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临床路径

精神分裂症、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临床路径
精神分裂症、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临床路径

精神分裂症、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分裂情感

性障碍临床路径

(2012年版)

一、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性障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

(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起病突然或缓渐,以阳性症状或/和阴性症状为主要症状群,或者同时存在情感症状。

2.病程至少1个月。

3.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4.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

1.进行系统的病史、治疗史采集及精神检查,制定治疗策略。

2.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3.对伴有兴奋、冲动、自伤、伤人、外逃、自杀观念和行为木僵、拒食等症状的患者,为迅速控制病情,可单独采用或合并以下治疗方法:改良的快速神经阻滞剂化疗法(氟哌啶醇短期肌内注射疗法),联合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肌肉注射或口服氯硝西泮、地西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等药物);电抽搐治疗(ECT)。

4.必要时联合使用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胸片、心电图、脑电图;

(4)心理测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血脂、心肌酶、超声心动图、腹部B超、头颅CT、内分泌检查、凝血功能、抗“O”、抗核抗体等。

(七)选择用药。

1.选择原则:

(1)根据精神分裂症患者起病形式、临床症状的特征、既往用药史(品种、疗效、不良反应等)以及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结合抗精神病药物的受体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征,遵循个体化原则,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物。

(2)对于既往所用药物的疗效好,因中断用药或减药过快所致病情恶化的再住院患者,原则上仍使用原药、恢复原有效剂量继续治疗。

(3)遵循单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原则。除难治性病例外,原则上不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精神病药物(抗精神病药物更换治疗期间的短期交叉状态除外),急性期可短期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精神病药物。

(4)必要时可联合使用情感稳定剂和/或抗抑郁药。

2.药物种类:

优先选用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常用的第一代抗精神病药也可作为一线用药。氯氮平和硫利哒嗪为二线用药。

3.药物剂量调节:

遵循个体化原则。在治疗开始后的一至二周内,将所用药物剂量增至有效治疗剂量。症状控制后的巩固治疗期,原则上应继续维持急性期的有效治疗剂量,巩固疗效,避免症状复发或病情反复。病情稳定后,确定最佳有效剂量。

(八)出院标准。

1.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量表)评分与基线相比,减分率≥50%。

2.配合医疗护理,生活能自理(病前生活不能自理者除外)。

3.能主动或被动依从服药,患者家属能积极配合实施继续治疗方案。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辅助检查异常,需要复查和明确异常原因,导致住院治疗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2.住院期间病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治疗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3.既往合并有其他精神或躯体疾病,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性障碍可能导致合并疾病加重而需要治疗,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和增加住院费用。

(十)参考费用标准。

约10000-22000元。

二、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性障碍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56 天

时间住院第1天住院第2天住院第3天

主要诊疗工作□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精神检查

□开立医嘱

□化验检查、物理检查

□临床评估、风险评估

□生活功能评估

□初步诊断和治疗方案

□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

□完成入院病历

□上级医师查房

□明确诊断

□确定治疗方案

□药物副反应评估

□风险评估

□完成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

□确定诊断

□确定治疗方案

□风险评估

□完成病程记录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护理常规

□饮食

□药物治疗

□心理、康复治疗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

病筛查

□胸片、心电图、脑电图

□PANSS量表、护士观察量表(NOSIE)

□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攻击风险因

素评估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长期医嘱:

□护理

□饮食

□药物治疗

□心理、康复治疗

临时医嘱:

□复查异常化验

□对症处理药物副作用

□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攻击风

险因素评估表

长期医嘱:

□护理

□饮食

□药物治疗

□心理、康复治疗

□处理药物副作用

临时医嘱:

□复查异常化验

□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攻击

风险因素评估表

□依据病情需要下达

主要护理工作□采集护理病史

□制订护理计划

□入院宣传教育

□护理量表

□评估病情变化

□观察睡眠和进食情况

□观察患者安全和治疗情况

□观察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

□修改护理计划

□特级护理

□室内监护、安全检查

□床边查房、床旁交接班

□执行治疗方案

□保证入量

□清洁卫生

□睡眠护理

□心理护理

□护理量表

□评估病情变化

□观察睡眠和进食情况

□观察患者安全和治疗情况

□观察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

□修改护理计划

□特级护理

□室内监护

□安全检查

□床边查房

□床旁交接班

□执行治疗方案

□保证入量

□清洁卫生

□睡眠护理

□心理护理

□护理量表

□评估病情变化

□观察睡眠和进食情况

□观察患者安全和治疗情况

□观察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

□修改护理计划

□特级护理

□室内监护

□安全检查

□床边查房

□床旁交接班

□执行治疗方案

□保证入量

□清洁卫生

□睡眠护理

□心理护理

心理治疗□初始访谈

□收集患者资料

□参加医师查房

□心理治疗

□参加三级医师查房

□诊断评估

□心理治疗

康复治疗□药物知识

□睡眠知识

□适宜的康复治疗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时间住院第1周住院第2周住院第3周

主要诊疗工作□临床评估

□药物副反应评估

□风险评估

□确认检查结果完整并记录

□完成病程记录

□临床评估

□药物副反应评估

□风险评估

□完成病程记录

□临床评估

□药物副反应评估

□风险评估

□完成病程记录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护理常规

□饮食

□药物治疗

□心理、康复治疗

□处理药物副作用

临时医嘱:

□PANSS量表

□护士观察量表(NOSIE)

□TESS量表

□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攻击风

险因素评估表

□依据病情需要下达

长期医嘱:

□护理

□饮食

□药物治疗

□心理、康复治疗

□处理药物副作用

临时医嘱:

□PANSS量表

□护士观察量表(NOSIE)

□TESS量表

□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攻

击风险因素评估表

□依据病情需要下达

长期医嘱:

□护理

□饮食

□药物治疗

□心理、康复治疗

□处理药物副作用

临时医嘱:

□PANSS量表

□护士观察量表(NOSIE)

