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学概论_ 必考点复习
设计学概论_考题与答案

第一章导论: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1.简述设计的目标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设计的终极目标永远是功能性与审美性。
2.简述设计学的划分我们一般将设计学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与设计批评三个分支。
通过学科方向的确定,以及对相关学科的认识,我们便能理解研究设计史必然要研究科技史与美术史,研究设计理论必然要研究相关的工程学、材料学和心理学,研究设计批评必然要研究美学、民俗学和伦理学的理论要求。
3.简述当今设计学研究的现状设计学研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除了从自己的种学科——美术学那里继承了一套较完善的体系之外,它还要广泛地从那些相关的学科,如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建筑学、机械学那里获得启发,借用词汇,吸收观点,消化方法。
这便是当今设计学研究的现状。
4.简述设计学各领域的代表人物与代表著作曾任英国美术史协会主席的佩夫斯纳爵士,在其《社会美术史》研究中,就已经孕育了对现代设计的倡导;他在1936年出版的《现代运动的先锋》更是现代设计的宣言而为西方的所有设计专业学生所必读。
德国建筑家、理论家森珀是将达尔文进化论运用于美术史研究的第一人。
他在1860年至1863年期间出版了极富思辨性的三卷本巨著《工艺美术与建筑的风格》,着重探讨装饰与功能之间的适当联系。
奥地利美术史学家阿洛伊斯?里格尔,于1893年出版了被认为是有关装饰艺术历史的最重要的著作——《风格问题》5.简述当代西方设计思潮1.符号学理论。
根据符号学的理论,人类的思维和语言交往都离不开符号,而人的意识过程就是一个符号化过程,思维无非是对符号的一种组合、转换、再生的操作过程。
符号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媒介,符号又是表达思想情感的物质手段,简言之,人类的意识领域就是一个符号的世界。
2.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理论是一种社会学方法,其目的在于给人们提供理解人类思维活动的手段。
3.解构方法。
按照解构主义理论,我们可以运用科学的符号学原理来分析图像,并且分别说明其视觉的、文化的、以及语言的意义,这一分析过程被解构主义理论家称之为解码(Decoding)。
设计概论常考知识点

设计概论常考知识点设计概论是设计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全面介绍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在学习设计概论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系列常考的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设计理论。
下面将从设计元素、设计原则和设计过程三个方面,总结设计概论常考的知识点。
一、设计元素设计元素是构成一幅设计作品的基本要素,包括点、线、面、色彩、质地和空间等。
1. 点:点是最基本的图形元素,通常表示位置。
在视觉设计中,点可以用来强调、组织或划分空间等。
常见的点的类型有实心点、空心点、点阵等。
2. 线:线是由点连接而成的形状。
线可以表达运动、方向、形状和情感等。
在设计中,线可以分为水平线、垂直线、对角线等,不同类型的线具有不同的表现力。
3. 面:面是封闭图形的内部部分,可以是二维的平面,也可以是三维的空间。
面可以用来表现形状、空间和质感等。
常见的面的类型有实心面、空心面、平面、曲面等。
4. 色彩:色彩是设计中最有感染力的元素之一。
色彩可以传达情感、分辨对象、创造氛围等。
色彩的基本属性有色相、饱和度和明度等。
5. 质地:质地是指物体或图案的外部表面特征,可以是粗糙、光滑、柔软、粘稠等。
质地可以增加视觉上的趣味和触感上的感受。
6. 空间:空间是指在设计中形成的虚拟或实际的三维环境。
空间可以分为正空间和负空间,正空间是人眼直接看到的物体所占据的空间,而负空间则是物体之间或周围的空间。
二、设计原则设计原则是指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规律和准则,以确保作品的整体效果和表达的目的。
1. 对比:通过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的对比来增加作品的视觉效果。
