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之双向板配筋计算表格
板配筋计算表

板配筋计算表
板配筋计算表通常用于计算楼板配筋所需的各项参数和结果。
这个表格一般会包括以下内容:
1.楼板尺寸:包括楼板的长度、宽度和厚度。
2.楼板荷载:包括楼板上的静载和活载,以及楼板的自重等。
3.混凝土强度等级:表示楼板所使用混凝土的强度,通常以兆帕(MPa)为单位。
4.钢筋种类和规格:包括钢筋的直径、间距和数量等。
5.计算结果:包括楼板配筋所需的各项参数,如钢筋的面积、直径、间距和数量等。
通过这个表格,可以方便地查找到所需的各种配筋参数,从而为施工提供准确的依据。
在填写表格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确保填写的内容准确无误,特别是楼板尺寸、荷载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等关键参数。
2.对于钢筋的种类和规格,需要选择符合工程标准和规范的产品。
3.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和计算公式的正确使用。
4.对于计算结果,需要认真核对并确保满足工程要求。
总之,板配筋计算表是工程中非常重要的文件之一,需要认真填写并妥善保存。
2.4板配筋计算

2.4 板配筋计算2.4.1 楼板厚度的确定房间楼板短跨方向最大为6000mm ,梁、板用C25混凝土,柱用C30混凝土 ,1111h ~~6000120~150********L mm ⎛⎫⎛⎫==⨯= ⎪ ⎪⎝⎭⎝⎭,则取板厚t=120mm 。
2.4.2 荷载计算恒荷载标准值:客房、过道、其余的房间:25mm 水磨石面层 20.02525=0.625kN/m ⨯ 30mm 水泥砂浆找平层 20.0320=0.60kN/m ⨯ 120mm 现浇混凝土楼板 20.1225=3kN/m ⨯ 20mm 厚石灰砂浆抹底 20.0217=0.34kN/m ⨯ 恒荷载标准值: 合计:24.6kN/m 卫生间、厨房:20mm 防滑地砖 20.0222=0.44kN/m ⨯ 30mm 水泥砂浆找平层 20.0320=0.60kN/m ⨯ 120mm 现浇混凝土楼板 20.1225=3kN/m ⨯恒荷载标准值: 合计:24.04N/m k 活荷载标准值:根据规范卫生间取2k q 2.5/kN m =,其它的地方取2k q 2.0/kN m =,由于4.6 2.3 2.82k k g q ==< 则是活载起控制作用。
2.4.3 内力计算按弹性方法进行内力计算,双向板恒活载设计值计算计算结果见表1;板弯矩计算计算结果见表2 ,板配筋计算计算结果见表3,板跨中配筋计算见表4。
板支座配筋计算见表5.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尽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φ10(目前供货较少)的二级钢,直径≥12的受力钢筋,除吊钩外,不得采用一级钢。
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间距尽量用200。
(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
跨度小于2米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
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
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拉通筋均应按受拉搭接钢筋。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构造钢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按照构造需要设置的钢筋,相对于受力钢筋而言。
构造钢筋不承受主要的作用力,只起维护、拉结,分布作用。
构造钢筋的类型有:分布筋,箍筋,拉筋,构造腰筋,架立筋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表9.5.1第9.5.1条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9.5.1受力类型 最小配筋百分率全部纵向钢筋 0.6 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 0.2 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 0.2和45f t/f y中的较大值 注:1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HRB400级、RRB400级钢筋时,应按表中规定减小0.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大0.1;2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3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b'f-b)h'f后的截面面积计算;4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纵向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的一边布置的纵向钢筋。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5.2第9.5.2条对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5.2第9.5.3条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中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要求:M u≥Mcr (9.5.3) 式中Mu--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按本规范公式(7.2.1-1)、(7.2.2-2)或公式(7.2.5)计算,但应取等号,并将M以Mu代替;Mcr--构件的正截面开裂弯矩值,按本规范公式(8.2.3-6)计算。
双向板的弹性和塑性计算