□TESS量表

□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

攻击风险因素评估表

□依据病情需要下达

主要护理工作□护理量表

□评估病情变化

□观察睡眠和进食情况

□观察患者安全和治疗情况

□观察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

□修改护理计划

□一级护理

□安全检查

□床旁交接班

□执行治疗方案

□工娱治疗

□行为矫正

□睡眠护理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护理量表

□评估病情变化

□观察睡眠和进食情况

□观察患者安全和治疗情况

□观察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

反应

□修改护理计划

□一级护理

□安全检查

□床旁交接班

□执行治疗方案

□工娱治疗

□行为矫正

□睡眠护理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护理量表

□评估病情变化

□观察睡眠和进食情况

□观察患者安全和治疗情况

□观察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

反应

□修改护理计划

□一级护理

□安全检查

□床旁交接班

□执行治疗方案

□工娱治疗

□行为矫正

□睡眠护理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心理治疗□阶段性评估

□各种心理治疗

□阶段性评估

□各种心理治疗

□阶段性评估

□各种心理治疗

康复治疗□情绪管理

□技能训练

□其他适当的康复治疗

□行为适应

□技能训练

□其他适当的康复治疗

□技能评估

□技能训练

□其他适当的康复治疗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时间住院第4周住院第6周住院第7周

主要诊疗工作□临床评估

□化验检查

□心电检查

□药物副反应评估

□风险评估

□完成病程记录

□临床评估

□药物副反应评估

□风险评估

□完成病程记录

□临床评估

□药物副反应评估

□风险评估

□完成病程记录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护理常规

□饮食

□药物治疗

□心理、康复治疗

□处理药物副作用

临时医嘱:

□PANSS量表

□护士观察量表(NOSIE)

□TESS量表

□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攻击风

险评估表

□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

糖、心电图

□依据病情需要下达

长期医嘱:

□护理

□饮食

□药物治疗

□处理药物副作用

□心理、康复治疗

临时医嘱:

□PANSS量表

□护士观察量表(NOSIE)

□TESS量表

□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攻

击风险评估表

□依据病情需要下达

长期医嘱:

□护理

□饮食

□药物治疗

□心理、康复治疗

□处理药物副作用

临时医嘱:

□PANSS量表

□护士观察量表(NOSIE)

□TESS量表

□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

攻击风险评估表

□依据病情需要下达

主要护理工作□护理量表

□评估病情变化

□观察睡眠和进食情况

□观察患者安全和治疗情况

□观察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

□修改护理计划

□一级护理

□安全检查

□床旁交接班

□执行治疗方案

□工娱治疗

□行为矫正

□睡眠护理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护理量表

□评估病情变化

□观察睡眠和进食情况

□观察患者安全和治疗情况

□观察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

□修改护理计划

□二级护理

□安全检查

□床旁交接班

□执行治疗方案

□工娱治疗

□行为矫正

□睡眠护理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护理量表

□评估病情变化

□观察睡眠和进食情况

□观察患者安全和治疗情况

□观察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

□修改护理计划

□二级护理

□安全检查

□床旁交接班

□执行治疗方案

□工娱治疗

□行为矫正

□睡眠护理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认识疾病、药物作用

和不良反应

□自我处置技能训练

心理治疗□阶段性评估

□集体心理治疗

□各种适合的心理治疗

□阶段性评估

□集体心理治疗

□各种适合的心理治疗

□阶段性评估

□集体心理治疗

□各种适合的心理治疗

康复治疗□技能评估

□技能训练

□技能评估

□技能训练

□家庭社会评估

□技能评估

□技能训练

□家庭社会评估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时间住院第8周出院日(末次评估)

主要诊疗工作□完善化验检查

□心电检查

□临床评估

□药物副反应评估

□完成病程记录

□出院风险评估、生活功能评估

□药物治疗方案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出院后注意事项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护理常规

□饮食

□药物治疗

□处理药物副作用

临时医嘱:

□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

□心电图

□PANSS量表

□护士观察量表(NOSIE)

□TESS量表

临时医嘱: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攻击风险

评估表

□出院

主要护理工作□护理量表

□评估病情变化

□观察睡眠和进食情况

□观察患者安全和治疗情况

□观察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

□修改护理计划

□二级护理

□安全检查

□床旁交接班

□执行治疗方案

□工娱治疗

□行为矫正

□睡眠护理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认识疾病、药物作用和不良反应

□自我处置技能训练

□病人满意度

□出院护理指导

心理治疗□出院总评估

□集体心理治疗

康复治疗□技能评估□对疾病知晓

□家庭适应改善

□工作或学习适应改善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精神科临床路径

精神科临床路径 一、精神分裂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ICD10:F20/20.0/20.1/20.2/20.3),且为急性发作期,排除慢性退缩病人。 (二)诊断依据 根据《精神病学第5版》(沈渔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2001年)相关指南 1.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 (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2.严重标准 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3.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 4.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尚未缓

解的分裂症病人,若又罹患本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 5.临床类型 (1)偏执型分裂症(F20.0) 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以妄想为主,常伴有幻觉,以听幻觉较多见 (2)青春型(瓦解型)分裂症(F20.1) 符合分裂症诊断,常在青年期起病,以思维、情感、行为障碍或紊乱为主。例如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情感倒错、行为怪异 (3)紧张型分裂症(F20.2) 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以紧张综合征为主,其中以紧张性木僵较常见 (4)未定型分裂症(F20.3)又名混合型或未分型 ①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有明显阳性症状 ②不符合上述亚型的诊断标准,或为偏执型、青春型,或紧张型的混合形式(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精神病学第5版》(沈渔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年)、《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舒良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年)等相关指南 1.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选择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症治疗药物 2.合并其他合适的非药物治疗 如:MECT;rTMS治疗;心理治疗;胰岛素低血糖和休克治疗;脑电治疗;生物反馈治疗;作业治疗;音乐治疗及其他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6—12周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F20/20.0/20.1/20.2/20.3精神分裂症疾病编码 2. 处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且既往治疗为非难治性。 3.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含血型检测)、尿常规、大便常规

