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6 湖泊

合集下载

专题)湖泊分类及形成原因

专题)湖泊分类及形成原因

专题)湖泊分类及形成原因湖泊专题一、概念:湖泊是指洼地水体生态系统。

二、地貌特点:湖泊常常可以用等高线来表示。

三、湖泊功能:生态功能:湖泊对生物多样性、气候调节和洪水调蓄有着重要的作用;经济功能:湖泊可以用于资源保护、水域生产、航运和旅游;社会功能:湖泊可以用于洪涝调蓄。

四、湖泊问题:湖泊面积减小、水量减少、水质变差、生态功能减弱等问题。

五、成因:湖泊问题的成因包括植被破坏、围湖造陆、无序用水和水体污染等。

六、措施:保护植被、退陆还湖、合理用水、防治水污染以及湖泊保护法规建设等。

七、分类体系:盐度分类:咸水湖、淡水湖;流域分类:内流(陆)湖、外流湖;地形分类:高原湖、高山湖、平原湖;成因分类:内力成因湖、外力成因湖。

湖泊的形成有多种多样的方式。

例如,镜泊湖是由火山喷出的岩浆碎石堵塞了牡丹江的河道,在河的上游形成的;太湖是由地势低洼积水而形成的;青海湖是由地壳运动形成的;西湖原来是海的一部分,后来由于泥沙把大片水域与大海隔离形成的。

不论湖泊是怎样形成的,它都必须具备两个最基本条件:洼地即湖盆,湖盆中所蓄积的水体。

湖泊的形成和发展与环境诸因素之间进行着相互作用和影响。

湖泊分类的主要依据是湖盆的成因。

近年来,湖泊分类时也考虑到致使湖盆积水的主导因素,因为只有积水的洼地才称为湖泊。

湖泊可以分为构造湖、火山口湖、堰塞湖、风成湖、河成湖、冰川湖和海成湖等。

例如,构造湖是在地壳内力作用形成的构造盆地上经储水而形成的湖泊,其特点是湖形狭长、水深而清澈,如云南高原上的滇池、洱海和抚仙湖等。

火山口湖则是由火山喷火口休眠以后积水而成,其形状是圆形或椭圆形,湖岸陡峭,湖水深不可测,如长白山天池深达373米,为我国第一深水湖泊。

3.堰塞湖是指由火山喷出的岩浆、地震引起的山崩,以及冰川和泥石流引起的滑坡体等堵塞河床,截断水流出口,其上部河段积水成湖的自然景观。

例如,五大连池和镜泊湖就是著名的堰塞湖之一。

据《黑龙江外记》记载,五大连池是在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时,墨尔根(今嫩江县)东南的地方突然喷出火,石块四处飞散,声震四野,几天后火势才渐渐平息,留下了今天的五大连池。

湖泊的课件

湖泊的课件
CHAPTER
湖泊的水量
01
02
03
湖泊水量
指湖泊中水体的总量,通 常以立方米或立方公里为 单位进行测量。
水量变化
湖泊水量会随着季节、气 候和降水量的变化而有所 波动,有些湖泊的水量变 化可能非常显著。
水量平衡
湖泊水量平衡是指湖泊水 量的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平 衡关系,对湖泊的水位和 形态有重要影响。
水温与生态
湖泊的水温因深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通常分为表层、中层和底层三个层次 。
水温对湖泊中的生物群落、溶解氧含 量、化学反应速率等生态和环境因素 有重要影响。
水温变化
水温随着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而有所波 动,对湖泊中的生物和化学过程产生 影响。
04 湖泊的生态系统
CHAPTER
湖泊的生物群落
水生植物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 组成部分,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产 生氧气,同时吸收营养物质和有 害物质,维持湖泊生态平衡。
消费者主要包括鱼类、 无脊椎动物和两栖动物 等,它们通过捕食其他 生物来获取能量和营养 物质。
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 菌等微生物,它们将死 亡的生物分解为简单的 有机物,释放出能量和 营养物质,供生产者重 新利用。
湖泊的食物链和生态平 衡是密切相关的,任何 一个环节的破坏都可能 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 溃。因此,保护湖泊生 态系统对于维护生态平 衡具有重要意义。
依赖湖泊生存。
02 湖泊的地质与地貌
CHAPTER
湖泊的形成
01 湖泊的形成
02 构造运动
03 冰川作用
04 火山活动
05 河流改道
湖泊的形成有多种原因, 包括构造运动、冰川作用 、火山活动和河流改道等 。这些因素导致地表凹陷 或水体聚集,形成湖泊。

