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手》教学设计和反思

《我的小手》教学设计和反思
《我的小手》教学设计和反思

小学一年级写话《我的小手》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4、

《山水画的意境》优秀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14山水画的意境 素材积累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前的都统称为古画。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主要是用毛笔、软笔或手指,用国画颜料和墨在帛或宣纸上作画的一种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是琴棋书画四艺之一。 中国画主要分为人物、花鸟、山水这三个大类;有工笔、写意、等技法形式。 上课笔记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把握本文的写作脉络,理清文本思路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诗词和山水画作品的欣赏,感受山水画的意境;初步理解意境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从品味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笔墨大胆、自由地表现意境。

重点:过程与方法目标; 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讨论法、演示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学习法。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同学们,在阅读众多文人雅士的诗赋佳作时,不难发现写山水之情、归隐之乐的诗词数不胜数,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山水诗与山水画的意境。让我们跟着李可染一起,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2.生难字词 (1)字音 惆怅.(chàng)真挚.(zhì)渲.染(xuàn) 胸.有成竹(xiōng) 朝朝暮.暮(mù) 浮光掠影.(yǐng) (2)词义 【胸有成竹】强调画家作画前,对于所画的对象已经有了整体把握,非常熟悉。 【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反复诵读,仔细揣摩诗词意境,使自己能进入语境,仔细体会山水画的意境并得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4):提出“意境”这一概念,并解释“什么是意境”; 第二部分(5~10):论述获得意境的方法,即通过深刻观察对象以把握住对象的精神实质,激发出绘画者本身的思想感情并融于作品之中。此外还谈到想要表达出意境,还需要与其相互依附的山水画要素,即意匠。

四年级买文具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四年级买文具公开课教案 及反思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买文具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情景,探索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算法。 2、能正确应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4、、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算理。 2、解决商的定位问题。 教学准备: 1、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口算:(借助视频) 40×2=50×5=90×3=20×7= 30×3=70×4=80×6=9×10= 30×6=40×3=60×2=2×70= ()×30=60()×60=180()×50=200 ()×40=80()×40=40()×20=180 90×()=18040×()=12070×()=140

师:全对的同学请举手,祝贺你们成为这节课的“口算之星” (设计意图:为本节课学生准确试商奠定基础) 2、板演(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竖势计算方法) 68÷2=648÷8=567÷5= 【设计意图】:结合这3道题总结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竖势计算方法,为本节课学生推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竖势计算方法做好准备。)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在生活中做什么的时候用过除法呢 生:我们在分东西、买东西的时候会用到除法。 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 二、探索商是一位数、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我们学校每学期开学初,校长都会拿出一部分钱资助那些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同学,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这学期,校长把负责购买任务交给了老师,我准备到文具店为同学们购买文具,你们想和老师一同去吗 (板书课题) 生:想。 师:(出事教学情境图。)谁来说一说,你在文具店里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钢笔8元一支, 文具盒10元一个, 书包20元一个, 计算器30元一个。

《春晓》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春晓》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春晓》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遵循学习古诗的一般过程(解诗句→讲诗意→悟诗情)和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粗略感知→深入理解→准确把握),牢牢抓住朗读这条主线,充分发挥两个画面(课文中的插图、学生头脑中的生活画面)的作用,全面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晓、眠、觉、闻、啼”5个生字,做到能读会写、能结合诗句讲解其意思。 2.能理解各句诗的基本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解全诗的意思。 3.能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4.体会诗的意境,产生“春天真美”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讲授法、观察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预习课文。

1.板书课题。 2.读课文,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查字法查出下列生字。 晓、眠、觉、闻、啼 二、指导学生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检查读的效果(注意指导学生读准5个生字的音)。 3.教师范读,并布置学生边听边看书中的插图,边想:这首诗可能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候的景色? 4.组织学生围绕上述问题讨论,注意追问学生: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5.解题:春晓—晓,天明,早晨;春晓,春天的早晨。这是一首描写雨后春天早晨情景的诗,作者是唐代着名诗人孟浩然。 三、读讲诗句,结合理解生字词。 1.读前二句诗,理解词、句的意思。 (1)边读、边看文中插图(有条件的.可以出示挂图)、边想:这两句诗大致写的是什么意思?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来?(提示学生根据预习时所查字意来分析,后同。) (2)结合讨论,具体理解字词。春:春天;眠:睡的同义词;春眠:在春天的夜晚里睡觉。晓:天亮;不觉晓:不知不觉就天亮了。处处:到处;闻:听到;啼:鸟叫。闻啼鸟:听到鸟的啼叫声。 (3)边读边看文中插图,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二句诗的意思。(春天的气候暖和了,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早晨醒来,听到外边一片清脆的鸟叫声。)

