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 PPT课件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 PPT课件

.职业防护级别
.1、防护对象:进行有创造操作,如给呼吸道传染病病人 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时。
.2、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可使用密合型防护 面罩。
职业防护原则
职业防护原则
.原则:标准预防原则
.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所采 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使用个人 防护装备。呼吸卫生/咳嗽礼仪、患者安置、处理 污染的医疗物品与环境以及安全注射等。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
主要内容
.职业暴露的概念 .职业暴露的类型及级别 .职业防护措施
职业暴露的概念
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临床诊疗、护理及科学实验等职业活 动过程被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有害因素影响,直接或间接 的对人体健康或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情况。
职业暴露的类型
物理损害;锐器伤、热力、辐射(紫外线) 化学损伤;腐蚀性消剂、细胞消毒性药物 生物损伤;蚊虫叮咬 被血液、液体喷溅
护目镜及面罩等,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和阻断病原体的传 播。
防护污染措施
.1、接触病人前或者处理污染物前戴手套或使用避污纸纸等: .2、戴帽子、口罩、穿工作服等 .3、不用污手接触身体的清洁部位,尤其是揉眼、抠鼻等: .4、及时摘除污染的手套、洗手或者手消毒,不戴污染手套接触清洁物品、门把手、楼 梯扶手、各种开关等。 .5、污物及时处理,或封锁污染严重区域,使之局限不扩大污染,清洁工具消毒,定点 放置。
.2、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根据诊疗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 .①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 .②防护镜:进入传染病区时、进行可能被体液喷溅操作时: .③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 .④手套:医、护、技术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液体、血液可能感受到污染时: .⑤面罩: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 .⑥鞋套:进入传染病房或病区。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ppt课件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ppt课件

总结词
生物暴露对医务人员的 身体健康危害极大,需 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
制措施。
详细描述
常见的生物暴露源、危 害及症状、预防措施、
控制方法等。
图片或图表
生物暴露源分类图、预 防措施流程图等。
相关链接
生物暴露相关法律法规 、标准等。
06
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
加强培训和教育
定期开展职业防护培训课程,提 高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识和
防护技能。
培训内容应包括职业暴露的危害 、防护措施、应急处理等方面, 确保医务人员全面掌握相关知识

培训形式可以采取讲座、案例分 析、模拟演练等多种方式,以增
强医务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完善防护设施和用品
提供充足的防护用品,如手套 、口罩、隔离衣等,确保医务 人员在工作中能够得到必要的 保护。
定期检查和更新防护设施和用 品,确保其有效性。
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 待遇,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
满意度。
加强医患沟通,减少医疗纠 纷和冲突。
04
05
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 医务人员缓解工作压力和情
绪困扰。
04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监测与报 告
监测制度与体系
监测制度
建立完善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制度,确保对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全面、及时、准确的监 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 施ppt课件
汇报人:文小库 2024-01-03
目录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概述 • 职业暴露的风险因素 • 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监测与报
告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案例分析 • 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
01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概述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ppt课件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ppt课件
增加。
防护措施不规范
防护措施不规范 01
部分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没有严格遵 循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手套等,增 加了感染的风险。
防护意识薄弱 02
部分医务人员对职业防护的重要性认识不 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容易发生职业暴 露。
防护设施不完善
1
防护设施不足
一些医疗机构由于资金不足或管理不善,导致医务人员 使用的防护设施不足,如口罩、手套等。
优化设备配置
合理配置医疗设备,确保医务人员在使用 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
04
医务人员职业防 护的监管和评估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完善防护设备标 准
政府和医疗机构应制定和完善医务人员使用的 防护设备的标准,并严格监督实施。
建立考核评估体 系
医疗机构应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情况进行定 期考核和评估,确保各项防护措施得到有效执 行。
成功案例介绍
北京朝阳医院
北京朝阳医院重视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建立 了一套完善的防护机制,减少了医务人员职 业暴露的风险。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在职业防护方面做得 非常好,他们的医务人员都经过了严格的培 训,采取了多种防护措施,确保了医务人员 的安全。
失败案例分析
某医院手术室发生锐器伤事件,原 因是医务人员未按规定佩戴手套, 导致感染乙肝病毒。
定期开展评估和检查
监管措施
政府或医疗机构应 定期对医务人员的 职业防护情况进行 检查和评估,以确 保安全措施得到有 效执行。
目的和意义
通过定期的评估和 检查,可以及时发 现和纠正医务人员 职业防护中存在的 问题,降低职业暴 露风险。
实施方案
医疗机构应制定具 体的评估和检查方 案,明确检查内容 和标准,确保评估 和检查工作的科学 性和有效性。

