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矢量图形设计自考教学大纲演示教学

数码矢量图形设计自考教学大纲演示教学
数码矢量图形设计自考教学大纲演示教学

08882《数码矢量图形设计》自考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Adobe Illustrator是出版、多媒体和在线图像的工业标准矢量插画软件,可以快捷准确的制作出彩色或黑白图形,也可以设计出任意形状的特殊文字并置入影像。无论是生产印刷出版线稿的设计者和专业插画家、生产多媒体图像的艺术家、还是互联网页或在线内容的制作者,都会发现Illustrator不仅仅是一个艺术产品工具,更能为线稿提供无与伦比的精度和控制,用它来制作商标、包装设计、海报、手册、插画、网页以及动漫造型等,适合生产任何小型设计到大型的复杂项目。

作为全球最著名的图形软件,Adobe Illustrator以其强大的功能和体贴用户的界面已经占据了全球矢量编辑软件中的大部分份额。具不完全统计全球有67%的设计师在使用Illustrator进行艺术设计,尤其基于Adobe公司专利的PostScript技术的运用,Illustrator已经完全占领专业的印刷出版领域。无论是图象在网页上的最终输出,还是矢量图形在网页上的发布(SVG技术),都体现着Adobe Illustrator的特征。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学生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后,要求能独立进行相应的动画角色设定和场景设定,以及插画设计、广告设计、封面设计、商标设计等。进入社会后能迅速参与实际工作,并运用已有的软件知识,不断创作出更优秀的艺术作品。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数码矢量图形设计》是动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与动画专业的《角色设定和场景设定》、《二维动画》等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与《Photoshop》、《Flash动画设计》、《Painter》、《3DS MAX软件》、《After effect》等课程互相衔接配合,为后期合成和三维动画制作绘制前期素材。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Adobe Illustrator CS基础知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Illustrator CS一些基础知识和色彩基础知识,并能掌握相关文件设定,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作好基础。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

1.Adobe Illustrator CS的基本特征

Adobe Illustrator CS是一个矢量绘图软件,它可以以又快又精确的方式制作出彩色或黑白图形,也可以设计出任意形状的特殊文字并置入影像。用Adobe Illustrator CS制作的文件,无论以何种倍率输出,都能保持原来的高品质。

2.Adobe Illustrator CS的系统要求

Windows系统

●Intel PentiumⅢ或4处理器

●Windows 2000或Windows XP

●256MB内存(建议使用512MB)

●820MB可用硬盘空间

●16位显示卡

●1024X768显示器分辨率

●DVD-ROM驱动器

●Adobe PostScript Printers: PostScript Level2或 PostScript3

●多媒体功能需要QuickTime7软件

Macintosh系统

●PowerPC G4或G5处理器

●MacOSXV.10.2.8 through MacOSXV.10.4.

●256MB内存(建议使用512MB)

●960MB可用硬盘空间

●1024X768显示器分辨率

●DVD-ROM驱动器

●Adobe PostScript Printers: PostScript Level2或 PostScript3

●多媒体功能需要QuickTime7软件

3.Adobe Illustrator CS的界面浏览

4.首选项的设置

Illustrator 的首选项可以存储用户设定的参数。这些参数能够控制很多设定,工具设定和度量单位设定等。Illustrator 每次启动时都会自动查询该文件中的各项参数,继而给出符合要求的运行环境。

5.页面显示

6.标尺和参考线

7.色彩的基础知识

(二)本章重点:

首选项的设置、标尺和参考线

(三)本章难点

首选项的设置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基础知识

识记:掌握软件安装过程,软件中对系统(内存)的要求及Illustrator的外挂软插件的相关知识。例如:简易安装和自定义安装等。

理解:Illustrator CS的优势和特征,了解色彩基础知识,了解Illustrator CS中的颜色模式、印刷色和专色及颜色工具的使用,掌握Illustrator CS原文件格式(*.ai),掌握Illustrator CS的相关的工作流程,包括:与其他软件协同工作,导入其他文件格式。并理解Adobe Illustrator 及Adobe Photoshop使用的区别,熟悉设置文档的相关设定和过程。包括使用文档设定和页面设置命令、显示标尺、创建参考线和裁切线、使用智能参考线、使用页面工具调整可视区域和改变预置等。

应用:工具箱中工具的基本用途,掌握相关快捷键;掌握标尺和参考线的使用方法,包括标尺和参考线的建立、修改、隐藏和删除,网格的建立、编辑和隐藏以及自定义参考线;熟悉使用层和层控制面板的相关设定和操作过程。包括创建、显示、编辑、复制、重排序和打印等;掌握如何利用Document Setup(文档设置)对话框创建和设置文件;掌握辅助线和网格的使用方法,包括:Column Guides(栏辅助线),Ruler Guides(标尺辅助线),Baseline Grid(基线网格),Document Grid(文档网格)等。掌握创建和设置图文框的方法。

第二章 Adobe Illustrator CS 图形创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熟练掌握各种形状工具的使用方法,创建复杂的图形或对象,路径图形的制作与相关处理操作。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

1.路径的概念与应用

Illustrator 中所有的矢量图都是由路径构成的。绘制矢量图就意味着路径的建立和编辑,因此了解路径的概念以及熟练掌握路径的绘制、编辑技巧对快速准确绘制矢量图至关重要。

2.基本绘图工具的使用(包括:钢笔工具、铅笔工具、平滑工具和橡皮擦工具、锚点工具、路径的连接与开放、美工刀工具)

3.基本图形工具的使用(包括:直线和曲线工具、螺旋线工具、矩形网络工具,极坐标工具、矩形工具、椭圆工具、圆角矩形工具、多边形工具、星形工具、光晕工具)

4.复合路径、复合形状和路径查找器

5.实时描摹

6.符号的应用

(二)本章重点:

基本绘图工具和基本图形工具的使用;复合路径、复合形状和路径查找器的应用;Illustrator中所有的矢量图都是由路径构成。绘制矢量图就意味着路径的建立和编辑,因此了解路径的概念以及熟练掌握路径的绘制、编辑技巧对快速、准确绘制矢量图至关重要。(三)本章难点

复合路径、复合形状和路径查找器的应用;实时描摹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理解:熟悉复合路径、符合形状和路径查找器的应用;掌握实时描摹的使用方法;以及掌握使用符号调板和符号工具创建风格化符号。

应用:掌握使用铅笔和钢笔工具绘制路径的相关设定和操作过程,包括快捷键等;熟悉使用各种工具绘制图形的相关设定和操作过程,包括矩形、多边形、星形、螺旋形和椭圆工具;掌握路径编辑工具的功能,包括添加锚点、删除锚点、转换方向点、平滑、删除、剪刀和刻刀,及在给定的环境中选择何种工具进行操作。

第三章 Adobe Illustrator CS 对象组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图层调板的基本使用和基本功能,熟练掌握如何利用图层管理对象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

1.图形的选择

Illustrator 是一个面向对象的程序,在做任何操作以前都必须先选择对象,以指定后续操作针对的对象,因此Illustrator 提供了多种选取相应对象的方法。Illustrator 的工具箱中有5个选择工具,分别代表不同的功能。

2.图形的位置关系即图形的排列

3.图层

(二)本章重点:

图形的选择;图形的位置关系,图层的使用。尤其是图层的使用,因为在建立复杂对象时,记录文件窗口中的所有对象是一件较困难的事,小对象经常被大对象遮盖,选取下层被遮盖的对象变得极其困难,而图层提供了管理所用构成对象的方法,掌握图层的使用对今后复杂图像的设计至关重要。

(三)本章难点

图形的位置关系。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应用:掌握选择工具的功能及在给定的环境中决定选择何种工具进行操作,掌握图层控制面板的相关设定和操作过程,包括创建、显示、编辑、复制、重排序和打印。

第四章 Adobe Illustrator CS 图形编辑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和掌握变换工具和相关控制调板的功能以及变形工具的用途;了解封套扭曲的创建和路径编辑相关命令的运用。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

1.改变形状工具(包括:旋转工具、比例缩放工具、镜像工具、倾斜工具、改变形状工具、自由改变形状工具)及其相关的控制调板

2.即时变形工具的使用(包括:变形工具、旋转扭曲工具、收缩工具、膨胀工具、扇形工具、晶格化工具、褶皱工具)

3.封套扭曲的建立

封套扭曲是对选定对象进行扭曲或改变形状的工具。可以利用画板上的对象来进行封套,或使用预设的变形形状或网格作为封套。可以在任何对象上使用封套,但图表、参考线或链接(不包括TIFF、GIF和JPEG文件)除外。