《买文具》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买文具》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P56—57的《买文具》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文具实物图、小黑板 学具: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铺垫 请你算一算(看卡片口算) 1、40×2= 30×3= 20×7= 80÷2= 240÷8= 15÷3= 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40×()<150 70×()<440 80×()<650 50×()<320 二、新知探究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每到新学期,孩子们都会为自己添置一些文具,这学期你又为自

己购买了哪些文具? 今天淘气和笑笑也来到了文具店(贴出挂图:每个文具盒20元),想给希望小学的孩子们买些文具(揭示课题:买文具),你们帮帮他们好吗? 2、学习80÷20和140÷20 ⑴从文具店里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淘气今天带了80元,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板书问题:80元可以买多少个文具盒?)师:“你会列出算式吗?”(板书:80÷20) 师:“你为什么这么列式?”(因为求的是80里面有多少个20)师:“80÷20等于几?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算法。 师:“那你会用竖式来计算吗?请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学生汇报时提出:“为什么4要写在个位?(因为80里面有4个20)”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孩子。 ⑵刚才我们通过计算知道80元可以买4个书包,那140元呢?可以买多少个书包?(学生列出算式) 师:“你能像刚才一样用竖式来计算吗?” 学生试做,并回答为什么7要商在个位。 ⑶比较80÷20与140÷20两个算式,你发现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师(用手势显示被除数的前两位)提问:为什么80÷20中的4要商在这里,而140÷20的7不商在这里?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内的孩

英语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一

英语教学设计与反思 英语教学设计与反思(一) 【课题名称】Unit9HappyNewYear. 【学生分析】七年级学生处于中学低年级阶段,年龄特点决定了教学内容的设计以贴近生活、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话题为主。本节课的话题是新年,过新年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也是熟悉的,而且教学此课的时间刚好接近新年,相信学生会对这一内容感兴趣。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一切充满幻想和好奇,学习积极性很浓,只要教学方法得当,将很容易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从而让教学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一节对话课,主要是让学生能够用句型Let’s…提出建议,并会使用Good,idea.进行回答。同时学会用HappyNewYear.进行问候。此外还将学习几个动词短语:makeaNearYearcard,sayhappyNewYear,singanddance, gotothezoo等,本节课生词较多在一节课内掌握有一定的困难,本课时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生活,是学生们比较喜欢的话题之一,所以有利于学生间开展交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英语颜色词。 (2)学习单词make,come,say,sing,dance,NewYear,card,happy,good,idea。 (3)能听懂会说以下句子TheNewYeariscoming.Let’smakeaNewYearcard.HappyNewYear.Let’ssinganddance.Let’sgotothezoo. 能力目标:能听懂并会用Let’s…的句子;懂得在新年时用HappyNewYear.进行问候;能看懂并会写简单的英文的新年贺卡。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乐于模仿,敢于开口,同时让学生了解在新年到来之时可以通过向亲友表示问候、或与亲友互赠贺卡等形式表示对人的一种关怀和爱,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习掌握本课新词汇。 2.学习掌握本课的句型:Let’s…以及它的回答Goodidea.等。 3.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本课的句型。 【教学难点】 由于本课生词较多,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学难点在

课文我们身边的垃圾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文我们身边的垃圾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课文我们身边的垃圾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我们身边的垃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下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本次口语交际有两部分内容,一是让学生就身边的垃圾问题进行交际,二是把想法画一画。可以把两部分内容结合起来完成。《我们身边的垃圾》以“交流垃圾是从哪里来的?跟同学们交流”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把课前的调查结果与同学交流。这一提示提出了交流的内容以及交流的对象。以“怎么处理生活垃圾”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怎样处理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有条理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小组合作,把你们的想法画一画”引导学生动脑想一想,动手画一画。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是一种双向甚至是多相互动的言语活动。 学情分析 口语交际是以口语为媒介进行人际交流的活动,教学中既要重视“交际”,又不能忽视“口语”基础。因为教师面对的是刚入学不久的儿童,有的学生不能运用较为通顺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有的同学不会倾听与欣赏,还有的同学不太愿意主动与同学交流……所以教师应该十分重视学生的口语基础的.培养。一是要引导学生会表达,二是让学生学会倾听与欣赏。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因此“口语交际”得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和教学需要的交际环境。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创设各种情境,可以使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情绪也因此会变得高涨起来,学习口

