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精选3篇)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精选3篇)《农业的区位选择》篇1在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这些水果都是我们平时耳熟能详的,但是在大家很津津有味的品尝时候,有没有想过,它们为什么会种植在不同的地方?另外,我们也学习过一篇语文课文《晏子使楚》——晏子其中有言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以上所说的种种,都和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农业区位的选择有关。
学习完今天的知识,我们或许就有更深的了解了。
好,在上课前,大家都有读过了课文,那么现在想请位同学告诉我一下,什么是农业?好,请坐下,那么,由于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因而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
下面大家请看这两幅图——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从图片上看,两地的农业生产有何不同之处?——(学生答)泰国湄南河平原是一片水田,从事水稻种植;而澳大利亚则是一个牧场,从事牧羊业。
那现在我又有疑问了,为什么这两地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农业景观?是不是和这两个地方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有关究竟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农业在这两个地方的不同选择?要知道以上的问题,我们首先要学习农业区位的概念。
下面请同学们找到课本里有关农业区位的两个含义并且一起读出来: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大家看起来是不是很抽象,那下面我们再以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为例来解说一下这两个含义:一是水稻这一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湄南河平原;二是湄南河平原种植水稻是与当地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是环境中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我们再次以湄南河平原的例子来说,这个是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首先,我们知道泰国是位于中南半岛上,而这个地方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我们看一下这个图片,图片上的红色曲线代表了气温的分布,而绿色的柱形图则代表了降水量。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教学内容: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的意义和方法2.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和判断教学重点: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和判断教学准备:教材、PPT、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入话题:农业的区位选择是指选择一个适宜农业发展的地理位置,这对于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你们想一想,为什么有些地方比较适合农业发展,而有些地方则不太适合呢?2.引导思考: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列举出你们所了解的适合农业发展的主要地理因素。
然后请各组派代表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农业的区位选择的意义和方法(PPT展示)2.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PPT展示)三、案例分析(25分钟)1.教师用幻灯片展示几个农业区位选择的案例,并向同学们解释为什么这些地方适合农业发展。
2.同学们分组进行案例分析,选择一个地方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并向全班做汇报。
四、讨论交流(20分钟)1.每组汇报完毕后,教师组织全班进行讨论交流,评价各组的分析是否合理,是否考虑到了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教师指导同学们对其他组的分析提出问题和建议。
五、总结提高(10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简单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和疑惑。
2.鼓励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对其他地方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和判断,以加深对该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六、作业布置(5分钟)1.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个地方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并书写一篇作业,字数不少于700字。
2.作业下节课交,批改后进行展示,优秀作业将在班级内进行推荐。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同学们能够了解到农业区位选择的意义和方法,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交流,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教案

第1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教法与学法策略
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读图分析法:引导学生
读图3-3及景观图,分析概
括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
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通
过案例分析讲授或探究农业
区位发生变化的原因。
2.农业地域的形成
(1)读图分析讲授:引导学生
阅读教材提供的案例及地
图,分析讲授各地区不同的
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是怎
样形成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
(2)读图探究法:引导学生阅读
教材提供的案例与地图,或
利用学生搜集的相关案例,
引导学生根据各地区不同的
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讨论、
分析、探究农业地域类型的
形成过程和原因以及特点。
课堂评价建议:
1.用农业生产的景观
图,说明自然、社会经济条
件不同的地区农业地域类型
也不相同,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
