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55 电离平衡常数的考查-2020年高考化学必刷题(解析版)

考点55 电离平衡常数的考查-2020年高考化学必刷题(解析版)
考点55 电离平衡常数的考查-2020年高考化学必刷题(解析版)

考点五十五电离平衡常数的考查

1.以下是常温下几种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CH3COOH H2S HClO

K1=1.3×10-7

K=1.8×10-5

K=4.69×10-11

K2=7.1×10-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发生反应:H2S+ 2ClO-=S2-+ 2HClO

B.CH3COOH溶液与Na2S溶液不能反应生成NaHS

C.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NaClO、CH3COONa溶液,pH最大的是NaClO溶液D.同物质的量浓度的H2S、HClO、CH3COOH溶液,酸性最强的是CH3COOH 【答案】D

2.由表格中的电离平衡常数判断可以发生的反应是

化学式电离常数

HClO K=3×10-8

K1=4.4×10-7

H2CO3

K2=4.7×10-11

A.NaClO + NaHCO3 = HClO + Na2CO3

B.NaClO+ CO2+ H2O = HClO + NaHCO3

C.2NaClO+ CO2+ H2O = 2HClO + Na2CO3

D.2HClO + Na2CO3 = 2NaClO + CO2↑+ H2O

【答案】B

3.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化学式电离常数

HClO K=3×10-8

H2CO3K1=4×10-7K2=6×10-11

A.向Na2CO3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2Cl2+H2O===2Cl-+2HClO+CO2↑

B.向NaHCO3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2+Cl2===Cl-+ClO-+2CO2↑+H2O

C.向NaClO溶液中通少量CO2:CO2+NaClO+H2O===NaHCO3+HClO

D.向NaClO溶液中通过量CO2:CO2+2NaClO+H2O===Na2CO3+2HClO

【答案】C

【解析】A.向Na2CO3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溶液中碳酸钠过量,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次氯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次氯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为:2CO32-+2Cl2+H2O=2Cl-+ClO-+2HCO3-,故A错误;B.向NaHCO3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氯水中的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次氯酸不能和碳酸氢钠反应,产物为次氯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Cl2=Cl-+HClO+CO2↑,故B错误;

C.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CO2,因次氯酸的酸性强于HCO3-,则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次氯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NaClO+H2O=NaHCO3+HClO,故C正确;D.向NaClO溶液中通入足量CO2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次氯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NaClO+H2O=NaHCO3+HClO,故D错误。学科*网

4.硫酸、硝酸、高氯酸在水溶液中都是强酸,下表是某温度下这三种酸在冰醋酸中的电离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酸H2SO4HNO3HClO4 K1 6.3×10-9 4.2×10-10 1.6×10-5

A.在冰醋酸中H2SO4的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

B.在冰醋酸中,HNO3的酸性最强

C.在冰醋酸中,0.01 mol/L的HClO4,其离子总浓度约为4×10-4mol/L

D.高氯酸水溶液与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NH3·H2O===H2O+

【答案】D

5.化合物HB在水中达到电离平衡时各微粒的浓度如表所示(25 ℃):

HB初始浓度/mol·L-1 1.00 0.100

c(HB) 0.996 0.098 7

平衡浓度/mol·L-1

c(B-)或c(H+) ①4.21×10-3②1.34×10-3

③1.78×10-5④1.82×10-5

K a=

⑤0.421% ⑥1.34%

α=×100%

分析表中①至⑥的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与②的数据都说明化合物HB只有部分电离

B.③与④的数据近似相等,说明HB的电离平衡常数与初始浓度无关

C.⑤与⑥的数据说明加水稀释后HB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D.⑤与⑥的数据说明HB起始浓度越大,电离的程度越大

【答案】D

6.常温下将盐酸溶液滴加到联氨(N2H4)的水溶液中,混合溶液中的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δ(X)随-1g(O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反应N2H62++N2H4=2N2H5+的pK=90(已知pK=lgK)

B.N2H5Cl溶液中存在:c(Cl-)+c(OH-)=c(N2H5+)+2c(N2H62+)+c(H+)

C.N2H5Cl溶液中c(H+)>c(OH-)

D.K b1(N2H4)=10-6

【答案】A

【解析】A、由N 2H5+的电离方程式N2H5++H2O N2H62++OH-可得K b2(N2H4)=

,则K b1(N2H4)/K b2(N2H4)=,即为反应

N2H62++N2H4=2N2H5+的K=K b1(N2H4)/K b2(N2H4)=,所以pK=9.0,A错误;B、N2H5C1溶液中存在的电荷守恒为c(Cl-)+c(OH-)=c(N2H5+)+2c(N2H62+)+c(H+),B正确。C、N2H5C1溶液中因N2H5+的水解使溶液呈酸性,所以c(H+)>c(OH-),C正确;D、由图象可知当-lg(OH-)=6时,N2H4和N2H5+的物质的量分数相等,可推知其浓度相等,由N 2H4的电离方程式N2H4+H2O N2H5++OH-,得K b1(N2H4)=

,D正确;答案选A。学科*网

7.若定义pC是溶液中微粒物质的量浓度的负对数,则常温下,一定浓度的某酸(H2A)水溶液中pC(H2A)、pC(HAˉ)、pC(A2-)随着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pH=4时,c(HAˉ)

B.c(H2A)+c(HAˉ)+c(A2-)是定值

C.该酸的电离常数K a1=10-1.3

D.常温下,NaHA的水溶液呈碱性

【答案】C

8.25℃时,用NaOH溶液滴定H2C2O4溶液,溶液中-1g[c(H+)/c(H2C2O4)]和-1gc(HC2O4-)或-1g[c(H+)/c(HC2O4-)]和-1gc(C2O42-)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L1表示-1g[c(H+)/c(H2C2O4)]和-1gc(HC2O4-)的关系

B.Ka2(H2C2O4)的数量级为10-2

C.已知NaHC2O4溶液的pH<7,则溶液中c(Na+)>c(HC2O4-)>c(C2O42-)>c(H2C2O4)

D.向0.1mol/L H2C2O4溶液中加入少量水[c(HC2O4-)/c(H2C2O4)]增大

【答案】B

9.常温下,H2A是一种易溶于水的二元酸,将NaOH溶液滴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2A溶液中,溶液中H2A、HA-、A2-的物质的量分数(a)随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常温下,H 2A HA-+H+的电离平衡常数K a1=10-3.30

B.当c(Na+)=2c(A2-)+c(HA-)时,溶液呈中性

C.pH=6.27时,c(A2-)=c(HA-)>c(H+)>c(OH-)

D.V(NaOH溶液):V(HA溶液)=3:2时,2c(Na+)+c(OH-)=2c(H2A)+c(HA-)+c(H+)

【答案】D

10.25℃时,将浓度均为0.1 mol·L-1、体积分别为V a和V b的HA溶液与BOH溶液按不同体积比混合,保持V a+V b=100 mL,V a、V b与混合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 a(HA)=1×10-6