语交际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起来。例如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垃圾是哪里来的资料,课中让学生说说该如何处理垃圾,让学生设计未来的垃圾处理场等多种方式,创设口语交际情境,这些情境的创设不但会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还会使他们有表达的愿望和自信心。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卫生的好品质。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难点:如何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口语交际。

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观潮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观潮》教学设 计与反思 《观潮》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解读文本,感知“天下奇观”。 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明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观潮》这篇课文介绍了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涌来时的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奇”,作为主线始终统领全文。潮来之前,作者通过观潮人群急切心情的描写,从侧面突出了一个“奇”。潮来之时,作者把潮水由远及近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织在一起描写,再现了大潮的势不可挡,进一步突出了一个“奇”。潮头过后,余波“漫天卷地地涌来”,可见潮头虽去,气势犹在。留给我们的仍是一个“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精彩词句,提高学生品读词句的能力。 2、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感悟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对自然奇观,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讲述描写“潮来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而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的雄奇。 二、以学定教,探究“天下奇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读自悟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悟,去感受文中的思想感情。 根据对文本的解读和对学生的分析,我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景,感受大潮的雄奇。在教学《观潮》这一课时,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更好地理解课文。 2、重点切入,体验大潮的雄奇。重点讲述课文最扣人心弦的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让学生充分地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言,受到感染和熏陶,这样教学抓住了本节教学的重点,突破了难点。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0-11页。 【教材分析】:《买文具》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突出体现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认识人民币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创设了“买文具”的生活情境,说明购物要用人民币,然后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通 过买文具的购物活动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了解不同面值人民币之间的 换算关系。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实用价值,懂得要爱护人民币。 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的购物情境,认识小面额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经历购物过程,感受1元的实际价值,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积累购物经验。过程方法目标; 1、会用小面额人民币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常用的面额较小的人民币,了解并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难点:正确使用人民币及准确进行元、角、分之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准备人民币学具(硬币和纸币)、各种文具【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谈话交流:同学们,你们自己去买过东西吗?(买过),买东西时需要用到什么呢?(钱),那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人民币)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些小面额的人民币,并学习怎样用它们来买文具。 (板书:买文具)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1、组内交流,初步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初步认识人民币,在学会辨别人民币,了解面额大小之后,才能为下面购物环节奠下基础。 (1)(课件出示不同小面额的人民币)你认识哪些人民币?把你认识的人民币指给大家看吧。 (2)你是怎么知道它是5元、2元、1元、5角、2角、1角…… (3)你是通过什么来判断、来辨认的?除了这些,你还认识哪些面额的人民币?你是怎么知道的? (4)逐一课件出示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请学生说一说这些人民币的辨别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人民币的材料、大小、颜色、图案及文字,使学生能准确、迅速地辨认各种小面额人民币,教师适机指出: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人民币上都有国徽,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要在它们上面乱涂乱画,更不要损坏人民币,渗透爱护人民币的思想。 小结:根据数字、字样来认识人民币,这是一种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5)练习:①教师出示不同面额人民币,学生快速读出人民币。 ②教师说面额,学生快速找出对应的人民币。 2、简单分类,了解人民币的单位。 【设计意图】:在初步认识人民币之后,再通过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摸一摸、分一分等活动,进一步认识人民币,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以及学会用不同方法把人民币分类。 师:你们刚才已经认识了人民币了,现在老师黑板上贴有2堆人民币,比较凌乱,你们能想办法帮老师整理好吗?(请两名学生到黑板上用不同方法分类)(1)将班级学生分成10个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套完整的人民币(纸币及硬币) (2)小组内研究,怎样给这些人民币分分类,按照什么来分类,教师巡视。(3)分好后,学生汇报不同分法,教师结合黑板上的分法进行小结。 小结:人民币的分类有2种方法,一是按照材料不同分,分成“硬币和纸币”两类,另一种是按照“元、角、分”进行分类,元、角、分也是人民币的单位。 3、探究元、角、分的关系 【设计意图】:在学生认识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之后,通过换钱活动

