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国考省考选词填空易混词
吉林省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易混词辨析

吉林省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易混词辨析从吉林省历年考试试卷的出题规律来看,行政能力测验中选词填空一般为五个,可是这五个题却往往最容易选错的,因为很多考生对于近义词的掌握不是很到位。
下面,吉林市华图(/)为大家整理一部分被考到几率比较大的几组近义词,希望大家可以认真理解记忆。
(1)抱怨报怨“抱”“报”两字的区别在于,一对己一对人。
“抱怨”偏指自己不满情绪很大,描写的是自身的心理活动,如“这都怪自己,不能抱怨别人”;“报怨”则指向别人报仇,描写的是针对外人的外在行为。
如“这次恶性事件是由肇事者报怨引起的。
”(2)义气意气“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朋友兄弟的感情,如“重义气”“义气千秋”等。
“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如“意气相投”“意气风发”,也指偏激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3)变换变幻如果变换的方式或内容很不固定,就要用后者。
如“风云变幻”“变幻莫测”等中的“幻”不能写作“换”。
(4)窜改篡改二者都有改动的意思,但改动的对象和动机不同。
“窜改”指改动成语、文件、书籍、古书中不应该改动的部分,单指文字改动,对象多是具体的书面材料,不含贬义,如“抄写文件要细心,不要随意窜改”。
“篡改”指用作伪的手段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把正确的东西改为不正确的东西,不限于文字的,含贬义,对象多是比较抽象的东西,如理论、政策、学说、历史等,如“他们肆意篡改历史”。
(5)处世处事“处事”指处理问题,外理各种事务,如“他处事严肃,态度却十分和蔼”。
“处世”指在社会上活动,跟人来往,如“他闯荡江湖多年,有看丰富的处世经验”。
(6)度过渡过“度过”指某时间已过去,如“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
”“渡过”指由此岸到彼岸,有“通过”的意思,或通过难关、困难、危机等,如“渡过了长江天险”。
(7)法制法治表示要根据法律来治理国家,用“法治”;指有关的法律制度,用“法制”。
如“实行法治”和“健全法制”。
(8)反映反应“反映”,指反照,或提供情况(多用于对上级)。
2022年国考行测必看:言语理解最易混用的20组词语

国考行测必看:言语理解最易混用的20组词语神秘VS奥妙、傲然VS傲物......你们知道这些词语有什么区分吗?有些词意思是相近的,但用法与语境却截然不同,假如没有分清晰,考试就简单失分。
为此,我整理了20组最易混用词辨析,行测肯定用得上,备考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小伙伴们抓紧保藏学习!1、傲然、傲物、傲人【傲然】指傲岸地;傲岸不屈的样子。
例:~直立。
【傲物】释义为傲岸自负,轻视他人。
例:恃才~。
【傲人】(成果等)值得傲慢、骄傲。
例:业绩~。
2、神秘、奥妙、奥义【神秘】浅显的尚未被熟悉的隐秘。
例:探究宇宙的~。
【奥妙】(道理、内容)浅显微妙。
例:~无穷。
【奥义】浅显的义理。
例:深得其中~。
3、暴发、爆发【暴发】①突然发财或得势。
例:~户。
②突然发作。
例:山洪~。
【爆发】①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外迸出。
例:火山~。
②突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
例:~革命。
4、悖论、悖谬【悖论】悖论是表面上同一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着两个对立的结论,而这两个结论都能自圆其说。
【悖谬】荒谬;不合道理。
例:~的行为。
5、背书(多义)【背书】背诵念过的书。
例:每天早晨要~,背不出书要挨罚。
【背书】持有票据的人转让票据时,在票据背面批注并签名盖章。
经过背书的票据,付款人不能付款时,背书人负付款责任。
6、本原、本源、本体【本原】哲学上指一切事物的最初根源或构成世界的最根本实体,事物的最重要部分。
【本源】事物产生的根源。
例:想象力是制造力的~之一。
【本体】①德国哲学家康德唯心主义哲学中的重要概念,指与现象对立的不行熟悉的“拘束之物”。
②机器、工程等的主要部分。
7、比肩、比美、媲美【比肩】①并肩。
例:~作战。
②指相当;比美。
