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LTE_基站传输带宽需求分析

合集下载

治安检查站TD-LTE数字集群无线宽带传输系统建设方案

治安检查站TD-LTE数字集群无线宽带传输系统建设方案

治安检查站TD-LTE无线宽带应急专网建设方案西安汉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TEL:628113952017/8/11 项目概要1.1 项目背景公安(城市应急)无线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一期系统建设以PDT窄带专网为基础,采用PDT+LTE宽窄带融合技术,在??内热点部位和重点区域部署LTE宽带基站,全市域采用双模手持终端,核心网实现宽窄带互通,PDT与宽带系统深度融合的无线数字集群通信系统。

该系统是公安局在全国率先推出的宽窄带融合城市应急通信网;是实现公安机关扁平化、动态化、可视化指挥调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宽窄带融合技术建设的公安信息化示范项目。

项目一期建设的PDT完成了市区以及地铁的数字集群覆盖;一期建设的???个LTE站点重点部署热的区域,以南北中轴线为依托,重点区域完成覆盖,并对宾馆、立交进行重点部署。

按照统一规划,计划在一期热点覆盖的基础上对治安检查站实现LTE宽带的点状覆盖,并对????各重点派出所实现点状覆盖,以支持无线视频监控、多媒体集群、海量数据回传、移动办公等宽带业务及应用.1.2 技术制式1.2.1 技术可行性无线网络制式演进如下图所示:图1 无线网络制式演进TD—LTE作为我国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网,被列入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内的政府有关部门、研发部门、制造商和运营商都对此大力支持.同时TD —LTE的国际标准化以及产业链的发展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TD—LTE 标准已被国际产业广泛接受,为我国下一代移动通信产业进入国际主流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TD—LTE已成为移动通信产业面向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必然,逐渐成为全球公认、使用非对称频谱的解决方案.TD-LTE系统在20M的频率带宽内能实现下行100Mbps,上行50Mbps的系统峰值速率。

网络采用了扁平化的机构,降低了整体系统时延,改善了用户体验。

采用TD—LTE进行数字集群专网建设具备如下优势:1、政策优势:TD—LTE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4G国际标准,得到了我国政府的全力支持,成为我国在通信信息领域引领全球、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2、技术优势:TD-LTE采用先进的空口接入以及MIMO技术,拥有更高的上下行峰值速率,网络安全性更高.3、频谱优势:TDD频谱资源丰富、频谱效率更高且受到政府支持。

基于TD-LTE 1.8GHz宽带集群系统的研究

基于TD-LTE 1.8GHz宽带集群系统的研究

技术Special TechnologyI G I T C W 专题86DIGITCW2021.010 引言集群是一种用途范围广、效能高的半双工通信方式,随着国内民航业的快速发展,空管对调度、多指令并行、信息及时处理等服务的需求与标准也在不断提升,因此需要将更加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引入民航通信领域。

1.8GHz 无线宽带集群系统采用TD-LTE (Time Division Duplex-Long Term Evolution ,分时长期演进)无线通信技术,具备速率快、网络时延低、可靠性高、组网灵活等优点,适用于数据、多媒体通信、语音等业务。

1 T D-LTE 1.8GHz宽带集群系统概况图1 1.8GHz 宽带集群系统拓扑无线专网宽带集群系统通过采用频段区间为1785-1905MHz 的1.8GHz 专用频段进行通信,其架构主要由核心网eCNS 、操作维护中心eOMC 、行业业务应用软件系统eAPP 、基站eNodeB 、智能调度台eDC 组成[1]。

用户手持终端eUE 产生的业务数据经专网基站实时上传至核心网,由核心网与服务器协同处理转发,完成集群语音、视频监控与调度、数据作业等功能[2],同时可通过网管系统实现网元监控与管理。

该系统于网络安全性、可靠性、可扩展性等方面具备极强的技术优点,目前正逐步应用于民航运输领域。

1.1 核心网eCNSeCNS 作为无线集群系统的核心网设备,其部署采用集中方式,可实现与基站、网管、服务器之间的互联互通,提供鉴权管理、数字集群、会话及移动性管控一系列相关业务。

