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端面处理对光纤激光器地影响
光纤端面烧结-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光纤端面烧结-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光纤端面烧结是一种常见的光纤加工技术,它通过高温熔炉将光纤的端面加热至熔点,使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光通信、光传感和光子器件等领域,光纤端面烧结技术被广泛应用,以满足对光纤连接的高要求。
光纤端面烧结的过程主要包括清洗、对齐、加热、压制和冷却等步骤。
其中,关键的一步是将两根光纤的端面精确对齐,并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烧结加固,以实现稳定可靠的光信号传输。
光纤端面烧结的主要原理是通过热膨胀和材料的粘结力来实现光纤的连接。
当加热光纤时,光纤材料会因为热膨胀而发生微小的位移,这时候将两根光纤的端面对齐并施加一定压力,光纤材料就会在高温下发生固态烧结,形成牢固的连接。
光纤端面烧结技术具有许多优点,包括连接稳定可靠、传输损耗小、机械强度高、耐高温等。
它不仅可以应用于光纤连接领域,也可以用于制备光纤耦合器、光栅和光子晶体等光子器件的制备中。
然而,光纤端面烧结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烧结过程对工艺要求高、需要使用昂贵的设备和材料、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等。
同时,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光纤端面烧结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更高的连接稳定性和更低的传输损耗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此,对光纤端面烧结技术的研究和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我们可以通过改进烧结工艺和材料选择,进一步提高光纤端面烧结连接的性能和稳定性。
同时,结合其他先进的加工技术,如激光焊接、光纤激光切割等,可以进一步推动光纤端面烧结技术的发展,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光纤连接需求。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编写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对光纤端面烧结这一主题进行概述,并介绍本文的目的。
首先简要阐述光纤端面烧结的定义和原理,然后探讨其在应用领域中的意义。
引言部分将为读者提供对后续内容的整体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正文部分的内容。
正文部分将分为2.1小节和2.2小节两个部分。
深圳亿天龙FVO-500A光纤端面视频检查仪

深圳亿天龙FVO-500A光纤端面视频检查仪
佚名
【期刊名称】《通信世界》
【年(卷),期】2004(000)030
【摘要】FVO-500A光纤视频显微镜可以将直径125um的单模或多模光纤进行成像放大,并将放大后的图像以视频信号方式输出到显示器上,使光纤端面的优劣状况一目了然。
【总页数】1页(P4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818
【相关文献】
1.光纤球端面直径与光纤数值孔径关系的实验研究 [J], 杜章永;郭汝静
2.光纤端面处理对光纤激光器输出性能的影响 [J], 朱辰;李尧;王雄飞;林佶翔;赵鸿
3.光纤端面反射对高功率光纤放大器特性的影响 [J], 陈爽;王玲;冯莹
4.深圳亿天龙EDV-135光纤端面电动清洁器 [J],
5.光纤端面反射率对光纤光栅外腔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影响 [J], 陈福川;石英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光纤端面研磨处理工艺流程