4.编辑命令即轮廓化描边、路径偏移、图形复制和图形移动的应用

5.蒙板

在Illustrator中有两种类型的蒙板,一种是剪切蒙板,另一种是不透明蒙板。剪切蒙板可以裁切部分图形,从而只有一部分图形可以透过创建的一个或者多个形状得到显示。而不透明蒙板可以将不透明蒙板中填充的颜色、图案或者渐变色施加到下面的图形上。

在使用不透明蒙板时应注意:“剪切”选项会将蒙板背景设置为黑色,因此用来创建不透明蒙板且已选定“剪切”选项的黑色对象(比如黑色文字),将不可见。若要使对象可见,则使用其他颜色,或取消选择“剪切”选项即可。

本章注意事项:在图形编辑中占用较大计算机资源,Illustrator一般保存用户200步左右操作步骤记录。因此在练习软件时,当感觉到处理速度下降很慢时,可以释放之前操作的步骤记录来得到一些性能的提升。按[Ctrl+Alt+Shift+F12]快捷键打开隐藏的调试面板,单击“Purge Undos”按纽来释放一定量的内存。

(二)本章重点:

改变形状工具和即时变形工具的使用,在图形软件中,改变形状工具的使用频率非常高;轮廓化描边、路径偏移、图形复制和图形移动的应用;蒙板的应用,图像在应用了剪切蒙板之后,可以使用任意的路径编辑工具调整作为蒙板物体的形状,就像调整被遮色的物体一样,可以利用此工具制作不同的图像效果。

(三)本章难点

轮廓化描边、路径偏移、图形复制和图形移动的应用;蒙板的应用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理解:Adobe Illustrator CS软件中的两种蒙板类型,即剪切蒙板和不透明蒙板。

应用:掌握变换工具和相关控制面板的功能,包括移动、缩放、旋转、反射、倾斜、弯曲、改变形状、扭曲和自由变换,变换和对齐控制面板及在给定的环境中选择何种工具进行操作;学习使用变形工具的用途,包括变形、旋转扭曲、缩拢、膨胀、扇贝、晶格化和褶皱工具等;掌握如何创建和修改mask(蒙版),包括剪切蒙版 (Clipping Mask)和Opacity Mask(不透明蒙板)。

第五章 Adobe Illustrator CS 基本外观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上色以及创建和编辑特定色彩、路径图案等的操作过程,了解画笔、渐变工具的设定和功能,并在给定的环境中选择合适的工具完成操作。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

1.实时上色

“实时上色”是一种创建彩色图画的直观方法。它不必考虑围绕每个区域使用了多少不同描边、描边绘制的顺序、以及描边之间是如何相互连接的。当建立了实时上色组后,每条路径都会保持完全可编辑。移动或调整路径形状时,前期已应用的颜色不会像在自然介质作品或图像编辑程序中那样保持在原处,相反,Illustrator自动将其重新应用于由编辑后的路径所形成的新区域。

2.描边调板

3.渐变色及网格的制作及应用

使用网格工具可以快速调整图形中颜色的细微之处,利用这些网格,可以对图形进行多个方向和多种颜色的渐变设置和填充。渐变网格通过控制节点的位置和颜色形成让人惊叹的华丽和防真效果。

4.混合命令的应用

在学习本节时应注意,不是所有的图形都可以进行混合。用户不能在网格对象之间执行混合命令。另外,在使用印刷上色的图形对象和一个使用专色上色的图形之间执行混合命令,则混合所生成的形状会以混合的印刷色来上色;若在两个不同的专色之间混合,则会使用印刷色来为中间步骤上色;若在两个图案化图形之间进行混合,则混合步骤将只使用最上方图层中对象的填色;若在两个使用了透明度的图形对象之间进行混合,则混合步骤将只使用上方对象的混合模式;若在两个相同符号的实例之间进行混合,则混合步骤将为符号实例;若在两个不同符号之间进行混合,则混合步骤不会是符号实例。

5.画笔的应用

6.图案的制作

7.图案单元的变换

(二)本章重点:

绘制色彩工具的使用;渐变色及网格的制作及应用;混合命令的应用;画笔的应用,Illustrator CS提供了强大的自由绘图功能,利用画笔工具配合使用相应的画笔调板,可以绘制出充满艺术格调的作品,不但绘制的过程是轻松而自由的,画笔调板充满灵动的变化,也令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而更加富有创意;图案的制作,在图形处理软件中,图案的制作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应熟练掌握。

(三)本章难点

渐变色及网格的制作及应用;混合命令的应用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实时上色组的建立和实时上色的使用方法。

应用:掌握所有绘制色彩工具的设定和特点,包括笔刷、铅笔、自动追踪、油漆桶、吸管、笔刷库、渐变工具和网格渐变工具,并在给定的环境中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操作;熟悉使用色板、笔画控制面板,以及赋予物体颜色;掌握创建、编辑和输入特定的色彩、路径图案、填充图案和渐变的设定过程;了解各种色彩模型及它们的局限;使用不同色彩模型;了解在Illustrator中进行色彩管理的步骤。

第六章 Adobe Illustrator CS 滤镜应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矢量滤镜,熟悉位图滤镜的效果。本章的“滤镜”要和下一章的“效果”菜单区分开。虽然“滤镜”要和下一章的“效果”菜单中的相关命令都可以制作出特效和唯美的画面效果,但滤镜和效果所产生的结果却有所不同。效果是实时的,这就意味着用户可以向对象应用一个效果命令,然后继续添加其他效果;而滤镜更改的是底层对象,一旦应用就无法再修改滤镜参数或移去滤镜。因此在学习时应结合“效果”菜单仔细区分两者的异同。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

1.矢量图形的转化

2.滤镜菜单命令

(二)本章重点:

滤镜菜单命令

(三)本章难点

滤镜菜单命令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理解:理解Adobe Illustrator CS软件强大的滤镜和效果功能以及矢量图形的转化。

应用:掌握矢量滤镜。包括颜色、创建、扭曲、风格化,并在给定的环境中决定选择何种滤镜进行操作。熟悉位图滤镜的效果。包括艺术效果、模糊、纹理、画笔描边、扭曲、象素化、锐化、素描、风格化、视频,并在给定的环境中选择何种滤镜进行操作。

第七章 Adobe Illustrator CS 艺术效果外观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使用外观属性的相关设定和操作过程,掌握图形样式调板的相关设定和操作过程,并能解释效果菜单提供的各种命令。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

1.外观属性、图形样式和效果

2.外观调板的使用

3.图形样式调板的使用(包括图形样式调板的使用原则、样式和图形样式库)

4.效果菜单

5.通过效果菜单制作3D效果

(二)本章重点:

外观属性、图形样式和效果,外观属性的熟练掌握将极大地方便绘图工作;图形样式调板的使用;效果菜单,通过使用效果菜单命令、外观调板和图形样式调板可以将外观属性施加到任何物体、组或者层面;通过效果菜单制作3D效果,效果菜单下的命令大部分都和滤镜菜单中的命令相同,但Illustrator CS将Adobe Dimension移植到效果菜单中,改变了Illustrator旧版本中无法制作3D效果的遗憾之处,这一效果的掌握将对图形设计增添更多的亮点。

(三)本章难点

图形样式调板的使用;效果菜单;通过效果菜单制作3D效果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了解使用外观属性的相关设定。

理解:使用外观属性的操作过程,包括外观属性的编辑、修改和建立。

应用:掌握Effect(效果)和滤镜的区别;掌握CS新增效果:3D Effects(3D效果)和Scrrible(涂抹);掌握使用Appearance(外观)调板和Style(样式)调板来管理效果(Effects)的方法。

第八章 Adobe Illustrator CS文本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文字工具及调板等的基本用法和基本功能;掌握路径文字和区域文字的使用方法;熟练使用CJK选项以及掌握格式化字符和段落的各种设置。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

1.文字工具简介

2.置入和输入、输出文字

3.选择文字

4.格式化文字

5.格式化段落

6.区域文字

7.路径文字

8.查找与替换

9.拼写检查

10.更改大小写

11.智能标点

12.显示隐藏字符

13.创建外框

14.CJK选项

15.OpenType选项

备注:本章需注意事项:如何更新在Illustrator早期版本中创建的文字:在Illustrator早期版本创建的文字对象,必须在新版本中更新后才能进行编辑。默认情况下,当用户更新了文件中的文本时,Illustrator会在文件后追加单词“转换”,并有效地建立一个文档副本,以保留原始文件的完整性。如果不希望Illustrator追加文件名,则执行“编辑”→“首选项”→“常规”命令,在弹出的“首选项”对话框中取消选择“打开旧版文件

