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工艺》复习题
(完整word版)《化工工艺学》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化⼯⼯艺学》复习资料《化⼯⼯艺学》复习资料⼀、单选题。
1、化⼯⽣产过程⼀般可概括为原料预处理、化学反应和三⼤步骤。
( A )A 、产品分离及精制B 、⼯艺条件优化C 、设备与安装⼯程D 、产品⽅案设计2、化学⼯业的主要原料包括煤、⽯油、天然⽓和。
( C )A 、⾦属矿B 、化学矿C 、化学中间体D 、⼯业盐3、化⼯中常见的三烯指⼄烯、丙烯和,三苯指苯、甲苯和。
( A )A 、丁⼆烯和⼆甲苯B 、丁⼆烯和⼄苯C 、丁烯和⼆甲苯D 、丁烯和⼄苯4、为了充分利⽤宝贵的⽯油资源,要对⽯油进⾏⼀次加⼯和⼆次加⼯。
⼀次加⼯⽅法为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次加⼯主要⽅法有等。
( A )A 、催化重整、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和焦化B 、催化重整、催化裂化、催化转化C 、催化重整、催化裂化、延迟焦化D 、催化重整、催化裂化、延迟焦化5、合成氨反应⽅程式为 H 2+3N 2→2NH 3,该反应是⼀个、、体积缩⼩的反应。
( D )A 、不可逆、吸热B 、不可逆、放热C 、可逆、吸热D 、可逆、放热6、侯⽒制碱法的主要产品是。
( C )A 、NaHCO 3和NH 4Cl ;B 、Na 2CO 3和NaClC 、Na 2CO 3和NH 4Cl ;D 、Na 2CO 3和NaHCO 37、烷烃热裂解主要反应为。
( B )A 、加氢反应和断链反应B 、脱氢反应和断链反应C 、脱氢反应和重组反应D 、加氢反应和重组反应8、转化率是针对⽽⾔的;选择性是针对⽽⾔的;收率等于转化率与选择性之积。
( D )A 、⽬的产物、中间产物B 、反应物、中间产物C 、⽬的产物、反应物D 、反应物、⽬的产物9、下列哪种⽅法不能提⾼汽油⾟烷值: ( B )A 、降低烯烃含量B 、降低芳烃含量C 、提⾼氧含量D 、添加甲基叔丁基醚10、下列关于合成氨的熔铁催化剂Fe 3O 4-Al 2O 3-K 2O 说法错误的是:。
( A )A 、Fe 3O 4是活性组分B 、Al 2O 3是结构型助催化剂C 、K 2O 是电⼦型助催化剂D 、使⽤前需升温活化⼆、填空题。
化工工艺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化工工艺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判断题1、各种来源的C8芳烃是三种二甲苯异构体与乙苯的混合物。
习惯上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用英文字头来表示,其中MX表示间二甲苯。
答案:√2、邻二甲苯氧化制苯酐采用的原料是空气和邻二甲苯,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避免爆炸,它的爆炸下限为每标准立方米空气中含44g邻二甲苯,这样一来,邻二甲苯的浓度就成了关键问题,刚工业化时,进料中邻二甲苯只有40g,被称为40g工艺。
答案:√3、从烃类热裂解的副产C4馏分中得到丁二烯是目前丁二烯的最经济和主要的方法。
答案:√4、从烃类热裂解的副产C4馏分中可以得到丁二烯,C4馏分产量约为乙烯产量的30%~50%。
答案:√5、邻二甲苯氧化制苯酐的生产过程中必须注意爆炸极限的问题,爆炸下限为每标准立方米空气中含40克/米3,故早期的工艺称为40克工艺。
答案:×6、对管式裂解炉而言,大于以下两种情况出现均应停止进料,进行清焦:①裂解炉辐射盘管管壁温度超过设计规定值;②裂解炉辐射段入口压力增加值超过设计值;③燃料用量增加;④出口乙烯收率下降;⑤炉出口温度下降;⑥炉管局部过热等。
答案:×7、在实际过程做物料衡算时应该按一定步骤来进行,才能给出清晰的计算过程和正确的结果、通常遵循六个步骤:第一步,绘出流程的方框图,以便选定衡算系统。