光纤端面研磨处理方案
一、光纤研磨方案目的 二、准备材料 三、材料价格及分析 四、光纤工艺流程
一、光纤研磨方案目的 问题: 由于在激光光纤耦合过程中,极易出现光纤端面破损或污染(其中
我们最初买来的10根0.2mm光纤和10根0.4毫米都已损坏,并且我们 买来的光纤端面本身也有质量问题)。
由于以上问题对我们的耦合效率及项目进度都有很大影响, 从而进行该方案的讨论。
二、需选材料
光纤连接器
剥线钳
5、装配光纤连接器 1)试验光纤与连接器是否匹配
2)将混合好的环氧胶填入注射器中
3)用注射器给连接器注胶
4)直到连接器金属插芯的外面出现一个小胶珠
5)从护缆管中伸出约50mm长的光纤,拿着外管和光纤,将连接器边 推入光纤,边缓慢转动。使连接器尾端紧挨着护缆管定位。
推入光纤时拿持位置
光纤固定位置
接头与抛光盘安装
5)分别用5µm、3µm和1µm的研磨片研磨。
研磨示意图
研磨后连接头
6)用0.3µm研磨片光学抛光
注意:
抛光后光纤图片
这一步可能会引出附加的划痕。如果发生 了,重做3µm和1µm的研磨来去掉划痕。
研磨工序总结。
端面研磨主要经过4道工序:粗面、中磨、细磨、抛光。
四道工序的时间和压力总共8个参数,配用不同方案,就可 以得到端面质量不同的结果。这器尾端和凯夫拉丝上。
6、切割、研磨 1)用一个光纤刻刀轻轻刻划光纤在环氧珠上的部分使用切削边平行于接头。
裸光纤研磨工艺

裸光纤研磨工艺在光纤跳线制作领域,带插芯的尾纤研磨工艺已经非常成熟。
然而一些特殊领域,由于胶水的可靠性或者其他的原因使得我们无法使用带插芯的光纤连接头,所以必须直接使用裸光纤,比如高功率激光和传感器领域,裸光纤端面先需要研磨抛光,通过清洁目检后再其端面镀膜。
光纤端面的抛光工艺对产品最终质量有明显的影响。
例如抛光麻点脏污可能吸收激光发热,端面的粗糙度会影响镀膜精度或者反射率。
由于用途的特殊和不广泛,目前裸光纤端面国内外鲜有研究,能批量生产的厂家更是寥寥无几。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常用的三种裸光纤端面加工工艺和福津光电新开发的抛光工艺进行对比分析。
(1) 采用切刀直接切割一般的光纤切割是很容易操作的,而且切割端面在很多应用是可以接受的,这个在带厚包层的光纤是没有问题的,例如50um /125um(纤芯/包层)的光纤,切刀切割的崩边一般影响不到纤芯。
但是对于那些包层很薄的(105 um/125 um)或者无包层的GRIN玻璃棒,切割带来的崩边和刀痕会影响纤芯如图1所示。
光纤纤芯是激光传输的主要区域,任何瑕疵都对激光都有吸收者漫反射的作用。
切刀切割工艺很难消除的崩边,而且除了崩边以外,有的端面还有明显的刀痕,虽然使用超声波切刀质量崩口可能会小一点,但是都无法避免这个崩边。
切割结果还跟操作熟练程度有很大关系,一般员工很难达到稳定的工艺,这对于批量生产来说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图1. 裸光纤切刀切割端面图(2) 激光切割工艺激光切割是最快最便捷的工艺。
典型激光切割采用二氧化碳激光器,激光束横向掠过光纤,光纤材料吸收~1.0um波长产生高温瞬间融化玻璃,达到切割的目的。
激光切割是热切割,端面没有崩边或者切口,但是效果却不是理想的,因为激光切割会留下很多不同的端面缺陷,如纤芯区域凹凸不平,有熔融的痕迹和碎片等。
如图2所示。
图2.激光切割光纤端面端图(3)传统研磨工艺传统的裸光纤研磨工艺来自于尾纤阵列(fiber array)研磨工艺,一般都是多根光纤固定在V型槽上,用胶水临时固定进行研磨,研磨完成后再用洗涤剂把胶黏剂清洗,这种研磨出来的尾纤可适用低功率激光传输应用,但是由于端面现麻点,崩边和胶水残留,容易吸收激光产生热量积累,有可能发生光纤端面烧损。
光纤端面研磨

光纤端面研磨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光纤通信已经成为信息传输的主要方式之一。
光纤通信的可靠性和高速传输能力,使得它在现代通信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而光纤端面研磨作为光纤连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光纤连接的稳定性和通信质量。