松鼠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松鼠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松鼠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了解作者思路,学习其合理的说明顺序。 2、学习本文细致观察事物的特征,抓住事物特征介绍事物的方法。 3、体味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2、对事物特征的观察 3、形象生动的说明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 生:喜欢! 师:那谁能说一说,你喜欢哪些小动物,你为什么喜欢它呢? 如果能用“我喜欢_____的_____” 例如,“我喜欢忠诚的小狗”这种句式来说,就更好了。生:我喜欢活泼可爱的小兔子。 生:我喜欢忠诚机灵的狗。 生:我喜欢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老黄牛。 生:我喜欢身强体壮的北极熊。 师:刚才同学喜欢的动物,老师也都非常喜欢,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介绍的也是一种小动物名字叫松鼠,我们先来看一下它的图片。(多媒体展示小松鼠

图片) 其实把它介绍给我们的是一位法国人——布丰。哪位同学了解布丰其人的,来给我们介绍介绍。 生:布丰,法国着名的博物学家、作家,还是生物进化论的先驱者。 师:很好,他知道的真多,来给他鼓鼓掌!那么下面就让我们追随布丰的介绍一起去了解松鼠这种可爱的小动物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布丰笔下的松鼠有怎样的特点。生读课文。 师:谁来回答老师刚才的问题? 生: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 师:不错,你说的太好了!松鼠是漂亮的。(师板书“漂亮”) 师:松鼠还有哪些特点?我来请同学完成老师的板书。 生上黑板补充两点:驯良、乖巧。 师:松鼠的这些特征你们是从哪儿找到的? 生:课文第一段。 师:那么第一段的这三个词语能不能颠倒位置?为什么? 生:不能。下文具体介绍的时候也是按照漂亮、驯良、乖巧的顺序写的,如果这儿颠倒顺序,就和下文不对应了。 师:这位同学很细心,值得大家学习啊!他看到了这段与下文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说,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是—— 生齐:由总到分。 师:不错。(板书“由总到分”)除了这个原因,还有没有其他因素了? 生:漂亮是指松鼠的外表,而驯良、乖巧则是在讲松树的性格。

买文具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买文具》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买文具》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P56—57的《买文具》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文具实物图、小黑板 学具: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铺垫 请你算一算(看卡片口算) 1、40×2= 30×3= 20×7= 80÷2= 240÷8= 15÷3= 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40×()<150 70×()<440 80×()<650 50×()<320 二、新知探究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每到新学期,孩子们都会为自己添置一些文具,这学期你又为自己购买了哪些文具? 今天淘气和笑笑也来到了文具店(贴出挂图:每个文具盒20元),想给希望小学的孩子们买些文具(揭示课题:买文具),你们帮帮他们好吗? 2、学习80÷20和140÷20 ⑴从文具店里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淘气今天带了80元,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板书问题:80元可以买多少个文具盒?) 师:“你会列出算式吗?”(板书:80÷20) 师:“你为什么这么列式?”(因为求的是80里面有多少个20) 师:“80÷20等于几?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算法。 师:“那你会用竖式来计算吗?请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学生汇报时提出:“为什么4要写在个位?(因为80里面有4个20)”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孩子。 ⑵刚才我们通过计算知道80元可以买4个书包,那140元呢?可以买多少个书包?(学生列出算式) 师:“你能像刚才一样用竖式来计算吗?” 学生试做,并回答为什么7要商在个位。 ⑶比较80÷20与140÷20两个算式,你发现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师(用手势显示被除数的前两位)提问:为什么80÷20中的4要商在这里,而140÷20的7不商在这里?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内的孩子说说。

初一英语教学设计与反思

新目标初中英语七年级上Unit1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基本信息 1)学科:英语 2)教材版本:新目标 3)七年级上 4)课题名称七年级新目标英语上Unit 1 My name’s Gina! 5)课时数 4(本单元用4课时,这是第一课时) 二改进后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 采用Practicing, Listening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和Role playing 的学习策略,使学生学会打招呼和介绍自己、询问他人姓名的基本句型What's your/his/her name?My/His/Her name is…。”培养学生结交新朋友的水平。 过程与方法 采用Practicing, Listening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和Role playing 的学习策略,利用教学图片或制作多媒体课件展开课堂Pair work; Group

