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氟沙星合成工艺综述(不看后悔)

合集下载

诺氟沙星工艺流程总结

诺氟沙星工艺流程总结

诺氟沙星工艺流程总结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诺氟沙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药物,以下是诺氟沙星的工艺流程总结:1. 缩合反应:将 3-氯-4-氟苯胺与乙氧基亚甲基丙二酸二乙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缩合反应,生成 3-氯-4-氟苯胺基丙二酸二乙酯。

诺氟沙星胶囊的制作工艺

诺氟沙星胶囊的制作工艺

诺氟沙星胶囊的制作工艺一、胶囊剂的制备的简要概念1.胶囊剂的概念胶囊剂(capsules )系指将药物装于空心胶囊或有弹性的软质空胶囊中制成的制剂。

胶囊剂可分为硬胶囊剂(hard capsules )和软胶囊剂两种。

硬胶囊剂为将固体或半固体药物加辅料填充于空心胶囊中的制剂。

软胶囊剂(soft gelatin capsules )也称胶丸,为将油类药物或对软质空胶囊无溶解作用的液体药物或混悬液封闭其中形成的制剂。

胶囊剂问世于19世纪中叶,1833年Mothes 提出软胶囊,1848年由Murdock 改进为硬胶囊,随着机械工业的发展和自动胶囊填充机的问世,胶囊剂从理论上和技术上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目前,胶囊剂是临床口服给药最常用的型之一,品种数仅次于注射剂、片剂而居第三位。

本节胶囊剂系指以明胶为囊材。

也有用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变性明胶、聚乙烯醇为囊材。

胶囊剂主要供口服,药物进入胃肠道后,胶囊壳快速溶解。

根据临床需要还可制备供直肠和阴道给药的胶囊剂以及可改变释药特征的缓释、控释胶囊剂及肠溶胶囊剂等。

胶囊剂的特点有:(1) 药物生物利用度较高 胶囊剂的辅料中无粘合剂,空胶囊溶解后药物在胃肠道中分散、溶出,无崩解过程,故吸收速率仅低于散剂,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

(2) 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对光敏感、遇湿热不稳定药物,如维生素、抗生素等,装入空胶囊内后,药物免受光线、空气中水分和氧分子作用,药物稳定性提高。