2. 重复:通过重复相同或相似的元素来增强统一感和连贯性。
3. 平衡:通过在设计中均衡分配元素的位置、形状和颜色等,使作品整体稳定和谐。
4. 节奏:通过重复和变化元素的规律性安排来创造节奏感。
5. 简约:通过剔除多余元素和冗杂信息,使作品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6. 重点:通过突出某个元素或区域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焦点。
设计概论复习资料。。。经典考点。。。吐血总结

1. 设计的定义: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设计学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设计批评。
2. 人类最早的设计活动,就是工具的设计。
工具设计成为原始时代艺术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3. 原始陶器是第一件真正意义的人造物。
4. 百工制度定义:直接服务于王室的,有官长率领的官府手工业者。
政府建立的整套官工业制度,叫做“百工制度”。
1是当时可以集中人力和物力来经营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的唯一方式;2分工严密、生产管理制度严格5. 列鼎形式定义:满足西周贵族流行的“列鼎而食”的生活方式的需要。
特点:奇数组合,造型、纹样、铭文完全相同,形体大小依次递减,并按次序有规律的陈列。
列鼎形式的意义:由等级观念观念引发了设计观念的转变,使青铜产品出现了系列化、整体化的形式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可以手工批量生产是中国传统设计历史上出现的第一次技术革命。
6.《考工记》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分上下两卷,共7000余字。
(1)、对先秦时期的各种手工业产品的设计和制作工艺进行了理论性的总结。
(2)、阐述了中国传统的设计思想和设计观念:第一,顺应自然,天工与人工融为一体第二,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第三,为社会功能服务的设计理7. 唐三彩是陪葬的陶器,色彩亮丽有黄、绿、青三色铅釉,故名唐三彩。
8. 唐代的瓷器的风格特点:光洁玉润,象征着人性的饱满和谐。
色调上更好用冷色调,清雅而不浮夸,从某中意义上说,也能反映出当时儒道中清谈无为,不与世争,戒骄戒躁的人文精神本质。
在器形上也多崇尚大气圆和。
9. 唐代金银器皿在设计学上的重要意义在于:利用贵重金银材料制造实用的生活器皿。
10. 汉代织物上的吉祥图案:汉锦“如意”流云纹11. 唐代女服的特点:第一,女着衫褥:窄袖,薄,露,透;第二,女桌胡服:长裙,画胡妆;第三,女着男装:梳高髻,着罗衫(虢国夫人游春图)12. 宋瓷梅瓶:口小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窄,于足则微丰。
设计学概论考研知识点汇总

设计学概论考研知识点汇总设计学概论是设计学专业考研的重要科目之一,它涵盖了设计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对于考研学生来说,掌握设计学概论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设计学概论的知识点进行汇总和总结,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设计学的定义与起源设计学是研究设计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到产品设计、空间设计、视觉设计等多个方面。
设计学起源于工业革命时期的欧洲,以满足人类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为根本出发点。
二、设计学的基本理论1. 设计思维:设计思维是指通过以人为中心的方式来定义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强调创新、解决方案以及用户体验。
2. 创意:创意是指设计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独创性和新颖性。
3. 形式与功能:设计的目标是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形式的表现来提升产品或空间的品质和价值。
