
四大片分隔屏布置在炉膛上方,横向平均节矩为2560mm,每片分隔屏由6小片管屏组成,其中每3小片管屏组成一组。
每小片管屏均由8根Φ54的管子组成。
因此可使最里圈和最外圈的流量偏差减少,从而可减少每片管屏的热偏差。
同时分隔屏下部2米范围内的外圈管采用Φ54材质为TP-347H的管子,更能确保运行的安全性。
后屏布置在炉膛出口处,共20片,每片屏由14根U形管子组成。
外圈管Φ60,内圈管Φ54,位于炉膛内的后屏高度为14.2M。
后屏下部2米范围内的外3圈管子以及后屏底端水平段的内圈夹持管段采用TP-347H的管子,以确保其运行的安全性。
高温过热器布置在折焰角上方,管屏共54片,每片由6根管子组成,外圈管Φ54,内圈管Φ51。
1.3 设备规范(技术参数)过热器设备规范详见表8。
表1 过热器设备规范级别名称及图号管子规格材质单位数量节矩备注第一级过热器前炉顶540847-E1-05φ51×7 20G 根111 114 焊接短鳍片散装管后炉顶及后墙541847-E1-01(03)φ45×6 20G 根112 114 膜式管屏后烟井前墙541847-E1-02φ45×6 20G 根111 114 悬吊管+膜式管屏后烟井两侧墙541847-E1-05φ45×6 20G 根2×110 114 膜式管屏后烟井隔墙541847-E1-06Aφ51×7 20G 根110 114 悬吊管+膜式管屏水平烟道两侧墙541847-D1-04φ45×6 20G 根2×47 94 膜式管屏低再悬吊管540847-E1-08φ54×8 15CrMo 根2×47 94 膜式管屏低过悬吊管540847-E1-08φ54×8 15CrMo 根2×55 228 散装管第二级低温过热器540847-E1-04φ57×6.5 12Cr1MoV20G15CrMo排110 114四组蛇形管组,规格材料见插图5φ57×7第三级过热器分隔屏过热器540847-E1-01φ54×6.5TP-347H12Cr1MoV15CrMo片 4 2560每片有6小片管屏组成,管子的规格材料见插图2φ54×7φ51×6.5φ51×7.5φ60×9第四级过热器后屏过热器540847-E1-02φ54×8 12Cr1MoVT91TP-347H12Cr2MoWVTiB片20每片屏由14根U形管子组成, 外圈管Φ60,内圈管Φ54,管子的规格材料见插图3φ54×9φ60×8φ60×10第五级高温过热器540847-E2-01φ51×7.5 T91TP-347H片54每片由6根管子组成,外圈管Φ54,内圈管Φ51。
《冶金标准》锅炉、过热器和换热器用无缝铁素体和奥氏体合金钢管标准规范

ASTM A213/A213M-07锅炉、过热器和换热器用无缝铁素体和奥氏体合金钢管标准规范本标准以固定的标准号A213/A213M出版;紧随标准号之后的号码表示原来采用的年代号或最新修订标准的年代号(在标准修订版情况下)。
带括号的数字表示最新认可的年代号。
上标的希腊字母表示上次修订或上次重新认可以来的编辑变更。
本标准经过国防部代理机构批准使用。
1、范围1.1本标准适用于无缝铁素体和奥氏体锅炉钢管、过热器钢管和热交换器管,标准牌号T5、TP304等,这些钢列于表1、表2 中。
1.2含字母H级别的钢与同类别不含字母H的钢要求不同,含字母H级别的钢提供更高的蠕变—断裂强度。
1.3通常按本标准提供的管子尺寸和壁厚为:内径1/8in(3.2mm)到外径5in(127mm);壁厚0.015~0.500in(0.4~12.7mm),包括最小壁厚或在定单上规定的平均壁厚。
也可提供其它尺寸的管子,但要保证这些管子符合本标准的所有其它要求。
1.4 以英寸—磅或国际制(SI)单位表示的数值都应视为标准值。
本文中SI单位表示的数列于括号之内。
由于两种单位制的数值并不完全相等,因此必须单独分别采用每一种单位制。
因两种单位制的混合使用,可能导致与本标准不一致。
如果不是在定货中规定使用本标准中的“M”标志,则应采用英寸—磅单位制。
2、引用标准2.1 ASTM标准A262 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检测规程A941 与钢、不锈钢、合金及铁合金有关的术语A1016/A1016M 铁素体合金钢、奥氏体合金钢及不锈钢管的一般要求E112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3、术语3.1 定义标准中所使用的术语的定义见A941。