第二步,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并配平之。
第三步,选定衡算基准。
第四步,收集或计算必要的各种数据,要注意数据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第五步,设未知数,列方程式组,联立求解。
第六步,计算和核对。
答案:×8、裂解汽油加氢流程中,一段加氢:液相,低于100℃,催化剂Pd/Al2O3,双烯变单烯。
二段加氢:气相,高于100℃,催化剂C o-M o-Al2O3,单烯饱和并脱除S、N、O等有机化合物。
答案:√9、甲烷水蒸气转化过程的主反应生成CO、CO2和H2;而副反应主要是析碳反应。
答案:√10、制造丁二烯有光明前景的是烃类的氧化脱氢工艺,但是其氧化深度的控制是关键问题,会产生“飞温”和爆炸。
化工工艺学习题与答案

化工工艺学试题(1)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 目前工业上对、间二甲苯的分离方法有----------------------------、------------------------------和-----------------------------------三种。
2. 乙苯催化脱氢合成苯乙烯时脱氢部分常用-----------------------和-----------------------两种类型反应器。
3、催化加氢反应所用的催化剂以催化剂的形态分有-------------------------、-----------------------------、-----------------------------、-------------------------------、-------------------------五种?1、低温结晶分离法、络合分离法和模拟移动床吸附法三种。
3、金属催化剂、骨架催化剂、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金属络合物。
二、简答(每题5分,共90分)1、煤的干馏和煤的气化的定义。
答:将煤隔绝空气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煤中有机物逐渐开始分解,其中挥发性物质呈气态逸出,残留下不挥物性产物主是焦炭或半焦,这种加工方法称煤的干馏。
煤、焦或半焦在高温常压或加压条件下,与气化剂反应转化为一氧化碳、氢等可燃性气体的过程,称为煤的气化。
2、什么叫烃类热裂解?答:烃类热裂解法是将石油系烃类原料(天然气、炼厂气、轻油、柴油、重油等)经高温作用,使烃类分子发生碳链断裂或脱氢反应,生成分子量较小的烯烃、烷烃和其它分子量不同的轻质和重质烃类。
3、烃类热裂解的原料有哪些?答:4、烃类热裂解过程有何特点?答:①强吸热反应,且须在高温下进行,反应温度一般在750K以上;②存在二次反应,为了避免二次反应,停留时间很短,烃的分压要低;③反应产物是一复杂的混合物,除了气态烃和液态烃外,尚有固态焦的生成。
《化工工艺学》课程知识 复习 学习材料 试题与参考答案

《化工工艺学》课程知识复习学习材料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烷基化汽油是由烯烃和( C )反应生产的A 丙烷B 正丁烷C 异丁烷D 乙烷2、在裂解分离系统中,能量回收的三个主要途径中:急冷换热器回收能位能量()、初馏塔及其附属系统回收的能位能量。
(D)A 低,高B 低,低C 高,高D 高,低3、芳香烃的热稳定性很高,在一般的裂解温度下不易发生芳环开裂的反应,但可发生两类反应一类是(),另一类烷基芳烃的侧链发生断链生成苯、甲苯、二甲苯等反应和脱氢反应。
(A)A 芳烃脱氢缩合B 芳构化反应C 烷基化反应D 脱烷基反应4、环烷烃热裂解时,侧链烷基较烃环()裂解,长侧链先在侧链()断裂;环烷脱氢生成芳烃较开环生成烯烃容易。
五碳环较六碳环难于裂解。
(B)A 容易,末端B 容易,中央C 难于,中央D 难于,中央5、工业上控制热点通常采取的措施有(C)。