因此,光纤端面研磨的技术和方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光纤端面研磨的重要性光纤的传输速度很快,但它的连接技术却十分复杂。
光纤连接需要保证光信号的传输质量,而光纤端面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光信号的损耗和反射。
如果光纤端面不光滑或者存在缺陷,就会导致光信号的反射和散射,从而降低光信号的传输效率和质量。
因此,光纤端面的质量对于光纤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二、光纤端面研磨的方法光纤端面研磨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方法包括机械研磨、化学机械研磨和激光研磨等。
1. 机械研磨机械研磨是最常见的光纤端面研磨方法之一。
它采用研磨片和研磨液对光纤端面进行研磨,使其变得平整光滑。
机械研磨的优点是研磨效果比较稳定,而且操作简单,成本也比较低。
但是机械研磨的缺点是研磨片和研磨液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容易损伤光纤端面,而且研磨效率比较低,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
2. 化学机械研磨化学机械研磨是一种结合了化学反应和机械研磨的方法。
它采用研磨液和研磨片对光纤端面进行研磨,同时通过化学反应来加速研磨过程。
化学机械研磨的优点是研磨效率比较高,而且能够得到非常平整光滑的光纤端面。
但是化学机械研磨的缺点是成本比较高,而且操作比较复杂,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
3. 激光研磨激光研磨是一种非常先进的光纤端面研磨方法。
它采用激光束对光纤端面进行打磨,可以得到非常平整光滑的光纤端面。
激光研磨的优点是研磨效率非常高,而且不会产生热量,不会损伤光纤端面。
但是激光研磨的缺点是成本比较高,而且需要非常专业的技术和设备。
三、光纤端面研磨的注意事项无论采用哪种光纤端面研磨方法,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研磨液和研磨片,不同的光纤材料需要不同的研磨液和研磨片。
光纤的端面结构

光纤的端面结构光纤是一种用于传输光信号的无源光学器件,其端面结构对光信号的传输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光纤端面的结构特性决定了光信号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方式,对光纤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有着直接影响。
本文将对光纤端面结构的基本概念、常见结构以及相关应用进行介绍。
一、光纤端面结构概述光纤的端面结构通常包括三个关键要素:切割面质量、倒角设计和平面度。
切割面质量决定了光纤端面的平整度和光滑度,对于减小光纤损耗和提高光纤连接质量至关重要。
倒角设计是为了减小纤芯与外界环境的干扰,降低反射损耗。
平面度是指光纤断面的平整度,对于光信号的传输稳定性和不均匀性至关重要。
二、常见的光纤端面结构1. 平切端面平切端面是指光纤切割面与光纤轴线垂直的终端结构。
这种结构简单易实现,适用于一般光纤连接需求。
然而,平切端面存在反射损耗较高的问题,容易引起光信号的衰减和干扰,不适用于高速和高精度传输场合。
2. 斜面端面斜面端面是指光纤切割面与光纤轴线有一定夹角的终端结构。
斜面端面可以减小反射损耗,提高连接质量和传输性能。
在一些高速传输领域,斜面端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3. 光纤球端面光纤球端面是指将光纤切割面加工成球形的终端结构。
光纤球端面可以减小损耗和衰减,提高光纤连接的质量和稳定性,常用于高速和高精度的光纤传输场合。
4. 光纤尖端面光纤尖端面是指将光纤切割面加工成尖锐形状的终端结构。
光纤尖端面可以减小损耗和反射,提高光纤连接的质量和性能,适用于一些特殊的应用场景,如光纤传感技术和生物医学领域。
三、光纤端面结构的应用光纤端面结构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来确定,不同的应用场景对光纤端面的要求也不同。
