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零部件制程排配作业规范
制程作业流程图

品管员依《制程检验办法》逐项检验 产品,并记录於制程检测记录表单中。
当有品质变异时,则依《不合格品处理 《生产入库单》 办法》和《矫正预防措施持续改进办法》 处理。
生产线填写《成品入库单》经品管检验
合格后入库
《成品入库单》
生管依《作业指导书》和现有设备、 《生产指令单》
人力、标准工时做产能评估,拟定生产计 《生产日计划》
划。
生产部依《生产日计划》按制令单 M
开出领料单从仓库领料。
《领料单》
生产部依作业指导书做首件检查,由主 管同 PQC 共同确认首件,发现材料不良、 《首件检查表》 作业指导书有误、模具异常时,生产线及 《退料单》 时调整生产计划.
制程中区分良品同不良品,良品用绿 色胶盘,不良品用红色胶盘、制程中不良 品用红色扎带标识.
退料:良品退仓库,制程不良品报废, 来料不良退 IQC,客供品无论是制程不良 或来料不良均退 IQC.
依据《生产日计划》进度安排生产, 填写《生产指令单》,并遵循《作业指导 书》作业。
生产、包装成品入库经品管检验不合 格,由品管填制不合格检验报表,交生产 线确认后由生产线全检、返工。
制程作业流程图制程规划制 程检验计划 源自产计划领料制程执行
全检返工 NG 制程检验执行 成品入库
.
精品文档
NG
材料不良 作导有误 模具异常
说明
相关表单
工程部负责制程规划,并依产品特性
制作《作业指导书》、并负责制订、测算
标准工时,品管课依据《作业指导书》、
品管课制作《QC 工程表》及相关资料,
制订检验规范。
新产品开发与承认作业规范

1.0 制定目的规范新产品的开发及承认流程,通过新产品开发及承认程序控制,以确保新产品能满足客户的质量、成本、交期的要求。
2.0 适用范围2.1 适用于本公司开发的所有新产品(含改型产品)。
2.2 本流程同样适用于本公司的供应商。
2.3 如客户有要求特定承认流程,本流程将不适用。
3.0 术语定义BOM:Bill Of Material 物料清单CMF:Color,Material& Finish 颜色材质设计COC:Certification Of Conformity 符合性证书CPK:Capability For Stable Process 稳定过程的能力指数DFM:Design For Manufacture可制造性设计FAI:First Article Inspection首件检验GRR:Gauge Repeat ability & Reproduction 量具之重复性& 再现性能力指标MSOP:Measurement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测量标准操作流程PPAP:Production Part Approval Process生产件批准程序SIP:Specification In Process 制程检验规格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制造标准作业程序4.0 职责权限4.1 业务部:4.1.1 客户样品的2D、3D图纸,CMF(外观,材质,功能)要求,以及客户其它品质标准的提供。
4.1.2 客户承认相关样品,承认书及限度样(外观)的签核跟进,并跟进度并反馈给厂内工程和品质。
4.2 工程部4.2.1 审核客户提供的2D、3D图纸,并转化为公司内部工程图纸及规格。
4.2.2 对新产品的开发进行可行性评估(DMF),并制作工艺流程图。
4.2.3 制作样品供客户签核,对本司内部结构样品的承认。
ISO22163制程管制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1、目的对生产过程中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人、设备、材料、方法和环境等因素加以控制,确保整个生产过程在受控状态下进行。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生产过程的控制。
3、发布范围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公司各部门。
4、职责4.1业务科:负责订单的接收、协调和客户沟通。
4.2轨道车辆空调设计部:负责产品设计、BOM清单和预购料清单的编制;4.3制造部:负责制造过程的实施和管理,配合工艺科进行工艺改进;4.4资材部:负责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提供;4.5工艺科:负责制造过程的策划和工艺改进,工艺纪律检查;4.6生管科:负责生产计划的制定及完成情况的追踪;4.7质保部:负责检验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及制造全过程的质量监督;4.8其它部门:协助实施制造过程。
5、工作流程5.1 接受生产资讯5.1.1 受理业务部发布的销售订单,配件订单及整改计划;5.1.2 评估订单可执行性,依据《生产计划和交期管制程序》协调订单的完成方式和交货日期。
5.2生产和服务前应进行验证和确认5.2.1 生产和服务的验证A)根据设计开发的规划,设备工艺科对产品的符合性验证工艺的策划符合要求。
B)设备工艺科根据设计的DFMEA的结果以及制造工艺过程制定PFMEA。
C)设备工艺科验证设备的精度或者公差符合设计的规划要求。
5.2.2 生产和服务的确认:5.2.2.1BOM和图纸已经完成并经过审核。
5.2.2.2物料依据阶段时间要求确保能够提供。
5.2.2.3工艺流程、作业指导书、检验指导书(产品接收准则)和产品规格书,质量计划,可靠性RMAS规范要求,过程评审(特殊工艺的评定)等全套工艺文件编制完毕,并经过评审。
A)生产作业指导书内容包括各工序半成品作业步骤、注意事项、部件及设备状况、技术要求等。
B)检验作业指导书内容包括各工序半成品检查步骤、注意事项、测试仪器设备及技术参数等。
5.2.2.4工装模具依据制备完成,并经过验证,设备能力能满足要求。
5.2.2.5人力资源能够满足制造需求。
模具制程检验作业指导书【完整版】

