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文学常识:边塞诗派特点及代表人物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边塞诗派特点及代表人物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边塞诗派特点及代表人物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边塞诗派特点及代表人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边塞诗派特点总体上讲它体现出了一种阳刚之美。
在边塞诗中,一方面以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对战争残酷,环境恶劣进行展示,如“战士军前半生死”,“黄金百战穿金甲”,“孤城落日斗兵稀”。
但另一方面,边塞诗作更凸显人面对战争时奔涌出的巨大精神力量。
其中既有:不屈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保家卫国的豪情,还有在战场上建立功名的壮志。
如“不破楼兰终不还”;“愿为腰下剑,只为斩楼兰”;“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这两个方面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这种对立统一所产生的张力使诗句具有永不泯灭的魅力,诗句中洋溢着的崇高感,成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千载悠悠。
盛唐边塞诗的特点,在于以下四个方面: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
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
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边塞诗派代表人物边塞诗派代表人物: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
中国唐代诗歌流派。
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到盛唐则全面成熟。
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所以也叫高岑诗派。
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
其诗人除高适、岑参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边塞诗派历史起源唐代疆域广阔,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国际交往也日益增多。
边塞诗派

崖口上新月,石门破苍霭。 色向群木深,光摇一潭碎。 《终南双峰草堂作》 崖口悬瀑流,半空白皑皑。 《终南云际精舍寻法澄上人不遇归》 雷声傍太白,雨在八九峰; 东望白阁云,半入紫阁松。 《田假归白阁西草堂》
这类闲适淡远的山水诗,造语奇、造意奇、境界奇, 深得时人称许,将之比作谢眺、何逊。
第二个阶段是两次出塞时期,其诗以边塞 诗为主,约有七十余首。不仅数量在盛唐边 塞诗人中最多,成绩也最突出,这些诗奠定 了岑参诗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岑参第一次出塞写了不少边塞诗,未引起 注意。再次出塞,给岑参提供了成为边塞诗 大师的机会。这些诗充分体现其长于写感觉 印象的艺术才能和好“奇”个性,别具一种 奇伟壮丽之美。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塞上闻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二、岑参及其诗歌创作
剑气萧心两销魂
参,相门子。五岁读书,九岁属文,十 五隐于嵩阳,二十献书阙下。尝自謂曰云 霄坐致,青紫俯拾。金尽裘弊蹇而无成, 岂命之过欤。国家六叶,吾门三相矣。 《感旧赋》序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
——岑参《银山碛西馆》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塞下曲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1、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 立业自期。 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 ——高适 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儿。 ——杜甫 2、四十六岁中第,任汴州封丘尉,三年后弃 官。 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高适
士兵的效命死节和将军的贪功懈怠;
边塞诗派

• 盛唐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以 盛唐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 描绘边塞风光、 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 生活为主。 生活为主。汉魏六朝时已有一 边塞诗, 些边塞诗,至隋代数量不断增 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 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 步予以发展 , 到盛唐则全面成 高适、 该派诗人以高适 岑参、 熟。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 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 而高、 最为知名, 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 王之涣、 岑成就最高。其他如王之涣 岑成就最高。其他如王之涣、 王翰、崔颢、刘湾、张谓等也 王翰、崔颢、刘湾、张谓等也 较著名。 较著名。
• 这些诗人大都有边塞生活体验,他们从各方面 这些诗人大都有边塞生活体验, 深入表现边塞生活,艺术上也有所创新。 深入表现边塞生活,艺术上也有所创新。他们 不仅描绘了壮阔苍凉、绚丽多彩的边塞风光, 不仅描绘了壮阔苍凉、绚丽多彩的边塞风光, 而且抒写了请缨投笔的豪情壮志以及征人离妇 的思想感情。对战争的态度,有歌颂、有批评, 的思想感情。对战争的态度,有歌颂、有批评, 也有诅咒和谴责,思想上往往达到一定深度。 也有诅咒和谴责,思想上往往达到一定深度。 其诗作情辞慷慨、 其诗作情辞慷慨、气氛浓郁 、意境雄浑 ,多 采用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的形式。 采用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的形式。杰出作品如 高适《燕歌行》 岑参《 高适《燕歌行》、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 另外,中唐卢纶 李益也有些格调苍 卢纶、 征》等。另外,中唐卢纶、李益也有些格调苍 凉的边塞绝句。 凉的边塞绝句。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 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 车师西门伫献捷。
边塞诗派代表人物有哪些