妄想症典型的三个特征

妄想症医学生称为妄想性障碍,是一种精神性疾病,指的是有一个或者是多个非常奇怪荒谬 性的妄想,但是同时不存在其他任何一种精神性病症状的人。大家要知道的事妄想症患者是 没有精神分裂症病史的,也没有任何明显的幻视产生。根据其病症可以分为触觉性和嗅觉性 幻觉障碍。尽管患者会有这些幻觉嗅觉,妄想性患者一般还是官能健全的,并且不会由此引 发荒谬的行为。临床上常见几类妄想病症有嫉妒妄想、被害妄想、夸大妄想、疑病妄想、关 系妄想等等。 一般典型的妄想症有三个特征: 1、妄想是一种对自己认知的坚信甚至是确信的一种状态。妄想症患者通常是不接受事 实和理性纠正的,甚至是说他们的想法理念是不可动摇及不可纠正的。 2、妄想是患者个人独特的和其他任何人都不一样的。患者所妄想的内容是某一个人所 独有的一种信念,一般不会被病人的文化群或者是亚文化群的其他成员所接受的。 3、妄想是自我卷入的。患者所妄想的内容都是以自我中心的,它概括着个人极为重要 的感受,妄想患者的的核心判断总是包含着患者本身。 一旦患上妄想症,家人应该怎样配合患者治疗呢? 妄想患者通常是意识清晰明朗,常是否认自己患有疾病。患者在妄想的状态下他们的思维、 情感和行为会稍有不受控制,建议患者家人或是医生可以与患者以谈心的方式接近患者,以 此来掌握患者妄想的内容,对患者的态度一定要和蔼、要关心患者生活方式内容,要让患者 逐步解除顾虑,更好的与他人交流,会更有利于病情的治愈。 在患者症状活跃的时期,一定不要触及患者所妄想的内容,如果患者回避不谈的话,也不要 勉强他们。当患者主动的提起自己的病情时,不要和他们争辩或是下定论,可以尝试着根据 患者的特长爱好,鼓励患者参加一些娱乐活动,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妄想症严重的患者极有可能在妄想支配下发生自杀、自伤、伤人、等危害自己和社会的情况,一定要提高警惕,严防意外的发生。在患者病情的恢复期,要注意观察患者自知力的恢复程度,同事鼓励他们多参加文体活动转移注意力,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他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精神分裂症CCMD3诊断标准

精神分裂症CCMD3诊断标准 【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分裂症另规定: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 (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 (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严重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尚未缓解的分裂症病人,若又罹患本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 临床类型 一、偏执型(Paranoid type):又称妄想型。 本型最多见。发病年龄多在中年(25~35),起病缓慢或亚急性起病,症状以妄想为主,关系和被害妄想多见,次为夸大、自罪、影响、钟情和嫉妒妄想等。妄想可单独存在,也可伴有以幻听为主的幻觉。此型患者容易引起社会治安问题。病程经过缓慢,发病数年后,在相当长时期内工作能力尚能保持,人格变化轻微。患者若隐瞒自己表现或者说强调理由时,往往不易早期发现,以致诊断因难。 二、单纯型(Simple type)青少年期起病, 经过缓慢。初期常有头痛、失眠、记忆减退等类似神经衰弱的主诉,容易被疏忽或误诊,直至经过一段时间后病情发展明显才引人注意。本型症状以精神活动逐渐减退为主要表现。情感逐渐淡漠,失去对家人及亲友的亲近感。学习或工作效率受逐渐下降。行为变得孤僻、懒散、被动,甚至连有日常生活都懒于自理。一般无幻觉和妄想,虽有也是片断的或一过性的,此型自动缓解者较少,治疗效果和预后差。 三、青春型(Hebephrenic type):多在青春期发病,起病较急。症状以精神活动活跃且杂乱多变为主。表现言语增多,联想散漫,幻觉丰富,内容生动,妄想荒谬离奇,人格解体,象征性思维,情感多变,行为幼稚,怪异或冲动。此型病情发展较快,症状显著,内容荒谬,虽可缓解,也易再发。 四、紧张型(Catatonic type):多在青春期或中年起病,起病较急,以紧张性木僵或(和)紧张性兴奋为主要表现,两种状存态可单独发生,也可交替出现。病程多呈发作性。预后较好。 五、其它型: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怎么办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怎么办 导语: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在很多人听来百思不得其解,并不清楚这是什么。其实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是常见的心理障碍的一种,一般出现在遗传或者性格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在很多人听来百思不得其解,并不清楚这是什么。其实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是常见的心理障碍的一种,一般出现在遗传或者性格缺陷的人群中。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表现有哪些?该如何面对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今天就为大家简单介绍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 精神障碍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总称。常见的精神病有: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障碍、更年期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障碍等。遗传因素是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也不是肯定的单基因遗传,一般认为是多基因相互作用提高了精神障碍的"危险性"或者可能性。以精神分裂症为例,即使是单卵双生,同病率也不到50%。正常人的终生患病率约1%,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终生患病率也只有10%左右。对躯体病引起的精神障碍主要治疗躯体病,若精神障碍不致影响躯体病的治疗,则可不必专门治疗或仅作相应的对症处理。对其他精神病,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药物疗法、休克疗法等。 主要靠与病人接近的人的病历报告和临床观察、检查和分析。对精神障碍本身还没有客观的诊断手段。现有的实验室方法只是为了排除器质性疾病或查明可能引起某些精神障碍症状群的躯体病,最终确定精神障碍性质还是靠临床精神状况检查和分析。1960年代以来出现了许多心理测量方法和量表,但实践证明,这些仅可作为临床观察、诊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版)——妄想性障碍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版)——妄想性障碍 一、概述 妄想性障碍又称偏执性精神障碍,是一组以系统的妄想为唯一或 突出临床症状的精神障碍。妄想往往较为持久,甚至持续终身。妄想的内容多与患者的生活处境相关,常为被害、疑病或夸大性质的,也有与诉讼或嫉妒相关的,或表现为坚信其身体畸形,或确信他人认为自己有异味或是同性恋者等。该病较少见,患病率为 0.01%~0.03%,多在30 岁以后起病,以女性居多,起病通常较缓慢,病程迁延,多不被周围人所察觉,常不主动就医。患者往往存在一些不健全人格特征,包括固执偏见、敏感多疑、自我为中心,人际关系差、易将别人的行为误解为有敌意或轻视的含义。在不涉及妄想内容的情况下,患者常常并不表现出明显的精神异常,并有一定的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正常生活,一般也不出现明显的人格衰退和智能缺损。 二、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 妄想性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包括不健全的人格特征和一些不良的精神心理应激因素可能参与该病的发病过程。社会孤立、有感觉缺陷、经济地位较低、移民、高龄、家族史阳性,以及一些器质性因素(如伴有意识丧失的头部创伤、发病前药物滥用)等可能是妄想性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 三、临床特征与评估 (一)临床特征 妄想性障碍以系统的妄想为主要临床表现(以被害妄想居多),