通过自定义端口Tx 、Rx 、Gi 和eAPP 系统外接,完成集群系统的调度功能;经公开接口S1和基站相连,完成网元间的数据及信令交互;通过自定义操作维护接口与网管eOMC 通信,实现对核心网的操作维护。

eCNS 软件采用分布式结构,可实现配置、故障、性能、设备、安全等管理,完成对子系统的实时监控。

1.2 专网操作维护中心eOMCeOMC 用于操作维护系统中的网元设备,主要实现网元的告警及性能监控、配置下发、文件查询等功能。

第14课:TD-LTE容量(规模)估算

第14课:TD-LTE容量(规模)估算

第十四课TD-LTE容量(规模)规划提纲一.小区容量计算二.传输配置计算3TD-L TE 系统容量计算多天线技术调度、功控ICIC系统带宽子帧配比3G LTE 系统容量、频谱效率◆系统容量容量——控制信道、业务信道可用的RB 资源数目将限制TTI 内最大调度用户数目;硬件资源限制将决定小区内的最大激活用户数目;◆系统流量(系统频谱效率SE 、边缘频谱效率ESE )带宽、时隙配比;干扰——载波间干扰、符号间干扰、序列间干扰、小区间同频干扰等干扰都会带来流量的下降,需要考虑规避措施来降低干扰;多天线技术的使用——多天线收发分集技术、波束赋形技术、双流空分复用技术的使用将带来系统流量上的增益;调度、功控技术——算法优劣将直接影响流量性能TD-L TE 系统容量计算⏹理论容量●TD-LTE系统中,多用户调度共享上下行业务信道进行传输,因此对于不要求GBR(保证比特速率)和延迟性能的数据业务,理论上系统所支持的用户数目是不受限制的,受限制的是一个TTI内同时得到调度的用户数目。

但VOIP业务由于对GBR和延迟参数的要求,因此系统所能够支持的VOIP用户总数受限。

●同时能够得到调度的用户数目受限于控制信道的可用资源数目,即PDCCH(包含PHICH、PCFICH)信道可用的CCE(控制信道元)个数。

PHICH,每条占用3个REG,最多复用8个UE,;PCFICH,指明给定带宽和天线配置下可用的PDCCH符号数,固定占用4个REGPDCCH,一个对称业务的用户需要2条PDCCH,传输上下行调度控制信息●在实现中,设备硬件资源、处理能力限制了单小区能够支持的激活用户数。

协议要求,在5MHz~20MHz的带宽配置下,要求支持激活用户数>=400/Sector。

TD-L TE 系统容量计算⏹最大同时调度用户数⏹设系统最大同时调度的对称业务用户数为N ,以2天线、20M 带宽为例,解方程可以计算得到N ,如下解方程,取整数得到:N=40个用户;最大40个用户可以同时得到调度。

LTE传输带宽估算

LTE传输带宽估算

1试验网组网需求主要考虑下行传输带宽,根据试验网组网要求,带宽以如下参数进行评估站型载波宽度MIMO下行调制方式S111(室外),O1(室内)20Mhz2x264QAM2下行单载扇业务理论带宽估计2:2时隙配比每一帧时隙单流承载bit数:RB总数* [每RB的子载波数* (子帧内符号数-控制符号数) - RS数] *调制阶数*码率=100 * [12 * (14 -2)–12] * 6 *0.9 = 71280bit每一个DwPTS时隙单流承载业务bit数:RB总数* [每RB的子载波数* (DwPTS内符号数-控制符号数) - RS数] *调制阶数*码率=100 * [12 * (14 -6)–8] * 6 *0.9 = 47520bit因此:若为2:2时隙配比,2x2 MIMO,则下行峰值带宽为:(71280*4 + 47520*2)若3:1时隙配比,2x2 MIMO,则下行峰值带宽为:3BBU总带宽考虑切换时的X2用户面流量,较少。

同时如果用户在切换时,流量从X2接口走,则不占用S1接口,因此总的S1+X2流量不变。

考虑X2接口控制面流量。

设一个基站与另一个基站的X2接口信令带宽约64kbps;一个基站与邻近16个基站有X2连接,则总共1Mbps流量。

表1eNodeB总带宽:BBU总容量3x20MHz(S111)小区S1+X2用户面流量3x104.544104.544X2控制面流量1 Mbps1 MbpsBBU总带宽314Mbps106 Mbps承载带宽(5%开销)330Mbps111Mbps20Mhz小区(O1)BBU采用GE接口,可以满足带宽需求。