模具制程检验作业指导书【完整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可编辑放心下载)1、目的为确保公司内部加工零件质量,符合公司品质要求,防止因加工过程中的不合格零件流入下道工序而影响模具的制作周期与品质。
2、适用范围适用模具厂内部各工序加工的零件与装配中的模具。
3、定义:无4、职责4.1 各工序操作员对本工序的加工零件自检并填写?自检单?以及报检,加工组长复查后并签名。
4.2 制模组长负责加工后以及装配过程中工件的复检。
4.3 品质部制程检验员负责零件加工完成的检验制程巡检和关键零件终检, 监督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
4.4品质部文员负责将?质量异常联络单?及时交相关人员签批并将签批完成后的?质量异常联络单?复印给相关部门。
4.5品质工程师负责?模具厂纠正预防措施?的发出与跟踪,品质工程师负责?质量异常联络单?与?模具厂纠正预防措施单?的审核以及每月制程异常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5.程序内容:5.1 操作员报检、制程检验员巡检5.1.1 各工序操作员在该工序加工完成后,严格按照加工要求以及零件图对外观、重点尺寸进行自检并填写好?自检单?,自检确认合格将?自检单?交加工组长审核后放置于机台指定位置报检。
制程检验员不停对机台巡检,收到机台操作员的报检信息或发现待检验区有已加工完成的零件,取下机台上的?自检单?,根据加工要求和零件图,结合电脑3D图对其外观、尺寸进行详细的检测。
如零件较复杂需要超过一小时的检测时间,需提前与制模组长沟通,以防止模具因非加工、装配停留的时间过长而延误交期,检验完成后,?自检单?由品质部制程检验组保存。
5.2 检验标准与测量方法深孔钻、钻床、铣床检验标准与测量经过检验假设零件外观、尺寸、性能等有一项或多项不符合加工要求那么判定该零件此加工工序的品质状态为不合格。
5.4 品质标识检验完成后,根据其零件的品质状态在物料上做好相应的品质状态标识〔物料质量合格贴绿色“QC.PASS〞标签,不合格贴红色“QC.REJ〞标签〕,必要时在物料上用油性笔标识好模号、零件号等信息。
(整理)模具尺寸配合公差标注作业标准

加工一般公差
>0~6 ±0.1
>120~350 ±0.5
>6~30 ±0.2
>350~1000 ±0.8
>30~120 ±0.3
>1000 ±1.2
2.12.2.1 在现有图框中新增孔与孔中心距公差及加工一般公差的字段
2.12.2.2 此一公差适用对象:模座加工的逃孔,如RP弹簧、S.P、小拉
杆…等,以及螺丝逃孔。
2.8.1
滑块配合面单边
0 -0.01
mm
2.8.3
镶件沉头厚度
0 -0.02
mm
2.8.5
中子沉头厚度
0 -0.02
mm
2.8.2 镶件配合面单边
0 -0.01
mm
2.8.4 中子直径采g6级配合公差
2.8.6
中子固定方向尺寸
0 -0.02
mm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9 斜顶 2.9.1斜顶 配合公差为 2.9.2斜顶 孔之公差为
mm . mm .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斜顶 配合公差标示
2.10 EJECTOR BLOCK (顶出块) 2.10.1 顶出块部份为 mm ◦ 2.10.2 镶件部分为 mm ◦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11 靠破
2.11.1
凡靠破面尺寸公差是
+0.01 0
mm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EJECTOR BLOCK 配合公差标示
精品文档 1 用途 1.1 提升制程,缩短工时 1.2 精确控制尺寸 1.3 便于装配 2 作业内容 2.1 组立图 2.1.1 型腔型芯部分±0.01mm 2.1.2 滑块压条±0.01mm
IPQC作业指引

4.6.5制程巡检中如发现元件用错、结构错误和功能性问题等重大品质异常时,应开出《制程品质异常联络单》知会相关部门,并由品管主管组织相关部门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
4.6.2产品上线生产时,IPQC需依“规格书”、“BOM表”及“样品”对物料进行再确认,对上线生产的产品进行性能抽检。
4.6.3 IPQC每隔1小时做一次制程巡检,巡检时需依“规格书”、“BOM表”及“样品”及“作业指导书”,对工序进行依次序抽检,工位抽检数为10PCS,检验结果记录于《IPQC巡检报告》中。
文件编号:WS/WI/QC—005
版本状态:A/0
文件名称:
IPQC作业指引
生效日期:
4.6.6制程巡检之不合格品应用红色“不合格标签”进行标识,并放置于红色胶盒中,由生产部统一处理(维修或报废
4.6.7IPQC应依据《FQC检验日报表》中的不良,进行追溯不良产生的根源,如功能性不良,由相关技术人员分析原因后,再对策处理,如外观和工艺不良要求生产立即配合品质部进行改善。
3.2品管部IPQC组长负责掌握制程中的品质检验标准,并对IPQC反映的问题与生产部(或其它相关部门)协商处理。
3.3生产部管理人员负责作业标准的指导,保证作业方式符合品质要求,并配合品管部对制程品质问题作改善。
4.0作业内容:
4.1首件检验:
4.1.1新产品上线前,生产部需提前半小时制作首件5PCS,填写《产品首件确认表》,经自检合格送工程进行工艺确认OK再交IPQC确认。
4.1.2模具、夹具、治具及机台修复调整后,生产部需制作首件5PCS并填写《产品首件确认表》,经自检合格后交品管部IPQC确认。
模具验收作业指导书