这些妄想常持续存在,但多为非奇怪的妄想,妄想内容与现实生活存在密切联系,似乎事出有因,言谈举止和情感反应与妄想相一致,尽管不可信,但却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并不像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妄想那么荒谬、离奇和易于泛化。典型病例常缺乏其他精神病性改变,但部分患者可间断出现情绪症状和幻觉,但这些情绪症状和幻觉通常只存在于与妄想信念相关的时期,且历时短暂、不突出,患者的一般功能受损通常不明显。 (二)评估 由于妄想性障碍患者常缺乏自知力,在进行评估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当讨论触及患者的妄想症状时,检查者应保持理解的态度和对患者所关心事物的兴趣和耐心,这样可以减轻患者的不信任和回避,以便于进一步揭示妄想的内容;②需要评估患者对妄想内容涉及的对象可能造成的危险和愤怒程度,并制订相应的防范计划;③除精神科常规的症状评估外,对妄想性障碍的评估还需要注意收集相关的阴性依据,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精神障碍。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妄想性障碍是以一种或一组相关的妄想为特点,病程持续至少 3 个月(通常更长),不伴有抑郁、躁狂或混合发作等情绪症状,无精神分裂症的其他特征症状(如持续的幻听、思维紊乱、阴性症状),但如果感知障碍(如幻觉)与妄想有关,仍可考虑本诊断。除了与妄想直接相关的行为和态度外,其他言语和行为通常不受影响。这些症状不是另一种疾病或疾病的表现,症状不能归因于其他疾病(如脑肿瘤),并且不是由于物质或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如皮质类固醇),以及戒断(如酒精戒断)的作用。

妄想型精神分裂症

妄想型精神分裂症 《美丽心灵》是一部情节跌宕起伏、内容丰富感人的具有奥斯卡奖特征的电影,主角约翰?福布斯?纳什英俊潇洒成就颇多,看完后大家的感受也如黄河之水从天喷薄而出。然而我想写的不是约翰的博弈论,不是他的数学公式,也不是他那浪漫的婚姻和美丽的妻子,我只想在这里提一提他的病——妄想型精神分裂症。 他的病从电影开始就伴随着他了,但真正有医生将病提出则是在哈佛大学全国数学研讨会上,约翰演讲一半后逃走,罗森医生拦住他将他带进了麦克阿瑟精神病医院。经试验,医生断定他患有精神分裂症。 我们来回忆一下他幻想过的人:浪子室友查尔斯赫曼、小女孩、威廉帕切。和这些人在一起的经历都不是真实的。和查尔斯赫曼的友谊、给小女孩的拥抱、他的秘密工作破解密码……都是幻想。这些都是什么人呢?查尔斯赫曼是一个永远鼓励他支他的室友,不管在哪里,只要约翰需要,查尔斯就一定会站在他面前,他们之间从来都没有不愉快没有背叛,我想这是他渴望融入周围社会、渴望真朋友的映射。小女孩是一个孤独天真的孩子,需要爱需要温暖。威廉帕切则是给他提供解救美国的途径,让他更好的实现自我的一道桥梁,这也正好迎合了他当时的心理需要。总之这几个不真实的人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这个天才为什么会患上这种病呢?电影也给了我们一些线

索。首先,约翰性格孤僻他不喜欢与人交流,不会和这个社会打交道。其次,约翰一直试图创造一个新理论,然而当同学都写好论文后他仍没有成果,来自教授、同学、自我的压力过大。再次,他经常深入思考一些很复杂的问题,脑子中的场景很多很乱,大脑有点不堪重负。最后,当时冷战盛行,他渴望做些什么来改变局面,内心的渴望和惶恐让他幻想了一个拯救美国的途径即从事破解密码的工作。 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的危害是很大的,从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出,约翰经常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这些事有时甚至带有危险性。比如,和查尔斯聊天;在一堆破报纸中寻找根本不存在的密码;往一个废弃的信箱投信件;莫名其妙的让妻子艾丽西亚关灯、离开;有一次竟觉得艾丽西亚阻碍了他的工作,受幻想中的人的指示差点杀掉她;割破自己的手腕找植入的芯片;给儿子洗澡的时候,感觉查尔斯在照顾孩子他便离开了,儿子几乎被水淹死……概括来说妄想型精神分裂症害人害己,受幻想中的东西的控制会不自觉的对现实中的人冷酷、敏感多疑、行为诡秘、杀害自己或别人。 避免患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是必要的方法也很多,最容易实现的方法就是多与周围的人沟通,尽量融入社会,释放自己的压力。 一旦患有这种病则应该自觉配合医生治疗,尽管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是相当困难的。约翰纳什最初的治疗是使用电击、吃强效药。后来是坚决不理会他幻想中的人,和真实的人好好沟