一、设计任务书1、设计目的和方法通过本设计对所学课程内容加深理解,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观点、设计方法和一定的计算、设计能力,使我们掌握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培养用图纸和设计计算书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进一步掌握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方法。
根据某多层建筑平面图,楼盖及屋盖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要求,并考虑支承结构的合理性确定支承梁的结构布置方案。
确定板的厚度和支承梁的截面尺寸及钢筋和混凝土强度等级。
分别按照塑性计算方法和弹性理论计算方法进行板、支承梁的内力和配筋的计算。
2、设计资料(1)结构形式:某多层工业厂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尺寸l x=3.3m,l y=3.9m。
内外墙厚度均为300mm,设计时只考虑竖向荷载作用,要求完成该钢筋混凝土整体现浇楼盖的设计,其平面如图1.1所示。
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1.1(2)楼面做法:20mm厚水泥砂浆地面,钢筋混凝土现浇板,15mm厚石灰砂浆抹底。
(3)荷载:永久荷载主要为板、面层以及粉刷层自重,钢筋混凝土容重25kN/m3,水泥砂浆容重20kN/m3,石灰砂浆容重17kN/m3,楼面均布活荷载q=4kN/m,分项系数R g=1.2,分项系数R q=1.3或1.4。
(4)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
采用HRB335钢筋,f y=300N/mm2。
3、设计内容(1)双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布置:确定板厚度,对板进行编号,绘制楼盖结构布置图。
(2)双向板设计:1)按弹性理论进行板的设计以及绘制板的配筋图。
2)按塑性理论进行板的设计以及绘制板的配筋图。
(3)支承梁的设计。
4、设计任务(1)设计书一份,包括封面、目录、设计任务书、设计计算书、设计施工图、参考文献、设计心得、成绩评定表。
(2)图纸。
1)结构平面布置图2)板的配筋图3)支承梁的配筋图5、设计要求施工图要求做到布图合理,图面整洁,按比例作图并符合“建筑制图统一标准”中关于线型、符号、图例等各项规定;图中书写字体一律采用仿宋体;同一张施工图中各截面编号及钢筋编号均不得重复。
混凝土结构设计常用表格_钢筋计算截面面积

公称直径
mm
不同根数钢筋的计算截面面积/mm2
单根钢筋理论重量(kg/m)
1
2
3
4
5
6
7
8
9
6
28.3
57
85
113
142
170
198
226
255
0.222
6.5
33.2
66
100
133
166
199
232
265
299
0.260
8
50.3
101
151
201
252
302
352
402
127
157
226
402
628
905
1232
1608
2036
2513
3041
3927
130
97
122
151
217
387
604
870
1184
1547
1957
2417
2924
3776
140
90
114
140
202
359
561
808
1100
1436
1818
2244
2715
3506
150
84
106
131
188
5430
7012
75
168
212
262
377
670
1047
1508
2053
2681
3393
4189
5068
6545
80
双向板配筋讲解

1. 荷载设计值活荷载标准值为2KN/m2,取γQ=1.4。
q=1.4x2=2.8KN/m。
2恒荷载标准值为3.76KN/m2,设计值为g=3.76×1.2=4.51KN/m。
2 合计 p=g+q=7.31KN/m2. 按弹性理论计算在求各区格板跨内正弯矩时,按恒荷载均布及活荷载棋盘式布置计算,取荷载’2 g=g+q/2=5.91KN/m’2 q=q/2=1.4KN/m‘’在g作用下,各内支座可视作固定,某些区格板跨内最大正弯矩不在板的中心点处,在q作用下,各区格板四边均可视作简支,跨内最大弯矩则在中心点处。
计算弯矩时,考虑混凝土的泊松比u=0.2(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4.1.5条),在求各中间支座最大弯矩(绝对值)时,按恒载及活载均布各区格板计算,取荷载2 P=g+q=7.3KN/m3. A区格板计算(1)计算跨度中间跨:l0x=1.1ln=1.1x(3.95-0.275)=4.04m>lc=3.95ml0y=1.1ln=1.1x(4.00-0.25)=4.13m>lc=4.0ml0x/l0y=3.95/4=0.99(2)跨中弯矩A区格板是中间部位区格板,在g+q/2作用下,按四边固定板计算;在q/2作用下按四边简支计算。
A区格弯矩系数查《混凝土结构设计》附表8,结果如下表所示:2UUUMX=MX1+MX2=(mx1+0.2my1)(g+q/2)l0x+(mx2+0.2my2)(q/2)l0x22=(0.0180+0.2⨯0.0175)⨯5.91⨯3.952+(0.0376+0.2⨯0.0367)⨯1.4⨯3.952=2.96KN.m/mMy=My1+My2UUU=(my1+0.2mx1)(g+q/2)l0x+(my2+0.2mx2)(q/2)l0x22=(0.0175+0.2⨯0.0180)⨯5.91⨯3.952+(0.0367+0.2⨯0.0376)⨯1.4⨯3.952=2.91KN.m/m(3)支座弯矩a支座:MX=mx(g+q)l0x=-0.0520⨯7.3⨯3.952=-5.92KN.m/m a'2b支座:My=my(g+q)l0x=-0.0516⨯7.3⨯3.952=-5.66KN.m/m(4)配筋计算 a'2截面有效高度:跨中截面h0x=120-20=100mm(短跨方向)h0y=120-30=90mm(长跨方向)支座截面h0=h0x=100mm对A区格板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整块板内存在穹顶作用,使板内弯矩大大减小,故弯矩值乘以折减系数0.8,由跨中正弯矩配筋计算 As=mfy=300N/mm2 0.95fyh0,MXASX=0.8⨯=0.8⨯2.96⨯106/(300⨯0.95⨯100)=84mm20.95h0fyASy=0.8⨯MyUU0.95h0fy=0.8⨯2.91⨯106/(300⨯0.95⨯90)=91mm2(5)支座配筋计算a支座:Asy=m2=5.92⨯106/(300⨯0.95⨯100)=208mm 0.95fyh0b支座配筋见B、C区格板计算,因为相邻区格板分别求得的同一支座负弯矩不相等时,取绝对值的较大值作为该支座的最大负弯矩。
板的配筋率要求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

