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生存智慧】年薪15万的80后
奔奔女职场生存记_薪酬是我的身价——原则问题智慧地谈

复试很快到来,今天很郁闷,居然迟到了,搞得我很紧张。
在这里我顺便提一句,不用因为而试迟到感到紧张,因为面试的可能让你9点去,10点才轮到你。
但是如果没有意还是要按时到达地点为好。
有些公司比如外企是非到了你就丧失资格了。
进公司后我得到一份面试题,一张工作申请表,限时1小时做完。
我一看面试题,大喜,很多都是以前总结过的点或者见过的基础问题。
答毕,上交,等待10分钟。
一个30岁左右的男人拿着题目过来,后来知道是我的顶头上司,和我相对而坐。
说我的基础还不错,咱们下来顺便闲聊一下。
按理说上一次我都不紧张,这一次就更不应该紧张了,可是他和我闲聊没几句就问了我一个问题,导致我马上开始战战兢兢、方寸大乱、尴尬异常。
场景如是:30男:“你还有什么问题想知道的吗?”我说:“基本上我想了解的都了解了,没什么了。
”30男马上追问:“既然你没有要问的问题了,那么由我来替你问,你的第一份工作,你期望的薪金是多少?”没错,就是薪酬问题,我马上就觉得额头上面冷汗一片:一下子被吓到了,长这么大,第一次得去思考自己值多少钱……前段时间看过面试时如何谈薪酬的文章,文章上说可以先把问题挡回去给对方回答,试探对方的底线。
愣了几分钟之后,我尴尬地笑笑,采用迂回战术,汗!:“在这之前,我想请教一个问题,每一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一个薪酬体制,您能给我简单介绍一下咱们这个公司的薪酬制度吗?”30男:“我们公司的薪酬是这样的……”呃,又该我了,我脑袋光速运转,把问题踢回去:“以我现在的经历、学历和您对我面试的了解,在公司的薪酣体系中大约能达到怎么样的水平?”他给我说了一个数字以及一些补贴。
我心里小算盘噼里啪啦作响,2000多元的正式工资,没有住房补助,有四险一金,奖金凑合,条件一般,似乎是这样子的。
不行,比我预想中的要低,可是这个公司我想进,不能失去机会啊!我只好说:“我预想中的数额是(我说了一个四位数),比您的要高20%,但是我很喜欢这个职位,我一定用行动来证明自己,希望公司能了解我的价值。
80后的奋斗经历:从月薪300到年薪15万

80后的奋斗经历:从月薪300到年薪15万80后奋斗经历:从月薪300到年薪15万我是80后的一位普通人,经历了从月薪300到年薪15万的奋斗过程。
这是一段充满挑战和艰辛的旅程,但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刚毕业时,我年轻气盛,怀揣着理想,准备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然而,现实残酷地告诉我,一切不会一帆风顺。
我找了一份月薪仅300元的工作,工作环境艰苦,收入微薄。
然而,我没有放弃,我知道只有通过努力和奋斗,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于是,我开始自学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
每天晚上,我都没有草草收场,而是躲在图书馆或者网上不断学习。
我意识到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才能有更好的机会。
我报了几门职业培训课程,拿出工资的一部分用于自己的培训。
这些培训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也扩展了我的人脉圈子,为将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然而,单靠学习是不够的,我也需要实践机会。
我主动请缨,主动参与公司的一些重要项目,争取机会磨练自己的技能。
我愿意加班,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希望能让自己有更多的展示机会。
虽然付出了很多,但我坚信这是自己成长的必经之路。
慢慢地,我在工作中崭露头角。
我的主管发现了我的潜力和努力,开始给予更多的机会和支持。
我逐渐从一名普通员工晋升为团队的核心成员,我也获得了一定的晋升和加薪。
这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我的奋斗动力。
然而,舒适区是最大的敌人。
我意识到如果停滞不前,就会落后于时代的步伐。
于是,我决定通过深造和进修,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我报名参加了一些名师的讲座和专业培训班,逐渐成为行业的专家。
