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

合集下载

常见精神障碍- PPT课件

常见精神障碍- PPT课件

2.抑郁发作
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 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 典型的有“三低症状”:心境低落、思维缓慢、 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 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某些 病例的焦虑与运动性激越很显著。 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上述症状至少已持续 2 周。

病因
遗传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 躯体因素 病前个性特征

临床特征
感知、思维、情感、行为之间的不协调 精神活动与现实环境之间的不协调

主要临床表现
思想情感和行为不同程度地与现实环境脱离, 沉醉于自己的病态体验中。 早期常有关系妄想、被害妄想或幻觉。 对外界事物情感反应可有淡漠甚至情感倒错 或歪曲。 意向减退,行为懒散。

起病方式
多起病于青壮年,20-30岁发病占1/2 少数可在儿童期及中年后发病 起病可急可缓 慢性和亚急性发病约占2/3

病程
约1/8,发作一次缓解后终生不再发病 约3/8,慢性迁延,逐渐出现精神衰退 约1/2,时明显诱因、起病较急 病前性格开朗,无明显缺陷 无精神病家族史 病程时轻时重,有较长的缓解期 早诊断、早治疗 有较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常见精神障碍
广西龙泉山医院心理科 潘润德 Tel 3138158 Email longquanshan@
常见精神障碍
(一)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 (二)心境障碍 (三)神经症 (四)应激相关障碍 (五)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 (六)心理生理障碍 (七)癔症

脑器质性精神病可由于脑部炎症、寄生虫、 梅毒、肿瘤、脑血管病、脑外伤及脑变性原 因引起。 患者主要有意识模糊、遗忘及痴呆。前两者 多见于起病之初,后者则是疾病的慢性表现。 由于神经受损,常有神经系统损害的体征或 有脑电图、CT等阳性发现。

常见心理障碍表格资料

常见心理障碍表格资料
3、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
4、冲动性人格障碍
阵发性情绪爆发、伴明显冲动性行为,又称攻击性人格障碍
5、表演性人格障碍
又称癔症性人格障碍,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吸引他人注意特
6、强迫性人格障碍
要求严格与完美无缺
7、焦虑性人格障碍
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自卑,总是需被人喜欢和接纳,对拒绝批评过分敏感,习惯性的夸大日常处境中潜在危险,有回避活动倾向。
抑郁发作
特点: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或迟缓;发作形式:轻型抑郁症、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复发性抑郁症
双相障碍
主要表现为情绪高涨与情绪障碍,每次发作极少严重到足以描述为轻躁狂,甚至不足以达到轻度抑郁,因为可持续多年甚至生命大部分,造成很大痛苦和功能缺陷。发作形式:环性心境障碍(反复出现高涨和低落)、恶劣心境(持续心境低落)



一种精神障碍,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察觉到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社会功能,但没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许又新)
特点:意识的心理冲突;精神痛苦;持久性;妨碍着病人的心理功能;没有任何气质性病变作为基础。心理冲突常形特点: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有明显的道德性质。心理冲突变形的特点: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冲突的变形是神经症性的。
心境障碍(心理治疗是辅助的)
情感性精神障碍:以明显而持久的情绪高涨或情绪低落为主,心境改变常伴有整体活动水平的改变,症状多是继发于心境和整体活动的改变,严重者有幻觉、妄想,多反复,发病与应急事件有关。
躁狂发作
特点: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发作形式:轻型躁狂,无精神病性症状躁狂、有精神障碍症状躁狂和复发性躁狂症。

大学课程《精神医学》试题及答案(6)

大学课程《精神医学》试题及答案(6)