4. 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是指用户在与产品或空间进行互动时所产生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
三、设计学的研究方法与流程1. 设计研究方法:设计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实证研究、实验研究等多种方式,旨在对设计活动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
2. 设计流程:设计流程是指设计师在从问题定义到方案实施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阶段,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和评估等。
四、设计学的重要学派与代表人物1. 工艺美术学派:威廉·莫里斯是工艺美术学派的代表人物,强调手工艺与自然的结合,注重整体性和艺术性。
2. 功能主义设计学派:包豪斯学派是功能主义设计学派的代表,强调形式与功能的统一,主张“艺术与工业的结合”。
3. 人机工程学派:唐纳德·A·诺曼是人机工程学派的代表人物,关注人类与产品之间的互动,提倡用户体验设计。
五、设计学的应用领域设计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平面设计、信息设计等。
在工业、建筑、传媒、教育等领域均有设计学的应用。
六、设计学的发展与前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设计学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设计概论必考点

2014美术系设计概论一、选择题CI 理念识别(MI)想法设计行为识别(BI)做法视觉识别(VI)看法1.古罗马老普林尼《博物志》2.19世纪的两位巨人—森珀、阿洛伊斯·里格尔3.水晶宫---约瑟夫·派克斯顿(1851)4.1932-1933年,柏林时期,莱斯的实用主义5.凡.德.尔威:三点原则:a产品设计结构合理;b材料运用严格准确;c工作程序明确清楚;6.法国:新艺术风格;德国:青年风格;西班牙:现代主义7.科布西耶-----机械美学的奠基人8.“地铁风格”---吉玛德9.粗野主义—朗香教堂二、名词解释1.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产生和发展的一次影响面相当大的装饰艺术运动。
一次内容很广泛的设计上的形式主义运动,涉及到十几个国家,从建筑、家具、产品、首饰、服装、平面设计、书籍、插图,一直到雕塑和绘画艺术都受到影响,长达十余年,是具有影响力的一次设计运动,是现代设计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革命。
2、哥特式风格是在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它是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的结构体系。
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
主要见于天主教堂,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装饰艺术运动是20世纪20-30年代在法国、英国、美国等国家开展的风格非常特殊的设计运动,是装饰运动在20世纪初的最后一次尝试,它采用手工艺和工业化的双重特点,设法把豪华的、奢侈的手工艺制作和代表未来的工业化特征合二为一,从而产生新艺术风格,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并行发展,也是一场承上启下的运动,是新艺术运动与现代主义运动之间的一场链接。
4.地铁风格吉马德最有影响的作品,其风格“所有地铁入口的栏杆、灯柱和护柱全都采用起伏卷曲的植物纹样。
”5.有计划废止制度:主张在设计新的汽车式样的时候,必须有计划的考虑以后几年之间不断的更换部分设计,基本造成一种制度,造成有计划的式样老化过程,称为有计划的废止制度。
设计学概论知识点

设计学概论第一章-知识点佩夫斯纳英文为 Nikolaus Pevsner ,曾任英国美术史协会主席,在其 1933 年从德国移居英国之前所作的“社会美术史 " 研究中,就已经孕育了对现代设计的倡导;他在 1936 年出版的《现代运动的先锋》( The Pioneers of Modern Moment , London : Faber , 1936 ) (1949 年由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再版,易名为《现代设计的先锋:从威廉·莫里斯到沃特·格罗佩斯》 ) 更是现代设计的宣言而为西方的所有设计专业学生所必读。