这些培训不仅使我全面提升了自己的技能和素质,也让我与更多的人进行交流和学习,打开了更广阔的职业道路。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
我得到了一份更高职位的工作机会,年薪也从最初的300元涨到了15万。
我意识到这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我要继续精益求精,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
在这一过程中,我深刻地明白了奋斗的重要性。
“司马他”职场生存法则窜红网络.doc

“司马他”职场生存法则窜红网络如果你没听说过“司马贺”这个词,如果你没听说过“司马贺之歌蓝精灵版”,如果你没看过网络大戏《司马塔啊》,那么“恭喜”你,你出局了。
最近,“司马和”一词在互联网上变得非常流行,并被大量80后专业人士追捧。
简而言之,“司马河”实际上是英语中的一个巧妙的音译。
最近,80后员工总结了一系列基于管理中的聪明原则的职场生存法则。
这就是“司马塔法则”。
努力工作不如聪明工作。
司马河家族认为努力工作不如聪明工作。
在他们看来,“知识不是力量,智慧才是”。
司马贺的受欢迎首先归功于天涯论坛上的一个帖子:“没有疯狂,就没有生存,揭示了办公室里最好的男人和女人。
”“我们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基本上错过了所有美好的事物。
上小学时,大学不需要钱。
上大学后,小学不再要钱了。
当你不能工作时,工作被分配。
是时候找份工作了。
找到一份不会饿死的工作需要很大的努力。
当一个人不能挣钱时,房子就被分割了。
能挣钱,拼命攒一年还不够买一个厕所……”在文章中,作者对金融危机下的工作生活进行了极其精彩的描述和相当辛辣的评论。
这篇文章一发表,80后职场新人如何在金融危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成了许多朋友的热门话题。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作者还将杜拉拉在《杜拉拉升职记》中使用的聪明原则联系了起来。
之后,另一个朋友“抚摸了三次”在他的博客上写了一篇文章与他讲和。
博客迎合了经济低迷时期白领的需求,并总结了职场中“80后”的八条聪明生存法则。
然后,随着第一部网络轻喜剧《思玛塔啊》的流行和广泛传播,“思玛塔”这个词很快在网络上流行起来,并受到80后职场新人的高度追捧。
在《司马塔啊》中,这个闷骚男“司马”,以181的智商,凭借他成熟的职业生存法则,游走在不祥的部门主管老叶和他身边的同事之间,最终成功晋级。
“司马贺”现象受到观众的高度赞扬。
在早报电子版中,“司马贺”现象引起了许多朋友的讨论。
”西玛也很容易在领导者和下属之间徘徊.”“蓝色记忆”的朋友说,像“司马”是很自然的。
80后的安康,谁来守护

80后的生存压力最大
52.6%的80后认为“面对的压力很大,甚至超过70后和90后” 80后的生活就像跑步机 “都说年轻人要有朝气,有冲 劲,可在巨大的生活压力面前, 我们真有些无能为力。”一位80 后说出了许多80后的心声。 对他们来说,生活就像一部不 断加速的跑步机,他们只能不断 加快步伐,却不知目的地在哪里, 更不知自己为什么奔跑。
险种 守护安康 金佑人生 附加金佑 重疾 长顺保 附加长顺 保意外 合计
1、专项防癌,守护安康。
防、治、保相结合,业内首创全过程、全方位“防癌”保险,最高赔付165万,其中 癌症关爱金10万,轻症保险金3万/次,住院津贴300元/天,癌症手术费3万/次,放、 化疗津贴3万/次,肝脏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津贴30万/次,癌症身故金5万。
“80后”一词的诞生:1979年我国开始实行 “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于是,80年 开始出生的孩子们开始正式踏入史无前例的独生子 女时代。“80后”一词来源于国际社会学家们讨论 计划生育后所出生一代人的代名词。 “独一代”、“月光族”、“啃老族”、“富二代 ”、“房奴”、“卡奴”、“蚁族”、“宅男 ” … … 这些时髦的词汇都是打在80’后群体身上 的标签,折射出80’后群代特有的行为特征和社会 特征。 据统计,我国在1980年到1989年间出生的约 有2.04亿人,他们已成为新一轮的职场主力军。随 着社会对80’后的态度从批判到肯定,步入而立之 年的80’后群体无疑正在登上历史舞台,成为这一 历史时期的社会中流砥柱。
网上微博
患癌的心声:我想活下去,我还有父母要养, 老公要爱,儿子要疼,我希望大家救我一命!
