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的鉴赏(整理)
山水田园诗诗词鉴赏(两首)

诗歌鉴赏
•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 写山风的威力惊人。 • 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 悔读书:后悔走读书从仕之路。 • 对山中的景物如此热爱,自己和山林又
是如此投缘,对世上的繁文缛节、就看 得淡了,所以“悔读书”是很自然的了。
对比感悟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试题链接
D • 1、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终南山的所见所感,诗人从大处落笔,抓 住景物特征写感受,虽有夸张之语却给人真切之感
• B.三四句两句通过写山中“夜留景”与“昼未明”这 样不同寻常的独特景象,极言终南山峰高谷深
• C.五六句两句由山及人,其中“险”与“平”互为反 义,以“路险”作反衬,突出了人的心地平坦
• 诗人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请 用一句话概括景物的特点,表达 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 诗人写景是以自己在终南山的主观感 受来写景的。终南山在诗人的笔下呈 现出雄奇险怪的特点。
• 通过写景和直接抒情,表达了诗人归 隐山林、淡泊名利的情志。
诗歌鉴赏
••这这首首诗诗写通了过终写南终山南怎山样的雄的奇景色, 表险达怪了之诗景人,怎表样达的诗情人感归隐呢山?
景与抒情浑然一体;而后者更多地直说归园之乐和生活情
景,不如前者平淡自然,返璞归真之意亦不如后者。
游终南山
——孟郊
学习方向
• 作者简介 • 写作背景 • 诗歌内容 • 表现手法 • 语言特点
作者简介
•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人,是 韩愈的诗友,被时人称为“孟诗韩笔”,早年 屡举进士不第,贞元十四年(798)登进士第, 贫寒至死,他性格孤僻耿介,诗歌苦涩丰厚矫 激,以苦吟著名,语言追求奇险,内容深刻警 辟。韩愈评他的诗为“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 奡”,苏轼评他的诗是“诗从肺腑出,出则愁 肺腑”。
山水田园诗的鉴赏

山水田园诗的鉴赏1.题材特点:自然风光、农村景物、田园生活、隐居生活2.表现手法:(1)写景:衬托(动静明暗虚实点面正侧)远近高低绘声绘色白描拟人(2)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写哀哀景写乐)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3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4.语言特点:描写见长质朴自然清新洗练5、意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附――主要诗人:谢灵运、陶渊明、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三、鉴赏指导1.知作者。
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
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2.析物象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所以,准确把握了山水田园形象的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作者的寓意,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3.看表达1)描写景物的角度:高低、远近、明暗、俯仰、绘形、绘声、绘色。
2)描写景物的技巧: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化静为动)点面结合虚实相生(化虚为实)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拟人3)、抒情方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或物) 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4、明主旨: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渴望归隐向往田园厌恶官场憎恶黑暗远离尘俗闲适恬静自由欢愉四、实战演练1、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山水田园诗鉴赏

山水田园诗鉴赏【思想内容】1、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2、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厌恶官场、远离浊世,对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
3、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4、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
5、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
6、描写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对壮丽山河热爱,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写景的方法】①描写角度——如近景与远景、俯视与仰望等;②描写顺序——如从外到内、从近到远等;③描写方法——如正面与侧面、实景与虚景(现实与想象、神话,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粗笔勾勒(白描)、远近结合、点面结合、五觉(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结合、视听结合、各种修辞等。
【抒情方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或物) 乐景衬哀情【课堂练习】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待储光羲不至 [唐]王维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
了自:已经明了。
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⑴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⑵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巩固测试】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暮过山村贾岛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1)诗的首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说明。
如何鉴赏山水田园诗

《登鹳雀楼》王之焕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诗中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一、二句写的是实景, 历历如在眼前;三、四句则由实见虚,把景物 与心胸打成一片,从视野的开阔,可以想见抱 负与气度的远大。人们从这两句诗中还可以悟 到站得高才看得远的生活哲理。 •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 境。“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 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答题方法点拨】 • 意境,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 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三个步骤:第一,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 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二 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第二,应在描摹出图景后, 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 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恬静优美, 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 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 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 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 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 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 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葘。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3、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山水田园诗》