大学课程《精神医学》试题及答案(七)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1.我国的毒品不包括EA.阿片类B.可卡因C.大麻D.兴奋剂E.酒精2.下列不属于阿片类物质的是CA.海洛因B.吗啡C.苯丙胺D.美沙酮E.丁丙诺啡3.吗啡和海洛因等短效药物的戒断反应的极期常出现于停药后B A.8-12小时B.48-72小时C.4-7天D.8-10天E.12-24小时4.酒精在体内的主要代谢部位是AA.肝脏B.肾脏C.脾脏D.胃肠道E.呼吸道5.有关酒精的代谢吸收,下面错误的是:CA.主要在小肠上部吸收B.主要代谢场所在肝脏C.最终代谢产物是乙醛D.代谢中需要一些酶及辅酶参加E.参与酒精代谢的是乙醛脱氢酶系统和微粒体乙醇氧化系统6.长期大量饮酒者如突然断酒,震颤谵妄常出现在断酒A A.48小时后B.24小时后C.12小时后D.72小时后E.8小时后7.在临床上常用来缓解酒精依赖戒断症状的是AA.苯二氮卓类B.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C.大剂量维生素D.能量合剂E.新型抗抑郁药8.单纯酒精戒断症状的处理正确的是AA.一般不需要处理,或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B.常规使用抗精神病药物预防精神症状C.一般不需要补充维生素类药物D.常规使用抗癫痫药物以预防癫痫发生E.应长期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以防戒断症状反跳9.下列不符合酒精性震颤谵妄的是EA.在戒酒后发生B.有意识障碍C.有大量的感知异常D.全身肌肉有粗大的震颤E.症状多迁延,可持续数月10.酒精戒断反应哪项论述不正确DA.一般在停饮后48小时左右出现震颤谵妄B.多在停饮后12-48小时出现癫痫发作C.单纯戒断反应可有短暂的幻觉、妄想D.复杂的戒断反应包括酒精性癫痫、震颤谵妄、酒精性幻觉症、人格改变等E.戒断性幻觉的特点与精神分裂症的幻觉性质不同11.关于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认知行为治疗,哪条不是其主要目的E A.改变导致适应不良行为的认知方式B.改变导致吸毒的行为方式C.帮助病人应付急性或慢性渴求D.促进病人社会技能、强化不吸毒行为E.缩短其急性脱毒期的时间12.下列不属于苯丙胺类兴奋剂的是EA.安非他明B.冰毒C.MDMAD.匹莫林E.海洛因1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世界上每年死于与烟草有关疾病的人数是A A.400万B.40万C.4000万D.200万E.1000万14.大麻中所含精神活性物质最主要成分是:AA.Δ9四氢大麻酚B.咖啡因C.海洛因D.MDMAE.多巴胺15.男,55岁,有长期饮酒史,近期出现情绪低沉,想死,由家属送来急诊,当时呼吸有明显酒味。

精神分裂症、持久地妄想性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临床路径

精神分裂症、持久地妄想性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临床路径

精神分裂症、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临床路径(2012年版)一、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性障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人民卫生)。

1.起病突然或缓渐,以阳性症状或/和阴性症状为主要症状群,或者同时存在情感症状。

2.病程至少1个月。

3.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4.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

1.进行系统的病史、治疗史采集及精神检查,制定治疗策略。

2.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3.对伴有兴奋、冲动、自伤、伤人、外逃、自杀观念和行为木僵、拒食等症状的患者,为迅速控制病情,可单独采用或合并以下治疗方法:改良的快速神经阻滞剂化疗法(氟哌啶醇短期肌注射疗法),联合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肌肉注射或口服氯硝西泮、地西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等药物);电抽搐治疗(ECT)。

4.必要时联合使用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胸片、心电图、脑电图;(4)心理测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

精分症---病因及发病机制
• 遗传因素 • 家系调查,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 • 双生子研究发现同卵双生是异卵双生的
4~6倍。 • 寄养子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在本病发病中
的主要作用。 • 分子遗传学技术并未有一致公认的结果。
精分症---病因及发病机制
• 何种方式遗传?
• 多基因遗传:认为是通过素质的遗传而
• 思维贫乏 • “被动体验”:正常人的自主、自由、
独立性,支配感。患者丧失了支配感。 • 感到自己的躯体运动、思维、情感、冲
动都是受人控制的,有一种被强加的被 动体验,常常描述思考和行动身不由己。
• 影响妄想、思维被剥夺、思维插入、内 心被揭露感(被洞悉感)、思维被广播
精分症---临床表现
• 妄想
Sch,躁狂抑郁症,反应性精神病,偏执性精 神病。 • 共同特征:均可有幻觉、妄想等明显的思维、
情感与动作行为障碍(精神病性症状),同时,
社会功能严重下降,自知力缺乏。
精分症___定义
•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 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思维、情感、
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 • 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 • 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部分病人可出现认
精分症---临床类型
• 1980年Crow等提出精神分裂症Ⅰ型Ⅱ型的概念。
• Ⅰ型:阳性症状为主 Ⅱ型:阴性症状为主
• 对神经阻滞剂反应好 神经阻滞剂反应不良
• 无认知功能改变
伴认知功能改变
• 多巴胺功能亢进
脑细胞丧失退化
• 预后良好
预后差
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 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 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 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精 神分裂症另规定