身患癌症卖房治疗
家中顶梁柱患癌无钱医治求助救命款
大家好!我叫顾杰健,男,32岁,家住启东市吕四港镇巴 西村三组。2011年我在南通肿瘤医院确诊为淋巴癌IV期,父亲 2000年身患肝癌去世,母亲有心脏病,高血压,女儿还在学前班, 老婆为了陪我看病就医也不能工作,前后的治疗花了30万左右, 已经债台高筑了,目前还在治疗之中,医生建议做干细胞移植, 大概费用在20万左右,经济实在承担不起,特向政府向社会求 助,盼好心人伸出援助之手。
职场智慧(

年薪15万的80后小本:只要6分钟,告诉你少走6年弯路的职场智慧(转)来源:何宝华的日志这个社会是很残酷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刚刚步入社会的80后而言。
当很多人都在抱怨这个社会竞争压力太大、没有自己的追求,并因此而丧失斗志的时候,一个年薪15W的80后小本却发出了这个的感慨,“一个人的成就,与岁月无关,与学历无关,与经历有关,最根本决定于经历之后做了什么——有没有去思考、去悟。
”作为一名80后,我谨以此文分享我一些尚不足以奉为圭臬的成功经验,希望能对年轻的你有所帮助,为你的职业生涯规划开启新的思考!虽然作者只是一名80后,但其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积极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却值得每一个人去学习。
首先送给大家一个大微笑作为感谢你的支持。
我一直以来相信:成功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自己取得成功,另外一种是帮助别人,通过别人的成功因此你取得了更大的成功。
Chapter 1.也许对于新人来说,面临的最大阻碍就是最缺乏工作经验,而对你最有用的经验其实是在最基层建立起来的,但是很多刚刚上任的人拿到厚厚一本SOP(标准作业流程)手册,就会觉得我只是流程的一部分,大家都在做操作性的东西,照着手册象机器一般干活无聊辛苦且完全学不到什么,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基层工作只是提供了一个环境,能否学到东西在于你自己,有没有去发觉其中的联系以及如何考虑其对组织、对公司运作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学会站在总经理的角度来看待事物和分析问题,你要知道正是这些因素造就了整个企业的成功。
人和人的差距就在于此。
思维和意识直接决定了你的未来方向。
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会拥有一份自己的事业,或者成长到能担当起管理好整个企业的重任,“至少我们公司是决不可能用一个不懂销售和财务的家伙作副总”到那时你所要做的,就是你经历过的每一环相扣而成的“链条完整”的事,我想你决不希望到那时还回头来“补”这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课。
希望大家在工作中能够保持不断审视和学习的态度。
送给你们一句话:本事长自己身上,谁也拿不走。
初中毕业生月收入15000元赶超了车间主任,为什么辞职了

初中毕业生月收入15000元赶超了车间主任,为什么辞职了小蒋用了三年的时间,工资从3000元涨到了15000元,面对高的工资诱惑,小蒋却果断辞职了,我替他感到有点惋惜。
小蒋是一名九零后,201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应聘到了一个私人企业开始了他的打工生活,应聘时老板给出了试用期3000元的工资。
工资虽然不高,但是管吃管住,对于没有过多的经验,孤身一人来到这个城市的他来说,还是比较满意的,那时他相信依靠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挣到高工资的。
刚到企业没有多久,他发现这个企业电气设备不多,而且比较简单,没有多高技术含量,说是招电工其实就是个打下手的杂工,辛苦忙碌不说,还不被尊重,每天跟在焊工屁股后面,不是抬电焊,就是加油,辛苦不说工资最低,小蒋萌生了办个焊工证,做一个一岗多能的工人的想法,这时的他认为多一门技术就多一个谋生的手段。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老板,提出工资涨到6000元的要求,老板欣然答应。
工资涨起来了,干劲自然就大了,人员少的时候,小蒋自己接线,自己处理电气故障,机械故障,焊接制作工具,成了车间的一个多面手。
时间久了老板发现了这一现象的利处,鼓励电工们向小蒋学习,鼓励考各种证件,还给报销,一时间考取多个证件成了一个风气。