(反衬)。
链接 《过故人庄》(孟浩然)、《山居秋暝》(王维)、《归园田居(其
教材 一)》(陶渊明)
选项
突出特点
标题 往往有“山”“野”“田”“居”等字眼。
溪水、山石、松林、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 意象
歌等。
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②借凄风苦雨,表达对自
情感 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③憎恶黑暗,向往恬淡静 雅的隐逸之乐。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之情。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山水田园诗》
高考语文
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是指歌咏田 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 诗派,主要诗人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盛唐是我国山水田园 诗的繁荣时期。
选项
突出特点
(1)比喻、工笔;②观察角度高、低、俯、
仰的变化与空间顺序;③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
技法 觉、触觉的运用;④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⑤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②以乐景写哀情
山水田园诗鉴赏

诗歌鉴赏山水田园诗鉴赏一、例析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归园田居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山居秋瞑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辛夷坞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小结:山水——风光优美(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情怀田园——生活恬然二、思想内容A、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B、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
C、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D、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
E、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
三、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四、写景的方法①描写角度——如近景与远景、俯视与仰望等;②描写顺序——如从外到内、从近到远等;③描写方法——如正面与侧面、实景与虚景(现实与想象、神话,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粗笔勾勒(白描)、远近结合、点面结合、五觉(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结合、声色结合等。
五、课堂练习: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6分)待储光羲不至[唐]王维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
了自:已经明了。
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2分)答:(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4分) 答: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古诗词中的山水田园诗赏析