B.b点时,c(B+)=c(A-)

C.c点时,混合溶液中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a→c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始终增大

【答案】B

【解析】A. 由图可知0.1mol/L HA溶液pH=3,由HA?H++A?可知:,故A 错误;B.b点是两者等体积混合溶液呈中性,所以离子浓度的大小为:c(B+)=c(A?)>c(H+)=c(OH?),故B正

确;C.c点时,水解平衡常数K h只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K h增大,减小,

减小,故C错误;D.a→b是酸过量和b→c是碱过量两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受抑制,b点是弱酸弱碱盐水解对

水的电离起促进作用,所以a→c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故D错误;本题选B。学科*网11.T℃时,浓度均为1mol/L的两种弱酸HA、HB中不断加水稀释,并用pH传感器测定溶液pH。所得溶液pH的两倍(2pH)与溶液浓度的对数(lgc)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已知:①HA的电离平衡常数:

②pK a=-lgK a

A.酸性:HA>HB

B.a点对应的溶液中:c(HA)=0.1mol/L,c(H+)=0.01mol/L

C.T℃时,弱酸HB的pK a≈5

D.弱酸的K a随溶液浓度的降低而增大

【答案】D

12.t℃时,配制一组c(H2CO3)+c(HCO3-)+c(CO32-)=1.000×10-3mol·L-1的H2CO3与HCl或H2CO3与NaOH的混合溶液,溶液中部分微粒浓度的负对数(-lgc)与pH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6.3的溶液中: c(Na+)>1.000×10-3mol·L-1

B.pH=7的溶液中: c(Na+)>c(H2CO3)>c(CO32-)

C.pH=a的溶液中: c(HCO3-)>c(Na+)>c(H+)>c(CO32-)

D.25℃时,反应H 2CO3+CO32-2HCO3-的平衡常数为1.0×104

【答案】BD

化学式CH3COOH H2CO3HClO

电离平

K a=1.8×10-5K a1=4.3×10-7K a2=5.6×10-11K a=3.0×10-8

衡常数

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的四种溶液:

a.CH3COONa b.Na2CO3 c.NaClO d.NaHCO3

pH由小到大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用字母编号填写)。

(2)常温下,0.1mol·L-1 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下列表达式的数据变大的是___(填字母)。

A.c(H+)

B.c(H+)/c(CH3COOH)

C.c(H+)·c(OH-)

D.c(OH-)/c(H+)

E.c(H+)·c(CH3COO-)/c(CH3COOH)

(3)体积均为100mL pH=2的CH3COOH与一元酸HX,加水稀释过程中pH与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则HX的电离平衡常数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

(4)标准状况下,将1.12L CO2通入100mL 1mol·L-1的NaOH溶液中,用溶液中微粒的浓度符号完成下列等式:

①c(OH-)=2c(H2CO3)+________;

②c(H+)+c(Na+)=________。

(5)25℃时,CH3COOH与CH3COONa的混合溶液,若测得pH=6,则溶液中c(CH3COO-)-c(Na+)=________mol·L-1(填精确值)。

【答案】a<d<c<bBD大于c(HCO3-)+c(H+)c(OH-)+c(HCO3-)+2c(CO32-)9.9×10-7

14.25℃时,三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化学式CH3COOH H2CO3HClO[来源学科网]

K1=4.3×10-7

3.0×10-8来源:Z_xx_https://www.360docs.net/doc/31916242.html,]

电离平衡常数 1.8×10-5

K2=5.6×10-11

(1)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时,电离平衡常数K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下列四种离子结合质子能力最强的是______(填字母)。

a.CO32-

b.ClO-

c.CH3COO-

d.HCO3-

(3)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CO32-+2CH3COOH=2CH3COO-+CO2↑+H2O

b.ClO-+CH3COOH=CH3COO-+HClO

c.CO32-+2HClO=CO2↑+H2O+2ClO-

d.2ClO-+CO2+H2O=CO32-+2HClO

(4)体积均为10 mL、pH均为2的醋酸溶液与HX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1000 mL,稀释过程中pH变化如下图所示。

则HX的电离平衡常数________(填“>”、“=”或“<”,下同)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稀释后,HX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c(H+)_____醋酸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c(H+);用同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中和上述两种酸溶液,恰好中和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醋酸____HX。

【答案】增大acd>>>

15.Ⅰ.CO和H2的混合气体俗称合成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气,工业上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与水进行高温重整制备合成气。

(1)用甲烷与水蒸气制备合成气,每生成1mol合成气,需要供给51.5 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定温度下,向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40mol CH4和0.60mol H2O(g),发生反应:CH4(g) +

H2O(g) CO(g) + 3H2(g)。测得CH4和H2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物质的浓度

(mol/L)

0 1 2 3 4

CH40.2 0.13 0.1 0.1 0.09

H20 0.21 0.3 0.3 0.33

①该反应第一次达平衡时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

②3min时改变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只填一种条件的改变即可)。

(3)已知一定压强下,温度、投料比X[n(CH4)/n(H2O)]对该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图1中的两条曲线所示投料比的关系X1 ______X2(填“=”、“>”或“<”)。

Ⅱ.(4)已知常温下HCOOH的电离常数为,则HCOO—的水解反应HCOO-+ H2O HCOOH + OH-的平衡常数K h =__________________。

(5)常温下,将a mol/L的HCOOH溶液与a/2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常温下,在a mol/L的HCOOH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bmol/L的NaOH溶液至溶液呈中性,此时溶液中HCO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H4(g) + H2O(g)=CO(g) + 3H2(g) △H=+206kJ/mol0.135升高温度或增大c (H2O)>5×c(HCOO-)>c(Na+)>c(H+) >c(OH-)(a-b)/2

【解析】(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先写出方程式并标注状态,再根据热量与化学计量数计算焓变,则

16.碳及其化合物在能源、材料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和草酸(H2C2O4)均为二元弱酸,其电离均为分步电离,二者的电离常数如下表:

H2CO3H2C2O4

K1 4.2×10?7 5.4×10?2

K2 5.6×10?11 5.4×10?5

①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草酸溶液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②浓度均为0.1 mol·L?1的Na2CO3溶液、NaHCO3溶液、Na2C2O4溶液、NaHC2O4溶液,其溶液中H+浓度分别记作c1、c2、c3、c4。则四种溶液中H+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2)常温时,C和CO的标准燃烧热分别为?394.0 kJ·mol?1、?283.0 kJ·mol?1,该条件下C转化为C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氢气和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甲醇,反应如下:2H2(g)+CO(g)CH3OH(g)ΔH=Q kJ·mol?1①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如下表:

温度/℃250 300 350

K/L2·mol?2 2.041 0.270 0.012

由此可判断Q______(选填“ >”或“<”)0。

②一定温度下,将6 mol H2和2 mol CO充入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10 min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测得c(CO)=0.2 mol·L?1,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____,0~10 min内反应速率v(CH3OH)=______。