高中地理湖泊专题归纳总结

高中地理湖泊专题归纳总结

高中地理湖泊专题归纳总结湖泊是地球表面上的重要水域之一,它们分布广泛,形态各异,对于地球的水循环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高中地理学习中,湖泊是一个重要的专题内容。

本文将对高中地理湖泊专题进行归纳总结。

一、湖泊的分类根据湖泊的形成方式和地理位置,湖泊可以分为自然湖和人工湖两大类。

自然湖是通过自然地质运动形成的,主要包括断陷湖、构造湖和火山湖等;而人工湖则是人类为了灌溉、发电、水源供给等目的而修建的人工水库。

二、湖泊的形态特征湖泊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湖泊的面积、深度、形状和湖岸线等。

湖泊的面积可以作为评价湖泊大小的指标,深度则反映了湖泊在地下水补给和蒸发作用下的水动态变化。

湖泊的形状主要有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状等,湖岸线则是指湖水与陆地相接触的边界线,它对于湖泊的生态环境和景观具有重要影响。

三、湖泊的水文特征湖泊具有一系列的水文特征,其中最重要的三个特征是入湖河流、湖水的动力学特征和湖水的质量。

入湖河流对于湖泊的水资源补给起着重要作用,它们会影响湖泊的水位、水量和水质。

湖水的动力学特征包括湖水流动的方式和湖泊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而湖水的质量则可以通过测定湖水中的溶解氧、PH值以及营养物质等指标来评价。

四、湖泊的生态系统湖泊是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它们包括湖水生态系统和湖岸带生态系统。

湖水生态系统由水体、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水生植物等组成,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湖泊的稳定生态平衡。

湖岸带生态系统则是湖水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带,它具有丰富的植物和动物资源,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湖泊的经济价值湖泊在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旅游业、渔业和水资源利用等都与湖泊密切相关。

湖泊的美丽景色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湖泊中丰富的鱼类资源为渔民提供了可靠的收入来源。

此外,湖泊的水资源可以用于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六、湖泊保护与管理为了保护湖泊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利用湖泊资源,湖泊保护与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湖泊》知识点

《湖泊》知识点

《湖泊》知识点湖泊知识点1. 湖泊的定义湖泊是指自然形成的淡水体系,通常由水体充满的凹地或洼地形成。

湖泊与海洋不同,其水体通常未与大海相连。

2. 湖泊的形成湖泊的形成与地质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常见的湖泊形成方式包括:- 冰川湖:由冰川侵蚀而形成的湖泊,如美国的大湖区。

- 火山湖:由火山喷发或火山活动造成的湖泊,如坦桑尼亚的维多利亚湖。

- 断层湖:由断层活动导致地壳块状位移而形成的湖泊,如中国的鄱阳湖。

- 堰塞湖:由地壳抬升或河流堵塞造成的湖泊,如中国的洞庭湖。

3. 湖泊的特点湖泊具有以下特点:- 水体静止:相比河流,湖泊的水体通常较为稳定,流动性较低。

- 水质优良:湖泊水体通常较干净、清澈,有利于生物生存。

- 生态丰富:湖泊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许多鱼类、鸟类和植物都依赖湖泊提供的生活条件。

- 资源丰富:湖泊不仅可以供应人们饮用水,还为渔业、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4. 湖泊的分类湖泊可以按照其特征和形成过程进行分类,常见的湖泊分类包括:- 内陆湖:位于大陆板块内部,无与海洋相通的出口,如美国的五大湖。