边塞诗派代表⼈物有哪些1. 唐代诗⼈边塞诗派的代表⼈物有哪些边塞诗⼈的杰出代表有⾼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王之涣、王翰等。
⾼适(700-765),字达夫。
河北景县⼈,后迁居宋州睢阳(今河南商丘),世称“⾼常侍”。
岑参(715—770),南阳新野(今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
李颀(690?— 751?),赵郡(今河北赵县)⼈,长期居颍⽔之阴的东川别业(今河南登封)。
开元⼗三年进⼠,曾任新乡尉。
久未迁调,归东川别业过炼丹求仙的隐居⽣活。
⾼适、王昌龄、王维、崔颢都是他的好朋友。
王昌龄(698-约757),字少伯,长安⼈。
开元⼗五年进⼠,⼆⼗⼆年中宏词科。
初补秘书郎,调犯⽔尉,谪岭南。
后任江宁丞,⼜因事贬龙标尉,世称王江宁、王龙标。
后弃官隐居江夏,安史乱后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2. “边塞诗派”的代表⼈物是谁⾼适和岑参是盛唐边塞派诗⼈代表⼈物。
燕歌⾏·⾼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本⾃重横⾏,天⼦⾮常赐颜⾊。
摐⾦伐⿎下榆关,旌旆逶迤碣⽯间。
校尉⽻书飞瀚海,单于猎⽕照狼⼭。
⼭川萧条极边⼟,胡骑凭陵杂风⾬。
战⼠军前半死⽣,美⼈帐下犹歌舞。
⼤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兵稀。
⾝当恩遇恒轻敌,⼒尽关⼭未解围。
铁⾐远戍⾟勤久,⽟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蓟北空回⾸。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三时作阵云,寒声⼀夜传刁⽃。
相看⽩刃⾎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今犹忆李将军。
⽩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草折,胡天⼋⽉即飞雪。
忽如⼀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不得控,都护铁⾐冷难著。
瀚海阑⼲百丈冰,愁云惨淡万⾥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路。
⼭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处。
⾛马川⾏奉送出师西征·岑参君不见⾛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天。
边塞诗派名词解释简答

边塞诗派名词解释简答
边塞诗派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形成于唐朝中晚期的边塞地区,以描绘边疆生活、战争场景和边塞风情为主题,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英雄主义情怀。
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有王之涣、王之焘、岑参、王昌龄等。
边塞诗派的名词解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答:
1. 边塞:边塞即边疆地区,通常指国家边境线上的地区,位于国家的边缘地带。
在古代中国,边塞地区常常面临外敌的侵袭和战争的威胁,因此边塞成为了一个战斗与生活并存的特殊环境。
2. 诗: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文体,以抒发思想情感、表达意境为主要特点。
边塞诗派的诗歌主题集中在边塞的生活和战争中,通过表现边塞的景色、民风、军旅生活等来体现作者对边塞人民的热爱和对故土的深情。
3. 派:派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一群作家或某一时期的作品相互关联、风格相似且有一定影响力的集合。
边塞诗派是指在唐朝中晚期,一批以边塞为题材和背景,风格独特的诗人们所形成的文学流派。
边塞诗派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唐代诗歌的题材和风格,也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在边境地区的生活与战争中的坚韧和勇敢。
这些诗人通过描绘边塞的艰苦环境、英勇战斗和民族气节,表达了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家园的思念,同时也表现出对人民的关怀和对和平的向往。
边塞诗派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唐代,它的创作风格和题材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边塞诗派的作品通过真实而深刻的描绘,展现了边塞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和民族精神,不仅打破了传统文学对于山水田园的刻板印象,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题材和表现手法。
著名边塞诗人有哪些

著名边塞诗人及其作品赏析——探寻盛唐气象盛唐时期,国力强盛,边关将士戍守疆土,保家卫国,涌现出一批以描写边塞生活、战争场景和戍边将士情感为主题的诗人,史称“边塞诗人”。
他们的诗歌,豪迈奔放,雄浑壮阔,既展现了边塞的雄奇壮丽,也抒发了戍边将士的爱国情怀和思乡之情,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瑰宝。
本文将对一些著名的边塞诗人及其代表作品进行深入探讨,力求展现盛唐边塞诗歌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一、高适:边塞诗歌的开山鼻祖高适(约700—765),字达夫,渤海人,是盛唐边塞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岑参并称“高岑”。
他的诗歌风格雄浑悲壮,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深刻地反映了唐代边塞战争的残酷和将士的艰苦生活。
他不像一些诗人那样仅仅描写边塞的景色,而是将边塞的自然环境与战争、政治、人物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创作出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诗篇。
高适的边塞诗歌,常常以写实的笔法描绘边塞的景象,例如《燕歌行》中“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景象,就将边塞的寒冷和肃杀之气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他又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例如《别董大》中“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的诗句,就将送别友人时的悲凉气氛渲染得十分到位。
高适的诗歌,不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且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他的作品,反映了唐代边塞战争的残酷现实,也表达了戍边将士的爱国情怀和思乡之情。
他的诗歌,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历史的见证。
高适代表作品赏析:•《燕歌行》:此诗以其宏大的气势和悲壮的氛围闻名,描绘了边塞的严寒景象和将士的苦难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戍边将士的同情和敬佩之情。
诗中“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更是千古名句,被后世无数诗人所传诵。
•《别董大》: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对友人未来的祝福。
诗句“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凄凉而动人,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
•《塞上听吹笛》:这首诗以听笛声起兴,描绘了边塞的景色和将士的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戍边将士的同情和敬佩之情。
边塞诗的代表人物

