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樊登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读后感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读后感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读后感
嘿,大家好!最近我读了一本叫《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的书,真的让我感触颇多呀!
书里讲了好多培养孩子社会能力的方法,让我想起了我家小侄子的一件事儿。

有一次,小侄子在小区里和几个小朋友一起玩。

一开始玩得还挺开心,可没一会儿就闹矛盾了。

原来是他们在玩球的时候,小侄子觉得另一个小朋友总是把球拿走,不给他玩。

小侄子就气鼓鼓地站在那儿,小嘴撅得老高。

这时候,我走过去,没有马上批评谁,而是问小侄子:“你现在是不是不开心呀?” 小侄子点点头。

我又问:“那你觉得为什么会这样呢?” 小侄子想了想说:“他不给我球。

” 我接着问:“那你有没有想过怎么办呢?” 小侄子眨巴着眼睛,想了一会儿说:“我可以和他说,我们轮流玩。

” 然后他就真的跑去和那个小朋友说了,没想到那个小朋友居然同意了。

他们又开开心心地玩了起来。

通过这件小事,我就发现,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真的很重要。

就像书里说的,我们不能总是替孩子解决问题,而是要引导他们自己去想办法。

如果当时我直接批评那个小朋友,或者把球抢过来给小侄子,那可能小侄子以后遇到问题还是只会等着别人来帮忙。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多给孩子一些机会去自己解决问题。

比如说,当孩子和小伙伴吵架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听听他们的想法,然后引导他们去想办法解决。

不要总是急着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去犯错,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学会怎么和别人相处。

总之,这本《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真的给了我很多启发。

以后我也要多注意培养身边孩子的社会能力,让他们能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樊登读书笔记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樊登读书笔记

荐语社会能力就是孩子解决冲突和与人相处的能力,人是社会动物,没有社会能力的孩子很难取得成功。

舒尔博士提出的“我能解决问题”法,通过对话、游戏和活动等独特的方式教给孩子自己学会怎样解决问题,如何处理与朋友、老师和家人之间的日常冲突,以及寻找各种解决办法并考虑后果,并且能够理解别人的感受,从而与人和谐相处,成长为一个社会能力强、充满自信的人。

作者简介默娜·R.舒尔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美国亚拉尼大学心理学教授。

她为家长和老师们设计的一套“我能解决问题”训练计划,以及她和乔治·斯派维克(George Spivack)一起所做出的开创性研究,为她荣获了四项国家级大奖:一项美国心理健康协会大奖(1982年)、三项美国心理学协会大奖(1984年、1986年、1994年)。

她还是心理健康和预防青少年行为问题方面的媒体顾问。

精华解读以下内容为《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一书精华解读,供广大书友们学习参考,欢迎分享,未经允许不可用作商业用途。

目录引言:我的读后感一、教会孩子怎么做,而不是替他做二、对话范例1:关于打人三、对话范例2:关于捉弄人四、指导孩子间的问题五、对话范例3:我不喜欢你正文引言:我的读后感这本书是杨霞大夫推荐给我的,对我的帮助非常大。

?以前见到孩子出现任何问题,我们的第一反应总是想办法替他解决问题,或者告诉他如何去解决问题。

?但这本书中所教授的ICPS的方法,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帮助孩子学会解决社会交往问题。

通过提问而不是告知,通过启发而不是评判,让孩子自己学会思考,乐于思考。

?可以说,这本书让我和孩子的生活都变得快乐了很多。

一、教会孩子怎么做,而不是替他做假如你的孩子抢了别人的玩具,你会怎么做??不管他:小孩子就是这样的,长大了他就懂了。

?控制他:我数三下,1,2,3!?贿赂他:听话,爸爸给你买个玩具。

?培养他: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本书所介绍的方法叫作ICPS(Interpersonal Cognitive Problem Solving)人际认知问题的解决。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笔记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笔记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第一篇章:帮助孩子思考问题●明确问题所在●理解自己及他人的感受●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预估解决办法的后果第1章:理念:教会孩子:如何思考,而不是思考什么第2章:字词游戏是/不是、和或者(还是)、一些/所有、之前/之后、现在/以后(稍后)、相同/不同第3章:理解他人的感受1、方法:看图游戏;A、看图游戏是指有表情的图片,让孩子辨认图片中人物的情绪(开心/伤心,以及运用字词);B、如果你在跟孩子进行“我能解决对话”是出现孩子给出愚蠢、无关或者相反的答案,要继续以积极的态度教孩子。