时追加“转换”复选框即可。

(二)本章重点:

置入和输入、输出文字;区域文字;路径文字(Illustrator CS中将文字对象分为了3类:点文字、区域文字和路径文字,必须熟练掌握应用);CJK选项;OpenType选项

(三)本章难点

区域文字;路径文字;CJK选项;OpenType选项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应用:掌握文字输入工具的使用方法和过程,包括文字工具、区域文字和路径文字工具、垂直文字工具等;掌握文字和段落样式的设定,包括行距、字距、字距微调,基线上移设定;熟悉文字菜单中的命令,包括链接、绕图、创建外框、英文拼写检查、查找命令、行和列等;了解使用定位标尺控制面板的过程,熟练使用CJK(即中、日、韩三种文字字符)选项。

第九章 Adobe Illustrator CS 图表制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图表的各种形式和设定;掌握使用图表工具的过程,以及掌握如何创建自定义图表的过程。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

1.创建图表

2.图表类型

3.改变图表的表现形式(包括图表选项、数值轴和类别轴)

4.自定义图表

(二)本章重点:

为了获得各种数据的统计和比较直观的视觉效果,人们通常采用图表来表达数据,Illustrator CS非常周全地考虑到此,因此提供了丰富的图表类型和强大的图表功能,用户在以使用图表来对数据进行统计和比较时,会得心应手。因此本章重点需要考生掌握创建图表;改变图表的表现形式;自定义图表,图表制作完成后,自动处于选定状态,并且自动成组,但在实际操作中经常需要改变图表的单个元素,或改变图表图案,使得图表的显示更加生动,因此自定义图表极其重要。

(三)本章难点

自定义图表。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应用:掌握图表的各种形式、设定和使用图表工具的方法;

掌握如何创建自定义图表的方法。

第十章 Adobe Illustrator CS 自动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动作”调板的使用方法,熟练使用脚本和Batch命令,并能熟练使用数据驱动图像。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

1.关于自动化作业

2.使用动作(包括使用动作调板、建立动作、记录路径、播放动作、编辑动作、组织动作集、批处理文件和使用脚本等)

3.使用数据驱动图像

(二)本章重点:

设计图形是一项需要创造力的活动,但实际制作插图时,有些作业会不断重复。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发现花在放置和取代影像、更正错误、准备打印文件及网页显示时间,经常占用了进行创意作业的时间。为了节省操作时间,Illustrator CS提供了许多不同的方式来自动化处理非做不可的重复性作业,便于设计师有更多时间专心在挥洒创意上,因此熟练使用动作命令就变得很重要。

(三)本章难点

编辑动作、组织动作集、批处理文件和使用脚本;使用数据驱动图像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应用:(一)Action的使用

了解动作控制调板的基本功能;了解动作的创建、编辑方法;了解动作

的执行方法;

(二)自动化的其它命令

使用脚本,包括执行脚本和安装脚本;掌握在软件中建立变量,以产生数据驱动

图像。

第十一章 Adobe Illustrator CS 文档存储和输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用于Web各种图像格式的应用范围,掌握GIF、JPEG、PNG格式导出选项,掌握SWF、SVG格式导出选项。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

1.印刷图形格式(包括图形的存储、存储为、存储副本、导出)

2.Web图像

学习时间应注意:在Web上发布图像,创建较小的图形文件非常重要。使用较小的文件,Web服务器能够更高效地存储和传输图像,而用户能够更快地下载图像。用户可以在“存储为Web所用格式”对话框中查看Web图形的大小和估计下载时间

3.图像的色彩问题

4.创建GIF

5.JPEG、PNG、SWF、SVG等文件格式

(二)本章重点:

印刷图形格式;Web图像、创建GIF、JPEG、PNG、SWF、SVG等文件格式

(三)本章难点

GIF、JPEG、PNG、SWF、SVG等文件格式的理解与实际应用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应用:掌握如何存储文件及存储的格式的限制;掌握文字与图形在输入到Illustrator 中的要求与限制;掌握Illustrator中链接与嵌入的功能;了解使用象素化命令的过程,熟悉Illustrator与其它软件在集成使用方面的相关知识;了解网上发布用的图形应注意的问题,掌握在网页上使用的图形的限制及优化图像所需考虑的事项;掌握输出最适合网上发布

的Illustrator图像。

第十二章 Adobe Illustrator CS 打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打印”对话框中的各个选项,以及分色原理和透明拼合。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

1.关于打印

2.使用“打印”对话框

3.设定“常规”选项(包括指定页数和份数、指定媒体尺寸和方向、指定要打印的图层以及缩放文件等)

4.设定“设置”选项

5.设定“输出”选项(包括指定模式、指定膜面、指定图像类型、指定打印机分辨率、在分色中执行黑色叠印、将所有专色当成印刷色分色、将个别专色分为印刷色、但不要打印、指定要建立分色片的颜色、将输出(分色)选项还原为预设值

6.设定“图形”选项(包括曲线路径拟合、设定打印的字体选项、打印渐变和渐变网格对象等)

7.设定“颜色管理”打印选项

8.查看打印设定的小结和预设集

9.设定裁剪的区域和标记

10.打印渐变、网格对象和色彩渐变

11.分割路径以打印大型复杂外框形状

12.选择PostScript Printer Description文件

(二)本章重点:

无论将彩色文件送到外面的输出中心,或只是将草稿由喷墨、激光打印机、喷绘机印出来,多了解一些打印的基本原理,可让打印工作进行得更顺利,也有助于确保文件能如期望地呈现,因此本章应重点掌握使用“打印”对话框;设定“常规”、“设置”、“输出”选项;打印渐变、网格对象和色彩渐变

(三)本章难点

设定“输出”选项;设定“图形”选项;分割路径以打印大型复杂外框形状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关于打印的基本常识,包括打印的种类和图像类型等

理解:了解打印机驱动程序和PPD的作用,包括其在PostScript印刷流程中的作用。了解打印至PostScript与非PostScript打印装置的区别;掌握使用适当的打印机驱动程序和PPD来选定并配置一台PostScript打印机的方法;

应用:掌握基本的打印操作,掌握为不同输出方式预备文档的方法,输出方式包括:分色输出(Seperation)、合成(Composites)输出、打印标记(Printers Marks)、陷印(Trapping)、陷印样式(Trapping Style)和打印机样式(Printer Style);掌握打印透明度的操作方法。

第三部分实践环节

考核的方式是终结性考核。具体考核参见第四部分第五小节中的“关于考试的若干规

定”,因为本课程所需掌握的知识最终是为了实际应用操作,因此实践部分考试和本课程考试合为一体,整理合并为一次考试。

考核的内容请仔细阅读每一章所标示的具体内容,最终的考核内容将根据这些章节需要考核的内容中提炼综合性考核题目,考生需要熟练的掌握各章考核内容,并配合本大纲第二部分所指出的章节重点认真练习。

考核的软件为:Adobe Illustrator CS

考核的环境:

随着Illustrator 软件功能的日益强大,该软件对计算机系统、配置的要求也日渐提高,下面是考试时所需要的系统最低要求:

2.Windows系统

●Intel Pentium4、Intel Centrino 、Intel Xeon或Intel Core Duo(或兼容

的)处理器

●Windows XP Service pack2或Windows Vista Home Premium、Business、

Ultimate或Enterprise

●512MB内存(建议使用1GB)

●2GB可用硬盘空间

●1024X768显示器分辨率

●DVD-ROM驱动器

●多媒体功能需要QuickTime7软件

3.Macintosh系统

●PowerPC G4或G5或多核Intel处理器

●MacOSXV.10.4.8

●512MB内存(建议使用1GB)

● 2.5GB可用硬盘空间

●1024X768显示器分辨率

●DVD-ROM驱动器

●多媒体功能需要QuickTime7软件

第一章 Adobe Illustrator CS基础知识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认识Illustrator cs的操作界面和基本工具面版的设置,掌握一些页面显示方法以及一些辅助工具的使用,并让考生迅速了解该软件,为下一步进行绘制图形做好铺垫。

二、考核内容

1.如何安装和卸载Illustrator cs

2.Illustrator CS首选项的设置

3.Illustrator CS“打印”对话框的设置

4.打开已有文件和创建新文件

5.建立标尺参考线和网络参考线

第二章 Adobe Illustrator CS 图形创建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考核绘制基本图形工具和绘制方法,其中包括使用不同工具绘制路径,绘制各种基本图