质就是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2.举例说明农业区位选
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原
因。
3.结合案例,回答某一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
4.联系本地实际,撰写一篇有关本地农业区位条件、生产特点、发展前景的报告。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学科领域:地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 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农业区位选择方案。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含义、影响因素等基本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农业区位选择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选择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不同?引出农业区位选择的课题。
2. 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含义教师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定义,即在一定地域内,农业生产要素(如土地、水源、劳动力等)的组合与配置。
3. 讲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教师讲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具体农业区位选择案例,如水稻种植区、棉花种植区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
第二课时5.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结合本组所选择的农业区位案例,讨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并总结出本组的观点。
6. 分享与评价各小组向全班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对其进行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因素。
8.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家乡的农业生产情况,提出农业区位选择的建议。
三、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成果,评价学生在农业区位选择方面的掌握程度。
五、课后拓展教师推荐学生阅读与农业区位选择相关的书籍、文章,鼓励学生参加相关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地理②必修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目标】1.区位的含义。
2.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农业地域的概念、类型。
【教学重点】1.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教学难点】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教学方法】比较法、事例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决定了农业生产应“因地制宜”。
不同地域的农业生产类型和特点都有所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实现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呢?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 区位某事物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绝对区位);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相对区位)。
2. 农业区位即农业生产所处的区域位置(包括该区域位置环境构成的所有组成,如气候、土壤、地形等)和该区域内与农业生产活动有关的其他事物的状况(如交通运输、市场、政策、科技水平等)。
3. 农业的区位选择农业的区位选择,就是综合考虑多种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实现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获得生态系统的最佳效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1.气候热量-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复种制度。
光照-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因为植物体内的干物质绝大部分来自光合作用)降水-多少(过干、过湿)、季节分配(如华北的春旱、夏涝);一般年降水少于250mm,除有灌溉水源,一般不能种植作物。
2. 地形(1)直接的影响—不同的地形类型区:平原-耕作业、丘陵山区-畜牧业。
一般坡度大于18°就不利于发展种植业,我国政府要求,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得发展种植业。
(2)间接的影响—海拔高度—热量差异—农作物分布的垂直变化3. 土壤(包括土壤肥力、酸碱度、土层厚度、土壤结构等)4.市场-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产量5.交通运输6.政策-提供或降低某一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三、人类活动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不是绝对的,也是有一定限度的。
农业区位区位选择教案

农业区位选择教案第一章:农业区位选择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 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选择的定义。
2. 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3. 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气候、土壤、水源、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农业区位选择的了解和经验。
2. 讲解:教师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农业区位选择案例,让学生理解不同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第二章:气候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教学目标:1. 理解气候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2. 掌握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农业区位选择策略。
教学内容:1.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温度、降水、光照等。