作为美术史学家,他不仅通过《现代运动的先锋》而开了设计史研究的先河,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这部著作在公众的心目中创造了有关设计史的概念,进而影响了公众对于设计的趣味和观念。
森珀德国建筑家、理论家,是将达尔文进化论运用于美术史研究的第一人。
他在 1860 年至 1863 年期间对建筑和工艺作了系统和高度类型化的研究,出版了极富思辨性的三卷本巨著《工艺美术与建筑的风格》。
着重探讨装饰与功能之间的适当联系。
在艺术史观上森珀认为艺术是一个生物性的功能组织,从远古至当代的艺术的历史则是一个连续的、线性的发展过程;而风格的定型和变化又是由地域、气候、时代、习俗,更重要的是由材料和工具等各种因素所决定的,他的这种美学上的唯物主义影响了欧洲许多美术史学家和建筑家。
里格尔奥地利美术史学家,从 1887 年至 189 7 年的 10 年间一直任奥地利美术与工业博物馆纺织品部主任,这个职务使他有机会接触丰富的工艺珍品。
1893 年,里格尔出版了被认为是有关装饰艺术历史的最重要的著作——《风格问题》。
这部著作的重要之处在于里格尔认识到装饰艺术研究是一门严格的历史科学,这一认识对后世学者将设计作为一门历史科学来研究有着根本性的启发。
《风格问题》一书的副标题即为“装饰历史的基础”,因为在里格尔之前并没有人对装饰作过历史的研究。
设计学概论知识点

设计学概论第一章-知识点佩夫斯纳英文为 Nikolaus Pevsner ,曾任英国美术史协会主席,在其 1933 年从德国移居英国之前所作的“社会美术史 " 研究中,就已经孕育了对现代设计的倡导;他在 1936 年出版的《现代运动的先锋》( The Pioneers of Modern Moment , London : Faber , 1936 ) (1949 年由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再版,易名为《现代设计的先锋:从威廉·莫里斯到沃特·格罗佩斯》 ) 更是现代设计的宣言而为西方的所有设计专业学生所必读。
作为美术史学家,他不仅通过《现代运动的先锋》而开了设计史研究的先河,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这部著作在公众的心目中创造了有关设计史的概念,进而影响了公众对于设计的趣味和观念。
森珀德国建筑家、理论家,是将达尔文进化论运用于美术史研究的第一人。
他在 1860 年至 1863 年期间对建筑和工艺作了系统和高度类型化的研究,出版了极富思辨性的三卷本巨著《工艺美术与建筑的风格》。
着重探讨装饰与功能之间的适当联系。
在艺术史观上森珀认为艺术是一个生物性的功能组织,从远古至当代的艺术的历史则是一个连续的、线性的发展过程;而风格的定型和变化又是由地域、气候、时代、习俗,更重要的是由材料和工具等各种因素所决定的,他的这种美学上的唯物主义影响了欧洲许多美术史学家和建筑家。
里格尔奥地利美术史学家,从 1887 年至 189 7 年的 10 年间一直任奥地利美术与工业博物馆纺织品部主任,这个职务使他有机会接触丰富的工艺珍品。
1893 年,里格尔出版了被认为是有关装饰艺术历史的最重要的著作——《风格问题》。
这部著作的重要之处在于里格尔认识到装饰艺术研究是一门严格的历史科学,这一认识对后世学者将设计作为一门历史科学来研究有着根本性的启发。
《风格问题》一书的副标题即为“装饰历史的基础”,因为在里格尔之前并没有人对装饰作过历史的研究。
设计学概论--必考点复习

设计学概论--必考点复习设计学概论--必考点复习《设计学概论》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第一节设计学的研究范围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是一种物质文化行为;设计学则是既有自然科学特征又有人文学科特色的综合性的专门学科。
设计学是关于设计这一人类创造性行为的理论研究。
设计的终极目标永远是功能性与审美性。
就设计的功能性而言:设计学要对相关的数学物理学材料学机械学工程学电子学经济学做理论研究。
就设计的审美性而言:设计学要对相关的色彩学构成学心理学美学民俗学传播学伦理学等进行研究。
设计学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和设计批评三个分支。
一、设计史1977年,英国成立了设计史协会,这标志着设计史正式从装饰艺术史或应用美术史中独立出来而成为一门新的学科,1、美术史学上19世纪的两位巨人:森珀和里格尔。
森珀,是将达尔文进化论运用于美术史研究的第一人,提出唯物主义美术史论;里格尔,“装饰研究”以及“艺术意志”的提出。