4、订货需知4.1关于本标准产品的所有要求应由用户负责,这些要求包括以下内容(但不受以下内容的限制):4.1.1 数量(英尺、米或根数)。
4.1.2材料名称(无缝管)4.1.3级别或牌号(表1和表2 )4.1.4 加工状况(热精整或冷精整)4.1.5控制的金相组织特征(见6.3条)4.1.6 尺寸(外径和最小壁厚、规定的平均壁厚)4.1.7长度(定尺或不定尺)4.1.8 水压试验或非破坏性电测试验(见10.1条)4.1.9 标准号和出版年代。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过热器“再热器”安装)检验项目及质量标准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过热器“再热器”安装)检验项目及质量标准1 立式过热器(再热器)组合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规定。
件或管排组合。
2 立式过热器(再热器)安装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见表2规定。
表2 立式过热器(再热器)安装
或散件安装。
3 卧式过热器(再热器)组合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3规定。
4 卧式过热器(再热器)安装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4规定。
5 顶棚过热器安装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符合本规程表5规定。
6 循环流化床锅炉汽冷式旋风分离器设备检查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6规定。
7 循环流化床锅炉汽冷式旋风分离器组合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7规定。
8 循环流化床锅炉汽冷式旋风分离器安装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8规定
9 吊挂管安装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9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 天津大唐国际盘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Q/CDT-IPSPC1021.G003-2007过热器技术标准2007-11-05实施2007-10-20发布天津大唐国际盘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目次前言 (II)1范围 (1)2引用文件和资料 (1)3概述 (1)4设备参数 (1)5零部件清册 (1)6检修专用工器具 (2)7检修特殊安全措施 (2)8维护保养 (3)9检修工序及质量标准 (3)10检修记录 (4)前言为实现企业设备技术管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天津大唐国际盘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设备工程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设备工程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勇。
本标准主要审定人:张志刚。
本标准批准人:韩旭东。
本标准委托设备工程部负责解释。
本标准是首次发布。
过热器技术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过热器的概述、设备参数、零部件清册、检修专用工器具、检修特殊安全措施、检修工序及质量标准、检修记录等相关的技术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大唐盘电锅炉过热器的技术管理工作。