生气和责备实际上会鼓励孩子做出更多类似的行为。

当“愚蠢的孩子”正常回答时,一定要表扬他们的努力。

2、理解关于情绪的字词A、理解关于情绪的字词,时间就是帮助孩子考虑他们自己及他人的感受;生气、难过、害羞、沮丧、骄傲B、方法:●可以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谈论是自己生气/难过/害羞的事情,他们会感觉放松,这种方式,让他们可以安全地谈论令人不愉快的情绪。

●讲故事:当你给孩子讲绘本时,可以在某些地方停下来,让孩子猜一下书中某个人物的感受。

问问孩子是怎么知道的。

鼓励孩子给故事增加细节,让孩子说一说故事中的任务为什么会伤心,他或她做什么会感到开心。

●画画:画开心或者伤心的动物、花儿、南瓜和布娃娃。

●玩偶游戏:性格内向或羞怯的孩子特别喜欢玩偶第4章:更多的字词练习合适的时间/不合适的时间、如果/那么、可能/或许、为什么/因为、公平/不公平第5章:寻找多种解决办法A、方法:●家长(孩子)提出问题;●告诉孩子,要想出很多不同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把想出的主意都写下来(孩子们喜欢看着你把他们说的话写下来);●问孩子第一个解决办法;如果这个办法与问题相关,就重复一遍,并肯定这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要提醒孩子,目标是想出很多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问孩子另一个解决方法,以此类推。

●如果很快就想不出解决办法了,要继续深入探究,问孩子:“你说什么能解决这个问题?”或者“你做什么能解决这个问题?”B、有用的提示:●提示一:让孩子不断提出解决方法;在你问他们第二个方法前,你可以说:那是一种方法。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樊登读书笔记190326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樊登读书笔记190326

荐语社会能力就是孩子解决冲突和与人相处的能力,人是社会动物,没有社会能力的孩子很难取得成功。

舒尔博士提出的“我能解决问题” 法,通过对话、游戏和活动等独特的方式教给孩子自己学会怎样解决问题,如何处理与朋友、老师和家人之间的日常冲突,以及寻找各种解决办法并考虑后果,并且能够理解别人的感受,从而与人和谐相处,成长为一个社会能力强、充满自信的人。

作者简介默娜• R.舒尔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美国亚拉尼大学心理学教授。

她为家长和老师们设计的一套“我能解决问题”训练计划,以及她和乔治•斯派维克(George Spivack) 一起所做出的开创性研究,为她荣获了四项国家级大奖:一项美国心理健康协会大奖(1982 年) 、三项美国心理学协会大奖(1984 年、1986 年、1994年) 。

她还是心理健康和预防青少年行为问题方面的媒体顾问。

精华解读以下内容为《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一书精华解读,供广大书友们学习参考,欢迎分享,未经允许不可用作商业用途。

目录引言:我的读后感一、教会孩子怎么做,而不是替他做二、对话范例1:关于打人三、对话范例2:关于捉弄人四、指导孩子间的问题五、对话范例3:我不喜欢你正文引言:我的读后感这本书是杨霞大夫推荐给我的,对我的帮助非常大。

以前见到孩子出现任何问题,我们的第一反应总是想办法替他解决问题,或者告诉他如何去解决问题。

但这本书中所教授的ICPS的方法,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帮助孩子学会解决社会交往问题。

通过提问而不是告知,通过启发而不是评判,让孩子自己学会思考,乐于思考。

可以说,这本书让我和孩子的生活都变得快乐了很多。

一、教会孩子怎么做,而不是替他做假如你的孩子抢了别人的玩具,你会怎么做?不管他:小孩子就是这样的,长大了他就懂了。

控制他:我数三下,1,2,3!贿赂他:听话,爸爸给你买个玩具。

培养他: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本书所介绍的方法叫作ICPS(Interpersonal CognitiveProblem Solving) 人际认知问题的解决。

樊登新父母空中课堂提高孩子的社会能力心得体会

樊登新父母空中课堂提高孩子的社会能力心得体会

樊登新父母空中课堂提高孩子的社会能力心得体会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正常的教学节奏,“空中课堂”的开展使我们提前看到了未来课堂的发展方向。