上海XXXX有限公司热加工事业部
上海XXXXXX有限公司热加工事业部
上海XXX实业有限公司热加工事业部
上海XXX热加工部模具验收单
注:合格√可接受○不可接受×无关项目/
上海XXXXXXX有限公司
模具试模申请/验收单
模具类型:□浇注模具□砂芯模具□压铸模具 200 年月日
申请人:审核:计划:生产:质保:
R-TS-2144C
上海XXXXXX有限公司
模具接收单
编号:R-TS-2145C
上海XXXXXX有限公司
模具接收单
编号:R-TS-2145C
上海XXXXXX有限公司
R-TS-2141C
上海XXXXX有限公司
模具试模报告单
编号:R-TS-2147C
上海XXXXX有限公司
模具试模报告单
编号:R-TS-2147C
说明:合格 : “OK ” 不合格:“NG ” 对象外:“~”
编
号:R-TS-2148C
模具开发建议书
建议人:审核:批准人:。
模具开发作业指导书

模具开发作业指导书1. 目的:1.1 为确保新开发之模具能够满足客户之产品质量、成本、交期之要求。
1.2 在设计时间,按已有系统进行制作及检验,以顺利达成设计质量要求。
2. 范围:新产品模具开发需求至客户验收为止之阶段均属之。
3. 权责:3.1模具厂协理:负责整个模具厂所有人员的管理及制度的订定与执行,工程部及厂务部的事项统筹协调,协助业务部提供技术的指导,与客户交期的确立。
3.2工程部:负责模具开发设计及设计变更、试模产品承认及开模模具指令发行、文件控制。
3.3工程部课长:工程部人员的管理、任务的分配,协助模具厂协理及业务部进行工程设计数据的提供及进度的彚报,提供工程部技术的指导,负责工程部设计组及工程部产品组工作的协调与试模检讨。
3.4工程部产品组:负责模具产品开发前协助业务部进行客户端样品及图档的确认、客户端图面的检讨、合理性的判定、客户端设计变更的检讨、报价系统数据的整理提供并参与试模检讨。
3.5工程部设计组:负责模具开发设计及设计变更、2D/3D产品图面设计、3D建模、设计模具的组立图、3D拆模与拆电极、绘制零件图并参与试模检讨。
3.6工程部品管组:负责进料检验、加工零件检测、试模产品检测、量具检测等质量管理相关工作,同时负责文件管控。
3.7工程部生管组:负责模具设计、加工、组立、试模,从开模需求至客户验收为止之各段工作进度追踪。
3.8 业务部:负责模具产品开发前之调研及开发申请、客户端样品及图档的确认、报价、模具的移转。
3.9 厂务部经理:负责督导模具加工、组立、试模,从开模需求至客户验收为止之各段加工进度追踪,厂务人员的安排及管理,车间作业指导书的建立,车间作业技术的指导,转发厂外加工的申请,及校对设计图面是否完善。
3.10 厂务部仓库:负责模具零件、刀具之仓库点收及发放、储存。
3.11 采购部:负责模具零件、刀具及各种生产用具及物料之采购。
3.12 现场加工各组:负责模具零件的加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具零组件制程排配作业规范
1.目的
依照本公司加工设备条件及零组件加工要求制订本标准,使制造流程标准化,以确保产品质量合乎要求,以达到客户满意之目的.
2.适用范围
各种精密模治具零组件加工,其制造流程均依此标准设定。
3. 引用文件
《模具零组件订单变更管制作业规范》STB0102
4.作业细则
4.1 指导原则:
4.1.1 制程排配要求:ﻭ 4.1.1.1 制程排配须考虑各工段
工时负载,以确保交期及质量。
4.1.1.2制程排配依工件的交期先后进行选择。
4.1.1.3.制程必须首先考虑加工设备能够达到的加工范围及精度。
4.1.1.4制程按硬度要求、材质、零件形状、尺寸、公差及客户要求等事项进行选择。
4.1.1.5.制程按客户指定的方法选择。
4.1.2制程排配性质:
4.1.2.1.限制性:ﻭ 4.1.2.1.1 受设备条件之限制。
4.1.2.1.2受零件形状、尺寸及公差、硬度等条件之限制。
4.1.2.1.3 受材料、治工具之限制。
4.1.2.1.4 受客户使用要求之限制。
4.1.2.1.5 受订单交期及本厂各工段订单量之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