2引用文件和资料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锅炉说明书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盘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600MW HG-2023/17.6-YM4型3概述过热器由五个主要部分组成:末级过热器、过热器后屏、过热器分隔屏、立式低温过热器和水平低温过热器、顶棚过热器和后烟道包墙系统。
末级过热器位于后水冷壁排管后方的水平烟道内,共96片,管径为φ57,以190.5mm的横向节距沿整个炉宽方向布置。
过热器后屏位于炉膛上方折焰角前,共24片,管径为φ60,以762mm的横向节距沿整个炉膛宽度方向布置。
过热器分隔屏位于炉膛上方,前墙水冷壁和过热器后屏之间,沿炉宽方向布置六大片,每大片又沿炉深方向分为八小片。
管径为φ57,从炉膛中心开始,分别以2286mm,3048mm的横向节距沿整个炉膛宽度方向布置。
立式低温过热器位于尾部烟道转向室内,水平低温过热器上方,共130片,管径为φ63,以142mm 的横向节距沿路宽方向布置。
水平低温过热器位于尾部竖井烟道省煤器上方,共130片,管径为φ57,以142mm的横向节距沿路宽方向布置。
顶棚过热器和后烟道包墙系统部分由顶棚管、侧墙、前墙、后墙、后烟道延伸包墙组成。
形成一个垂直下行的烟道;后烟道延伸侧包墙形成一部分水平烟道。
4设备参数4.1技术规范5零部件清册序号名称物资编码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储备量1前顶棚过热器Φ63×715CrMo2后顶棚过热器Φ57×6.515CrMo13包墙过热器Φ57×720G44水平低温过热器Φ57×720G5水平低温过热器Φ57×820G6水平低温过热器Φ57×715CrMo7立式低温过热器Φ63×715CrMo8分隔屏Φ57×715CrMo9分隔屏Φ57×812Cr1MoV序号名称物资编码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储备量10分隔屏Φ57×912Cr1MoV11分隔屏Φ57×7TP304H12分隔屏Φ57×9TP304H13后屏过热器Φ60×915CrMoG14后屏过热器Φ63×7.512Cr2MoWVTiB15后屏过热器Φ60×912Cr1MoV16后屏过热器Φ60×1112Cr1MoV17后屏过热器Φ60×1212Cr1MoV18后屏过热器Φ60×8TP347H19后屏过热器Φ60×912Cr2MoWVTiB20后屏过热器Φ60×11TP347H21后屏过热器Φ63×11TP347H22后屏过热器Φ63×8.512Cr2MoWVTiB23末级过热器Φ57×1012Cr1MoV24末级过热器Φ57×812Cr2MoWVTiB25末级过热器Φ57×912Cr2MoWVTiB6检修专用工器具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1坡口机台1 2磨光机台1 3旋转锉台1 4扳手12"只2 5盒尺只1 6手提砂轮机台1 7塑料堵只10 8小撬棍根2 9手拉葫芦2T个2 10钢丝绳、吊环、卡具套2 11对口卡个27检修特殊安全措施7.1检查阶段的风险分析7.1.1照明充足,炉内电源线绝缘必须良好。
7.1.2进入炉内,必须佩戴防尘口罩。
7.1.3进入炉内,炉外必须留监护人。
7.1.4在炉内正负压不合适时,与运行人员联系调整引风机出口挡板。
7.1.5炉内、外的联络方式必须安全可靠,尽量使用对讲机。
7.1.6检查入口联箱时,必须系好安全带。
7.1.7在炉内检修使用工具包。
7.1.8管子割下来以后,必须进行加装塑料堵。
7.1.9检修结束后,要将杂物全部清理到炉外。
7.2检修阶段的风险分析7.2.1每天开工前工作负责人向工作班成员及民工交代安全注意事项,工作结束后,总结当天的安全工作情况7.2.2在进行检修时做好协调工作,使用电动工器具必须用漏电保护器,照明灯要做到人走灯停。
7.2.3在进行修后水压试验时,检修人员应撤离现场,并作好协调工作,在不同地点设专人监护,必要时应设围栏。
7.2.4在检修中使用扁铲、铁丝、锯条等时要时刻注意不能将断头迸入管子内部。
7.2.5作业时,其他闲杂人员不得入内。
7.2.6现场设专职安全监护人。
7.2.7现场设专人协调指挥。
7.2.8对所发生的违章行为进行批评指正,行为严重的要进安全教育室学习。
7.2.9使用电动磨光机等器具时应戴防护眼镜。
7.2.10高空作业时要系好安全带或防坠器,工具要放在工具包内。
7.2.11工作现场明火作业时,专人监护,并配置灭火器。