- 咸水湖:水体含盐量较高的湖泊,如以色列的死海。

- 淡水湖:水体中盐度较低的湖泊,如中国的鄱阳湖。

- 鱼塘:人工养殖鱼类的小型湖泊。

5. 湖泊的重要性湖泊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水源供应:湖泊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为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提供了基础。

- 生态保护:湖泊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保护湖泊生态系统对维持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 经济发展:湖泊为渔业、旅游业等提供了丰富资源,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6. 湖泊保护与管理为了维护湖泊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利用,应采取以下保护和管理措施:- 水污染治理:控制湖泊周边污染源的排放,避免水体受到污染。

- 治理湖泊富营养化:采取适当措施,减少水体中过多的营养物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 禁捕与合理渔业:限制非法捕捞行为,推行可持续的渔业管理,保护湖泊的渔业资源。

高考地理湖泊考点全解析

高考地理湖泊考点全解析

高考地理湖泊考点全解析湖泊是什么?从概念上讲,它是陆地上积水形成的、水面比较宽阔、流速缓慢的水域。

我们常常看到各种类型的湖泊出现在题目中,却缺少对其具体的认知。

因而今天的主题是:分析各类湖泊的特性,以及对湖泊与其他地理要素之间关系进行一些初步整合。

一、各类型湖泊1. 断层湖断层陷落积水成湖。

多呈长条状,湖形狭长、水深而清澈。

延伸方向与断层线一致,湖岸顺直,常保留有明显的断层陡崖,陡崖附近多有上升泉和温泉。

巨大的断裂带可以形成成串的断层湖,如东非大裂谷带沿线的马拉维湖、坦噶尼喀湖、维多利亚湖,我国云南中部的滇池,洱海和抚仙湖;青海湖、新疆喀纳斯湖等。

2. 熔岩湖火山喷发的熔岩流堵塞河道形成的湖泊称为熔岩湖。

如黑龙江省内的镜泊湖和五大连池。

熔岩流阻塞河流,使河流水位抬高;堵塞体上游落差变小,流速变慢,水位季节变化减小。

3. 堰塞湖河流被堵塞形成的湖泊。

山崩、地震、滑坡、泥石流、冰碛物、火山喷发的熔岩流和沙丘等阻塞河流而形成的湖泊,如四川黔江县小南海由地震使谷地两岸山崩阻塞成湖。

4. 河成湖河流形成的湖泊。

成因多样,河流截弯取直,形成牛轭湖;河流改道,废弃河道成湖;河谷沉溺成湖;河漫滩内部低洼处,也可积水成湖。

河成湖面积较小、水也较浅,容易改造。

如甘肃境内的月牙泉就是河道被废弃后形成的湖泊。

5. 侵蚀湖由侵蚀作用形成的湖泊。

如流水、冰川和风等外力侵蚀形成洼地,积水形成的湖泊。

如北美五大湖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6. 牛轭湖(1)概念又称弓形湖、月亮湖。

河曲裁弯后废弃的弯道。

因似牛轭,故名。

河曲裁弯后,废弃弯道的上游进水口与下游出水口先后被淤死,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使废弃弯道与新河失去联系而形成湖泊。

由于废弃弯道凹岸深槽较深,形成湖泊后能长期保留为牛轭形、新月形或弓形。

牛轭湖是河水曲弯道衰亡的标志,也是河曲高度发展的表现,对研究河曲的形成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2)形成过程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流侵蚀形成河曲→河水不断冲刷与侵蚀凹岸,河曲随之不断的发展→河曲愈来愈弯→河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凹岸,河流遂截弯取直→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原有被废弃的河曲成了牛轭湖。