下面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
1. 通信领域在通信领域中,要求光纤端面具有较低的反射损耗和泄露损耗,以提高信号传输质量和稳定性。
斜面端面和光纤球端面常被应用于高速传输和光纤连接。
光纤尖端面则常用于单模纤芯光纤连接。
2. 光纤传感领域在光纤传感领域,要求光纤端面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以满足对光信号的探测和测量需求。
光纤耦合

课程设计课题名称:半导体激光器与光纤的耦合组员姓名:指导老师:所属学院:目录摘要 (2)一、设计背景 (3)二、设计目的 (4)三、设计思路 (5)四、相关原理 (6)1、激光耦合进光纤的耦合条件 (6)2、耦合方式 (6)3、半导体激光器的电光特性 (8)4、光纤中光速和光纤材料平均折射率的测量 (8)五、实验项目及步骤 (9)1、设备的安装 (9)2、半导体激光器的电光特性 (10)3、光纤端面处理与夹持 (10)4、光纤耦合和功率测量 (12)5、传输时间的测量。
(13)六、耦合损耗分析 (14)1、机械对准误差对耦合的影响 (14)2、光纤端面倾斜的影响 (18)七、现象与结果分析 (20)八、设计总结 (23)参考文献 (24)摘要激光与光纤耦合以其独特的方式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探测、通信、军事等众多领域。
本文从论述激光-光纤耦合的耦合条件出发,分析并计算了耦合的三种机械对准误差和光纤端面的倾斜程度对耦合效率的影响。
此外,我们以可见光半导体激光器作为光源,将激光耦合进光纤,激光在光纤中传输一定距离后从光纤的另一端输出,利用功率指示计和示波器等仪器对输出光进行测量和观察,并进行相关的讨论与分析。
本文在实验设计和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从实验数据分析半导体激光器的电光特性,并通过测量激光在光纤中的传输时间估算光纤纤芯的折射率,最后简单论述了光纤不同裸露长度对耦合难度和耦合效率的影响、耦合后不同光斑形状的产生原因,以及光纤前、后端漏光现象产生的原因。
关键字:激光、光纤、耦合、端面、耦合效率光网络的发展与光器件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一方面,光网络的发展受限于光器件的发展,另一方面,光通信网络的发展对光器件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为了满足通信网宽带化的要求,需要研制各种新的光纤,新的光电子器件和新的网络系统等。
光电子器件在光纤通信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某些器件的进步将带来光纤通信革命性的变化。
光电子器件可分为两大类:有源光电器件,如激光器、光检测器和光放大器等。
光纤端面处理工艺流程

光纤端面处理工艺流程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光纤端面处理熔接对光纤激光器功率的影响,研究了光纤端面处理工艺流程,分析了光纤端面的切割和研磨方法,对光纤熔接过程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同类激光器的研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1、前言光纤是圆柱形介质波导由纤芯、包层和涂敷层3部分组成,一般单模和多模光纤的纤芯直径分别为5~15μm和40~100μm,包层直径大约为 125~600μm。
经过处理的光纤端面,理想状态是一个光滑平面。
但实际中,光纤端面的加工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状态,例如抛光不理想、有划痕、表面或边缘破碎损伤等等,都将使端面情况复杂化。
对于光纤与激光器中其它元件的耦合以及光纤之间的熔接来说,要求光纤端部必须有光滑平整的表面,否则会增大损耗。