科技发展的“洪荒之力”势不可挡,顺应发展迎难而上,将会成为教育的“弄潮儿”。

反其道而行之,固步自封则会将前行之路“堵死”,成为时代的淘汰者。

青年教师在这场潮流中,有着诸多发展优势,我们应该把握时机,充分打出自己的王牌,在“空中课堂”中站稳脚跟,积累经验。

青年教师在传统课堂中经常会处于被动。

由于教学经验不足,理论知识未能内化于心。

授课时不光要处理好和学生的人际关系,更要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和课堂生成。

一节课下来经常满头大汗,格外吃力。

但是“空中课堂”的开展,给了青年教师大显身手的机会。

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的缩少,让青年教师有了充足的精力打磨一堂课的设计,不用瞻前顾后,自顾不暇。

同时我们也可以静下来深度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还能让学生乐在其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呢?在我和伙伴们共同努力的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了一些针对低段学生的“独门秘诀”,在和孩子们“斗智斗勇”的过程中,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第一,课堂导入“活”起来。

我们学校采用的软件非常的人性化,在课前十分钟学生就可以提前进入教室准备上课。

在等待所有孩子到齐的时候,我们利用这10分钟的碎片化时间,采取了形式多样的导入。

为孩子播放一首悠扬的乐曲,让他们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慢慢过渡;用动画的形式讲述一个中国传统民间小故事,既拓展了孩子们的课外知识,也提升了对语文的兴趣;出示两幅看起来一模一样的图片,让孩子们一起来“找茬”;找一个常见的偏旁,让孩子说一说带有这个偏旁的字都有什么……在等待所有孩子到齐的这十分钟,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让这短暂的十分钟“活”起来,让所有的孩子带着美好快乐的心情步入课堂,开始探索之旅。

第二,课堂教学“动”起来“空中课堂”虽然能时刻看到孩子们在镜头面前的动态,但是比起实景教学来说,孩子们不在自己的眼前,很多因素是不可控的。

如何教会孩子社会能力观后感

如何教会孩子社会能力观后感

如何教会孩子社会能力观后感一、原来可以这么教。

以前我教孩子就总是直接告诉他该怎么做,比如说“你要和小朋友分享玩具”“见到长辈要问好”,就像个指挥官一样,下命令就完事儿。

但这个片子让我知道,这种方式太简单粗暴啦。

孩子其实需要的是学会自己思考怎么去解决社交中的问题。

就好比你不能总是给孩子鱼吃,你得教他怎么钓鱼。

比如说片子里提到的那种“我能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对话、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去思考。

像孩子和小伙伴抢玩具的时候,不是直接说“不准抢,要分享”,而是问他“如果他抢了你的玩具,你会有什么感受呢?那你抢他的玩具,他又会怎么想呢?”这就像是给孩子的小脑袋开了个思考的小窗口,让他自己去琢磨人际交往中的那些事儿。

二、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是关键。

这里面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

咱大人总是觉得孩子小,啥都不懂,所以就直接把答案塞给他们。

但其实孩子的小脑袋瓜里有很多奇妙的想法呢。

通过引导他们思考,就像给他们的大脑做健身操一样。

比如说在遇到和其他小朋友有矛盾的时候,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这就像是给孩子一副特殊的眼镜,让他能看到社交关系里的各种可能性。

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在社会上肯定就像个小机灵鬼一样,能够灵活应对各种人际关系,而不是只会听大人指挥的小木偶。

三、对孩子自信心的影响。

当孩子学会用自己的思考去解决社交问题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他们的自信心“蹭蹭”地往上涨。

就像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攻克了一个小城堡一样。

以前我家孩子在社交场合总是有点胆小,不敢主动和别人说话。

但如果按照片子里的方法去做,让他自己去想办法怎么去和其他小朋友打招呼、一起玩,每成功一次,他就会对自己多一份肯定。

这种自信心就像是孩子身上的小铠甲,让他们在社会这个大战场上能够勇往直前。

而且自信的孩子在社交中也更有魅力呢,就像小太阳一样,能吸引其他小伙伴围绕在身边。

四、我以后要怎么做。

看完这个片子,我就像打了一针育儿的强心剂,心里有了很多新的想法。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樊登读书笔记190326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樊登读书笔记190326

荐语社会能力就是孩子解决冲突和与人相处的能力,人是社会动物,没有社会能力的孩子很难取得成功。

舒尔博士提出的“我能解决问题”法,通过对话、游戏和活动等独特的方式教给孩子自己学会怎样解决问题,如何处理与朋友、老师和家人之间的日常冲突,以及寻找各种解决办法并考虑后果,并且能够理解别人的感受,从而与人和谐相处,成长为一个社会能力强、充满自信的人。