板的配筋率规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构造钢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按照构造需要设置的钢筋,相对于受力钢筋而言。
构造钢筋不承受主要的作用力,只起维护、拉结,分布作用。
构造钢筋的类型有:分布筋,箍筋,拉筋,构造腰筋,架立筋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02 表9.5.1第9.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9.5.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02 9.5.2第9.5.2条对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02 9.5.2第9.5.3条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中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要求:M u≥Mcr(9.5.3)式中Mu--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按本规公式(7.2.1-1)、(7.2.2-2)或公式(7.2.5)计算,但应取等号,并将M以Mu代替;Mcr--构件的正截面开裂弯矩值,按本规公式(8.2.3-6)计算。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02 10.1.6第10.1.6条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应沿梁长度方向配置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且单位长度的总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中单位宽度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
该构造钢筋伸入板的长度从梁边算起每边不宜小于板计算跨度l0的四分之一(图10.1.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02 10.1.7第10.1.7条对与支承结构整体浇筑或嵌固在承重砌体墙的现浇混凝土板,应沿支承周边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现浇楼盖周边与混凝土梁或混凝土墙整体浇筑的单向板或双向板,应在板边上部设置垂直于板边的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跨中相应方向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该钢筋自梁边或墙边伸入板的长度,在单向板中不宜小于受力方向板计算跨度的五分之一;在双向板中不宜小于板短跨方向计算跨度的四分之一;在板角处该钢筋应沿两个垂直方向布置或按放射状布置;当柱角或墙的阳角突出到板且尺寸较大时,亦应沿柱边或墙阳角边布置构造钢筋,该构造钢筋伸入板的长度应从柱边或墙边算起。
双向板弯矩计算表格

0.0676*7.6*4.22=9.06kN·m/m
0.1146*7.6*1.82=2.82kN·m/m
区格
17
3.6/3.6=1
跨
内
计图算简
(0.0227*6.2+0.0368*1.4)*3.62=2.49kN·m/m
(0.0168*6.2+0.0368*1.4)*3.62=2.02kN·m/m
(0.0223*6.2+0.0353*1.4)*4.22=3.47kN·m/m
1.69+0.2*1.88=2.07kN·m/m
3.79+3.47*0.2=4.48kN·m/m
1.88+0.2*1.69=2.22kN·m/m
3.47+0.2*3.79=4.23kN·m/m
支
座
计算简图
0.0716*7.6*2.82=4.27kN·m/m
2.49+0.2*2.02=2.89kN·m/m
2.02+2.49*0.2=2.52kN·m/m
支
座
计算简图
0.06*7.6*3.62=5.91kN·m/m
0.055*7.6*3.62=5.42kN·m/m
2.2.3板的配筋计算
各区格板跨内及支座弯矩已求得,板厚 ,取截面有效高度 , ,即按 计算钢筋截面面积, 板内钢筋采有HPB235,查表得 ,C30的混泥土,
截面宽度:b=(1/2~1/3)h=116mm~175mm,取250mm,
故次要框架梁初选截面尺寸为:b×h=250mm×350mm
(3)框架柱:
又根据公式: 其中 为轴压比限值,一般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