(3) 药物形态可调适性 药物可以粉末、颗粒的状态,也可以小丸或小片装于胶囊中,还可以以两种状态的混合形式装于胶囊中,以适应临床不同的要求。

液态药物或含油量高的药物难以制成片剂、丸剂时可制成胶囊剂。

剂量小,难溶于水,在消化道中不易吸收的药物,也可将其溶于适当油中制成胶囊剂,有利于吸收。

(4) 延缓药物的释放 将药物制成颗粒或小丸后,用不同性质的高分子材料包衣,使之有不同的释放度,再按不同比例混合装入空胶囊内,可起到缓释、控释,肠溶等作用。

诺氟沙星的合成

诺氟沙星的合成

• Ⅳ.注意事项: • ⑴.滴加溴乙烷的进料管应插入液面下,以防止溴 乙烷挥发而影响收率。 • ⑵.DMF要脱水后套用。
• 三、取代
O F Cl
• Ⅰ.第一步反应原理:
O F Cl N H
(O2CH2CH3)2 B O C O
+ H3BO3 + Ac2O
N H
反应机理: 是先由硼酸与醋酐反应生成三乙酸硼酸酯,乙 基化产物中4-羧基氧原子由于含有孤对电子,三 乙酸硼酸酯容易与之形成配位键,再与酯基发生 脱醇缩合。
二、引乙基
Ⅰ.反应原理:
F O COOC2H5 N H
F
O
F
K2CO3
Cl
Cl
O CO2Et N C2H5
N
H
C2H5Br
Cl
Ⅱ.反应机理: 由于(6-氟-7-氯-1,4-二氢-4-氧-3-喹啉羧酸乙酯)有酮式 与烯醇式,两种互变异构,根据酸性条件有利于酮式生成的 原理,在反应中加入K2CO3, ,营造一种酸性环境,溴乙烷 加进来,其实质是发生一个烷基化反应。 Ⅲ.工艺过程: 配料比(质量比): 反应物:溴乙烷:无水K2CO3 :DMF=1:1.6:1.3: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大家看了那些优化方案,它们真的非常好!凭我们现在 的化学知识和环境条件的局限,很难有所突破,于是,我 们小组决定另辟蹊径,从减小生产成本,提高车间安全性 着手,为诺氟沙星的合成设计了一条生产工
首先,为减小能耗,在建厂选址时,把厂建在山坡、悬 崖,依靠地势,使物料由计量器利用重力自流到反应器中 ,反应后再由反应器放到过滤、离心机中,这样设计可以 减少输送物料的设备,节约输送物料的能耗。 • 其次,化学制药工业使用的大部分物料为易燃、易爆、 有毒的物料,如何保障我们自身安全和健康?我们小组有 一个想法,就是在化工设备装置及管路上配置一些自动化 装置,代替操作工人的直接劳动,也就是生产过程的自动 化。这样一来,一方面减轻了劳动强度,改善了劳动条件 ,工人只要对着自动化装置的运转进行监控,而不需要直 接从事大量危险的现场操作;另一方面,自动化的仪器可 以达到人力难以达到的精确度,有利于加快生产速度,提 高产品质量。 •

诺氟沙星颗粒工艺流程

诺氟沙星颗粒工艺流程

诺氟沙星颗粒工艺流程
《诺氟沙星颗粒工艺流程》
诺氟沙星颗粒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药物,它在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工艺流程中,生产诺氟沙星颗粒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工艺步骤,才能最终生产成品。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诺氟沙星颗粒的工艺流程。

首先,原料的准备是整个工艺流程的第一步。

诺氟沙星颗粒的生产原料包括活性成分、辅料和赋形剂。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配方、称量、混合等步骤进行准备。

接着,原料的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活性成分和辅料通常需要经过粉碎、干燥等步骤进行预处理,以确保其质量和颗粒度符合要求。

然后,原料的混合是工艺的下一步。

在这一步骤中,各种原料需要按照一定的配方比例进行混合,以确保颗粒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接着是颗粒的造粒。

在这一步骤中,混合后的原料需要被压制成颗粒状,以便于后续的干燥和成型。

然后是颗粒的干燥。

在这一步骤中,颗粒需要经过烘干,去除其中的水分,以确保颗粒的质量和稳定性。

最后是颗粒的成型和包装。

在这一步骤中,干燥后的颗粒需要
经过成型,然后进行包装,最终成为成品。

总的来说,诺氟沙星颗粒的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预处理、混合、造粒、干燥、成型和包装等步骤。

每一个步骤都非常重要,需要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诺氟沙星的合成

诺氟沙星的合成

诺氟沙星的合成精心整理诺氟沙星合成工艺的比较1、概述诺氟沙星又称氟哌酸,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

具有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生物利用度高、组织渗透性好及与其他抗菌药无交叉耐药性和副作用小等优点,而且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有强杀菌作用。

已广泛应用于咽喉炎、扁桃体炎、肾盂肾炎及尿道炎等的治疗。

其基本结果如下:分子量:319.34性状:类白色至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溶解性:易溶于酸、碱溶液,极微溶于水和醇。

