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下册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第二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政治第八课 法律护我成长2

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第二课时善用法律保护自己单元课标要求1.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
2.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3.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4.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2.能力目标:培养和提高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法律保护意识;增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竖立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
2.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教学难点三种诉讼的形式、非诉讼方式的内涵。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辩论等。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收集自我保护的典型案例和资料,总结自我保护的方法。
2.教师准备:了解学生材料收集情况;分析学生中依法维权、依法律己的典型事例;收集贴近学生生活的典型案例、收集“机智勇敢”的典型案例。
〔新课导入〕未满12岁骑车上路承担事故责任夏军、曾强、梅霖三人是同学。
1996年10月21日下午12时许,三人一起回家。
梅霖骑一辆自行车,夏军与曾强交替乘坐梅的自行车。
当行至河南省新县城关将军路坡顶时,夏军要求梅霖骑车带他先走,曾强也要求坐上梅霖的车走。
争执中,夏军坐上梅的车。
曾强见状,便用手去拉夏军,致使夏军从自行车上摔下,将左眉弓部摔伤,当即被送往新县人民医院治疗,并住院10天,花医疗费273元。
后夏军仍觉头痛、头晕,1996年10月30日,新县人民医院诊断夏军为脑外伤后神经症及颅内血肿,又住院治33天,花医疗费2646.60元。
夏军伤情经新县人民法院法医鉴定为:头部软组织损伤系外伤直接形成;神经症系外伤诱发形成。
提问:在这个案例中谁应该承担责任?教师总结:现实生活中,对"骑车不准带人"这一规定,众人皆知。
但对未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准在道路上骑车为限定性规定,知道的人却不多。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学案2(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答案:P98)
〈讨论〉我们耳朵沉睡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P95①②,P97④)
〈延伸拓展〉耳朵沉睡的原因还有什么?
(归纳总结、小组交流:自己性格执拗,以自我为中心,从不听取别人的建议等)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分析了耳朵沉睡的原因主要有:1、人微言轻2、认为别人的话是废话、唠叨、没用3、以自我为中心4、固执等
(3)假如你的朋友也有这种倾向,你会怎么办?
(提示:告诉他这种做法的害处,学会倾听的益处;教给他一些学会倾听的技巧等)
1
课堂体验
成果展示
〈细细品位〉《选址》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社会上“人微言轻”现象的所见所闻,并指出弊端所在。
(认识到“人微言轻”在社会上的表现及弊端所在)
2、废话、唠叨?
〈欣赏〉歌曲《常回家看看》及《课本》P97《唠叨》
(回答、归纳)
二、新课讲授
1.人微言就轻吗?
〈漫画欣赏〉引导学生分析漫画的寓意
(体验感悟、反思自我:说明生活中存在人微言轻的现象)
〈讨论〉(1)漫画反映了生活中一种什么现象?
(2)接电话者的做法会给他带来一些什么影响?
(造成人际关系不和谐;缺乏正确有益的信息来源,导致工作上的不利,甚至造成重大失误……)
成功体验
【作业】《同步指导》P42—45
一、单选题:2—4二、多选题:3、4
三、判断题四、简答题:2
五、材料解析题
自我总结
2
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第二框学案
主备教师
辅备教师
授课教师
备课组长
课题
第八课让我们的耳朵醒来8.2我们的耳朵为什么会沉睡第周第课时学 Nhomakorabea习
七年级政治下册 8.2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教案 新人教版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教学重点:让学生树立起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懂得运用不同的法律维权方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难点:让学生树立起敢于斗争的意识。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被侵犯的案例。
讲授新课:1、用第一人称的途述,将一则家庭暴力、孩子受到虐待的案例,呈现出来:我叫刘丽丽,今年14岁,爸妈离婚后,随爸爸和奶奶生活,爸爸经常赌博,且经常打孩子,我告诉了奶奶,奶奶叫我不要说,因为家丑不可外扬,上法院打官司不光彩。
思考:你认为应不应该听奶奶的话?学生辩论继续案例:我没说,但爸爸更残忍了,经常无缘无故地打我,旧伤未好又添新疤。
教师提醒:这就是家丑不可外扬的结果。
从事件中可以看出,碰到这种事情,一定要敢于斗争,软弱和沉默只会使侵害人变本加厉。
继续案例:他为什么这样?我该怎么办?学生讨论:寻找维权途径和维权机构途径:协商——投诉——上诉(打官司)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消协、居委会、妇联等继续案例:我去找妈妈,妈妈让我给妇联写信,希望你们能帮帮我。
2、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归纳,得出关键是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特别是是否有勇气。
3、案例:中学中80%的学生诉说身边存在“校园抢劫、敲诈”现象,18%的学生诉说自己曾遭遇过,但真正告诉老师、家长,寻求保护的却很少,因为怕遭到报复,所以决定“自认倒霉”。
你认为应该怎么办?归纳:勇于斗争,还要善于斗争。
四情景:初中学生小娅被一个流里流气的男青年截住,先是要与她交朋友,后来又让她资助点儿钱。
周围没人,跑不掉,又敌不过他,怎么办。
学生思考对策,要用机智摆脱。
结果:利用胡同转悠,并最后把坏人带来了派出所。
三、老师可以提供自我保护八要领,供学生参考。
四、设置场景:突发事件,请学生讨论如何解决。
【教学中存在的疑问】1、面对社会中有些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和现象,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实践敢于斗争。
2、人生AB剧的设计体现了悬疑性,也给教学过程一个不可预测的发展,如何应对教学中发生的意外结果,教师必须要做好应对准备。
人教版思品七下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word教案

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班级:___ 组别: ___ 姓名:_______ 号数:___ 成绩: __ 要点精解要点一: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予以特殊保护的必要性【要点分析】年龄未满18周岁的人为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发育还不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形成,可塑性很大,辨别是非、区分良莠的能力还较差,抵御社会上不良风气侵袭、诱惑的能力还较弱,容易受到各种违纪、违法、犯罪行为的侵害。
未成年人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在社会上属于需要予以特别保护的群体。
对于这一群体予以特殊保护,是世界各国的一个通例,也是我国一贯坚持的一项法律原则。
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相比,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都较差。
表现在当他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往往意识不到,甚至错误地认为也许本来就该如此。
比如,当因为未完成作业而受到老师体罚时,未成年学生便可能会认为理应如此;即使当明知受到不法行为侵害时,如受到家庭和社会暴力侵害时,由其本身生理、心理的发育状况决定,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来保护自己。
为了保障未成年人在生理、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免受不法侵害,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部门必须对他们予以特殊保护。
【典例1】“上下课的铃声是音乐,水龙头分为高中低,课桌椅可以调节高矮。
”这些措施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 ________________ 的规定。