微专题---湖泊--ppt课件

微专题---湖泊--ppt课件

(4分)
ppt课件
29
( 2013年(新课标卷Ⅰ)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134米,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
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 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 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图8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
火口湖 火山口积水而成
多为椭圆形, 湖岸陡,湖水 深
长白山天池
冰川侵蚀形成的洼地和冰碛
冰川湖 物堵塞冰川槽谷积水而成的
湖泊
ppt课件
北美五大湖泊及欧洲
芬兰、瑞典的湖泊、
高山地区
5
潟湖
潟湖:是一种因为海湾被沙洲所封闭而演变成的湖泊,所以一般都在海边。 这些湖本来都是海湾,后来在海湾的出海口处由于泥沙沉积,使出海口形 成了沙洲,继而将海湾与海洋分隔,因而成为湖泊。
河流
物质,适合藻类等卤虫饵料的生长。
41°N
ppt课件
24
【总结】某种水生生物资源丰富的原因
答题思路
影响因素
食物充足 营养类物质、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为鱼类提高丰富饵料
生存空间 岛屿众多、大陆架宽广、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
水温、 水质
位于热带(温带)、海洋生物种类多、鱼类生长迅速、生 命周期短、产卵季节长;水源污染少、水质好。
2.影响盐度的因素
气候:(蒸发量/降水量)
洋流
补给形式(降水/冰川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等)
河流
结冰或融冰:
海域封闭性:
ppt课件
14
【对点训练】巴尔喀什湖,以湖水东部咸西部淡著称于世。巴尔喀什湖东咸 西淡的原因是什么?

高中地理:湖泊知识点总结(附练习及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湖泊知识点总结(附练习及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湖泊知识点总结(附练习及答案解析)1.湖泊概念:陆地上洼地积水形成的、水域比较宽广、水流缓慢的储水地。

2.湖泊水文特征的影响因素(1)水位:①周期性的年变化:主要取决于湖水的补给方式。

降水补给为主的湖泊,雨季水位最高,旱季最低;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高原湖泊,最高水位在夏季,最低在冬季;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湖泊,水位变动一般不大。

周期性的变化又分为年变化和日变化。

有些湖泊因受湖陆风、海潮、冻结和冰雪消融等影响,产生周期性的日变化。

②非周期性的变化:往往是因风力、气压、暴雨等造成的。

此外,由于地壳变动、湖口河床下切和灌溉发电等人类活动也可使水位发生较大变化。

③与湖泊底部地形的关系:湖盆底部地形平坦,湖水较浅的,水位变化大;湖水深,地形坡度大的,水位变化小。

(2)盐度:气候(降水量/融冰量/融雪量、蒸发量)、河流(流入、流出)、生产、生活用水、湖泊封闭程度。

(3)含沙量:周围地形、气候、河流、湖床深浅、附近当地风沙情况。

(4)结冰状况:直接因素是气温,间接因素:纬度、地形、盐度、水深、离陆地远近、流动性、温泉(地热)。

(5)生物:气温、饵料、水域面积、封闭程度、人类活动影响、地形。

3.盐湖的形成条件(1)淡水补给量少:降水→气候干旱,降水量稀少,湖水补给量少;冰川融水→(冰川消退)冰川融水补给量减少;径流汇入→无径流汇入或少径流汇入,淡水补给量少;人为→工农业、人口用水量、水库截留等,导致入湖淡水减少。