形以及简单编辑路径的方法,通过基本工具的学习,能使用各种工具进行随意绘画练习。

二、考核内容

1.钢笔、铅笔、画笔等工具的应用

2.直线工具、曲线工具的应用

3.螺旋线工具、矩形工具、矩形网络工具、圆角工具及椭圆工具的应用

4.路径填充及边线色设定,复合路径的基本操作

5.多边形工具、星形工具及光晕工具的应用

6.实时描摹的应用

7.符号的应用

第三章 Adobe Illustrator CS 对象组织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考核Illustrator CS中一些图形对象的基本操作方法,如图形对象的选择和变换,图形的对齐与分布以及图形对象的排列和编组;考核图层调版的使用,新建图层和设置图层选项。通过使用这些命令和工具可以在调整和设置图形过程中提高工作效率。

二、考核内容

1.图形对象的选取、变换、对齐、分布、排列和编组

2.图层调版的使用,新建图层和设置图层选项

第四章 Adobe Illustrator CS图形编辑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考核在Illustrator CS中不但可以使用简单工具绘制普通几何图形,还可以使用各种调整工具为绘制的图形添加各种特殊效果,考核变换工具和相关调板的功能,以及即时变形等工具和命令的应用可以快速为图形添加需要的效果。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绘制出更加效果鲜明的作品。

二、考核内容

1.各种变形工具的使用,能制作出包括变形、扭曲、收缩、膨胀、扇贝和晶格化等多种效果。

2.用变形、网格和顶层对立建立封套扭曲。

3.轮廓化描边的应用

4.图形的复制和移动

5.建立剪切蒙板和不透明蒙板

第五章 Adobe Illustrator CS基本外观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实时上色组的建立和实时上色的使用方法;创建、编辑和输入特定色彩、路径图案、填充图案和渐变的设定及操作过程;考核绘制工具的设定和功能,包括画笔、渐变工具、网格工具,并在给定的环境中选择合适的工具完成操作。

二、考核内容

1.如何拾取颜色

2.创建实时上色组

3.使用不同方式创建网格

4.使用描边调板和各种笔刷效果

第六章 Adobe Illustrator CS滤镜应用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考核矢量滤镜的各种效果,包括颜色、创建、扭曲以及风格化等多种效果的应用,并且能根据图形的整体效果和最后效果图选择不同的滤镜效果。通过本章学习能制作出更加唯美的画面效果。

二、考核内容

1.“滤镜”菜单的熟悉

2.适量图形的转化

第七章 Adobe Illustrator CS艺术效果外观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使用效果菜单命令,外观调板和图形样式调板将外观属性施加到任何物体、组或者层面。

二、考核内容

1.外观属性的编辑、修改和建立

2.图形样式的编辑、修改和建立

3.通过效果菜单制作3D效果

4.SVG滤镜的使用

第八章 Adobe Illustrator CS文本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考核如何输入文本,编辑文本及一些特殊处理文本的方法。考生应该掌握输入设置文本的方法和技巧,使制作作品更加丰富饱满。

二、考核内容

1.置入和输入、输出文字

2.输入特殊文字和升级低版本文字

3.设置字符和段落属性

4.文本的对齐与缩进

5.修改和旋转字体以及改变文字大小或文字方向

6.输入并编辑路径文本

7.文本绕排

8.CJK选项和OpenType修饰字体

第九章 Adobe Illustrator CS图表制作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考核各种图表类型和绘制图表的基本方法,图表数据的输入和修改,图表类型和设计图表样式。

二、考核内容

1.使用不同的图表工具绘制不同的图表,

第十章 Adobe Illustrator CS自动化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使用“动作”调版、建立和编辑动作以及批处理文件。通过“动作”的使用使创作出来的作品更加多元化。

二、考核内容

1.使用“动作”调板新建并编辑动作。

第十一章 Adobe Illustrator CS文档存储和输出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掌握用于Web各种图像格式的应用范围以及GIF、JPEG、PNG、SWF、SVG等格式的导出选项。

二、考核内容

1.网络图像的优化输出

2.Web格式的保存

3.将制作的文稿颜色转换为Web安全色

第十二章 Adobe Illustrator CS打印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设定“打印”对话框中的“常规”选项,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能基本完成文件的打印作业。

二、考核内容

1.设置打印页数和份数

2.设置媒体尺寸和方向

3.设置要打印的图层

4.设置“图形”选项

5.设置“设置”打印选项

6.设置“标记和出血”打印选项

7.设置“颜色管理”打印选项

8.设置“高级”打印选

第四部分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着“识记”“理解”和“应用”等能力层次规定考生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与技能,并把握上述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与技能,分析和解决有

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并能够运用多个知识点进行设计制作。

二、教材

《ADOBE ILLUSTRATOR CS5标准培训教材》ACAA专家委员会等主编,汪可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制作技巧和方法必须彻底弄清楚,对基本工具和使用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对书上的具体例子要在不断练习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4学分,建议总课时72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五、关于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

重点,试题内容不超纲。

2、考试的比例一般为识记占10%,理解占15%,应用占75%。

3、反映不同难易的试题分数比例一般为较易、中等难度共占80%,较难占20%。

4、试题类型一般为:操作题,包括:一般工具的操作,具体图形的基本设计制作等。

考试为上机考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及格。

六、题型示例

操作题

(一)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用你所熟悉的各种绘图工具,设计并绘制出一个简单的卡通形象。

(二)请用你所熟悉的工具制作如图所示的效果图。

(三)请用你所熟悉的工具制作如图所示的效果图。

数字内容出版物设计教学大纲

《数字内容出版物设计》教学大纲 I.课程性质 设计师在出版物的版式设计过程中需要解决页面设置与管理、图文编排、输出以及电子出版物的设计等工作。InDesign 软件可以轻松的和Photoshop、Illustrator、GoLive等软件进行设计配合,既可以满足类似于普通书籍的教学需要,也可以满足类似与杂志、电子出版物等高端设计要求,使制作变为简单。设计师轻松掌握InDesign 软件的基本应用功能后,可以将大量的时间用于设计创作当中。 本教程的目的是从设计的角度向学员介绍了出版物理论知识、InDesign 软件使用、宣传画册设计制作和书籍设计制作的方法和过程。通过学习本书,学习者将会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版式设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为从事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Ⅱ.教程的目的和任务 “InDesign出版物设计培训教程”的培训目的是: 1.了解版式设计基本原理。 2.了解出版物设计的基本流程。 3.InDesign软件的基本操作。 4.了解出版物设计在印刷过程中的输出环节。 5.简单了解电子出版物。 Ⅲ.学时安排 本课程共包含6部分内容,第1部分为基础知识概述,出版物设计的基础;第2部分为设计流程部分,需要掌握出版物设计的基本流程;第3-4部分是软件部分,解决InDesign软件的基本操作;第5-6部分是实例讲解分析部分则需要读者掌握出版物设计及印刷的项目过程,同时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项目进行设计。 本课程供授课72学时,其中1/3学时供上机操作,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以下各章学时安排仅供参考。 第1部分 8 学时 第2部分 8 学时 第3部分 16 学时 第4部分 16 学时 第5部分 12 学时 第6部分 12 学时 Ⅳ.考核目标与考核要求 第1部分出版物设计基础知识 1.了解出版物的发展历程 2.了解出版物的类别与特点 3.了解出版物的各种装订方式的特点 4.了解版式设计的基本要素 5.掌握一定的色彩原理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线性代数》课程教案大纲 课程代码:课程性质:专业基础理论课必修 适用专业:工科类各专业总学分数: 总学时数:修订年月: 编写年月:执笔:韩晓卓、李锋 课程简介(中文): 线性代数是理、工、经管各专业重要的基础课之一。它是以讨论有限维空间线性理论为主,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理论与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其它科学领域中。主要包括:矩阵、行列式、线性方程组、秩问题、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二次型等内容。 课程简介(英文): , . , , . . , , , , , , . 一、课程目的 《线性代数》是高等院校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它是以讨论有限维空间线性理论为主,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获得线性代数中的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矩阵和向量组的秩,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独特的代数思维模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了解线性代数在经济方面的简单应用,并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及进一步扩大数学知识面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二、课程教案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教案内容 第一章行列式(学时) 教案内容:

二阶三阶行列式;阶行列式的定义;行列式的性质(证明选讲);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证明选讲,行列式按某行(列)展开选讲);克莱姆法则。 本章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行列式的性质;行列式按一行(列)展开定理;克莱姆法则的应用。 难点:阶行列式的定义的理解;阶行列式计算。 第二章矩阵(学时) 教案内容: 矩阵的概念;矩阵的运算(矩阵的加、减法;数乘;乘法;矩阵转置;方阵的幂;方阵的行列式);几种特殊的矩阵(对角矩阵,数量矩阵,三角形矩阵,单位矩阵,对称矩阵与反对称矩阵);分块矩阵(分块阵及其运算,分块对角阵);逆矩阵(可逆阵的定义;奇异阵,伴随阵与逆阵的关系;逆阵的性质,二阶上三角分块阵的求逆方法);本章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矩阵的运算规律;逆矩阵的性质以及求法; 难点:矩阵的乘积及分块矩阵的乘积;逆矩阵(抽象矩阵的逆矩阵)的求法。 第三章矩阵的初等变换与线性方程组(学时) 教案内容: 矩阵的初等变换(初等矩阵定义;初等矩阵与矩阵初等变换的关系。用初等变换求矩阵的逆);矩阵的秩(矩阵的秩的定义;矩阵的秩与其子式的关系;初等变换求矩阵的秩)。线性方程组的消元解法(消元解法与初等行变换的关系;线性方程组有唯一解、无穷多组解和无解的讨论;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判别定理;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本章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利用初等变换求矩阵的逆矩阵与矩阵的秩;利用初等变换求线性方程组的通解。 难点:利用初等变换求线性方程组的通解。

《设计专业考察》实习教学大纲

工业设计(文、理)专业风景写生教学大纲 一、实习时间 第3学期,共3周。 二、实习地点 国内几个主要风景写生基地 三、实习的目的 本课程为专业课实践教学。“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艺术来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通过风景写生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与自身修养,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感悟能力;脑、眼、心、手的协调能力,感性与理性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创造出符合社会的美感设计作品。 四、实习教学内容及要求 1、观察一切物象都是通过眼睛观察后传入大脑,经过分析而创造。面对大自然要求学生有高度的观察能力、概括与取舍能力、表现能力,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 2、速写训练速写是进行创作和设计的基础,是每个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技能。要求学生运用钢笔、铅笔或毛笔等工具对自然风光进行写生,具象、抽象表现形式均可。 3、风景写生通过风景写生锻炼学生的构图能力、表现色彩能力与概括取舍能力。要求学生用水粉、水彩、油画、国画或色粉笔等综合材料面对自然进行写生。 4、写生报告通过三周的写生,每个学生对自然有了新的认识与感悟,并通过文字记录下来。回校后要求学生每人写一份3000字左右的写生报告,进行总结。 五、实习指导教师的责任 任课教师对风景写生的效果承担主要责任。在写生之前,应认真考察待写生部门的基本情况,安排好全部写生时间及内容,及时检查督促学生的写生进度及质量,提出问题并与学生一起讨论研究,现场辅导并作适当的范画。 六、实习成绩评定标准

1、写生表现:占10%; 2、写生作业:占60%; 3、写生报告:占30% 制定人:刘忠志 审核人:李东平 批准人:张家信 2005年4月

(完整版)《居住空间设计》教学大纲

《居住空间设计》教学大纲 一、教学的性质 1、课程性质: 居住空间设计是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方向主干核心课程,居住空间设计从属于环境艺术设计的范畴,是为人类建立生活环境的综合艺术和科学,它是建筑设计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开拓学生的设计思维,增强学生的整体方案设计和绘图能力。为今后从事室内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2、设置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入理解建筑的居住空间特性,掌握居住空间的知识与技能,熟悉各种居住空间环境的设计、表现、技巧,具备较高的创造性、综合性才能和解决设计中实际问题的统摄能力。 二、本课程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结构 1、课程总体目标:通过理论授课和指导专题居住空间设计(动手能力的训练),学生应掌握如下能力: A、深入理解居住空间的特性,掌握居住空间设计的知识与技能,掌握室内设计程序; B、熟悉各种建筑居住空间环境(如:客厅空间、餐厅空间、卧室空间等)的设计、表现、技巧; C、具备较高的创造性、综合性才能和解决设计中实际问题的统摄能力。 2、知识要求:熟悉居住空间设计理论,设计表现,设计思维等,包括美术史、美术基础、表现图绘制、计算机空间模拟、采光与照明等内容。了解构造、材料、设备等技术性较强的专业内容。 3、能力要求: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建筑居住空间环境艺术设计观念,具备综合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居住室内设计基本理念 教学目的 了解居住室内设计的创新理念;掌握居室软装饰 教学内容: 1、住宅是家的概念 2、住宅室内设计的创新理念

3、居室软装饰 第二章居住室内的空间特征 教学目的 了解居住室内设计的基本要求;掌握居住室内的流线分析;掌握居住的空间组成。 教学内容: 1、住宅室内的流线分析 2、住宅的空间组成 3、住宅室内设计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住宅的设计风格形成 教学目的 了解中西方住宅设计风格的种类;了解各个时期住宅设计风格的特点及其形式;掌握住宅设计风格形式,并用以指导设计创作工作。 教学内容: 1、中式古典风格 2、欧式古典风格 3、现代主义风格 4、后现代主义风格 5、田园风格 第四章玄关设计 教学目的 了解玄关的功能、目的和分类;理解玄关的空间形态分析;掌握玄关设计的原则和要的。教学内容: 1、玄关的概述 2、玄关设计的原则 3、玄关设计的要点 第一章居住室内设计基本理念 教学目的 了解居住室内设计的创新理念;掌握居室软装饰 教学内容: 第五章起居室设计 教学目的 了解起居室的功能分析;理解起居室设计的要求;掌握起居室设计的原则和要点。 教学内容: 1、起居室的概述 2、起居室设计的要求 3、起居室设计的原则

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大纲资料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基本要求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用以培养学生电子技术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主要研究常用基本的半导体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基本的电子电路的原理和应用。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问题的方法。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 1 .掌握电子技术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问题的方法。了解电子技术的新发展,新技术。 2 .正确掌握电子技术的课程内容,能够分析由几个单元电路组成的小电子电路系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创新精神。 3 .具有运用计算机分析和设计简单电子电路的能力,掌握用计算机分析电子电路的新方法。 4 .具有较强的实验能力,会使用常规的电子仪器,会通过实验安装调试电子电路,具有进行实验研究的初步能力。 5 .具有较强的查阅电子技术资料的能力和从网络上获取有关信息的能力。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中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先修课程中所学到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结合各种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多种教学活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和日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因此本课程在后续课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各章节内容及其学时安排: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的半导体元器件、各种常用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等内容。 第 1 章逻辑代数( 4 学时) 数字信号的特点、双值逻辑系统的概念。数字电路描述的数学工具——逻辑代数的运算定理和规则,以及逻辑函数的化简和变换等内容。 第 2 章集成逻辑门电路( 6 学时) TTL 和 COS 两大类型的逻辑门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和参数指标,对常用的几个系列逻辑门,以及集电极开路门和三态门作了较详细的讨论和比较。 第 3 章组合数字电路( 10 学时) 组合数字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译码器、编码器、数据选择器、比较器等常用组合数字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展示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大纲讲解

《展示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大纲 总周数:1周 面向专业:艺术设计 大纲执笔人:刘晶大纲审定人:逯海勇 一、说明 1、课程设计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通过进行课程设计,检验对于展示空间设计理论的掌握、理解,并能通过实际操作,发现自己设计的不足,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处,以及检验动手能力。 掌握展示设计的基本原则;发展趋势;了解其构思的独到性;展示空间的表现技法;装饰材料与施工;灯光与气氛。 2、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展示空间设计重在表现空间氛围,表现的力度需要大量的课题实践和现场操作,所以要求学生的表现技术层面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具有实际操作能力。通过课题实践的集中训练安排,使学生的基本知识得到巩固和快速绘图能力,从而达到更高水平。 二、课程设计内容 内容:1、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国际照相器材展,由你代表中国海鸥照相器材公司完成参展任务: 要求: 1、拟订参展计划。 2、选择摊位大小,并设计平面流程。 3、绘制平面图、透视图。 4、制作材料样板。 5、拟订展会制作报价。 6、详细的策划说明书。 以上内容用两张以上2号图纸表现;或以A4大小投标书来表现。具体表现手法不限。

内容:2、根据所学内容,在一个10cm×10cm方行空里,设计一个专卖店,内容自定。 要求: 1、平面流程示意图。 2、重点角度透视图。 3、设计说明。 4、材料样板及报价。 以上内容用2号图纸表现,方法不限。 三、本课程考核方式、方法 编码实践 环节 名称考核 单元 名称 考核内容考核 方法考核标准 最低 技能 要求 负责 单位 商业展示课程设计计算 部分 无无无无 艺术 设计 系 商业 展示设计图纸图纸 质量 检查 批改 优秀:设计方案合 理,表达完整无误, 画面整体,具有独创 性,符合市场实用标 准要求。 良好:基本达到上述 要求。 中等:能够完成设计 要求。 及格:基本完成设计 要求及内容。 及格 艺术设计系