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ppt课件

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ppt课件
罩、医用外科口罩等。
防护服
隔离病毒、细菌等有害物质, 避免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交 叉感染。
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保护眼睛和面部免受患者体液 、血液等污染物的飞溅。
手套
减少医务人员手部与患者体液 、血液等污染物的接触。
如何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
根据工作环境和风险 等级选择相应的防护 用品。
选择舒适度高、透气 性好的防护用品,以 减少医务人员的不适 感。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正确佩戴个人 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隔离衣等 。
化学性危害及应对
化学性危害来源
接触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如消毒 剂、化疗药物等。
防护措施
了解化学物质的性质及危害,正确 使用和储存;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如防护眼镜、手套等。
应对方法
立即脱离有害环境,用清水冲洗受 污染部位;严重者需就医治疗。
培训形式
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讲座、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
培训效果评估与改进
评估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实践操作考核等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改进措施
针对评估结果,对培训内容和形式进行改进,提高培训效果。
职业防护宣传与教育
宣传内容
宣传职业防护的重要性,普及职业防 护知识和技能。
教育方式
通过宣传册、海报、视频等多种形式 进行职业防护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 职业防护意识。
物理性危害及应对
物理性危害来源
长时间站立、弯腰等导致肌肉骨 骼损伤;接触放射性物质或设备
造成辐射伤害。
防护措施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正确
使用和维护放射性设备。
应对方法
进行肌肉骨骼损伤的康复治疗, 如理疗、按摩等;发生辐射伤害 时立即脱离辐射源,并接受专业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及穿脱防护服PPT课件资料

医务人员分级防护及穿脱防护服PPT课件资料

带托起口罩
部口罩带
4. 固定头 部口罩带
5. 固定鼻夹 6.密合测试
卫生部: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
口罩分为
• 普通医用口罩
对致病性微生物的防护作用不确切, 可用于普通环境下的一次性卫生护理, 或者致病性微生物以外的颗粒如花粉等 的阻隔或防护。
• 医用外科口罩
适用于医务人员或相关人员的基本防 护,以及在有创操作过程中阻止血液、 体液和飞溅物传播的防护
橡皮筋,检查其固定性,同时将橡皮筋 稍拉松便于佩戴
步骤二 戴口罩
3.戴口罩,一只手托着口罩,扣于面部适 当的部位,另一只手将口罩带戴在合适 的部位
4.双手置于鼻夹处,同时稍用力均匀压紧 鼻夹,使鼻夹贴合鼻梁处。在此过程中, 双手不接触面部任何部 位。
戴口罩的程序
1. 穿过口罩 2. 罩住口鼻 3. 固定颈
步骤六 脱帽子
• 双手伸进帽子耳后双方的内侧边缘,将 帽子内面朝外取下,放入污物袋
步骤七 收拾物品
• 1.脱去鞋套,换上鞋子 • 2.重新换一副手套将黄色垃圾袋口扎紧 • 3.洗手,消毒
防护用品的清洗与消毒
• 1.可以重复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将使用 后的防护用品放入双层布袋中封扎,可 煮沸10分钟消毒或使用250mg /L的含氯 消毒剂浸泡15分钟后送洗衣房,清洗消 毒。
一级防护
医务人员的分级防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病人身上采 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 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 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 医务人员必须戴防护口罩,穿工作服、 防护服或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 帽
二级防护
戴手套
戴护目镜
穿防护服
穿鞋套
医务人员的分级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ppt课件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ppt课件

医务人员
传播途径
常见传染 病
职业防护
锐器伤
易感人群 交叉感染
职业暴露 疫苗接种
加强职业防护培训,提高防护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必备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
医务人员接触大量病患,感染风险高。根据WHO数据,正确佩戴口罩可降 低80%的感染风险。
定期开展职业防护培训
定期培训可增强医务人员防护意识,确保其掌握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据研究,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防护失误率降低60%。
2.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医疗机构应定期为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及早发现职业暴露造成的健康问题,提供及时的治疗和干预。
3.加强培训和宣传教育
医疗机构应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防护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和应对能力,确保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意识的培养 04.
提高医务人员对职业防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传染病知 识
提高免疫力
医务人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营养 摄入,提高自身免疫力,降低感染病毒的风 险。
制度保障 02.
制定严格的消毒与防护流程
1.了解感染传播途径
医务人员需明确感染传播途径,如空气、接触等,以便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2.掌握个人防护装备使用方法
正确使用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可降低感染风险。
谢谢观看
汇报人:XXX 20XX.XX.XX
医务人员需严格遵循防护标准操作,佩戴合适 的防护用品,执行手卫生规范,降低职业暴露 风险。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早发现职业 相关疾病,保障自身健康,并为完善职业防护 措施提供依据。
加强手卫生、勤洗手、使用手消毒剂等措施
1.掌握防护装备使用规范
医务人员需掌握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隔离衣等的正确使用方法,有效减少职业暴露风险。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ppt课件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ppt课件