精神病有哪几种类型 精神病分为几种类型

精神病有哪几种类型 精神病分为几种类型

精神病有哪几种类型精神病分为几种类型精神病分为以下几种几种类型:1、器质性精神障碍:这类精神病病因为躯体疾病,常继发于老年性痴呆、脑血管病等疾病。

2、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酒精、烟草、毒品、兴奋剂、致幻剂、其他药物与挥发性溶剂都可能导致精神症状。

3、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思维障碍、幻觉和妄想是这类精神病主要症状。

4、情感障碍:现代人情感障碍常表现为躁狂、抑郁或双相情感性障碍。

5、神经症性、应激相关性的障碍及躯体形式障碍:焦虑症和强迫症是这类中最常见的疾病。

6、伴有生理紊乱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包括进食障碍、睡眠障碍及非器质性性功能障碍。

7、成人人格障碍与行为障碍:包括性身份障碍、性取向异常、人格改变等。

8、精神发育迟滞:分为轻、中、重度及集中度。

9、心理发育障碍:包括语言、运动技能、学校技能、混合性特定发育障碍等。

10、儿童与少年期的行为与情绪障碍:包括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社会功能障碍等。

精神病有哪些行为变化1、行为诡异。

行为举止开始变得诡异起来。

喜欢发呆、独来独往,凡人很难与其交流。

这是精神病的早期症状。

2、性格突变。

原本活泼开朗、热情好客的人,忽然变得对人冷淡,与人疏远、孤僻分歧群,生活懒散,不守纪律。

对任何事情都没有了往日的激情。

3、情感紊乱。

情感变得冷漠起来,对亲人漠不关心,对四周事情不感爱好,脾气开始变得急躁起来,经常会为一些小事而乱发脾气;会莫名其妙的大笑或嚎哭。

4、睡眠障碍。

逐渐的,或者忽然变得入睡困难、即使入睡也易惊醒或睡眠不深,彻夜失眠多梦或睡眠过多。

精神病的症状表现1、情感紊乱,情感变的冷漠,对亲人冷漠,对周围的事情都不感兴趣,脾气逐渐变的暴躁,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儿而发脾气,有时候会莫名的大笑或嚎哭。

2、意志方面有很大的缺陷。

少动、孤僻、被动、退缩;社会适应能力差,社会功能下降;行为离奇,内向性,意向倒错。

3、此外,患者非常的敏感,常常将周围的事物联系到自己身上。

变态心理学—精神障碍

变态心理学—精神障碍

变态心理学——精神障碍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第四节常见精神障碍第一单元精神分裂症与其他妄想型障碍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一、精神分裂症二、偏执性精神障碍三、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反应性精神病、癔病性精神病、妄想阵发、旅途精神病、病理性激情一、精神分裂症一组常见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精神活动不协调病程多迁延,有精神衰退的可能。

意识清晰,智能多完好自知力丧失二、病因:至今未明(一)遗传因素:有一定作用(二)素质因素(三)社会环境因素(四)躯体生物学说:(五)神经生化假说:多巴胺过度活动假说。

总之:SP的发生是由遗传的易感性,再加环境中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因素激发而致。

部分病人有脑结构和发生上的异常。

三、临床表现症状复杂多变、不同类型表现可有很大差别。

(一)思维障碍: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是特征性症状思维松弛、思维破裂、思维中断、思维云集病理象征性思维、思维贫乏。