③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都充入20 mol H2和10 mol CO,测得一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T)、压强(p)的变化如图所示:

若A点对应容器的容积为20 L,则B点对应容器的容积为____L。

【答案】H 2C2O4+ 22+c4>c3>c2>c12C(s)+O2(g) 2CO(g)ΔH=?222.0 kJ·mol?1< 2.041 L2·mol?20.08 mol·L?1·min?1 4

17.25℃时,部分物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如表所示:

化学式CH3COOH H2CO3HClO

电离平衡常数 1.7×10-5K1=4.3×10-7K2=5.6×10-11 3.0×10-8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CH3COONa溶液和NaClO溶液pH大小关系为:c(CH3COONa)_____c(NaClO)(填“>”、“<”或“=”)。

(2)H2CO3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

(3)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4)泡沫灭火器内筒装有Al2(SO4)3溶液,外筒装有NaHCO3溶液。

①Al2(SO4)3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_____。(用离子方程式说明)

②内、外筒溶液混合后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

(5)常温下0.1 mol?L-1的CH3COOH溶液在加水稀释过程中,下列表达式的数据一定变大的是______。A.c(H+) B.c(H+)·c(OH-)[来源学科网ZXXK]

C.D.

(6)H+浓度相等、体积相等的两份溶液A(盐酸)和B(CH3COOH)分别与锌粉反应后,仅有一份溶液

中剩余锌,放出氢气的质量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填写序号)。

①开始反应时的速率A>B ②放出等量氢气所需要的时间B>A

③参加反应的锌的物质的量A=B ④A中有锌剩余

【答案】< H 2CO3HCO+H+HCO3-CO32- + H+(或H2CO3HCO+H+) ClO- + CO 2 + H2O = HCO3- + HclO Al3+ + 3H2O Al(OH)3 + 3H+Al3+ + 3HCO3-= Al(OH)3↓+ 3CO2↑ C ③④

【解析】(1)根据表中数据可以知道,酸的电离出平衡常数大小为:CH3COOH>H2CO3>HClO>HCO3-,电离平衡常数越大,酸性越强,对应的盐水解越弱;

(2)H 2CO3为二元弱酸,分两步电离,以第一步为主,电离方程式为:H2CO3HCO+H+HCO3-

CO32- + H+;

(3)因为酸性H2CO3>HClO>HCO3-,根据强制弱规律,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 + CO2 + H2O = HCO3- + HClO ;

(4)①Al2(SO4)3溶液中由于Al3+水解而呈酸性。

②Al2(SO4)3溶液和NaHCO3溶液混合,发生相互促进水解;

(5)A.0.1 mol?L-1的CH3COOH溶液加稀释过程中,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

B、K W=c(H+)·c(OH-)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变则其值是一个常数;

C.0.1 mol?L-1的CH3COOH溶液加稀释过程中,各个微粒浓度减小,同时醋酸的电离向右移动,c(H+)减小的程度小于c(CH3COOH)的减小程度,所以增大;

D.=K w/Ka,为常数,因为温度不变则常数不变;

(6)由于醋酸部分电离,其酸的浓度大于氢离子浓度,盐酸中HCl的浓度等于氢离子的浓度,所以醋酸的浓度大于HCl的浓度,则盐酸中锌粉剩余,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1)根据表中数据可以知道,酸的电离出平衡常数大小

为:CH3COOH>H2CO3>HClO>HCO3-,电离平衡常数越大,酸性越强,对应的盐水解越弱,所以pH大小关系为:c(CH3COONa)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2)H 2CO3为二元弱酸,分两步电离,以第一步为主,电离方程式为:H2CO3HCO+H+,HCO3-

18.传统的定量化学实验受到计量手段的制约而研究范围狭窄、精确度不高。DIS数字化信息系统(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组成)因为可以准确测量溶液的pH等,所以在中和滴定的研究中应用越来越广泛。(1)某学习小组利用DIS系统测定某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以测量溶液导电能力来判断滴定终点,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量取20.00 mL醋酸溶液样品,倒入洁净干燥锥形瓶中,连接好DIS系统。如果锥形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测量结果将____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影响”)。向锥形瓶中滴加0.1000 mol·L-1的NaOH溶液,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溶液导电能力与加入NaOH溶液体积关系的曲线图如下图。

②醋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中b点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④若图中某一点pH等于8,则c(Na+)—c(CH3COO-)的精确值为________。

(2)将体积为10 mL pH=2的醋酸溶液与HX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1 000 mL,稀释过程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HX的电离平衡常数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下同)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稀释后,HX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______醋酸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

(3)25 ℃时,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K=1.8×10-5。在0.5 mol·L-1的CH3COOH溶液中由CH3C OOH电离出的c(H+)约是由水电离出的c(H+)的______倍。

【答案】酸式滴定管不影响CH3COOH+OH-===CH3COO-+H2O c(Na+)>c(CH3COO-)>c(OH-)>c(H +) 9.9×10-7mol·L-1大于大于 3.6×109

CH 3COOH 电离出的c(H +

)

约为5

31.810610/c 0.5

K mol L --?==?,酸抑制水的电离,则由水电离出的c(H +)= c(OH -)=

()

111

10/6

w

K mol L c H -+

=?,由CH 3COOH 电离出的c(H +)约是由水电离出的c(H +)的3911610/ 3.6101

10/6

mol L

mol L --?=??倍。学科*网

19.以硼镁矿(2MgO·B 2O 3·H 2O 、SiO 2及少量Fe 3O 4、CaCO 3、A12O 3)为原料生产硼酸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表一:不同温度下H 3BO 3的溶解度 温度℃) 20 40 60 100 溶解度(g ) 5.0

8.7

14.8

40.2

表二:不同物质沉淀完全时的pH 物质 Fe (OH )3 Al (OH )3 Fe (OH )2来源学§科§网

Mg (OH )2 pH 3.2

5.2

9.7

12.4

(1)由于矿粉中含CaCO 3,“浸取”时容易产生大量泡沫使物料从反应器中溢出,应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

(2)“浸出液”显酸性,含有H 3BO 3、Mg 2+和SO 42-,还含有Fe 2+、Fe 3+、Ca 2+、Al 3+等杂质。“除杂”时,向浸出液中依次加入适量H 2O 2和MgO ,可以除去的杂质离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H 2O 2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浸取”后,采用“热过滤”的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母液”可用于回收硫酸镁,已知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且溶液的沸点随压强增大而升高。为了从“母液”中充分回收MgSO 4·H 2O ,应采取的措施是将“母液”蒸发浓缩,

高考化学物质的量(大题培优)