无臭、味微苦。

2、经典合成路线诺氟沙星的合成发展至今,已有数十种合成路线,但有8种经典的诺氟沙星的合成路线。

其余的路线都是通过这8种优化衍生而来的。

按其反应的最后两步关键步骤,可以把这8条路线分为3类:(1)羧基化类,(2)哌嗪化类,(3)成环类。

2.1羧基化类该类反应的最后一步是生成诺氟沙星上的羧基,其包括酯基水解和乙酰基氧化。

按其起始原料可分为以下几类。

优缺点:原料来源困难,操作繁琐,收率也较低。

优缺点:避免使用了EMME 。

缺点是有一些副产物,用于合成喹诺酮酸酯收率较低,且质量较差。

而且环合时需要250-260℃的高温,能量消耗较大。

2.2哌嗪化类该类反应的最后一步是在苯环上发生取代反应,哌嗪取代氯原子使苯环哌嗪化。

优缺点:。

操作简单,原料易得,是各厂家经常使用的方法。

但。

反应温度较高,反应时间较长。

收率偏低,仅为52%左右。

2.3成环类该类反应的倒数第二步的环合,为关键步骤,但该反应只有一种,以2-氯-4-氨基-5-氟-苯甲酸乙酯为原料,最后经PPA 环合而成。

3、工艺改进下面是经硼螯合物生成诺氟沙星的改进工艺。

该工艺原料仍以3.1缩合-环合反应及反环物的控制环合物N H O CH 3FCl OO的生产大多采用由氟氯苯胺与EMME 在150℃左右缩合,再在高温下环合的合成路线,该路线能避免由原甲酸三乙酯/丙二酸二乙酯一锅化路线的边链副产物的产生,但该法存在成环温度高,且有反环物产生的弊端。

该步骤收率能达95%以上。

诺氟沙星制备工艺

诺氟沙星制备工艺

诺氟沙星制备工艺《诺氟沙星制备工艺》1. 诺氟沙星的“前世今生”:历史溯源1.1 早期探索的种子其实啊,诺氟沙星的诞生可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类就一直在和各种细菌感染作斗争。

那时候,一旦感染上细菌,就像被一群小恶魔缠上了一样,人们往往束手无策。

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开始探索能够专门对抗细菌的药物。

1.2 诺氟沙星的诞生之旅在20世纪60年代左右,药物研发的大浪潮涌起。

就像探险家在茫茫未知的领域寻找宝藏一样,科学家们在化学物质的海洋里不断筛选、试验。

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诺氟沙星这个神奇的药物终于被发现了。

它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给治疗细菌感染带来了新的希望。

刚诞生的时候,人们还不是很清楚它到底有多强大,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它的价值越来越被重视。

2. 诺氟沙星的制作过程:化学魔法秀2.1 原料的聚会诺氟沙星的制作就像是一场原料的盛大聚会。

首先,得有一些特殊的化学原料,比如说某些含氮的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等。

这些原料就像厨师做菜时的食材一样,是制作诺氟沙星的基础。

打个比方,这就像我们做蛋糕,需要面粉、鸡蛋、糖等原料一样,做诺氟沙星也需要特定的化学原料才能开始。

2.2 反应的奇妙组合有了原料之后,就开始各种奇妙的化学反应啦。

这就像是厨师用不同的烹饪方法把食材变成美味佳肴。

比如说,会有一些缩合反应、环化反应等。

这些反应可不是随随便便发生的,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每个步骤都得按照特定的顺序和条件来进行。

比如说温度、酸碱度等条件都得严格控制。

如果把反应条件比作是音乐的节奏,那么一旦节奏乱了,这个化学舞蹈就没法顺利完成,也就做不出合格的诺氟沙星了。

2.3 提纯的“选拔”反应完成后,得到的可不是纯净的诺氟沙星。

里面就像一锅大杂烩,有我们想要的诺氟沙星,还有很多其他的杂质。

这时候就需要提纯了。

提纯就像是一场选拔比赛,要把真正优秀的“选手”(诺氟沙星)从一群“参赛者”(杂质)中挑选出来。

通常会用到一些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比如结晶、过滤等。

诺氟沙星胶囊生产工艺研究

诺氟沙星胶囊生产工艺研究

诺氟沙星胶囊生产工艺研究
诺氟沙星胶囊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药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在治疗各种感染疾病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

为了保证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对其生产工艺进行研究和优化。

首先,对于诺氟沙星胶囊的生产工艺,需要选择适宜的原料和仪器设备。

原料包括诺氟沙星原料药、辅料和胶囊外壳等,原料的选择要求纯度高、质量稳定。

仪器设备包括反应釜、干燥设备、混合机等,用于药物的生产、反应和制剂等工艺步骤。

其次,进行药物的制备和反应过程。

通过先进的化学反应工艺,将原料药转化为活性的药物分子。

以诺氟沙星为例,其制备主要包括合成、水解、中间体制备和结晶等步骤。

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pH值等,确保产生
高纯度、高收率的药物分子。

然后,进行药物的制剂和包装过程。

将药物分子与适当的辅料混合,制备成胶囊剂。

制剂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与辅料的相容性、稳定性等。

包装过程中,胶囊外壳的选择要求符合药典标准,确保药物在包装过程中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最后,对制造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测。