(二)情感淡漠,情感不协调(三)意志活动减退或缺乏(四)感知障碍1、可见多种幻觉;2、言语性幻听最多见;3、行为常受幻听支配;4、人格解体:精神、躯体、现实。

(五)妄想:1、多原发,突然发生;2、内容怪异,离奇荒谬;3、结构松散;4、易于泛化;5、多不愿主动暴露;6、以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影响妄想最常见;7、被控制妄想、影响妄想、被洞悉感对sp的特征性诊断最有意义。

(六)自知力缺乏偏执型:1、发病年龄较晚,多在中年,起病较缓慢;2、起初敏感多疑,逐渐发展为妄想,并有泛化趋势;以妄想、幻觉为主3、人格变化轻微;4、发展较慢,自发缓解少,治疗彻底可获满意缓解。

青春型1、青春期急性或亚急性起病;2、临床:语言增多,内容怪异,离奇荒谬;思维松弛、思维破裂;情感不协调,喜怒无常,行为幼稚,常有兴奋冲动;幻觉妄想片断零乱;本能意向亢进,意向倒错;/ 以联想障碍,精神活动全面紊乱,思维松散破裂,行为愚蠢、恶作剧以及性轻浮为多见;3、病程发展较快,可自发缓但易复发;4、系统及维持治疗可延长缓解期。

F20-F29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

F20-F29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

F20-F29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引言精神分裂症是本组疾病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精神障碍。

分裂型障碍虽具有精神分裂性障碍的许多典型特征,并可能与后者存在遗传上的联系,但因缺乏精神分裂症的幻觉、妄想和严重的行为紊乱,故并非总是能够引起医疗上的注意。

多数妄想性障碍(尤其在早期)虽然可在临床上很难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但也许与精神分裂症并没有联系。

妄想性障碍组成了病因异源性的、人们所知甚少的一个障碍群,方便起见,可根据典型病程将其分为一组持续妄想性障碍及另一组急性和短暂精神病性障碍,后者较大,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常见。

这里罗列的亚型划分应视为临时性的。

尽管关于分裂情感性障碍的性质存在争论,但仍将其保留在本节之中。

精神分裂症诊断要点F20.0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F20.1 青春型精神分裂症F20.2 紧张型精神分裂症F20.3 未分化型精神分照症F20.4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F20.5 残留型精神分裂症F20.6 单纯型精神分裂症F20.8 其它精神分裂症F20.9 精神分裂症,未特定精神分裂症诊断要点精神分裂性障碍以基本的和特征性的思维和知觉歪曲、情感不恰当或迟钝为总体特点。

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完好,但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某些认知损害。

本症影响到使正常人保持个体性、唯一性和自我导向体验的最基本功能。

病人常感到其最深层的思维、情感和行为被他人所洞悉或共享,由此可产生解释性妄想,认为自然或超自然的力量往往以奇怪的方式在影响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病人可视他(或她)自己为所发生一切事件的核心。