特殊检查
针对医务人员可能接触的 特殊病原体,进行相应的 特殊检查,如病毒抗体检 测、细菌培养等。
健康档案管理
建立完善的医务人员健康 档案,记录个人健康状况、 疫苗接种情况、职业暴露 史等信息。
应急预案制定流程
风险评估
对医务人员可能面临的职业危害进行 风险评估,确定危害类型、来源、传 播途径和危害程度。
医务人员应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医疗技术和操作方法,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水平。
通过参加学术研讨会、交流学习等活动,拓宽视野,了解最新的医疗技术和操作规 范。
在日常工作中,医务人员应积极向经验丰富的同事请教,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提高 操作技能水平。
05
环境治理与消毒灭菌技术应用
医院环境治理措施
01
建立完善的医院环境卫 生管理制度,明确各部 门职责和工作流程。
对于特殊感染或多重耐药菌感 染,应采用更为严格的消毒措
施。
在保证消毒效果的前提下,尽 量降低对环境和人员的损害。
消毒灭菌技术应用实例
空气消毒
采用紫外线灯照射、臭氧消毒等方法对医院空气进 行消毒。
医疗器械消毒
对于耐高温、耐湿的医疗器械,可采用高压蒸汽灭 菌法进行消毒;对于不耐高温、不耐湿的医疗器械, 可采用低温等离子灭菌法或环氧乙烷气体灭菌法进 行消毒。
02
03
04
定期对医院环境进行清 洁、消毒,保持环境整 洁卫生。
加强医院内空气流通, 保持空气新鲜,减少空 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含量。
对医院内的水源、食品 等进行严格管理,确保 安全卫生。
消毒灭菌技术选择原则
01
02
03
04
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和消毒要 求,选择合适的消毒灭菌技术。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教学课件ppt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教学课件ppt