2. 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农业区位选择策略:热带、温带、寒带农业。
教学活动: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农业区位选择策略。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气候条件下的农业区位选择案例。
第三章:土壤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教学目标:1. 理解土壤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2. 掌握不同土壤条件下的农业区位选择策略。
教学内容:1. 土壤对农业的影响:肥力、质地、水分保持能力等。
2. 不同土壤条件下的农业区位选择策略:水稻土、黑土、红土等。
教学活动:1. 讲解:教师讲解土壤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土壤条件下的农业区位选择策略。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土壤条件下的农业区位选择案例。
第四章:水源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教学目标:1. 理解水源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2. 掌握不同水源条件下的农业区位选择策略。
教学内容:1. 水源对农业的影响:水量、水质、灌溉设施等。
2. 不同水源条件下的农业区位选择策略:河流、湖泊、地下水等。
教学活动: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水源条件下的农业区位选择策略。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水源条件下的农业区位选择案例。
第五章:市场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教学目标:1. 理解市场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 培养学生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意义2. 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3.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践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意义及主要因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践案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践案例。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意义及主要因素。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践案例。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践案例,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农业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
五、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 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农业区位进行案例分析,下节课分享。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理解程度及实践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差异,探讨其背后的原因。
2. 联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明农业区位选择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农业发展规划、农业政策制定等。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相关疑问。
2. 讨论环节:组织学生就农业区位选择的相关话题展开讨论,分享彼此观点。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关于农业区位选择的基础知识及案例分析。
2.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查阅相关农业区位选择的资料,拓展视野。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农业生产基地,直观了解农业区位选择在实际中的应用。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讲解、讨论环节的参与程度及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作业中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及见解。
3. 实地考察报告:评价学生在实地考察后的总结报告,考察其对农业区位选择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农业区位选择教案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l.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2.掌握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不同农业地域景观图的比较,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利用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
3.以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的思想。
2.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布局、变化的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的资料和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展示早餐图片: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请问这些食物的原材料主要来自哪一生产部门呢?---农业在初中,我们就学习过农业,本节课,我们来进一步学习有关农业的知识——农业的区位选择。
展示各地农业景观图片,引出“农业区位的概念”通过这组图片可以看出,各地的农业类型各不相同,这就是农业区位的差异。
例如泰国的水稻种植选择在湄南河平原,澳大利亚的畜牧业分布于东南部。
这种差异是由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相互作用造成的,这些因素就是农业区位因素。
首先,请阅读活动探究一。
【活动探究一】农业区位因素讨论:如果你是李磊,你会怎样去安排农业生产,你会考虑哪些因素呢?同学们四人一个小组,展开分组讨论。
1、学生:教师(追问):你为什么不全部选择种花卉或是有机蔬菜呢?学生:教师:那么,你的这种布局模式,你考虑了哪些因素呢?学生:2学生:你们小组选择的是哪种农业生产呢?为什么?从同学们讨论的结果来看,农业区位的选择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考虑多种农业区位因素。