偏执性精神障碍

偏执性精神障碍 意识清晰、有较固定的持续性妄想为主要的临床症状,人格保持相对完整,社会功能相当程度上良好,则称为偏执性精神障碍,这是一组疾病的名称,而不是一个疾病单元。 偏执狂: 发病有关因素:1.个性特点:患者病情个性往往有主管、固执、敏感多疑、对他人怀有戒心、不安全感、嫉妒、好争论、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自我中心、自命不凡、自我评价过高、对人吹毛求疵、强词夺理、野心勃勃、爱空想、遇事专断、不坦率、情绪易激动和不能冷静面对现实等素质忒点(这些个性缺陷,在遭遇某种心理社会因素或内在冲突,自己不能妥善应对,而将事实加以曲解或长期耿耿于怀,就有可能逐渐形成偏执状态,导致发病)。2:遗传因素3:文化背景 临床表现:患者外貌衣着整洁,日常活动无异常,可显露奇怪、多疑、偏执或敌意。主要的症状为缓慢发展的系统妄想,并伴有相应的情感和意向活动,人格保持较完整。所谓系统妄想,系指妄想内容固定,不泛化,思维逻辑形式是连贯的,陈述时可能有些亢长赘述,但不荒诞,有时近似现实。妄想体系往往使患者有强烈心境或带有警觉性。若不涉及妄想内容,患者能进行正常的社会活动。患者对妄想内容坚信不疑,难以听从他人的分析和解释: 1.诉讼狂:较为多见。患者坚持认为受到威胁和迫害,名誉被玷污,权利被侵犯等,因得不到公正的解决,而诉诸法庭。威胁和迫害可能来自某个人,也或许时来自某些人有组织的精心策划。患者的信念非常牢固,随着时间的推移使情节更加复杂。患者的诉讼有逻辑性,详尽而层次分明,见不到有什么破绽。在诉讼的过程中若遇到阻力,则毫不后退,反而增加必胜信心。一旦诉讼被法院驳回,则采取迂回对策,千方百计公之于世,请求社会上的声援。可谓不屈不饶,为正义而奋斗。由于患者有高度警觉性,可表现明显焦虑或易激惹。 2.色情狂:色情狂似乎以女性多见,尤其是未婚年纪大的女性。患者表现对某一男性有强烈的色情感觉和持续的没有事实根据的信念,认为对方在深深地爱着自己。患者爱慕的对象可能是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或者是著名的人士,但碍于客观情况,不敢公开表示恋爱心境,而采取一眉目传情方式表示心意。当患者大胆进行试探遭到对方拒绝时,反认为是在考验自己的忠贞,毫无悔恨,更坚信自己的推断是正确的。有的患者并不企图同爱慕的对象接触,可能写信或买礼物。但不寄给对方。有时患者会将妄想信念隐瞒起来,可是隐瞒时间不会很长,往往因莫名其妙地愤怒而暴发出来,甚至是危险的暴力性行为。这种情况多发生在男性患者。 3.嫉妒狂:患者的信念是认为自己的配偶不忠诚,另有新欢。妄想常伴有强烈的情感和相应的行为。往往采取跟踪尾随,偷偷检查配偶的信件或提包,千方百计搜寻不合逻辑的证据和线索等。甚至限制其日常活动,不许一人独自外出,尤其在周末或晚间。患者有时对配偶进行粗暴地质问或虐待、殴打行为。据报道,男性患者可能是慢性物质滥用(如乙醇、可卡因等)与嫉妒妄想之间存在联系。 4.夸大狂:患者自命不凡,才华出众。可有两种表现:一是极度欢快,对自己毫不关爱;另一是在妄想影响下,可发生犯法行为。 诊断:偏执狂的诊断仪系统和较固定的妄想为突出症状,妄想内容不荒谬,且往往有与患者经历或处境有一定联系,不泛化,具有现实性,患者在叙述时有层次,有较强的逻辑性,若不深入调查了解,难以辨别其真伪。疾病过程无幻觉,随时间迁延社会功能相对良好、人格保持完整,无精神衰退。

精神分裂症、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临床路径

精神分裂症、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分裂情感 性障碍临床路径 (2012年版) 一、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性障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 (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起病突然或缓渐,以阳性症状或/和阴性症状为主要症状群,或者同时存在情感症状。 2.病程至少1个月。 3.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4.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 1.进行系统的病史、治疗史采集及精神检查,制定治疗策略。 2.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3.对伴有兴奋、冲动、自伤、伤人、外逃、自杀观念和行为木僵、拒食等症状的患者,为迅速控制病情,可单独采用或合并以下治疗方法:改良的快速神经阻滞剂化疗法(氟哌啶醇短期肌内注射疗法),联合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肌肉注射或口服氯硝西泮、地西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等药物);电抽搐治疗(ECT)。 4.必要时联合使用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胸片、心电图、脑电图; (4)心理测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

精神分裂症与其它妄想性障碍考试题

精神分裂症与其它妄想性障碍考试题

第八章精神分裂症及其它妄想性障碍 【选择题】 (一)A型题 1.以下有关精神分裂症的定义哪项不正确 A.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 B.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 C.慢性病人可有意识障碍 D.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且病程迁延 E.一般智能无明显损害 2.精神分裂症最多见的幻觉是 A.视幻觉 B.听幻觉 C.触幻觉 D.嗅幻觉 E.本体幻觉 3.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方式最可能的是 A.单基因遗传 B.双基因遗传 C.多基因遗传 D.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E.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4.在意识清晰的基础上,下列何种症状对精神分裂症最有诊断意义 A.被害妄想 B.嫉妒妄想 C.牵连观念 D.思维散漫 E.夸大妄想 5.精神分裂症的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 A.情绪低落 B.情绪不稳 C.情绪高涨 D.情感不协调 E.欣快 6.听幻觉最常见于 A.躁狂症 B.抑郁症 C.精神分裂症 D.癔症 E.强迫症 7.下列何种症状不属于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 A.思维破裂 B.被控制体验 C.幻觉 D.怪异行为 E.注意不集中 8.关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下列何种说法不正确 A.思维联想散漫 B.片断的幻觉妄想 C.幼稚愚蠢行为 D.常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E.妄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性 9.关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下列何种说法不正确 A.常急性发病 B.可表现精神运动型兴奋 C.可出现木僵 D.对电抽搐治疗反应较好 E.发病多在中老年期10.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的特征,以下哪项错误