作者简介默娜·R.舒尔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美国亚拉尼大学心理学教授。

她为家长和老师们设计的一套“我能解决问题”训练计划,以及她和乔治·斯派维克(George Spivack)一起所做出的开创性研究,为她荣获了四项国家级大奖:一项美国心理健康协会大奖(1982年)、三项美国心理学协会大奖(1984年、1986年、1994年)。

她还是心理健康和预防青少年行为问题方面的媒体顾问。

精华解读以下内容为《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一书精华解读,供广大书友们学习参考,欢迎分享,未经允许不可用作商业用途。

目录引言:我的读后感一、教会孩子怎么做,而不是替他做二、对话范例1:关于打人三、对话范例2:关于捉弄人四、指导孩子间的问题五、对话范例3:我不喜欢你正文引言:我的读后感这本书是杨霞大夫推荐给我的,对我的帮助非常大。

以前见到孩子出现任何问题,我们的第一反应总是想办法替他解决问题,或者告诉他如何去解决问题。

但这本书中所教授的ICPS的方法,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帮助孩子学会解决社会交往问题。

通过提问而不是告知,通过启发而不是评判,让孩子自己学会思考,乐于思考。

可以说,这本书让我和孩子的生活都变得快乐了很多。

一、教会孩子怎么做,而不是替他做假如你的孩子抢了别人的玩具,你会怎么做不管他:小孩子就是这样的,长大了他就懂了。

控制他:我数三下,1,2,3!贿赂他:听话,爸爸给你买个玩具。

培养他: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本书所介绍的方法叫作ICPS(Interpersonal Cognitive Problem Solving)人际认知问题的解决。

陪孩子终身成长读书笔记

陪孩子终身成长读书笔记

陪孩子终身成长读书笔记陪孩子终身成长读书笔记(精选16篇)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陪孩子终身成长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陪孩子终身成长读书笔记 1最近读了樊登老师的《陪孩子终身成长》,整本书综合引用了大量的名家著作,并结合作者自身的经验,全面地回答了子女教育这一复杂系统问题。

正如书中所叙“不能把孩子当作一辆汽车去组装……如果你相信孩子更像有生命的森林,就要允许他用自己的方式成长。

你能给予的是阳光、雨露、适当的肥料、陪伴和耐心。

最终,他长成的样子一定和你设想的不一样,但一定有惊喜。

”本书提出重建亲子关系的三根支柱:无条件的爱、价值感和终身成长的心态。

同时,这也是孩子获得内在能量的来源,更好成长的关键。

无条件的爱养育孩子是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但需要父母倾注满满的爱去默默耕耘。

书中提出的“无条件的爱”最值得人去深思。

爱是一个孩子内在能量的来源,无条件的爱不需要“交换”和“威胁”,也只有无条件的爱才能给孩子带去信任、尊重和安全感。

也许我们所有的父母都会认为自己对孩子的爱就是无条件的,但认真细想,其实包括我在内的很多父母未必真正能做到无条件的爱。

我们总是给孩子设置各种各样的目标,总是希望他们成长为我们心目中的“好孩子”,面对孩子的各种缺点或者离目标的差距,我们总是难以接受。

然而,人无完人,父母应该勇于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掌握亲子安全边界,不断地发现孩子的亮点,学会心灵手巧地去修剪,让一棵小树苗逐渐地成长成一棵直直的大树。

归属感与价值感孩子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两样东西:归属感与价值感。

被无条件爱包裹的孩子自然能找到归属感。

价值感决定一个孩子能飞多高。

然而价值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孩子需要在体验中不断意识价值,提升价值感。

通过无条件的爱,父母要学会作一名导游,不断帮助孩子发现亮点,同时给予他们一些空间,像游客一样自己去看、自己去探索,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孩子自己的价值感也会得到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荐语社会能力就是孩子解决冲突和与人相处的能力,人是社会动物,没有社会能力的孩子很难取得成功。

舒尔博士提出的“我能解决问题”法,通过对话、游戏和活动等独特的方式教给孩子自己学会怎样解决问题,如何处理与朋友、老师和家人之间的日常冲突,以及寻找各种解决办法并考虑后果,并且能够理解别人的感受,从而与人和谐相处,成长为一个社会能力强、充满自信的人。

作者简介默娜·R.舒尔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美国亚拉尼大学心理学教授。

她为家长和老师们设计的一套“我能解决问题”训练计划,以及她和乔治·斯派维克(George Spivack)一起所做出的开创性研究,为她荣获了四项国家级大奖:一项美国心理健康协会大奖(1982年)、三项美国心理学协会大奖(1984年、1986年、1994年)。