( )A •学校保护B •家庭保护C.社会保护 D •司法保护【解析】本题题干给出的材料很明显应该是大家较熟悉的校园生活。
所以,与之对应的选项“学校保护”入选。
要点二:善于斗争【要点分析】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权,依法自我保护,自觉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所以,作为我们未成年人,特别要注意平日里增强法制观念和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巧。
【例2】初中生如冰晚上独自在家,突然发现一人正在偷偷翻他家阳台。
如冰见状灵机一动,大声说道:“爸爸,你手机响了!肯定是刑警队的领导通知你去加班。
2019-2020年七年级政治《8.1法律护我成长》教案

2019-2020年七年级政治《8.1法律护我成长》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1、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名称,未成年人受法律保护的基本内容。
2、能认识和判断哪些是违反未成年人保护现象和行为。
3、体会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给予未成年人深深的、浓浓的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这四个保护,与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侵害末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课前,每位同学发一张小白纸做准备)同学们,请先阅读两则材料进行思考后回答问题:材料一:2002年9月29日,我国公布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该《条例》于是2005年11月15日实施。
其第9条规定:中、小学校园周围环境200米范围内和居民住宅楼(院)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媒体显示)材料二:xx年1月,我国下发了xx年第2号文件:开展对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实施的专项治理。
该通知明确规定:网吧自设立以来,两次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责令停业整顿;对累计三次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对情节严重或规定营业时间以外接纳未成年人的,一律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媒体显示)1、为什么不得在中、小学校园周围环境200米范围内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媒体显示)2、为什么要对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网吧进行处罚?(媒体显示)从刚反馈的情况可以看出:网上的不良影响太多。
例如:网络游戏、恐怖、暴力等有害信息,会影响我们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在学校附近地方设立网吧会影响我们的学习。
国家之所以这样一规定,主要是为了更好的维护我们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护同学们的健康成长。
而在未成年人保护法里,国家为我们未成年人设置了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四道防线。
国家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的四种保护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共同探讨的课题——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政治《法律护我成长》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政治《法律护我成长》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政治《法律护我成长》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政治《法律护我成长》教案教学目标用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能够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帮助学生树立法律保护意识,增强学生敢于和善于同侵权行为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怎样于侵权行为作斗争。
教学难点;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第二框题的教学:同学们,通过前边第一框题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法律给予特殊的保护。
但是,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是很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也是较为普遍的。
因此,我们自己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那么,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怎样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和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呢?这就是我们第二框题:“善用法律保护自己”将要学习和讨论的内容。
(一):“求助有路”(板书)1、法律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有力武器。
(教师归纳过度讲解)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应该怎么办?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有力武器是什么?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既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私自报复,要用正确的合法的手段去维护。
因为,逆来顺受,忍气吞声就会纵容违法行为,私自报复打击,以牙还牙也会给自己造成危害。
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法律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有力武器。
法律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有力武器。
可是,由于我们对法律知道得不太多,很多法律知识和程序都不懂。
因此,我们必须向有关部门、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寻求帮助。
2、维权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消协、居委会、妇联等学生活动:小组讨论:请你帮帮小芳出主意第108页的案例本案例中的小芳可以通过向政府有关部门、“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法律机构、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人民调解委员会、劳动仲裁委员会等各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或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八课 法律护我成长 第2框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

法律护我成长《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维权的途径和方法;知道诉讼的三种方式。
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机智勇敢地面对不法行为。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和信心;(2)树立法律保护意识,逐步形成善于斗争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树立起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学会善于斗争难点: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授课时间】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动画片《我要上学》讲述小芳和妈妈的遭遇,引出课题《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一)出示学习目标:1.掌握维权的途径和方法。
3.增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和信心;学会机智勇敢地面对不法行为。
(二)自学、合作探究“求助有路”: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对第一部分进行自学,之后小组之间交流、解疑,回答问题,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点拨和归纳。