边塞诗的代表人物试题:有哪些?答案:有:王昌龄、王翰、王之涣、岑参、高适、李益等。
【相关阅读】唐朝边塞诗的内涵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资料,或描述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的诗作称之为边塞诗。
这类诗的思想资料极其丰富:能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能够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离恨;能够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能够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能够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
而诗中流露的也可能是矛盾的复杂的情感:慷慨从军与久戍思乡的无奈;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冲突;献身为国与痛恨庸将无能的悲慨。
由于国力强弱不一样,在对外战争中的胜负不一样,初盛唐边塞诗中多昂扬奋发的格调,中唐前期尚有其余响,而中唐后期及晚唐只有对昔日盛况的追慕以及凄凉现实的哀叹。
终唐之世,边塞诗始终是唐诗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部分。
其代表人物有:王昌龄、王翰、王之涣、岑参、高适、李益等。
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
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
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作家,他的边塞诗一方面题材开阔,资料包括:A、边塞风光;B、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c、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D、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
不仅仅资料涵盖了盛唐边塞诗的大多领域,而且格调高亢。
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等人也创作边塞诗。
边塞诗创作一时蔚为风气。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走马川行》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谁

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谁高适出生在武则天时期,是唐代诗人、政治家,唐玄宗开元十一年他二十岁,这一年过年的时候他来到了长安城,后来他以客人的身份在梁宋游玩一阵后,就在宋城住了下来。
高适二十八岁的时候,他开始向北方出发,也曾经想过投奔朝中的官员,而且还为此作过包括《信安王幕府》、《蓟门不遇王之涣郭密之因以留别》、等诗,但是努力了三年都没有成功,一年之后在他三十二岁的时候,他去了长安,想要考个功名,但是落榜了,只能无功而返,又是一年过去,这一年他又作了包括《淇上别业》、《酬陆少府》和《自淇涉黄途中作》等诗,三十五岁的时候再次回到宋城居住,并作了《燕歌行》这首诗,四十六岁的时候,虽然身上还是没有功名,但是他得到了朝中官员张九皋的推荐再次应试,这一次中榜被授为丘尉,在他四十七岁这一年秋天的时候,他以丘尉身份送兵去青夷军,一年后的春天归来,作有《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送兵到蓟门》、《自蓟北归》等,五十三岁因为安禄山攻陷潼关,他跟随唐玄宗到了成都,在永王谋反后,高适出任淮南节度使征讨他,一年之后永王之乱平息,他又受命讨伐安史之乱。
六十岁官位被调为剑南节度使,第二年成为刑部侍郎,后又转为骑常侍,被封为渤海县候,但仅仅过了一年,在他六十二岁正月的时候,高适逝世,传世的有《高常侍集》等作品。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的一位大诗人,擅长五言绝句,曾写出了为数不少的诗篇,但流传至今的只有六首,在这六首诗歌当中有三首是描写边塞风光的,被称之为边塞诗。
王之涣一生之中没有做过什么大官,据说因为受人诽谤,曾愤而辞官,王之涣的诗作最出名的要数《登鹳雀楼》和《凉州词》。
688年,王之涣生于太原一个名门望族,五世祖王隆之是后魏的绛州刺史,曾祖王信则做过隋朝的大官,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王之涣却并没有走科举的道路,以门子调补冀州衡水主簿。
722年,年已35岁的王之涣娶了冀州衡山县令李涤之第三女为妻,因为王之涣这个时候已经有妻子,而李氏刚刚十八岁,婚后两个人的感情非常好,虽然婚后不久王之涣就辞去了官职,但是李氏丝毫没有怨言,跟随着王之涣过着贫苦的生活,后来王之涣再次入仕,但是不幸很快去世,而李氏在王之涣去世之后的第六年也撒手人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考文学常识:边塞诗派特点及代表人物
导读:2017年高考文学常识:边塞诗派特点及代表人物
边塞诗派
边塞诗派是盛唐的诗歌流派之一。
唐时,各民族不断进行融合,但也时常发生一些民族冲突,边塞战争频繁。
这些历史现象对当时的生活影响较大,因此也成为许多诗人的歌咏题材。
这些诗作多写军旅征战生活、边塞风光景物、边上的风土民情,以及征人思妇的深切思念。
内容大同,诗风相近,所以被成为边塞诗派。
边塞诗人的作品气势奔放,慷慨激昂,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
边塞诗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或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高考语文,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
王昌龄的《出塞》、《从军行》,李颀的《古从军行》,是唐边塞诗中的杰作。
王之涣和崔颢等人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以高适、岑参最为知名,所以也叫高岑诗派。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