例:他虽然是票友,水平却可与专业演员~。
【比美】美妙的程度不相上下,足以相比。
【媲美】表达意思是美妙的程度可以相比,类似比美之意。
一般都用于一种东西可以和另一种东西相比较。
例:敢与西施~8、彼岸、彼此、此岸【彼岸】①(江、河、湖、海的)那一边;对岸。
公务员考试容易混淆的词组和部分成语小结

常见的容易混淆的词组和部分成语小结(1)考得上公培资料1 本能:指的是本身与生俱来的能力哭是人的本能本性:指的是原理的性质或者性格2 不齿:不愿意提到,对。
表示鄙视她的行为是君子所不齿不耻:不以。
为羞耻不耻下问3 凋敝:是生活、事业等方面的衰败凋零:值得是草木凋谢零落,比喻人或事物的衰落如:民生凋敝人才凋零4 遏制:侧重抑制、控制、压制,强调制约性遏止:迫使其停止,强调使之停止。
5 激励:多指精神方面鼓励:既可以指精神方面,又可以指物质方面6 界限:表抽象。
界线:指两个地区划分边界的线。
7 简洁: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简捷:简便、快捷,直截了当。
8 鉴赏:鉴定和欣赏,对象一般式艺术品、文物。
鉴别:鉴定辨别(事物的真假好坏)。
9 截止:是指到一定的期限为止(结束了)截至:是指截止到某一时间(并没有结束)10 就诊:和就医一个意思,指的是病人到医生那里看病,主语是病人应诊:接受病人、给予治疗,主语是医生11 年轻:指的是相对年纪小,是相对较而言年青:年纪小,侧重指十几到二十岁的年纪。
12 徘徊:指(因为有心事)来回走动而不前进,有犹豫不决的意思徜徉:指悠游自在来回行走。
(注意区别二者的心境)13 批判:对思想和行为的分析和批驳批评:指出缺点和错误让其改正14 启示:启发、指示、引导的意思启事:声明某件事或者说明某个问题而刊登在报刊上或者贴出来的15 申明:郑重地说明,侧重比较正式、严肃地强调解释说明。
声明:作动词指公开表示对某事的态度或者说明真相,作名词时指声明的文告等。
16 时事:指近期内发生的国内外的大事时势:指的是某一段时间内的客观形势,时代的潮流和趋势17 题材:指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作品中具体描写的生活内容或生活现象体裁:指的是按照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所作的不同分类(如:韵文和散文)18 调解:指的是劝说、使双方消除纠纷,达成和解斡旋:指的是解决双方争端,把僵局扭转过来,用于比较重大的事件19 学历:学习的经历,如曾经在哪些学校毕业或者肄业等。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指导:选词填空近义易混词辨析(一)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指导:选词填空近义易混词辨析(一)2015国考封闭预测辅导课程选词填空,又名逻辑填空,是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中一项很重要的题型,很多考生在排除两个后会在最后两者答案中徘徊,有些词意思是相近的,但用法与语境却截然不同,这就给考生们带来很大的困惑,有时甚至在上面浪费的很多的时间,为此,南通公务员考试网()中公教育专家收集了一些近义易混词,将其对比辨析,希望能够给广大考生带来帮助。
1、黯然、暗然、岸然:“黯然”,指“阴暗的样子”,也用来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暗然”的“暗”有“光线不足、黑暗”的意思。
“岸然”指“严肃的样子”.2、爱护、爱戴:适应对象不同,前者上(长辈)对下辈,后者下(幼)辈对上(长辈)。
3、安详、慈祥、祥和:“安详”指神态平静、从容稳重。
“祥”指吉利,如“祥云、祥端、发祥”.“慈祥”形容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
“祥和”指气氛而言。
注意“安详、慈祥、祥和”的写法。
4、安静、宁静: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
而“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
“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
而“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
“安静”的使用范围要比“宁静”大一些。
5、安置、安排:前者指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放。
后者指有条理,有先后的处理。
6、必须、必需:都含有“必要”的意思。
“必须”是副词,有强调语气作用,多作状语。