以上是考虑2x2MIMO情况,若试验网需测试4x4MIMO,则传输带宽还需加倍。

4传输组网建议目前TDIP化建设部署的PTN,在接入层都可以提供GE接入,并且进行过多次现网试点,建议在LTE试验网优选PTN进行传输组网。

5Ir接口估算TD-LTE中Ir口上/下行最大传输速率计算如下:Ir速率=采样频率*(I路数据bit位宽+Q路数据bit位宽)*天线数*10B/8B 线路编码比率2天线20MHz带宽下,Ir口速率:30.72M*32bit*2天线每个小区要求:1根3G的光纤(或1根6G的光纤) 8天线20MHz带宽下,Ir口速率:30.72M*32bit*8天线每个小区要求:2根6G的光纤。

关于TD-LTE频段使用的分析

关于TD-LTE频段使用的分析

关于TD-LTE频段使用的分析1. LTE频谱现状1.1. 国外FDD-LTE及TD-LTE:印度/台湾地区700MHz,澳大利亚1.8GHz,美国1.9GHz,香港 2.3GHz,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 2.6GHz,英国3.5GHz。

力争模拟电视(UHF)698MHz~806MHz的700MHz低端频段。

1.2. 国内1. 工信部:最初批准移动使用D频段2570~2620MHz来进行TD-LTE试验网建设。

2012年9月29日,工信部将190MHz的2.6GHz频段(band 41:2496~2690MHz)划归TDD。

2. 6城市试验网:(1)室外杭州用F频段1880-1920MHz,室外厦门使用D频段2575~2615MHz。

(2)室内使用E频段2330~2370MHz。

3. TD6期集采:要求室外宏站天线支持FAD(其中D频段为2570~2620MHz)。

2. TD-LTE网络性能对比2.1. 覆盖性能站间距F频段比D频段大100米。

站间距,D频段(300~400m),F频段(400~500m),比现网需增加2~3倍基站。

覆盖距离600米以上,性能显著下降。

附,相对于A频段损耗:F频段-0.9dB,E频段2.3dB,D频段4dB。

距离天线相同的距离,F频段比D频段强5dB。

2.2. 容量性能F频段与D频段组网,容量相当。

LTE支持1.4MHz,3MHz,5MHz,10MHz、15MHz,20MHz共6种带宽。

为提供最高的单用户速率,目前试验网全部采用单频点20MHz组网。

F频段(1880-1920MHz)共40MHz,最多能有2个频点。

D频段(2570-2620MHz)共50MHz,最多能有2个频点,还剩余10MHz浪费。

都只能采取同频组网。

都无法实现类似中国联通WCDMA的上下行各15MHz,单频点5MHz,3频点异频组网。

————————————————————————————————————由于TD-LTE短期内只能采用同频组网,而这将是中移动第1张同频组网的网络,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分析:1.同频组网:就是每个小区都可以使用全部的频率资源,小区交界处采用动态规避方式,避免小区交界处用相同资源,WCDMA(联通3频点组网属特例)和TD-LTE都是这种,单小区单用户速率较大。

TD-LTE的TM8传输模式分析

TD-LTE的TM8传输模式分析

TD-LTE TM8传输模式分析1 引言TD-LTE在R9阶段新增了双流波束赋形技术,共八种传输模式,每种模式对应了不同的MIMO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传输形式,其中模式7、模式8又是针对TDD系统所特有的波束赋形技术[1],模式7的波束赋形技术在一阶段测试时,已经较为充分地验证了其性能的优越性。

针对边缘用户以及无线环境不理想的情况下,TM7(单流波束赋形)对于改善无线环境、提高用户感知、提升小区的整体吞吐量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TM3(开环空间复用)目前采用的2*2MIMO,可以针对同一个用户传输双流,理论上翻倍地提高了单用户的峰值吞吐量,直接体现了TD-LTE系统的性能优越性[2]。

正是基于此,TM8(双流波束赋形)同时取纳了开环空间复用与单流波束赋形的优点,将空间复用与波束赋形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在改善无线环境的同时又能尽量合理地提高用户的吞吐量。

2 TM8原理简介双流波束赋形技术应用于信号散射体比较充分的条件下,是智能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和MIMO空间复用技术的有效结合,在TD-LTE系统中,利用TDD信道的对称性,同时传输两个赋形数据流来实现空间复用,并且能够保持传统单流波束赋形技术广覆盖、提高小区容量和减少干扰的特性,既可以提高边缘用户的可靠性,还能有效提升小区中心用户的吞吐量[3]。