本文分类介绍了光纤损耗产生的原因,通过实验验证了光纤端面质量对光纤激光器输出功率的影响,研究了光纤端面处理工艺流程,分析了光纤端面的切割和研磨方法,对光纤熔接过程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同类激光器的研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2、光纤损耗种类 2.1光纤本征损耗光纤本征损耗即光纤固有损耗,主要由于光纤机基质材料石英玻璃本身缺陷和含有金属过渡杂质和OH- ,使光在传输过程中产生散射、吸收和色散,一般可分为散射损耗,吸收损耗和色散损耗。
其中散射损耗是由于材料中原子密度的涨落,在冷凝过程中造成密度不均匀以及密度涨落造成浓度不均匀而产生的。
吸收损耗是由于纤芯含有金属过渡杂质和OH-吸收光,特别是在红外和紫外光谱区玻璃存在固有吸收。
光纤色散按照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三类,即材料色散、波导色散和模间色散。
其中单模光纤是以基模传输,故没有模间色散。
在单模光纤本征因素中,对连接损耗影响最大的是模场直径。
单模光纤本征因素引起的连接损耗大约为0.014dB,当模场直径失配20%时,将产生0.2dB的连接损耗。
多模光纤的归一化频率V>2.404,有多个波导模式传输,V值越大,模式越多,除了材料色散和波导色散,还有模间色散,一般模间色散占主要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纤端面处理对光纤激光器地影响.txt18拥有诚实,就舍弃了虚伪;拥有诚实,就舍弃了无聊;拥有踏实,就舍弃了浮躁,不论是有意的丢弃,还是意外的失去,只要曾经真实拥有,在一些时候,大度舍弃也是一种境界。
光纤端面处理对光纤激光器地影响1、前言光纤是圆柱形介质波导由纤芯、包层和涂敷层3部分组成,一般单模和多模光纤的纤芯直径分别为5~15μm和40~100μm,包层直径大约为125~600μm。
经过处理的光纤端面,理想状态是一个光滑平面。
但实际中,光纤端面的加工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状态,例如抛光不理想、有划痕、表面或边缘破碎损伤等等,都将使端面情况复杂化。
对于光纤与激光器中其它元件的耦合以及光纤之间的熔接来说,要求光纤端部必须有光滑平整的表面,否则会增大损耗。
本文分类介绍了光纤损耗产生的原因,通过实验验证了光纤端面质量对光纤激光器输出功率的影响,研究了光纤端面处理工艺流程,分析了光纤端面的切割和研磨方法,对光纤熔接过程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同类激光器的研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2、光纤损耗种类2.1光纤本征损耗光纤本征损耗即光纤固有损耗,主要由于光纤机基质材料石英玻璃本身缺陷和含有金属过渡杂质和OH-,使光在传输过程中产生散射、吸收和色散,一般可分为散射损耗,吸收损耗和色散损耗。
其中散射损耗是由于材料中原子密度的涨落,在冷凝过程中造成密度不均匀以及密度涨落造成浓度不均匀而产生的。
吸收损耗是由于纤芯含有金属过渡杂质和OH-吸收光,特别是在红外和紫外光谱区玻璃存在固有吸收。
光纤色散按照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三类,即材料色散、波导色散和模间色散。
其中单模光纤是以基模传输,故没有模间色散。
在单模光纤本征因素中,对连接损耗影响最大的是模场直径。
单模光纤本征因素引起的连接损耗大约为0.014dB,当模场直径失配20%时,将产生0.2dB的连接损耗[1]。
多模光纤的归一化频率V>2.404,有多个波导模式传输,V值越大,模式越多,除了材料色散和波导色散,还有模间色散,一般模间色散占主要地位。
所谓模间色散,是指光纤不同模式在同一频率下的相位常数β不同,因此群速度不同而引起的色散。
此外,光纤几何参数如光纤芯径、包层外径、芯/包层同心度、不圆度,光学参数如相对折射率、最大理论数值孔径等,只要一项或多项失配,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本征损耗。
2.2光纤附加损耗光纤的附加损耗一般由辐射损耗和应用损耗构成。
其中辐射损耗是由于光纤拉制工艺、光纤直径、椭圆度的波动、套塑层温度变化的胀缩和涂层低温收缩导致光纤微弯所致;应用损耗是由于光纤的张力、弯曲、挤压造成的宏弯和微弯所引起的损耗。