(1)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
后面带动词或带形容词,有时还可以用在分句前面;(2)加强命令语气;(3)“必须”的否定形式是“无须、不须、不必”.“必需”是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定语或作谓语。
凡是“不可不”的行为就用“必须”.7、表率、表帅:“表率”是名词,指“好榜样”.其中“表”为“榜样、模范”,“率”为“表率、楷模”.“表率”是由“表”和“率”两个同义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
公考复习资料行测技巧 言语省考易混成语

省考高频易混成语提到逻辑填空,很多小伙伴们都会说自己的积累不够,提到积累,小伙伴们马上就会想到成语,尤其是一些易混成语,让人头疼,今天我们就一起开分析一下联考中高频出现的易混成语,高频词在考试中的比重不小,小伙伴们一定要重视起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今天的文章不仅仅是列举一些易混成语的字面含义,更多的分享一些区分易混成语的角度与方法。
一形近音近这一类的成语看起来非常相似,往往只有一字之差,此时小伙伴们可以从不一样的字入手,来分析成语的含义。
一挥而就:“挥”指挥笔挥墨,一挥笔就写成文章,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一蹴而就:“蹴”指踏步,踏一步就可以完成,故形容事情很快就能完成。
真题再现:(2010贵州)一般而言,一幅大画不可能________,艺术家应该有一段时间收集资料、深入实地、写生采风,进而精心________、反复________,甚至数易其稿,从而成就一件佳作。
A.一蹴而就准备修改B.一挥而就构思推敲C.一气呵成设计研讨D.唾手可得筹划揣摩【答案】:B【解析】先看第二空,A项“准备”与题干不符,前面提到的“收集资料、深入实地、写生采风”都是准备工作,不会“进而”再准备,A项排除;D项中的“筹划”是指为完成一件事情而谋划,题干中讲的是艺术家作画,“筹划”用在此处并不恰当,D项排除。
再看第三个空,“研讨”是研究讨论的意思,一般用于学术问题,不符合文意,排除C。
B项中,“一挥而就”是说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在此搭配“一幅大画”非常恰当,“构思”是指写文章或制作艺术品时运用心思;“推敲”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这三个词语均符合语境。
故正确答案为B。
二用法不同这一类成语往往意思相近,但用法不同,对于这一类成语,小伙伴们要平时下足功夫,通过例句记住它们的特定用法。
背道而驰:比喻彼此方向目标完全相反,例:误会是一种人生的折磨,它与和谐背道而驰,“背道而驰”的“道”强调的是正确的道路。
公务员考试逻辑填空高频词

选词填空历年词汇统计(2020版)一蹴而就(真题词频:25次):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通常用于否定句。
层出不穷(真题词频:24次):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司空见惯(真题词频:22次):指某事物十分常见,不足为奇。
南辕北辙(真题词频:21次):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日新月异(真题词频:19次):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
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独树一帜(真题词频:18次):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历久弥新(真题词频:17次):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或者是指一样东西不因时间而变旧,变腐,反而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比新的还要好。
相得益彰(真题词频:17次):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褒义词。
大相径庭(真题词频:17次):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潜移默化(真题词频:16次):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根深蒂固(真题词频:16次):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中性词。