A 原料中加入冷却水,以降低原料温度B 少用乃至不用催化剂C 原料气中加入抑制剂降低反应激烈程度D 冷原料气不预热,直接通入反应器内6、各族烃类的裂解反应难易顺序为:(A)A 正烷烃>异烷烃>环烷烃>芳烃B 正烷烃<异烷烃<环烷烃<芳烃C 环烷烃>芳烃>正烷烃>异烷烃D 环烷烃<芳烃<正烷烃<异烷烃7、氧化铁法脱除硫化物属于干法脱硫中的________。
(A)A 吸附法B 接触氧化法C 转化法D 以上都不是8、煤的结构很复杂,是以()为主具有烷基侧链和含氧、含硫、含氮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
(A)A 芳香核B 环烷核C 环氧核D 环硫核9、合成氨反应是:(A)A 放热、体积减小反应B 放热、体积增大反应C 吸热、体积减小反应D 吸热、体积增大反应10、甲烷化反应是指在催化剂作用下________。
(A)A 一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过程B 一氧化碳转为二氧化碳的过程C 一氧化碳歧化反应生成碳和二氧化碳的过程D 一氧化碳制备甲酸的过程11、烃类发生了完全降解氧化反应的结果是(D)。
化工工艺复习题

简答题计算题1在co变换的实际生产中通常可测得原料气及变换气中co的干基含量假设以1mol干原料气为基准初始co的干基含量为y1在co变换的实际生产中通常可测得原料气及变换气中co的干基含量假设以1mol干原料气为基准初始co的干基含量为y1变换后co的干基含量为y2试计算在转化过程中co的转化率x
思考题:
9、下图是二氧化硫催化氧化时,采用四段原料气冷激式转化 器及其操作状况图。 参考该图,简要回答 1)分别指出AB和EF分别为第几 段的绝热操作线? 2)BC及DE为段间冷激线,它们都不与温度轴平行,即冷激过 程中气体的组成发生了变化,解释气体组成发生变化的原因, 是否说明冷激过程中存在化学反应? 3)各段绝热线及AB、CD和EF的斜率为什么近似相同?
选择题
1、合成氨反应是: A.可逆放热反应 B. 放热反应 C. 可逆吸热反应 D. 吸热反应 2、氨合成的适宜的条件是 A 高温、高压; B 低温、低压;C 高温、低压; D 低温、高压
判断题
1、用于氨合成的熔铁催化剂,使用前必须升温还原活化。( 2、氨合成中,氢氮比应略高于3。( ) )
3、氨合成反应是在高温高压下进行,为了适应该条件,氨合成塔通 常由内件和外筒两部分组成,其中内件只承受高温,外筒只承受高 压。( )
D.、Na2SO4
化工工艺学复习题(带答案)精简.doc

《化工工艺学》(部分简答题)1.什么叫烃类的热裂解?答:烃类热裂解法是将石汕系烃类原料(天然气、炼厂气、轻汕、柴汕、重汕等)经高温作用,使烃类分子发生碳链断裂或脱氢反应,生成分子量较小的烯烃、烷烃和其他分子量不同的轻质和重质烃类。
2.什么叫烃类热裂解过程的一次反应和二次反应?答:一次反应:由原料烃类热裂解生成乙烯和丙烯等低级烯烃的反应二次反应:主要指由一次反应生成的低级烯烃进一步反应生成多种产物,直至最后生成焦或炭的反应。
3.简述一次裂解反应的规律性。
答:(1)烷烃一正构烷烃最有利于生成乙烯,丙烯,分子量愈小则烯烃的总收率愈高。
异构烷烃的烯烃总收率低于同碳原子的正构烷烃。
随着分子量增大,这种差别越小。
(2)环烷烃一在通常裂解条件下,环烷烃生成烯烃的反应优于生成单烯烃的反应。
含环烷烃较多的原料,乙烯的收率较低。
(3)芳烃一无侧链的芳烃基木上不易裂解为烯烃;有侧链的芳烃主要是侧链逐步断裂及脱氢。
芳烃主要倾向于脱氢缩合生成稠环芳烃,直至结焦。
(4)烯烃一火分子的烯烃能裂解为乙烯和丙烯等低级烯烃,烯烃脱氢生成的二烯烃能进一步反应生成芳烃和焦。
(5)各类烃裂解的难易顺序可归纳为: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C6〉C5)>芳烃4.烃类热裂解的一次反疲主要有哪几个?烃类热裂解的二次反应主要有哪几个?答:(1)烃类热裂解的一次反应主要有:①脱氢反应②断链反应(2)烃类热裂解的二次反应主要有:①烯烃的裂解②烯烃的聚合、环化和缩合③烯烃的加氢和脱氢④积炭和结焦5.什么叫焦,什么叫碳?结焦与生碳的区别有哪些?答:结焦是在较低温度下(<1200K)通过芳烃缩合而成生碳是在较高温度下(〉1200K)通过生成乙炔的中间阶段,脱氢为稠和的碳原子。