3、实验装置与结果掺Er3+光纤环形腔激光器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泵浦光由波长980nmLD尾纤输出,经波分复用器(WDM)耦合进入环形光纤谐振腔,经过耦合器分光后输出激光。
其中光纤光栅中心波长为1546.3nm,掺Er3+光纤长度为3m,掺杂浓度为400ppm,隔离器工作波长范围为1535~1565nm,各元件插入损耗均为0.4dB,经上述装置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最大输出功率可达16.9mW。
但由于光纤激光器各个部件之间均熔接在一起,插入损耗和熔接损耗对整个系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在熔接质量比较好的情况下,总体光光效率可达5.3%,在光纤焊接较差的情况下,焊点漏光严重,用转换片可以看到明显的泵浦光泄露,严重影响总体光光效率,二者功率相差23%左右。
因此如何降低腔内熔接损耗是影响激光器输出功率的关键因素。
4、光纤端面处理光纤端面处理也称为端面制备,是光纤技术中的关键工序,主要包括剥覆、清洁和切割三个环节。
端面质量直接影响光纤激光器的泵浦光耦合效率和激光输出功率。
4.1光纤涂覆层的剥除去除光纤涂覆层是光纤端面处理的第一步。
可以用剥线钳和刀片两种方法进行剥除。
当采用剥线钳剥除时,左手拇指和食指捏紧光纤,所露长度为5cm左右,余纤在无名指和小拇指之间自然打弯,以增加力度,防止打滑,剥线钳应与光纤垂直,上方向内倾斜一定角度,然后用钳口轻轻卡住光纤,右手随之用力,顺光纤轴向平推出去,整个过程要自然流畅,争取一次成功;当采用刀片剥除时,首先用浓硫酸浸泡3~5cm长的光纤端头1~2分钟,用酒精棉擦拭干净[2]。
左手捏紧光纤,持纤要平,防止打滑,右手用刀片沿光纤向端头方向,与光纤成一定倾斜角度,顺次剥除表面涂敷层聚合物材料,采用这种方法克服了采用化学溶剂法长时间浸泡光纤腐蚀严重的缺点,而且比用剥线钳或刀片直接刮除更容易、去除更干净,不易损伤光纤包层侧面部分。
4.2包层表面的清洁观察光纤剥除部分的包层是否全部去除,若有残留必须去掉,如有极少量不易剥除的涂覆层,可用棉球沾适量酒精,边浸渍,边擦除。
将脱脂棉撕成层面平整的扇形小块,沾少许酒精(以两指相捏无溢出为宜),折成V形,夹住已剥覆的光纤,顺光纤轴向擦拭,力争一次成功,一块棉花使用2~3次后要及时更换,每次要使用棉花的不同部位和层面,这样既可提高棉花利用率,又防止对光纤包层表面的二次污染。
4.3光纤端面切割切割是光纤端面制备中最关键的步骤,精密优质的切刀是基础,严格科学的操作规范是保证。
常用切刀有笔式切割刀和台式光纤切割刀。
使用笔式切割刀切割光纤时,光纤放置在手指上,另一手持刀在距离端头5mm左右的位置处沿垂直光纤轴线方向切割光纤,然后轻轻将切除的端头取下;使用台式光纤切割刀进行操作时,首先要清洁切刀刀片、放置光纤的V型槽和定位压板,并调整切刀位置使其摆放平稳。
切割时动作要平稳自然,勿重、勿急,避免断纤、斜角、毛刺和裂痕等不良端面的产生 [3]。
表面的清洁和切割的时间应紧密衔接,不可间隔过长,特别是已制备的端面切勿放在污浊的空气中。
移动时要轻拿轻放,防止与其它物件擦碰。
5、光纤端面研磨5.1研磨工艺影响端面研磨质量的主要因素主要有光纤的安装与定位、端面研磨和检查及测试。
其中研磨及测试部分对研制优质光纤端面最为关键。
直接影响光纤端面研磨效果的主要因素有:研磨机运转稳定,研磨砂纸颗粒均匀、正确使用研磨片、以及研磨参数设置(压力和时间)[4]。
目前使用的研磨机按其运转原理一般可分成齿轮传动,皮带传动及连竿传动三类。
采用齿轮传动方式,一般马力较强,稳定性较高;采用皮带传动方式,一般马力较小,其转速在高压情况下易发生变化,此外皮带随时间老化后容易出现问题;采用连竿式传动方式,噪音较大,稳定性较低,机身容易抖动并且压力偏低。
在加压方面,有单点中心加压,气压及液压等方式。
单点中心加压易受外界影响变化,如每盘件数有限;气压较难控制稳定性;而液压操控较精确,力度相对较大,但价格昂贵。
在整个研磨过程中,不论是研磨机的速度,压力,水或是研磨液,都会使研磨片的效果不一样,故在选用研磨处理时,必须配合各项因素作全盘考虑,采用一个最合理的研磨方案。
5.2研磨工序端面研磨过程经过4道工序:粗磨、中磨、细磨、抛光。
其中粗磨、中磨、细磨所用金刚砂纸的颗粒大小不同,分别为6,3,1和0.5[5]。
4道工序的时间和压力总共8个参数,配用不同的方案,就可以得到端面质量不同的结果。
改变研磨过程中这8个参数得出最佳方案研磨光纤端面图如图3所示。