由于小蒋的老实能干,技术全面,不久就提升为班长,因为小蒋长期住宿舍,老板减去了中夜班值班电工,小蒋自告奋勇担了起来,工资自然提到一万多元。
一年多来车间的设备出故障小蒋随叫随到,从不耽误,开始老板还心疼小蒋,白天没事的时候让小蒋多多休息一会儿,并没有提到加班的事,小蒋觉得工资高也没有去斤斤计较。
时间久了,小蒋处理设备得心应手了,单位没有他干不了的活,领导同事夸小蒋是单位的栋梁,小蒋也觉得自己了不起了。
还有些同事说小蒋工资和付出不成正比,小蒋向老板提出增加加班工资的想法,老板却始终没有回应。
小蒋觉得自己的付出在老板眼里是理所当然的,一万五的工资有点不值,觉得老板没有一丝的亲情可言,心里有了隔阂,外出喝酒聚餐的次数多了,对于老板也不再忌惮,干劲也没有了以前的激情和努力了。
【职场路线图】职场心态及生存技能

职场心态及生存技能用老板的心态去打工有一句话说,你认为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Youarewhatyouthinkyouare)。
这句话有一定道理。
如果你真的认为你自己是一个优秀的人,那么你一定会对你自己的缺点深恶痛绝,于是当然会想一切办法去修正那些缺点;如果你认为你自己是一个平庸的人,那么,你不会过分在意自己的缺点——因为谁没有缺点呢?在工作岗位上也是如此。
这世界永远只有少数人是以老板的心态做事儿的——因为老板毕竟是少数;而其他的大多数人永远是以打工者的心态做事儿的——因为打工者毕竟是大多数。
如果,一个老板,用打工者的心态去工作,那么他注定要失败;然而,如果,一个打工者却用老板的心态工作,很难想象这种人会有失败的可能。
用做老板的心态去打工。
这样的话确实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凭什么呢?”,很多人会这样想,“凭什么给我那一点薪水,就让我如此拼命?给我多少,我就做多少,我觉得已经无愧了。
再说,我做的也不差,够可以了吧?!”其实我想说的是,任何人都可以培养这样一种正确的心态:“我是我自己的老板。
”假设你的名字是张三,那么你张三就是“张三无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兼CEO。
假设有一天,你去“李四有限责任公司”,应聘了一份工作,尽管李四是那家公司的董事长兼CEO,但这并不妨碍你依然是“张三无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兼CEO。
你把你自己公司的产品销售给“李四有限责任公司”,而李四为该产品买单(支付你薪水)。
李四是通过什么决定你张三的薪水高低呢?关键就在这里。
李四其实不能精确地衡量你张三的产品价格是否合理。
于是,他会按照市场平均价格水平给你的产品定价——就是以目前人力市场上的平均价格给你支付薪水。
因为,市场上除了你张三的“张三无限责任公司”,还有“王二无限责任公司”“赵五无限责任公司”“钱六无限责任公司”……并且,还有很多不是公司的,比如刘七、郝八、杨九等等。
然而,如果你张三的产品最终被李四发现是“超值”的,那他必然跟其他消费者一样,可能购买你的其他的产品——就是给你升职,不仅购买你的专业能力,还要进一步购买你的管理能力。
【职场成功秘籍】混迹职场:职场生存

混迹职场:职场生存
25-30岁职场生存不得不知的秘密武器 每一个成功者都不只是局限于自己的能力,相反的往往是比自己的能力范围还多做一点,也做得比别人期待的还多,职场中要获得成功,就得懂得超越自己原本自以为的局限。
20岁到35岁是一般人从职场新鲜人到寻求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两名职场过来人告诉你该如何利用职业生涯的这段黄金期。
20岁以前大多数人的人生大同小异,大都还在努力完成学业,为未来的职场生涯奠下基础。20岁到35岁是一般人从职场新鲜人到寻求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时期的职场生涯就像一块海绵,大多数人都是努力吸收,累积职场经验,把握与规划自己的未来。这时期的职场人生,又该如何面对,如何自我磨炼? 两名职场过来人,她们将过去多年累积的职场经验与读者分享。 超越局限 扩大视野
踏入职场,充分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局限是十分重要的,但了解自己的局限并不是说要甘于局限,而是给自己合理定位,但不要设限,甚至要努力超越局限,建立自己的信心。
事实上,每一个成功者都不只是局限于自己的能力,相反的往往是比自己的能力范围还多做一点,也做得比别人期待的还多,职场中要获得成功,就得懂得超越自己原本自以为的局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薪15万的80后