—110第一段,回答下面的问题(自学3分钟后,小组内交流2分钟)(1)小芳父亲不给抚养费,她首先可以怎么办?如果不行,可以向哪些部门求助?(2)工厂任意开除小芳母亲的做法对吗?如果不对,小芳妈妈可以向哪些部门求助?(3)以上这些求助方式属于哪种维权手段?有什么优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精讲归纳:权利被侵害,我们可以首先跟当事人协商解决,如果不成,可以向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群众组织等多个部门进行求助,通过投诉、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纠纷,这些都属于非诉讼方式。
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
这样的方式省时、省力,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时间和经济的浪费。
2.故事发展:小芳虽然找了很多部门,但爸爸始终不肯付给小芳抚养费。
而妈妈的事情经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仲裁,终于获得了赔偿,并回到工厂继续上班,小芳不用去卖花了,那她的抚养费还要不要?(要)怎么要?(打官司)可是小芳根本不知道怎么打官司,她应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回答出:可以找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但是小芳家条件不好,请不起律师怎么办?(弱者的保护神——法律援助中心)“求助有路”进行归纳。
人教版七下思品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教案(3)

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第一框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本课主要落实课程标准的以下要求:“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行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的权利。
”教学重点:学生身边的特殊保护。
教学难点:司法保护。
教学方法:案例收集、分析、展示法。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树立法律保护意识。
2、增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3、体会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给予的深深的情、浓浓的爱。
能力目标1、能够认识和判断哪些是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现象和行为。
2、能够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2、知道未成年人受法律保护的基本内容。
第二框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本课落实的课标是:“我与他人关系”第三部分“权利与义务”中:“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的权利。
”“了解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的权利。
”“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成长中的我”第三部分“学法用法”中:“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教学重点:善于斗争。
教学难点:了解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收集、分析、展示教学法。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树立法律保护意识。
2、增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能力目标1、能够认识和判断哪些是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现象和行为。
2、能够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2、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第二课时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用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能够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帮助学生树立法律保护意识,增强学生敢于和善于同侵权行为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怎样于侵权行为作斗争。
教学难点;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学生分析: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部分法律常识,但依法维权意识仍然比较缺乏,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一些违法侵权行为,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也不能进行坚决有效的斗争。
即使斗争了,也常常因为方法不当或盲目斗争,而使结果适得其反,因此,让学生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初中学生当然不可能学习过多内容、讲得很细,但要让他们懂得遇到法律问题找谁,怎样寻求帮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过程:导入第二框题的教学:同学们,通过前边第一框题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法律给予特殊的保护。
但是,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是很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也是较为普遍的。
因此,我们自己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那么,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怎样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和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呢?这就是我们第二框题:“善用法律保护自己”将要学习和讨论的内容。
(一):“求助有路”(板书)1、法律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有力武器。
(教师归纳过度讲解)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应该怎么办?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有力武器是什么?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既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私自报复,要用正确的合法的手段去维护。
因为,逆来顺受,忍气吞声就会纵容违法行为,私自报复打击,以牙还牙也会给自己造成危害。
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法律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有力武器。
法律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有力武器。
可是,由于我们对法律知道得不太多,很多法律知识和程序都不懂。
因此,我们必须向有关部门、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寻求帮助。
2、维权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消协、居委会、妇联等108页的案例本案例中的小芳可以通过向政府有关部门、“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法律机构、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人民调解委员会、劳动仲裁委员会等各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或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就是人们常用的维护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非诉讼手段。
当然也可以采取诉讼手段,去打官司,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可参考教材第110页的“相关知识连接”)本案例中的小芳向当地妇联反映了,妇联的工作人员,对小芳的家长效之以理,动之以情,多次上门做了耐心仔细的说服教育工作。
小芳的继父最终愉快的同意继续送小芳上学。