根据多天线理论可知,接收天线数不能小于空间复用的数据流数。

8天线双流波束赋形技术的使用,接收端至少需要有2根天线。

根据调度用户的情况不同,双流波束赋形技术可以分为单用户双流波束赋形技术和多用户双流波束赋形技术。

2.1 单用户单用户双流波束赋形技术:由基站测量上行信道,得到上行信道状态信息后,基站根据上行信道信息计算两个赋形矢量,利用该赋形矢量对要发射的两个数据流进行下行赋形。

采用单用户双流波束赋形技术,使得单个用户在某一时刻可以进行两个数据流传输,同时获得赋形增益和空间复用增益,可以获得比单流波束赋形技术更大的传输速率,进而提高系统容量。

LTE基站传输带宽配置分析报告

LTE基站传输带宽配置分析报告

LTE基站传输带宽配置分析报告LTE(Long Term Evolution)基站的传输带宽配置对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对其进行配置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本报告将通过分析LTE基站传输带宽配置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其对网络性能的影响,来指导合理的配置实践。

一、LTE基站传输带宽配置的原则及方法1.了解带宽配置的定义:LTE基站传输带宽配置是指将可用频谱资源分配给各个LTE基站,在带宽资源的限制下,合理配置每个基站的传输带宽。

2.确定基站的扇区数和资源需求:每个LTE基站一般由多个扇区组成,每个扇区对应一个传输带宽的配置。

在确定传输带宽配置前,需要根据基站所覆盖的区域大小和用户需求预估扇区数,并通过网络规划工具分析每个扇区的资源需求。

3.考虑频谱资源的分配:LTE基站的传输带宽配置需要考虑可用的频谱资源,并与其他频段实现协调。

通常,会根据网络规划工具的建议,将可用频段按照各个扇区的需求进行合理分配,以达到最优的资源利用效果。

4.考虑周边基站的影响:在进行传输带宽配置时,还需要考虑周边基站的配置情况,以避免频谱资源的冲突和干扰。

合理的传输带宽配置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频谱资源冲突和干扰,提高网络性能。

5.预估用户需求和网络容量:基于网络规划工具的分析结果和用户需求预估,可以得出每个基站传输带宽配置的参考值。

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满足不同地区和用户的需求。

二、LTE基站传输带宽配置的影响1.覆盖范围和网络容量:传输带宽的配置直接影响基站的覆盖范围和网络容量。

适当增加传输带宽可以提高基站的覆盖范围,增加用户连接数和数据传输量,提高网络容量。

2.用户体验和速率:传输带宽配置也会影响用户的上网体验和数据传输速率。

合理增加传输带宽可以提高用户的平均速率和峰值速率,减少网络拥塞和数据传输延迟。

3.周边干扰和频谱资源利用率:传输带宽配置与周边基站的配置情况紧密相关。

合理的传输带宽配置能够减少周边基站的干扰,提高频谱资源的利用率,避免频谱资源的浪费。

TD-LTE单站性能测试报告_CQCMLHC156326_合川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教学楼扩容-ELW_20150728

TD-LTE单站性能测试报告_CQCMLHC156326_合川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教学楼扩容-ELW_20150728


纬度
29.97193
29.971931

传输带宽
1000M
1000M

传输IP配置
100.86.187.123 100.86.187.123

小区参数
小区名1 规划数据 实测数据 结果
RsPower(dBm)
15.2
15.2 是
PA
-3
-3

PB
1
1

合路方式 2\3\4G合路2\3\4G合路 是
918844060.xlsx
文档密级:
基站描述
站名:合川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教学楼扩容-ELW
日期:
站号:
CQCMLHC156326
区县:
地址:
重庆市合川区草街镇学院街256号
站型:
设备类型: DUS31+RRUL 62B40A
相关参数验证
基站参数
规划数据
实测数据
验证通过
经度
106.40181
106.401811
第2页,共2页
可管可控验证 检查项
接入网优平台信息是否准确 录入资管平台信息是否准确
MRR是否可以开启 小区参数配置是否准确
网优验证结论
是否通过验证: 是
备注:
918844060.xlsx
验证通过 是 是 是
验证通过 是 是 是 是
验证通过 是 是 是 是
文档密级:
备注 拨测10次,切换成功率100% 拨测10次,互操作成功率100% 拨测10次,呼叫成功率100%
单路:
下行25Mbit/s
4类终端的平均速率为:
双路:
下行70Mbit/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D-LTE 基站传输带宽需求分析
【摘要】:本文根据TD-LTE的网络结构,给出了TD-LTE基站的峰值传输带宽的计算方法,然后在峰值传输带宽的基础上,给出了三种保证带宽的计算方法,对TD-LTE基站的传输带宽需求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TD-LTE 传输带宽峰值带宽保证带宽
在北京怀柔以及上海世博的TD-LTE试验网的测试中,TD-LTE的峰值速率均可以达到每小区80Mbps左右的理想传输速率。

