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下新课标互动同步疑难解析

合集下载

新课程同步学习与探究参考答案七年级语文下册

新课程同步学习与探究参考答案七年级语文下册




1.略 2.C 3.①这里形容黄河流势弯曲回旋 ②这里指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存的
源地 4.《黄河大合唱》 光未然 冼星海 5.源远流长、流量巨大、支流众多 6.热情
歌颂了历史悠久的伟大祖国,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意志,展现了中国人民为夺取抗
战胜利而誓死战斗的决心
〔开放性作业〕
1.“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
名”;三是“指物作诗立就” 7.五岁时:指物作诗立就,天资聪颖;十二三岁时:作诗已不
如前时所闻;二十岁时:泯然众人矣 原因:后天不努力学习
〔开放性作业〕
1.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对“受之天”却因“受于人者不至”者的
哀伤之情。引发了对“不受之天”又“不受之人”者的不堪设想的后果的感慨 2.都指一
不同的黄河以及黄河承载的太多人世间的记忆。 4不矛盾,因为这样突出了本文的高
潮,展现了思想转换时的变化,并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5D 6示
例:生命是那大河中的水,在澎湃激荡中振奋昂扬。 7.①将“制作”改为“制定”。②在
“校车”后面添加“具有”。③调整为“将永久退出重庆校车舞台”。④“超过”或“以上”
7 最后一课
〔自主性探究〕
1.略 2.①懊悔 ②专心 安静 ③严肃 ④忠诚 敬意 3.①惊奇,奇怪 ②一
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天地神佛祷告,祈福免灾,有赞美、请求的意思 4.法 都德
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2.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
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下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015737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下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015737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下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考试总分:44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6分)1. 下列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改善广大农民的文化素养。

修改:将“改善”改为“提高”。

B.在社会转型时期,对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尤为重要。

修改:在“青少年”后面加“进行”。

C.各级人民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关系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能否顺利开展。

修改:在“采取”前加“能”。

D.为减少雾霾的危害,有关部门制定出了防雾霾措施,调查研究了雾霾来源。

修改:将“制定出了防雾霾措施”与“调查研究了雾霾来源”位置对调。

2. 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贞丰三岔河、安龙招堤、兴义云湖山等奇特的自然风光,是世界锥状喀斯特地质地貌的典型代表。

B.牛年的第一场雪,雪后玉树琼枝,的确有“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景象。

C.央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完成了第三季的首播,其时尚化的宣推方式,成为活化传统文化的范本。

D.近年来,因在马路上行走时使用手机而引发的安全事故屡屡曝光,“手机依赖症”到底是不良习惯,还是危险的“炸弹”?这让人们不得不开始思考。

二、填空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8分)三、现代文阅读(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12 分,共计24分)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野魂犬(3)作者通过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哪些道理?5.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老鞋匠唐常春①每次路过菜市场口,我总会不经意想起那个驼背的修鞋老人,他那有些花白而稀疏的头发,如一根根冬日里的草,在寒风的吹拂之下,显得无力而孤寂。

只有那娴熟的修鞋动作,说话不抬头的专注和坚定,从那枯井般的眼神里迸出来,整个菜市场,便会传递一种温暖。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下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030103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下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030103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下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考试总分:4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15分)3. 根据《狼》的故事,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A.“屠惧,投以骨”中的“投”字,表明屠户对狼的本性尚未彻底认识,只采取一种迁就退让的方法,对狼心存幻想。

B.“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中的“持”字,表明屠户在毫无退路的情况下,做出了与敌斗争的果断抉择。