D.分裂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时间不能少于一个月 E.起病较急、多为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 19.关于急性妄想发作,以下哪项不对 A.常突然起病,以短暂的妄想为主要症状,妄想形式多样,内容支离破碎B.病前一般无诱因 C.可伴有情感和行为方面的障碍 D.多发生于中老年人 E.病程不超过3个月 (二)B型题 A.阳性症状 B.抑郁发作 C.阿尔茨海默病 D.躁狂发作 E.神经衰弱 1.多巴胺功能亢进 2.5-HT功能低下 3.脑部乙酰胆碱缺乏 4.慢性心理社会应激 5.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 A.以幻觉、妄想为主要表现 B.一种偏离特定文化背景的行为模式 C.以抑郁、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 D.可表现多个系统的功能损害 E.以情绪高涨、激动不安为主要表现 6.精神分裂症 7.激越性抑郁 8.人格障碍 9.慢性酒精中毒 A.利培酮 B.卡马西平 C.盐酸丙米嗪 D.盐酸阿米替林 E.阿普唑仑 10.主要治疗躁狂症 11.主要治疗精神分裂症 12.治疗心血管疾病伴发的焦虑 (三)X型题 1.对诊断精神分裂症有特征性意义的听幻觉是

精神分裂症与其它妄想性障碍考试题

第八章精神分裂症及其它妄想性障碍 【选择题】 (一)A型题 1.以下有关精神分裂症的定义哪项不正确 A.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 B.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 C.慢性病人可有意识障碍 D.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且病程迁延 E.一般智能无明显损害 2.精神分裂症最多见的幻觉是 A.视幻觉 B.听幻觉 C.触幻觉 D.嗅幻觉 E.本体幻觉 3.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方式最可能的是 A.单基因遗传 B.双基因遗传 C.多基因遗传 D.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E.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4.在意识清晰的基础上,下列何种症状对精神分裂症最有诊断意义 A.被害妄想 B.嫉妒妄想 C.牵连观念 D.思维散漫 E.夸大妄想 5.精神分裂症的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 A.情绪低落 B.情绪不稳 C.情绪高涨 D.情感不协调 E.欣快 6.听幻觉最常见于 A.躁狂症 B.抑郁症 C.精神分裂症 D.癔症 E.强迫症 7.下列何种症状不属于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 A.思维破裂 B.被控制体验 C.幻觉 D.怪异行为 E.注意不集中 8.关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下列何种说法不正确 A.思维联想散漫 B.片断的幻觉妄想 C.幼稚愚蠢行为 D.常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E.妄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性 9.关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下列何种说法不正确 A.常急性发病 B.可表现精神运动型兴奋 C.可出现木僵 D.对电抽搐治疗反应较好 E.发病多在中老年期10.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的特征,以下哪项错误 A.起病年龄较晚,常在40岁左右 B.以妄想为主要表现

C.缓慢发病者多 D.幻觉少见 E.及时治疗效果较好 11.关于精神分裂症单纯型下列何种说法不正确 A.多在青少年期发病 B.病程进展缓慢 C.社会退縮行为 D.幻觉妄想较为明显 E.预后较差 12.下列何种症状不属于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 A.思维贫乏 B.假性幻觉 C.动力缺乏 D.情感平淡 E.孤僻离群 13.在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研究中,目前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生化因素 D.脑萎缩 E.精神因素 14.一青年病人,三个月前急性起病,意识清晰,表现说话难以理解,行为幼稚怪异,本能意向亢进,有片断的耳闻远方亲友声音的幻觉,觉有人跟踪。此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B.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C.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D.病毒性脑炎 E.分裂样精神病 15.30岁的男性病人。近半年来觉得有人跟踪自己,有人在屋里放了窃听器而不敢大声讲话,常听见有人在议论如何对付他。因而表现闷闷不乐,闭门不出,写信到公安局请求保护。此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A.青春型分裂症B.偏执型分裂症C.单纯型分裂症 D.偏执性精神病 E.紧张型分裂症 16.青年女性,家人诉其近2年来逐渐变得少语少动,不与人交往,孤僻离群,对亲友冷淡,不讲究个人卫生,有时发呆。此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 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B. 品性障碍 C. 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D. 偏执性精神病 E. 人格障碍 17.以下疾病那一种预后最好 A.偏执狂 B.偏执状态 C.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D.偏执型人格障碍 E.妄想阵发 18.有关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以下哪项不对 A.分裂症状和情感症状同时存在又同样突出 B.病程间歇发作,症状缓解后不留明显缺陷 C.分裂症状与情感症状消失的时间比较接近 D.分裂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时间不能少于一个月

缓解期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认知功能

论著 缓解期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认知功能 蔺华利,施旺红,雷莹 摘要: 目的:了解缓解期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 方法:采用逻辑记忆、视觉再生记忆、连线测验A 和B 、数字广度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 T )及字色混淆测验(stroop)对62例缓解期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患者组)和62名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有关言语学习和记忆、非言语学习和记忆、注意以及执行功能的神经心理学评定,比较两组间认知功能的差异。 结果:患者组在即刻逻辑记忆、延迟逻辑记忆、连线测验A 和B 、WCST 正确应答数、完成分类数、持续性错误数以及Stroop C W 操作分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0 01)。 结论: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认知缺陷有其特点。 关键词: 缓解期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 认知功能; 神经心理测验 中图分类号: R749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3220(2006)02 0076 02 Cognitive function in remitted patients with bipolar affective mental disorder LIN H ua li ,S HI Wang hong,LEI Ying.The Fouth Mil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3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cognitive function impairment i n remi tted patients with bipolar affec ti ve mental disorder. Method:Verbal learning and memory ,nonverbal learni ng and memory,attention and execu tive function were assessed respectively wi th logical memory,visual reproducti on,trail making test A and B,digi t span sub test,WCST and stroop test in 62remi tted patients with bipolar affective mental di sorder and 62normal con trols. Re sults:The perfornance of the patients on logical memory,trail making test A and B,WCS T caregories,WCS T correct,WCS T perseveative errors and stroop C W was significantly worse than those of normal controls(P <0.05or 0.01). Conclusion:Cogni tive deficits i n remitted patients wi th bipolar affective mental disorder have some peculiari ty. Key words: remission bipolar affective mental disorder; cogni tive function; neurophychological test 虽然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位于全球疾病负担的前30名之列[1],至今研究精神疾病的认知功能仍主要在精神分裂症和单相抑郁症,很少有评定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这可能因为许多医生认为双相障碍是一种非衰退性疾病,其症状消失后能恢复到病前的良好状态,只存在复发。但近几年来大量的随访研究发现,约4/5的双相障碍患者不仅临床常见复发,而且有30%~50%的双相障碍患者在缓解期无法达到他们病前的社会功能水平,约1/4的患者存在慢性衰退等转归极差的趋势[2] 。为了解缓解期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我们对此进行研究。作者单位:710032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心理教研室(蔺华利,施旺红);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雷莹) 1 对象和方法 1 1 对象 患者组为2004年内在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患者,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症状消失至少已有6个月;Bech Rafaelsen 躁狂量表(BRMS) 6分;Ha milton 抑郁量表(HAMD) 8分;无严重躯体疾病和物质滥用或依赖史。共62 例,男28例,女34例;年龄18~50岁,平均(34.3!10.3)岁;初中8例,高中22例,大专及以上32例;平均受教育(14.2!4.3)年;平均病程(8.8!8.9)年;平均住院(3.4!3.2)次。 对照组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与患者组相匹配的健康者,共62名。无精神或神经系统病史者;无严重躯体疾病和无物质滥用或依赖史;其一级亲属中无双相障碍或精神分裂症患者。1.2 方法 入组者均由专业的心理测定师盲法测定其认知功能,包括记忆、注意和执行功能。记忆评估采用龚耀先修订的韦氏记忆量表(W MS)评定其言语学习和记忆能力及非言语学习和记忆能力。注意力评估采用Halstead Retain 神经心理成套测验(HRB RC)中的连线测验(the trail making A and B)和数字广度测验。执行功能评估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 CST)和字色混淆测验(stroop),在计算机上完成,观察指标由电脑直接算出:?持续错误;#非持续错误;?完成分类数;%正确应答数;以测被试者的抽象概括、工作记忆和认知转移能力。stroop 分为stroop C 和stroop C W 。 采用SPSS 11.0for Windows 统计软件进行t 检验和 2检验。 76 J Clin Psychol M ed,2006,Vol 16,No.2