情感表达
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表达对人生苦短的感慨和思考
表达对离别之苦的伤感和思念
第四章
山水田园诗的影响和 价值
激发情感:山水田园诗能够激发人 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增强情感 体验。
对后世的影响
陶冶情操:山水田园诗能够陶冶人 们的情操,提升审美水平和生活品 质。
添加标题
意境营造:分析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背景了解: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和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思想。
解读角度
意象分析:分 析诗歌中的自 然景物和田园 风光,理解诗 人所表达的情
感和思想。
语言特点:探讨 诗歌的语言风格、 修辞手法和表达 技巧,理解诗人 如何通过语言来 表达情感和描绘
古诗词中的山水田园 诗赏析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X
壹
起山 源水
和田
发园
展诗
的
肆
影山 响水
和田
价园
值诗
的
目录
贰
特山 点水
和田
风园
格诗
的
伍
传山 承水
和田
创园
新诗
的
叁
主山 题水
和田
意园
境诗
的
陆
鉴山 赏水
和田
解园
读诗
的
第一章
山水田园诗的起源和 发展
起源背景
起源:魏晋南北朝时期, 文人墨客开始寄情山水, 诗歌中出现了描绘自然 风景的内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传承文化:山水田园诗是中国传统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诗 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山水田园诗(总结重要)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思是靠近外城。 诗人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形象?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 诗人刻画了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 逸士形象。 • 首联、颔联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描写,间 接表现其高洁不俗。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颇有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隐士 风韵。“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点明作者造访 的时间是清爽的秋天同时也暗示了陆鸿渐的身份。 • 颈联尾联通过西邻对其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其 潇洒疏放。“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和贾岛的 《寻隐者不遇》中的后两句“只在此山中,云深 不知处”恰为同趣。“每”勾画出西邻说话时,对 陆鸿渐整天流连山水而迷惑不解的神态,从侧面 烘托出其不以尘世为念的高人逸士的风度。
2、山水田园诗特点 • 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为主要内容, 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 逸生活的闲情逸志。他们的诗歌风格清新 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 语言质朴淡雅,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 艺术技巧。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 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 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 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 感情。
《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野望(唐)王 绩 东皋①薄暮望,徙倚②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③ 。 [注]①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 ② 徙倚:徘徊义。 ③采薇:此处用古代隐士伯夷、 叔齐的典故。武王平定了商纣,伯夷、叔齐耻 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 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在对山野秋色的描写中表露 了怎样一种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 愚溪住宅以西。
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体验高考
(2007年上海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阮郎归·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 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 琼珠碎却圆。
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 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赏析情景交融题,最重要的是说清作者写了什么景,抒 了什么情。这一点说清了,得分要点也就抓住了。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 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句”忽起“”垂杨舞 “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 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 又写出了动态,以静现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 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谈谈《宿建德江》和《终南望余雪》 两诗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特点?
谈谈《宿建德江》和《终南望余雪》两诗 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特点?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终南望余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谈谈《宿建德江》和《终南望余雪》两诗在写景 方面有什么特点?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田园居》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 深情厚意。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如《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 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 此山中。
6、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
鉴赏山水田园诗方法
常用术语 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归(退)隐 闲 适淡泊 悠然自得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解题思路:什么景 —— 意境—— 情感
2、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tà ):闯进门来。闼,小门。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开门见“山”,“两 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点明拟人 具体内容)。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 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 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山水田园诗练习题
1、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
答:核心字是“归”字(也可说是“羡”)。围绕“归” 字写了五幅画面: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野鸡唤伴 侣、蚕儿造窝、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请从景与情的变化的角 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描写的对象由村庄转向 田野(或村夜萧疏暗淡的气 氛转向月光明朗的气氛); 情感由孤寂转向愉悦;诗篇 易景物的变换暗示作者心情 的变化。
高考实例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刘攽
实战演练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是如何写景的?
分析:诗里写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景,万里船 近景。上联黄、翠、白、青,用了四种颜色,色彩鲜明。 这样,就景物的远近和各种色彩构成画面。千秋雪显得时 间的永恒,万里船显得空间的广阔。画面色彩的丰富鲜明, 境界的阔大,不仅给人以画面美感,更促人深远的联想。 同时表现了作者开朗坦荡的心境.
题义公禅房 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1.这首诗所描写的景物具有怎样的特征?
答:山谷秀美、山峦清净、空气清新、和润阴凉、自然 幽雅。
2.这首诗的语言特征怎样?
答:表现自然明快、词句清谈秀丽。
实战演练
滁州西涧 韦应物
以动写静,反衬
考考你
请你分析以下诗歌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田家杂兴八首》(其二)
写诗人归隐田园之乐,表明诗人希望过着悠 闲自在,无拘无束的平和生活。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描写了美丽的田园风光和平静愉悦 的田园生活,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 活的热爱和对真挚友谊的赞美。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以轻快爽利的笔触,描绘了春夏之交山村的优美风 光和繁忙景象,洋溢着山村生活的情趣。流露出对 农村生活的热爱,有羡慕清静和闲适的情趣 。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是一幅江雪垂钓图,又是诗人比兴寄托的自我 人格的写照 。诗人以渔翁自喻,身处逆境, 不向恶势力屈服,流露出孤芳自赏和不肯同流 合污的精神。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 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 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 么样的感情。
意象: 春潮、 雨、 野渡、 舟自 横 意境: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 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 感情: 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解析步骤
1.知作者。 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 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 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 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 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2.析物象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 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 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所以,准确把握了山水田园形象的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深 入了解作者的寓意,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 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 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鸟鸣山 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这里面 包含着辩证法。
雨后池上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动”与“静”的角度对这首诗歌进行鉴
赏? 一、二两句以“水面 静态: 平”“明镜”“照檐楹”等
①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 来渲染这种景象?
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诗的 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云 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 伟气势。
以动衬静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 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 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
“霜草”两句写景,信手拈来, 气氛淡雅凄清,给人寂寞萧条 之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的孤 独寂寞的感情,寓情于景,而 非直接抒情。寂寞的诗人“独 出门前望野田”,似乎想凭此 排解烦闷,“月明养麦花如 雪”,写景转为轻快明丽,诗 人的心情肯定也立即欣慰。 全诗前后的写景,色调气氛不 同,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巧 妙地借助景物色调的变化,反 映出诗人情绪的微妙变化。转 换灵活自如,不着痕迹,朴实 无华,浑然天成。
诗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阵轻微的敲 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 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 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动作,来刻画环境 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
试分析下列诗中以动衬静的手法。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3.看表达 ①描写景物的角度:高低、远近、明暗、俯仰、 绘形、绘声、绘色。 ② 描写景物的技巧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以 声衬静、化静为动)点面结合 虚实相生(化虚 为实)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拟人 4.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或物) 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5.明主旨:热爱自然 热爱生活 渴望归隐 向往 田园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 远离尘俗 闲适恬淡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面对气象万千的自然风景、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 诗人总会情动于衷,形诸于文。于是,便有了—— 山水田园诗。
一、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 1、回想熟悉的山水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山水诗描写自然风光为主,写诗人对山水 的审美,这一主体往往与旅行联系在一起。 田园诗写农村的风光,但其主要是描写农 村生活、农夫和农耕。
二 特点: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 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 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表达的情感内容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如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 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写出荷花池雨后幽美迷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