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中的“暴”字,形象刻画了屠户杀狼时的一种愤怒之情。

D.“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中的“乃”字表明了屠户对狼奸诈的本性幡然醒悟。

二、填空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10分)4. 解释下列词语。

(1)共色:_______________。

(2)从:_______________。

(3)缥碧:_______________。

(4)甚箭:_______________。

(5)寒树:_______________。

(6)激:_______________。

(7)泠泠:_______________。

(8)转:_______________。

(9)戾:_______________。

(10)经纶:_______________。

(11)反:_______________。

5. 学完《中国石拱桥》后,有一位学生写了一副对联对赵州桥、卢沟桥大加赞赏,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赵州桥千年屹立结构坚固下联:________三、文言文翻译(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5分)6.(5分)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2)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5分)五、现代文阅读(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5分)材料三 600A.古为今用印证了中国人对天、地、人和谐关系的理解B.西学东渐印证了中国人对天、地、人对立关系的理解C.西学东渐印证了中国人对天、地、人和谐关系的理解D.古为今用印证了中国人对天、地、人对立关系的理解(2)材料三中介绍的“千层饼”指的是图1中的________(A/B)位置,这则材料从①________和②________两个角度对其进行了说明。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疑难解析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疑难解析

疑难解析:
1、读完全文你对文中三个人物如何看待:(学生讨论)
孙权:身为君主关心下属,诚恳劝学。

曾因吕蒙借口推辞而不悦,继而谆谆教诲。

鲁肃:初见惊讶,继而由衷赞叹,态度诚恳。

吕蒙:自豪、小小得意。

2、文中三个人物,你最欣赏那一位,谈谈理由。

(学生可思考后写推荐词)力求语言优美、简练。

例:孙权:关心下属,用心良苦,现身说法,善于劝说,日理万机,仍喜读书.......... 3、思考:
将文章第二层改为“不久,即大有进步”好不好?
(学生讨论分析)
在两层中间加入一段吕蒙刻苦学习的语言好不好?
(学生讨论分析)
板书:略写侧面烘托对话。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下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060922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下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060922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下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20分)1.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振宁,理论物理学家,与李政道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在《邓稼先》一文中高度赞扬了邓稼先为国无私奉献的精神。

B.《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

C.萧红,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D.《资治通鉴》是由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司马光,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2.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鲁迅先生出书的校样,都用来揩桌子,或做什么的。

B.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睛,燃起一支烟来。

C.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D.现在只有三个疲惫、嬴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

二、填空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20分)3.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

“给我读熟。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了。

我至今一想起来,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本段文字选自《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父亲让“我”背的文章是《__________ 》。

4.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但当我 āi dào()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②门里进出的是达官显贵、shāng gǔ()名流。

福聚德已是赫赫扬扬,名噪京师。

③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huì rén bù juàn(),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下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102242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下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102242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下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10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100分)1.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鲁迅先生出书的校样,都用来揩桌子,或做什么的。

B.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睛,燃起一支烟来。

C.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D.现在只有三个疲惫、嬴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

2.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B.厨房里又传出一声扁担沉重的叫声。

C.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D.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

3.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色彩的和谐、意境的至美体现了其诗画一体的艺术特点。

B.刘禹锡,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

他创作的骈文《陋室铭》表达出安贫乐道的意趣。

C.《骆驼祥子》中出身农民的祥子失去土地后流落到北平城拉车,他辛苦三年积攒了钱买了一辆二手车。

D.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

手印。

5. 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

(排比)B.他头晕眼花,腰酸背痛,两腿千斤重。

(夸张)C.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

(比喻)D.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拟人)7. 下列关于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常见的活动有登高望远、饮雄黄酒、吃重阳糕。

【语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语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关键字】语文第7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宛转(wǎn) 钥匙(yuè) 懊悔(ào)B. 哽咽(yàn) 肃静(sù) 祈祷(qí)C. 踱步(duó) 锯子(jù) 郝叟(hǎo)D. 诧异(chà) 糊涂(tǔ) 赚钱(qiàn)答案:C解析:分析:A项“钥”应读yào;B项“噎”应读yē;D项“钱”应读qián。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常用字的字音的掌握情况。