高考化学物质的量(大题培优)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量 1.①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H2S)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②同质量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___,其中含有的氢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 ③若二者氢原子数相等,它们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_; ④在相同条件下,在5.6g氮气中应添加___________g氨气所组成的混合气体与16g氧气所占的体积相等。 【答案】1:2 2:1 3:1 2:3 5.1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根据m=nM可知,同体积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H2S)的质量比为17g/mol:34g/mol= 1:2 ; ②根据n=m M 可知,同质量的氨气与硫化氢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g/mol: 17g/mol=2:1;相同 条件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二者体积之比为2:1,所含氢原子数目之比为(2?3):(1?2)=3:1; ③假设H原子为3mol,氨气为1mol,硫化氢为1.5mol,二者体积之比为 1mol: 1.5mol=2:3; ④氮气物质的量n= 5.6g 0.2mol 28g/mol =,氧气物质的量n= 16g 32g/mol = 0.2mol,则氨气物 质的量为=0.5mol-0.2mol=0.3mol ,氨气的质量为0.3mol?17g/mol=5.1g。 2.实验室可用铜和浓硫酸加热或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制取二氧化硫。 (1)如果用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制取二氧化硫,并希望能控制反应速度,图中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填写字母)。 (2)若用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制取3.36 L(标准状况)二氧化硫,如果已有40%亚硫酸钠(质量分数),被氧化成硫酸钠,则至少需称取该亚硫酸钠 ______ g (保留一位小数)。 (3)某热电厂上空大气中所含二氧化硫严重超标,现对该区域雨水样品进行探究。首先用pH 试纸测定雨水样品的pH,操作方法为______,测得样品pH约为3;为进一步探究由SO2所形成酸雨的性质,将一定量的SO2通入蒸馏水中,配成pH为3的溶液,然后将溶液分

高中化学常考的100个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常考的100个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 1、混合物的分离 ①过滤:固体(不溶)和液体的分离。 ②蒸发:固体(可溶)和液体分离。 ③蒸馏: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④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⑤萃取:利用混合物中一种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性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2、粗盐的提纯 (1)粗盐的成分:主要是NaCl,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泥沙等杂质(2)步骤: ①将粗盐溶解后过滤; ②在过滤后得到粗盐溶液中加过量试剂BaCl2(除SO42-)、Na2CO3(除Ca2+、过量的Ba2+)、NaOH(除Mg2+)溶液后过滤; ③得到滤液加盐酸(除过量的CO32-、OH-)调pH=7得到NaCl溶液; ④蒸发、结晶得到精盐。 加试剂顺序关键: Na2CO3在BaCl2之后; 盐酸放最后。 (3) 蒸馏装置注意事项: ①加热烧瓶要垫上石棉网; ②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③加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

④冷凝水由下口进,上口出。 (4) 从碘水中提取碘的实验时,选用萃取剂应符合原则: ①被萃取的物质在萃取剂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的大得多; ②萃取剂与原溶液溶剂互不相溶; ③萃取剂不能与被萃取的物质反应。 3、离子的检验: ①SO42-:先加稀盐酸,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Ba2++SO42-=BaSO4↓ ②Cl-(用AgNO3溶液、稀硝酸检验)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或先加稀硝酸酸化,再加Ag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Ag++Cl-=AgCl↓。 ③CO32-:(用BaCl2溶液、稀盐酸检验)先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溶解,并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4、5个新的化学符号及关系

2018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考点分析答案详细解析

2018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6分)(2018?北京)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A.甲醇低温所 制氢气用于新 能源汽车 B.氘、氚用作“人造太 阳”核聚变燃料 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 “天宫二号”的火箭燃 料 D.开采可 燃冰,将其 作为能源 使用A.A B.B C.C D.D 【考点】18: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分析】一般来说,物质的熔点、状态发生改变,为物理变化,而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为原子的重新组合,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发生变化,但原子不会改变,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甲醇生成氢气,为化学变化,故A不选; 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原子核发生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范畴,故B选; 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燃烧生成氮气和水,发生化学变化,故C不选; D.可燃冰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为化学变化,故D不选。故选:B。 【点评】本题为2018年全国卷,题目考查物质的变化,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生产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主要把握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

别,难度不大。 2.(6分)(2018?北京)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 2和CH 4 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 CH 3 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成CH 3 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B.CH 4→CH 3 COOH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 C.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键 D.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考点】15:化学反应的实质;H1: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分析】A.原子利用率是指被利用的原子数和总原子数之比; B.甲烷反应后生成乙酸,结合分子中化学键变化法判断; C.图中可知。①→②过程中能量降低,说明为放热过程通过过渡态形成了C﹣C 化学键; D.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和反应焓变; 【解答】解:A.图中分析,1mol甲烷和1mol二氧化碳反应生成1mol乙酸,生 成CH 3 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故A正确; B.图中变化可知甲烷在催化剂作用下经过选择性活化,其中甲烷分子中碳原子会与催化剂形成一新的共价键,必有C﹣H键发生断裂,故B正确; C.①→②的焓值降低,过程为放热过程,有C﹣C键形成,故C正确; D.催化剂只加快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转化率,故D错误;

高中化学高频考点精讲

高中化学高频考点精讲 目录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 考点1常用化学计量 (1) 考点2化学计量在计算中的应用 (4) 考点3物质的分类胶体 (7) 考点4离子反应 (9) 考点5氧化还原反应 (13) 第二部分基本理论 考点1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 (16) 考点2物质结构 (18) 考点3化学反应与能量 (20) 考点4 电化学基础 (23) 考点5化学反应速率 (27) 考点6化学平衡 (29) 考点7弱电解质的电离 (33) 考点8溶液的酸碱性及pH (36) 考点9盐类的水解 (38) 考点10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42) 第三部分元素化合物 考点1 钠及其化合物 (44) 考点2镁、铝及其化合物 (47) 考点3铁及其化合物 (50) 考点4铜及其化合物 (53) 考点5金属元素小结 (55) 考点6碳、硅及其化合物 (57) 考点7 氯及其化合物 (59) 考点8硫及其化合物 (61)