7.2.12检查文明施工和检修,检修现场铺设胶皮、塑料布或石棉纸,保证三不落地,每天收工前认真清扫卫生,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7.2.13进入炉膛内部检修时,严格执行检修工艺规程和炉膛内部进出制度,保证检修工作顺利进行。
7.2.14检修发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部里反映,以制定处理措施。
7.2.15严禁上下抛掷工具、材料,每天使用的工具必须装在工具带内。
7.2.16检修现场严禁吸烟,一经发现严格处理。
8维护保养8.1对过热器进行维护最重要的就是任何时候都要使其内外表面保持干净。
有效的利用吹灰器,选择合适的吹扫周期。
8.2利用检修机会对过热器外表进行检查。
发现过大的渣块堆积,就必须立即除去。
8.3对给水进行正确处理,控制蒸汽品质是保证过热器内表面洁净的根本手段。
9检修工序及质量标准9.1过热器清灰9.1.1管子表面和管排间的积灰用高压水冲洗或用压缩空气清灰。
9.1.2包覆过热器的管子表面以及鳍片积灰用高压水冲洗或压缩空气干除灰。
9.1.3进入过热器检修现场的所有电源线须架空,电气设备使用前应检查绝缘、触电和漏点保护装置。
9.2过热器外管检查9.2.1检查管子磨损a)检查吹灰器吹扫区域内管子或测量壁厚b)检查包覆过热器吹扫孔四周管子或测量壁厚c)检查蛇形管弯头或测量壁厚d)检查包覆过热器开孔四周管子e)检查屏式过热器和高温过热器的外圈向火侧和测量壁厚f)检查从管排或管屏出列的管子或测量壁厚g)检查屏式过热器自夹管h)检查屏式过热器与水平定位管的接触部位i)检查穿墙管与穿顶管j)检查水平布置蛇形管管夹和省煤器悬吊管附近管子9.2.2检查管子蠕胀a)检查蠕胀须使用专用的各类管径胀粗极限卡规或游标卡尺b)测量屏式过热器和高温过热器的外圈管管径c)测量低温过热器的引出管及其他可能发生蠕胀的蛇形管管径d)检查屏式过热器和高温过热器的管子外表,特别是向火侧管段表面氧化情况9.2.3检查包覆管和穿顶管的密封a)对包覆管的鳍片拼缝去灰、去污、检查b)对穿顶管的密封套管焊缝去绣、去污后,进行检查或无损探伤抽查9.2.4检查管排变形和整形a)检查管排横向间距。
消除横向间距偏差和变形的原因,并整形。
b)检查管排平整度,宜割除出列管段,消除变形点后再焊复。
c)检查管排的管夹和管排间的活动连接板及梳形板d)检查屏式过热器管排与水平定位冷却管的连接与定位e)检查顶棚过热器下垂9.3割管检查9.3.1金属监视管段的位置由金属监督部门确定9.3.2化学监督管段的位置由化学监督部门确定9.3.3监视管割下以后应标明管子的材质、部位、向火侧面和蒸汽流向9.3.4管子割开后现场的上下管口进行封堵9.3.5管子切割后监视管应保持原样和完整9.3.6严禁使用割炬切割监视管9.4管子焊缝检查9.4.1对联箱管座与管排对接焊缝去绣、去污、抽查9.4.2全面检查运行10万h后的高温过热器出口联箱管座与管排的对接焊缝,并由金属监督部门对焊缝进行探伤抽查9.4.3全面检查运行10万h后的异种钢焊缝,并由金属监督部门进行无损探伤抽查9.4.4打磨管座焊缝裂纹,彻底消除后进行补焊。
焊接时应采取必要的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的措施9.5防磨装置检查9.5.1检查防磨装置,防磨装置磨损和烧损变形严重时应予以更换9.5.2检查防磨装置的固定位置9.6管子更换9.6.1割管a)参照水冷壁鳍片管的割管要求进行包覆过热器鳍片管割管b)管子切割后现场管排开口处进行封堵并贴上封条c)割点附近的管夹应在切割前与管子或所在管排脱离d)管子切割时不应损伤相邻的管子e)管子切割应采用机械切割,特殊部位而需采用割炬切割的,则应在开口处消除热影响区。
9.6.2新管检查a)新管检查外观1)检查管子表面裂纹2)检查管子表面压扁、凹坑、撞伤和分层3)检查管子表面腐蚀4)外表缺陷的深度超过管子壁厚的10%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5)检查弯管表面拉伤和波浪度6)检查管径及壁厚b)对管子进行光谱试验c)新管内部检查,对口前必要时用压缩空气吹扫9.6.3新管焊接a)管子对口应按照DL5031—1994的5.1和5.2进行b)管子焊接工艺按照DL5007—1992的5.0进行。
c)新管施工焊口须100%探伤10检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