未雨绸缪(真题词频:16次):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
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毋庸置疑(真题词频:15次):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
有目共睹(真题词频:15次):形容事物非常明显。
比比皆是(真题词频:15次):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
一成不变(真题词频:15次):一经形成,不再改变。
一般用于否定句,极少用于肯定句。
水到渠成(真题词频:15次):比喻有条件之后,事情自然会成功,即功到自然成。
和“瓜熟蒂落”相近。
相辅相成(真题词频:15次):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背道而驰(真题词频:14次):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有的放矢(真题词频:14次):比喻说话或做事有明确的目的,有针对性。
不言而喻(真题词频:14次):不用说话就能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显。
此起彼伏(真题词频:14次):这里起来,那里下去。
公务员考试逻辑填空易混淆、词型相近词汇汇总1

常考词语辨析精讲实词辨析实词辨析成语辨析国考、联考、省考、事业单位考试通用A1.【安置安顿安排】“安置”着重于“置”,使工作、生活、物品等有适当的位置,或指人或物的处置各得其所,又指安置亲属、行李、灾民等。
“安顿”着重于“顿”,妥当安排使有着落。
“安排”着重于“排”,分轻重缓急,先后主次,有条不紊地处置人或事物,多指人事、任务等的处理。
2.【安闲安适】“安闲” 重在“闲”心中无所牵挂。
“安适”重在“适”——舒适,惬意。
3.【暗淡黯淡】⼆者都指不明朗。
不同的是:“暗淡”指光色昏暗,不光明,不鲜艳,如“光线暗淡”。
“黯淡”,①指心理暗淡,如“心情黯淡”;②同“暗淡”。
4.【懊悔懊恼】“懊悔”重在“悔”——后悔,更多的是“责己”。
“懊恼”重在“恼”——烦恼,更多的是“怨天尤人”。
5.【哀怜爱怜爱恋】三者读音大致相同,但意义和用法不同。
“哀怜”指对别人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如“中华民族有哀怜弱者的传统”。
“爱怜”指十分疼爱,多用于子女,如“爱怜子女”。
“爱恋”指热爱而难以分离,多用于男女之间,如“二十多年来,他俩⼀一直相互爱恋着”。
6.【爱护爱惜】爱护有精心保护,不使受到损坏或镀害的意思;爱惜指不浪费,不糟蹋。
前者既可指人,又可指物;后者则仅指物或抽象事物,如“时间”。
7.【按语暗语】相同点:二者都与语言有关。
不同点:“按语”也写作“案语”,指作者、编者对有关文章、词句所做的说明、提示或考证。
如“这个文段,编者特地加了按语”;“暗语”指彼此约定的秘密话,如“这些话纯是暗语,别人根本听不懂” 。
8.【翱翔遨游】二者都与游动有关,但游动的方式有所不不同。
“翱翔”指在空中回旋地飞。
“遨游”指漫游,游历。
如“自由翱翔”,“遨游太空”。
1.【颁布颁发】“颁布” 侧重于公布,对象往往是法令、条例例等。
“颁发”侧重于授予、发出,对象常是奖品或命令、指示等。
2.【包括包罗包含包涵】“包括”可指具体事物,⼆又可指抽象事物,如“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律、道德等思想观点” 。
国家公务员考试 言语理解 高频易混词语(包括近义词、成语、熟语)

高频易混词语熟语100例1. 不齿•不耻:“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
“不耻”意思是“不以……为耻”,“不认为……是可耻的”。
二者表意正好相反。
2. 勾通•沟通:“勾通”指暗中串通,相互勾结,贬义词。
而“沟通”指两方能够通连。
3. 定金•订金:“定金”指为了保证成交,预先支付的一部分钱。
而“订金”指购买之前约定的价格。
4. 预定•预订:“预定”指预先规定或约定。
而“预订”指预先订购。
5. 作客•做客:“作客”指离开故乡,寄居在别处。
而“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6. 质疑•置疑:“质疑”指提出疑问。
而“置疑”指怀疑,一般用于否定的意义。
7. 义气•意气:“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兄弟朋友的感情。