work 的口语交际活动,询问他人姓名、查询电话号码,了解相关姓名的文化知识并制作个性名片。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该部分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谈论的主题是结交新朋友,进一步促动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熟识新伙伴,增进友谊。 2学情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熟识新伙伴,同时引导学生采用Practicing, Listening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 和Role playing 的学习策略,学习一些新词汇,掌握一些重点句型,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促动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3教学过程 一、第一教学环节:情境导入(6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利用插图或实物卡片让学生找出在预备篇中所 学的单词,然后教师引导学习打招呼和介绍自己、询问他人姓名的基本句型“What’s your/his/her name? My/His/Her name is… 2.让学生听对话,练习对话并模仿对话,结识班级的其他同学。 1.找出在预备篇中所学的单词,学习打招呼和介绍自己、询问他人姓名的基本句型"---What's your /his /he name? My/His/Her name is…”. 2.练习对话并模仿对话,结识班级的其他同学。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反思

Unit3 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o to school?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听、说、认读本课的重点词组:get up、brush teeth 、wash face 、put on clothes 、put on shoes、have breakfast. 2.学生能利用What time do you ……? I …at…询问不同时间点所做的事情进行交流和对话。 3.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合作,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二、教学过程 Step 1、Learning aims. 出示学习目标,教师读出来。 Step 2、Free talk. 给学生出示一张学校的地图的照片,为学生创设口语对话的情境,让学生根据学校地图中的不同地点来说出看到了什么,以及在这个地方都做了什么事情,来复习旧知,引出新知。先找学生与自己进行对话,然后生生对话。复习学过的句型,让学生达到练习的目的。 Step 3、New words: 把学生分成男女生组,通过“抓海星”“抓螃蟹”

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并在最后给出获胜小组奖励。在本环节中,教师逐个出示与词组相对应的图片,教师先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词组的发音,之后找个别学生读词组,检查学生的发音,再领读,让学生跟读。为了避免了读单词的单一性,枯燥性,词组操练时采用了“男女生分组比赛”“小老师”“Magic finger”“闪卡片”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Step 4、New sentences: 在讲授新句型时,教师采用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边学边复习的活动方式来讲授新句型,先有图片引出本节课词组,又出示时间,例:I get up at 6:00. 又接着询问学生如何对时间进行提问“What the do you get up?”让学生学会自己运用所学短语替换!看图片,练习对话。教师出示不同的动作图片,让学生用本节句型进行师生对话,教师利用了PPT制作“Big wheel (大转轮)游戏”来练习句型。 Step 5、为了学生能够更加熟悉和运用所学知识,教师设置语篇教学部分,学生分角色来扮演Li wei 和Bill。 Step 6情景拓展,一个小记者与姚明的情景对话

(四年级数学教案)《买文具》教学设计及反思

《买文具》教学设计及反思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p56—57的《买文具》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文具实物图、小黑板 学具: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请你算一算(看卡片口算)

1、40x 2= 30 x 3= 20 x 7= 80 - 2= 240 - 8= 15 - 3= 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40x()v 150 70x()v 440 80x()v 650 50x()v 320 二、新知探究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每到新学期,孩子们都会为自己添置一些文具,这学期你又为自己购买了哪 些文具? 今天淘气和笑笑也来到了文具店(贴出挂图:每个文具盒20元),想给希望小学的孩子们买些文具(揭示课题:买文具),你们帮帮他们好吗? 2、学习80 - 2和140 - 20 ⑴从文具店里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淘气今天带了80元,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板书问题:80元可以买多少个文具盒?) 师:你会列出算式吗?”(板书:80-20 师:你为什么这么列式?”(因为求的是80里面有多少个20)