6、光纤熔接在把光纤放入熔接机V型槽时,要确保V型槽底部无异物且光纤紧贴V型槽底部。
机器自动熔接机器开始熔接时,首先将左右两侧V型槽中光纤相向推进,在推进过程中会产生一次短暂放电,其作用是清洁光纤端面灰尘,接着会把光纤继续推进,直至光纤间隙处在原先所设置的位置上,这时熔接机测量切割角度,并把光纤端面附近的放大图像显示在屏幕上,如果出现图4所示的图像就要重做。
纤芯/包层对准与端面制作一样直接影响熔接损耗,熔接机会在X轴Y轴方向上同时进行对准,并且把轴向、轴心偏差参数显示在屏幕上,如果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就开始熔接。
观察熔接结果熔接过后机器会自动评估,并显示当前熔接损耗,由于是估计值,鼓显示在0.3dB以上就必须重新制端面。
在熔接过后,还要进一步观察光纤熔接形状,如果出现如图5所示情况,必须调整机器设置,重新制作光纤端面后进行熔接,其具体实施方式如表1所示。
熔接过程中还应及时清洁熔接机V形槽、电极、物镜和熔接室,随时观察熔接中有无气泡、过细、过粗、虚熔、分离等不良现象,可采用OTDR跟踪监测结果,及时分析产生上述不良现象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如果多次出现虚熔现象,应检查熔接的两根光纤的材料、型号是否匹配,切刀和熔接机是否被灰尘污染,并检查电极氧化状况,若均无问题,则应适当提高熔接电流。
由于光纤在连接时去掉了接头部位的涂覆层其机械强度降低,因此要对接头部位进行补强保护,可采用光纤热缩保护管(热缩管)保护光纤接头部位。
热缩管应在剥覆前穿入,严禁在端面制备后穿入。
将预先穿置光纤某一端的热缩管移至光纤接头处,使熔接点位于热缩管中间,轻轻拉直光纤接头,放入加热器内加热,醋酸乙烯内管熔化,聚乙烯管收缩后紧套在接续好的光纤上,由于此管内有一根不锈钢棒,不仅增加了抗拉强度(承受拉力为1000~2300g),同时也避免了因聚乙烯管的收缩而可能引起接续部位的微弯。
7、盘纤盘纤是一门技术,科学的盘纤方法可使光纤布局合理、附加损耗小、经得住时间和恶劣环境的考验,可避免挤压造成断纤。
盘纤方法有很多,可以从一侧的光纤盘起,固定热缩管,然后再处理另一侧余纤,该方法可根据一侧余纤长度灵活选择热缩管安放位置,方便、快捷,可避免出现急弯、小圈现象;也可以先将热缩套管逐个放置于固定槽中,然后再处理两侧余纤,该方法有利于保护光纤接点,避免盘纤可能造成的损害,在光纤预留盘空间较小,光纤不易盘绕和固定时,常用此种方法;当个别光纤过长或过短时,可将其放在最后单独盘绕;带有特殊光器件时,可将其单独盘绕处理,若与普通光纤共盘时,应将其轻置于普通光纤之上,两者之间加缓冲衬垫,以防挤压造成断纤,且特殊光器件尾纤不可太长。
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采用圆、椭圆、“∝”等多种图形盘纤,按余纤长度和预留盘空间大小,顺势自然盘绕,切勿生拉硬拽,尽可能最大限度利用预留盘空间,有效降低因盘纤带来的附加损耗。
8、光纤熔接点损耗的测量光纤熔接点损耗的测量是度量光纤接头质量的重要指标,使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或熔接接头的损耗评估方案等测量方法可以确定光纤接头的光损耗。
OTDR的原理是:由于光纤的模场直径影响其后向散射,因此在接头两边的光纤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后向散射,从而遮蔽接头的真实损耗。
如果从两个方向测量接头的损耗,并求出这两个结果的平均值,便可消除单向OTDR测量的人为因素误差。
加强OTDR的监测,对确保光纤熔接质量,减少因盘纤带来的附加损耗和封装可能对光纤造成的损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整个接续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OTDR的4道监测程序:熔接过程中对每一根光纤进行实时跟踪监测,检查每个熔接点的质量;每次盘纤后,对所盘光纤进行检验以确定盘纤带来的附加损耗;封装前对所有光纤进行检测,以查明有无漏测和对光纤及接头有无挤压;封装后对所有光纤进行最后检测,检查封装是否对光纤有损耗[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