结焦与生碳的区别:机理不同:碳要经过乙炔阶段才能发生;焦要经过芳烃缩合才能发生温度不冋:高温下(900°C〜1100°C)生成乙炔,生成碳;低温下(600°C左右)芳烃缩合生成售组成不同:碳只含炭,不含杂质;焦还含有氢6.试述烃类热裂解的反应机理。
化工工艺复习题

化工工艺学复习题一、简答题:1.氧化锌脱硫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其脱硫过程如何?原理:氧化锌法可脱除无机硫和有机硫,主要脱除无机硫,使硫含量<0.1X10-6。
ZnO (s) + C H SH (g )=ZnS (s) + C H OH (g)ZnO (s) + CH SCH (g )=ZnS (s) + C2 H4(g) + H2O (g)CS 2 + 4 H 2=H 2 S + CH 4分脱硫过程:氧化锌脱硫就是H2S气体在固体ZnO上进行反应,生成H,进入气相,ZnS则沉积在ZnO固体表面上。
需要将氧化锌脱硫剂都做成高孔率的小颗粒以增大反应和沉积面积,反应速度主要是内扩散控制。
2.描述由NH3和CO2合成尿素的化学反应过程与相态。
答:目前,工业合成尿素的方法都是在液相中由NH3和CO2反应合成的,属于有气相存在的液相反应,如下图所示。
反应被认为分两步进行:汽相NII;S CO:,IhO7NH3+ C5-NH虱:口ONH4 一COCNIIJ. । IkO破相』. J \(1)②(4) ⑺⑶上述两个反应中,第一个反应为快速放热反应,反应程度很大,生成溶解态的氨基甲酸铵(Ammonium Carbonate,简写AC,甲铵);第二个脱水生成尿素(Urea,简写Ur)的反应为慢速吸热反应,且为显著可逆反应。
① 尿素生成反应为液相可逆反应,应该具备一定的压力(液化NH3和CO2)和温度(保证反应速度)。
② 未反应原料必须循环利用,循环的NH3和CO2水溶液也必然携带一定量的水。
③合成尿素的原料中有NH3、CO2和H2O,物料配比中采用NH3过量;④合成反应开始,溶液中的CO2以AC形式存在,溶液中存在NH3、AC和H2O;⑤合成反应过程,溶液中存在NH「AC、H2O 和 Urea。
3.合成氨生产过程主要分为哪几个工序?画出以天然气为原料合成氨的框图。
答:合成氨的生产过程主要分为3个工序:造气:制备含氮、氢气的原料气净化:将原料气中的杂质如CO、CO2、$等脱除到ppm级(10-6)压缩和合成:净化后的合成气原料气必须经过压缩到15~30MPa、450℃左右以天然气为原料合成氨的框图:4 .以天然气为原料合成氨工艺中,天然气水蒸汽转化制气的主反应和副反应有哪些?抑制 副反应的策略如何?(1)CH + HO =CO + 3H -206.4kJ mol 4 2 2(2)CO + H 2 O =CO 2 + H 2 + 41.2kJ / molCH 4=2 H 2 + C - 74.9kJ .mol -12CO = CO 2 + C +172.4kJ mol -1CO + H 2=H 2O + C +131.36kJ .mol i抑制副反应的策略:(1)生成碳黑。
烟台大学化工工艺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化工工艺学A 2022秋复习题提示:输入题目题干部分文字,按键盘快捷键CtrWF查找题目答案。
超越高度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5道小题,总分值70分)1.电解工艺条件中应控制盐水中Ca2+、Mg2+等杂质总量小于()A、0μg∕LB、20mg∕LC^40μg∕LD、20μg∕L正确答案:D2.小批量、多品种的精细化学品的生产适用于()过程。