师:“ 80+ 2等于几?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算法。 师:那你会用竖式来计算吗?请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学生汇报时提出:为什么4要写在个位?(因为80里面有4个20)”把你 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孩子。 ⑵刚才我们通过计算知道80元可以买4个书包,那140元呢?可以买多少个书包?(学生列出算式) 师:你能像刚才一样用竖式来计算吗?” 学生试做,并回答为什么7要商在个位。 ⑶比较80-20与140-2(两个算式,你发现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师(用手势显示被除数的前两位)提问:为什么80+ 2(中的4要商在这里,而140+ 20的7不商在这里?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内的孩子说说。 学生汇报时教师可以引导,80-20尔拿什么来除?先看的什么?140- 20呢, 为什么不拿14来除? 通过小组内讨论感知除数两位看两位,两位不够看三位的算法”。 3、练习:试一试第1题。90- 3和165 - 30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与反思 俞开萍 课题:Unit 7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工作单位:石梁中学 教材分析:英语教学要求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而英语知识意味着记忆的不断重复性,那么把学生抓在手中让他们跟着学,有兴趣学就变得非常重要.这就要 求英语教学设计精致、完美,行之有效,以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求,形成师生之间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下面是我对我们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7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对如何将《英语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作如下探讨。 学情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熟识新伙伴,同时引导学生采用Practicing, Listening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和Role playing的学习策略,学习一些新词汇,掌握一些重点句型,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一、教学目标: 1、重点词汇:peel, cut up, put … into, pour, turn on.. 2、重点句式:How do you make… ? First… , than… ,next… , finally…. 3、语法知识:how much + 不可数名词 how many + 可数名词 二、能力目标:学生学会熟练制作奶昔,并且能够用英语解说制作的步骤。 三、教具:多媒体搅拌器几个塑料杯六个香蕉两杯牛奶一大杯做好的香蕉奶昔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堂,先微笑询问全班同学:What drink do you like?待学生纷纷表达自己喜好时,举着备好的奶昔边说:Here is some banana milk shake. Would

初中英语课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初中英语课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的角色应该从“演员”转变为“节目主持人”,把舞台还给学生,由学生当演员,唱主角,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下面是我一课的教学设计,对如何将《英语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作如下探讨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以体育运动为话题,主要应掌握会那些运动项目,不会那些运动项目和喜欢那些运动项目的表达方式。这个话题与学校课程有关,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而且问和答的句子都不长,容易上口。本单元教材特点是话题集中,句型不多,但生词量大。 本课出现了大量有关运动方面的词语和情态动词can表示能力的用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本课的大纲词汇和情态动词can的用法。 2.能力目标:1)能听懂会不会那些体育运动项目话题的有关的简单会话。 2)能用can或can‘t表述会不会那些体育运动项目。 3.文化意识:了解国内外常见的体育运动项目,以及运动项目的种类。 4.学习策略:培养学生在大信息量(许许多多的运动项目中)的语言活动中搜索处理语言信息,发现,归纳学习重点,从而掌握本单元重点学习内容。 教学内容: 1.大纲词汇sport, throw, race, field, 新课标词汇high jump, long jump, event, track 2.句型 He can / can’t … 教学重点:用情态动词can表示会不会那些体育运动项目的句子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步骤

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观潮》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观潮》教学设计 与反思 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明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观潮》这篇课文介绍了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涌来时的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奇”,作为主线始终统领全文。潮来之前,作者通过观潮人群急切心情的描写,从侧面突出了一个“奇”。潮来之时,作者把潮水由远及近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织在一起描写,再现了大潮的势不可挡,进一步突出了一个“奇”。潮头过后,余波“漫天卷地地涌来”,可见潮头虽去,气势犹在。留给我们的仍是一个“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精彩词句,提高学生品读词句的能力。 2、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感悟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对自然奇观,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讲述描写“潮来之时”的所见、所闻、所