手卫生规范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技能
04
锐器伤是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血液传播疾病的主要途径,包括皮肤锐器伤和黏膜锐器伤。
锐器伤的危害
使用安全医疗设备,遵循标准预防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接触。
锐器伤的预防
及时清洗消毒伤口,并在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锐器伤的处理
锐器伤的防护与处理
血液溅洒的防护与处理
药物毒性
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可能接触到各种药物,如抗肿瘤药、抗生素等,这些药物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
化学因素
医院内各种病人携带的细菌、病毒等可能通过空气、接触等途径传播给医务人员。
细菌感染
如SARS、埃博拉出血热等疾病可能对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病毒感染
生物因素
工作压力
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大、时间长,可能导致身体疲劳、心理压力增大。
精神卫生问题
面对生死、痛苦等场景,医务人员可能产生心理压力和焦虑等情绪问题。
职业紧张与心理因素
工作环境
医院内的工作环境可能对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如空气质量、空间布局等。
社会舆论
医务人员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可能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从而对其身心健康产生影响。
社会环境因素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知识
03
培训内容设计
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培训的灵活性和效果。
培训方式选择
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效果评价与反馈
制定评价标准
制定客观、全面的评价标准,包括培训内容、教师、设施等方面。
谢谢您的观看
THANKS
评估现有培训资源
了解不同科室、不同岗位医务人员的具体需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分析医务人员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临床工作中锐器伤、高风险职业暴露往往难以避免, 血源性、医源性感染的威胁也难免
医务人员患血源性传染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被 刺伤的医务人员护士占80%,原因:未遵守标准预防的 原则;工作中的不慎误伤;保护屏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 非安全注射;医疗废弃物的处理。
3
负重伤:由于搬运重物或患者, 造成护士脊柱、 关节损伤。ICU患者病情危重, 常由于疾病限 制, 不能正常翻身, 在更换床单、外出检查、 转科时都需护士搬动。ICU护士长期处于高强 度的体力劳动中, 腰部受力多, 搬运患者频繁, 加上姿势不正确, 腰痛的发生率非常高。有调 查显示, ICU护士腰痛发生率为76.7%, 护士 的腰痛大约有2/3在抬、搬患者时发生, 而 47%是在为患者翻身时发生的。
ICU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
.
1
医务人员在污染的环境下工作, 与医务人员健康息息相关!
医院是病源微生物聚集的地方:收 治患各种疾病、免疫力低下的病人 的场所
环境污染严重(空气、物体表面, 器械的污染)
2
医务人员在污染的环境下工作, 与医务人员健康息息相关!
●经常接触患者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血液等感染 性物质
21
以下是ICU病人较易感染的几种强致病 菌和其相应的手卫生要求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MRSA可 在人类的鼻腔、皮肤、血液或尿液中存活,并通 过接触进行传播。MRSA可在地板、洗涤槽或血压 计袖带等物品表面存活数小时,可通过接触过感 染患者或接触被MRSA污染的工作台、医疗器械的 医务人员的手进行传播。指南推荐接触过MRSA的 医务人员,及时用无水抗菌剂进行手卫生。
当手部有可见污秽,或被可见的血液、其他体液 污染,应该用普通肥皂或抗菌皂和水洗手
如果手部没有可视污渍,也需用无水消毒剂擦洗 手
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污染物品 等,不管有无戴手套,都要进行手卫生。接触病 人,脱手套后应立即进行手卫生,防止病原菌在 病人之间或环境中传播。而且,对同一病人进行 不同部位操作前后,手卫生也是必需的,以防止 不同部位病原菌的交叉感染。
流行性角结膜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
接触传染 风疹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A组链球菌
呼吸道传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Parvo病毒、流感病毒、结核杆菌、脑 膜炎双球菌
8
医院感染的隔离措施
.
9
隔离(Isolation)
将处于传染期内的病人,可疑 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同其它病人 隔离分开,或将感染者置于不会传 染他人的条件下 。
4
辐射危害:ICU的辐射多来源于床旁X机和心 电监护仪。ICU护士常暴露于小剂量放射环境 中, 应警惕白细胞减少、不良生育等职业性损 伤。小剂量暴露及长时间接触会因其蓄积而 致癌、致畸。
5
噪音:ICU噪音主要来源于各种报警声、仪器的机 械声、部分医疗操作声、工作人员的说话声、电话铃 声等。大量研究表明报警声是ICU最严重的一种噪音。 美国环境保护署推荐正常人昼夜暴露的声强不能超过 45dB, 当噪音超过60dB, 环境产生的干扰就会使人 烦躁不安。因长时间在高噪音环境内, 不仅病人睡眠 受到严重影响, 还易使人产生恐惧、紧张、焦虑等心 理反应。
严密防护:防护对象:给传染病人进行有创操作,如 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管理,吸痰等操作时或为传染病 人进行尸解;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基础上加使面罩 或其他有效的防护用品。
16
提倡抗菌液皂洗手,“六步法”
.
17
18
洗手
是医院感染控制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配备洗手设备 配备快速手
消毒剂
10
隔离的目的
● 切断感染链中的传播途径,是防 止传染性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 隔离的目标是防止感染扩散并最 终消灭或控制感染源
11
隔离
最新隔离系统包括两个部分:
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的辅助内容—隔离
.
12
标准预防技术
是切断医院感染传播途径
.
13
标准预防的内容
所有的病人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病人,即 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有 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 液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 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加强防护:防护对象:进入传染病诊室,留观室,病 区的医务人员(传染病流行期);可能接触从病人体 液或污染物品的医、护、技、工勤等人员;转运传染 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防护配备:隔离服;进入传 染区,进行有创操作和可能被病人的体液及其它污染 物污染的操作;防护镜:可能被病人的体液喷溅的操 作;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面罩,手套,医务人 员手部皮肤受损,可能被污染的操作。
19
关于手卫生的常见的概念
手卫生:为洗手、消毒剂洗手、消毒剂擦手和外 科手消毒的总称
洗手:用不含抗菌剂的肥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手消毒:用含抗菌剂的肥皂/液洗手或消毒剂擦手
的过程 消毒洗手:用含抗菌剂的肥皂/液或含抗菌剂的去
污剂洗手 消毒擦手:用无水消毒剂擦手的过程
20
CDC手卫生指南建议
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 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
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该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医 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 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伤; 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该采取正确的消毒措 施。
15
防护措施
基本防护:适应对象:医院诊疗工作中所有医务人员; 防护配备:工作服,工作裤,工作鞋和医用口罩;防 护要求:遵循标准预防;洗手和手消毒。
要防止经血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经 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
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 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病人。
14
标准预防具体措施
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被其污染物时, 应该戴手套;
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
6
医务人员的重大责任
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处于医院感 染和社会感染性疾病的双重威胁下, 如果他们发生了疾病,则又存在将 疾病传播给病人,其他医务人员以 及家庭成员、社会上人员的危险中。
7
医院职工常见的医院感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分类 血液传染
致病病原 HBV、HCV、AIDS、其他非甲非乙非丙肝病毒
消化道传染 甲肝、戊肝、沙门菌、志贺菌、轮状病毒等肠道病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