(2分)A、连续操作B、间歇操作C、半间歇操作D、半连续操作正确答案:B3.以下对硫酸生产中二氧化硫催化氧化采用“两转两吸”流程叙述正确的是()(2分)A、最终转化率高,尾气中二氧化硫低B、进转化器中的炉气中二氧化硫的起始浓度高C、催化剂利用系数高D、用于该流程的投资较其他流程的投资少正确答案:A4.燃类热裂解产生的裂解气在分离前需净化除去的杂质有()。
(2分)A、CH4、C2H4、C3H6、C4H6B、C2H2、H2S、CO2、H2OC、C2H6、C3H8、C4H10.C6H6D、NH3、HCI、NaOH.H2SO4正确答案:B5.脱除二氧化硫气体应选用以下哪种介质()(2分)A、水B、碱性溶液C、硅胶D、酸性溶液正确答案:B6.合成氨工艺中,原料气需要进行预处理,其中脱硫、脱碳是指脱除原料气中的()(2分)A、SO2、C02B、H2S、C02C、So2、COD、H2S、CO正确答案:B7.在硫酸生产中,硫铁矿沸腾炉属于()(2分)A、固定床反应器B、流化床反应器C、管式反应器D、釜式反应器正确答案:B8.化工生产中常用的“三酸二碱”是指()(2分)A、硫酸、盐酸、硝酸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钾B、硫酸、盐酸、磷酸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钾C、硫酸、盐酸、硝酸和氢氧化钠、碳酸钠D、硫酸、盐酸、磷酸和氢氧化钾、碳酸钾正确答案:C9.对于石油炼制中进行的裂化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2分)A、加氢裂化操作不需要催化剂B、裂化不能提高汽油的品质C、加氢裂化工艺比热裂化先进D、裂化是生成大量芳燃的工艺过程正确答案:C10.有利S02氧化向正方向进行的条件是()A、增加温度B、降低温度C、降低压力D、增加催化剂正确答案:B11.三合一石墨炉是将合成、吸收和()集为一体的炉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工艺学复习题一、简答题:1.氧化锌脱硫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其脱硫过程如何?原理:氧化锌法可脱除无机硫和有机硫,主要脱除无机硫,使硫含量<0.1×10-6。
(6分)脱硫过程:氧化锌脱硫就是H2S气体在固体ZnO上进行反应,生成H2O进入气相,ZnS则沉积在ZnO固体表面上。
需要将氧化锌脱硫剂都做成高孔率的小颗粒以增大反应和沉积面积,反应速度主要是内扩散控制。
2. 描述由NH3和CO2合成尿素的化学反应过程与相态。
答:目前,工业合成尿素的方法都是在液相中由NH3和CO2反应合成的,属于有气相存在的液相反应,如下图所示。
反应被认为分两步进行:上述两个反应中,第一个反应为快速放热反应,反应程度很大,生成溶解态的氨基甲酸铵(Ammonium Carbonate,简写AC,甲铵);第二个脱水生成尿素(Urea,简写Ur)的反应为慢速吸热反应,且为显著可逆反应。
①尿素生成反应为液相可逆反应,应该具备一定的压力(液化NH3和CO2)和温度(保证反应速度)。
②未反应原料必须循环利用,循环的NH3和CO2水溶液也必然携带一定量的水。
③合成尿素的原料中有NH3、CO2和H2O,物料配比中采用NH3过量;④合成反应开始,溶液中的CO2以AC形式存在,溶液中存在NH3、AC和H2O;⑤合成反应过程,溶液中存在NH3、AC、H2O和Urea。
3. 合成氨生产过程主要分为哪几个工序?画出以天然气为原料合成氨的框图。
答:合成氨的生产过程主要分为3个工序:造气:制备含氮、氢气的原料气净化:将原料气中的杂质如CO、CO2、S等脱除到ppm级(10-6)压缩和合成:净化后的合成气原料气必须经过压缩到15~30MPa、450℃左右以天然气为原料合成氨的框图:molkJgOHsZnSgSHsZnO/79)()()()(22+++=)()()()(5252gOHHCsZnSgSHHCsZnO++=)()()()()(24233gOHgHCsZnSgSCHCHsZnO+++=42224CHSHHCS++=122242.45.28)()()(--+=molkJlOHlCONHNHlCOONHNH14223.93.86)()()(2-+=+molkJlCOONHNHlCOlNH4. 以天然气为原料合成氨工艺中,天然气水蒸汽转化制气的主反应和副反应有哪些?抑制副反应的策略如何?主要反应:副反应:抑制副反应的策略:(1)生成碳黑。