通过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规范,监控制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同时,进行质量检测,对药物样品进行质量评价,确保符合药典标准和质量要求。

常用的质量检测手段包括红外光谱、紫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等。

总之,诺氟沙星胶囊的生产工艺研究是确保药物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步骤。

通过科学合理地选择原料和仪器设备,优化制备和包装工艺,严格控制质量和质量检测,可以保证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保障。

诺氟沙星的合成

诺氟沙星的合成

精心整理诺氟沙星合成工艺的比较1、概述诺氟沙星又称氟哌酸,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

具有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生物利用度高、组织渗透性好及与其他抗菌药无交叉耐药性和副作用小等优点,而且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有强杀菌作用。

已广泛应用于咽喉炎、扁桃体炎、肾盂肾炎及尿道炎等的治疗。

其基本结果如下:分子量:319.34性状:类白色至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溶解性:易溶于酸、碱溶液,极微溶于水和醇。

无臭、味微苦。

2、经典合成路线诺氟沙星的合成发展至今,已有数十种合成路线,但有8种经典的诺氟沙星的合成路线。

其余的路线都是通过这8种优化衍生而来的。

按其反应的最后两步关键步骤,可以把这8条路线分为3类:(1)羧基化类,(2)哌嗪化类,(3)成环类。

2.1羧基化类该类反应的最后一步是生成诺氟沙星上的羧基,其包括酯基水解和乙酰基氧化。

按其起始原料可分为以下几类。

优缺点:原料来源困难,操作繁琐,收率也较低。

优缺点:避免使用了EMME 。

缺点是有一些副产物,用于合成喹诺酮酸酯收率较低,且质量较差。

而且环合时需要250-260℃的高温,能量消耗较大。

2.2哌嗪化类 该类反应的最后一步是在苯环上发生取代反应,哌嗪取代氯原子使苯环哌嗪化。

优缺点:。

操作简单,原料易得,是各厂家经常使用的方法。

但。

反应温度较高,反应时间较长。

收率偏低,仅为52%左右。

2.3成环类该类反应的倒数第二步的环合,为关键步骤,但该反应只有一种,以2-氯-4-氨基-5-氟-苯甲酸乙酯为原料,最后经PPA 环合而成。

3、工艺改进下面是经硼螯合物生成诺氟沙星的改进工艺。

该工艺原料仍以3.1缩合-环合反应及反环物的控制环合物N H O CH 3FCl OO的生产大多采用由氟氯苯胺与EMME 在150℃左右缩合,再在高温下环合的合成路线,该路线能避免由原甲酸三乙酯/丙二酸二乙酯一锅化路线的边链副产物的产生,但该法存在成环温度高,且有反环物产生的弊端。

该步骤收率能达95%以上。

NH FClO O O CH 3的控制研究表明反环物的产生比例与使用溶剂和溶剂的量有关,一般随溶剂量的增大而减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诺氟沙星合成工艺综述
摘要:诺氟沙星又称氟哌酸,是广谱抗菌类药物,其合成路线有数十种之多,本文总结出
了八条经典路线并根据最后一步反应将其进行分类,共分成三类,包括羧基化类,哌嗪化类,成环类等。

并在此基础上,对最常用的一个合成工艺进行改进,最终发现在诺氟沙星的合成中仍有乙基化等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因此,对该工艺的改进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诺氟沙星,合成工艺,改进
1.概述
诺氟沙星(norfloxacin )又称氟哌酸,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具有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生物利用度高、组织渗透性好及与其他抗菌素无交叉耐药性和副作用小等特点,尤其对革兰阴性菌有强杀菌作用。