而“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偏激的情绪。
8. 本义•本意:“本义”指词语的本来意义。
而“本意”指原来的意思或意图。
9. 功夫•工夫:“功夫”指①本领、造诣;②同“工夫”。
而“工夫”指①占用的时间;②空闲时间;③指时候。
另外,“功夫”除用于“本领、造诣”之意外,可与“工夫”通用。
10. 牟取•谋取:“牟取”指获取名利,贬义词。
而“谋取”指的是设法取得,一般用于褒义。
11. 巨变•剧变:“巨变”指的是巨大的变化,而“剧变”指剧烈的变化。
12. 法制•法治:“法制”指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是一种治理社会的制度和方法。
而法治:①先秦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依法治国;②根据法律治理国家。
13. 自诩•自许:“自诩”指自夸,贬义词。
而自许指以某种崇高的使命激励自己,褒义词。
14. 勉励•勉力:勉励,劝人努力。
而“勉力”指努力去做。
15. 处世•处事:“处世”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
而“处事”指处理事务。
16. 形迹•行迹:“形迹”指①举动和神色;②痕迹、迹象;③指礼貌,如“不拘形迹”。
而“行迹”指行动的踪迹。
17. 原形•原型:“原形”指原来的形状,本来的真实面目,常含贬义。
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文艺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怒放,花开得很盛的样子。
绽放,指花朵开放一刹那。
寂静:沉寂,没有声音,多指环境。
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
恬静:闲适安静。
一般指很美好的安静,或者安详等。
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
"光明正大"与"光明磊落"都有胸怀坦白的意思,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多指做事光明、正派,后者多指人格,品质伪造证据,捏造罪名、谣言合计:盘算,商量;合在一起计算。
我们来合算一下这事咋办。
核计:核算成本等春天竟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灿烂!它把冬天()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发挥出来了。
储藏:(1) 把一样东西长久的保管起来。
(2)把…积聚收藏起来。
(3)蕴藏而未发掘。
例:储藏量;铁矿储藏丰富。
珍藏是珍重地收藏。
蕴藏:蓄积深藏未露。
贮藏指储藏物,根据后面的“尽情的发挥出来”以及冬天的特点,可知此处应填入蕴藏。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俗套。
匠心独运: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
独树一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别具一格: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应用”常与理论、技术等搭配;“采用”常与方法等搭配艰涩:(文辞)晦涩,不流畅,不易理解。
艰深:(道理、文辞)深奥难懂“不免”强调的是在某种情况下很自然地会出现一种结果,是一种比较客观的陈述。
“难免”强调的是某种结果不容易避免。
多用于规律性的情况或有一种解释或宽慰的语气,后者暗含没什么,事情不太严重的意思。
取得:强调主动去争取而得到。
适用范围较窄,对象多是抽象的、积极的、中性的。
获得:强调努力而有所收获。
对象多是积极的、所需要的,可以是具体的或抽象的1.定金•订金:“定金”指为了保证成交,预先支付的一部分钱。
而“订金”指购买之前约定的价格。
2.预定•预订:“预定”指预先规定或约定。
而“预订”指预先订购。
3.作客•做客:“作客”指离开故乡,寄居在别处。
而“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4.本义•本意:“本义”指词语的本来意义。
而“本意”指原来的意思或意图。
5.功夫•工夫:“功夫”指①本领、造诣;②同“工夫”。
而“工夫”指①占用的时间;②空闲时间;③指时候。
另外,“功夫”除用于“本领、造诣”之意外,可与“工夫”通用。
6.巨变•剧变:“巨变”指的是巨大的变化,而“剧变”指剧烈的变化。