《展示空间设计》教学大纲

《展示空间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制订人/日期修订人/日期审定组(人)/日期 康俊11/09/01 康俊12/09/01 电脑艺术教研室13/09/01 WLSL017 学时分配总学时64 , 其中授课32 课时,实践32课时 授课对象室内设计专业, 三年制,专科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 展示空间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研究展示空间、色彩、照明、陈设等相关设计要素的组合,以一定的科学、技术和艺术规律为指导,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专业理论及技术层面跨度很大,对培养学生的设计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形成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与设计技巧的基本专业素质有重要的影响。 教学目的: 通过对展示空间设计的理论、原则、内容、方法的讲解与实际设计案例的剖析,使学生能基本认识和把握展示空间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展示空间设计功能分区、色彩、家具、陈设等照明及室内界面设计技巧与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和设计表达能力,突出综合设计应用能力与技术运作能力,培养学生独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学生就业走上设计工作岗位后,能较好地具备承担展示空间设计项目的实际工作能力,与设计团队一起创造高质量的展示空间环境。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图文并茂,通过案例的介绍增加学生对展示设计空间基本理论的认识和了解。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展示空间设计的风格和流派、设计潮流等知识领域展开讨论,增强学生对基本设计理论的理解。

三、教学条件 计算机电子教室进行教学,学生每人一台高性能计算机,安装CAD、MAX、LS、VR软件和办公软件套装。 1、硬件要求:高性能计算机一台; 2、软件配置: Windows XP及相关的操作系统软件。 3、其他——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序号单元主要内容教学要求学时 1 展示空间 设计的概 念 理论教 学 (1) 展示空间设计的概 念 (2) 流派和趋势 通过对展示空间设计理论 基础和空间设计原则的学 习,让学生对展示空间设计 的基本知识和概念有一个 比较清晰的认识,了解展示 空间设计的风格和流派,熟 悉目前设计潮流的主导倾 向。 4 实践项 目 通过案例的介绍增加学 生对展示设计空间基本 理论的认识和了解。 (1) 掌握展示空间设计的基 本知识和概念。 (2)了解展示空间设计的风 格和流派,熟悉目前设计潮 流的主导倾向。(重点) 4 2 展示空间 设计理论 的艺术形 态 理论教 学 (1) 由二维模型生成三 维模型功能与形态 (2)艺术与技术 展示空间设计的功能和形 态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互 为因果,在设计中这两方面 都必须兼顾。 4 实践项 目 通过案例的介绍增加学 生对展示设计空间艺术 与技术的应变能力。 设计除了解决功能与形态 之间的矛盾,同时还必须解 决目的与技术之间的矛盾。 4 3 展示空间 设计原则 的安全性 和空间组 织 理论教 学 在学习展示空间设计的 基础上,了解建筑的安 全原则和空间组织原则 基本知识。 (1)建筑结构安全 (2)楼板承重安全(重点) (3)材料选用安全 (4)衔接与过渡 (5)节奏感与有序性(重 点) (6)围与透 4

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课程代码:TELE1005 英文名称:Digital System and Logic Design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学分/学时:3.5/72 开课学期:第3学期 适用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 先修课程:电路分析 后续课程: 开课单位:电子信息学院课程负责人:黄旭 大纲执笔人:黄旭大纲审核人:X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必修主干课。 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讲授数字逻辑的基本知识及数字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通过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建立数字系统完整的总体概念,掌握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以及若干典型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功能及应用,具备一定的数字电路分析和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理论和技术基础。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掌握逻辑代数和数字逻辑电路的基础知识,能将其用于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1.4】 2、具备对数字逻辑器件的特性和功能进行分析的能力,能够对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 辑电路进行描述和分析,能够分析典型脉冲电路、半导体存储器以及数模和模数转换电路的结构和原理,并针对实际工程问题和应用对象进行器件和参数的选择。【2.2】 3、具备对数字逻辑电路进行初步设计的能力,能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根据设计要求完 成数字逻辑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3.2】 4、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对数字逻辑电路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进行研究与实验验证。【3.2】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明确本课程知识与能力重点符合标准哪几条毕业要求指标点)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2016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线性代数课程是高等院校理科(非数学类专业)、工科、经济和管理各专业(特别是需要数学基础知识较强的相关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线性代数主要处理线性关系问题,它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通过线性代数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为学习相关课程及进一步扩大数学知识面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还可以提升学生相应的数学素养。 2.课程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向量空间与线性变换、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及矩阵的对角化、二次型。 行列式和矩阵是学习解线性方程组的基础,利用行列式,根据克拉默法则可以求解某些非齐次方程组的解;利用行列式可以判定某些齐次线性方程组是否有非零解。行列式也可以判定矩阵是否可逆,并用之求可逆矩阵的逆矩阵;利用矩阵可以判定和求非齐次方程组的解,以及可以求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非零解;建立R n的基与向量在基下的坐标及坐标变换,并讨论欧式空间及其结构;讨论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及矩阵 - 1 -

的对角化问题;利用以上理论讨论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合同变换与合同矩阵,二次型的秩、惯性定理、标准形和规范形,用正交变换和配方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等。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无; 并行课程:微积分,高等数学等; 后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计算机数据结构、算法、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密码学、经济学、网络技术、虚拟现实等课程中,都会涉及到线性代数的相关基础知识。由于理解及知识储备的原因,建议在一年级下学期或者二年级时,学生开始选修《线性代数》。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目标是为非数学类专业学生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和扩大数学知识面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更旨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空间直观和想象能力。到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能: (1)掌握行列式、矩阵的基本定义及性质等,能够计算行列式的值; (2)理解线性方程组求解理论,掌握向量组的秩、矩阵的秩、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等概念,会分析并求解齐次、非齐次线性方程组。 (3)熟练掌握向量的运算,理解R n中的基、坐标、基变换与坐标变换及内积的相关知识; (4)掌握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矩阵的对角化理论; (5)掌握二次型的标准型和正定二次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6)能够借助Matlab等计算机软件进行行列式的计算、求解线性方程组等。 三、学习要求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 1 -

展示教学大纲

《展示设计》教学大纲 总学时: 48学时 理论学时: 24学时 实践学时: 24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课 教材:《展示设计》王伟、王雄编著辽宁美术出版社 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展示设计课程是目前国内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一门主干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设计课程,国外这一专业的教学体系已相当完善,从展示的策划,设计到展示技术,材料御用,施工工艺,每个环节的教学与市场运用体系衔接的都很紧密。具有实际工程经验的从业教师,完善而规范的实际市场体系,为其专业的教学提供了一个良性的设计市场课堂,相比之下,国内本专业的教学仍处于一种脱离市场,缺乏时间的“纸上谈兵”状况。 在教育面向社会的今天,为社会培养具有较强专业素质的实用设计人才是艺术设计院校教学的一个根本目标。棉队当前国内展陈潜在的巨大设计市场,社会对展示设计类专业人才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如何实现本专业课程的教学与市场接轨,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拓展本专业课程的教学思路,以尽快适应社会对展示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一直是我们始终在思考,探寻和研讨的一个教学课题。 二、教学环节与教学形式建议 针对本课程的特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可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认真阅读文字教材,较清晰的了解展示设计的基本概念;其二,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辅导,并充分发挥多种媒体教材的教学功能以及机房上机实践,帮助学生生动、有效地学习这门课程;其三,针对展示设计中实践的问题进行案例研讨,促进理论的理解。 三、教学时数分配与进度计划 章目教学内容理论课学时实践课学时 第一章课前准备 4 第二章展示设计概论 4 第三章展示设计的基本原理 4 第四章展示专项设计 4 8 第五章展示专题设计 4 4 第六章展示设计实例方案讲评 4 4 第七章设计实践教学实录 4 第八章教学成果 4 四、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1章课前准备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课堂理论讲解,让学生建立起展示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架构,