为控制积碳,主要通过增加水蒸汽用量以调整气体组成和选择适当的温度、压力来解决。
(2)两段转化。
工业中采用串联的两段转化工艺,保证甲烷转化彻底。
(5分)5. 天然气中的硫成分有哪些?干法脱硫和湿法脱硫的主要方法有哪些?答:天然气中的硫化物主要是硫化氢(H 2S),同时此外还可能有一些有机硫化物,如硫醇(C 2H 5SH)、硫醚(CH 3SCH 3)及噻吩(C 4H 4S)、二硫化碳(CS 2)等。
(4分)干法脱硫:一般适用于含S 量较少的情况,氧化锌法、钴钼加氢法、氢氧化铁法、活性碳法等。
(3分)湿法脱硫:一般适用于含S 量较大的场合,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和化学物理综合吸收法等。
(3分)6. 写出尿素合成反应过程的反应和主要副反应,副反应有哪些控制措施?副反应:(5分) 控制副反应措施:在尿素生产过程中的副反应主要有尿素缩合反应和水解反应,它们存在于整个尿素的分mol kJ H CO O H CH 4.2063)1(224-++=mol kJ H CO O H CO /2.41)2(222+++=122.36.131-+++mol kJ C O H H CO =124.9.742--+mol kJ C H CH =12.4.1722-++=mol kJ C CO CO 14223.93.86)()()(2-+=+mol kJ l COONH NH l CO l NH )()()(232222g NH l CONHCONH NH l CONH NH +=)()(2)()(23222g CO g NH l O H l CONH NH +=+122242.45.28)()()(--+=mol kJ l O H l CONH NH l COONH NH离纯化过程中。
温度越高,副反应速度越快;时间越长,被消耗的尿素越多。
当温度在60℃以下时,尿素水解缓慢;温度到100 ℃时尿素水解速度明显加快;温度在145 ℃以上时,水解速度剧增。
尿素浓度低时,水解率大。
氨也有抑制尿素水解的作用,氨含量高的尿素溶液的水解率低。
7. 简述氨碱法制纯碱的生产原理(主要反应和生产过程)。
氨碱法制备纯碱是以氯化钠(NaCl)和碳酸钙(CaCO3)为原料。
生产过程:①碳酸钙经过焙烧产生CO2和CaO;②CO2与NH3在NaCl水溶液中沉淀出碳酸氢钠(NaHCO3);③ NaHCO3再经焙烧制得纯碱(Na2CO3);④副产CaO经水合、NH4Cl反应制得氯化钙;⑤释放的NH3循环利用,再与NaCl 和CO2制备NaHCO3。
8. 氨碱法制纯碱的主要原料有哪些?制碱过程的主要反应有哪些?主要副产物是什么?氨碱法制备纯碱是以氯化钠(NaCl)和碳酸钙(CaCO3)为原料。
主要副产物:氨,氯化钙9. 简述煤的液化--费托法合成原理,所用催化剂以及主要有哪些工艺?CO + H2→(CH2)n + H2OCO + H2O → CO2 + H2目前工业上主要用铁催化剂。
主要的合成工艺:Arge固定床合成液体燃料的工艺Synthol气流床合成工艺MFT法合成液体燃料的工艺其他合成工艺10. 简述聚合反应中以本体聚合和溶液聚合的聚合机理和产品特性。
遵循自由基聚合一般规律,提高速率的因素往往使分子量下降。
本体聚合:单体本身加少量引发剂(甚至不加)的聚合。
溶液聚合: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中的聚合。
本体聚合散热难,自加速显著。
可制板材;产品特性:纯度高,分子量分布宽。
溶液聚合散热易,反应平稳,产物宜直接使用。
产品特性:纯度、分子量较低。
二、图形分析题1. 从干盐相图分析,为什么在P1点NaHCO3的结晶析出最多?1、2、3区主要析出那些晶体?答案:ⅠP2、P2Ⅱ、P2P1、P1Ⅲ、P1Ⅳ为饱和线; P1点可析出三种结晶。
氨盐水碳酸化后的组成在AC线上。