而且口服吸收快,已被广泛用于咽喉炎、扁桃体炎、肾盂肾炎及尿道炎等的治疗。

其结构式如图所示。

N CH 2CH 3
O
COOH
F
N
HN
在国际市场上,喹诺酮类药物占抗感染药物市场份额的15%左右,并以惊人的速度递增。

其销售额已从1985年的1.04亿美元上升到2000年的70亿美元,其世界市场占有率可达18%左右。

目前国际市场上已上市喹诺酮类新药有20多个品种。

其中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氟哌酸、依诺沙星是目前世界上用量最大和应用最广泛的品种。

其中环丙沙星占首位。

预计该药仍是今后10年内的畅销药物。

销售额将达15亿美元以上。

目前还有进入I 临床I 、Ⅱ、Ⅲ期验证的60—70个品种。

市场开发前景十分诱人。

喹诺酮类药物已在国际化疗会上一致公认为当今世界上最有发展前途,最令人瞩目的一类新型抗感染药物。

2.经典合成工艺
1978年日本杏林公司Koga. H 等人首先发表了诺氟沙星的合成方法, 此后, 又有大量关于该药的合成、药理和临床的报道。

其合成发展至今,共有不下数十种合成工艺,但是有八条经典的诺氟沙星合成工艺,其余均为这八条优化衍生而来,按其反应的最后两步中的关键步骤,可以将这八条路线分为三类:(1)羧基化类;(2)哌嗪化类;(3)成环类。

2.1羧基化类
该类最后一步反应是生成诺氟沙星上的羧基,其包括酯基水解和乙酰基氧化,下面按起始原料分别说明。

2.1.1以3-氯-4-氟苯胺为原料
F
Cl
NH 2
3223
F Cl
N H
EtO 2C
COCH 3
200℃
N H
O
F
Cl
COCH 3
N O
F Cl
COCH 2CH 3
EtBr
3
3
2.1.2以7-乙磺酰基喹啉羧酸酯为原料
N O
F O 2
SEt
CO 2Et
CH 2CH 3
2Et
3
3
2.1.3以2-氯-4-氨基-5-氟-苯甲酸乙酯为原料
CO 2Et Cl
H 2N
F
2
2CO 2Et
2Et 2Et K 2CO 3
,DHF
N Et
CO 2F N
O
HN
2.1.4以2-氟-5-硝基苯胺为原料
NO 2
NH 2
F
(1)NaNO 2(2)CuCl
NO 2
Cl
N H
H N NO 2
N NH 2
N
NH
EtOCH=C(CO 2Et)2
N O
F N
CO 2Et
H
HN
23
2.2哌嗪化类
该反应的最后一步是在苯环上发生取代反应,哌嗪取代氯原子使苯环哌嗪化,下面按起始原料分别加以说明。

2.2.1以α-(2,4-二氯-5-氟苯甲酰)乙酸乙酯为原料
Cl
CO 2Et
F Cl
O
3
Cl
CO 2Et F Cl
O
CHOEt
2Et 23N
F Cl
O
N
2CH 3
H 3
2.2.2以3-氯-4-氟苯胺为原料
F
Cl
NH 2
EtOCH=C(CO2Et)2
F Cl
N H
EtO 2C
CO 2Et
N H O
F Cl
CO 2Et
K 2CO 3,DMF
N
O
F
Cl
2CH 3
23
H 3
2.2.3以7-氨基喹啉羧酸为原料
N O
F H 2N
COOH
2CH 3
3
2.3成环类
该类反应的倒数第二步是环合,为关键步骤,但该反应只有一种,以2-氯-4-氨基-5-氟-苯甲酸乙酯为原料,最后经PPA 环合而成。

CO 2Et Cl
H 2N
F
2Et 2Et N CH CHCN
3
3.工艺改进及其评价
虽然目前合成诺氟沙星的工艺有很多种,但是最常用的还是2.2.2中提到的以3-氟-4-氯苯胺为原料合成诺氟沙星的工艺,其收率大致为30%~40%,而且通过这条路线改进出来的工艺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目前这条路线仍有一下几方面问题:(1)环合时副产物较多;(2)乙基化时溴乙烷较贵,且有氧烷化产物生成;(3)与哌嗪缩合时会产生氯哌酸,影响质量与收率。