她还是心理健康和预防青少年行为问题方面的媒体顾问。

精华解读以下内容为《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一书精华解读,供广大书友们学习参考,欢迎分享,未经允许不可用作商业用途。

目录引言:我的读后感一、教会孩子怎么做,而不是替他做二、对话范例1:关于打人三、对话范例2:关于捉弄人四、指导孩子间的问题五、对话范例3:我不喜欢你正文引言:我的读后感这本书是杨霞大夫推荐给我的,对我的帮助非常大。

以前见到孩子出现任何问题,我们的第一反应总是想办法替他解决问题,或者告诉他如何去解决问题。

但这本书中所教授的ICPS的方法,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帮助孩子学会解决社会交往问题。

通过提问而不是告知,通过启发而不是评判,让孩子自己学会思考,乐于思考。

可以说,这本书让我和孩子的生活都变得快乐了很多。

一、教会孩子怎么做,而不是替他做假如你的孩子抢了别人的玩具,你会怎么做?不管他:小孩子就是这样的,长大了他就懂了。

控制他:我数三下,1,2,3!贿赂他:听话,爸爸给你买个玩具。

培养他: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本书所介绍的方法叫作ICPS(Interpersonal Cognitive Problem Solving)人际认知问题的解决。

但因为这个名词太过学术化,后来被家长们简化为(I Can Problem Solve)我能解决问题。

缩写字母一样,都是ICPS。

首先,和孩子玩字词游戏六组重要的字词:①是/不②和/或者③一些/所有④之前/之后⑤现在/以后⑥相同/不同方法:通过有意识地教会孩子使用这六组字词,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多种选择的思维方式,教会孩子观察行为之前之后的区别,这样孩子才会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会对他人造成影响的,从而敢于自己解决问题。

接着,理解他人的感受常用词汇:开心、伤心、生气、骄傲、沮丧方法一:看图游戏。

陪孩子看图片或者动画片的时候要经常问孩子,图片中的人是什么感觉?图片里的人心情如何?比如光头强,当他被熊欺的时候,是什么心情?方法二:理解他人的感受。

在生活中教孩子观察他人的感受,让孩子能够识别开心、伤心、生气、骄傲、沮丧等情感类词汇。

方法三:讨论感受。

和孩子讨论他自己以及别人的感受,而不是评判孩子的感受。

还有,更多的字词练习更高级的几组词汇:①合适/不合适②如果/那么③可能/或许④为什么/因为⑤公平/不公平教孩子用这些词造句,当孩子能够熟练地使用这些高级词汇的时候,他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多了起来。

然后,寻找多种解决方法寻找解决方法的步骤,当孩子和他人发生矛盾,家长可以用一下步骤:①问题是什么?(你们现在出现了什么问题?)..②感受如何?(你们俩的感受如何?分别是什么感觉?)③怎么办?(谁有办法让你们俩都高兴?)④先写出这些办法。

⑤如果不管用,那么我可以试试不同的办法,直到找到解决办法。

⑥告诉孩子''这个”就叫作(分享)、(宽容)、(协调)……然后,寻找多种解决办法:游戏①角色扮演。

家长和孩子玩解决问题的角色扮演游戏,或者还原白天发生过的事情。

②玩偶游戏。

使用玩偶来扮演其他小朋友,玩解决问题的游戏。

③找办法游戏。

把每一次矛盾都当做一个找办法游戏来对待,这些事情就都是孩子成长的台阶。

还要教会孩子,考虑后果仅仅有解决办法是不够的,孩子们要学会考虑后果考虑事情的先后顺序:之前和之后:教孩子用之前和之后的句式来描述一件事。

故事接龙:和孩子编一些故事,让孩子进行接龙。

如果……可能会发生什么:帮助孩子想象各种可能的后果。

考虑人际交往中的后果:提出问题。

引导多种方法。

遇到好的解决方法,停下来,写在左边。

探索另一个故事的结果,把结果写在右边。

二、对话范例1:关于打人孩子:鲍比打我。

家长:他什么时候打你的?孩子:在学校的时候。

家长:明天我会跟老师说。

这段对话中,是家长在解决问题,孩子完全没有参与对问题的思考。

有的家长会建议孩子也打人,或者告诉老师,这也是替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ICPS。