幻觉,尤其是听幻觉很常见,并可评论病人的行为和思维。

知觉障碍常为其它形式的:颜色或声音可过分鲜明或改变了性质,平常事物的无关特性显得比整个客体或处境还重要。

疾病早期还常出现困惑感,往往使病人相信日常处境具有专门针对自己的特殊的,通常为凶险的意义。

在典型的精神分裂症性思维障碍中,某一整体概念的外围和无关特性被放到了首要位置(它们在正常导向的精神活动中受到抑制),用于替代那些与处境相关的和恰当的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病例 衰退型、残留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阳性症状指精神功能的异常或亢进,包括 幻觉、妄想、明显的思维形式障碍、反复
的行为紊乱和失控。阴性症状指精神功能
的减退或缺失,包括情感平淡、言语贫乏、
意志缺乏、无快感体验、注意障碍。
Ⅰ型精神分裂症(阳性精神分裂症)以阳 性症状为特征,对抗精神病药物反应良好, 无认知功能改变,预后良好,生物学基础 是多巴胺功能亢进;Ⅱ型精神分裂症(阴 性精神分裂症)以阴性症状为主,对抗精 神病药物反应差,伴有认知功能改变,预 后差,脑细胞丧失退化(额叶萎缩),多 巴胺功能没有物别变化;混合型精神分裂 症包括不符合Ⅰ型和Ⅱ型精神分裂症的标 准或同时符合的患者。
• 病程与预后 • 大约1/3的病人可获临床痊愈,另一些 • 病人可呈发作性病程,一些人在反复 • 发作后可出现人格改变、社会功能下 • 降,一小部分病人病程为渐进性发展。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精神分裂症诊断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1. 起病 2. 前驱期症状:神经衰弱 Schneider一级症状有:①争论性幻听;② 评论性幻听;③思维鸣响或思维回响;④ 思维被扩散;⑤思维被撤走;⑥思维阻塞;
(二)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必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为精神分裂症治疗
的一部分。
(三)心理与社会康复
恢复原有的工作或学习能力,重建 恰当稳定的人际关系。
第二节 妄想性障碍
妄想性障碍是一种以妄想为突出临床 特征的精神病性障碍。妄想常具有系统化 的倾向,个别可伴有幻觉但历时短暂而不 突出。
临床表现 逐渐发展为一种或一整套相互关联的 妄想,内容可为被害、嫉妒、诉讼、钟情、 夸大、疑病等。 嫉妒妄想多见于男性。 钟情妄想多见于未婚中年女性。 治疗和预后 抗精神病药可以起到镇静情绪、缓解 妄想的作用。
⑦思维插入;⑧躯体被动体验;⑨情感被动体验;⑩冲动被动体 验及妄想知觉。
(二)鉴别诊断 1. 脑器质性及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2. 心境障碍 3. 神经症
治疗与康复 (一)药物治疗 分为经曲药物与非经典药物两类。主 要通过阻断D2受体起到抗幻觉妄想的作用, 按临床特点分为高效价和低效价两类。非 经典抗精神病药物通过平衡阻滞5-HT与D2 受体,起到治疗作用,精神分裂症药物治 疗应系统而规范,强调早期、足量、足疗 程。维持治疗对于减少复发或再住院具有 肯定的作用。原则上单一用药。
临床表现 逐渐发展为一种或一整套相互关联的
妄想,内容可为被害、嫉妒、诉讼、钟情、
夸大、疑病等。 嫉妒妄想多见于男性。
钟情妄想多见于未婚中年女性。
治疗和预后 抗精神病药可以起到镇静情绪、缓解 妄想的作用。
•第三节 •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
临床表现 (一)感知觉障碍 精神分裂症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 幻觉,以幻听最为常见。 (二)思维及思维联想障碍 1. 妄想 2. 被动体验 3. 思维联想障碍(思维散漫、思维破
裂)
4. 思维贫乏
(三)情感障碍 主要表现为情感迟钝或平淡。少数 病人有情感倒错。但抑郁与焦虑情 绪。
(四)意志与行为障碍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 障碍
第八章 精神分裂症 及其他妄想性障碍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组 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思维、情感、 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 不协调为特征。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 部分病人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多起病于 青壮年,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有慢性化倾向和衰退的可能, 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状态。
流行病学 在成年人口中的终生患病率为1%左右 病因及发病机制
1. 遗传因素
2. 神经病理学及大脑结构的异常 3. 神经生化方面的异常
(1)多巴胺(DA)假说:中枢DA功能亢 进。 (2)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假说:中枢谷氨酸 功能不足 (3)5-羟色胺(5-HT)假说
4. 子宫内感染与产伤 5. 神经发育病因学假说 新皮质形成期神经细胞从大脑深部向皮 层迁移过程中出现了紊乱,导致心理整 合功能异常。 6. 社会心理因素 精神分裂症与社会阶层、经济状况有关, 病前性格多表现为内向、孤僻、敏感多 疑。
1. 意志减退
2. 紧张综合征
临床分型 1. 偏执型:相对稳定的妄想为主,往往伴 有幻觉(特别是幻听)。情感、意志、 言语、行为障碍不突出。
2. 紧张型:以明显的精神运动紊乱为主要
的表现。可交替出现紧张性木僵与紧张
性兴奋,或自动性顺从与违拗
3. 青春型:情感肤浅、不协调,思维破裂, 言语内容松散、不连贯。 4. 单纯型:起病缓慢,持续发展。孤僻退 缩、情感淡漠、懒散、丧失兴趣、社交 活动贫乏、生活毫无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