考点9氮及其化合物 (64) 考点10非金属元素小结 (67) 考点11无机物的推断 (70) 考点12无机化学工艺流程 (74) 考点13无机化学方程式总结 (77) 第四部分有机化合物 考点1烃 (79) 考点2同分异构体 (82) 考点3卤代烃 (84) 考点4烃的含氧衍生物—醇酚 (86) 考点5烃的含氧衍生物—醛 (89) 考点6烃的含氧衍生物—羧酸酯 (91) 考点7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94) 考点8有机反应类型 (97) 考点9有机合成与推断 (100) 考点10 有机化学方程式总结 (105) 第五部分化学实验 考点1无机化学实验综合 (107) 考点2有机化学实验综合 (114)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 考点1 常用化学计量 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高考化学 物质的量 综合题及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 物质的量 综合题及详细答案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在实验室里,用足量的浓盐酸与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反应(不加热),来制取氯气。 反应:2KMnO 4+16HCl=2KCl+2MnCl 2+5Cl 2↑+8H 2O (1)“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情况________ 。 (2)若生成2.24L 标准状况时的氯气,请计算(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①理论上需要多少克KMnO 4参加反应?________。 ②被氧化的HCl 的物质的量为多少?________。 【答案】 6.32g 0.2 mol 【解析】 【分析】 (1)根据元素化合价升降数目等于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数目分析,标出电子转移情况; (2)先计算Cl 2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方程式中KMnO 4、HCl 与Cl 2之间的反应转化关系计算。 【详解】 (1)在该反应中,Mn 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KMnO 4中的+7价变为反应后MnCl 2中的+2价,化合价降低,得到5个电子,Cl 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HCl 中的-1价变为反应后Cl 2中的0价,化合价升高,失去2个电子,电子得失最小公倍数是10,所以KMnO 4、MnCl 2前的系数是2,HCl 前的系数是10,Cl 2前的系数是5,根据原子守恒,KCl 的系数是2,这样反应中有6个Cl 原子未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所有Cl 原子都是由HCl 提供,因此HCl 前的系数为10+6=16,结合H 原子反应前后相等,可知H 2O 的系数是8,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为: ; (2)在标准状态下, 2.24LCl 2的物质的量n(Cl 2)=m V 2.24L V 22.4L /mol =0.1mol 。 ①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0.1molCl 2时,参与反应的KMnO 4的物质的量为0.1mol×25 =0.04mol ,则参与反应的KMnO 4的质量m(KMnO 4)=0.04mol×158g/mol=6.32g ; ②由反应化学方程式可知,HCl 被氧化后生成Cl 2,因此根据Cl 元素守恒可知:被氧化的HCl 的物质的量n(HCl)氧化=0.1mol×2=0.2mol 。 【点睛】 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及有关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

高三化学化学-实验评价选择题专项测试及解析

课后作业---选择题专项微测二 微测5化学实验评价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甲、乙、丙、丁四种实验装置的有关用法,其中正确的是() A.甲装置:可用来除去CO气体中的CO2气体 B.乙装置:可用来验证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 C.丙装置:可用来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 D.丁装置:可用来比较HCl、H2CO3和H2SiO3的酸性强弱 2.某化学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工业制取SO3的过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c后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B.装置a只有干燥气体的作用 C.实验室制取SO2或O2可使用相同的气体发生装置 D.V2O5是催化剂并且也会参与反应 3.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A将HI溶液加入Fe(NO3)3溶液,充分反应后再加入CCl4混合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下层液 体显紫红色 氧化性: Fe3+>I2 B取少量Mg(OH)2悬浊液,向其中滴加适量浓CH3COONH4溶液Mg(OH)2溶解CH3COONH4溶液 呈酸性 C 将浸透石蜡油的石棉放置在硬质试管底 部,加入少量碎瓷片并加强热,将生成 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褪色 石蜡油分解产物中 含有不饱和烃 D将海带剪碎,灼烧成灰,加蒸馏水浸泡,取滤液滴加硫酸溶液,再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 海带中含有丰富的 I2 4.根据下列实验操作与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与现象结论 A向滴有酚酞的碳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钡固 体,红色变浅 碳酸钠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B向某溶液中逐渐通入CO2气体,先出现白色胶状 沉淀,继续通入CO2气体,白色胶状沉淀不溶解该溶液中一定含有AlO -2 C将润湿的淀粉碘化钾试纸置于集满某气体的集气 瓶口,试纸变蓝 该气体为氯气 D 向10mL0.5mol·L-1的氯化镁溶液中滴加5mL 2.4mol·L-1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 加氯化铜溶液,沉淀变蓝 K sp[Cu(OH)2]<K sp[Mg(OH)2]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doc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一) 金属性金属原子在气态时失去电子能力强弱(需要吸收能量)的性质 金属活动性金属原子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能力强弱的性质 ☆注: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并非同一概念,两者有时表示为不一致,如Cu和Zn:金属性是:Cu Zn,而金属活动性是:Zn Cu。 1.在一定条件下金属单质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一般情况下,与水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 2.常温下与同浓度酸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一般情况下,与酸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 3.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越强,其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4.依据金属单质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一般是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但是ⅠA族和ⅡA族的金属在与盐溶液反应时,通常是先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强碱和氢气,然后强碱再可能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5.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6.依据元素周期表。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中,由上而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增强。 7.依据原电池中的电极名称。做负极材料的金属性强于做正极材料的金属性。 8.依据电解池中阳离子的放电(得电子,氧化性)顺序。优先

放电的阳离子,其元素的金属性弱。 9.气态金属原子在失去电子变成稳定结构时所消耗的能量越少,其金属性越强。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二) (1)、浓盐酸被二氧化锰氧化(实验室制氯气) (2)、盐酸、氯化钠等分别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盐酸及氯化物溶液的检验;溴化物、碘化物的检验) (3)、盐酸与碱反应 (4)、盐酸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5)、盐酸与锌等活泼金属反应 (6)、盐酸与弱酸盐如碳酸钠、硫化亚铁反应 (7)、盐酸与苯酚钠溶液反应 (8)、稀盐酸与漂白粉反应 (9)、氯化氢与乙烯加成反应 (10)、氯化氢与乙炔加成反应(制聚氯乙烯) (11)、漂白粉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说明碳酸酸性强于HClO) (12)、HF、HCl、HBr、HI酸性的比较(HF为弱酸,HCl、HBr、HI为强酸,且酸性依次增强) (13)、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有哪些?(干冰、AgI)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三) 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固体

高考化学提分高频考点资料

高考化学提分高频考点 【1】氧化物的分类 1. 氧化物的分类: 成盐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复杂氧化物(过氧化物、超氧化物、Fe3O4、Pb3O4等); 不成盐氧化物: CO、NO 2. 易混淆概念分辨 酸酐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乙酸酐酐(CH3CO)2O等;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酸酐。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CO、NO2、N2O4、H2O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CrO3 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ZnO(两性),Mn2O7、CrO3(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NO2因与碱反应不仅生成盐和水,还有NO,因而不是酸性氧化物。 ※Na2O2因与酸反应不仅生成盐和水,还有O2,因而不是碱性氧化物。 【2】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 氧化作用:Cl2、O3、Na2O2、浓HNO3;化学变化;不可逆 化合作用:SO2;化学变化;可逆 吸附作用:活性炭;物理变化;可逆 ※其中能氧化指示剂而使指示剂褪色的主要有Cl2(HClO)和浓HNO3及Na2O2 【3】能被活性炭吸附的物质 1、有毒气体(NO 2、Cl2、NO等)——去毒; 2、色素——漂白; 3、水中有臭味的物质——净化。