ICPS:孩子:鲍比打我。

家长:发生了什么事?他为什么打你?(家长想知道)..孩子:他就是打了我。

家长:你是说他无缘无故地打你?(鼓励孩子思考起因)孩子:哦,是我先打他的,因为他不让我看他的书。

家长:当你打鲍比的时候,他会有什么感觉?(引导孩子考虑他人感受)孩子:生气。

家长:你知道他为什么不让你看他的书吗?(引导孩子理解他人的观点)孩子:不知道。

家长:你怎样才能知道?孩子:我可以问他。

家长:那你去问他吧,看他肯不肯告诉你。

(家长鼓励孩子搞清事实,发现问题)后来:孩子:他说我从来不让他看我的书。

家长:现在你知道他为什么不让你看他的书了,你能想想自己做什么或说什么他才会让你看他的书吗?(鼓励孩子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我可以不再跟他玩儿。

家长:如果你这样做,可能会发生什么?(引导孩子思考后果)孩子:他可能不愿再做我的朋友了。

家长:你想让他做你的朋友吗?孩子:想。

家长:你能想个不同的做法,使他愿意继续做你的朋友吗?(鼓励孩子进一步思考)孩子:我可以拿本书给她看。

家长:这是个不同的主意,你为什么不试试呢?三、对话范例2:关于捉弄人家长:老师告诉我你捉弄其他孩子,扰乱课堂。

你现在上二年级了,要是再这样下去,你会学不到任何东西,交不到任何朋友。

孩子:我不在乎。

家长:你都这么大了,应该懂得道理。

如果你不停止捉弄其他孩子的话,我将不得不对你禁足,直到你在乎为止。

(家长不想理解孩子,而且完全替孩子思考)ICPS:家长:你为什么要捉弄其他孩子?孩子:我不知道。

家长:可能有很多原因。

如果你好好想想,我知道你肯定能想出一种。

..孩子:妈妈,没有小朋友喜欢我。

(哦,这是他心里想的)家长:捉弄其他小朋友会让他们喜欢你吗?孩子:我猜不会。

家长:当你捉弄他们的时候,会出现什么事情?孩子:没什么。

哦……他们会跑开。

家长:你怎么做才能让他们不跑开呢?孩子:做他们的朋友?(家长继续帮孩子思考如何与别人交朋友。

没有冗长的说教,现在孩子在乎了。

)四、指导孩子间的问题有三个基本的对话原则:①搞清楚孩子对问题的看法。

一旦你搞清楚了孩子对问题的看法,就要努力克制自己,不要把问题的重点转移到符合你的需要上来。

②要记住,是孩子而不是大人必须要解决问题。

要让你的孩子思考,你只应该提问。

最重要的是要避免告诉孩子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

③把重点放在思考过程上,而不是具体的结论上。

ICPS的目的是教给孩子一种能帮助他们处理一般人际问题的思考方式,如果你急于判断他们的想法,甚至赞扬一种想法,就可能会压抑孩子进一步思考其他解决办法。

而批评会让孩子不愿意再自由地说出内心的想法。

这两种情况下,孩子都会从思考解决办法和考虑后果,转向选择一种能获得你的赞同的做法。

五、对话范例3:我不喜欢你家长:怎么了?你为什么踢玛丽?孩子:我不喜欢她。

家长:你踢玛丽的时候,你觉得她会有什么感觉?孩子:生气。

家长:如果你踢她,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孩子:我可能会伤到她。

家长:你能不能想个不同的做法,既不会伤到玛丽,也不会让她生气?孩子:我只能离她远点。

家长:这是个不同的主意,你为什么不试试呢?如果你看过了上一本樊登读书解读的《高绩效教练》,你会发现这本关于孩子教育的书所用的方法和针对企业员工所用的教练式辅导的方法非常类似。

只是孩子还没有学会那么多那么准确的词汇,因此需要拿出更多的耐心帮助孩子理解情感,理解“之前之后”,“另一种”,“不同的”等等概念。

接下来所发生的几乎一样。

管理者(家长)用提问的方式帮助被管理者(孩..子)找到自己想要解决问题的动力和方法。

永远记得,辅导的前提是相信员工的潜能。

哪个父母会不相信孩子的潜能呢?这本书并不厚,我所摘出的要点也不多。

如果你能够把这几页ppt学会练熟,提问和辅导将成为你生活的习惯。

但我要强调难点:控制住你的情绪和替人解决问题的惯性。

相信孩子,他们具备着解决问题的潜力。

看起来很简单不是吗?积分换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