H2510131《家居空间设计》教学大纲

《家居空间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H2510131 课程名称:家居空间设计 学时/学分:60学时/3学分 授课学期:第三学期 先修课程、后读课程:商业空间设计、家具设计 适用专业: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 开课系或教研室:艺术与设计系环艺建装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家居空间设计》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2.课程任务:通过学习家居空间设计的课程,使学生在过程中了解生活空间的基本概念。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把以前所学基础运用到此课程中,以家居设计,陈设设计概念相结合达到设计空间的目的。教学以实践市场相结合,通过学生对市场的发展中所了解,各种形式的家居风格与装饰材料的运用.细节的体现。整体风格的表格,掌握各个空间的布局原则,领会各个空间界面的设计手法和材料的运用及细节的处理方法。 三、课程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章生活空间的基本概念及发展 1.生活空间的基本概念 2.生活空间的发展历程 3.生活空间的设计未来发展 第二章室内设计的内容 1. 室内设计的内容 2. 室内设计的类别 3. 室内设计的依据 第三章家居空间设计 1.住宅室内设计的概念 2.住宅室内设计的家庭因素 3.住宅室内设计的原则 4.住宅室内各部分环境设 5.住宅室内照明

6.住宅室内设计程序 第四章生活空间组织与界面 1.室内空间的组织 2.各类界面的功能特点 3.室内界面的处理 4.居室空间界面设计的思考 第五章生活空间实例解析 四、学时分配表 五、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室内设计资料集》主编:张綺曼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或修订时间:2007年 参考书:《世界室内设计史》主编:约翰.派尔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城市空间元素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主编:张海林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执笔:彭一鸣 审定:肖俊华

数字集成电路教学大纲

《数字集成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60341001 课程英文名称:digital integrated circuits 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4 实验:4 上机:0 适用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05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数字集成电路是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的学位课,该课程为必修专业课。课程主要讲授CMOS数字集成电路基本单元的结构、电气特性、时序和功耗特性,以及数字集成电路的设计与验证方法、EDA前端流程等。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同时,重在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CMOS工艺下数字集成电路基本单元的功能、结构、特性; 2.掌握基于HDL设计建模与仿真、逻辑综合、时序分析;熟悉Spice模型; 3.具备将自然语言描述的问题转换为逻辑描述的能力; 4. 具有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CMOS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方法与流程;CMOS逻辑器件的静态、动态特性和Spice 模型;数字集成电路的时序以及互连线问题;半导体存储器的种类与性能;数字集成电路低功耗解决方法以及输入输出电路;数字集成电路的仿真与逻辑综合。 2.基本理论和方法:在掌握静态和动态CMOS逻辑器件特性基础上,理解CMOS数字集成电路的特性和工作原理;掌握真值表、流程图/状态机、时序图的分析方法和逻辑设计的基本思想。 3.基本技能:掌握器件与系统的建模仿真方法;具备逻辑描述、逻辑与时序电路设计能力;熟悉电路验证与综合软件工具。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础概念、基本方法和设计思路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习题和讨论课,并在一定范围内学生讲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注意培养学生提高利用网络资源、参照设计规范及芯片手册等技术资料的能力。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技术基础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3.计算机辅助设计:要求学生采用电路建模语言(SPICE/HDL)和仿真模拟工具软件进行电路分析与设计验证;采用逻辑综合工具软件进行电路综合;采用时序分析工具进行时序验证。(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有:大学物理、电路、线性电子线路、脉冲与逻辑电路、EDA技术与FPGA应用、微机原理及应用,以及相关的课程实验、课程设计。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对重点、难点章节(如:MOS反相器静态特性/开关特性和体效应、组合与时序MOS电路、动态逻辑电路、数字集成电路建模与仿真验证、数字集成电路逻辑综合)应安排习题课,例题的选择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2.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要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分析设

《线性代数(B)》课程大纲

线性代数(B 类)课程教学大纲

理解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并掌握其性质与求法。 理解相似矩阵的概念及性质以及n 阶方阵能相似于对角矩阵的充要条件。掌握求矩阵的相似对角矩阵的方法。 理解正交矩阵的概念及其性质。 了解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掌握实对称矩阵正交相似于对角矩阵的方法。 对于相似于对角矩阵的方阵,能由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构造出对应的方阵。 6.第六章实二次型(学时数:2.5 次课5 学时,对应代码:A3、A4、A5、B1、B2、 B3、C1、C2、C4 ) 理解实二次型和它的矩阵、秩等概念。了解实二次型经非退化的线性代换仍为二次型且秩不变的性质。 知道矩阵的合同的概念及简单性质。 理解二次型的标准形与规范标准形的概念。熟练掌握用正交代换化二次型为标准形。会用配方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能用非退化的线性代换化二次型的标准形为规范标准形。 了解惯性定理。理解正定二次型与正定矩阵的概念及其性质。掌握正定二次型的判别方法。 7.第七章线性变换(学时数:4 ~6,对应代码:A3、A4、A5、B1、B2、B3 C1、C2、C4 )(由于课时所限,课堂教学不讲授该章的内容) 了解线性变换、变换的象与原象等概念。知道线性变换的简单性质。 了解线性变换与矩阵之间的关系,知道线性变换的矩阵。 掌握R^n 中线性变换在一组基下的矩阵的求法与已知向量在一组基下的坐标求向量在线性变换下的象的坐标的方法。 了解线性变换在不同基下的矩阵之间的关系。掌握在R^n 中利用过渡矩阵求线性变换在不同基下的矩阵的方法。 了解在一般的线性空间中线性变换在一组基下的矩阵的求法与已知向量在一组基下的坐标求向量在线性变换下的象的坐标的方法。了解线性变换在不同基下的矩阵的求法。

橱窗展示设计教学大纲

橱窗展示设计教学大纲 《橱窗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342137 课程英文名称:Window Display Design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平面方向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2.05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橱窗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平面方向专业选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这门课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橱窗设计正确的思维和学习方法,并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和运用视觉要素的设计法则,用现代设计理论来探索橱窗设计形式美,了解与之相关联的载体环境等诸多应用特性,并采用多种造型手段,设计出特定的、在空间上满足使用需求和符合视觉审美的橱窗展示设计。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到作为广告的一种特殊形式,橱窗展示设计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视觉手段来展示真实的商品,将商品自身的特点以及商品所涉及的相关信息进行特殊的强化处理以引起过往行人的注意,使其产生兴趣进而产生购买的冲动。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橱窗设计的基本设计要素、橱窗创意思维的构思过程,以及橱窗设计所需制作工艺。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专业设计能力。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除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外,通过多个设计案例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 了解橱窗设计的基本设计要素、橱窗创意思维的构思过程,以及橱窗设计视觉流程; 2(树 立正确的学习观;

3(具有独立设计,绘制能力;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5. 能够根据商品特性、所处环境进行橱窗设计。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 基本知识、能力:了解橱窗设计的原则,掌握橱窗设计程序,熟练运用色彩、道具、照明方式进行橱窗设计。橱窗设计作品要求传达信息准确、迅速、舒适、独特,同时也应起到吸引人们视觉注意的作用。 2. 基本技能: 要求学生对橱窗设计以前的基础课程,特别是设计基础课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对各种设计要素,如形态的类别、构成和变化,色彩的基本现象与规律,各种构成和构图的方法以及形式规律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学习与研究;熟练使用计算机制图软件进行设计。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理论讲解与分析示范设计步骤相结合;引导学生根据设计案例,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橱窗设计;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讨论课,进行作业作品的自评与互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要求学生修完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相关课程。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对重点、难点章节(如:橱窗设计的表现形式、橱窗设计的视觉流程等)应安排习题课,例题的选择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空间构成设计教学大纲

《空间构成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空间构成设计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时:64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 先修课程:素描、平面构成 开课单位:艺术设计分院 一、讲课内容 第一章空间造型设计概述 一、空间造型设计教学主要内容 二、本专业空间造型设计研究对象, 三、空间造型设计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四、作业要求及能力目标 五、材料资源准备 第二章构成知识归类 第一节空间构成的原理 一、空间的概念 二、空间知觉与秩序 三、空间构成的审美特征 第二节空间限定表述 一、什么是空间限定,空间限定的具体化表现 二、空间的组织的一般方法 三、空间的结构的分类及特点 四、空间的性格 五、空间的变化 第三节内空间构成 一、内空间形态 二、内空间洞口设计方法 第四节外空间构成 一、外空间的空间体认知 二、外空间空间体的组合 三、外空间的动线创造和构成手法