2.下列划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赫叟(hǎo sǒu)诧异(chà)哽住(gěng)B.祈祷(qí)懊悔(ào)挟(jiā)C.惩罚(chěng)板凳(dèng)捂(wǔ)D.紫藤(téng)钥匙(yào shi)赚(zhuàn)答案:C解析:分析:C项中“惩”应读“chéng”。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

3.下列各组词语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祈祷督学B.思量墙璧C.惨白记念D.戒尺冰遛答案:A解析:分析:B项中“璧”应为“壁”;C项中“记”应为“纪”;D项中“遛”应为“溜”。

点评: 此题考察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同音或者形似的字形的准确区分情况。

4.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手势溜水铁杆杠子B.奴隶钓鱼忠诚干脆C.纪念塞进坐位旷课D.皱边代价口齿晴朗答案:C解析:分析:C项中“坐位”应为“座位”。

点评: 此题考察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同音或者形似的字形的准确区分情况。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和小弗郎士爱国感情一样炽烈,都是自始至终的爱国情怀。

B.《最后一课》的作者是一位爱国主义作家,以长篇小说见称于世。

C.韩麦尔先生因为年纪大,上课非常吃力,所以上课时“脸色惨白”,小弗郎士也认为老师累得这样是一个“可怜的人”。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下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102159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下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102159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下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5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50分)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生命永远都是那么光鲜,它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变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这样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无限魅力②所以,我们不能任梦想流失③也不会因人的成败得失而停滞④而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能力A.②④③①B.③②④①C.③④①②D.②①③④2.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易》《书》《诗》《礼》《春秋》,它们都是儒家的主要经典。

B.《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C.我几日前登门拜访,正巧您不在,您的家父已经把您调离的事告诉我了。

D.律诗共有八句,分为四联,其中第三句和第四句称为颈联。

3. 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瑶族老人立即走到他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

(《驿路梨花》)B.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紫藤萝瀑布》)C.我深深闭了柴门,伫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儿在风雨里哆嗦。

(《一颗小桃树》)D.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羸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