2、20世纪最有影响的西方设计史家:佩夫斯纳和吉迪恩,他们同时又是极有贡献的美术史家和建筑史家。
佩夫斯纳通过其1936年出版的《现代设计的先锋》开创了设计史研究的先河吉迪恩关于“无名的技术史”的研究,将设计史的研究引入更为广阔的文化研究方法1984年,出版了《机械化的决定作用》。
二、设计理论设计是三项艺术——建筑、绘画、雕塑的父亲。
在古代中国,与古代西方“设计”相似的概念是“经营”。
在西方,以荷加斯的著作《美的分析》为最早的设计理论专著。
现代意义上的设计理论著作是19世纪开始的,而且一般都归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以1837年成立的设计学校为中心的设计教育理论研究,其中最重要的人物是琼斯和德雷瑟。
琼斯的著作《装饰的基本原理》里强调:任何适用于目的的形式都是美的,而勉强的形式既不适合也不美。
德雷瑟是琼斯的学生,他强调研究过去的(包括伊斯兰的)古典的装饰形式,将几何方式引入自然形式形态装饰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学概论》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第一节设计学的研究范围设计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被学者们作出思辨的归纳和伦理的阐述,是20世纪以来的产物。
简单说来,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是一种物质文化行为;而设计学则是既有自然科学特征又有人文学科特色的综合性的专门学科。
设计学是关于设计这一人类创造性行为的理论研究。
设计的终极目标永远是功能性与审美性。
我们一般将设计学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和设计批评三个分支。
设计史必须要研究科技史与美术史,研究设计理论必然要研究相关的工程学、材料学和心理学,研究设计批评必然要研究美学、民俗学和伦理学的理论要求。
一、设计史1977年,英国成立了设计史协会,这标志着设计史正式从装饰艺术史或应用美术史中独立出来而成为一门新的学科,大学里美术史系也将设计史作为单独的一门课程向学生们提供。
1、美术史学上19世纪的两位巨人:森珀和里格尔,正是这两位大师通过在美术史领域作出的卓有成就的研究,而给20世纪的学者最终将设计史从美术史中分离出来奠定了坚实的设计史研究基础。
森珀,是将达尔文进化论运用于美术史研究的第一人,提出唯物主义美术史论;里格尔,“装饰研究”以及“艺术意志”的提出。
2、20世纪最有影响的西方设计史家:佩夫斯纳和吉迪恩,他们同时又是极有贡献的美术史家和建筑史家。
佩夫斯纳通过其1936年出版的《现代设计的先锋》开创了设计史研究的先河,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这部著作在公众心目中创造了有关设计史的概念,进而影响了公众对于设计的趣味和观念。
吉迪恩关于“无名的技术史”的研究,将设计史的研究引入更为广阔的文化研究方法。
二、设计理论传统上讲,设计理论一直为它的学科美术和建筑理论所包容,这是因为设计这一概念本身就是从美术与建筑实践中引申出来的理论总结。
设计是三项艺术——建筑、绘画、雕塑的父亲。
在古代中国,与古代西方“设计”相似的概念是“经营”。
在西方,一般以荷加斯的著作《美的分析》为最早的设计理论专著。
现代意义上的设计理论著作是19世纪开始的,而且一般都归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以1837年成立的设计学校为中心的设计教育理论研究,其中最重要的人物是琼斯和德雷瑟。
作为一个功能注意者,琼斯的著作《装饰的基本原理》里强调:任何适用于目的的形式都是美的,而勉强的形式既不适合也不美。
德雷瑟是琼斯的学生,他强调研究过去的(包括伊斯兰的)古典的装饰形式,将几何方式引入自然形式形态装饰的研究。
第二种类型的设计理论是针对工业革命的影响做出的反响,其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普金、拉斯金和莫里斯。
普金深刻干感受到工业革命造成的问题及其对欧洲图案的设计所造成的可悲的影响,在他的《尖顶建筑或基督教建筑原理》中提倡复兴哥特风格,而且反对在墙壁和地板装饰中使用三度空间表现法,推崇平面图案,要求装饰与功能一致。
对于工业革命,拉斯金的批评更为激烈。
他明晰地将手工制作的、无拘无束的、生机盎然的作品与及机器生产的无生气的精密物品对立起来,手工制作象征生命,而机器象征着死亡。
拉斯金的信徒莫里斯企图通过工艺美术运动提高工艺的地位,用手工制作反对机器和工业化。
这场运动的第一条原则是恢复材料的真实性。
其次就是强调设计家关心社会,通过设计来改造社会。
20世纪初,现代运动的实践者们主要关注于艺术和建筑。