更高的传输速率决定了无线基站所需要的传输带宽要求更高,而无线基站传输带宽要求的不同,也决定了对传输网络规划建设要求的不同。

本文对TD-LTE峰值带宽以及保证带宽的几种计算方式进行了分析讨论,希望提出合理的TD-LTE基站所需传输带宽需求,为传输网络的规划建设提出合理的要求。

一、TD-LTE的网络架构
TD-LTE网络与2G/3G网络的架构完全不同,去掉了BSC/RNC 这个网络设备,只保留了E-NodeB 网元,目的是简化网络架构和降低时延。

RNC 功能被分散到了E-NodeB 和接入网关(aGW)中。

图1 GSM/UMTS网络架构向LTE网络架构的演进
E-NodeB与aGW 之间的接口称为S1 接口。

S1接口也分为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

其中用户平面接口S1-U将eNB和SGW连接,用于传送用户数据和相应的用户平面控制帧。

而控制平面接口S1-MME则将eNB和MME相连,主要完成S1接口的无线接入承载控
制、接口专用的操作维护等功能。

E-NodeB之间通过X2接口互相连接,形成了所谓Mesh型网络,这是LTE相对原来的传统移动通信网的重大变化。

X2接口也分为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

X2用户平面接口X2-U在E-NodeB之间的IP传输层上,采用面向非连接的UDP协议进行用户数据传输,在UDP协议之上承载GTP-U协议,即采用了和S1接口相同的用户平面机制。

X2控制平面接口X2-C的协议结构底层也采用了SCTP over IP的机制,保证信令的可靠传输。

二、峰值传输带宽计算
根据TD-LTE的网络架构可以看到,E-NodeB基站的总传输带宽需求包括S1用户平面的业务数据带宽需求、S1控制平面的信令传输带宽需求、X2用户平面的业务数据带宽需求和X2控制平面的信令传输带宽需求几部分。

具体计算公式为:
E-NodeB总带宽需求=(S1用户平面带宽需求+X2用户平面带宽需求)×扇区数+S1控制平面带宽需求+ X2控制平面带宽需求+其他开销带宽
其中:
●S1用户平面的业务数据带宽需求与小区吞吐量相关,可以用(扇区吞吐量×扇
区数)来表示,对于峰值传输带宽计算时,扇区吞吐量采用峰值传输速率进行
计算
●X2用户平面的业务数据带宽需求与小区中同时切换的用户数及每用户平均需要
转发的数据量相关
●切换时的X2用户平面流量较少。

同时如果用户在切换时,流量从X2接口走,
则不占用S1接口,因此总的S1+X2流量不变。

●S1控制平面带宽需求约为1Mbps
●设一个基站与另一个基站的X2接口信令带宽约64kbps,一个基站与邻近16个
基站有X2连接,X2控制平面的带宽需求总共约1Mbps流量
●其他开销带宽每个厂家不一样,可以按照5%计算
从上面的公式可知,要计算基站的峰值传输带宽,需要计算单小区的峰值速率。

目前,单小区峰值速率计算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是采用单时隙承载的bit数进行计算。

首先分别计算一定带宽和调制方式
下的子帧时隙和特殊时隙的所能承载的bit数,然后根据时隙配比、MIMO方式计算单小区的峰值速率。

对于20MHz带宽,调制方式为64QAM的情况下,每一个子帧时隙单流承载bit数为:RB总数×[每RB的子载波数×(子帧内符号数 - 控制符号数) - RS数] ×调制阶数×码率=71280bit;
每一个DwPTS时隙单流承载业务bit数为:RB总数×[每RB的子载波数×(DwPTS 内符号数 - 控制符号数) - RS数]×调制阶数 *码率=47520bit ;
这样,若为2:2时隙配比,2×2 MIMO,则下行峰值带宽为76.032Mbps ;若3:1时隙配比,2×2 MIMO,则下行峰值带宽为104.544Mbps。