如果只需析出NaHCO3时,组成应R-S线内,超过S析出NH4HCO3,超过R析出NaCl。
如果总组成在X点,T点为饱和溶液,结晶与溶液比为TX:XD,比值越大,析出结晶越多。
可见P1点操作最好。
1,2,3区为NaHCO3、NH4HCO3、NH4Cl的析出区;2. 从干盐相图分析,1、2、3区主要析出那些晶体?如何控制操作点的位置。
升高温度对最佳操作点P1、Na利用率和NaHCO3结晶有什么影响?答案:1,2,3区为NaHCO3、NH4HCO3、NH4Cl的析出区;析出NaHCO3时P1点钠利用率最高。
若操作点向P2方向移动,钠利用率降低(溶液中Na+增加,最终被洗掉),氨利用率提高(溶液中NH4+减小) 。
因为实际生产中氨被蒸出是循环利用的,所以应主要考虑钠利用率,操作点要尽量靠近P1点。
温度升高,氨盐水中的NH3减小,饱和线P1C向右移动(但NaHCO3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变化不大);P1点向右上移动,溶液的碳酸化度增加;均可析出等多的NaHCO3结晶,钠利用率增大,氨利用率降低。
在生产条件下,一般为了得到NaHCO3,NaCl浓度不变,采取较高温度进行碳酸化。
碳酸化后降低温度可减少其溶解度,相应提高钠利用率。
3. PVC悬浮法的生产流程如下图:写出图中编号1-11的设备名称。
答:1-计量泵; 2-过滤器; 3-聚合釜; 4-循环水泵; 5-出料槽; 6-树脂过滤器;7-浆料泵; 8-汽提塔; 9-浆料泵; 10-浆料冷却器; 11-混料槽4. 根据下图叙述PVC悬浮法的生产流程:答案:悬浮聚合法是工业生产PVC树脂的主要方法,产品为100~150μm直径的多孔性颗粒,称为S-PVC。
单体:氯乙烯单体,纯度要求大于99.98%去离子水:反应介质水分散剂:纤维素醚和部分水解的聚乙烯醇。
如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
引发剂:复合型的引发剂。
以达到匀速聚合的要求。
工艺流程:原料预处理,设置引发剂配置釜,将引发剂、分散剂配置成溶液后再加人聚合体系。
经过原料过滤器,除去原料中的杂质。
物料进入聚合釜,搅拌聚合,同时搅拌对聚氯乙烯颗粒形态及粒度分布也有很大的影响。
聚合是在引发剂作用下的自由基聚合,聚合结束后,经浆料泵将物料打到汽提塔,蒸出未反应单体和溶剂。
在混料槽冷却后离心得到产品。
5. 下图为氨合成流程(凯洛格流程),简要叙述其工艺流程。
答:(1)新鲜气经几级压缩后与循环气混合冷却、升温并分几股进入氨合成塔。
(2)反应后气体温度较高,所以先经锅炉给水预热器后再向新鲜气供热。
(3)只分离很少部分氨(为维持浓度稳定分离需要排放部分惰性气体)后就进入循环压缩,与新鲜气混后再经复杂冷冻流程逐步冷却到-23℃,经高压氨分离器分离氨后再升温进入氨合成塔。
低压氨分离器是为了分离要求设置的。
(4)流程特点:①先循环混合再冷却分离,冷冻功耗小但循环功耗大,总能耗小;②循环线中放空,惰气含量高,但有氨回收,氨损耗不大;③三级氨冷和三级氨闪蒸结合,增加了冷冻系数,有节能作用。
7.问题:写出图中编号1—19的设备名称。
答:1-换热器;2,5-水冷却器;3,6,7,8-氨冷却器;4-冷凝液分离器;9,10-换热器;11-低压氨分离器;12-高压氨分离器;13-氨合成塔;14-锅炉给水预热器;15-离心压缩机;16-开工加热炉;17-放空气氨冷器;18-放空气分离器;19-蒸汽透平8. 在制备硫酸的过程中,焙烧硫铁矿的设备是什么?根据物料状态,炉内空间可分几个区域?各区域的物料特点是什么?答:设备为沸腾炉炉内空间分为上部为燃烧空间、沸腾层和空气室三部分1-燃烧空间、2-沸腾层、3-空气室空气室也可称为风室,鼓风机将空气鼓入炉内先经空气室,为使空气能均匀经过气体分布板进入沸腾层沸腾层是矿料焙烧的主要空间,炉内温度此处为最高,为防止温度过高而使矿料熔结,在沸腾层设有冷却装置来控制温度和回收热量。
沸腾层的高度一般以矿渣溢流口高度为准。
上部燃烧空间的直径比沸腾层有所扩大,在此加入二次空气,使被吹起来的矿料细粒在此充分燃烧,以确保一定的烧出率,同时降低气体流速,以减少吹出的矿尘量,减轻炉气除尘的负荷。