【4】“黑色金属”有哪些 化学上把铁、铬、锰三种金属和铁基合金统称为“黑色金属”。 【5】Fe2+与Fe3+的鉴别方法 Fe2+与Fe3+的性质不同而又可以相互转化。中学化学中可用以下几种方法加以鉴别。 1.观察法: 其溶液呈棕黄色者是Fe3+,呈浅绿色者是Fe2+。 2.H2S法: 通往H2S气体或加入氢硫酸,有浅黄色沉淀析出者是Fe3+,而Fe2+溶液不反应。2Fe3++H2S==2Fe2++2H++S↓ 3.KSCN法: 加入KSCN或其它可溶性硫氰化物溶液,呈血红色者是Fe3+溶液,而Fe2+的溶液无此现象。这是鉴别鉴别Fe3+与Fe2+最常用、最灵敏的方法。 Fe3++SCN?==[Fe(SCN)]2+ 4.苯酚法: 分别加入苯酚溶液,显透明紫色的是Fe3+溶液,无此现象的是Fe2+的溶液。 Fe3++6C6H5OH→[Fe(C6H5O)6]3?+6H+(了解) 5.碱液法: 取两种溶液分别通入氨气或碱液,生成红褐色沉淀的是Fe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并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的是Fe2+溶液。Fe3++3NH3·H2O==Fe(OH)3↓+3NH4+; Fe3++3OH ̄== Fe(OH)3↓ Fe2++2 NH3·H2O==Fe(OH)2↓+2NH4+; 4 Fe(OH)2+2H2O+O2==4 Fe(OH)3 6.淀粉KI试纸法: 能使淀粉KI试纸变蓝的是Fe3+溶液,无变化的是Fe3+溶液。 2 Fe3++2I ̄==2 Fe2++I2 7.铜片法:

高考化学物质的量(大题培优)及答案

高考化学物质的量(大题培优)及答案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I.配制0.5 mol/L的NaOH溶液时,如果只存在下列问题,溶液的浓度如何变化?(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低于刻度线,其结果_____________; (2)定容时观察刻度线仰视,其结果_____________。 II.(1)实验室加热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制取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下列装置中选择实验室制备氨的发生装置:_____________(将编号字母填入空格处,下同);为了得到纯净的氨,请在下列试剂中选择干燥氨的试剂:_____________。装置有: A B C D E F G H NaHCO溶液e.碱石灰 试剂有:a.NaOH溶液b.澄清石灰水c.浓硫酸d.饱和3 f.品红溶液g.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答案】偏大偏小 2NH4Cl+Ca(OH)2Δ 2NH3↑+CaCl2+2H2O A e 【解析】 【分析】 根据n=cV可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都是由溶质的物质的量n和溶液的体积V引起的,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若V比理论值大时,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若V比理论值小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详解】 I.(1)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低于刻度线,水偏小,其结果偏大; (2)定容时观察刻度线仰视,视野随水位到达刻度线时,实际加水过量,其结果偏小。II.(1)实验室加热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制取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4Cl+Ca(OH)2Δ 2NH3↑+CaCl2+2H2O。 (2)实验室制备氨是固固加热型装置,即发生装置为A;为了得到纯净的氨,氨气为碱性气体,干燥氨的试剂具有吸水性,且不能与碱性物质发生反应,可选e。 2.以下涉及的物质中A、B、C都是化合物;请注意各小题之间可能有的联系。 (1)一定条件下,9.80g NH4Br跟3.60g的某钙盐A恰好反应,生成了4.48L(标准状况)气态产物B和固体产物C。标准状况下,B气体的密度为0.76g/L,氮的质量分数为82.35%,其余是氢。试求B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 。 (2)25℃、101.3KPa时,气体摩尔体积为24.5L/mol. 该状况下,1体积水(密度为1g/cm3)

高考化学与生活常考知识点

高考化学与生活常考知识点 鱼一跃便成龙,大鹏展翅震长空,善于整理化学的知识点助你高考更加顺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考化学与生活常考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高考化学常考知识点 1.碱金属元素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单质的活泼性越大 错误,熔点随着原子半径增大而递减 2.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有机酸则较难溶于水 错误,低级有机酸易溶于水 3.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浓硫酸产生蓝色固体 正确,浓硫酸吸水后有胆矾析出 4.能与冷水反应放出气体单质的只有是活泼的金属单质或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错误,比如2Na2O2+2H2O=O2↑+4NaOH 5.将空气液化,然后逐渐升温,先制得氧气,余下氮气 错误,N2的沸点低于O2,会先得到N2,留下液氧 6.把生铁冶炼成碳素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除去生铁中除Fe以外各种元素,把生铁提纯 错误,是降低生铁中C的百分比而不是提纯 7.虽然自然界含钾的物质均易溶于水,但土壤中K%不高,故需施钾肥满足植物生长需要 错误,自然界钾元素含量不低,但以复杂硅酸盐形式存在难溶于水 8.制取漂白粉、配制波尔多液以及改良酸性土壤时,都要用到熟石灰 正确,制取漂白粉为熟石灰和Cl2反应,波尔多液为熟石灰和硫酸铜的混合物 9.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酸溶液 错误,SiO2能溶于氢氟酸 10.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再加入氯水或溴水或碘水或硝酸锌,皆会产生Fe3+ 错误,加入碘水会得到FeI2,因为Fe3+的氧化性虽然不如Cl2,Br2,但是强于I2,在溶液中FeI3是不存在的,共有3mol电子发生转移? 11.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错误,钝化是化学性质,实质上是生成了致密的Al2O3氧化膜保护着铝罐

2018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考点分析答案详细解析

2018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考点分析答 案详细解析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2018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6分)(2018?北京)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A.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B.氘、氚用作“人造太 阳”核聚变燃料 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 “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 D.开采 可燃冰, 将其作为 能源使用 A.A B.B C.C D.D 【考点】18: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分析】一般来说,物质的熔点、状态发生改变,为物理变化,而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为原子的重新组合,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发生变化,但原子不会改变,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甲醇生成氢气,为化学变化,故A不选; 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原子核发生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范畴,故B选; 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燃烧生成氮气和水,发生化学变化,故C不选; D.可燃冰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为化学变化,故D不选。 故选:B。 【点评】本题为2018年全国卷,题目考查物质的变化,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生产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主要把握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难度不大。

2.(6分)(2018?北京)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 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成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B.CH4→CH3COOH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 C.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键 D.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考点】15:化学反应的实质;H1: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分析】A.原子利用率是指被利用的原子数和总原子数之比; B.甲烷反应后生成乙酸,结合分子中化学键变化法判断; C.图中可知。①→②过程中能量降低,说明为放热过程通过过渡态形成了C﹣C化学键; D.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和反应焓变; 【解答】解:A.图中分析,1mol甲烷和1mol二氧化碳反应生成1mol乙酸,生成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故A正确; B.图中变化可知甲烷在催化剂作用下经过选择性活化,其中甲烷分子中碳原子会与催化剂形成一新的共价键,必有C﹣H键发生断裂,故B正确;