包豪斯校长格罗佩斯设计理论的复杂性构成了包豪斯独特的教学方式,使这种特有的教学方式成为后来培养设计家、解决工业设计问题的理论基础。
二战及二战以后,设计理论与商业管理和科学方法论的新理论相结合,近20年来,设计研究和设计理论又从其他新兴的学科中受益匪浅。
90年代,设计理论多元发展,唯一共同的目标是将设计尽可能放在最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研究。
三、设计批评1、设计批评家和设计史家的区别:前者的关注点是当代的设计作品,后者则是设计的历史。
2、设计批评的任务是以独立的表达媒介描述、阐释和设计具体的设计作品;设计批评是一种多层次的行为,包括历史的,再创造性的和批判性的批评。
在这种情况下,设计批评追求的是价值判断,而这一点是今天的设计史研究所回避的。
3、作品价值判断的标准:形式的完美性、功能的适用性、传统的继承性以及艺术性意义。
4、就形式的完美性而言,“设计”这一感念本身就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作为艺术批评的术语而发展起来的。
作为艺术批评的术语,设计所指的是合理安排艺术的视觉元素以及这种合理安排的基本原理。
这些视觉元素包括:线条、形体、色调、色彩、光线和空间。
5、20世纪的形式主义批评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的影响:沃尔夫林对美术风格史的研究、克利夫。
贝尔在艺术批评中提出的“有意味的形式”;以及美国罗斯的《纯设计理论》。
在20世纪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形式主义批评对设计的纯形式研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6、功能主义理论在设计中具有代表性的体现主要是1953年由英奇和格蕾特姐妹合办的乌尔姆设计学校,其宗旨便是继续包豪斯设计学校的未竟事业。
7、在设计批评中对传统继承性的讨论,集中的表现为设计中的历史主义理论,设计中的历史主义形成于19世纪,以遵从传统为特征。
最为著名的是欧文。
琼斯的《装饰的基本原理》。
与历史主义对待传统的态度极为相似的另一种设计思潮是折衷主义。
折衷主义所主张的是综合不同来源和时代的风格。
尽管折衷主义受到现代运动强硬派的职责,但是它仍然成为20世纪设计界的主题。
设计批评包括历史的批评、再创造性的设计批评和批判性的设计批评等。
在有关设计的艺术问题讨论中,“趣味”这一概念与“美”有着同等重要的位置。
第二节设计学研究的现状设计的终极目的就是改善人的环境、工具以及人自身。
设计的饿经济性质和意识形态性质,即设计的社会特征。
设计学研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除了从自己的学科——美术学那里继承了一套较完善的体系之外,还要广泛地从那些相关的学科,如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那里获得启发,借用词汇,吸收观点,消化方法。
这便是当今设计学研究的现状。
对当代西方设计思潮的一般看法符号学理论。
图案和符号即单纯装饰性和象征性之间的应用。
人类的意识领域就是一个符号的世界。
当代设计学不仅涉及到技术的物质性、功能性和审美状态的数值规定,还涉及到设计对象的产生、使用和适用与传播的功能。
德国哲学家本赛对符号学在设计领域的应用作了开拓性的研究,按照本塞的符号学对象理论划分为四种对象:自然对象、技术对象、设计对象和艺术对象,它们分别通过三种参量,即固有性、确定性、预期性来规定。
人们从设计对象可以被规划、实施和应用这一观点出发,由此划分三个阶段:规划阶段、实施阶段和应用阶段。
50年代西方设计界将符号学应用于建筑设计,认为建筑语言的形成是一个由深层结构向表层结构转化的过程。
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理论是一种社会学方法,其目的在于给人们提供理解人类思维活动的手段。
最著名的结构主义提倡者是法国人类学家莱维-施特劳斯。
对当代设计学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位结构主义哲学家是福柯和罗兰·巴特。
福柯提出“无意识结构”概念;罗兰。
巴特的《神话》,他认为不应从视觉设计的观点来看待大众文化,而应该认识到大众文化揭示了当代社会潜在的框架结构。
借助结构主义理论,正是要回答设计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解构方法。
按照结构主义理论,可以运用科学的符号学原理来分析图像,并且分别说明其视觉的、文化的、以及语言的意义,这一分析的过程被解构主义理论家称之为解码。