7法制•法治:“法制”指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是一种治理社会的制度和方法。
而法治:①先秦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依法治国;②根据法律治理国家。
8.勉励•勉力:勉励,劝人努力。
而“勉力”指努力去做。
9形迹·行迹:“形迹”指①举动和神色;②痕迹、迹象;③指礼貌,如“不拘形迹”。
而“行迹”指行动的踪迹。
10.年轻•年青:“年轻”指①年纪不大,多指十几岁至二十几岁;②指事业学问的开创的时间不长。
而“年青”指处在青少年时期。
11.连播•联播:“连播”指连续播出(节目)。
而“联播”指同时转播其他电视台或电台的节目。
12.终止•中止:“终止”指结束,停止。
而“中止”指因故中途停止。
13.变换•变幻:“变换”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
而“变幻”指无规则地改变,令人捉摸不定。
14.供品•贡品:“供品”指供奉神佛祖宗用的瓜果酒食等。
而“贡品”指古代属国或本国臣民献给帝王的礼物。
15.淹没•湮没:“淹没”指大水漫过,也形容被声音盖过。
而“湮没”指名声和成就被埋没。
16.泄漏•泄露:“泄漏”指专指液体、气体慢慢流出。
而“泄露”指不该让人知道的事情让人知道了。
17.树立•竖立:“树立”指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
而“竖立”指物体垂直而立。
18暴发•爆发:暴发:突然猛烈的发生或以不正当的手段发财。
如山洪、流行病、雪崩。
爆发:由于爆炸而突发或发生重大事变。
如战争、火山、革命、大笑。
19辨正•辨证•辩证:辨正:辨明是非,纠正谬误。
如“辨正发音”,可写作“辩正”。
辨证:辨析考证,如“经学者多方辨证”。
亦为中医术语,“辨证医治”。
辩证:哲学术语,如“辩证唯物主义”。
亦同“辨证”第一义。
20长年•常年:长年:一年到头,整年。
如“长年积雪”、“长年劳作”。
常年:终年、常期,如“常年坚持体育活动”。
平常年份,如“常年产量200斤”。
21处世•处事:处世:指人事交往、参加社会活动。
处事:办事、处理事务,如“~ 认真,从不马虎”。
22醇厚•淳厚:醇厚:口味纯正浓厚;亦用于人的品质或风俗,此时同“淳厚”。
淳厚[纯厚]:只指品质风俗质朴敦厚。
23度过•渡过:度过:用于时间方面。
渡过:用于有水面的空间;难点、危机、困难时期。
24伏法•服法:伏法:依法处以死刑。
服法:认罪。
(“伏罪”、“服罪”是同义词)25艰苦•坚苦:艰苦(艰苦卓绝):艰难困苦,适用于环境、生活、岁月等客观条件。
坚苦(坚苦卓绝):坚毅刻苦,适用于主观精神、工作作风等。
26简洁•简截•简捷:简洁:说话作文简单明白,侧重于没有废话。
简截:说话作文直了当,不拐弯抹角。
简捷:同“简截”行动、方法、手续简便快捷。
27时世•时势:时世:时代或社会。
“艰难~”.时势: 时代潮流或趋势.28实验•试验:实验: 对科学理论进行实际验証. 试验: 对某事物的结果、性能进行试探观察.29严整·严正:严整: 队伍严肃整齐,管理或书画布局严谨。
严正:立场态度严肃正当。
30一齐·一起:一齐: 同时各自发出一起: 一地发生或合到一地.例:我们的思潮同春潮一起翻滾,遍地的春花同心花一齐开放31隐晦•隐讳:隐晦: 意思不明显隐讳;隐瞒不说32神智•神志:神智:精神智慧。
神志:知觉、理智。
33权利•权力:权利:权力、利益。
权力:强调强制性,支配性。
如:~过分集中,又缺乏必要的监督,容易滋生腐败。
34凋敝•凋零:凋敝:生活事业衰败。
如:民生凋敝。
凋零(1)草木凋谢零落。
如:秋风扫过。
万木~。
(2)衰落。
如:家道~.35点染•渲染:点染:点缀、修饰。
如:几笔~便使画增色不少。
渲染:(1)用色彩、语言的烘托描写加强艺术效果。
如:诗中~了一种安乐祥和的景象。
(2)夸大。
如:这部作品过分~了战争的恐怖。
36界限•界线:界限:(1)不分界,同“界线”。
如:划清~(2)尽头处,限度。
殖民者的野心是没有~的。
界线:两个地区划分边界的线。
如:球场~。
37整顿•整治:整顿:使紊乱变为整齐,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整治:(1)整理,修理。
(2)惩罚,打击。
如:~不法之徒。
38国事•国是:国事:指国家大事。
国是:指国家大计。
用后者的地方一般可以用前者,但用前者的地方不一定能用后者39甄别•鉴别:甄别:通过考核来辨别真伪。
(非常认真细致)。
鉴别:一般用来指判别事物的好坏。
40检查•检察:检查:(1)为发现问题用心察看。
(2)检讨。
检察:审查被检举的犯罪事实。
如:设置~机关。
41扶养•抚养:扶养:用于法律关系。
(父子、夫妻等)抚养:爱护并养育。
42贯穿•贯串:贯穿:穿过、联通。