(2)蒸发量大:气候干旱,气候变暖等,导致蒸发量增大。

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

风力强劲,加剧蒸发。

(3)蒸发量大于淡水补给量。

(4)为内流湖,无径流排出盐分;盐分不断累积,最终形成盐湖。

备注:(可能有)早期为海洋,后经地壳抬升,形成以海水为主的湖水;(可能有)地势低于海平面,与海洋水连接,海水渗入。

4.四类湖泊的成因实例分析(2)以贝加尔湖为例分析常见考查角度:①物种独特的原因——分析“特有”。

●周边人口较少,流出河流少,缺少与外界交流的环境;●湖泊古老,经漫长进化形成独有物种。

南安六中高三年地理复习微专题:湖泊

南安六中高三年地理复习微专题:湖泊

2020年下学期南安六中高三年地理复习微专题:湖泊一、知识构建二、湖泊的类型1.湖泊按其成因:构造湖:是在地壳内力作用形成的构造盆地上经储水而形成的湖泊。

其特点是湖形狭长、水深而清澈,如云南高原上的滇池、洱海和抚仙湖;青海湖、新疆喀纳斯湖等。

火山口湖:系火山喷火口休眠以后积水而成。

堰塞湖:由火山喷出的岩浆、地震引起的山崩和冰川与泥石流引起的滑坡体等壅塞河床,截断水流出口,其上部河段积水成湖,如五大连池、镜泊湖等。

岩溶湖:是由碳酸盐类地层经流水的长期溶蚀而形成岩溶洼地、岩溶漏斗或落水洞等被堵塞,经汇水而形成的湖泊,冰川湖:是由冰川挖蚀形成的坑洼和冰碛物堵塞冰川槽谷积水而成的湖泊。

北美五大湖、芬兰等。

风成湖:沙漠中低于潜水面的丘间洼地,经其四周沙丘渗流汇集而成的湖泊,如敦煌附近的月牙湖,四周被沙山环绕,水面酷似一弯新月,湖水清澈如翡翠。

河成湖:由于河流摆动和改道而形成的湖泊。

海成(迹)湖:由于泥沙沉积使得部分海湾与海洋分割而成,通常称作泻湖,如里海、杭州西湖、宁波的东钱湖。

约在数千年以前,西湖还是一片浅海海湾,以后由于海潮和钱塘江挟带的泥沙不断在湾口附近沉积,使湾内海水与海洋完全分离,海水经逐渐淡化才形成今日的西湖。

潟湖:是一种因为海湾被沙洲所封闭而演变成的湖泊,所以一般都在海边。

这些湖本来都是海湾,后来在海湾的出海口处由于泥沙沉积,使出海口形成了沙洲,继而将海湾与海洋分隔,因而成为湖泊。

盐湖:盐湖的演化过程与构造运动、区域气候和环境变化都有密切关系。

强烈的构造运动,形成山脉和裂谷,在这些山脉和裂谷中地势相对较低的地方形成盆地,随着进一步构造运动,盆地相对下降,水流汇聚到地势低洼的区域,就形成湖泊。

湖泊形成初期,受区域温湿气候影响,湖泊水源充沛,水域宽阔,水体注入量超过蒸发量,湖水含盐度较低,这一时期湖内生物繁盛,湖泊周围植被茂密。

随着区域气候逐渐变得干旱,降雨量减少,光照充足,蒸发作用增强。

在这种干旱气候影响下,湖盆水域开始收缩,此时湖盆仍能接收外缘山系水源的补给,所以湖水含盐度依然较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6 湖泊(2020.5.6)
一轮知识点串讲与巩固
1.河流与湖泊的补给关系
2.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1)湿地的含义、类型与分布
(2)湿地资源的功能(旅游、生态、降解、产出、调节、其他功能)
(3)湿地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4)不同湿地开发与保护的主要目的(大河中下游湖泊、内陆干旱区、大河上游、东北三江平原湿地、黄河三角洲湿地)
(5)沼泽湿地形成原因的分析方法
(6)湖泊面积变化原因的思路
①时间长短(长期变化、短期变化、季节变化)
②湖泊区域(短期内外流湖萎缩、增加,干旱区内流湖萎缩萎缩)
(7)外流湖缩小问题的分析模型
[核心知识必备]
1.湖泊概念:陆地上洼地积水形成的、水域比较宽广、水流缓慢的储水地。

2.湖泊水文特征的影响因素
(1)水位:
①周期性的年变化:主要取决于湖水的补给方式。

降水补给为主的湖泊,雨季水位最高,旱季最低;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高原湖泊,最高水位在夏季,最低在冬季;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湖泊,水位变动一般不大。