只要6分钟,告诉你少走6年弯路的职场智慧
这个社会是很残酷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刚刚步入社会的80后而言。
当很多人都在抱怨这个社会竞争压力太大、没有自己的追求,并因此而丧失斗志的时候,一个年薪15W的80后小本却发出了这个的感慨,“一个人的成就,与岁月无关,与学历无关,与经历有关,最根本决定于经历之后做了什么——有没有去思考、去悟。
”作为一名80后,我谨以此文分享我一些尚不足以奉为圭臬的成功经验,希望能对年轻的你有所帮助,为你的职业生涯规划开启新的思考!虽然作者只是一名80后,但其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积极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却值得每一个人去学习。
首先送给大家一个大微笑作为感谢你的支持。
我一直以来相信:成功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自己取得成功,另外一种是帮助别人,通过别人的成功因此你取得了更大的成功。
Chapter 1.也许对于新人来说,面临的最大阻碍就是最缺乏工作经验,而对你最有用的经验其实是在最基层建立起来的,但是很多刚刚上任的人拿到厚厚一本SOP(标准作业流程)手册,就会觉得我只是流程的一部分,大家都在做操作性的东西,照着手册象机器一般干活无聊辛苦且完全学不到什么,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基层工作只是提供了一个环境,能否学到东西在于你自己,有没有去发觉其中的联系以及如何考虑其对组织、对公司运作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学会站在总经理的角度来看待事物和分析问题,你要知道正是这些因素造就了整个企业的成功。
人和人的差距就在于此。
思维和意识直接决定了你的未来方向。
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会拥有一份自己的事业,或者成长到能担当起管理好整个企业的重任,“至少我们公司是决不可能用一个不懂销售和财务的家伙作副总”到那时你所要做的,就是你经历过的每一环相扣而成的“链条完整”的事,我想你决不希望到那时还回头来“补”这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课。
希望大家在工作中能够保持不断审视和学习的态度。
送给你们一句话:本事长自己身上,谁也拿不走。
Chapter2.机会社会在不断发展,市场不断变化,整个世界的知识总量在膨胀式地更新,尤其是市场和技术行业。
只有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及完善自己的个人素质,才足以赶上并超越别人(你的竞争者),否则就只有被淘汰,社会不残酷,社会只是在遵循自然选择。
如果想成功,就没有理由懈怠自己,因为机会只有一个,你永远需要从别人手里抢过来;金钱不会凭空产生或者消失,它只会从一个人的口袋流到另一个人的口袋。
Greed is good。
有句话说的很好,穷人最缺少什么,穷人最缺少野心。
《国民经济学原理》这样描述:独立个体总能“认知自己的欲望,以及自己所能支配的财货,并为满足自己现在或将来的欲望而进行预筹。
(引用)”这大概是文明人与“饿了才觅食”“下雨了就找山洞”“伤了就等死”这般“活在现实现下”的动物们最大区别,也是达成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原因。
而这里的预筹指的是:制定明确而清晰的目标,理性评估其可执行性,然后缜密地进行一步一步规划,并果断地一步一步执行下去。
这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要义所在!
相关整本阅读/ebook/584acc7f767f5acfa1c7cd8b.html
Chapter3.个性企业需要有个性的人,但不需要每个人都有个性。
往往个性只适合最杰出的人。
比如苹果公司的乔布斯,他的产品设计个性到是需要市场和所有用户来适应的,这样的个性关系到大型企业发展战略,往往能让已经成功的你做的更加出彩,因为此刻的你是企业家,你已经具有了个人品牌的影响力。
上海卫视的节目里有一句话,“命运不可改变,唯一可以改变的,是你对待命运的态度”,身在企业社会也是同样,当你的能力不至于能够改变企业和社会,那么请你先学会适应企业和社会。
不然的话你也可以尝试一下在逆流中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