法国社会学教授博德里亚是后现代主义最著名的理论家,曾用解构方法探求广告与消费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他尤其对所谓原创性提出挑战。
设计分为“显性设计”和“隐性设计”两种,显性设计是风格设计;隐性设计是工程设计。
显性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消费,而隐性设计决定设计品的功能。
法国哲学家的德里达《绘画的真实》,试图用解构方法解读绘画。
一般认为,解构主义揭露传统的偏见和自相矛盾,注重详细解读,具有浓厚的哲学兴趣。
混沌理论混沌理论来源于自然科学界。
按照通俗的解释,是向我们说明,我们才开始理解自然界的复杂性,即自然现象及其事件的连锁反应。
混沌理论不是要把简单的事物弄得更复杂,而恰恰是为寻求复杂现象的简单根源,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
20世纪80年代,将混沌理论运用到设计领域成了一件时髦的事,反对将设计看作是单一和有次序的观点,主张设计家应当努力探求混沌的文化潮流。
但是,对于设计史研究者而言,创造性的混沌不是一场设计运动,而是后现代主义所提出的多元主义理论的一个方面。
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起自于旨在保护自然资源、防止工业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的一场运动,虽然它迄今为止仍处于萌芽阶段,但却已成为一种及其重要的新趋向。
绿色设计源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反消费运动。
所谓多重设计,实际上是指批评者要求设计家能够因时因地地提供更多的设计以供选择,而不是说服或强迫人们接受单一的设计。
信息技术。
对于设计学而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这两大领域的发展,已经改变了20世纪以来设计的过程和生产。
对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的初步研究设计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中国古代设计思想渊源。
墨子的设计思想:重设计功能反对无谓装饰,以追求“器完而不饰”为评判标准的“质真而素朴”的设计审美志趣。
管仲:视装饰为忤逆。
阴阳五行说以及老子的“道”说、“无为说”,表明天下百工之作无不因循万物之质材特征和自然规律方可工成事遂的因果关系,从设计方法学的角度讲老子的“道”与良匠之道匹配的浑然一体,天衣无缝。
庄子的“天人合一”与古代风水学。
中国的设计,西方的反应。
真正开启了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研究的,应该说始于20世纪萌生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特别是被誉为“20世纪的米盖朗琪罗”的美国建筑设计大师赖特和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大师米斯·凡德洛。
他们的设计实践和思想,开创了现代主义建筑和产品设计的先河,并为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运动、思潮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908年,赖特在《建筑范例》月刊上首次提出了他的有机建筑概念,以追求建筑的实在——内部空间的真实表达为终端,通过对整体性的探索,最终找到以连续性和可塑性的结构实现整体性的具体途径。
中国的农业技术只是给西方农业甚至工业革命带去的推动作用。
赖特和凡德洛对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的研究。
设计的多重特征设计的艺术特征设计与艺术的渊源最早的艺术不仅和美与道德有关,同时还和实用有关。
直到18世纪,巴托把各种艺术细分为实用艺术、美的艺术,以及一些结合了美与功利的艺术。
由于近代西方越来越强调艺术与美的关系,终于形成了所谓美的艺术的概念,以别于应用艺术。
设计概念产生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初的意义是素描、绘画,将设计、色彩、构图及创造并称为绘画四要素。
设计指控制并合理安排视觉元素,如线条、形体、色彩、色调、质感、光线、空间等,它涵盖了艺术的表达、交流以及所有类型的结构造型。
设计的艺术含量康德认为美有两种,自由美和依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