感。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而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的雄奇。 二、以学定教,探究“天下奇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读自悟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悟,去感受文中的思想感情。 根据对文本的解读和对学生的分析,我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景,感受大潮的雄奇。在教学《观潮》这一课时,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更好地理解课文。 2、重点切入,体验大潮的雄奇。重点讲述课文最扣人心弦的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让学生充分地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言,受到感染和熏陶,这样教学抓住了本节教学的重点,突破了难点。 3、品读赏析,感悟大潮的雄奇。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教学中,我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让学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语言的美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学设计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0-11页。 【教材分析】:《买文具》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突出体现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认识人民币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创设了“买文具”的生活情境,说明购物要用人民币,然后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通过买文具的购物活动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了解不同面值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实用价值,懂得要爱护人民币。 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的购物情境,认识小面额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经历购物过程,感受1元的实际价值,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积累购物经验。 过程方法目标; 1、会用小面额人民币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常用的面额较小的人民币,了解并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难点:正确使用人民币及准确进行元、角、分之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准备人民币学具(硬币和纸币)、各种文具 【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谈话交流:同学们,你们自己去买过东西吗(买过),买东西时需要用到什么呢(钱),那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人民币)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些小面额的人民币,并学习怎样用它们来买文具。(板书:买文具)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1、组内交流,初步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初步认识人民币,在学会辨别人民币,了解面额大小之后,才能为下面购物环节奠下基础。 (1)(课件出示不同小面额的人民币)你认识哪些人民币把你认识的人民币指给大家看吧。 (2)你是怎么知道它是5元、2元、1元、5角、2角、1角…… (3)你是通过什么来判断、来辨认的除了这些,你还认识哪些面额的人民币你是怎么知道的 (4)逐一课件出示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请学生说一说这些人民币的辨别方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人民币的材料、大小、颜色、图案及文字,使学生能准确、迅速地辨认各种小面额人民币,教师适机指出: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人民币上都有国徽,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要在它们上面乱涂乱画,更不要损坏人民币,渗透爱护人民币的思想。 小结:根据数字、字样来认识人民币,这是一种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5)练习:①教师出示不同面额人民币,学生快速读出人民币。 ②教师说面额,学生快速找出对应的人民币。 2、简单分类,了解人民币的单位。 【设计意图】:在初步认识人民币之后,再通过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摸一摸、分一分等活动,进一步认识人民币,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以及学会用不同方法把人民币分类。师:你们刚才已经认识了人民币了,现在老师黑板上贴有2堆人民币,比较凌乱,你们能想办法帮老师整理好吗(请两名学生到黑板上用不同方法分类) (1)将班级学生分成10个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套完整的人民币(纸币及硬币)(2)小组内研究,怎样给这些人民币分分类,按照什么来分类,教师巡视。 (3)分好后,学生汇报不同分法,教师结合黑板上的分法进行小结。 小结:人民币的分类有2种方法,一是按照材料不同分,分成“硬币和纸币”两类,另一种是按照“元、角、分”进行分类,元、角、分也是人民币的单位。 3、探究元、角、分的关系 【设计意图】:在学生认识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之后,通过换钱活动进一步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学生了解了元、角、分的关系后,再进行购物环节,这样学生才能清楚地知道如何付钱和找钱。

学英语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 一、学生分析: 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讲,应该说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同时也具备一些运用的语言知识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们一来学习这样一个关系到他们个人的未来职业爱好的内容应会引起他们更大的兴趣。而教师更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并帮助他们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与目标,并鼓励他们每个人只要脚跳实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实现他们的理想。 二、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进行分析,详细情况如下: 1.知识目标: ①能听、说、读、写本课的单词:singer, writer, actor, TV reporter, actress, artist ②能理解、认读句子:What does your father/mother do? He’s/She’s a/an… 2.能力目标: ①能够简单介绍人物的职业,如:She’s a singer. ②能运用句型:“What does your father/mother do?”进行询问,并给出相应回答。 ③能按要求完成Group work的活动 3.情感目标: ①通过本节课,让学生了解和尊重别人的职业。 ②能从小树立自己的理想职业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1.重点:掌握以上五种职业的英文表达,并能简单问答、介绍自己的理想。 2.难点:①正确区分运用冠词an, a 例如:an actor, a singer ②actor, actress, artist这三个单词比较容易混淆,注意区分。 四、课前准备: ①相关职业的头饰与图片②相关的录相带③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热身(Warm-up) 播放56页Let’s chant一遍,然后师生一起跟录音唱一遍。可以根据歌谣的内容,边唱边做动作。 2.复习(Review) 通过听力练习,复习以前四年级学习的几个关于职业的单词:doctor, nurse, driver, farmer, baseball player.具体的听力练习如下: ①My father works on the farm, he is a _________. ②My mother works in a hospital, she’s a _________. ③My sister works in a school, she’s a ________. ④I study here, I am a _________. 3.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①导入: 利用游戏,复习旧单词,从而引出本课的新单词,具体操作如下: 教师把doctor, nurse, driver, farmer, baseball player等单词卡片朝下放在桌上。一名学生抽一张卡片,用动作扮演卡片上的职业,让其他学生猜职业名称。 教师先来一句开场白:“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梦想过长大以后要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今日我们很荣幸请来了各行各业的精英代表: There’re doctor, nurse, driver, farmer, baseball player…Welcome our guests! (拍手掌欢迎) Now the first one is…“

优质课教案《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新蔡县化庄乡三里桥小学屈文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中的一课。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在属小学中年级学段,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出发,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个别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经历长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合作交流、及知识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12个,实验记录表,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学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学习面积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 学生:测量面积 演示长方形纸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