因此,针对以上几方面问题,为了提高收率,缩减成本,可有如下几种改进方法:(1)环合时采用新的导热剂;(2)乙基化时控制好摩尔比,加料速度及反应温度;(3)与哌嗪缩合时采用含硼化合物作催化剂,提高选择性,加快反应速率。

对于乙基化反应,就目前的生产工艺来说,副产物很多,而且收率不太理想,所以如何选择更合适的工艺条件,将副产物的生成量降到最低程度,仍值得探索。

而环合反应和哌嗪化反应的优化均较为成熟。

3.1环合反应的优化
据文献报道,将羟基甲叉基丙二酸二乙酯替代乙氧甲叉基丙二酸二乙酯与氟氯苯胺反应也制得中间体3-氯-4-氟苯胺基甲叉基丙二酸二乙酯。

COOC 2H 5
C
COOC 2H 5HC HO COOC 2H 5
CH COOC 2H 5
C H
O
代替
采用该合成方法的优点是反应温度低, 反应时间短, 原料易得, 操作简便; 但副反应较多, 收率仍不够理想, 为51.17%。

3.2哌嗪化反应的优化
哌嗪化反应属于Sn1反应,所以提高溶剂的极性有利于取代反应的发生。

但由于亲核取代时7-氯和6-氟相竞争, 在一般条件下可生成25%左右的6-氟被哌嗪取代的副产物。

基于芳环上基团对亲核试剂的敏感性是F>Cl ,因此有文献报道可以将7-位氯改为氟,即用1-乙基-6,7-二氟-1,4-二氢-4-氧代喹啉-3-羧酸与无水哌嗪反应,该歩收率为82.3%。

F
F
NH 2
EtOCH=C(CO2Et)2
F F
N H
EtO 2C
CO 2Et
(C6H5)2O N H O
F F
2Et
K 2CO 3,DMF
N O
F
F
CO 2Et
CH 2CH 3
1.NaOH
2.HOAc
N O
F F
CH 2CH 3
3
而目前生产上多采用酯与硼化物制成螯合物,再哌嗪化,因4-羧基氧原子的P 电子向硼原子空轨道上转移,使它的负电效应增大,从而大大活化了7-位氯原子,提高了取代反应的化学区域专一性。

N O
F Cl
2H 5
2CH 3
(CH 3CO)2O H BO N O F Cl
C CH 2CH 3O
O B
H 3
COCO
OCOCH 33
总之, 在中间体1-乙基-6-氟-7-氯-1,4-二氢-4-氧代喹啉-3-羧酸酯生成后制成硼螯合物,设备均不需作任何改造,即可用于生产,而收率却得到很大的提高(10%左右);硼螯合物虽然增加了硼酸和乙酐的消耗,但成本相对较小,而同时却使生成的中间体更易于粉碎,节省了一定的人力,物力,更适合于大生产。

4.总结
诺氟沙星是一类广谱抗生素的经典药物,其销售破亿。

对于诺氟沙星的合成有不下数十种路线,但总归是由以上提出的八条经典路线衍生而来,但是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如乙基化反应最优条件的确定等。

因此,对于诺氟沙星合成工艺的优化仍需得到人们的关注。

参考文献
1.慈天元,《诺氟沙星合成工艺的综述》,青岛医药卫生,2009;41(3):219-223
2.龚平,《氟哌酸合成工艺综述》,中国医药导刊,2008;10(3):428-430
3.张长利,《诺氟沙星合成路线图解》,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0;21(12):557-558
4.纪软豪,《诺氟沙星合成工艺概述》,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2;23(3):138-140
5.王希,《氟哌酸合成工艺改进》,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1996;4(1):46-48
6.胡国强,董秀丽,《诺氟沙星合成方法的改进》,化学试剂,2007;29(9):575-576
7.郭惠元,《3-氯-4-氟苯胺亚甲丙二酸二乙酯在惰性高沸点溶剂中的环化反应》,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1;22(12):546一547
8.陈振华,黄扬彬,《诺氟沙星生产工艺浅析》,广东药学,2002;12 (2):31—32
9.汪敦佳,陈泳洲,《硼络合物法合成环丙沙星》,化学世界,1996;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