那么,哪些属于自然因素,哪些是社会经济因素呢?学生回答:略承转:接下来,我们通过一组案例,来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第一大组案例1、第二大组案例2、第三大组案例3,第四大组案例4,展开分组讨论,请将你们讨论的结果总结在学案上)【活动探究二】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分析【活动1】结合水稻生长需要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分析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展示孟买、北京和罗马的地理位置图、气温与降水分布图)教师:请回答水稻的生长习性如何?学生:好暖喜湿教师: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相似之处在于?学生回答: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正好满足了水稻好暖喜湿的生长习性;而地中海气候夏季虽热量充足,但降水稀少,如果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则无法发展水稻种植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系统地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从而使学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
本节第一次接触到区位的概念,理解区位的概念,是学习“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基础,将有利于高中人文地理部分工业区位等内容的学习。
教材无论是阐述基本原理,还是分析具体案例,都是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二)学情分析:具有一定的人文地理知识和人文素养。
生活在小城镇以及乡村,对农业生产不仅限于耳闻目睹,而且有一定知识储备。
(三)教学思路设计一、设计指导思想。
区位理论是高中地理教材的核心理论之一。
农业区位选择是区位理论的开篇。
通过对区位理论的探究,借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形成客观的地理思维。
二、教学思路。
为了顺利完成本节教学,需要从以下环节做起:1、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调查,了解家乡农业生产情况的第一手资料。
首先使学生对农业区位有前期的感性认识,为其后的理论分析作出铺垫。
2、运用学生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加以推理,将感性的现象转化为理论,同时结合本地区案例探讨农业区位因素的可变化性,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层层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3、将分析所得的理论转换反馈于实际案例中,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区位理论思想得到升华。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区位选择的影响,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进行区位选择。
识记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能力目标:结合本地区案例探讨农业区位因素,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见闻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层层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观念,培养理智客观的地理思维。
通过对家乡农业区位的分析,增强爱家乡的情感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五、教学难点: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六、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七、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八、课时:1课时(40分钟)九、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时间分配:3分钟。
其中歌曲2分钟)播放MTV,阳春组歌之甜甜的马水桔(部分)。
【教师】歌曲赞美了我们家乡的哪种特色水果?【学生】马水桔。
【教师】我们家乡阳春在2003年被中国经济林协会评为“中国马水桔之乡”。
请大家回忆初中地理内容,我国有名的苹果产地在哪里?【学生】山东烟台。
多媒体显示图片:【教师】从图中可以看出,两地的农业生产类型不同,说明它们有不同的区位选择。
所谓区位,有两层含义:绝对区位(事物的位置),相对区位(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农业区位选择就是农民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那么农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呢?我们家乡为什么会成为“马水桔之乡”,而烟台是苹果之乡呢?讲授新课:【板书】一、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讲授】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政策等,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两大类。
【板书】 1、自然因素。
(时间分配:共14分钟。
其中学生活动5分,师生讨论对话9分)【教师】自然因素是如何影响农业区位的呢?请同学们分四个小组结合材料分析。
【学生活动】第1和第2组活动内容:材料一:A、阳春马水桔质地优良,主要在于地方的特殊。
阳春市位于广东西南部,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十分适宜马水桔生长。
三处产地,都是漠阳江畔的积层,半沙泥土层深至几米,土质粒细、松软,肥沃。
加上独特的培植方法,就产出了名扬海内外的“马水桔”。
B、烟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享誉盛名的"苹果之乡"。
这里的气候属暖温带,境内丘陵连绵,溪涧纵横,空气湿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极利于糖份的有效积累,且土壤为中性偏碱的沙壤土质,含有较丰富的磷、钾、钙、镁等元素,具备栽培苹果及利于苹果生长的各种自然条件。
C、莱阳梨之所以成为梨果之中的佼佼者,是与它生长的自然环境分不开的。
莱阳梨主要产地在五龙河流域,相传古时候那里汇成一个巨泽,现在已淤积成一片广阔的细沙地。
这种细沙土壤里腐植质特别多,含云母也多, 土质松散,通透性好,对光的反射性强。
因此这里栽培的梨树能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并且由于这种沙土升温急,散热快,昼夜温差大, 梨树白天在光合作用中获得糖分,晚上低温不易消耗, 从而加快了梨果糖分的积累。
因此,莱阳梨含糖量特别高,达百分之十四左右。
比一般梨含糖量高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三。