四、外空间构成与景观设计 第五节光空间构成 一、光的基本概念 二、光的照射空间构成 三、透射光的空间构成 四、反射光的空间构成 五、动态光的空间构成 六、光环境与空间性格 七、光空间构成与展示设计 第六节水体空间构成 一、水体特性与空间构 二、水体造型与空间构成 第七节动态空间设计 一、自然水游动与空间构成 二、机械效应与空间构成 三、人力触动与空间构成 四、动态设计案例分析 第三章综合练习 一、设计构思 二、材料加工 三、空间构成制作与光、水、电的运用 教学大纲说明书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艺术设计等空间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为必修课。培养学生建立空间设计概念,从建立空间感知出发,认识基本的空间概念,然后以物理量、心理量、尺度感及错觉所营造成的空间印象作为理论支撑;为后续课程建立专业设计基础的课程。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在设计思想上建立空间设计的概念,增加单一空间的构成方法和组合空间的组织方式的知识,提高用三维的方式进行空间设计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组建空间结构,营造空间形态作为技术探索;从形式美的角度进行空间形态的意念创造,图文并茂,阐释理论,让学生更易于了解空间塑造的方式方法;从借鉴国内外的名家名作而引发创想,鼓励原创性的呈现;在空间构成类型、构成手法、创新手段方面进行详细

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课程大纲

“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OE2121017 课程名称: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英文名称:Digital Logic and Digital System Design 学时:60 学分:4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大类)开课学期:4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与模拟电子线路 开课院系: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及相关学院 一、课程的教学任务与目标 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是重要的学科基础课。该课程与配套的“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实验”课程紧密结合,以问题驱动、案例教学、强化实践和能力培养为导向,通过课程讲授、单元实验、综合设计项目大作业、设计报告撰写、研讨讲评等环节,实现知识能力矩阵中1.1.2.2、1.2.1.2以及2.5、2.6、3.6、4.1、4.2的能力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电子设计自动化(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技术和工具。数字电路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数制及编码、逻辑代数及逻辑函数的知识;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熟悉常用的中规模组合逻辑部件的功能及其应用;掌握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典型的中大规模时序逻辑部件。EDA设计技术部分,需要了解现代数字系统设计的方法与过程,学习硬件描述语言,了解高密度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基本原理及开发过程,掌握EDA 设计工具,培养学生设计较大规模的数字电路系统的能力。 本课程教学特点和主要目的: (1)本课程概念性、实践性、工程性都很强,教学中应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工程应用背景。 (2)使学生掌握经典的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 (3)掌握当今EDA工具设计数字电路的方法。 (4)本课将硬件描述语言(HDL)融合到各章中,并在软件平台上进行随堂仿真, 通

《环艺项目实训》课程教学大纲

《环艺项目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室内艺术设计 总学时数: 120学时 其中:理论讲授学时: 30学时 实践学时: 90学时 1、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1.1.性质:《环艺项目综合实训》课程是室内设计专业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它在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接理论体系的作用。课程设计应注重课程定位与目标、课程内容选取、课程内容序化、课程考核评价四个方面,依托职业岗位,实现可测性目标,以项目为载体,立足真实工作过程,多层次、多方位地实施考核,从而进一步形成完整的室内设计综合实训。 1.2. 目的:通过理论教学、模型制作、实地调研、项目制作,直观地探讨室内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深入理解设计意图,把握设计方向。以行为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强调通过行动来学习,注重在行动中获得过程性知识,从而构建属于学生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即职业能力。本次综合实训力求工作过程系统化而非学科知识系统化,即将工作结构转化为课程结构,将工作内容转化为课程内容。在此基础上,以实际工作流程和各工作环节之间的衔接顺序为参照系,设计课程模块和内容。 1.3.任务及目标: 在遵循从单项到综合、从细节到整体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本门课程的课程目标,包括: 1.3.1 知识目标: 熟悉常见住宅户型。熟悉室内空间常规水、电配置。熟悉以住宅为主(包括办公空间)的常见家具组合方式及尺度。熟悉不同尺度空间的特点及设计要点(包括住宅空间及公共空间)。熟练掌握室内设计的一般方法及基本程序。掌握室内设计影响性因素(包括色彩、照明、家具及室内陈设、绿化)的一般设计处理方法。 1.3. 2.能力目标: (1) 会分析不同户型的优缺点。会房屋测量记录。会空间特点分析。能根据空间自身特

主题空间设计教学大纲

主题空间设计 课程名称:主题空间设计 课程编号: 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学时:60学时 课程安排:四年级上学期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一、课程开设的意义、作用和地位 本课程是必修课程,其意义和作用在于通过课程的开展,讲授主题空间设计的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和借鉴先进的设计理念,掌握主题空间设计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培养具有能在各级建筑设计院(所)、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方面从事住宅室内设计工作,具有较强社会适应性的复合型人才。 二、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 让学生了解在中国主题空间设计营造正逐渐被人们所熟识和承认,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以主题形式出现的场所,如主题餐厅、主题公园、主题房地产,让学生掌握不同主题空间的设计方法、程序、技巧。本课程主要讲授主题空间的概念和意义。主题空间的营造不仅仅是将符合同一主题的各类设施结合到一起,而是要将概念、设计、实施、经营等多个环节整体设计出解决方案。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 课题1:主题空间的构思 方法要求与步骤: 1、以个人为单位,根据自己对不同主题的空间进行体会设计构思。 2、将构思出的空间进行功能分区,学生自己讲述。 课题2:设计主题空间方案 方法要求与步骤: 1、以个人为单位,根据前面的功能分区方案,确定自己的设计方案并进行设计。 2、绘制出比例准确,功能合理的主题空间设计方案一套(平立剖面)。 课题3:主题空间设计方案表现 方法要求与步骤: 以个人为单位,根据前面的设计方案(平立剖面)进行效果图制作(可手绘,也可以用3DMAX)。 课题4:作业讲评 方法要求与步骤: 1、学生自己讲评自己的作业方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老师点评学生作业。 四、教学方法的原则性建议 任课教师制定教学教案,必须包含所有的教学内容,应着重强调主题空间设计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带领学生参观样板工程,进行参观设计后心得体会写作;使用多媒体设备授课,借鉴、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设计案例和设计理念,引导学生灵活和创造性地进行设计创作。作业以课内和课外结合进行。 五、课程考核方法和标准 评分方法: 本课程的考核评定随堂进行,以任课教师布置的课题设计作业为主要对象。评定成绩以百分制记。并有两部分组成,一是任课教师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评定,(30%)二是作业成绩,由专业教师集体评分确定。(70%) 评分主要内容: 1、能否掌握本课程内容的基本知识点。 2、能否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作业。 3、能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在作业的完成过程中有所体验、理解和探索。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 《咖啡厅与餐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空间品位餐饮》天津大学出版社 《咖啡厅设计》大连工业大学出版社 《解读广州酒吧1》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解读广州酒吧2》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七、教学大纲编写人、审定人 本教学大纲由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集体讨论审定,罗薇丽执笔编写。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10级) 编号:40023600 英文名称: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责任教学单位:电子工程系通信工程教研室 总学时:56 学分:3.5 考核形式:考试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修读方式:必修 教学目的:数字信号处理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数字滤波器的基本设计方法,具有初步的算法分析和运用MATLAB编程的能力,了解数字信号处理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从事数字信号处理方面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绪论 了解数字信号处理的特点,应用领域,发展概况和发展局势。 2.时域离散信号和时域离散系统 了解连续信号、时域离散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定义和相互关系;掌握序列的表示、典型序列、序列的基本运算;掌握时域离散系统及其性质,掌握时域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掌握采样定理、连续信号与离散信号的频谱关系。 3.时域离散信号和系统的频域分析 掌握序列的傅里叶变换(FT)及其性质;掌握序列的Z变换(ZT) 、Z变换的主要性质;掌握离散系统的频域分析;了解梳状滤波器,最小相位系统。 4.离散傅里叶变换(DFT) 掌握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定义,掌握DFT、ZT、FT、DFS之间的关系;掌握DFT的性质;掌握频域采样;掌握DFT的应用、用DFT计算线性卷积、用DFT分析信号频谱。 5.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熟悉DFT的计算问题及改进途经;掌握DIT-FFT算法及其编程思想;掌握IDFT的高效算法。 6.数字滤波网络 了解滤波器结构的基本概念与分类;掌握IIR-DF网络结构(直接型,级联型,并联型);掌握FIR-DF网络结构(直接型,线性相位型,级联型,频率采样型,快速卷积型)。 7.无限冲激响应(IIR)数字滤波器设计 熟悉滤波的概念、滤波器的分类及模拟和数字滤波器的技术指标;熟悉模拟滤波器的设计;掌握用冲激响应不变法设计IIR数字滤波器;掌握用双线性变换法设计IIR数字滤波器。 8.有限冲激响应(FIR)数字滤波器设计 熟悉线性相位FIR数字滤波器的特点;掌握FIR数字滤波器的窗函数设计法;掌握FIR数字滤波器的频率抽样设计法;了解FIR数字滤波器的切比雪夫最佳一致逼近设计法。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先修课程:信号与系统,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数字电路;后续课程有:DSP原理及应用,语音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