(较具体的事物)贯串: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
43申明•声明:申明:郑重说明。
声明: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
44威信•威望:威信:声威和信誉。
(侧重信誉)威望:声誉和名望。
(侧重名望)45缺点•缺陷:缺点:欠缺或不完善的地方(侧重于有而不好)缺陷:欠缺或不完备的地方(侧重于没有)。
46赔偿•补偿:赔偿:因自己的行为造成损失而给予补偿。
补偿:抵消损耗,补足欠款。
47鉴于•由于:由于:表示原因或理由;鉴于:感觉到,考虑到,有借鉴或吸取教训的意味。
48径直•径自•竟自:径直:修饰动词表示动作行为不间断;径自:表示某一个人或某一方面单独做某事,多含贬意;竟自:竟然,多用于表现人们对某人做事的结果感到意外。
49消失•消逝•消释:消失:侧重结果,强调永远失去了或很快失去了。
消逝:侧重过程,指逐渐减少。
消释:它有两个义项:①<书>消融,溶化。
②(疑虑,嫌怨、痛苦等)消除;解除。
如“误会消释”。
50约略•大约:大约:可指数量或时间。
约略:多指心理活动,有“稍微”“稍稍”的意思,表示某种感觉隐约粗略,如“对于那篇文章的意思,我已经约略知道一些”。
1.不齿•不耻:“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
“不耻”意思是“不以……为耻”,“不认为……是可耻的”。
二者表意正好相反。
2.勾通•沟通:“勾通”指暗中串通,相互勾结,贬义词。
而“沟通”指两方能够通连。
3.牟取•谋取:“牟取”指获取名利,贬义词。
而“谋取”指的是设法取得,一般用于褒义。
4.自诩•自许:“自诩”指自夸,贬义词。
而自许指以某种崇高的使命激励自己,褒义词。
5.原形•原型:“原形”指原来的形状,本来的真实面目,常含贬义。
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文艺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6.妨害•妨碍:“妨害”指有害于。
而“妨碍”指阻碍,不能顺利进行。
7不至•不致:不至[不至于]:不会达到某种程度,如“决不至于不知道”。
不致[不致于]:不会引发某种后果,如“决不致犯错误”。
8陈规•成规:陈规:过时的、不适用的规章制度,如“陈规陋习”。
成规:现行或行之已久的规则、方法,如“墨守成规”。
9窜改•篡改:窜改:对文本、文件、成语、古籍等的改动。
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历史、理论、政策等。
10伏贴•服帖:伏帖:心里舒服、舒坦;顺从。
服帖:妥当,“把事情办~~”;顺从。
11涣然•焕然:涣然:消散、消失。
如“涣然冰释”。
焕然:光彩焕发。
如“光彩焕然”。
12惶惶•遑遑•煌煌:惶惶:惊恐不安,如“人心惶惶”、“惶惶不安”、“惶惶不可终日”遑遑:匆忙不安定,如“遑遑无所依归”。
煌煌:光彩夺目、盛大醒目,如“煌煌数百万言”、“灯光煌煌”。
13徘徊•徜徉:徘徊:来回走动(一般有心事)。
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
14尖锐•尖刻:尖锐:认识事物灵敏、深刻。
尖刻:尖酸刻薄的态度。
如:她为人非常~,真让人接受不了。
15狡辩•诡辩:狡辩:狡猾地强辩。
如:虽然人证物证俱在,但是他还在为自己~。
诡辩:主要指一种论证方法,貌似合理。
16公然•公开:公然:公开的,毫无顾忌的(贬义)。
公开:(与秘密相对)不加隐蔽的。
17应付•周旋:应付:对人对事采取措施/敷衍、将就(带宾语).周旋:交际应酬/与敌较量,相机而动。
18误解•曲解:误解:1.理解得不正确。
2.不正确的理解;曲解:错误地解释客观事实或别人的原意(多指故意地):别故意曲解我的话。
19取消•取缔:取消:使原有的制度、规章、资格、权利失去效力。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20谣言: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
流言:没有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污蔑或挑拨的话)。
21风气•风尚•风俗:风气:社会上或某个集体中流行的爱好和习惯。
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风俗: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的总和。
吞食:用于食物、药品等。
吞噬:形容侵吞。
(贬义)22伪造•捏造:伪造:模仿真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