癫痫性精神病临床路径

癫痫性精神病临床路径 (试行) 一、癫痫性精神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癫痫性精神病(:) (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十版》(世界卫生组织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符合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有原发性癫痫的证据,精神障 碍的发生及其病程与癫痫有关; 、病程分发作性和持续性两类,前者有突然性、短暂性及反复发作 的特点,后者为迁延性病程; 、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排除感染或中毒所致精神障碍,排除分离(转换)性障碍、睡行 症、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精神病学》(第版)(沈渔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进行系统的病史采集、精神检查、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制 定治疗策略。 、抗癫痫药物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对伴有兴奋、冲动、自伤、伤人、外跑、拒食等症状的患者。为迅速控制病情,可单独采用或合并以下治疗方法:改良的快速神经阻滞化疗法(小剂量氟哌啶

醇短期肌内);合并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肌内注射或口服氯硝西泮、地西泮、劳 拉西泮、阿普唑仑等药物。 4.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必要时合并MECT (四)标准住院日为42-49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癫痫性精神病(ICD-10: F06.8)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心肌酶、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 (3)头颅CT胸片、心电图、脑电图、脑地形图; (4)神经心理测评:韦氏智力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 等; (5)人格状况评估:MMPI/EPQ/16P等。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心脏B 超、腹部B 超、眼动监测、脑诱发电位、血药浓度测定、抗链“ O'、抗核抗体,尿妊娠试验等其他感染性疾病筛查。 (七)选择用药 1. 选择原则:(1)抗癫痫药物 ①根据发作的类型选药;②根据癫痫综合征选药;③根据特殊的病因进行治疗。(2)抗精神病药物对癫痫伴发偏执状态及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的患者,在应用抗

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典型病例

心境障碍的典型病例分析 一、病例一 (一)病历摘要 患者郑某,女性,49岁,汉族,小学文化,退休工人。 主诉:觉得活着没有意思、想死、烦躁8个月,加重1个月。 现病史:患者于1993年8月搬入新居,住6层,感觉上下楼不方便,该楼地处使馆区,物价较贵,患者总觉得钱不够花,担心自己退休后没有经济能力供孩子念书,觉得日子要过不下去了,后悔当初不该搬家。患者自从搬家后总觉得活着太累,见什么都烦,有时在家自己打自己,打完后就哭,常说:“我现在算什么人呢,后脑勺发木,胳膊发麻,蒸馒头做米饭都弄不熟了。”患者自称觉得活着没意思,经常想跳楼,但又怕跳楼自杀后名声不好,会影响孩子的前程,希望去医院打一针,想“安乐死”。总唠叨过去的事情,认为自己过去做的事都不对,食欲明显下降,夜间入睡明显延迟,有时在上床后2、3个小时也不能入眠。1993年12

月13日至27日在我院住院治疗,诊断为“***”,给予“阿米替林”75mg/d,病情稍有好转,家属即将患者接出院。 出院后病人病情仍不稳定。近1个月来病情加重,情绪低落,睡眠更差,有时整夜都睡不着。自诉脑子坏了,什么都干不了,自己的病也好不了了。自责,认为一家人全让她给拖累了,有时烦躁、着急,症状晨起较重,晚上较轻。曾服用“氯米帕明”75mg/d,但自觉服药后头痛,故自行停药。后改为“麦普替林”75mg/d,疗效欠佳。仍烦躁、着急,整天担心孩子及家人的生活,有时坐立不安,心慌,口干,觉得身体上下串气,担心自己找不着家。觉得活着没有意思,曾企图上吊自杀而未遂,饮食睡眠欠佳。患者主动要求住院治疗,门诊以***收入院。 既往史:体健,无重大躯体疾病。个人史:8岁上学,学习成绩好,与同学关系一般。工作后,与同事关系好。病前性格:内向,情绪不稳,爱发脾气,爱抱怨。婚育史、月经史:无特殊。家族史:两系三代无精神病史。