讨论内容:材料反映了哪些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请再举例说明这些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第3和第4组活动内容:材料二:A:我国江西省泰和县的千烟洲,是一个典型的中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
这个地区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
讨论内容:千烟洲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反映了什么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因素?从岗美的梯田可以看出,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是否可改造?能否举例说明(特别是我们阳春的例子)?学生结合课文认真分析材料,教师巡视并辅导。
约5分钟后进入讨论与对话阶段。
【第1组学生代表A】从材料一看出,阳春和烟台、莱阳分别是亚热带气候和温带气候,所以种植的水果不同。
三地不同的气候条件和特殊的土壤条件,也使三地的马水桔、苹果和梨质地优良。
【第1组学生代表B】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光热和水分条件不同。
由于热量的差异,东北主要是一年一熟,而海南岛可以一年三熟。
因为水分条件不同,南方湿润多雨,主要种植水稻;而北方降水相对少,主要种植小麦。
【教师】第2组同学能否举一些我们家乡的例子来说明呢?【第2组学生代表】阳春的特产——春砂仁,质量最好的是蟠龙金花坑,因为当地的土质最适合砂仁生长。
我市八甲镇河溪沿岸有大片湿润的土地,多为冲积沙质土,含有大量的有机养分,只需适量施土杂肥,即可种植品质优良的荬菜——八甲荬菜。
【教师归纳】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气候中的热量和水分是农业区位最重要的自然因素。
不同植物的生长发育要求不同的气候条件和不同的土壤种类,而气候条件和土壤的分布又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因此,进行农业区位选择,应因地制宜。
下面,我们再来了解第3和第4组分析的结果。
【第3组学生代表】材料二说明了地形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适宜发展畜牧业和林业。
在一些缓坡山地可修筑梯田,改造不利的地形因素。
【教师】对了。
对于地形因素,同学们还有没有疑问?【学生设疑】是不是所有的山都能修梯田呢?修筑梯田会不会造成水土流失?【教师】这个问题提得好。
一般情况下,坡度大于18°就不利于发展种植业,我国政府要求,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得发展种植业。
合理修筑梯田,要在搞好水土保持的基础上,发展种植业。
【教师归纳】各地地形高低起伏,多种多样,不同的地形区,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
而人类可以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如修梯田等。
【教师递进提问】那么人类能否改造不适宜的气候因素呢?【学生】能。
比如采用温室种植等。
【提问】请结合中国地理知识,判断以下地区发展农业生产,需改造哪些自然因素?宁夏平原三江平原东南丘陵【学生回答】略【教师归纳】宁夏平原气候干旱,发展种植业需加强灌溉改造水分条件;三江平原沼泽地过多,发展种植业需通过排水改造水分条件;东南丘陵地形坡度较大,发展种植业需修筑梯田改造地形条件。
从上述可知,人们对自然因素的改造,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并确定改造的重点。
【根据师生讨论板书】【屏幕显示】材料三:据记载我市的马水桔,明末已开始种植,至今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而20世纪90年代以前,集中在马水镇,而今,扩展到16个镇,马水桔由1995年3万亩发展到2003年的万亩,增加了13万多亩,占我市经济林面积的三分之一,产值亿人民币,占阳春市农业总产值五分之一。
摘自《阳江侨报》2005年1月5日【过渡】根据上述材料,我市马水桔在近10年才开始迅速发展,除了自然因素的影响外,还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学生】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板书】2、社会经济条件(时间分配:共18分钟。
其中学生活动7分,师生讨论对话11分)【教师】影响我市马水桔生产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有那些?请同学们利用互联网的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阳春马水桔”查找“阳春马水桔”、“阳春在线”、“阳春政府网”等网页,并结合上课前收集的报刊等资料,分析我市马水桔生产迅速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学生阅读课文或网上查询,教师巡视并辅导】约8分钟后进行师生交流。
【预期学生A回答并展示材料】因为马水桔的销路广了,价格也高。
材料:目前,马水桔已远销北京、河北、上海、沈阳、茂名、广州等省市,并出口到香港、新加坡和泰国等国家与地区,产品一直供不应求,且价格比其他年桔高3-倍。
【教师】农产品的销售离不开市场,市场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和价格,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最近,我市还举行了马水桔的订货会,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具体的情况?【学生B】2005年1月7日,中国马水桔之乡——阳春马水桔订货会在市中心广场隆重举行。
在订货会上,我市果农与省内外客商签订了马水桔购销意向,成交量达三万吨,成交额达亿元。
【递进提问】除了市场因素,还有哪些重要的影响因素?【学生C回答并展示材料】政府的支持很重要。
材料:为了做大做强马水桔这一优势产业,阳春市积极采取措施,建立马水桔研究所,成立马水桔协会,聘请专家当顾问,编制和实施《无公害马水桔标准化生产规程》推动马水桔生产向无公害食品方向发展。
2001年注册“春农”牌马水桔商标,并获得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
还投入20万元建起马水桔流动信息中心,投资30万元引进两条马水桔筛选包装生产线。
【教师】政府政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普遍存在,政府从国家(或地区)利益、国际贸易、区域规划等方面考虑,常会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影响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
此外,C同学展示的材料,不单说明了政府政策的重要性,还说明了什么因素的影响?【提示】请专家当顾问,投资50多万说明了什么?【学生D】还需要技术和资金的投入。
【递进】有了资金和技术,产出优质的马水桔,又有广大的市场,要把桔子运出去还需要什么条件?【学生集体】交通【教师展示资料】近年来,阳春市加大交通、通信等公共设施的投入。
三茂铁路105公里纵贯全市,罗阳铁路、阳阳铁路、沿海及开阳高速公路均已开通,可直达广州、深圳、汕头、香港、茂名、湛江、南宁、昆明、重庆、贵阳等地,从阳春到珠海、广州2小时,到深圳、香港3个小时,交通非常方便。
【教师】交通运输也是影响农业区位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商品农业的产品需要及时运往销售市场。
特别是对容易腐烂变质的产品,如水果、蔬菜和奶制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