方法二是采用最大TBsize的方式进行计算。

首先根据RB数量及下行调制阶数确定下行时隙的Tbsize ,根据RB数量及上行调制阶数确定上行时隙的Tbsize 以及特殊子帧的Tbsize ,然后在分别计算上下行的峰值速率。

其中:
下行峰值速率=下行普通子帧最大MCS的TB size×每个无线帧包含的下行普通子帧数+下行特殊子帧最大MCS的TB size×每个无线帧包含的特殊子帧数)/每个无线帧的时间
上行峰值速率=上行最大MCS的TB size×每个无线帧包含的上行子帧数/每个无线帧的时间
对于带宽为20Mhz,RB数量为110,下行调制阶数为6,上行调制阶数为4的双流情况下,2:2时隙配比时,下行峰值速率是81.9Mbps,上行峰值速率是17.5Mbps;3:1时隙配比时,下行峰值速率是111.9Mbps上行峰值速率是8.76Mbps。

这样,如果采用方法一的计算结果,一个TD-LTE基站的峰值传输带宽需求可以按照下表计算:
上表所计算的是一个TD-LTE基站的峰值传输带宽需求,在实际的传输网络的规划建设中,为了保证传输网络的经济效益,一般不按照峰值传输带宽进行传输网络的建设,而是按照一定的方式来计算基站的保证带宽需求。

三、保证传输带宽计算
在实际网络中,由于无线传播环境的差异以及用户分布位置不同等原因,用户终端不可能都按照峰值速率工作。

如果按照峰值传输带宽进行传输网络的的建设,将会造成很大的传输资源浪费。

所以为了保证传输网络的经济效益,一般按照一定的方式来计算基站的保证带宽需求,按照保证带宽需求进行传输网络规划建设。

保证带宽的计算有采用多种方式,可以根据峰值带宽按照一定的收敛比计算,也可以按照峰值和平均值进行配比计算,还可以根据网络仿真进行估算。

1.根据峰值带宽按照收敛比计算
根据峰值按照收敛比进行计算的方法是在实际配置传输接口时,考虑不同的收敛比进行计算。

传输网络eNB
eNB
eNB
eNB EPC 汇聚带宽需求实际配置带宽配置收EPC 依照收敛比预留带宽
图2 传输收敛比示意图 按照1/3的收敛,对于前面所计算的三扇区的基站3:1时隙时所需带宽为332/3=111Mbps 。

在实际带宽需求大的场景下应设置较小的收敛比,甚至是不设置收敛比;在实际带宽需求较小的场景下可以设置较大的收敛比。

2.按照峰值和平均值进行配比计算
按照峰值和平均值进行配比计算的计算方法,是在实际配置传输接口时根据平均值和峰值配比进行计算。

前面所计算的单扇区的3:1时隙时的峰值为112Mbps,平均值为26Mbps 。

按照1个峰值,2个平均值进行计算 ,3:1时隙配置需要的带宽为 :
1.1×1.2×(2 × 26Mbps +112Mbps) = 1.1×1.2×164Mbps = 216 Mbps
3.根据网络仿真进行估算
根据网络仿真进行估算的方法,是在一定的网络建设条件下,考虑相应的业务需求,利用仿真工具对TD-LTE网络进行仿真,得到网络中每个基站的上下行的平均吞吐量,考虑一定的传输倍增系数,再加上相应的控制平面带宽需求,从而得到该TD-LTE 网络中基站实际所需要的带宽。

假设有一个TD-LTE网络,有100个TD-LTE基站,共计300个小区,站间距为500米,带宽为20MHz,同频组网,时隙配比为2:2。

对此网络进行仿真,得到每小区的平均吞吐量为30Mbps,考虑1.1的倍增系数,以及5Mbps的控制平面带宽需求,则一个三扇区基站的需求带宽为30M×3×1.1+5=104Mbps。

由于不同TD-LTE网络的仿真条件不一样,而且不同的仿真工具的算法也不一样,仿真得到结果就不一样。

四、总结
前面根据TD-LTE的网络结构,给出了TD-LTE基站的峰值传输带宽的计算方法,然后在峰值传输带宽的基础上,给出了三种保证带宽的计算方法,对TD-LTE基站的传输带宽需求进行了分析。

可以看到,上面三种保证带宽的计算方法所计算出来的结果相差较大,在TD-LTE 实际网络建设中,TD-LTE基站的保证带宽究竟按照多少进行配置,还需要在后续的试验网中进行测试和验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