备战高考化学物质的量综合经典题及答案

备战高考化学物质的量综合经典题及答案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设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判定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打√或×? ①22.4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 A__________ ②标准状况下,11.2 LCH4和C2H4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__________ ③标准状况下,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 A__________ ④1mol的CO和N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4N A__________ ⑤标准状况下,5.6LCO2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0.5N A__________ ⑥1.6g由O2和O3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的O原子数目为0.1N A__________ ⑦常温常压下,8g O2含有的电子数为4N A__________ ⑧常温常压下,22.4LNO2和CO2的混合气体中O原子数目为2 N A__________ ⑨标准状况下,22.4LCCl4中含有的CCl4分子数为N A__________ ⑩常温常压下,18 g H2O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 A__________ ?标准状况下,11.2LCH3CH2OH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5N A__________ ?常温常压下,2.24 L CO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0.1N A__________ 【答案】√√ × √√√√ × × √ × × 【解析】 【分析】 运用n=m/M、V=n×V m、n= V/ V m等公式的应用转换,先求出物质的量,然后求出分子的总个数,在根据这个分子中含有多少个相关微粒。 【详解】 ①标准状况下,22.4L氩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1个氩气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故22.4L (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 A说法正确; ②标准状况下,11.2 LCH4和C2H4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是:11.2L/(22.4L/mol)=0.5mol,1个CH4分子中、1个C2H4分子中都含有4个H原子,所含H原子的个数为0.5N A ×4=2N A,故标准状况下,11.2 LCH4和C2H4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说法正确; ③标准状况下,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是:2.24L/(22.4L/mol)=0.1mol,所含分子数为0.1N A,故标准状况下,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 A说法错误; ④1mol的CO和N2混合气体的分子数为N A,1个CO分子中和N2分子中都含有14个质子,故1mol的CO和N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4N A说法正确; ⑤标准状况下,5.6LCO2气体的物质的量为5.6L/(22.4L/mol)=0.25mol,1个CO2分子中含有2个O原子,故标准状况下,5.6LCO2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0.5N A说法正确; ⑥1.6g由O2和O3组成的混合物中O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故1.6g由O2和O3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的O原子数目为0.1N A说法正确; ⑦常温常压下,8g O2的物质的量为8g/( 32g/mol)=0.25mol,1个O2分子中含有16个电子,故8g O2含有的电子数为4N A说法正确; ⑧常温常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不是22.4L/mol,故常温常压下,22.4LNO2和CO2的混合气

2019届高三化学选择题专题—有机选择专题练习(最新整理)

有机化学基础(选择题)专题 1.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乙酸的分子模型可表示为 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新制的氢氧化铜可以鉴别乙酸、葡萄糖和乙醇 D.丁酸和乙酸乙酯互为同分异构体 2.指甲花中存在的β-紫罗蓝酮属于一种萜类化合物,可作为合成维生素A 的原料。下列有关β-紫罗蓝 酮的说法正确的是 A.β-紫罗蓝酮的分子式为C10H14O B.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C.与足量的H2反应后,分子中官能团的种类减少一种 D.和酸性KMnO4溶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的反应类型相同 3.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见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B.分子式为C14H15O6NBr 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1mol 该有机物最多消耗4 mol NaOH 4.某抗肿瘤药物中间体的合成路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吲哚的分子式为C8H6N B.苯甲醛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全部共平面 C.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区分苯甲醛和中间体 D.1mol 该中间体,最多可以与9mol 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5.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3H6Cl2的有机物有4 种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 B.和互为同系物 C.乙炔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 D.甲苯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6.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丙烷的二氯取代物有 3 种 B . 和苯乙烯互为同系物 C .饱和(NH 4)2SO 4 溶液和福尔马林均可使蛋白质溶液产生沉淀,其原理相同 D .聚合物(—[ C H 2—CH 2—CH —CH 2—]n )可由单体 CH 3CH =CH 2 和 CH 2=CH 2 加聚制得 C |H 3 7. 已知互为同分异构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盆烯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B .苯与棱晶烷的一氯代物均只有一种 C .上述三种物质中,与甲苯互为同系物的只有苯 D .上述三种物质中,只有棱晶烷的所有原子不处于同一平面内 8. 增塑剂 DCHP 可由环己醇制得。环已醇和 DCHP 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CHP 的分子式为 C 20H 14O 4 B 环已醇和 DCHP 的二氯代物均有 4 种 C.1molDCHP 水解时消耗 2mol NaOH D.环已醇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9、某抗癌药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祛正确的是 A.能发生取代、氧化、加聚反应 B.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C.与苯甲酸苯甲酯属同系物 D.水解生成酸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 3 种 10. 化合物 X 是一种药物合成的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化合物 X 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化合物 X 的分子式为 C 16H 16O 6 HO HO B. 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 O C. 1mol 化合物 X 最多可与 5molNaOH 、7mol H 2、4molBr 2 发生反应 D. 可与 FeCl 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但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H 3C O O OH CH 3

2018年高考全国卷II理综化学试题及详细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化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P31S32Fe56 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 【答案】D 【解析】分析:A.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B.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 C.氢氧化铝能与酸反应; D.碳酸钡可溶于酸。 详解:A.碳酸钠水解溶液显碱性,因此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A正确; B.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B正确; C.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C正确; D.碳酸钡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酸,生成可溶性钡盐而使蛋白质变性,所以不能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应该用硫酸钡,D错误。答案选D。 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判断,题目难度不大。平时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并

。 能灵活应用即可,注意碳酸钡与硫酸钡的性质差异。 2.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 【答案】C 【解析】分析:A.雾和霾的分散剂均是空气; B.根据示意图分析; C.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反应物化学反应速率(提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化学平衡,且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学科%网 D.氮肥会释放出氨气。 点睛:结合示意图的转化关系明确雾霾的形成原理是解答的关键,氨气作用判断是解答的易错点。本题情境真实,应用导向,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既可以引导考生认识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又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应用性和综合性考查要求。 3.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专题42 考前必练(九)-2017年高考化学高频考点穿透卷 pdf版含解析