精神分裂症临床路径

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CCMD-3:20,ICD-10:F20),年龄18-50周岁,病史≤5年。 二、诊断依据: 根据《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主编单位:中华医学会,主编:舒良,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2010年3月第7次印刷)。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主编单位:中华医学会,主编:舒良,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2010年3月第7次印刷)。 (一)药物治疗 以抗精神病药物为主。 (二)改良电抽搐治疗(MECT) (三)物理治疗(包括中频或低频脉冲电治疗、电针等),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相关治疗。 (四)心理治疗 (五)社会功能康复训练 四、标准住院日:21-4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一)第一诊断必须符合CCMD-3:20,ICD-10:F20精神分裂症疾病编码(单纯型除外),并且排除以下情况: 1、符合CCMD-3:20,ICD-10:F20诊断标准的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

心境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广泛性发育障碍、谵妄、痴呆、记忆障碍或其他认知障碍者; 2、患有严重的不稳定的躯体疾病者;已确诊的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高血压病、心脏病等; 3、窄角型青光眼; 4、有癫痫病史者,高热惊厥者除外; 5、符合CCMD-3:20,ICD-10:F20酒药依赖(尼古丁依赖除外)诊断标准的患者; 6、患有药源性恶性综合征,严重迟发性运动障碍者; 7、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或计划妊娠者。 (二)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3天,所必须的检查、评估项目: (一)病史采集 (二)体格检查 (三)精神检查 (四)辅助检查(72小时内完成) 1、血常规、尿常规、血钾钠氯钙测定、血糖、血脂、肝肾功能、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2、脑电图、心电图、肝胆脾肾彩超、子宫附件彩超(女性); 3、胸透(胸片),必要时到外院做脑影像学检查(CT、MRI); 4、根据病情需要,必要时查心肌酶、分析等。 (五)治疗前评估:PANSS、TESS、心理评估(冲动风险、自杀风险、

精神分裂症分型

精神分裂症的类型 自克雷培林和伯乐尔起,精神分裂症就已经根据行为开始分类。精神分裂症患者不仅仅只用精神分裂症来统称,而是出现了紧张性精神分裂症,妄想性精神分裂症等等。对于诊断医生而言,这种分类经常是存在疑问的。如果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称自己是一个被敌人追捕的有名的人,他就有可能被归入妄想性精神分裂症,但是如果二个星期后,他不再提及敌人而是不再从椅子上离开,是否应该再把归入到紧张性精神分裂症中去呢? 虽然在分类上存在困难,但分类诊断最终可能是有价值的。将患者分类进入限制性诊断组对于研究而言是必要的。就像目前我们并不知道是否不同的原因导致了不同的精神分裂症行为模式,是否是不同的精神分裂症行为模式产生了不同的治疗方式,但是如果我们能把具体有相似行为模式的病人进行归组研究,我们就能发现上述这些疑问的答案。这就意味着将患分类。 一般,精神分裂症被为分五种类型。其中一种是未分型,这是一种混杂型,适用于那些不适合归入任何一类或者是可以归入好几类的患者。这类患者是常见的。另一类是残留型,度过了活动期的患者归入此类。剩余的三类的确是描述了活动期的症候:紊乱型精神分裂症,紧张型精神分裂症和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紊乱型精神分裂症在所有的不同的心理障碍中,紊乱型精神分裂症患 者是最符合人们对“疯子”的刻板印象。紊乱型精神分裂症中有三种典型的特征。一是说话的言语支离破碎,最可能出现语词新作,音联和词语杂乱。二是情感障碍,一些患者情感平淡,还有一些举动愚蠢——傻笑,做鬼脸等。第三个主要特点是行为举止混乱或者是拒绝穿衣。虽然具有以上这三种特征就可以确定为紊乱型精神分裂症,但大多数这类患者会表现出精神分裂症的所有症状。他们的运动行为非常奇怪。他们可能会出现幻觉和妄想,但是不同于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那样比较完整的想象,他们的幻觉和妄想经常是破碎的而且是让人疑惑的。此外,紊乱型精神分裂症还会有严重的社会退缩,完全沉湎于他们自己的世界,有时对发生在他们周围的事几乎是无动于衷。 紊乱型精神分裂症通常是渐进性发病,且容易出现在早年。 紧张型精神分裂症这曾是一种常见的障碍,但是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它有一个明显的特征:运动行为上有显著的障碍,有时这种障碍以紧张性木僵的形式出现,或者是表现出完全不动,通常伴有缄默症,就是不说话,患者有可能在数周内都持续这样的状态。一些患者在木僵期间会出现很怪异的姿势。有时他们会像蜡像一样,任他们摆布,且保持这一被摆弄的姿势。然而,紧张症并不只是局限于运动性活动的减少。很多患者会在不动期和疯狂期之间转换。以上任何一种状态,患者都需要医疗急求。在兴奋期,患者有可能会伤害自己或者是他人;在木僵期,要防止他们饥饿。 虽然紧张性不动是一种消极状态,但是实际上可能相当的活跃。患者经常持续几个小时的奇怪姿势,这种姿势也被认为需要花费特别多的精力。此外,一些像蜡像一样的患者,他们会强烈地反抗他们摆弄他们的躯体——一种被称为紧张性木僵的特征。相类似的,虽然紧张症似乎会表现得极度退缩,但是有一点是很清楚的,即患者能够清晰地知道他们周围发生了什么。有一些表现出模仿言语,像鹦鹉学舌般地重复他人的话;一些表现出模仿行为,模仿他人的行动。最后勤

精神分裂症等五个病种临床路径

精神分裂症、持久的妄想性障碍、 分裂情感性障碍临床路径 一、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性障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起病突然或缓渐,以阳性症状或/和阴性症状为主要症状群,或者同时存在情感症状。 2.病程至少1个月。 3.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4.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 1.进行系统的病史、治疗史采集及精神检查,制定治疗策略。 2.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3.对伴有兴奋、冲动、自伤、伤人、外逃、自杀观念和行为木僵、拒食等症状的患者,为迅速控制病情,可单独采

用或合并以下治疗方法:改良的快速神经阻滞剂化疗法(氟哌啶醇短期肌内注射疗法),联合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肌肉注射或口服氯硝西泮、地西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等药物);电抽搐治疗(ECT)。 4.必要时联合使用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精神分裂症(ICD-10:F20)、持久的妄想性障碍(ICD-10:F22)、分裂情感性障碍(ICD-10:F25)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 (3)心电图、脑电图; (4)心理测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七)选择用药。 1.选择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