(《伟大的悲剧》)4. 下列语段空白处填入四个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在春日踏青,青芜如毯,_______________;夏日听雨,雨声淅沥,_______________;秋日看花,花叶相辉,_______________;冬日观雪,雪意阑珊,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 (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而:连词,表示承接。 置:放置,搁在。 之:代词,代它,此处指量好 的尺码。 坐:同“座”,座位。
24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 (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 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 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20
〝抛砖引玉〞:
三十六计之第十七计,意为抛 出砖头,引来白玉。借以比喻 用没有价值的事物引出有价值 的事物,泛指用粗浅、不成熟 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成熟的 意见。
21
哗众取宠 huá zhòng qǔ chǒng 以浮夸的言行迎合群众, 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22
58页: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 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欲:将要,想要。 者:......的人。(定语后置) 度(duó):用尺子量, 动词 其:他的。
12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 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天天与水在一起生活, 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它的规 律。有些人生来就不识水性, 即使到了壮年也见到了船也 害怕。
13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 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 之河,未有不溺者也。 求:寻找。 所以:……的方法。
14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 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 溺者也。
所以北方的勇敢的人,向南 方潜水的人询问来求得他们能潜 入水里的技术,用他们说的方法 到河里试验,没有不淹死的人。
15
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 方之学没者也。
所以但凡不学习而致 力寻求规律技术,就如北 方学潜水的人一样。
16
作者采用了 “设喻说理” 的说理方法,告诉我们求学 也好,问道也好,必须踏踏 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不能 好高骛远,不能不着边际, 更不能异想天开找捷径。
25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 乃曰:“吾忘持(dù)度。” 至:等到。之:到……去,往 操:带上,拿着的意思。 履:鞋子。 持:拿。度(dù):量好的尺 码。
26
等到了集市,他才想起忘 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 得到了鞋子,却说:“我 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27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 (suì)不得履。
30
人曰:“何不试之以 足? ”曰:“宁(nìng)信度, 无自信也。”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 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 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 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1
主题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对 待事物要注重实际,不要 墨守成规。要懂得变通, 利用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
32
62页:3.D 炯炯有神 炯炯:明亮的样子。形容人、 动物或其他事物的眼睛明 亮,很有精神。 聚精会神 全神贯注
17
57页:C项最后加上“地 笑”。
A.难言之隐:指隐藏在内心 深处不便说出口的原因或事 情,形容有难言的苦衷。 “难言之隐”与“苦衷”重 复。
18
57页 B.“神魂颠倒”指心智混 乱,贬义。 D.肝脑涂地:原指惨死, 后指做事不惜一切代价, 乃至牺牲生命。此处用本 意。
19
天伦之乐: 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 属关系。泛指家庭的乐趣。
39
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 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 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
造次:鲁莽,轻率,大意。 而:但是。 安:怎么。
40
鲁肃轻率地回答:"事已至此怎 么合适就怎么办吧。"吕蒙说:"现 在长江东西双方(指西蜀和东吴)虽 然看上去很和睦,像一家人一样, 但关羽实际上是像熊虎一样有野 心的人,怎么能不事先预订好应 急方案呢?"
9
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 之道者。
岂:难道。苟然:随随便 便的样子。在文中指随便、 轻易地就能掌握的。得: 掌握。道:道理,规律, 技巧。
10
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 得于水之道者。 潜水的本领难道是随便、 轻易地就能掌握的吗?一 定是掌握了水的活动规律 的。
11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 道。生不识水,则虽壮, 见舟而畏之。 居:动词,生活。虽:即 使。畏:害怕。
33
62页:4. D 欧阳修,朝代
北宋
34
63页: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 过蒙屯下。
代:取代。 之:动词,到。 鲁肃取代周瑜(为水军都 督),在到陆口去的时候,经 过吕蒙所在的驻地。
35
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 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 君宜顾之。" 尚:还。轻:轻视。 或:有人。故:原来的、旧的。 宜:应当。顾:拜访。
语文人教版七下 新课标互动同步
第三单元 疑难解析
1
43页 B.写的是范爱农和“我” 在日本留学和回国后的故 事
2
47页 A.失群落伍 B.清晨 C.夜盲症
3
47页 《围城》作者钱钟书
4
51页 2.A.微乎其微 B.专心致志 见异思迁指意志不坚定, 喜爱不专一。
5
D.〝巧夺天工〞:巧,精巧; 夺,胜过、压倒。意为人工 的精巧胜过天然,借以形容 技艺十分巧妙,专指人工的 精巧胜过天然制成。
36
鲁肃(当时)对吕蒙还比 较轻视。有人对鲁肃说:"吕 将军的功名一天比一天显 著,不可以用旧眼光来看 待,您应当去拜访他。"(鲁 肃)
37
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 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 计略以备不虞yú?" 遂:于是,就。 诣:拜访。 酣:酒喝得很畅快。 虞:意料,预料。
38
于是就去拜访吕蒙。 酒过三巡,吕蒙问鲁肃:"您 受到重任,与蜀汉的关羽 作为邻居,您将用什么办 法来防止出乎意料的事发 生?"
6
55页 《南方多没人》是宋代著 名诗人苏轼所做的散文之 一。
7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 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 十五而能没矣。 没(mò):没入水中,指 潜水。没人:能潜水的人。 涉:趟水过河,徒手过河。
8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 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 没矣。
南方有很多能潜水的人,天 天同水一起生活,七岁时就 能徒步过河,十岁就能漂浮 在水面上,十五岁时就能潜 入水中了。
反:通假字,同“返”, 返回。 罢:结束。 遂:最终。
28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 遂(suì)不得履。
于是返回去取尺码。等 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 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 到鞋。
29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nìng)信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