1.下列说法都正确的是() ①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元纸币将逐步被硬币替代,硬币是合金 ②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③ “钡餐”中使用的硫酸钡是弱电解质 ④太阳能电池板中的硅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位置 ⑤常用的自来水消毒剂有氯气和H2O2,两者都含有极性键 ⑥水陆两用公共汽车中,用于密封的橡胶材料是高分子化合物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⑥ C. ①②⑤⑥ D. ③④⑤⑥ 【答案】B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 L SO3与水反应生成1 mol硫酸 B. 1 L 1mol/L醋酸溶液中离子总数为2 N A C. 78 g苯中含有的碳碳双键的数目为3 N A D. 1 mol N2与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小于2 N A 【答案】D 【解析】A.标准状况下,SO3为固体,不可根据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故A错误;B.醋酸是弱酸不可能完全电离,故B错误;C.苯中无碳碳双键,故C错误;D.合成氨是可逆反应,反应物的限度不可能达到100%,则1 mol N2与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小于2 N A,故D正确;答案为D。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分离苯和四氯化碳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 B配制Fe(OH)3胶体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氨水并不断搅拌 C 除去Na2CO3固体中 NaHCO3 用酒精灯灼烧固体混合物 D制取NH3直接加热NH4Cl固体,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答案】C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4.短周期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X、Y、Z、W分別是由这四种元素中的两种组成的常见化合物,甲为单质,乙为红棕色气体,Y为淡黄色固体。上述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省略),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D>C>B>A B. C. D的氢化物均为共价化合物 C. 相对分子质量W>X,沸点W>X D. B的氢化物常温下一定为气态,C的氢化物常温下为液态 【答案】C 【解析】A、B、C、D为短周期内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的元素,X、Y、Z、W分别由这四种元素中的两种组成的常见化合物,甲为单质,乙为红棕色气体,乙是NO2。Y为淡黄色固体,则Y为Na2O2,Y能与W反应生成甲为O2,X与氧气反应生成Z,Z与氧气反应生成乙,所以X是氨气,Z是NO,故A为H元素、B为N元素、C为O元素、D为Na。则A. 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半径:D>B>C>A,A 错误;B. NaH是离子化合物,B错误;C.水分子以及氨气分子间均能形成氢键,相对

全国高考化学物质的量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含详细答案

全国高考化学物质的量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含详细答案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用无水Na2CO3固体配制230mL0.1000mol·L-1的溶液。请回答: (1)在配制过程中不必要的玻璃仪器是___。 A.烧杯 B.量筒C.玻璃棒 D.胶头滴管 E.容量瓶 (2)定容时的操作:当液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时,__,再将容量瓶塞盖好,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3)下列操作会使配得的Na2CO3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 A.称取相同质量的Na2CO3·10H2O固体进行配制 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C.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再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D.转移洗涤液时洒到容量瓶外,继续用该未清洗的容量瓶重新配制 【答案】B 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ACD 【解析】 【分析】 (1)配制溶液在烧杯中溶解,需要玻璃棒搅拌,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当液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时,需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 (2)当液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 (3)结合 n c V 及不当操作可知,n偏小或V偏大均使所配的Na2CO3溶液浓度偏低; 【详解】 (1)配制230mL0.1000mol/L的Na2CO3溶液的一般步骤: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等,使用的仪器为:托盘天平(带砝码)、药匙、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250mL的容量瓶;不必要的玻璃仪器是量筒,故答案为:B。 (2)定容时,当液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时,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再将容量瓶塞盖好,反复上下颠倒,摇匀,故答案为: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3)A. 称取相同质量的Na2CO3?10H2O固体进行配制,n偏小,所配的Na2CO3溶液浓度偏低,A正确; B.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V偏小,所配的Na2CO3溶液浓度偏大,B错误; C. 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再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V偏大,所配的Na2CO3溶液浓度偏低,C正确; D. 转移洗涤液时洒到容量瓶外,继续配制,n偏小,所配的Na2CO3溶液浓度偏低,D正确;故答案为:ACD。 【点睛】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过程中误差分析:①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时有少量流出,n减小,c 偏小;②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n减小,c偏小;③定容时,水加多了,用胶头滴管吸

2020年全国高考化学选择题专项攻关选择题专练(四)(解析版)

选择题专练(四) 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答案】D 【解析】A中:Si是亲氧元素,在在自然界中不能稳定存在,A错。B中:在发动机内,高温下空气中的N2与O2发生反应生成氮氧化合物,不是汽油中含有氮元素,B错。C中:明矾不能杀菌消毒,C错。D:用惰性电极作辅助阳极,铁闸接外加电源的负极,作阴极,被保护,成为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D正确。选D。 8、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室温下,下列关于浓度均为0.1 mol/LNH4Cl、NH4Fe(SO4)2的两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等体积的两溶液中含有的NH4+离子数目均小于0.1N A,且n(NH4+):NH4Fe(SO4)2>NH4Cl B.向1L 0.1 mol/L NH4Fe(SO4)2的加入足量Cu粉,转移电子数目0.2N A C.0.1 mol/L NH4Cl溶液中一定存在如下关系:c(NH4+)+c(NH3·H2O)=0.1mol/L D.加水稀释后,两溶液中c(OH-)均减小 【答案】C 【解析】等体积并不一定是指1L,,所以不能说NH4+的数目小于0.1N A,A错。B中的离子方程式为:Cu+2Fe3+=Cu2++2Fe2+,由此可知:0.1molFe3+参与反应转移电子0.1mol,B正确。C:.0.1 mol/L NH4Cl溶液的物料守恒为c(NH4+)+c(NH3·H2O)=0.1mol/L,C正确。NH4Cl、NH4Fe(SO4)2溶液呈酸性,加水稀释,c(H+)减小,故c(OH-)增大,D错。选C。 9、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异戊烷的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9种 B.油脂属于酯类,有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乙醇能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变色,被氧化生成CH3COOH D.苯和液溴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铁粉,振荡,导出的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出现浅黄色沉淀, 【答案】A

高考化学必备知识点复习.doc

高考化学必备知识点复习 高考化学必备知识点复习(一) 1、各种化学用语 如:核素、离子、原子的标记符号;各种化学式、方程式;结构简式、结构式;分子式、最简式、实验式等 2、原子、离子的结构特征 即:各电子层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半径及性质(得失电子能力、氧化还原性) 3、周期律的内涵 即:原子离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原子离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周期性变化、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单质的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4、周期表的结构及构成规律 5、反应速率的计算(表示、比较、换算等)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各种因素(要求识别图像和绘制图像) 6、平衡状态的特征与判断、平衡移动的判断 即浓度、转化率、体积百分含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密度、压强高考化学知识点7、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简单计算 8、弱电解质(含水)的电离平衡移动的分析 9、溶液的酸碱性、pH(PH试纸及PH计的使用)及简单计算、指示剂 10、盐的水解的本质及表示方法 高考化学必备知识点复习(二)

11、离子反应的本质、离子共存的分析、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 12、关于氧化还原反应(无机、有机)的分析、简单的配平与基本计算 13、关于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的分析 14、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及应用 15、同分异构体的分析与判断 16、重要官能团的结构、典型反应及相互转化 17、有机反应类型及典型例证 18、有机物的合成与推断 19、以氯气、氯水、次氯酸及其盐、漂白粉为线索的卤族元素 高考化学必备知识点复习(三) 20、以二氧化硫、浓硫酸为线索的氧族元素 21、以氮的氧化物,硝酸,氨气,氨水,铵盐为线索的氮族元素 22、以硅及其氧化物为线索的碳族元素 23、以钠及过氧化钠为主线的碱金属元素 24、铝、氧化铝、铝盐及偏铝酸盐 25、二价铁和三价铁的相互转化及应用 26、教材上的演示实验 即掌握:目的、原理、装置、操作、现象、拓展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