小芳通过非诉讼手段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108页-110页的内容了解“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法律机构的相关方面的内容。
教师归纳小结: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向这些政府有关部门、“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法律机构、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人民调解委员会、劳动仲裁委员会等各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或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就是人们常用的维护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非诉讼手段。
当然我们也可以采取诉讼手段——打官司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其中,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
这样的方式省时、省力,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时间和经济的浪费。
可见,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解决途径有:3、维权途径:协商→调解→仲裁→诉讼(二):“敢打官司”1、什么是诉讼?诉讼就是我们所说的打官司,它是由人民法院主持的有利害关系的人参与的处理纠纷的法律程序。
打官司(诉讼)这一维权方式,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
打官司不仅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且也是对违法犯罪分子的打击,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要勇敢地到法院状告侵权者,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2、诉讼有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刑事诉讼。
刑事诉讼: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揭露犯罪、证实犯罪、惩罚罪犯的活动。
它又分为公诉案件和自诉案件两种类型。
(可参考教材第111页的“相关知识连接”,学生看书了解刑事诉讼案件的类型,教师适当讲解。
)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与下,依法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
(可参考教材第111页的“相关知识连接”,学生看书了解行政诉讼案件的案例“小李状告税局”,教师适当讲解。
)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
下面我们看一个具体案件。
可参考教材第112页的“相关知识连接”,打官司并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情。
因为,勇敢地状告侵权者,不仅可以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也维护了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
否则不仅丧失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还是对侵权行为的纵容。
引领对策:教师课前应对学生就如何辩论、处理材料进行指导,辩论结束后,还可以评出优胜者、最佳辩手,教师进行点评。
(三):“善于斗争”112到113页的材料,思考:①假如你是小平,你会怎么处理这件事?……小平应该,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者向父母、老师学校寻求保护等等。
②初中学生小娅被一个流里流气的男青年截住,先是要与她交朋友,后来又让她资助点儿钱。
周围没人,跑不掉,又敌不过他,怎么办?……小娅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我们青少年与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
③你遇到类似的事会怎样做?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我们青少年与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
例如,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者向父母、老师学校寻求保护等等。
河流虽急,沿着河槽走;人虽众多,守着法律走。
我们青少年要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权。
这样既能保护自己健康成长,又能维护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当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受到侵害时,我们也要加以维护,因为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是一致的,损害了它们的利益也就损害了我们自己的利益。
违法犯罪行为都是危害社会的侵权行为,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的责任。
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既可以协助执法机关及时地侦破案件、惩处违法犯罪,又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犯罪,同时,公民还可以从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
对违法犯罪行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是十分有害的。
因为采取这种态度,不仅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损失,而且会在客观上纵容和支持违法犯罪分子,只能助长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同时,这也是懦夫、自私的表现,自己也要受到谴责。
1、为什么同违法犯罪作斗争要见义智为?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的责任。
但是,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狡猾的、凶恶的。
我们青少年与其做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而要讲究智斗,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比较巧妙地或者借助社会力量将不法分子抓获。
2、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好方法有: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等等。
3、你知道哪些情况应打“110”报警电话?(学生讨论后发言,老师归纳。
)当公民、国家、集体的合法权利正在遭受不法侵害,或者发生交通、火灾等意外事故时要及时报警。
具体范围为:一是杀人、抢劫、抢夺、强奸、盗窃等刑事案件;二是扰乱车站、商场、餐饮娱乐等公共场所秩序;三是结伙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等治安案件,以及其他危及公共安全,需要公安机关紧急处置的事件;四是自然灾害事故;五是群众的求助。
页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思考并交流:①“上游戏厅很正常,有时候需要舒缓放松一下。
”这一观点正确吗?为什么?……偶尔上游戏厅放松一下是可以的,但不能沉迷其中。
②“只要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自己也不去侵犯别人的利益,他人的事情与自己无关。
”这一观点正确吗?为什么?……他人的事与己无关的想法是错误的。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运用法律维权、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当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受到侵害时,我们也要加以维护,因为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是一致的,损害了它们的利益也就损害了我们自己的利益。
③小芳同学可以采取哪些行动?……框题教学小结:同学们,通过对本框题的学习与讨论,我们知道了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既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私下报复。
而应该向有关维权机构投诉、反映,以求帮助解决,因为非诉讼手段是维护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如果还是得不到解决,就得诉诸于法律,通过诉讼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为法律是维护权益的最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