周期性的变化又分为年变化和日变化。

有些湖泊因受湖陆风、海潮、冻结和冰雪消融等影响,产生周期性的日变化。

②非周期性的变化:往往是因风力、气压、暴雨等造成的。

此外,由于地壳变动、湖口河床下切和灌溉发电等人类活动也可使水位发生较大变化。

③与湖泊底部地形的关系:湖盆底部地形平坦,湖水较浅的,水位变化大;湖水深,地形坡度大的,水位变化小。

(贝加尔湖)
(2)盐度:气候(降水量/融冰量/融雪量、蒸发量)、河流(流入、流出)、生产、生活用水、湖泊封闭程度。

(3)含沙量:周围地形、气候、河流、湖床深浅、附近当地风沙情况。

(4)结冰状况:直接因素是气温,间接因素:纬度、地形、盐度、水深、离陆地远近、流动性、温泉(地热)。

(5)生物:气温、饵料、水域面积、封闭程度、人类活动影响、地形。

3.盐湖的形成条件
(1)淡水补给量少:
降水→气候干旱,降水量稀少,湖水补给量少;
冰川融水→(冰川消退)冰川融水补给量减少;
径流汇入→无径流汇入或少径流汇入,淡水补给量少;
人为→工农业、人口用水量、水库截留等,导致入湖淡水减少。

(2)蒸发量大:
气候干旱,气候变暖等,导致蒸发量增大。

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

风力强劲,加剧蒸发。

(3)蒸发量大于淡水补给量。

(4)为内流湖,无径流排出盐分;盐分不断累积,最终形成盐湖。

备注:(可能有)早期为海洋,后经地壳抬升,形成以海水为主的湖水;(可能有)地势低于海平面,与海洋水连接,海水渗入。

4.四类湖泊的成因实例分析
(2)以贝加尔湖为例分析常见考查角度:
①物种独特的原因——分析“特有”。

●周边人口较少,流出河流少,缺少与外界交流的环境;
●湖泊古老,经漫长进化形成独有物种。

②鱼类丰富的原因——分析“丰富”。

●湖泊面积大,提供广阔的空间;
●湖水纯净,阳光透射率高,藻类、浮游生物丰富,鱼类饵料充足;
●入湖河流多,沿湖湿地多,提供丰富的有机营养物质。

③天然空调机的原因——分析“调节气候”。

●冬温高:冬季湖泊降温慢,使附近地区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湖水结冰释放热量。

●夏凉爽:纬度高,地势高,湖泊升温慢,使附近地区气温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

④多风浪的原因——分析“湖陆风”。

●湖泊面积大,湖泊与周边陆地热力差异大,白天吹湖风,晚上吹陆风;湖面狭长,两岸地势高,狭管作用强。

(注意冬季结冰,基本无风浪,主要考虑夏季)
5.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1)咸水湖:
自然原因:①降水少,蒸发旺盛;②全球变暖,加剧蒸发;
人为原因:①过度地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小;②破坏植被,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治理措施:①统筹上、中、下游用水,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关系;②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1)含义: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通常是以雪的形式出现。

冷空气在经过大湖湖面时,被增温加湿,温度就高于湖泊迎风岸的冷空气气温,相当于暖湿气流流向冷气团,类似于暖锋的形成过程。

(2)大湖效应产生必备的几个条件:
①有冷空气吹来;
②冬季湖面存在“热源”;
③.暖湿气团在迎风岸登陆,遇冷气团或地形阻挡形成降雪(雨)
(3)降水(雪)地点、降水(雪)量
降水(雪)地点取决于使云移动的风向和风速。

风速决定了暴风雪行进的距离,风越强烈,其携带的水汽走得越远,晚秋与初冬时节,其行进的距离最远。

降水(雪)量取决于以下因素:冷气团与水面的温差,温差较大时,水温越高,冷气团温度越低,冷凝的水汽就越多,雪量就大,一般在12月和1月容易出现这种温差,也最容易产生暴风雪;冷空气在水面行进的距离,即吹程也会影响降雪量,冷空气与暖水面接触时间越长,气团就会携带越多的水汽。

如果水面结冰,水汽供给停止,大湖效应就会停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